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也是第10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倒霉,他们一心以打破当面德军的阻击为目标,认为德国人在解决掉特勒阿卡基尔包围圈里的第24装甲旅之前是不可能发动反击的,根本就没做任何防御准备,偏偏这种不可能的事情一下子发生了,谁也没料到德国人反击的决心有这么大,投入的兵力又如此强,整条防线、整支部队瞬间就垮了下来。
“哦,可怜的布朗,昨天傍晚我还看见他踌躇满志地准备进攻,没想到今天……”就在拉姆斯登接到前线电报,说德国人转入反攻时,他立即敏锐地意识到第24装甲旅完蛋了,由于一直没收到布朗有关最后去向的电报,还还以为对方已经英勇捐躯了,他却不知道可怜的布朗准将早在一个小时之前就已在包围圈里沦为了俘虏,甚至都没来得及发出诀别电报。
基于这个判断,他认为增援布朗的目标无论如何也完不成了,接下去的任务是想办法缠住古德里安并包围他,没想到十分钟过后,副官忧心忡忡地将紧急电报递给他,任务已不是救援包围圈里的第24装甲旅,而是要为溃逃的第十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想办法了。
“真是……”接到前线电报的拉姆斯登惊呆了,他来之前已将战况想得足够恶劣,认为第十装甲师肯定有硬仗要打,谁知道战况发展比他想得还要坏,他喘着粗气,连声问道,“告诉我,现在前线究竟怎么样了?”
“第十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已失去了统一指挥,他们在四处溃逃、撤退。”副官为难地说,“他们无法判断德国人的兵力,只说德国人至少出动了200辆坦克,哦,第8装甲旅托德准将发来电报,说德国人的新坦克很厉害,根本打不过。”
“见鬼,又是新坦克!德国人哪里来这么多新坦克?”拉姆斯登沉吟了一下,“立即给司令官发报,通报前线发生的事情,同时命令南北两翼迂回的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发起进攻,牵制德国人的侧翼,让他们不能这么顺利地追击我军。”
“另外……”他咬牙切齿地交代道,“命令第十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就地组织防御,没有命令不许后退。”
在刚才这一轮进攻中,德军仅仅损失各类型坦克、装甲车辆20余辆,两个装甲师师长和一个装甲团团长仿佛看见大胜的战果就在他们眼前飞舞了,无不欢欣鼓舞。担当矛头的坦克部队打到后来干脆连炮弹都懒得用,面对惊慌失措而又不肯投降的英国兵,直接就碾压了过去。
对英国人来说幸运的是,追逐了一下午而且经历了高强度的战斗,德国坦克部队也终于撑不住到了油尽弹绝的地步,需要进行战场紧急补给,这给了他们喘息之机。在战场补给的时候,整个非洲军指挥部前移,而前不久承担扫荡任务的海因茨和德绍两人则被古德里安找来了。
“长官,您招呼我们两个有事?”
“是这样,我不准备率领主力部队向前追击了。”
“为什么?”海因茨急了,“敌人显然已在遭到我军重击后溃散,这正是我们一举将其歼灭的好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一路杀回去,直捣在阿拉曼的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部。”
“我们好不容易以4万意大利人为代价才跳出那个包围圈,我是不准备再继续回去了,越往前我们面临的阻力会越大。而且后面也传来消息,两翼的英国部队已不再顾忌我们的雷区,发疯一样在推进,光靠一个90轻装师可顶不住。我们接下去的路线是……”古德里安在地图上轻巧地一勾,向左画出了一个大大的箭头,“向左进攻然后沿滨海公路撤退,而你们的任务是尽可能伪装成主力部队虚张声势,追击在这两个师后面,给蒙哥马利造成我们将向阿拉曼进行反攻的错觉,但务必在天亮以前归队。”
“还是我们两个营?”
“是,有难度么?”
