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上海1909-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无法再靠加快螺旋桨转速使飞机更快了。因此,在飞行速度上,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要明显高于螺旋桨飞机,现在我们这一款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960公里,飞机上装有两门航炮,以它的速度优势,只要飞行员的架势技术和操作技术训练达标,它一架至少可以对付三架我们最先进的第三代螺旋机战斗机”。

楚河东的介绍让萧震雷想起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1942年定型生产的“彗星”喷气式战斗机,该机使用的喷气发动机可产生2000千克推力,飞行最大时速可达953千米,装有2门航炮。“彗星”参战是在1944年的一天,“彗星”便以它独特的高速优势一举击落了3架美国先进的战斗机p…5**1,紧接着又“干掉”了2架b…17轰炸机。一时间,“彗星”喷气式战斗机在空中战场上声名大噪。然而,喷气式战斗机毕竟还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彗星”除在速度上占有优势外。许多方面的性能远不及当时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同盟国在研究了解“彗星”后,很快找到了它的弱点并进行了坚决巧妙的反击。使“彗星”无法发挥作用,成了“短命鬼”。

楚河东接着又介绍道:“我们这款喷气式飞机烧的并非是汽油。而是煤油!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活塞式发动机有所不同,它的燃烧过程并不是间断进行的。燃料点燃,以后就可以燃烧到发动机断油。所以,不要求燃料有相当好的蒸发性,烧汽油就显得大材小用了。不但这样,现代喷气式飞机飞得高、而且速度快,于是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处在高空飞行的飞机,因为空气相当稀薄,大气压力也小。而且燃料处于低压状态,通常在这种环境下,假如以汽油为燃料,油箱以及油路中的汽油就会马上沸腾,从而产生许多油蒸汽,阻塞油路,造成“气塞”。发动机也会由于得不到燃料而在空中停车,从而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飞行事故。为了防止“气塞”出现,喷气式飞机也只能采用沸点比较高、而且不易蒸发的煤油作燃料了。此外。煤油的润滑性要比汽油好得多,而汽油会使发动机各个机件润滑性能变差,极大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这也是喷气式飞机烧煤油的另外一个原因!”

萧震雷一边听着楚河东的介绍。一边观察着飞机的情况,通过观察这几家喷气式战斗机,萧震雷也发现了这款战斗机除了飞行的速度之外。在其他不少方面也不如螺旋机战机,于是说道:“楚所长。这喷气式飞机除了速度和高度上比螺旋桨战机有很大的优势之外,在其他方面好像都不如螺旋机战机啊!”

楚河东也不避讳。直接说道:“是,原来大总统也看出来了,我们研制的这款喷气式战斗机除了速度和高度之外,在其他方面确实还不如螺旋机战机,不过这只是暂时的,这款飞机还没有最后定型,我们也只生产制造了这六架,主要是要来检测飞行的性能,便于进行改造,我相信经过我们的改进之后,这款战机在其他方面的性能将要远远超过螺旋桨战斗机!”

萧震雷肯定了楚河东的说法,他说:“不错,这些不足都是可以进行改进的,剩下的事情就看你们研究所的了!”

楚河东又道:“大总统,我们研究所还研制出了一种新式螺旋桨战机,这种战机是在蔡部长的指点下进行研制的,我们认为这种螺旋桨战机在低空领域对地面作战有着很大的帮助,根据用途的不同,它还可以进行改进成运输功能”。

萧震雷道:“哦?还研制出一种飞机?那我倒是要看看,你让他们试飞一下看看!”

“好的!”

其实萧震雷听了楚河东的话之后就有一种预感,楚河东他们研制出来的这种飞机是经过蔡国栋指点的,而且是用于低空作战,这款飞机可能就是直升飞机。

在楚河东派人将这架飞机开出来之后,萧震雷一看就知道自己的猜测没错,这确实是一款直升飞机。

萧震雷指着那家刚分过来的直升飞机道:“这”。

楚河东笑着介绍道:“大总统,这就是我说的新研制的螺旋桨飞机,我们叫它直升飞机!它可以原地起降,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在军用方面可以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这是它的优点,它也有缺点,缺点是当前直升机相对飞机而言,振动和噪声较高、维护检修工作量较大、使用成本较高,速度较低,航程较短。而这一款就是武装直升机,您看它机身窄长”。

