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明贤王-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哀家唯一的私念便是赶紧打发郕王赴藩,如果说这算私念的话。”
殿中的三盆炭火烧得极旺,火苗红中泛紫,烤得整个正殿温暖如春。朱祁铭心中却浮起一丝寒意。上圣皇太后话已至此,他预感到,那层遮蔽往事的窗户纸即将被无情捅破。
“臣虽愚钝,但一向谨守臣礼,岂敢妄自揣度上圣皇太后的用心!”直到此时,他才对上圣皇太后那句“你终归是小瞧了哀家”作出了回应。
上圣皇太后回到座上,并未招呼朱祁铭入座。
“当年,太皇太后为皇帝的大婚典礼耗尽了自己最后的精力,早在天子大婚前就不能理事了,于是,朝中适时响起了让郕王赴藩的呼声,这当然与哀家有关。巧的是,你在别院意外落水,后来还惊动了精力几近衰竭的太皇太后,再后来,太皇太后驾鹤西去,你接连误闯奉天殿、谨身殿,以至于被迫远赴辽东。你可知道,你的委屈换来了什么?算来算去,只换来了朝中风向大变!你远赴辽东后,一帮言官大闹雍肃殿,奏请皇帝顾念亲亲之德的声音彻底盖过了让郕王赴藩的呼声,而哀家不得不接受皇帝的忠告,从此深居简出。唉,吴氏如愿了,郕王留在了京中。”
什么!
莫非那段往事与昔日的吴太妃、今朝的皇太后有关?朱祁铭猛然一震,全身的血液似乎瞬间凝固了,脑中一片空白。
“您······为何不早说?”他喃喃道。
“哀家说过,哀家也被蒙在鼓里。直到今秋见过襄王之后,哀家才从他那里套出了一些有用的讯息。”上圣皇太后漫无目的地打量着门外的雪景,神思似落了遥远的记忆之中,“从后宫到前朝,到处都是人心难测,机关重重啊,宛如一湖浊水,置身其中,形形色色的鱼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有人极力让你这条鱼浮在水面上,而他们自己却越潜越深,可惜呀,上皇易受人蛊惑,只盯着水面上的浮鱼不放,浑然不觉湖底还深藏着一条怪鱼!”
感觉心在隐隐作痛。朱祁铭缓过神来,脑中浮现出往日的情景。
记忆虽然遥远,但拂去岁月的尘烟,从中依然可见太皇太后的音容笑貌,彼时皇祖母似乎对咸熙宫与福安宫的主人都无好感,而今回想起来,皇祖母对上圣皇太后的那分冷漠,多半与后者始终惦记着郕王有关;而皇祖母对吴太妃的那分厌恶,不消说,必是源于其它事端!
莫非吴太妃一直在暗中拿他这个越王大做文章?
此念伴着一阵酸楚掠过脑海,朱祁铭猛然咬紧了牙关。
宅男福利,你懂的!!!在线看:!!
第四百零八章 何处是净土
“冤有头债有主!臣怨不得任何人,一切的祸根都因祈铭的那个好五叔而起!”
这声低语有分自嘲的意味,更透着股恨意。闻言,上圣皇太后诧异地瞥了朱祁铭一眼。
“帝王之术是柄双刃剑,一旦使将开来,就难以两全!想必你已知晓所有变故的根源,哀家也想清楚了,当初先帝的遗诏唤醒了某些人的野心,可是,不单哀家在借用别人的野心,福安宫的那位更是如此!想想你在龙门川那边的遭遇吧,许多来路不明的人追杀你,这番追杀真的是出自襄王的本意?襄王何必多此一举?他想斩草除根?不!在社稷面临内忧外患困扰的当口,他又何必拿自己一世的尊荣和满门家人做赌注,鲁莽地暴露在上皇的视野中?正所谓国有大难,妖孽必出,有人巧妙利用了上皇的疑心与朝中的权争,逼迫襄王生事,不过是想让你连同襄王永远做那两条惹人注目的浮鱼,而让他们自己躲在更加隐蔽的角落里而已!要让自己好受,就得让别人难受,哼,一切都了无痕迹,福安宫的那位堪称天才般的戏子,哀家自叹弗如呀!”