海因茨和德绍对视了一眼,说道:“坦克够了,能不能再加一些三号突击炮,这次要追击的部队中有很多步兵。”
“可以,给你们增加一个装甲掷弹兵连和6辆突击炮。”古德里安抱歉地对两人笑笑,“没办法,我们兵力紧张,抽调不出太多部队给你们,但天亮时我会安排部队接应你们。”
“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两人敬礼后就立即去调度部队准备出发。
古德里安转过头,对旁边欲言又止的瓦尔斯特、俾斯麦、科林伍德等人说道:“我知道你们在怀疑我的决定,认为我放弃了扩大战果、直捣敌军司令部的机会,但你们不能忽视今天战果的偶然性……”
古德里安竖起三根手指:“第一,今天英国空军没来和我们捣乱,他们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了滨海公路上撤退的意大利人身上,并且被我们的战斗机死死地缠住了,明天他们就不会再这么干了;第二,今天我们的战果与敌人的疏忽大意相关——我们集中了所有的坦克,先是用圈套吃掉了第24装机旅,然后又打了第8装甲旅一个措手不及,假设今天我们是面对一个完整的、有连续防御体系的装甲师,哪怕拥有部分装甲部队优势也不可能打得这么完美,我们明天继续进攻就会面临越打越吃力的局面,更不必说蒙哥马利手里的坦克到现在还比我们多;第三,两翼的英军在拼命进攻,光靠一个90轻装师顶不住他们,更不必说还有大批的英国俘虏和物资要看押转移,如果我们侧翼被夹击,我们会重新陷入陷阱——而这正是我极力要避免的。”
“长官。”拜尔莱因第一个站了出来,“我支持您的决定!”
其他几人也被古德里安说服了,纷纷表示服从。
“那我们就准备向左进攻,让蒙哥马利在阿拉曼车站继续等我们……”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
第26章 漂亮的左勾拳
“长官,我们刚刚破译的电报。”夜色之下,阿拉曼车站的英军第八集团军指挥部里,蒙哥马利在烦躁地走来走去,已兜了无数个圈子,直到参谋长德·拉甘进来才打断了这个过程。
“我看看。”
“这是古德里安发给柏林和罗马的电报,通报了整体战报,不过对意大利人的情况只字不提。”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1942年9月18日,当地时间下午1时许,我非洲军在特勒阿卡基尔以诱敌深入的方式包围英军第24装甲旅(属第十装甲师),经过近70分钟激战,我军以微弱损失将其全歼,俘获准将旅长以下3000余人;稍后,我军与赶来救援的敌第十装甲师、印度第4师进行激战,至傍晚时分将其击溃,据不完全统计,本日共摧毁英军坦克167辆,装甲车100余辆,各类火炮200余门,毙、伤、俘敌军近13000人,缴获物资无数。经此一战,敌第十装甲师基本丧失战斗能力,其印度师亦受重创。我军明日拟向阿拉曼方向发起反击,请尽快提供兵力、装备和物资增援……
蒙哥马利看后,脸色瞬间阴沉地可怕,强行压抑着怒火从鼻腔里挤出半句话:“可靠么?”
“基本可靠,根据半小时前盖特豪斯少将的报告,他还能掌握的部队目前只剩下师部和一部分直属部队,第8装甲旅剩余坦克大约相当于一个坦克中队,第24装甲旅没人回来,另外还有大半个步兵旅正在重整,火炮特别是重型火炮基本丢光了……不过他坚持认为其他部队不一定都被德国人消灭了,士兵们很可能在混乱中走失,说不定明后天又能归队。印度师的情况也很糟糕,士兵们普遍失去了斗志。”
“混蛋!我要送这个混蛋上军事法庭,我要撤他的职,我要枪毙了他……”蒙哥马利怒不可遏,怒气一下子就爆发出来,连连拍打着桌子,咆哮的声音在车站内久久回荡。
情况已经很清楚了,对照第十装甲师的通报再结合电报,古德里安上报的战果不但没任何夸大,相反还缩小了一些,因为确实有一部分英军官兵在混乱中失去联络——严谨的德国人没有将其列入战果,但事到如今盖特豪斯还试图给蒙哥马利打马虎眼,却是后者所不能容忍了。
德·拉甘默然无语,今天这一仗打下来,第十装甲师基本完蛋了,印度第4师也派不了用场。他能理解蒙哥马利对盖特豪斯的怒火,当然,枪毙、撤职什么的气愤话听听就好,别说蒙哥马利就是亚历山大将军都没这么大权限处理一个师长。现在形势很严峻,古德里安明天就要发动大规模进攻,整体防线的部署现在还是乱糟糟的。更要命的是,这一仗将司令官原来的部署彻底打破了。
