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驸马(墨水)-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士们一阵无语,然后众人一起来到树林的东边,却见到萧莫率领着人马已经杀出去了。
    云龙宿没有犹豫,大声喝道:“弟兄们,跟上大将军,一起杀出去!”
    后面大火已经烧到屁股上了,这时候火枪营的士兵也算是破釜沉舟没有后路了。
    于是大伙儿一起杀出了树林,现在张元直已经到南边去了,没有了张元直的指挥,加上火枪那巨大的威力,辽军根本没有办法抵抗。
    萧莫和云龙宿率领两拨人马,仗着火枪的威力左冲右突,很快就将辽军的包围给撕开了一个口子。
    逃出了包围圈以后,萧莫对云龙宿道:“赶快发信号,然后去占领南京!”
    云龙宿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了一根竹筒,然后将竹筒的一端给揭开,又掏出火折子给点燃了,抛向空中之后,只听见一声炮响在空中炸开了。
    “走!”萧莫见信号已经发出去了,于是立即率领士兵们朝南京城疾奔。
    张元直这才恍然大悟,然后说道:“糟糕,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反应过来了以后,张元直知道刚才的那声炮响,肯定是萧莫在搬救兵了,于是张元直赶紧率领大军往南京城赶去。
    因为张元直几乎将南京城所有的主力人马都带出了城,所以现在的南京只有一部分人守在城墙上面,连城门都没有人照看!
    到了南京城下,却见萧莫已经率领人进城去了。
    张元直大惊,然后下令士兵阻止冲锋,生怕城门被关闭了。
    要是南京的城门被关闭了,而李准又率领安朝大军前来支援萧莫,那样的话……这股辽军还有生路吗?
    毫无疑问,要是不能将南京城夺回来,那么这股辽军只怕也会丧生在安军的铁骑之下的。张元直当然不甘心,因为这是他张元直唯一的本钱了,也是辽国幸存下来的最后一股力量!
    如果这几万士兵都死了,那么辽国就算是彻底地告别了历史的舞台,而他张元直……只怕这辈子也就到这里为止了。
    张元直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只能将士兵都组织起来,最后再拼搏一把。
    火枪营的士兵刚刚进城,后面的辽军就追了上来,云龙宿见了,对萧莫问道:“怎么办?大将军,照辽军这样的速度,只怕要关闭城门已经来不及了!”
    萧莫想了想,然后对云龙宿道:“你带领八百士兵镇守城门,有火枪在手,他们攻不进来的,我率领其他的士兵到城中去安抚百姓,顺便将张元直留在城墙上面的人给剿灭!”
    云龙宿点点头,然后下令士兵们将枪口对准城门,辽军冲了过来,云龙宿立即下令开火。
    ‘砰砰砰砰……’
    枪声此起彼伏,一时间城门前面的辽军纷纷倒了下来,连他们胯下的战马也被火枪射中,然后给打成了筛子!
    士兵和战马的尸体堆在城门前面,也将后面的辽国士兵给拌倒了,于是辽军纷纷摔下了马。
    摔下马以后的士兵刚刚一站起来,就被安军的火枪给射杀了,哪里还靠近得了城墙?
    见到这样的情景,张元直长叹一声,只能下令士兵硬着头皮冲锋。
    这时候萧莫已经率领两百火枪手杀上了城墙,将城墙上面的数百辽军用火枪给解决了。
    然后萧莫见到远处尘土飞扬,李准率领人马杀到了,为首的几员大将,赫然就是杨洪、狄青、以及傅恒!
    其余的将领,杨排风和梁争以及种谔也带领人马朝南京城围了过来。
    见到这样的情况,张元直终于长叹一声,而辽军的士兵也知道这一次只怕是凶多吉少了,于是纷纷停止了攻城,转头看着安朝的数十万大军!
    一时间,南京的城门处有些安静,而萧莫则是屹立在城墙上面,看着下面的张元直说道:“张元直,你还不投降么?”