移目看向朱祁铭,续道:“你再想想,彼时大明社稷风雨飘摇,吴氏如此绞尽脑汁,必是所图甚大,她所图的唯有一事,那就是为自己的儿子乱中取利!”
不,这不可能!朱祁铭难以置信,他不能相信吴氏这么一个深宫女人会有如此精妙的算路,别的不说,单说她若想让自己的野心得逞,便得算准也先必犯大明,上皇必会御驾亲征,明军必将凶多吉少等一系列变故。而对世人而言,这样的算路无异于未卜先知!
想自己一个久历疆场之人,尚且断定也先一旦入寇,明军最初的胜算应该不下于五成,而吴氏不过是一介深宫妇人而已,何以料定明军必败?
突然,朱祁铭脑海中浮起了庞哲的身影。早在长胜堡时,庞哲不就谈起过大明的危机么?可是,庞哲也不是神仙,他料定上皇亲征易,料定明军必败难!
莫非土木堡之败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秘故事?
此念无比震撼,朱祁铭直直地望着上圣皇太后:“臣仔细回想过那段往事,连当时的郕王也毫无所察,您何以断定龙门川那件事与福安宫有关?”
上圣皇太后仰视屋顶,目中似浮动着一丝迷雾,“前不久,司礼监的金英禀告哀家,就在那批贼人奔赴龙门川之前的某个晚上,襄府的人秘密入京,托人捎话给王振,称襄王因先帝遗诏的缘故,想入京面圣详禀,请王振在御前进言,王振择机进言后,当时皇帝一口回绝了此请,不过,事后福安宫的首领内侍却在东华门外秘见襄府的人。金英目睹了这一切。”
放平仰着的头,上圣皇太后凝视朱祁铭,“你不觉得上皇当时是想疏远襄王,不愿看见先帝的那道遗诏再被人利用了么?可以想象的是,襄王得知天子拒绝他陛见的消息后,必定大感惶恐,这个时候,福安宫见机行事,于是,双方达成了一桩交易。”
交易?襄王能从福安宫那边得到什么?
耳边回响起吕夕瑶在龙门川山中说过的一番话,朱祁铭依稀记得,吕夕瑶真的说过,襄王想入宫面圣,而上皇当时并不想见襄王。
他心底一沉,随即恍然入座。
“越王,哀家劝你不必再打襄王的主意,吴氏是不会让你如愿的,而你信任有加的那个所谓的天子,也未必会为你做主,而今天下有些人的尊荣显贵如何,就看他们如何站队了,襄王恐怕早就站好了队。想想那个杨洪吧,你自会心明如镜。杨洪何德何能?朝廷为何要重用他?还不是因为他不惜撇下旧情,在众多边将中,第一个翻脸不见上皇,第一个公开拥戴新主!”
朱祁铭自有定力,难以认同上圣皇太后的一番推论。所有的迹象都清楚地表明,即便福安宫的那位皇太后所图甚大,景泰帝也肯定没有与之共谋!朱祁铭坚信这一点,片刻后,心底浮起一道疑问。
“您当初执意扶襄王上位,是想在福安宫与襄府之间撕开一道裂隙么?”
上圣皇太后一怔,旋即轻叹一声,“不错,哀家是有此意,何况那时哀家尚未瞧出襄府暗中勾结福安宫的端倪。可惜,襄王善变,不值得信任。”微微一笑,目中闪过一丝深意,“越王,上皇即将回国,紫禁城里上有上皇,下有皇太子,这里面的变数极大!”
朱祁铭一惊,这一刻,如有巨石压顶一般,他顿感心头的压力有不堪承受之重!
乘思绪尚未凌乱之际,他暗中将景泰帝与吴氏做了切分,“臣看不懂变数,臣只知道,大明离不开中兴之主,旁人不宜将当今天子与福安宫的皇太后并提。”
“中兴之主?”
