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隋(天天)-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不论是伊阙还是虎牢;都堪称天下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隋军之所以能够顺利袭占这两处;除了有特战偷袭的因素外;也与王世充和李密的注意力都没在这二关上有关

    若是王、李二人有了防备;即便是隋军;只怕也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王、李二人所部显然远不如隋军精锐;此番被占据着地利优势的隋军揍成猪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被隋军胖揍之后;王、李二人终于彻底的老实了;各自垂着脑壳;躲回了洛阳城和金墉城里舔伤口玩儿

    “宇文成龙来了看样子;洛阳是守不住了要不;老子我先干掉杨侗那小屁孩儿;先登基;过两天皇帝瘾再说?”

    事实上;王世充图谋着干掉杨侗已经不是一两天了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没找到绝好的借口而已况且;城外的李密也逼迫得有点儿急;让王世充连吃饭放屁;都要算计着时间

    而城外的李密呢;这会儿也同样心思飘忽。

    “早知今日;当初;就应该听从徐世绩的建议;先多霸占点儿地盘儿再说要是老子多派重兵看守地盘的话;想来;就算是宇文成龙;也不敢轻易就来进犯某家吧?现在可倒好;不但洛阳没拿下;就连老窝瓦岗寨也丢了这可咋办丫?”

    这一刻;李密心中忽然升起了那么一丝的悔意;但也仅此而已

    很快;李密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如何破局的问题上

    “宇文成龙来了;洛阳这地方;怕是不能呆了再待下去;只怕小命不保丫

    “若是跑路的话;强攻虎牢;估计肯定是不成了南面的伊阙也不通如此;就只剩下西、北两条路了

    “向西;出了司隶;就是李渊的地盘了那老王八虽然以前对某家客客气气、低声下气;可那是因为他那时兵力没李某多;打不过俺现如今;某家遭逢败绩;正值落魄;不但兵力大损;而且士气低迷;难保那老王八不会对李某落井下石”

    “至于向北么;冀州听说已经被宇文成龙占了;并州的刘武周和突厥的俟利发有那么一腿;貌似;这两家都不好惹难道;让我堂堂魏国公;从此钻进深山老林里避世不出?”

    就在李密左右为难;忽有侍卫来报;言道王世充派使者来见

    q

    s

正文 第四百六十九章 骚包高人

    王世充派人来找李密;自然是打算和其握手言和的。

    不但如此;王世充还打算联合李密;共同对付宇文成龙。

    “这事儿;似乎有点儿蹊跷丫?不论如何;名义上;王世充和宇文成龙;可都是隋臣呐?那王世充咋就突然想起和某家联合对付宇文成龙了捏?会不会;这里面有啥阴谋丫?”

    寻思了半晌;依旧不得要领;李密便命人先把使者带下去款待;同时招来了自己的首席心腹谋士祖君彦。

    这祖君彦本事北齐旧臣尚书祖琫之子;自幼博学强记;属辞赡速。

    北齐灭亡后;祖君彦入隋;曾被内史侍郎薛道衡举荐给文帝杨坚;可杨坚却因其旧过而不肯重用。

    及到杨广登基;祖君彦依旧不受待见;被贬出厩;后来辗转到东郡当一名书佐。

    大业末年;瓦岗寨翟让、李密造反;攻占东郡;这祖君彦便跑到了李密手下当记室。

    所谓记室;大抵相当于秘书一职。

    祖君彦这个记室;除了负责帮李密起草文书之外;还协助李密参议军机;为李密的各项军事行动出谋划策。

    到底是名门出身;祖君彦还是挺有才滴

    当初;翟让、李密正式在瓦岗寨扯旗造反;宣布讨伐杨广的时候;就是祖君彦这个记室起草的战斗檄文。

    这篇檄文;祖君彦写得那是文采飞扬;内中就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之类名言警句;所谓“罄竹难书”;便是由此而来

    不过;这祖君彦虽然文采不俗;可军事谋略方面的才能;就让人不敢恭维了

    当初;李密在徐世绩的建议下。袭取洛口仓;瓦岗军一举扩军十数倍;成就了大隋第一乱匪之名。可随后;翟让、李密闹翻;最终结果是翟让被杀。原本翟让的心腹徐世绩也就被李密冷落了

    而这个时候。祖君彦趁势而起;怂恿李密不要听从徐世绩那四处攻占州郡的计策;并且;祖君彦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那就是攻打坚城洛阳。