    听到萧莫的话,张元直身躯一震,随即整个人摇头喃喃自语了起来。
    “不可能的……我怎么能投降?我怎么会输?”
    喃喃自语之后,张元直突然看向了天空,然后大声喊道:“我怎么会输?我是张元直!我不会输的!”
    张元直几乎是对着上天在怒吼,在咆哮,整个人似乎发狂了一般!
    这时候萧莫冷声喊道:“张元直,你输了!”
    “我输了?”张元直身躯又是一震,然后呐呐地看着城墙上面,萧莫的身影……
    往事一幕幕地浮上心头,从萧莫第一次到辽国,然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再到在中京与萧莫斗智斗力,再后来,便是两人在太原对持……
    面对萧莫的一次次失败,不断地冲击着张元直的心头,突然张元直‘噗……’的一声,然后吐出了一口鲜血!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张元直第三次面对萧莫,然后被气得吐血!
    李准的大军终于杀到了,然后张元直的身边响起了兵戈相交发出的声音,场面非常的噪杂和混乱。
    但是张元直根本没有注意,或者说是……他已经没有心思去注意了!

第879章 天下初定
    在数十万安军的全力进攻之下,南京城外这仅存三万不到的人马自然只是稍作抵抗,便被歼灭了!
    在乱战的时候,梁争的副将尉迟深一路杀到了张元直的面前,然后见张元直的身边只有两人护卫着,于是击毙了张元直的护卫,正要一刀看向张元直,这时候旁边突然一把长刀杀了出来,挡住了尉迟深大刀的去路。
    尉迟深眉头一皱,以为是辽军有人来救张元直,于是抽刀调整了一下,便朝那边砍了过去,却听到梁争喊道:“你想干什么?”
    尉迟深闻言大惊,然后赶紧收回了大刀,对梁争说道:“属下不知道是主公,还请恕罪!”
    梁争说道:“此人乃是张元直,现在不能杀了,且捉回去,交给大将军定夺!”
    尉迟深听了,对梁争道:“属下明白,若非主公提醒,属下便犯大错了!”
    梁争点点头,然后又转身率领士兵,和其他的安军一起将辽军给歼灭了,再和大军一起收拾好战场,于是一起进城来见萧莫。
    梁争押着张元直到了萧莫的面前,见到张元直以后,萧莫对张元直说道:“张大人,幸会!”
    张元直没有回答,甚至也头也没有抬起来,根本就不敢去看萧莫。
    “呵呵……”萧莫对张元直问道:“为何不敢抬头见本将军?”
    犹豫了一下,张元直抬起头看着萧莫说道:“如今你赢了天下,所谓胜者为王,要何必折辱于我?”
    听了张元直的话,萧莫哈哈一笑,然后指着张元直对众人说道:“此人问我萧莫何必折辱于他,好!今日我便说说……”
    转过头,萧莫看着张元直说道:“汝祖籍汉人,却投身辽国,本来燕云十六州被辽国久占,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你得到辽帝器重以后,不思与汉人修好,却挑起安辽两国大战,为的……只是表现你的才华,却让安辽两国的百姓遭受战乱之苦!你身为汉人,实际上却是汉奸;你是辽国高官,却刚愎自用,目空一切,实际上却是辽狗;你挑起安辽两国大战,杀害了许多汉人,便是汉贼!你说说,对于你这样的汉奸汉贼以及辽狗,本将军需要对你客气么?”
    “你……”被萧莫当众责骂,张元直听了羞愤难当,忍不住又是一口县学喷了出来。
    萧莫又说道:“所谓汉奸辽狗,人人得而诛之,更何况,我们汉人乃是天下正统,最看不起的就是你这等数典忘祖之人!如今西夏张元犹在天牢,这辈子都将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现在却也多了你一个,你放心……我萧莫不会杀你的!”
    听到萧莫的话,张元直双眼翻白,右手捂住自己的心脏,居然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看到张元直的情形,种谔赶紧说道:“师父,这厮怕是发病了!”
