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上海1909-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得好!”

“说得太好了,我是心里好像打开了一扇门!”

第二日拂晓时分,除了旗兵驻守的湖滨旗营外,杭州全城均为起义士兵所占领。全市大街小巷,白旗招展,安堵如常。蔡国栋与增韫致商量之后,让增韫致函给杭州将军德济,要他速降,以免其死。德济接到信件之后气得大骂增韫不忠不孝,拒不出降。于是,八十一标炮营营长张国威率炮队至吴山,架炮轰击旗营,击中将军衙门,旗兵们大起恐慌,派参领贵林为代表,赴起义军司令部乞求缴械投降。八十一标标统周承菼出面接受贵林的请求,当天傍晚,派兵搜索旗营,点收枪支。至此,杭州全城宣告光复。

杭州光复之后,蔡国栋派人联系城内同盟会、光复会和立宪派以及工商界绅士代表们前往巡抚衙门商议成立军政府事宜。

经过各方面会商拟定成立浙江军政府,推举著名实业家、政治活动家、立宪派领袖人物汤寿潜为浙江军政府都督,推举蔡国栋为副都督兼任军政部部长,褚辅成为政事部长,汪曼峰担任民政部长,高子白担任财政部长,汤尔和担任外交部长,傅修龄担任交通部长,陈良卿担任总务长。其他各革命组织各有任命,只是几个关键职位都被铁血救国党的人当任。

浙江军政府成立之后,立即向全省各府传檄归附,在革命军大军的压迫下,各府纷纷改换城头黄龙旗,换成了共和旗帜。

在萧震雷的指示下,蔡国栋将浙军整编成两个军下辖四个师、一个独立师和一个混成旅,第一军由蔡成勋任军长,罗山为参谋长,韩德彪任政治委员,全军一共两万九千人八百人,下辖第一师和第二师,其中八十一标整编成浙江第一师,由周成炎任师长,吕长金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八十二标被整编成浙江第二师,由韩兆基任师长,陆开方任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

第二军由周传东任军长,古石东任参谋长,刘海江任政治委员,全军三万一千人,下辖第三师和第四师,八十三标被整编成浙江第三师,由董克强任师长,宋政和任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第八十四标被整编成第四师,由黄英杰任师长,杨元良任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

独立第五师直接受军政部统辖,由原第二十一镇警卫标整编而成,师长孙明亮,参谋长钱卫学兼政治部主任,全师一万两千八百人。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兵营营、一个辎重营、一个侦察营、一个骑兵营。

浙军混成协由原浙江各地投诚和被俘的巡防营改编而成,由林成勇任旅长,谢剑铭任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工兵营,每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全旅官兵七千二百余人,由于这个混成旅是由各地巡防营和被俘的溃兵编成的,因此武器装备方面虽然齐备,当都是使用清廷生产制造的汉阳造,只配备了少量的重火器和火炮,五个主力师是完全不能比的。

现在这些军队正在整编,五个主力师和一个混成协加起来一共达到了总兵力八万一千人,但是现在只有兵力两万六千多人,也就是说还有五万多人的缺额,这些人需要在全省各地招募,因此当整编的命令下来之后,各部队长官迅速派人前往全省各地招募兵员,由于有光复之功,再加上革命宣传到位,很多有志青年纷纷加入报名。

短短的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招收了三万多人,其中第二军最先得到兵力补充进行整编,因为第二军要北上与上海、江苏和南洋第九镇等这些军队组成江浙联军进攻江宁,所以第二军最先成军。

第307章都督之争

此时由于武汉重镇汉口被清军攻陷,黄兴在汉阳一带指挥革命军与清军进行殊死搏杀,但革命军力量薄弱,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都远远不如北洋军,因此武汉革命形势岌岌可危,南京能否及时光复,关系到辛亥革命的成败。

相比苏州、上海和浙江等地的起义非常成功而言,在江宁的南洋第九镇起义可以说还没有来得及起义就被扑灭了苗头。

原来,江宁城内原本驻有新军第九镇7000余人,但还另有江南提督张勋的江防军和巡防营等旧军2万余人。因武昌起义是由新军发起的,所以清政府对第九镇的新军也不放心。两江总督张人骏和江宁将军铁良都认为新军已经靠不住了,因此故意不予补充弹药,并派江防营进行监视。