    理由就是;一旦攻占了都城洛阳;则整个天下;可以传檄而定

    被祖君彦忽悠得一通头脑发热;李密就屯兵数十万于洛阳城外十余里的金墉城下。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攻打洛阳之战。

    结果到现在;李密在洛阳城外虚耗了半年有余;不但没能攻占洛阳;反而落了个损兵折将。

    不过;身为李密的狗头军师;祖君彦却丝毫没有一点儿出了馊主意的觉悟;反而很是洋洋得意。其典型表现就是;即便如今已经是冬天了;可这厮依旧还摇着一把鹅毛扇子。颇有几分卧龙再世的骚包高人风范。

    “哎呀祖长史来了快快请坐快快请坐”

    “嗯”满意于李密的热情之态;祖君彦连忙紧摇了两下鹅毛扇;这才躬身回礼道;“祖某来迟;还望魏公恕罪不知魏公深夜唤祖某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嗯;事情是这样滴……”

    三言两语;把刚刚的事情都和祖君彦这狗头军师说了一遍;李密这才开口问道。“祖长史丫;这事儿。你怎么看丫?”

    “这个样子么?且容祖某想一想……;唔;有了”

    “依祖某来看;这王世充;怕是有了造反之心了故而他不想也不敢让宇文成龙所部隋军进洛阳而且;当今天下大乱;那江南的宇文成龙;也未必就没有篡位之心所以;这两家不和;倒也在情理之中”

    “唔;爱卿此言有理只是;现如今;我们该何去何从丫?”

    “回魏公的话;吾有上中下三策;维请魏公自行抉择。”

    “哦?”

    闻言李密顿时来了兴致

    在李密看来;做为狗头军师;就是要这股机灵劲儿;眼珠一转;就能整出仨主意来这才能显出一派高人风范来嘛就像当初;自己忽悠杨玄感那傻叉似……

    “呃……;这祖君彦;不会也像当初俺对杨玄感那般;拿本王当傻叉来忽悠呢吧?”

    念及此处;李密看向祖君彦的眼中;多了一丝的怪异。

    丝毫没有意识到已经被李密看破了自己的神棍本质;祖君彦依旧洋洋自得地摇着鹅毛扇子;两眼斜睨着房顶;自顾自地开口道;“先说这下策;那就是顷均有兵力;全力攻打洛阳城;争取在宇文成龙主力大军赶到之前;攻陷东都”

    “这不可能咱们都在洛阳城下打了半年多了;也没攻下洛阳城如果洛阳城内不出什么意外的话;短时间内;咱们依旧没多大机会而宇文成龙;却随时都可能赶到所以;此计不通”

    “如此;祖某就再说说这中策;那就是;和洛阳的王世充联合;挟天子以令诸侯”

    “唔……;这个嘛;此策虽然可行;可那王世充实非忠义之人;就算与其联手;孤王也得防着他背后捅刀子所以嘛;非到万不得已;孤是不会选择此策滴再说说这上策吧”

    “上策嘛;那就是去关中;投奔唐皇李渊”

    “嗯哼?”

    闻言;李密剑眉一竖;两眼之中杀气升腾

    似乎没发觉李密的杀意;对面;祖君彦犹自不怕冷地摇着鹅毛扇子;自顾自地说道;“关中乃是龙兴之地;民殷国富;又有函谷天险;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得关中者得天下。如今李渊雄踞关中;岂不正应了当初那‘十八子坐天下’的传闻?况且;李渊背后还有着突厥人撑腰”

    “刘武周、梁师都之流;虽然也风头正劲;可总归不是天命之人;早晚必为李渊所灭”

    “至于那个宇文成龙;尽管其现在声势浩大;可弊端也明显;战线太长;四面受敌更兼名不正言不顺;早晚必有萧墙之祸”

    “所以;魏公最好的选择;正是投靠唐皇李渊而且;现在也正当其时”

    “如今唐皇陛下正与那定杨可汗刘武周街不下;而魏公麾下尚有三十余万众;此去关中;正可谓是雪中送炭凭此功绩;封王拜相如探囊取物”

    q

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 诈降计

    投降李渊?

    这事儿,李密还真就从来没想过!

    原来,当初李密刚刚起义的时候,正好李渊也在才扯起旗号造反。于是李密就给李渊去了封信,大意是说,隋军现在势大,咱们单个人的兵力只怕不足以与之抗衡,不如结盟吧?

    虽然没有明着说,可李密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想让李渊拜自己当老大!