    果然……话还没有说完,张元直就倒了下去,身子在地上抽搐了几下之后,便不动了。
    许久之后,萧莫让一个士兵上前探了一下,那士兵说道:“大将军,断气了……”
    “断气了?”萧莫惊讶地看着张元直的尸体,许久之后才说道:“没想到这厮如此不堪,骂他两句便断气了!”
    说罢,萧莫对众人摆摆手,然后转身离开了。
    众人面面相窥,只好看着李准问道:“大人,这张元直怎么办?”
    李准冷哼一声,然后说道:“这等汉奸辽狗,莫非还要给他风光大葬么?”
    于是李准下令,将张元直的石头弃之荒野,然后大军进驻南京,又派人张贴了安民告示。
    南京属于燕州,这里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汉人,当然也有很多辽人,于是李准贴出了告示,今后不管汉人还是辽人,只要愿意归顺,都可以加入汉籍!
    一边安排人手去接收辽国的百姓,李准一边还派人给朝廷写了一封奏报。
    奏报自然是以萧莫为首署名的,里面的内容是汇报了一下辽国的战事,如今安朝一统燕云十六州,自然是可喜可贺。
    接到李准和萧莫的奏报,赵子继大喜,下令大赦天下,又命令李准与萧莫班师回朝,并且着令纪平和吏部挑选官员到燕云十六州各处驻守,又让申仁义和石中元一起准备祭祀大典,以及准备迎驾大将军班师回朝。
    赵子继的旨意到了辽国,萧莫与李准便按照之前的安排,将傅恒留在了南京镇守,然后率领狄青、杨排风、杨洪、梁争、种谔、何定、云龙宿等将领以及数十万大军退出燕州,南下霸州,再经过真定府,回到了开封。
    经过接近一年半的时间,终于将辽国给覆灭了,一路上李准和萧莫两人都是感慨颇多,而辽国也在耶律洪基与耶律阿鲁翰以及耶律宗德和耶律宗翰兄弟都死亡了以后,基本上可以说是连个后人也没有留下。
    这一次进攻辽国,征程长达万里,西起云州,东至大定府,其中包括十几个州府,又加上中间夏州的叛乱,也可谓是一波三折!
    所幸的是,萧莫终于不负天下的众望,最后将辽国给覆灭了。
    大军回到安朝,自然受到了百姓们的夹道欢迎,从真定府开始,百姓们就开始欢迎凯旋而归的将士们了。
    在真定府修整了一天,当晚高元义也和马占山他们一起,率领着侦探们前来见萧莫。
    这一次和他们碰面,是萧莫暗中安排的,有赵冠缨率领的人马做掩护,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萧莫让马占山给这些侦探们一人分开了一些银两,然后对他们说道:“如今天下大定,诸位也可以功成身退了,不过为了你们自己,这侦探之事还需要大家一起保密,另外……你们今后都分散而居住,全国每一个州府和城镇,到时候都会给你们安排!你们要记住自己的身份,本将军也会给你们发一面证明你们身份的令牌,将来若是有事,马大哥会代为通传你们的!”