10月31日,张人骏又命新军第九镇限期从城内移往距城城南30公里的秣陵关,为了让调防显得名正言顺,张人骏承诺给新军每个士兵发放150发子弹,并配发重机枪子弹10000发,由于与萧震雷约定的起义时间没有到,徐绍桢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得不接受张人骏的调令,率部驻防秣陵关,可驻防秣陵关之后,张人骏并没有派人送来承诺的弹药,徐绍桢这才知道上了张人骏的当,可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而且约定的起义时间没到的情况下,他只能忍了。

驻守在镇江的是十八协三十五标和三十六标,三十六标一营管带林述庆是同盟会革命党人,他联络暗中联络官兵。并亲自奔走在沪宁之间,准备起事。而且还联络徐绍桢,准备于11月4日准备一同举事。

可是就在徐绍桢准备举事的前一天夜里。也就是11月3日夜里,江宁城内的同盟会革命党人苏良斌等人在没有知会徐绍桢的情况下率先起义,苏良斌等人是从武昌秘密潜回江宁的,事先也不知道江淮一带的革命党人已经约好了11月4日起义,他们提前一天起义打乱了徐绍桢等人的全部计划。

苏良斌等人半夜纵火,使巡防营与督署卫队中有革命倾向的士兵,误认为新军已到,于是积极响应,但仓猝举事。以及自身力量的不足,导致城内原有可作为内应的军事力量,被张勋等一网打尽。徐绍桢已经布置好的原有里应外合的计划宣告破产。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徐绍桢当机立断,下令第九镇全体官兵兵分三路向南京城进攻,第十七协协统沈同午担任总指挥,率三十三标和三十四标向城南的雨花台进击,另外两路分别向通济门、汉西门发起进攻。次日,各路部队均到达无名河南岸高地。新军一路打着兴汉灭满的口号,声势浩大。午后中路先遣队到达花神庙北端,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被城内起义部队击溃的都署卫队,误认为城内起义已经成功,即高扬白旗。但此举被张勋的江防营部署在雨花台的守军发现,守军当即发炮猛击新军部队,由于补给不足。新军奋战到晚上已筋疲力尽,弹尽粮绝。

幸亏当时天黑之后天降大雾。这为新军的撤退提供了庇护良机,经过收容整顿后。徐绍桢率大部分部队沿着句容大道退往镇江。在这次起义中,马队伤亡300余名,三十四标死400余名,三十三标300余名,炮标10余名,连工程队等,共计不下一千余名。

与徐绍桢等人率部进攻南京不利后撤退的情况不同,镇江方面在第九镇第十八协协统孙铭的率领下一举攻克了镇江,并歼灭了镇江城内的旗兵万余人,随后宣布镇江光复,成立镇江军政府,可在由谁当任镇江军政府都督的问题上,革命党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同盟会等人一致推举三十六标一营管带林述庆出任都督一职,可他的职位才是一个营管带,而这次起义是由十八协统孙铭统领指挥的,无论是在职务还是在军中的声望上,林述庆都远远不如孙铭,不过林述庆是同盟会的人,孙铭虽然是在铁血救国党的策反下发动起义的,但他不是铁血救国党的党员,他是无党派人士,在这个时期,有没有党派是极为重要的,就好比率部攻陷上海县城的李英石,因为他不是革命党的人,在推举上海都督的问题上,他连候选人的资格都没有。

在由谁当任镇江军政府都督的问题上,革命党内部有了严重的分歧,铁血救国党的人当然是支持孙铭的,而同盟会内部有一部分认为林述庆在军中的威望不足,难以服众,因此认为都督由孙铭来当最好,而其他大部分同盟会人认为孙铭不是革命党人,不能把刚刚从清廷手上光复的镇江交到不是革命党人的手上,这是对革命的不负责任,这种说法和理由在这个时候是很有市场的。

经过一天的商谈和妥协,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由林述庆任镇江都督,由孙铭任副都督,林述庆统领同盟会革命党基础较好的三十六标,由孙铭统领三十五标。另外俘虏的清军巡防营等3000多士兵一分为二,两个标各自得一半,此事才算让几方满意。

上海光复后,各路人马为这个上海都督的位置可谓是进行了激烈的争夺,甚至还上演了全武行,当着江淮工商界和各界代表大打出手。

11月4日这天,各革命党组织头面人物、与上海地方各界人士,便在小东门内海防厅连日召开大会,讨论独立后的措施。大家都认为上海地方重要,必须推举一个有能力统领军政的人担任都督。但在都督人选上,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有功于上海光复的四大势力都想染指,差点酿成内部火并。