直升机还可以用于民用方面,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等等。

武装直升机可分为专用型和多用型两大类。专用型机身窄长,作战能力较强;多用型除可用来执行攻击任务外,还可用于运输、机降等任务。

楚河东又介绍道:“武装直升机可用以攻击地面、水面和空中的点状或面状目标,软目标或硬目标。包括坦克、装甲车辆、雷达站、炮兵阵地、通信枢纽、前沿哨所、简易工事、滩头阵地、水面舰船、水下潜艇、地面有生力量以及低空飞行目标等。可以说凡是敌方目标,只要是火力能奏效的都可以攻击。

可在野外未经任何准备的场地起降,能在空中稳定悬停,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可敏捷地改变航线、飞行高度、速度和姿态,因此可在战区的任一指定地点迅速集中或展开,可选择有利的地点或状态,对敌进行攻击或作机动规避,这是任何其他地面和空中的武器装备无法比拟的。固定翼飞机虽然飞行高度、速度、重量等远远超过直升机,但起降要依赖机场;而机场建设的周期长、费用高!

它还有着突然的攻击性,它可以在很低的空中飞行,这不容易被敌军侦查到,这固定翼飞机在高空飞行容易被侦查到。

另外,它还可以在需要的时间对关键的目标从各个方向实施反复攻击,武装直升机相对地面各种武器具有时间上的快速性和空间上飞越地面障碍的高度机动性,可以快速集中、机动和在指定地点作战,巧妙地活动于整个战场;可使用不同武器,对前沿和纵深内的各种目标,从各个方向和角度上反复实施攻击。武装直升机充分利用靠近前沿的加油装弹点及时补给,对敌实施持续的空中火力攻击,这样往往可收到良好的作战效果。即使在战斗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利情况时,武装直升机也可随时迅速后撤。

同时,它可以与其他地面部队进行协同作战,我们发现它对付敌人的坦克、装甲车、碉堡和地堡时特别有效,虽然没有经过实战,但是我们也进行过相关的试验,装在武装直升机上的航炮和火箭弹可以很轻易的摧毁敌人的装甲目标。

而且它还可以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例如没有装备防空武器的水面舰只遇到它肯定得倒霉,它在反潜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

其实楚河东说的这些,萧震雷都清楚,只不过现在听着楚河东介绍,他也不便打断,等楚河东介绍完毕之后,萧震雷道:“这款武装直升机研制成功多久了?试飞效果如何?”

楚河东介绍道:“已经有一个月了,现在我们已经制造了两架,正在测试各种作战性能,同时也在收集它的不足之处”。

萧震雷笑道:“这很好嘛,我看这款武装直升机很不错,如果能够想办法克服它的一些弱点,可以考虑让军方采购一批用装备部队,有机会的话看看是否可以用于实战,让实战来检测他的作战能力!”

楚河东连忙道:“明白明白,我了解大总统的意思,我们一定克服种种困难,尽快让这两款战机的制造技术和作战性能达到成熟状态,我们绝不辜负大总统的希望!”(未完待续。。。)

第784章军费没了

喷气式飞机和武装直升机的研制成功过让萧震雷很高兴,毕竟科技力量的提升总是好事,尽管这两种武器才刚刚研制出来,还存在着这种或那样的问题,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全面装备部队的,但这总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萧震雷对飞行器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很满意,指示楚河东等人要集中科技力量和技术人员尽快将这两种武器的缺点和不足都找出来,然后进行全面的改进,争取让它们能够适合战争的需要。

然而此时在东欧战场上,盟军正与苏军进行了生死大战。

自从去年11月份盟军发动冬季攻势开始,蔡锷使用激将法、侮辱法让法国人与苏军进行殊死搏杀开始,盟军在东欧战场上就对苏军展开了全面的进攻,一方面蔡锷指挥盟军从地面发动进攻,另一方面又派轰炸机群对苏俄各个城市的兵工厂和各种机械工厂进行轰炸,这不仅让苏俄在武器弹药制造上几乎陷入停顿、甚至全面停产的地步,而且还前面苏军很长时间得不到武器弹药的补给,顽强的苏军士兵们不得不用刺刀与盟军士兵进行白刃战,这让苏军的损失成倍成倍的增加。