上圣皇太后讶异地望着朱祁铭,撇撇嘴,目中透着分不快。
时间仿佛静止了,上圣皇太后的脸色几经变换,良久后,她神色一缓,徐徐道:“今日就当哀家什么都没说,正所谓日久见人心,你自己去慢慢体察吧。哀家乏了,去内室歇息片刻。哦,离午膳时分尚有半个时辰,你自便,不必拘礼。”
无需宫女搀扶,上圣皇太后离座,自行进了内室。
避在远处的内侍、宫女陆续入殿,一名宫女正想近前奉茶,朱祁铭冲她摆摆手,起身走向通往内园的过道。
掌事宫女眼尖,很快就跟了上来,在一旁殷勤地引路。
远离正殿内的炭火,顿觉过道上寒意袭人。朱祁铭定定神,移目看向身边的掌事宫女,暗中催促自己尽快拂去心头的不适感,以免在宫人面前失态。
“本王看你面善,你是那一年到咸熙宫的?”
“回殿下,奴婢宣德九年就在上圣皇太后身边做事了。哦,奴婢叫子桑。”
“子桑?有些耳熟。能在咸熙宫做掌事宫女,想必你定有过人之处。”
“殿下谬赞,奴婢愧不敢当!”
子桑笑脸如花,频频躬身指路,态度更显殷勤。
二人很快就到了出口处,但见光线一亮,阳光映照着满园的茶花,目光所及处,竟是一片早来的春意。
园中传来周贵妃如蜜的声音:“夕瑶妹妹,咯咯咯······本······我那里新得了一些占城、暹罗番香,极想送你几样,还望妹妹莫要推辞。”
“多谢贵妃娘娘。夕瑶一介民女,妄用宫中之物,恐怕于礼不合。”吕夕瑶的语气里透着些许的冷意,却也未失礼数。
“妹妹切莫推辞,这样好了,等你离宫时,我命人将那些番香送到马车上,免得你来回折腾。”
朱祁铭驻足,暗忖道:昔日视作芒刺,今朝待若上宾,真是世事无常!
他转视子桑,“你禀报上圣皇太后,便说本王想去清宁宫那边看看。”
:;;!!
第四百零九章 睹物思人
“参见越王殿下。”
仍在清宁宫当值的宫人全聚在正殿中,三位嬷嬷、九位宫女、五名内侍齐齐向朱祁铭躬身施礼,当先者正是崔嬷嬷。在嬷嬷身后,茵儿、渠清不时笑望他一眼,却也不敢表现得过于放肆。
朱祁铭挥挥手,示意众人正身,随即打量起殿中陈设来。
一扇紫檀屏风将正殿来了个八二切分,几案与圈椅、太师椅、杌凳全露在屏风之外,摆放得井然有序;香炉那边青烟袅袅;四壁挂着四副出自宫廷画师之手的花鸟鱼虫画;一条五彩方毯铺在几案前,在方毯之上,一盏硕大的琉璃灯悬在顶上,此刻灯火明亮,只见琉璃灯周遭的屋顶如镀了一层金粉一般。
太皇太后已故去多年,但清宁宫的陈设始终无改,一眼望去,景物依旧,时光似乎仍停留在十年之前。
从当初的正统皇帝到如今的景泰帝,都曾倍受太皇太后的翼护,在他们的心目中,太皇太后是大明永远的灯塔。故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清宁宫不会被废弃,也无人胆敢移居此宫。
依照祖制,太皇太后身后附庙,灵位供奉于太庙之中,列于景泰帝屡屡提及的“七庙”之内。
鉴于朝廷每年祭祀有时,朱祁铭不便擅赴太庙祭拜太皇太后在天之灵,只能跑到清宁宫暏物思人。
回望一眼崔嬷嬷,崔嬷嬷立马心领神会,亲自燃香备纸。
眼前虽无灵位,心中却有祖母,朱祁铭无比恭敬地跪伏于地,口中念念有词,就这么简单而又隆重地行了祭拜礼。
礼毕,朱祁铭默然良久,转身出了正殿。
崔嬷嬷、茵儿与渠清跟了过来,其他人识趣地留在殿中。