根据蒙哥马利的计划:滨海公路沿线是第1、第7两个装甲师再加后面3个步兵师进攻;特勒阿卡基尔方向是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直扑正面,两翼分别由一个师加一个旅牵制;蒙哥马利率领集团军直属部队和另外3个步兵师担当预备队,居中协调。但现在中路的进攻矛头被打残了,非洲军非但跳出了蒙哥马利给他们准备的包围圈,相反还把他们的装甲矛头指向阿拉曼来了。
由于古德里安在战报里通报的有关战况非常真实、详尽,蒙哥马利和德·拉甘再一次被这封电报迷惑了,他们认定这是一份真实的电报,而且从非洲军目前的态势和兵力来看,德国人确实也有理由这么干。
“需要给第1、第7两个装甲师发电报让他们回来么?”德·拉甘劝解道,“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分析,显而易见沿着滨海公路逃跑的基本是意大利人,德国人哪怕有也只有很小一部分。”
“不,滨海公路的装甲部队不能撤,相反要督促他们尽快吃掉敌人。”蒙哥马利咬牙切齿地交代,“倒是可以让后面原本跟着的3个步兵师回来,另外空军明天务必要加强对当面敌人的空袭。”
“这是……”德·拉甘一开始还有点迷糊,后来反应了过来,司令官这是打算死守阿拉曼了。至于坚持派遣装甲师吃掉意大利人,不是从军事上考虑,更多的是着眼于政治——德国人将第十装甲师和印度师打得这么惨,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战果,伦敦那位首相大人估计又要发飙了。现在蒙哥马利对包围、歼灭古德里安不抱太大希望,但对坚守阿拉曼并击退非洲军还是信心十足。
他认为古德里安最多只有300辆坦克,经过今天白天的作战,虽然德军对自己的损失讳莫如深,但蒙哥马利估计损失至少也有50辆,那么德国人就只剩下250辆坦克可用。阿拉曼指挥部手里直接、间接掌握的还有1个装甲师再加3个装甲旅的兵力,加起来仍然有400多辆坦克,比起德国人还是拥有较大优势,再加上5个师的步兵单位和相应的炮兵力量,蒙哥马利认为自己比德国人更占据主动,而且这次可以巧妙部署,让德国人一头撞在自己的反坦克阵地上。
但他并不知道古德里安得到了96辆t-34的增援,也不清楚德军在今天交战中又缴获了30多辆完好无损的英国坦克。而非洲军的损失比他想的又少,只损失了区区33辆而不是他估计的至少50辆,这33辆中有一半还是最差的2号坦克,T-34因为机械故障和履带损害的已紧急修复,完全被摧毁的不过5辆。归纳起来一句话,古德里安手里的坦克不是250辆而是350辆,论平均质量和战斗力还超过了早上开战前的水平。
所以海因茨和德绍的牵制性进攻让英军误判为德军主力进攻前的试探,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实力和蒙哥马利估计的很接近,目的是为了给明天的大规模进攻寻找突破口,因此第八集团军上下完全相信了天亮以后德军将对阿拉曼方向发起攻击的消息,一刻不停地在落实针对性防御部署,而参谋部里的军官完全被蒙哥马利今天大发雷霆的行为给吓坏了,一个个埋头忙于具体部署,谁也没有往别的方向多想,更没有估计到非洲军其他可能的进攻方向。
古德里安此时正借着夜色率领第15、第21两个装甲师和第35装甲团的主力向左翼进攻,而90轻装师则押着俘虏后战利品从特勒阿卡基尔的西面迂回后撤退——现在这里真的成了一座空城。
“长官,侦查结果显示前面的部队是自由法国第2旅,战斗力一般。”
“自由法国?”
“喏,就是夏尔·戴高乐领导的法国抵抗组织,他们在伦敦组建了流亡政府,与贝当元帅势不两立。”
“戴高乐当年搞装甲战还是不错的将领,说起来也算是我半个老师,现在居然掺和起政治来,也不知道他在想啥?”古德里安调侃了一句,“就凭他那搞装甲战的小脑瓜能斗得过丘吉尔这头老狐狸?”
大家都笑了起来。
“他现在指挥哪个师?”古德里安突然冒出一句。
“谁?”
“夏尔·戴高乐。”
“长官!您不会对此一无所知吧?”威斯特法尔调侃道,“人家是自封的‘法兰西领袖’,怎么会到北非来吃沙子呢?就算他来了,他是准将,您说是他服从蒙哥马利中将指挥还是蒙哥马利中将服从法兰西领袖的指挥呢?”