可都督一职到底由谁来当任呢?同盟会方面竭力推举陈琪美,帮会中人和留日学生们也大多推举陈琪美。光复会和吴淞一带被光复会策反的一些巡防营军队支持李燮和,而上海地方绅商则推举李英石或钮永建。但是由于李英石并非革命党人。更不是同盟会员,在当时这种党派成见极深的情况下。是通不过的,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而钮永建虽然是同盟会员,但在资历上却完全不能与陈琪美相比,因此参与竞争的就只有陈琪美和李燮和。

李燮和这个人他是具有华兴会、同盟会、光复会三会会员身份的老革命党,活动能力颇强,是后期光复会三个领导人物之一。他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到上海担任光复会上海支部的负责人,不久回湖南老家探亲。因被清政府侦探追踪即往汉口,正值武昌起义胜利,他受湖北都督黎元洪的特委,以“长江下游招讨使”的名义奔赴上海,参加光复上海之役中出其不意地立了首功,拿下吴淞、闸。北。当时按资望和功绩,陈英士略逊于李燮和,所以,连李平书都力倡举李燮和为都督。但是。他来上海不久,在上海没有什么基础,同时,光复会与同盟会虽自黄花岗起义已携手合作。光复上海又共同战斗,但相互之间的芥蒂并未消除,两会之间的倾轧随着革命的胜利而加剧。同盟会怎能把上海都督的桂冠轻易送给另一派呢?都督的竞争在上海光复后的两天时间里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由于陈琪美当任上海都督是萧震雷与张謇等人事先商量好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缓和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但事情的发展并未按照他们的设想进行下去。

11月6日。在海防厅连续召开了两天的讨论会议,终于进入尾声阶段。张謇在一阵剧烈的掌声中作为大会主持人上台宣布推举结果:“诸位,诸位,我谨代表新军第二十三混成协、南洋第九镇革命军将士和江淮工商界各界同仁推举同盟会陈琪美先生当任上海军政府都督一职!”

张骞说完便退到了一边。穿着一身新军军服、武装带系在腰间、头戴大檐帽、脚上穿着一双长筒马靴、腰间别着左轮手枪的陈琪美面带微笑,其实内心极为激动的走上了前台,

一阵剧烈的掌声响起,说明陈琪美在各界还是很有些深得人心的。

面对台下数百人,陈琪美微抬双手压了压,掌声渐渐停下,开口道:“承蒙铁血救国党的萧震雷先生和季直先生以及各位同仁的推举,鄙人诚惶诚恐”。

“反对,我强烈反对!”陈琪美刚刚开口就被一阵抢白打断,只见一个穿着黑色大衣、头戴礼帽脖子上围着围巾的三十一二岁的青年人站起来大声喝道。

陈琪美心中一惊,台下数百人也纷纷侧目,寻找声音的来源,原来这说话的人是光复会领袖之一陶成璋。

陶成璋从座位上起身走到前面看着陈琪美大声道:“我光复会从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到鉴湖女侠英勇就义,牺牲之人不知凡几,就说这次光复上海,我光复会李燮和率领策反的巡防营将士一路奋勇杀敌,与铁血救国党的马汉龙很快就光复吴淞和闸?北,功劳比你陈琪美大得多,你凭什么坐这个位置?”

事情有些出乎意料,张謇皱了皱眉,忍不住道:“陶先生,光复会和同盟会向来同气连枝,拥有相同的目标,你这样将光复会和同盟会强风彼此,好像有些不妥吧?”

陈琪美立即道:“上海刚刚光复,你就站出来闹内讧,你这是要搞分裂啊!”

“说我搞分裂,你还不够资格,老子干革命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玩泥巴!就凭你这样的烟鬼就想做都督?也不怕天下人笑话我革命党无人!我光复会推举李燮和为上海都督!”

就在这时又一个声音响起,众人扭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商团军官服饰的年轻人站起来道:“陶先生觉得陈先生不适合担任上海都督,可我们上海武装商团和绅商们也认为李燮和不适合当任上海都督,他在上海滩毫无根基,威望不足以服众,我们上海武装商团和绅商们一致推举李英石为上海都督!”

这一番话一说出来,在场数百人都知道这下麻烦了,这几方势力为了这个都督的位置互不相让,这军政府成立的事情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要知道上海刚刚光复,百废待兴,现在正是维持市面、稳定人心的时候,如果军政府一日不成立,市面人心就不稳定,现在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只有尽快成立军政府,行使政府职能才能让社会安定下来。

“砰”的一声响枪将在场数百人吓了一跳,只见同盟会成员黄郛举着一只手枪,枪口向上,还在冒着青烟。他说道:“陈英士不畏凶险孤身一人首先进入制造局,立下第一功。都督这个位置理应由他来当!”