整个冬季攻势结束之后,苏军在西线已经损失了一百八十万人,其中超过八十万被俘虏,一百万被歼灭。苏军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伤亡,主要是因为得不到武器弹药的补给,而盟军方面又是武器充足,双方势力悬殊太大太大。尽管苏军士兵和军官们都被思想武装,战斗意志顽强。但人毕竟不是铁打的,就算是铁打的也经不住盟军凶猛炮火的打击。而盟军方面的损失也不小,整个欧美国家的盟军一百二十万在冬季攻势结束之后只剩下六十万了,苏军在西线只剩下三十万。

苏俄方面鉴于在冬季防御时的巨大损失,而部署在东线防御乌拉尔山脉上华军的八十万苏军又不能抽调。进入春季之后担心盟军继续发动进攻,于是又开始从各地动员年轻人参军,甚至连十三四岁的少年都被征召入伍。由于担心盟军再次在西线快速发起攻击,而西线苏军抵挡不住,苏俄方面不得不把新征召、并且还没有完成训练的新兵全部送上战场。苏俄人连十三四谁的小孩子都送上了战场,由此可见苏俄方面到现在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1920年2月28日。冬季攻势全面结束。

张孝准向蔡锷报告:“松坡,这次冬季攻势,各**队几乎都损失惨重,原本一共二十万人,现在已经不足六十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消耗了六十万人,平均每天消耗六千人,这么大的伤亡如果是我军部队和苏军部队,绝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这种程度的伤亡出现在欧美各**队当中,已经让各**队士气跌入了谷底,恐怕在半年之内都无法让他们上战场了”。

蔡锷思索着,沉声道:“看来。接下来就要看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了,第七集团军和第八集团军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张孝准道:“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接过接力棒对苏军现在的防线发起攻击”。

蔡锷刚准备说要让第七集团军和第八集团军对苏军防线进攻。这时副官走过来立正报告:“两位将军,后勤军需部长李德林将军求见!”

蔡锷:“哦?让他进来吧!”

“是。将军!”

李德林很快走进来向蔡锷和张孝准立正敬礼,“蔡将军。张将军!”

两人点点头,蔡锷问道:“李德林,你过来有什么事情吗?”

李德林脸上有忧色,见蔡锷问起,犹豫了一下汇报道:“将军,我们的军费快要用完了,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后勤补给最多只能支撑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之后,我们就只能停战”。

蔡锷脸色一变,急切道:“军费怎么会这么快就用完了?我们可以有着德国赔款的百分之二十作为支撑的啊!”

李德林吞了吞口水,解释道:“将军,德国向各国的总赔款也不过三十亿元,百分之二十也只有六亿元,而我们盟军的总兵力可是有两百万五十万人啊,暂且不说这近半年来的武器弹药的消耗以及海军战舰、空军战机开动起来所需要的油料和损耗,就直说这两百五十万人每天的消耗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六亿元经不住多久折腾啊!”

“两百五十万人?盟军有这么多数量吗?各**队加起来也只有一百二十多万啊!”蔡锷十分诧异地问道。

张孝准在旁边提醒道:“松坡,我想你大概是没有把我的远征军四个军团算进去,现在是各国联合作战,所用军费是从德国赔款中的抽出百分之二十,所以我们远征军的军费也应该算在这笔钱当中,国内大本营当然不可能给我们另外提供军费”。

蔡锷听了之后愣了愣,然后一拍脑袋,自己埋怨自己:“哎,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接着,蔡锷又对张孝准道:“松坡,两个月之内能打败苏俄吗?”

张孝准想了想摇头道:“两个月的瞬间太短了,而且我们剩下军费有限,两个月之内想要彻底消灭苏俄的军事力量,基本上不可能的,毕竟现在的苏俄几乎相当于全面皆兵,而对付苏俄最难打的不是阵地战,而是城市巷战,如果苏俄的城市都像日本的城市那样就好打,但是苏俄城市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石头房子,在欧洲这样的地区打巷战,伤亡绝对是一个恐怖数字,就算我们冒着牺牲大量兵员的风险,到最后只怕就算是胜了也胜得悲惨,战争结束后你我的一世英名也就毁了!”

蔡锷仔细思考着张孝准的话,几分钟他问道:“韵农,你有什么想法?”