    众人听了,对萧莫点点头,然后都领了银两,跟着高元义和马占山离开了。

第880章 得胜回京
    对于侦探们的安排,萧莫采取的措施是先分发一些银两给他们,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却依旧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并且让他们分散在安朝各地,这样的话,他们也可以继续地为萧莫收集情报。
    比如哪个地方有什么异动,又或者是那个州府出现了什么非常大的冤情或者是有什么出色的人才,这样的都可以来告诉萧莫。
    反正萧莫现在也年轻,虽然这次回到京城以后就打算隐退了,但是扶桑那边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呢,而且……萧莫现在才二十岁,后面的日子长着呢,如果实在是无聊的话,有侦探在手里,说不定还能及时地了解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如今天下大定,其实这些侦探也没有什么作用了,不过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资源,而且侦探的体系也成熟了,所以萧莫不想就这样把自己手下的这些侦探解散,所以便先遣散他们,不过就像是给他们放假一样,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等到有事情的时候再重新起用他们。
    处理完了侦探的事情,萧莫也散出了大把的银票,然后离开了真定府,回到了京城。
    开封的百姓远比真定府的百姓更热情,他们夹道欢迎着得胜回京的将士们,几十万骑兵当然没有进京城,而且分别开赴各自的属地,剩下的人,由萧莫和李准率领进宫面见皇上领赏。
    受到了百姓们热烈的欢迎,坐在马上的萧莫和李准两人相视一笑,难得地享受这片刻的荣耀感。
    因为他们知道,很快这样的荣耀就会离他们而去,不管朝堂上面现在的情况如何,也不管赵子继这个皇帝是不是真心想要让萧莫和李准继续待在朝堂上面。
    看到满城百姓夹道欢迎的情景,萧莫和李准的心里就都有数了!
    只怕这一次,两人在身负盛名之下,不退也得退了。
    自古便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一说,虽然现在萧莫和李准的情况不是像战国时候越过的范蠡和文种一样,但是急流勇退,总好过将来功高震主,而使君臣反目成仇的要好!
    俗话说,国无二主,天无二日,便是这样的道理!
    这一次为了表示对大将军的尊重,赵子继特意率领百官与百姓出城三十里迎接大军,见到皇上的龙撵以后,萧莫和李准率领一班将士下马朝见。
    赵子继热情地扶起了萧莫和李准,然后大声道:“众卿家平身!”
    将领们都站了起来,这样的场面非常的浩大,赵子继见了也是一阵兴奋。
    如今天下一统,赵子继作为皇帝,可以说的功绩超然,而这些功绩,说实话和他赵子继并没有什么关系,很大的功劳都要记在萧莫的头上,当然……作为皇帝来说,赵权的功劳也应该比刚登基的赵子继要大。
    但是辽国确实是在赵子继当皇帝是时候被剿灭的,所以赵子继此刻的心理也非常的激动。
    他拉着萧莫的手说道:“大将军劳苦功高,如今我安朝一统天下,朕心甚喜!来……”
    说着,赵子继居然拉着萧莫一起上龙撵。
    萧莫见了,赶紧对赵子继道:“皇上恕罪,臣不敢乘天子驾!”
    龙撵向来是天子才有资格坐的,所以萧莫自然不敢与赵子继同登龙撵!
    但是赵子继却说道:“大将军乃是朕之兄长,如何坐不得?大将军只管上来,若是有人有异议,便是欺君!”
    赵子继都这样说了,萧莫当然不能欺君,只能给了身边李准一个眼神,然后跟着赵子继一起上了龙撵。
    见到这样的情况,百姓也欢呼了起来:“皇上万岁万万岁,大将军千岁千千岁……”
    有人开头,这个口号而越喊越多人附和,于是一时间‘大将军千岁千千岁’的喊声震天,而坐在龙撵里面的萧莫听了,却是眉头一皱。
    他看了旁边的赵子继一眼,只见赵子继真诚地笑着,似乎听到百姓喊萧莫为千岁非常高兴的样子。
    但是萧莫不这样想。
    千岁一般是指王侯,萧莫如今还没有封王,如何当得这个‘千岁’?
    所以一路上萧莫都没有说话,直到进了皇宫以后,萧莫找到机会,下了龙撵对赵子继行礼说道:“皇上恕罪,臣实在是不敢与皇上同坐了!”
    赵子继听了,脸色有些不悦地说道:“大将军何必如此拘谨?朕乃是真心欲与大将军共享天下!”
    听到共享天下这四个字,萧莫脸色一变,然后说道:“皇上,万万不可!”
    说罢,萧莫居然对赵子继拜倒在地,一副惶恐的样子!