“额……”古德里安本来想说肯定是准将服从中将,瞬间想到了元首的军衔只是下士就赶紧收口,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好半天才挤出一句,“不来也好,免得给我们添麻烦。”
“长官,您该不会害怕这位‘老师’给您找麻烦吧。”
古德里安晃了晃拳头,用威胁的口吻说道:“他要是敢来我给他吃这个……”
众人笑成一团。
“这些法国人都是殖民地军队?”古德里安继续问。
“不!全是正宗法国人……主要是从敦刻尔克逃到英国去的那些人。”
“他们啊?”古德里安撇了撇嘴,“‘自由法国’好大的名头,我还以为是哪里来的勇士,没想到都是法国战役里被我们打得抱头鼠窜的那些残兵败将,更没想到几年过去了居然给丘吉尔卖命,他们难道不知道法国在中东的殖民地都给英国人夺去了?真是认贼作父,一点儿长进都没有。”
“不给丘吉尔卖命又能怎么样呢?他们吃的、喝的、用的可全指望英国人从牙缝里挤出来呢。”梅林津说道,“全世界就只有英国人才承认戴高乐那个‘自由法国’,其他人还是和维希的贝当元帅打交道。”
古德里安大笑道:“隆美尔元帅若在就完美了,今天能把阿拉斯战役的场子找回来。不过我来也一样,把我的司令旗竖起来,告诉他们我古德里安在此,让这些不知廉耻的法兰西败类滚开……”
旁边科林伍德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古德里安恍然大悟:“把第4装甲师的旗帜也给我亮起来……告诉他们我仍然没空俘虏法国人,让他们闪一边去,就和上次法国战役一样。”
第27章 我自己来
天亮时分,整整折腾了一夜、刚睡下没多久的蒙哥马利被自己的副官叫醒了,看对方一脸焦急的模样,他一下子警觉起来,问道:“德国人进攻了?”
“是,长官……”副官似乎有难言之隐,但还是将情况完整地说了出来,“南非第1师和自由法国第2旅分别报告,他们的部队在拂晓时分遭遇了德军主力从背后而来的突袭,他们猝不及防被击溃了,损失很大。”
“什么?”蒙哥马利吃惊地张大了嘴,本来还残留的一丝睡意顿时全被赶跑了,“他们原来的位置在哪里?德国人怎么跑他们身后去了?”
德·拉甘带着一群参谋也急匆匆地来了,对照着地图,蒙哥马利看了半天后才确信,这些部队报告的都是真实情况。
“如果南非人和法国人说的没错,昨天夜里向我们进攻的多半只是德国人用来牵制的小部队,而他的主力却连夜向右翼(古德里安和蒙哥马利相对进攻,一方左翼相当于另一方右翼)转移了,加上我们的部队在向特勒阿卡基尔推进,他等于正好从法国人、南非人与我军第50步兵师之间的缝隙穿过去。”蒙哥马利将铅笔一扔,“该死的,为什么每次我们稍有疏漏,总被这家伙逮住呢?”
德·拉甘知道这是司令官给法国人和南非人留了面子,古德里安哪里是从缝隙中穿过去的,分明是逮住了这两支部队狠揍一顿以后硬生生挤过去的。蒙哥马利一直不待见希腊人、法国人等其他国家的部队,一直在向伦敦方面抱怨他们战斗力和作战意志不行,希望能换成纯粹的本国部队,但丘吉尔首相一方面要标榜国际协作,另一方面确实也抽不出更多的本土兵力来加强北非战场,只能用这点兵力来搪塞第八集团军。
与英军经常逮住意大利人猛揍一样,古德里安现在也喜欢上了打法国人、希腊人、印度人、南非人,这些部队的实力和士气都比不上英国部队,而从新西兰、
澳大利亚来的部队则不好对付,战斗力有时候还高过英伦三岛的本土军团。现在非洲军内部给英军是按照实力打分的,在编制、兵力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以英国本土军队为100分,那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军队能给115-120分,法国人、南非人、加拿大人能给75-85分,希腊人大概有65分,印度师是最烂的,最多只有50分。至于意大利人,非洲军给51分——意思比印度人略强那么一点点,反正肯定打不过希腊人,也不知罗马的意大利领袖听了之后会不会吐血。
“现在怎么办呢?”德·拉甘开始变得有些六神无主,阿拉曼战役开始以来第八集团军处处被动,被德军牵着鼻子走,空有兵力和装备优势却丝毫发挥不出来,反而被敌人零敲碎打损失了将近2万人和200辆坦克,现在古德里安的趋势应该很明显了,在将第八集团军为他构筑的包围圈扯了个七零八落之后,他也要上滨海公路撤退——那样一来能拦住德国人的部队就不多了。