张孝准道:“我的想法是先打几场,圣彼得堡已经被我们拿下,就剩下莫斯科和基辅了,现在我方兵力距离莫斯科、基辅并不远,等我们兵逼莫斯科和基辅城下,如果到那时候苏俄方面还没有和谈的意向,我们就主动提出和谈,毕竟苏俄方面也支撑不起了,其实到现在为止,双方都吃不消了,尽管谁都没有先提出和谈,但这只不过是谁都拉不下脸面的罢了,我相信等到我们兵围莫斯科和基辅,苏俄高层就算不想和谈也不行,仗打到这个地步,苏俄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都垮了,他们现在只不过是在咬牙死撑,我相信他们肯定会接受和谈”。

蔡锷道:“如果他们不接受和谈呢?”

张孝准摇头道:“双方不可能一直这么打下去,苏俄高层也不是傻子,这样打下去对他们自己也没有好处,他们毕竟也是一国领导层,行事不可能做意气之争,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到时候不接受和谈,那我们就向国内请示,看能不能从东西两面同时发起进攻,如果有国内的支持,东面乌拉尔山脉地区的国防军也向苏俄进攻,苏俄方面绝对是挡不住的!”

蔡锷考虑一阵,最后还是同意了张孝准的提议,他说道:“好吧,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马上将我们情况和想法向国内报告,看看国内有什么指示和打算”。

张孝准答应:“好,这事我来办”。

电报很快发回国内,蒋百里这边接到了电报之后马上向萧震雷进行报告,萧震雷看了电报后问蒋百里:“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蒋百里说道:“从军事角度上来说,我们现在是占尽了优势,不过蔡锷和张孝准的电报中又提到他们的军费已经快用完了,最多只能支持两个月的战争,如果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灭苏俄,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东西两面同时夹击,而且进攻的力度要前所未有的加强,不让苏俄方面有喘息之机,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这边又得拿出大量的军费,否则这仗没法打起来!”

萧震雷思索了良久,说道:“对待苏俄这样的政权,一味地用兵不是明智之举,仗打到这个份上就差不多了,以苏俄现在的情况,难道我们还能把全苏俄人全部杀光不成?这是不行的,我看就让蔡锷他们再打一段时间,把莫斯科和基辅给围了再说,到那个时候如果苏俄方面还是不肯妥协,说不得我们就只能下狠手了!”

萧震雷这么做也是有考虑的,一战结束之后,各国都开始恢复生产,进行着战后重建工作,如果华国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苏俄发动战争,在经济上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政治上来说,让苏俄存在,也是对各国的一个牵制,让他们分心去关注苏俄,而不是把所有的目光都盯着华国、防着华国。

从另一方面来说,留着苏俄也是对华国自己的一个鞭策,留着一个敌人,可以随时把内部的矛盾转移到外部。(未完待续。。。)

第785章围攻莫斯科(1)

三月天,俄国大地上的冰雪已经融化,天气好转,这给华军的进攻带来了便利,华军的机械化部队在东欧平原上纵横驰骋,行动如风,攻势迅猛异常。

特别是针对现在的苏军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华军谈坦克和装甲车在前方开路,苏军在没有克制武器的情况下,死伤惨重,防线节节崩溃,尽管苏军战斗意志顽强,可血肉之躯毕竟顶不住钢铁洪流的冲击。

3月12日,华军一部推进到莫斯科西面的奥金左?,一部推进到西北面的西姆基,还有一部推进到南面的波多利斯克,这给苏俄方面巨大的军事压力,莫斯科是苏俄的首都,如果莫斯科失陷,对苏俄政权的打击将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苏俄内部本身就不和,不少人都不满弗拉基米坐头把交椅,只不过慑于他势大,但是如果莫斯科在他的手里丢了,那么他的威望将大大降低,甚至他很多部下都不再信任他。

眼看着华军就要兵临城下,弗拉基米不得不召开高层军事会议,目的就是在与统一意见和思想问题,他认为现在的情况下如果想要顶住华军的进攻,必须要发动全民的力量,做人全民皆兵才有可能,可是要做到这里一点就必须获得所有苏俄高层一致同意。

在苏俄高层会议上,弗拉基米首先介绍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向所有与会的高层人员阐述了如果莫斯科失利的后果,他在会上提出高层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团结所有能够团结的力量,发动人民起来反抗华军,坚决将华军挡在莫斯科城外,就算被华军攻入莫斯科城内,苏俄也必须全力与华军进行周旋,让华军深陷在莫斯科这个战场不能继续前进。