    这个时候,李渊还没攻下长安,正值兵微将寡之际,既怕隋军调集大队人马来收拾自己,又怕李密这种悍匪越界来欺负自己。

    于是,李渊就很谦卑地给李密回信,说我李渊无德无能,无意争鼎天下,之所以造反,全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你蒲山公李密,乃是真命天子,有人主之相,我李渊愿奉你李密为老大,云云。

    其实,李渊的本意,就是让李密先在司隶那一带勾引仇恨,吸引隋军大部分火力,这样,自己才有机会在关中悄悄地发展嘛!

    被李渊忽悠了个晕头转向,李密信心爆满,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和隋军死拼硬磕!

    到如今,虽然李密已经基本把部队拼成了二等残疾,可手下总归还有近三十万的人马呢!

    这个时候,让李密低下高傲的头颅,去给当初的小弟李渊当马仔,从心理上讲,李密还是非常难以接受滴!

    如今听闻了祖君彦所谓的的上策后,李密犹豫了半晌,最终不置可否地挥了挥手,示意祖君彦暂且退下。

    等到祖君彦出了书房,李密连忙招手唤过一名心腹侍卫,嘀嘀咕咕地吩咐了几句。

    片刻过后,等到那侍卫再次转身而回时,身后多了一名中年文士。

    “孝和来了?快快请坐!快快请坐!”

    原来,此人正是李密的另一心腹谋士,柴孝和。

    客套了片刻后。李密连忙开口转向主题。

    先把情况简略地和柴孝和介绍了一番后,李密开口问道,“本王现在进退两难,不知孝和可有以教我?”

    这柴孝和本是巩县县令,后来为瓦岗军所掳。就转投到李密手下当差。

    在李密看来。这柴孝和还是非常有远见卓识滴,很多观点都与自己不谋而合,所以,李密对这个柴孝和非常的重视。一度引为腹心。

    可有一点,这柴孝和的战略眼光固然不俗,可论起实际操作来,却十分的不靠谱,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这点儿,倒是和李密差不多!

    比如,造反之初,柴孝和就给李密制订了一个相当宏远的战略规划,那就是西向关中,占据长安,然后传檄天下,再挥师以向宛洛,则天下大势可定矣。

    这主意。和李密当初忽悠杨玄感时所谓的上策差不多!都是空中楼阁,看上去美好,实际上根本够不着!

    从东郡到长安,足有千余里远!沿途要经过虎牢、洛阳、潼关、函谷等一系列险关要塞,这里面很多关隘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尤其是那函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其后的函谷小径蜿蜒数百里,险要处仅容一人一马通过!

    这种地形,只要长安方随便派出百十人。再随便找个地方设个关卡,李密的那几十万的农民军就只有干瞪眼儿的份儿!

    所以。寻思了再三,李密最终没有采纳柴孝和的意见,转而决定先攻取离自己最近的东都。

    李密的想法是,洛阳现在毕竟是名义上的隋都,这里面又有监国的越王也就是现在的皇泰主杨侗!所以,攻陷东都的战略意义,应该高于长安!

    而且,洛阳也没有长安那么险要,相对而言,属于软柿子,是可以捏一捏滴!

    要是自己连洛阳都捏不动,那长安这个青柿子,就更不要想了!

    到如今,洛阳没捏下来,自家老窝瓦岗寨又被抄了,此刻又被隋军包了饺子,李密自然慌神,这才想起再向柴孝和问计。

    “这样子丫!且容柴某再想一想!”

    这柴孝和倒是没有大冬天的摇扇子,可也颇有几分名士风范,揪着山羊胡,开始做闭目沉思状。

    掐着手指斟酌了半晌,柴孝和这才再次开口道,“魏公万万不可降唐丫!”

    “哦?这是为何?”

    “好叫魏公知晓,属下等为臣者皆可降唐,唯独魏公不可!臣等降唐,那李渊老儿为了彰显其招贤纳士之心,即便不给某等以高官厚禄,也会量才而用,总不会亏待我等以至于寒了天下俊杰的心。”

    “倒是魏公,本为一方诸侯,拥兵数十万。就算那李渊此刻迫于情势,不得不善待魏公,可待到将来大势已定后,只怕依旧会哪魏公开刀丫!”

    “嘶……,这个,不至于吧?”

    “将人心比自心,假使某日李渊率众数十万来投魏公,魏公能否就此放心那李渊呢?”

    “……”

    “所以丫!臣等皆可降唐,唯独魏公不可降唐!”

    “那,依柴爱卿之见,本王又该如何行止呢?”