走过熟悉的甬道,进入东阁,只见东阁内窗明几净,书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书架上各类书籍码得整整齐齐。
“奴婢等人知道这是殿下曾经读书的地方,所以不敢马虎,每天都来这里收拾一番。”茵儿笑道。
朱祁铭回以一笑,拿起那本,随手翻了翻,重新归入架上,而后移步至西窗。
渠清快步过去撑起窗轩。
隔窗望去,那片熟悉的梅林映入眼帘,在满园的冰雪背景中,隐约可见细小的花蕾挂满梅梢。
渠清眼波一动,把一分成年少女的清丽秀色挥洒出来,“翻过年后,殿下再来此地,想必那时梅花初放,园中的景色不似眼前这般萧索。”
朱祁铭含笑冲渠清点点头,脑中闪过正统元年正月十六的情景,彼时也是这么隔窗一望,就见顺德公主、常德公主从梅林中款款现身,如画中人一般。
舍了西窗,他移步至书案处落座,回想着十余年前的其乐融融,温馨的体验就写在脸上。
“紫禁城里有心的人都看得出来,殿下虑事深远,最终救了大明。太皇太后在天之灵若是有知,一定会为殿下的所作所为倍感欣慰!”
有心的人?料紫禁城里看得出玄奥之处者不会超过四人,莫非崔嬷嬷就是其中之一?
朱祁铭敛起那分笑色,吩咐茵儿、渠清道:“你二人下去吧,本王与崔嬷嬷说会话。”
“是。”
眼见茵儿、渠清出门上了甬道,朱祁铭微微低下头,凝眸间,目光如炬。
“嬷嬷近侍皇祖母多年,心思想必异于常人。嬷嬷,宣德十年的某个雨夜,那时本王还是一个王子,曾在越府游廊上巧遇一名壮汉,事后皇祖母可曾说起过什么,譬如,皇祖母是否提起过襄王?”
崔嬷嬷一震,躬身近前,直直望着朱祁铭,“天下大势已定,殿下终于有闲心翻旧账了!”沉吟片刻,幽然道:“不错,太皇太后的确提起过襄王。想必殿下已知先帝留下的那道密诏,唉,帝王之术也无可厚非,不过,它终究是发端于密室,总能伤人于无形,这是因为许多时候,帝王之术难免被人利用!先帝殡天前后,朝中暗流汹涌,连殿下的父王也不能置身事外,大家明面上是在为北境的战与和争论,背地里却是在为继位权较量。那个时候,殿下的父王不为皇位所动,坚拒朝中‘兄终弟及’的主张,若非如此,当今上圣皇太后又怎么会念念不忘越府的好呢?”
“襄王却不这么看,他念念不忘先帝的密诏,是么?”朱祁铭咬咬牙,“越府当时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为平息事态,皇祖母本想让本王的先父王,还有当时的十叔王赴藩,可是,有一天青松道长秘赴清宁宫,带来了一份帛书。那份帛书名为事关辅政的某种暗示,实则是在提醒皇祖母,即便赴藩,越府也依然是别人的眼中钉,越府一旦失去了京中势力的保护,便极易遭受某些人的暗算,与其让越府两代人临不测之地,还不如将本王留在太皇太后眼皮底下,假以时日,本王能助社稷度过难关也未可知。皇祖母一向喜爱本王,可想而知,见到这份帛书后,皇祖母该有多难受!于是,越王与卫王赴藩一事就此作罢。”
“奴婢知道,许多事是瞒不住殿下的!”崔嬷嬷再近前一步,“殿下,一切都过去了,不宜再翻旧账啊!”
“过去了?”朱祁铭霍然起身,“先父王生前只想做个逍遥王,可别人仍不肯罢手,祸端还是在那个雨夜寻到了越府。嬷嬷,此事过得去么!”