正在这时又有新的电报传来,从南翼迂回的新西兰第二师的先头部队再次占领了特勒阿卡基尔,这次德国人没有再设下任何圈套。经过四处搜索,新西兰部队发现了昨日交战的战场痕迹,被击毁的各类车辆、装备残骸,还有德国人来不及运走的一些物资——比引诱布朗上钩的时候少得多,多半是些无用的东西,另外还找到了一批重伤员,他们被关在一间屋子里,人数大约有100多个,只有一个受了轻伤的卫生兵陪着他们,已经有几个因为缺医少药在哀嚎中失去了生命,现场血水横流、臭气熏天,痛哭声、呻吟声不绝于耳,场面极其惨烈。
蒙哥马利拳头攥得紧紧的,面孔因为狰狞几乎都变了形,不过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德国人的做法没啥好指责的,如果他处在古德里安的立场,他也会把急需的医药资源留给自己的伤病号,没在临走前将伤员用机枪突突了而是留给对方前来收容已算是极其人道的做法了。
德·拉甘有心劝解,却发现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满肚子都是苦涩。
好半天之后蒙哥马利才恢复过来,用平静的口吻说道:“让前线部队妥善处理,暂时不必考虑追击德军的事情。同时要求新西兰第2师尽快北上接应其他友军,协助他们收容人员、稳固阵地。”
“这样的话法国人和南非人的问题就不大了,他们可以得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部队的支援,我们不必再顾忌古德里安穷追猛打。”德·拉甘松了一口气,总算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只不过与一连串坏消息相比,这个不算太坏的消息看上去就成了好消息。
还没等众人就后续事项商议出头绪来,第二封电报又来了,说找到了司令部一再提到的德国新坦克,结果让人啼笑皆非,这种所谓的新坦克其实是俄国人制造的,德国人只是把它刷了油漆、改了标识而已。
“真的?”蒙哥马利有些怀疑,德国人能看得上苏联人的坦克?小胡子的尾巴从来就是翘到天上去,哪里会看的上这种“劣等民族”的武器?
“千真万确!虽然装甲涂彩和部分设备是德制的,但主要部件包括发动机、坦克炮都是俄国风格,别的不说,那门76。2mm的坦克炮就是俄国口径。”德·拉甘仔细看了电报后说道,“他们还对残骸内的发动机进行了检查,发现那是柴油动力发动机,上面有很多俄文标识——我们的人不懂俄语,具体细节就不得而知了。”
过了好半天蒙哥马利才说:“我明白了,这些新坦克全都是斯大林的T-34,是几天前从海上运过来的——就是上次通报有很多船只的那一次。”
德·拉甘吓了一大跳,古德里安怎么会有这么多俄国坦克?难道希特勒和斯大林他们?……后面的场景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这有什么,如果我没猜错,估计是德国人将东线俘获的苏联坦克运过来了,他们一直在利用缴获的战利品充实自己的武器库——我们不是早就接触过俄国人的反坦克炮了么?”蒙哥马利咬牙切齿地说道,“我要知道这种坦克的完整信息,包括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看看他到底有多厉害!另外还要将这件事情通报给伦敦方面,我想首相一定也会高度关注俄国武器出现在北非战场的事情。”
“是,长官。”立即有参谋军官前去办理了。
“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古德里安的下一步走向。”蒙哥马利惆怅地出了口气,“他的目标应该也是托卜鲁克,阿拉曼车站这里估计他是不会再来了。”
德·拉甘默然无语地点点头,忙碌了一夜的防御计划眼看又泡了汤,换谁心里都不好受。
“第1和第7装甲师目前情况如何?”
“他们预计今天可以追上撤退的意大利人。”德·拉甘说道,“霍洛克斯少将向我保证了,如果里面没有太多的德国部队,他有信心在一天内解决问题,另外他反对您把大部分空军调遣回来对付古德里安的提议,因为德国人的飞机也很多,部队不能没有飞机掩护。”
“我没法给他这么多时间。”蒙哥马利迟疑了片刻,似乎下定了很大决心后才说道,“你问问他,如果我把飞机都给他,他能不能在8个小时之内,也就是今天下午三点钟之前解决掉全部敌军……”
“这个?”德·拉甘不解地问道,“您的考虑是?”
“古德里安的部队距离前面两个装甲师至少还有一天的路程,如果霍洛克斯的动作够快,他们可以在解决掉意大利人之后原地转入防守,以滨海公路为轴阻击古德里安,只要再给我争取额外的24个小时,我们还有机会逮住德国人。”蒙哥马利咬牙切齿地说道,“这次我自己指挥,带5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又3个装甲旅上去,看古德里安怎么逃?”