    “诚如魏公所言,攻打洛阳实乃下策,与王世充那种胡虏小儿联合,也非是明智之选,而今,魏公所能选的,也只有北上和西去这两条路了!”

    “冀州已为宇文成龙所占,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并州山川险要,易守难攻,刘武周有突厥人为援,我军诚难与之争锋。而且,并州贫瘠,非是立业之所,更兼还有突厥之患!所以也非是个好去处!如此,便只剩下西进关中这一途了!”

    “你刚刚不是说,不能投降李唐么?”

    “西进关中,可不止有降唐一涂丫!我们可以先口头上投降,然后伺机而动,必要的时候,魏公可以给那李渊老儿来个,咯吱!”

    一面说着,那柴孝和还比划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唔,这样,那个,不大好吧?万一流传出去,本王这半世英明,可就毁了丫!”

    “魏公此言差矣!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历史更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只要魏公将来能够坐稳江山,届时,这史书之中如何记载,还不就是魏公的一句话么?”

    “嗯……”沉吟了片刻,李密霍然抬头,两眼之中满是绝决之色道,“好!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只是,眼下这王世充的使节……”

    “这个好办!既然魏公决意西进关中,咱们还须防备着那王世充在咱们背后捅刀子!所以呢,依柴某之见,咱们不如给他来个引蛇出洞、关门放狗!魏公只需如此如此,再如此……”

    “这样,咱们就算不能灭了王世充那丫的,也绝对给他个终身难忘的教训,让他从此不敢打咱们后路的主意!”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一章 篡位三步走

    左骁卫将军段达投靠了王世充,内史令卢楚、御史大夫元文都、内史侍郎郭文懿、黄门侍郎赵长文等尽数被王世充灭了满门,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出逃,至此,原本烜赫一时的“洛阳七贵”,终于落幕。

    随后,王世充又趁势收编了杨侗所部的那些直属十六卫人马,终于真正掌握了洛阳城的所有军政大军。

    掌权之后,王世充倒是没有急着干掉杨侗自己当皇帝,而是很“谦虚”地向杨侗要了个太尉的官职,并且还开了个太尉府。

    可没过几天,王世充又觉得,太尉似乎不足以彰显自己的威仪,便又让自己的心腹小弟,原左骁卫将军,现官居司徒的段达,去向杨侗讨要“九锡”。

    在古代,“锡”通“赐”。

    所谓“九锡”,实际上就是指九种“特赐”以彰显礼节威仪的事物,具体而言就是指“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等。

    一般而言,皇帝赐给某个有特殊功勋的大臣一两种“锡”就算很高的荣誉了,至于说九种一齐“锡”下去,整个历史上,都算是极为罕见了。

    历史有记载能够加“九锡”的有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还有南朝宋齐梁陈四国的开国皇帝。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本上最后都谋朝篡位自己当皇帝了!即便是表面功夫做得最好的曹操,虽然活着的时候没篡位,可也是为其儿子做好了篡位的准备工作了!

    所以,这加“九锡”,实际上几乎已经成了篡逆的代名词了。

    自小熟读历史,杨侗自然知道此节。

    于是,一听闻段达是来提王世充讨要“九锡”的,苦命娃杨侗顿时就脸绿了!

    可杨侗毕竟是皇家出身,心理素质还是相当过硬滴,听完了段达的要求后。杨侗故作蛋定,仿佛没听出段达的潜台词似的,很是镇定地回答道,“王爱卿平乱有功,可是朕前番已经加他官爵为太尉了。现如今。他又没立啥大功,再行赏赐的话,只怕于理不合丫?”

    “于理不合?”段达闻言不由得“嗤嗤”一阵冷笑,“你这傻叉娃可够傻够天真的丫!须知。洛阳城内,我老大王世充可就是天理丫!”

    不过,段达可没就这么直说出来,而是勉强做出一副恭谦之态,很是语态坚决地说道。“回陛下的话,是否合理,臣下不知!臣下只知道,这九锡,太尉大人想要!”

    被段达那彪悍的理由弄了个哑口无言,可怜杨侗哆嗦了半晌,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那随你们折腾去吧!”

    既然杨侗都默许了。段达也不客气,回头就让人把杨侗本人用的那套仪仗,全都搬去给王世充享用去了!就连皇宫的朱漆大门九锡之一的朱户,都被段达给拆了下来,最后弄到了王世充的太尉府上去了!