    本来大将军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没有想到回到皇宫之后居然闹成了这样,于是将士们和文武百官地惊讶地看着萧莫和赵子继二人。
    无奈之下,赵子继赶紧下了龙撵扶起萧莫,然后对萧莫说道:“兄长且莫多言,且先回宫再说!”
    带着文武百官回到了金銮殿,赵子继坐在龙骑上面说道:“辽国以除,中原之患也去,朕宣布,所有武将,皆加官进爵,一应封赏,着三位首辅卿家罗列,另外……大将军萧莫劳苦功高,朕欲封为武王,诸位意下如何?”
    听到赵子继的话,百官互相看了看,然后都沉默了起来。
    不是他们不赞成,是他们不敢表示不敢出声啊!
    你赞成吧,又违背了先帝临终的遗旨,你不赞成吧,这不是摆明了要和萧莫过不去么?
    见到百官漠然不语,赵子继知道他们的顾忌,于是说道:“既然诸位卿家不说话,那便是没有异议了!”
    “皇上!”萧莫坐不住了,他打断了赵子继的话,然后说道:“皇上,先帝临终之前再三嘱托,不可封赏于臣,难道皇上忘记了?”
    百官不说,萧莫只好自己说了。
    见到萧莫这么不‘识趣’,赵子继不高兴地说道:“父皇说不可封赏大将军,却是没有想到大将军能为我朝立此不世功绩,圣人云治国之道,有功必赏,难道圣人之言有错么?”

第881章 推辞不受
    本来安朝大军得胜回京,又加上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加上之前收复的夏州,以及回鹘和吐蕃诸部,现在的安朝可谓是兵强马壮,疆域广大,威震海内。
    而赵子继也正是君临天下的时候,作为安朝一通天下最大的功臣,萧莫自然也是应该接受万人的敬仰,但是古代的朝堂上,绝对不能允许有人的风头盖过皇上,所以萧莫回到京城以后,还没有好好地高兴和庆祝一下胜利,便先和赵子继在封王的问题上面给杠上了。
    萧莫对赵子继劝谏道:“圣人之言,自然不会有错!”
    当然了,圣人嘛,他的话自然不会有错,赵子继见萧莫这样说了,于是道:“既然圣人之言无错,那么大将军又何必推辞?”
    萧莫对赵子继道:“这正是臣要启奏皇上的,当日先帝驾崩之前,曾经与臣有过约定,当臣覆灭辽国以后,便辞去官职,然后迎娶两位公主以及一众妻室,再回庐州隐居!皇上……臣蒙百姓与先帝厚爱,肯许配两位公主,让两位公主下嫁到萧家来,更准许臣另外娶妻,这已经是莫大的恩惠了,如何还敢要封赏?”
    顿了顿,萧莫看了李准一眼,然后对赵子继说道:“请皇上恩准臣辞去大将军一职,并且就此归隐山野,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这萧莫,别人是巴不得皇上封赏呢,他却是对皇上的封赏一推再推!
    见到萧莫是真心推辞不受,纪平不由得赞叹道:“子衡功震天下,却淡泊名利,果真是英杰也!”
    听到纪平的话,赵子继不高兴了,看着萧莫问道:“兄长就不能留在京城,长伴朕的左右么?”
    萧莫听了,心道:长伴你左右?丫的,你小子是皇上,想让我给你当太监么?
    于是萧莫赶紧答道:“回皇上,臣向往山水之间,辞官之后,当云游四海,还请皇上恩准!”
    没办法了,赵子继只好对萧莫说道:“朕可以答应你刺去大将军一职,但是这封王之事,兄长必须答应了朕,朕才能让你离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萧莫便也不推辞了,于是只好对赵子继拜谢恩德。
    说完了萧莫的事情以后,赵子继看着李准说道:“李爱卿乃是先帝的肱骨之臣,又是平辽的元帅,劳苦功高,朕想封李爱卿为大师,不知道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听到赵子继的话,百官都无语了。
    皇上啊皇上,萧莫和李准两人的功劳是大,但是萧莫封王就算了,这太师……本朝早就不用太师这个官职了,你现在要封人家李准为太师,那你让三省六部的官员怎么办?