弗拉基米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托洛茨基的强烈反对,托洛茨基认为苏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这些年来的战争让俄国已经倒退了几十年,经济崩溃、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几乎陷入停顿。苏俄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急剧下降。现在苏俄当务之急不是要与盟军一争长短,而是要如何保存苏俄政权,只有保存苏俄政权,才有机会将国家发展强大。

托洛茨基提议派人与盟军和谈。即便出让一些利益,在如今的局势下也是值得的,这个提议让弗拉基米否决了,他认为苏俄还没有败,苏俄还有巨大的战争潜力。完全可以发动人民将盟军拖垮拖死,托洛茨基和弗拉基米两人争执不下,其他高层又没有太好的主意,也不知道站在哪一边。

会议进行到最后,有人提议,双方各退一步,那就是苏俄领导层和其他高层以及中枢政府撤离到雅罗斯拉夫尔,其他部队坚守莫斯科,与华军在莫斯科进行决一死战,如果莫斯科失陷。那么弗拉基米就必须要同意派人与盟军和谈,如果华军在莫斯科遭遇滑铁卢,那么苏俄就继续与盟军周旋,直到将盟军赶出苏俄领土范围为止。

弗拉基米和托洛茨基两人都知道僵持下去不是办法,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决定,因此两人都同意了这个提议。

于是,苏俄方面抽调莫斯科周围能够抽调的精锐力量进入莫斯科准备与华军在莫斯科城内城外进行殊死搏杀。

华军已经对莫斯科进行三面围困了,唯独留下东面没有派兵堵截,这让很多不想打仗的莫斯科局面能够得以从东面离开莫斯科,尽管苏俄在做思想工作方面的能力特别突出。可也没能让多少莫斯科人留下来与军队一起战斗,大部分城内居民从莫斯科东面离开到乡下躲避战火。

3月14日早上,华军对莫斯科西面的奥金左?发起攻击,为了对付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苏军也是绞尽了脑汁,他们终于想到了一种办法可以阻挡坦克和装甲车的前进,那就是在防御阵地的前方挖掘一条反坦克战壕。

这种战壕是一条宽几米、深几米的壕沟,壕沟面向华军坦克的一侧是斜坡,而苏军这一侧是垂直的沟壁,坦克和装甲车顺着斜坡进入沟底之后就被垂直的沟壁挡住。再也前进不了,只能倒车退出壕沟,如果不及时倒车退出反坦克战壕,那么藏在反坦克战壕内的苏军士兵就会携带炸药扑上来炸掉坦克和装甲车。

华军刚开始没有注意到反坦克战壕对坦克和装甲车的巨大威胁,数十辆坦克毫无察觉的开进反坦克战壕无法前进时,坦克驾驶员们才意识到这条战壕居然有这样的作用,等坦克驾驶员们想要倒车退出战壕的时候,坦克顶上的机枪手们发现从这条反坦克战壕内窜出许多拿着炸药的苏俄士兵扑向一辆辆坦克。

机枪手们大惊,立即向这些背着炸药包的苏俄士兵开火,一时间苏俄士兵被打死了很多,纷纷倒地,但毕竟双方距离太近,一些机枪手反应不不够快,还是被一些苏俄士兵扑到坦克身前,随着一声声爆炸,一辆辆华军坦克被炸毁,不过跟随在坦克后不远的华军士兵迅速冲过来接管了保护坦克的职责。

埋伏在反坦克战壕的苏军士兵全部被消灭,但是华军坦克也损失不小,有一小半的坦克被炸毁,剩下的坦克和里面的驾驶员、炮手、机枪手、弹药手们都吓得半死,看来以后遇到这种壕沟不能随便乱闯。

这次华军的坦克损失不小,而且又有这条反坦克战壕挡在前面让坦克无法继续前进掩护步兵进攻前面的苏军阵地,指挥官也没有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下令让部队暂时撤回。