“殿下!太皇太后早把一切都看清了,殿下在宣德十年的那场遭遇并不离奇,当时只有越府、卫府两个亲王能决定大明与瓦剌是否生战,所以朝中许多人都不愿意看见殿下的父王参与政事,而掳走殿下,越府何人还有心思问政?襄王的用意多半仅限于压制居京亲王的势力,以对得起先帝的托付,可别人的想法未必如此简单,谁都想过太平日子,设法让两个亲王淡出朝政,或许就能维持北境的和平大局。殿下应该明白,太皇太后不是不想还给越府一个公道,只是襄王的那点算计与辅佐大臣的心思搅在一起,真假莫辨,太皇太后也是无奈,牵一发而动全身呀!”
朱祁铭目中闪过一丝怒意,“正统元年,本王在灯市遇刺;正统三年,本王于逃难途中遭遇方正,又差点死于非命,嬷嬷,这可是赶尽杀绝的架势呀!”
“殿下!”崔嬷嬷跪伏于地,一脸的焦急之色。
宅男福利,你懂的!!!在线看:!!
第四百一十章 余恨难了
“早在殿下从镇边城返京之前,太皇太后就已断定,赶尽杀绝绝非襄王的本意。”
隐忍多年,憋了一肚子邪火,朱祁铭可不想就此淡去心中的那分怨恨。只是崔嬷嬷是清宁宫的老人,就这么跪在那里,他可承受不起。
“嬷嬷请起。”
上前扶了一把。崔嬷嬷毕竟上了岁数,跪伏一顿,陡然起身有些头晕眼花,摇晃几下,借着朱祁铭的搀扶之力,堪堪站稳身子。
“当时瓦剌人也在打殿下的主意,正月十六那日殿下被掳就是明证。一边是鞑贼想要人质,一边是另有其人想谋害皇室宗亲,都对着殿下,两头搅在一起,一时之间任谁也分辨不清。
太皇太后不是未怀疑到喜宁的头上。别人不知详情,但太皇太后心明如镜,喜宁出自襄府,且在殿下遇刺、被掳前入清宁宫碰巧见过那道帛书。
密探暗查过十二人,其中就包括喜宁,可惜查无实证,何况喜宁是天子近臣,深孚帝心,若无据执问喜宁,让皇帝心生芥蒂,对殿下的一生终归不好。所以,此事便搁置了下来。”
喜宁?罢了,喜宁就喜宁吧,也只有喜宁堪为新的靶标,去承接他脑中的那分怨念。
也只有在琢磨怎么虐喜宁时,他才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喜宁不像襄府的主人那样,与他血浓于水,勾连颇深。
毕竟,把苦难的祸根归结到自己的叔叔头上,总有心门阻挡。逾越这道心门,无异于以新的纠结取代旧的痛苦,如此而已。
不能幻想朝廷会还给自己一个公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要想就往事做个了断,多半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
而脑中一旦闪过找亲叔复仇的念头,接下来就会在某种心理暗示下,下意识地自己给自己贴上“邪恶”的标签。
有时候想一想,觉得做华夏人挺没意思的。仓颉挖空心思造字,这些文字本身就给人设定了行为规范,故而识字越多,禁忌越多。
譬如,按辈分而言,找叔父报仇就等同于以下杀上,毕竟叔父也是“父”呀,于是,“弒”这个诡异的文字就会浮现出来,令人不寒而栗。
当然,如果以下杀上是基于“善”,而被杀者有举世公认的“恶”,“弒”的内涵就不能成立。
可是,朱祁铭无力把控舆论,去向天下彰显自己作为一个复仇者的“善”,及襄王作为一个加害者的“恶”。
这牵扯出一道更加艰难的选择,那就是在复仇之后,或者干脆在复仇之前,一不做二不休,杀更多的人,不惜伏尸千万,以期登上至高无上的大位,在胜者为王的历史定律支配下,让王者的光环恣意书写善与恶。
切,你就是一个恶魔!
朱祁铭的成长环境带给他太多难以逾越的思维禁锢,以他如今这个年纪,心中的善念还不曾淡去。此刻,沿着“弒”的轨迹延展开来,他无法将脑洞开得更大。
他告诉自己,也许崔嬷嬷的劝导是对的,还是想想喜宁的恶比较现实。
不过,喜宁的恶就摆在那里,再去细想简直就是浪费脑力!