    按照古代礼节。比较文明的篡位大抵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九锡,第二步是加殊礼,到了第三步。才是正式“禅让”。

    而且,这个“禅让”。受禅方还要推拒三次,到了第四次,还要客气一番,说自己这是为了不辜负广大淫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才勉为其难地接受禅位,云云。

    而且,为了不让这一套程序显得太过草率,中间怎么着也要隔上一两个月才好。

    这厢,王世充刚刚走完第一套加九锡的程序,正自阴谋着让手下人准备给自己家殊礼造势呢,结果,宇文成龙的军队就打到司隶了。

    唯一让王世充略微安心一点儿的就是,那宇文成龙仅仅是守住了司隶东、南两向的关隘,暂时似乎没有进攻洛阳的迹象。

    于是,王世充一面命人加快给自己加殊礼的造势工作,一面和金墉城的李密联系,商议联手对付宇文成龙的事宜。

    王世充的造势工作并不是很繁琐,就是派人抓了些鸟,然后在其脖子上绑个布条,在上面写些个“郑王当有天下”之类的封建迷信话语。随后把鸟放飞,然后再安排些人手,装作无意间捕获这些小鸟,“碰巧”发现了这些布条,并伺机向广大不明真相的淫民群众宣扬王世充是天命之主,云云。

    这种封建迷信活动,说难不难,可也不简单,主要是麻烦,要充分蓄势!需要一定的时间。

    就在王世充紧锣密鼓地安排手下人忙着捉鸟、放鸟之际,城外的李密已经给王世充送来回话了,表示愿意和王世充合作,共同应付宇文成龙这个大敌。

    而且,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李密愿意先退兵二十里。甚至,就连时间地点,退兵的路线,李密也一并都先告诉了王世充。

    看过这封回书后,王世充大乐!

    “丫的!见过傻的,可没见过你这么傻的!连行军路线啥的都告诉本王了,你这不是等着挨宰么?”

    “所谓,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既然你李密这么给面子,那本王要是不收拾你一顿,也太对不起老天爷了!而且,本王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给城内的百姓出口怨气,顺便再给俺王某的功劳簿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后,咱再顺势加殊礼,不就理所当然了?”

    被李密围攻洛阳城半年多,洛阳的米价那是一涨再涨,由原本的一斛米三百多钱,一路涨到如今的九万多钱,米价涨了足足三百多倍。洛阳城的百姓,早就苦不堪言!就连王世充,也被李密搞得焦头烂额。

    虽然如今王世充手头还有含嘉仓等几个大小粮仓,可这光出不入的,也不是个事儿丫!再这么个搞法,不出两个月,只怕粮仓就要见底儿了!

    所以,王世充现在很着急!既急着想当两天皇帝,又急着想打败城外的李密!

    如今听闻李密打算退兵,王世充的第一个念头,竟然不是和李密合作去对付宇文成龙,而是趁着这个机会,狠狠敲李密一棍子!

    王世充的想法很简单,李密的手下,毕竟是农民军出身,良莠不齐,此番匆匆退兵之下,必定会出现破绽!只要自己抓住机会,凭手下隋军之精锐,欺负一下那些农民军还是不成问题的!

    唯一可虑的就是,由于被困得太久,打百丈的次数太多,隋军的士气一直都非常的低迷!这种状态出征,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王世充眼珠滴溜溜乱转了两圈,便又有了一个鬼主意!

    ♂♂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级大忽悠

    鼓舞士气,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赏钱、粮、女人啥的,可惜,这些王世充都没有!

    于是,王世充想出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主意,那就是,忽悠!

    传说中,洛阳这个城,最早是周公建的,于是,王世充就把主意打到了周公的头上。

    首先,王世充在龙套小兵里找了一个名叫张永的家伙,让这小子散布谣言,说自己梦到了周公三次,每次,周公都说会保佑王世充为首的这些反动隋军守卫洛阳。

    然后,王世充疑似很“巧合”地听到了这则传言,并抓来张永加以证实。随后,王世充开始大张旗鼓地重修周公庙。

    修完了周公庙,自然要请人来跳大神拜周公!

    在王世充的怂恿下,那负责跳神的神汉梦了半天的周公后,就疑似被周公的“神灵”附体了!随后,这神汉假周公之名宣布,周公会保卫洛阳!同时这厮还直接下令,让隋军进攻李密,还扬言信周公者,可以满血满魔、原地复活,云云。

    在封建迷信的鼓动下,王世充所部隋军将士一个个被忽悠得兽血沸腾,竟然集体来找王世充请愿,强烈要求出兵去胖揍李密!