这个时期的步枪基本上都是单发步枪,就算有弹夹也只能装几发子弹,有的直接装在枪膛内,如果打完就必须重新装弹,远不如自动步枪那样可以用大容量弹夹来得方便,因此拿着单发步枪在冲锋的时候很少开枪,为了就是能够留着子弹在冲进敌人阵地后开火,如果在冲锋的时候打光了枪膛内的子弹,在冲上敌人阵地之后就只能第一时间短距离拼刺刀,在冲锋的时候是没有时间装弹的,除非你能够一边快速冲锋一边装弹,只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鉴于这种情况,一旦在进攻过程中遭遇到超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就必须要终止进攻,撤回部队,等再做好详细的进攻计划之后再次发动新的进攻,毕竟没有准备的进攻只能多增加伤亡,这是任何指挥官都不会干的傻事,当然也有不把士兵的生命当一回事的军官,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仔细搞清楚苏军挖掘的反坦克战后之后,华军指挥官在参谋们的协助下也很快调整了战斗计划,既然有反坦克战壕挡在前面让坦克和装甲车无法前进,那就让坦克和装甲车停在反坦克战壕前方作为移动的碉堡为进攻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同时增加炮火打击力度,尽量为步兵的进攻减少反抗力量,同时组织各种突击小组,对苏军防御的薄弱地带进行渗透性进攻,从苏军阵地内部四面开花。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双方各有各的招数,那边苏俄方面想出一种对付华军的办法,这边华军马上换了进攻战术,让苏军在承受巨大损失的同时不得不另想办法克制华军的进攻战术。

在华军的进攻下,苏军的兵力损失十分严重,华军在阵地上抓获了大量的苏俄少年,这些少年根本还没有成年就拿着一根烧火棍在阵地上打仗,烧火棍里面还没有子弹,这些少年人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

这种情况让华军军官和士兵们都十分震惊,并马上将情况汇报上去。

在华沙的蔡锷很快接到了前方战场传来的战报,看到报告上的内容后,蔡锷忍不住摇头道:“看来苏俄的兵力和武器弹药缺乏到已经超出我们的想像了,他们竟然连十三四岁的小孩子都送上战场,这真是造孽啊!”

张孝准淡漠道:“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苏俄方面的顽强和对思想控制方面的可怕,他们现在的情况都到了要让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上战场的地步,却依然不投降,而那些小孩子却心甘情愿的上战场送死,你不觉得可怕吗?”

蔡锷点头道:“是啊,这种情况却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十三岁的孩子正是最叛逆的时候,他们竟然能让这些小孩子上战场送死??????”。

张孝准笑道:“无非就是忽悠而已,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苏俄在这方面的厉害之处!对了,前方发来电报询问如何处理这些小孩子,另外对莫斯科的进攻计划是否需要调整?”

蔡锷想了想摇头道:“将他们先集中关起来,管他们吃饱!进攻计划不变,该怎么打还怎么打,攻击不能停下,我们的军费是有限的,耽搁一天就浪费很多钱,另外通知高尔察克,他那边是不是也应该动一动了,我们是来帮他打仗的,他总不能在一旁看热闹吧”。

张孝准点头答应:“明白,我会催促他的!”(未完待续。)

第786章围攻莫斯科(2)

为了守住莫斯科,苏俄高层可谓是下了血本,不仅将周边能够调用的兵力全部调来了,而且还从为数不多的弹药库存中调出一大半给守卫莫斯科的苏军使用,尽管苏军没有坦克、装甲车和战机,甚至连大口径火炮都没有,但这次苏军准备了大量的子弹、手榴弹和炸药,另外还有一些迫击炮、山炮。

为了对付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苏俄人想尽了办法,在没有专门对付坦克的武器的情况下,苏俄人想到了将山炮进行了简单的改造,让山炮能够平射,这确实是一种对付坦克和装甲车的有效办法。

眼看着莫斯科外围守不住了,苏俄军队在华军发动大规模全线进攻之前,趁夜全部撤如莫斯科城内,并在城内布置了层层防御。

莫斯科城内三四层高的小楼到处都是,这些民居小楼基本上都是用石头砌成,非常结实耐用,用作碉堡也没问题。

鉴于这一点,苏军高层就想到了将莫斯科城内这一栋栋小楼都布置成一个个碉堡,每一栋小楼内布置一个排的兵力防守。

为了增加每一栋小楼的防御力量,苏军给每一栋小楼内都部署一个排的兵力,配备有一门山炮、一挺重机枪、一门迫击炮、步枪、手枪、子弹、炮弹和手榴弹若干。

苏军为此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们将每一栋小楼都部署成一个坚固的堡垒,将能够平射的山炮部署在地下室的窗口,炮口从地窗面向华军进攻方向,这样可以充分保护火炮,即便房子塌了,火炮和地下室的炮兵也是安全的。

地下室的另一边派一人警戒、观察和联络,在一楼的前面五米左右挖掘战壕,战壕上铺上原木、草皮,战壕内部署若五到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