襄府想利用喜宁,瓦剌人也想利用喜宁,殊不知,最善于利用的却是喜宁本人。
怀揣血海深仇,喜宁不惜自残,隐忍经营多年,不消说,唯有让大明灭国才能解他心头之恨。
将襄府与瓦剌的恶意无限放大,一边引发萧墙之祸,一边将大明与瓦剌导入战争模式,内忧外患夹攻之下,大明这座大厦想不坍塌都难!
或许,喜宁无数次在梦中憧憬过这样的情景。
再也不能让喜宁逍遥自在了!朱祁铭咬咬牙,耳边突然回响起上圣皇太后说过的一番话,便直直看了崔嬷嬷许久,道:“龙门川的贼人一个个都像索命的阎王,这总该与喜宁无关吧?”
崔嬷嬷脸上的皱纹颤了颤,“太皇太后早有预感,后来奴婢也看出来了,想利用襄府的人不止喜宁一个。”
那就是福安宫的主人喽?从崔嬷嬷这里侧证了上圣皇太后言语的正确性,这让朱祁铭莫名其妙地大感沮丧。
“要想利用襄府,也得有拿得出手的筹码才行!”
崔嬷嬷的嘴角一阵嚅动,脸上隆起一道道的褶子,内心显然在经历一场艰难的挣扎。
“殿下身边不是有锦云阁的人么,或许,锦云阁有殿下感兴趣的答案。”
锦云阁!
须臾之间,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这让朱祁铭神思恍惚。
咸熙宫该传膳了,不如归去!他缓缓走出东阁,摆脱室内的寒气与昏暗,置身于刺目的阳光之下,脑中浮起隐伏者现形的错觉,反倒留恋起方才的暗室来。
身后传来崔嬷嬷的低语:“殿下不宜再打襄府的主意,不瞒殿下,太皇太后生前给殿下预留了一道遗诰,事涉越府、卫府与襄府之间的旧怨,还望殿下留意,切莫逼奴婢亮出那道遗诰!”
在甬道上疾步如飞,他自己也分不清这分决然究竟是源于脑中挥之不去的忿恨,还是出自心结得解后的释然。
他只知道,太皇太后想要翼护的人排了一大溜,生前的心思还能在她故去多年后泽被子孙后代。他甚至还想到,皇祖母对福安宫的宽容并非因为漏算了什么,而是忌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从而伤及更多的人,如果福安宫的主人真如上圣皇太后所言,在暗中利用襄府的话。
朱祁铭回得正是时候,进咸熙宫正门时差点与子桑撞了个满怀。
“请殿下移步膳房,奴婢正想去清宁宫呢!”
子桑依然是笑脸如花,惹得朱祁铭多看了她几眼。
随子桑进了西侧的膳房,朱祁铭独据一席,隔壁那个更大的膳房传来一阵说笑声,吕夕瑶的声音自然融在其中。侧耳细听,那边似乎还有钱氏、周氏、秦氏等一大帮后妃,只是迟迟不闻汪氏的凤音。
雅乐声起,朱祁铭独自饮酒,眼前晃动着几名殷勤侍奉的宫女的身影,不知为何,他的思绪竟然荡悠悠飘到了乾清宫。
此刻,皇上是否也在独饮?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无尽的变数
景泰帝一脚踏进乾清宫膳房,整个人就精神了许多。用力挥挥手,示意近侍之人能走多少就走多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放下天下至尊的身段,择个最舒服却又非常失态的姿势入座,捧起酒爵,绷紧的脑神经瞬间松弛下来,再加上美酒的刺激,烛影摇红的诱惑,心中难免会想入非非。
许多时候,做天子形同捡了一份苦差,特别是在社稷危殆的时候,茶饭不思,美色不近,那简直就是在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挽社稷于将倾,解百姓于倒悬!
嘿嘿,如此高尚的天子,偶尔放纵放纵自己,不也是理所当然的么?