“8小时解决不掉呢?”
“解决不掉就只能放意大利人跑了。”蒙哥马利,“他们从追击状态转入防御状态需要时间,所以我才只给他们8个小时用于消灭逃敌,其余时间是给他们预留的防御时间——我知道这对他们不公平,但为了大局只能如此,你立即把我的命令传达下去。”
德·拉甘欣慰地看到,经历几次挫折之后的司令官非但没有丧失信心,反而越挫越勇,重新燃起了斗志。
第28章 滨海公路上的惨烈
当古德里安率领非洲军在特勒阿卡基尔左右开弓之时,提前一步撤退的意大利部队已悉数越过了马特鲁港,正拼命朝托卜鲁克逃去。古德里安也将胜利战况一并转发给了他们,虽然他们同样为此欢欣鼓舞,但仍然没停下脚步的意思,因为他们已不止一次地接到空军发来的警告,他们后面的英国人部队已追上来了,距离越来越近而且兵力还不少,光空中侦查到的坦克、装甲车辆就有300辆以上。虽然德国第八航空队在竭尽全力地与英国沙漠空军抗衡,全力为意大利人维持空中保护伞,但英国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十分迅速。在这一点上意大利人不怪古德里安,对方已吸引了足够的英国部队,打得也够好了,要怪就怪英国部队实在太多了一点。
意大利部队的撤退一开始就是在慌乱中进行的,第一天撤退时的队形虽然混乱,但至少还能分得出大致上的5股力量。但从第二天开始,这些部队已完全跑乱了,大家都由着性子随意跑,不知道哪一股是哪一股了;到了第三天,天上的飞机除了还知道下面有人、有军人、有意大利军人外,其余啥也看不明白。不要说英国人的飞机分辨不出来,德国人自己的飞机也分不出来,只知道下面跑着的是意大利人就行。当然意大利人对此振振有词,大规模分散有利于防空,没看见现在英国佬的炸弹哪怕扔准了也最多只能炸一辆车?
从特勒阿卡基尔以西开始,在滨海公路的两侧时不时可以看到意大利人抛弃的坦克、装甲车或者卡车,连带着还有缺少拖曳能力的火炮,这些全都是在行驶过程中出了问题、被无情抛弃的装备。其实只要他们肯停下来修理,一个白天,甚至半个白天就可以让其中的大部分交通工具恢复正常,但急于逃跑的意大利军队显然没那么多时间,所有人都将留下来视为畏途,这些故障车辆只能被绝望的士兵所放弃,然后他们纷纷登上卡车加入步兵的行列。现在意大利人又觉得古德里安让他们提前放弃部分物资是多么明智,如果不这么做,现在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车辆装载士兵。与其迫不得已丢弃物资,还不如一开始就留给德国人。于是,这些被抛弃的车辆成了滨海公路两侧最扎眼的风景,后面的英军装甲师看着这些装备就知道意大利人往哪里逃了,而在不断发现敌人遗弃装备的刺激下,英国人的追击动力就更足。
不过意大利人逃跑经验是异常丰富的,虽然逃跑时慌不择路,但无论军官还是士兵,从上到下最基本的脑子和判断力还在,知道不能离开滨海公路乱跑,否则非在沙漠里渴死不可。另外,虽然整体上显得慌乱,但意大利人彼此之间还是足够安定团结,大家急于逃命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彼此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没有谁为了抢道或者抢劫交通工具而自相残杀。大家遵循着一个原则,谁有能耐谁先跑,跑出一个算一个。当然,有小汽车的军官们不敢抛下部队私下逃跑,那样即便跑到了托卜鲁克领袖和德国人也饶不了他。
整支意大利军队虽然失去了整齐有序的队列,但全体官兵“转进”的方向和目的地却高度一致,整个过程像极了东非大草原上大迁徙的角马——完全靠着天赋与本能,有谁来为角马们组织队伍、设计路线呢?意大利的将军们对此也毫不担心,他们坚信,虽然逃跑的时候显得混乱,但只要到了目的地清点人数,部队就会完整归建——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这么大的信心。
现在意大利人最痛恨的莫过于英国人的飞机,这些令人烦恼的苍蝇时不时出现在头顶,要么投弹轰炸,要么低空扫射,甚至于还有英国飞机在子弹打空后还要借势俯冲恐吓地面的部队,千方百计迟滞对方的逃跑速度,这种没完没了的疯狗精神让意大利人简直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