刚才的商团军官也掏出手枪一阵冷笑,“哼哼,就你有枪吗?真是可笑,据我所知,陈英士率队攻打制造局时损失惨重,无奈之下想凭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张士珩,可没想到他不但没有说服张士珩,而且还把自己搭进去了,如果不是我们武装商团前往增援,说不定他此时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如此,同盟会、商团和光复会之间对于都督这个位置争执不休。正当众说纷纭、争持不下之时,帮会成员刘福彪突然站起拉开自己的大衣衣襟,露出大衣内数个手榴弹大呼:“攻打制造局,陈先生吃了这么大的苦头,都督非选陈英士不可,否则我这手上引线一拉,炸弹爆炸,大家同归于尽!”

在场绝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而且还是名流绅士们,看见炸弹这种东西哪能还呆得住?纷纷吓得一哄而散。

突然,铁血救国党在上海的军事负责人马汉龙大声喝道:“干什么?你们想干什么?来人——”。

话音落下,很快便从外面冲进来一大队全副武装的新军士兵,士兵们端着枪对准手上有枪的黄郛、商团军官和身上绑着炸弹的刘福彪。

“无法无天,在这种场合下掏枪、用炸弹恫吓、胁迫同志,你们想干什么?亏你们还是革命者,来人,给我把他们都抓起来,如有反抗,就地正法!”

三人看见军队冲进来,不敢反抗,束手就擒,陈琪美有惊无喜的坐上了都督之职。

第308章疯狂扩军

经过各方斡旋,陈琪美勉强坐上了上海都督的位置,由马汉龙当任任军务部长一职,钮永建为司令部部长,黄郛由于掏枪大闹会场,什么都没捞着,李平书为民政总长,伍廷芳为外交总长,陈晖祖为财政总长,王一亭为交通部长。

马汉龙当上军务部长之后,立即对上海所有部队进行整编,将光复会策反过来的清军两千多人整编成一个师,任命李燮和为团长兼任吴淞司令立即前往南京参加江浙联军,又将上海武装商团整编成一个师,任命李英石为师长长,并命他率部前往参加江浙联军准备北伐。又命刘福彪等人组织青帮人员,一共凑出三千余人,编成一个师,下辖三个团,任命同盟会成员张承槱当任师长率部北上参加江浙联军准备北伐,黄郛、刘福彪和蒋志清等分别当任团长。

马汉龙这样做也是为了妥协,毕竟在浙江光复时,同盟会方面没有捞到什么油水,蒋志清等人窝着一肚子火,陈琪美也多次向铁血救国党表示了不满,这也是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

除了这三个师要北上参加江浙联军之外,马汉龙还以振华公司护卫队四千多人为基础编练出两个师,分别为沪军第一师和第二师,不足的兵员在上海滩进行招募。听说军政府为革命要招兵北上北伐,各界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参加,就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大部分华人巡捕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跑到华界来报名。

就因为马汉龙在上海滩招兵,眼看着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华人巡捕们几乎要跑光了,这可让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极为不满。没有了华人巡捕,两个租界的巡捕房根本就玩不转。公共租界警务处和法租界警务处不得不将事情报上去让上头出面,事情最后闹到了英国驻沪总领事法磊士那里。法磊士立即出面找上海军政府都督陈琪美进行协商,陈琪美不想得罪洋人,只能让马汉龙停止招收华捕,马汉龙表示他可不能阻止那些华捕报名,他们都是自愿的,而且革命热情很高,他作为招兵的最高军官当然不能这么干。

陈琪美命令不了马汉龙极为恼火,这让他在法磊士面前颜面无存,他想到马汉龙是铁血救国党的人。是萧震雷的手下,于是立即给萧震雷发去一封电报说明情况。

萧震雷接到电报后考虑到现在国内的革命才刚刚开始,还不能与洋人翻脸,很快就回了一封电报,指示已经招进来的巡捕就算了,接到电报时算起,以后不再招收租界巡捕当兵,这才避免了租界巡捕房变成空的命运,同时还提出要租界当局保持中立。不能帮助清廷方面,最后催促上海军政府尽快排出军队北上支援北伐。