    眼见士气已成,王世充遂亲自挑选出了两万精兵,让大家吃饱了喝足了,准备第二天出去欺负李密。

    第二天正是李密开始撤军之日,按照计划,李密原本是准备撤军二十里的。

    当王世充领军出城的时候,李密倒是知道了,可见对方只有两万人马,李密也就没有在意了。

    盖因,这个时候,李密手下可是有近二十万人马呢!况且,交战这半年多来,王世充就从来没赢过一次,到了最近这几个月。更是一直都龟缩在洛阳城里不敢出来。

    故而,李密是从来没想过王世充敢来捋自己虎须的!还以为这次王世充是看自己让其爽了的份上,来出城与自己依依话别的呢!

    哪成想,这厢,王世充出城之后便迅速摆好了战斗队形。等赶到瓦岗军面前不远处时。王世充又命人押出了一个长得与李密有几分相似的家伙。然后令手下高呼已经活捉李密了!

    原本久攻洛阳不下,兵员折损严重,瓦岗军就已经开始人心浮动!此番后撤,李密又没和手下交代清楚是咋回事儿!于是。瓦岗军心中疑惑也就可以理解了!

    此番王世充忽然整出这么一出,瓦岗军顿时就懵了,一个个交头接耳、满脸茫然。

    就在这个时候,王世充又祭出了另一大杀招,那就是埋伏!

    原来。王世充早在昨夜,就派出了一队两百人精兵,绕到了瓦岗军的背后!

    此刻,趁着瓦岗军迷糊之际,王世充急令伏兵杀出,同时,王世充本人也指挥着两万人马对瓦岗军发动了正面强攻!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而决定生死成败。也往往是在那一眨眼的功夫。

    虽然刚刚只是短暂的混乱,可由于李密没能及时出面安抚大军,其导致的后果确是灾难性的!

    直到王世充所部隋军撞入了瓦岗军中,这些瓦岗军仍旧没能从“李密被俘”的打击中回过神来,结果当场被隋军杀了个人仰马翻。

    瓦岗军本就是农民军出身。李密虽然有治军之才,可其本身的文人属性大过军人属性,只能说略懂一点儿军事而已,至于说才能有多高。那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瓦岗军虽然声势浩大。可实际上,还大抵还是一群没组织没纪律的农民军而已!

    而王世充所部的隋军,自恃有周公护体,一个个,打起仗来,势若疯虎,完全不用防御,招招直奔敌人要害。

    反正周公都说了,就算咱们战死了,他老人家也能给俺们原地复活,怕个逑丫!

    此消彼长治下,原本揍隋军和揍孙子差不多的瓦岗军,此刻在隋军前后夹击之下,眨眼之间阵势大乱,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成了一锅粥!

    不过半日的功夫,李密所部的的二十万大军便被王世充杀了个七零八落、死的死逃的逃,就连李密这个老大,最终也只带了不到一千的亲卫军狼狈逃走。

    自瓦岗寨起事以来,李密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论是针对隋军的攻城略地,还是对翟让耗子动刀,李密兵锋所指,敌人尽皆胆寒。

    即便最后在洛阳城下耗了半年多,可李密也从来没败过!

    至于说没能攻下洛阳,那实在是因为洛阳城高池深的缘故,非战之罪!

    哪成想,今日却仿佛笑话一般地离奇败北,李密心中那个窝火,就甭提了!

    就在李密怒火三千丈的时候,有人提着一大桶的汽油来帮李密消火来了!

    这个人,就是邴元真!

    邴元真本是翟让旧部,翟让被杀的时候,这邴元真也差点被李密部将给宰了!所以说,这邴元真对李密,还是有那么一点儿恨意滴!

    和徐世绩的命运不同,投降李密后,这邴元真居然神奇地受到了李密的重用。

    此番李密进军洛阳驻守金墉城后,邴元真被李密安排看守瓦岗军最重要的根据地,洛口仓!

    瓦岗军之所以能够有如今的规模,并支撑到现在,全靠着洛口仓那两千万石粮草支撑的!可以说,这洛口仓就是李密和其所部瓦岗军的命根子!

    哪成想,如今李密兵败逃回洛口仓后,却发现,洛口仓已经改旗易帜,升起大隋的旗号了!

    派人一打听,李密这才知道,原来,邴元真不知啥时候起,已经向王世充投降了!

    想起昨日自己还坐拥近三十万大军,头顶着着中原第一悍匪的名号,而今仅仅时隔半日,便落了个凄凄惨惨,手下只剩不到一千的小弟,李密不由得悲从中来,涕泪横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