    所以纪平出来对赵子继说道:“启奏皇上,敢问太师之名,身兼何职?”
    “这个……”赵子继有些为难了,现在吏部是纪平这个参知政事在管,户部是周常这个同平章事在管,刑部和工部是石中元在管,你让李准去干什么?
    虽然说还有兵部和礼部,但吏部向来是帝师申仁义打理的,说到资格,申仁义的资格比李准还老,而兵部嘛……说实话,因为有枢密院的存在,所以这个兵部其实就是枢密院的附属品,你让李准去管,那不是寒碜他么?
    所以赵子继有些为难,于是一时间居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准也算是明白了萧莫以前劝自己急流勇退的意思了。
    现在朝堂上面,三省六部都有了人统领,各个部门也都有了完善的领导体系,而且以纪平为首的文官们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制度,再要硬把李准插进去,确实是有些难办。
    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李准也看开了,是人就会有老去的一天,而当自己老了以后,后面的人才又顶了上来,这才是大趋势。
    于是李准对赵子继说道:“启奏皇上,臣不求皇上封赏,只求皇上恩准老臣也可以致仕,回到江宁安度晚年!”
    赵子继听了,不高兴地说道:“老爱卿也要辞官?莫非朕如此不能容人,一定要两位卿家做此鸟尽弓藏之事吗?”
    听到赵子继的埋怨,李准想了想,然后答道:“皇上明鉴,如今天下一统,老臣的心愿也了,并且先皇英年早逝,老臣心中沉痛,所以……不敢求皇上授官,只盼皇上恩准老臣归隐!”
    说到赵权的身上了,赵子继悠悠地说道:“难道老爱卿还记得父皇,只是……老爱卿再考虑一下,留在京城如何?”
    李准想了想,然后对赵子继道:“谢皇上,皇上所言有理……”
    听到李准改口了,赵子继欣喜地问道:“老爱卿答应朕了?”
    “非也……”李准摇摇头说道:“老臣是想,就此辞官致仕,然后到皇陵去,陪伴先帝三年,三年之后……老臣再回江宁故土,就此安度余生!”
    听到李准的话,满朝文武,包括萧莫和赵子继在内也不由得对李准肃然起敬!
    李准这是要为赵权守大孝了,而且还是守孝三年!
    像云雪和赵瑶她们,都只是为赵权守孝半年而已,而且现在也到期了,宫里为赵权守孝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赵权的两宫皇后和嫔妃了,她们也才守孝一年,而且还是在皇宫里面设佛堂,并没有到皇陵去的。
    但是李准以六七十岁的高龄,却要求到皇陵去为皇上守孝,这样的风骨,怎能不让人敬佩?
    赵子继闻言都流出了眼睛,然后他缓缓地走下台阶,来到李准的面前拉着他的手说道:“父皇有老爱卿这样的臣子,九泉之下也可以欣慰了!既然如此……朕便应了老爱卿,另外……老爱卿不肯接受官职,朕便封老爱卿为吴国公,代朕到皇陵为先帝守孝去吧!”
    李准听了,对赵子继拜谢而出,萧莫也对赵子继拜谢了。
    然后赵子继看了纪平一眼,纪平会意,上前对赵子继说道:“皇上,此次平辽,众将领皆劳苦功高,老臣与诸位大人商议之后,决定对众将论功行赏,还请皇上一一查看!”

第882章 论功行赏
    说罢,纪平给赵子继递上了一封奏折。
    赵子继看了纪平一眼,然后说道:“朕不看了,有劳纪爱卿念出来吧!”
    纪平点点头,然后说道:“平辽众将劳苦功高,特此行赏……车骑将军狄青,有勇有谋,尝败辽国名将孟恭作,实乃帅才,今加封为镇辽大将军,从二品,镇守太原!杨门女将杨排风,巾帼不让须眉,乃是女中豪杰,曾经千里救护圣驾有功,今升为巾帼大将军,从三品,统领天波府……”
    赵子继问道:“两位卿家何在?”