拿到电报之后的陈琪美立即将马汉龙找来,将电报给他,让找照指示办事。有了萧震雷的指示,马汉龙才下令停止招收华人巡捕,并命令李燮和、李英石和张承槱立即分别率领第三、第四、第五师开赴南京参与进攻南京的战役。

上海这边的革命热热闹闹的。苏州这边也没有闲着,江苏军政府成立之后杂事繁多。萧震雷将一些不太重要的政事交给程德全和铁血救国党在苏州的成员们处理,他在掌握全局的同时又抽出时间将手下军队进行重新整编。进行一轮疯狂扩军。

新军第二十三混成协直接改编成了江苏第一军,刘之洁任军长,下辖两个师、一个炮兵旅、一个骑兵旅,第四十五标编成第一师,师长朱熙,参谋长兼政治委员的石堪,第四十六标改编成第二师,师长陈继祖,政治委员兼参谋长蒋正英。炮兵旅由原炮兵营改编,骑兵旅由原骑兵营改编,主要指挥官基本不变,这些军队缺员的部分面向社会招兵,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招齐全。

同时将秘密招募的第四十镇两万余人改编成了第二军,军长由伍世友当任,下辖第三师和第四师,这两个师的兵员和装备反而是最齐全的,改编完成之后基本上至缺很少的兵员了,在抵达南京外围的这几天时间里就已经招募满员,全军一共两万五千六百人。

除此之外,萧震雷又将江苏各地投降和俘虏的那些巡防营清军进行整编,编成一个师,师长余汉良,参谋长兼政治委员安延年,是为江苏第五师。

除去沪军第三师是光复会人李燮和领导的,沪军第五师是同盟会张承槱领导的,这两个师一共六千余人都不是萧震雷的嫡系,关键时刻肯定指挥不动,不能算在铁血救国党的军队当中,萧震雷自己算了算自己手中的能够指挥得动的军队:江西方面有四个师,浙江方面有五个师和一个混成旅,江苏这边有五个师,一共有十四个师和一个混成旅,现在这些部队除了用巡防营改编的江西第四师、江苏第五师和浙江混成协都是满员之外,其他主力部队都还不满员,不够只要有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可以招募满员,这一点萧震雷倒是不担心。

徐绍桢在南京的起义失败后,率残部退往镇江,让沈同武和孙铭等人收拢部队,他亲自前往苏州和萧震雷见面。对自己的仓促起事悔恨交加,他决定卸去兵权,来到苏州之后见了萧震雷就说:“惭愧,我上了张人骏和铁良、张勋的当,又仓促起事,指挥不当才造成了部队一败涂地,如果不是撤退得快,南洋第九镇就完了,事已至此,还请寰宇率兵北上支援,另外我第九镇缺少弹药,还往寰宇能够拨付一些,我部愿意接受你的指挥和整编!”

萧震雷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徐公不必顾虑太多,我江苏军政府的第三师和第四师已经进驻秣陵关了,不过江宁城内清军兵力众多,且武器充足,想要近期内攻下江宁只怕不太现实,这几日我已经与上海、浙江和江西方面进行了联系,约定成立江浙赣联军,各地各派一支军队过来促成联军,与11月20日之前在秣陵关下集结,最迟11月26日发起进攻!”

徐绍桢闻言心里松了一口气,说道:“这样最好,只要武昌那边顶住,我们这边再拿下江宁,便可渡过长江挥兵进入中原!”

萧震雷想了想叹道:“徐公,我现在不担心清廷不倒,到了这个时候,清廷倒台是迟早的事情,我是担心革命胜利的果实被野心之辈摘取啊!”

“哦?此话怎讲?”徐绍桢闻言吃了一惊。

萧震雷道:“武昌那边的情况我很清楚,我革命军能够坚守到现在,不是他们有多能打,是北方那位袁大脑袋故意放水的!”

徐绍桢大惊:“什么?这这这这不可能吧?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萧震雷冷笑道:“还能因为什么?拥兵自重呗!他也知道共和已经成必然之趋势,他现在想的就是成为总统,留着我们这些革命党威胁清廷,让清廷意识到朝廷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想要保全身价性命,皇帝就必须要宣布退位,他老袁不想做不忠之臣,于是借着我们这些革命党的手逼迫皇帝退位,如此他便可是不用背负不忠之骂名,真是好算计啊!”

听着萧震雷这么一分析,徐绍桢也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连忙问道:“那我们如何应对?”