斜望一眼室内仅存的那名宫女,目光触及她眼角的鱼尾纹,景泰帝目光一滞,抽抽鼻子,重新埋头品尝美酒的滋味。
尴尬的是,脑中不知怎么的竟浮现出了吕夕瑶的身影。
景泰帝的口味有些特别,与烟萝的那场姐弟恋,与李惜儿的那场至尊与“至贱”之间冲撞风化底线的苟且,无不令人叹为观止。饶是如此,景泰帝也有景泰帝的做人原则,比如说,他对上皇的女人连看一眼的心思也没有。
只是吕氏与众不同,令他过目不忘,见过之后急着还想再见。
或许,当初爱恋烟萝、李氏都是源于一段冲动,而今摆在面前的却是一份心动。
在某个天晴日丽的早上,他鬼使神差,像个情窦初开的少男那样,带着几分羞涩与激动,轻车简从驾临婉汀居,快步走入内园,迎接他的竟是吕夕瑶无比冷漠的眼神和烟萝诧异得有些夸张的表情。
“朕明白了,原来越王还未回京。”
扔下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一步一步往后倒退,退至前院,转身狂奔出婉汀居,差点撞在门框上,那副狼狈样把天子的颜面全给丢尽了。
唉,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天子也不能掠人之美!
景泰帝饮尽一爵美酒,张嘴呼气,滋滋有声。
“陛下,而今北境大势已定,陛下该对越王早作打算了。”
景泰帝吃了一惊,这才发觉自己把方才随侍入膳房的庞哲给忘在了一边。循声望向庞哲,目光触及到一张略显冷酷的脸。
“作何打算?”
庞哲眼皮跳动了几下,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几句话来:“自然是眼不见为净。”
诶,京城若无越王,还有何人能让朕在婉汀居望而却步?此念率先闪过景泰帝的脑海。
“哎哟!”
深深的负罪感重重击在心坎上,恍惚间,景泰帝一不下心咬破了舌尖。下一个瞬间,他以凌厉的眼神阻止宫女移步近前查看究竟。
缓缓起身,淡然望向庞哲,“朕记得,传越王从辽东回京,正是先生的主意。”
庞哲一身布衣与膳房内精美绝伦的陈设极不相配,但他眉眼间那股子天然的清高与傲骨却让辉煌的灯火失色。
“正所谓彼一时,此一时!”
景泰帝举爵就往嘴里倒酒,力道有些猛。
“先生何故屡出妄语?您不是常说人君要远佞近贤吗?于谦是贤臣,越王是贤王,朕须善待此二人。”
庞哲的语气更显冷酷:“于谦是于谦,越王是越王,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今日之贤王,来日或为劲敌,故而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陛下不妨多想想上皇、上圣皇太后、皇太子,到处都是干柴,只要冒出一点点火星,紫禁城便会燃起熊熊大火。
越王难以置身事外,一旦成了别人那边的贤王,对陛下而言,就意味着他摇身而为最可怕的佞臣!”
景泰帝用力捏了捏酒爵,凝目沉声道:“朕该如何眼不见为净?”
“一般而言,像越王这样的亲王,只能有两种归宿,要么谋反,要么被谋反,横竖都是一死!”
“放肆!”
在灯火的映照下,景泰帝目光亮得有些吓人,忽闻“砰”的一声,手中的酒爵重重砸在地面上。
“大明能有今天,朕能有今天,至少三成的功劳应记在越王头上,他心无旁骛,几乎把所有的心智都奉献给了社稷,朕若负他,必致人神共愤!”
景泰帝从未像今天这么嘶吼过,他无比愤怒,怒不择言,即便伤及被他唤做“先生”的庞哲的颜面,他也在所不惜。
“山人不求名不求利,图的又是什么?”
庞哲直直立在那里,并无任何屈服的意思,眼中的倔意在快速积聚。
“眼下万不可有妇人之仁,稍有不慎,大明中兴的进程便会被打断。罢了,疏不间亲,山人不配在紫禁城里走动,不如归去!”
眼见庞哲即将踏出膳房的大门,景泰帝抬手就想出言挽留,片刻后猛然扭过头来,狠狠甩甩衣袖。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