    狄青和杨排风站了出来,对赵子继行礼拜见。
    赵子继点点头,然后看着二人说道:“还望两位将军为朕继续镇守四方,以镇宵小!”
    狄青和杨排风听了封赏,然后谢恩。
    接着纪平又念道:“接下来是四方守将,因为四方守军驻守四方,未能进京,便先将封赏念了……升傅恒为正三品怀化大将军,驻守燕州;封曹向为正三品冠军大将军,驻守丰都、圣州一带;另外封赏魏平章与卢作为从三品归德将军、云麾将军,驻守大定府!”
    “准!”赵子继点点头,然后示意纪平继续念下去。
    纪平又念道:“兹有骁骑将军杨洪,勇冠天下,斩铁莽,擒哈哈尔,又斩铁图以及辽国第一勇士乌荼,特封为扬武大将军,骁骑营统领,从二品职!”
    安朝的武将,因为正二品以上将军的封号都已经取消不用了,所以从品便是最高的封赏了。
    除了狄青之外,杨洪是第二个被封为从二品将军的,可见纪平的这个论功行赏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将领之中,按照功劳来说,或许狄青确实没有杨洪的战功出彩,但是狄青却击败了孟恭作,这便证明了他的实力,所以狄青封了从二品,而击败了辽国许多大将的杨洪自然也封了从二品。
    听到自己的名字,杨洪站了出来,他先是看了萧莫一眼,然后咧嘴一笑,对赵子继说道:“皇上,臣请求撤去骁骑营统领的职位……”
    “哦?”对于杨洪这个勇士,赵子继自然是认识的,而且他也知道杨洪的性格,于是笑着问道:“杨爱卿为何要辞去骁骑营统领一职?”
    杨洪看了萧莫一眼,然后对赵子继说道:“皇上,臣蒙受大将军提拔之恩,现在也没有什么仗打了,呆在军营里面闲得慌,所以请皇上恩准让臣跟着大将军……”
    赵子继听了,对杨洪说道:“既然如此,朕便准了,就封你为武王帐前护卫统领吧!”
    杨洪听了,正要谢恩,却听见梁争喊道:“皇上,你让杨将军做了统领,那赵大哥怎么办?”
    听到梁争的话,萧莫翻了一个白眼,然后对赵子继说道:“皇上,赵冠缨将军乃是臣的家将……”
    “哦!”赵子继说道:“朕差点忘了,还有一个赵将军,如此……杨将军便为副统领吧!希望二位将军好好保护武王以及两位公主的安全!”
    赵冠缨听了赶紧和杨洪一起谢礼,另外赵冠缨也被封为正三品冠军大将军。
    接着纪平念到了呼延赫以及何定,两人都被封为了从三品的将军。
    这时候萧莫对赵子继说道:“皇上,臣还有事启奏!”
    赵子继说道:“武王有话请说!”
    萧莫说道:“兹有火枪营统领云龙宿,此人对火枪以及火炮非常了解,并且善于带兵,臣建议让此人到庐州军营去,作为曾大人的副手,负责培养士兵传授火炮与火枪的使用技巧!”
    “哦?还有这样的人才?”赵子继听了大喜,于是对云龙宿说道:“如此,朕便封你为庐州军校总教习,属从三品职,如何?”
    云龙宿听了大喜,于是赶紧上前谢恩。
    到了这里,几乎所以的将领都得到封赏了,除了梁争和种谔两位年龄最小的将军。
    终于要到他们了,种谔和梁争都激动了起来。
    他们激动的,不是朝廷对他们的封赏,而是这两个小子正在暗中较劲,看看谁得的封赏要高。
    结果下来了,纪平缓缓说道:“梁争乃是将门之后,又参加了收复夏州之战,作战颇有大将之风,并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