萧震雷闻言不由苦笑,摇头道:“我们现在的力量还是太过薄弱,如果我军兵力强盛,就可以直接攻入京城,不与任何人妥协,可是这不太现实,北洋军十数万都是精锐之师,我现在虽然不怕他老袁,可如果打起来,只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到最后消耗的是我国本身的实力,一旦有外敌入侵,只怕难以抵挡,没办法,明知道他的野心,但我们却没有能力阻止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据我估计,只要我们攻下南京,北方必定会派人过来跟我们谈判,你也知道,在革命党人当中,论资历,你我只不过是小字辈,何况你还不是革命党,到时候只怕没有我们说话的份喽!”

徐绍桢想了想说道:“寰宇,不管怎么说,我支持你,他们同盟会虽然活动比较早,可在军队中的根基并不是很深厚,我看现在江西、浙江、江苏,上海等地都是你的人,你控制着这么大地方,我相信孙文也不得不重视你的意见!”

萧震雷思索了片刻道:“算了,这事以后再说,对了,你刚才说第九镇改编的事情,你看这样行不行,第九镇改编成江苏第三军,你任军长,下辖两个师,分别由十七协和十八协分别改编而成,所缺兵员由军政府面向社会统一招募之后优先给你补充,部队军官和士兵的待遇与我手下其他部队相同,你看如何?”

徐绍桢闻言大喜,他早就知道萧震雷有钱,手下军队的军饷都是足额发放,而且训练时武器弹药管够,跟着这样的人基本不愁后勤,这才是他主动投过来的原因。

第309章光复南京

接到萧震雷要组建江浙赣联军的命令之后,华东各省纷纷派出兵力前往秣陵关集结,11月16日,李燮和、李英石、张承槱等人分别率沪军第三、第四、第五师先后抵达,一共八千余人,在秣陵关外扎营。11月17日,何启发率赣军第一师五千多人抵达,11月19日,周传东率浙江第二军两个师一万八千余人抵达,在镇江的南洋第九镇被改编成江苏第三军下辖两个师,同盟会林述庆等人的军队也编入其中,加上收编的一些巡防营三千余人,这个军有一万三千多人,另外萧震雷的江苏第二军第三师和第四师,有两万五千多人,另外还有早已经投靠萧震雷的扬州巡防营的朱福胜、孙七等人也带兵两千人与人前来,联军总兵力达到七万人左右。

这么庞大的一股兵力,让所有参加这次联军的军官和将来们都信心十足,拿下江宁是指日可待之事,但萧震雷很清楚,在这些军队当中,真正还保持着原来战斗力的,估计也只有江苏第二军两个师和浙江第二军两个师,这两支部队补充的新兵很少,战斗力即便有所下滑也问题不大,其他各师由于补充的新兵过多,战斗力肯定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不过萧震雷有信心,除了李燮和、张承槱这两个师和镇江林述庆等光复会和同盟会领导一部分革命军之外,其他军队都是他的嫡系,指挥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绝对不会出现不服从命令的现象。他倒是希望李燮和和林述庆、黄郛、张承槱、蒋志清等人不服从命令,到时候他就有借口收拾。

11月16日。萧震雷赶往秣陵关,他赶到不到不久。沪军三个师就先后赶到了,立即有人前来指引李燮和等人安顿部队扎营,然后领着他们前去面见萧震雷。

萧震雷穿着一套没有挂军衔的新军军服,在帐篷里接见了李燮和等人,李燮和、黄郛、蒋志清等四人被人领着走进帐篷,那军官立正敬礼道:“报告长官,沪军几长官到了!”

“你下去吧!”萧震雷挥了挥手,然后对李燮和等人道:“诸位就是这次沪军的带兵之人?”

“报告,沪军第三师师长李燮和、第四师师长李英石、第五师张承槱向长官报道!”

萧震雷还了礼。让几人坐下,他坐在诸位上道:“诸位来得还是最快的,我刚刚收到电报,浙江第二军要后天才会赶来,江西第一师和由徐绍桢的南洋第九镇改编的江苏第三军明天就可以赶到,到时候兵马众多,主要一定要约束好部下,不要与友军起冲突,既然是军人。就要遵守军纪,如有违反军纪者,不管身居何职,一律严惩!诸位都明白吗?”

李英石首先站起来立正道:“是。长官!”

萧震雷又看向李燮和、蒋志清等人,这几人见李英石如此,也不得不站起来立正敬礼答应:“是。长官!”

过了两天,各地军队陆续赶到。萧震雷派人安排他们按照秩序扎营,并召集各路军队指挥官召开军事会议。商量进攻南京的方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