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荣耀法兰西-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一名懂得立俄语与立陶宛语的波兰士官在二楼阳台对着敌人高喊:允许不超过15名且不能携带任何武器的敌方士兵来广场上救治伤员、搬运尸体。届时,波兰军队将恪守人道主义的诺言,保证所有救护者的人身安全。
此时,东布罗夫斯基站立在三楼窗台一侧,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胜利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相信冷静过后的俄军将会卷土重来,那时士兵们的压力就要大了,不像现在杀敌过百,而己方几乎毫发无伤。
好在东布罗夫斯基的担忧并没能持续太久,那是他看到西面城头的夜空中闪出两颗刺眼的红色信号弹……
天主教大教堂陷落波兰人之手的消息,很快被传到伯尔尼斯中校那里。20分钟内,他便率领一个立陶宛步兵营以及3门火炮赶来支援。此时,警卫营的普姆普尔中校正在整顿一支新的部队,准备十分钟后发动第三次攻势。
在教堂广场南面外围临时组建的指挥所里,立窝尼亚人、立陶宛人与哥萨克人的指挥官均已到齐,这其中就包括普姆普尔中校(立窝尼亚警卫营营长)、克鲁萨将军(立陶宛步兵旅参谋长)、伯尔尼斯中校(立陶宛步兵团长),以及瑟尔佐夫上校(哥萨克骑兵团长)。
临时军官会议上的第一项提案,普姆普尔中校的临时指挥权遭到伯尔尼斯中校的怀疑与否定。那是依照军衔的高低,参谋长克鲁萨将军可顺位接替生死不明的韦里加将军,担当克卢瑟城的最高指挥官。
此外,伯尔尼斯中校还当众宣称,警卫营的两度进攻失败也充分证明了普姆普尔中校不具备战斗指挥能力,所以必须交出指挥权。
立陶宛步兵团长的这番话,自然气得立窝尼亚人火冒三丈,他就差点拔出手枪与立陶宛人进行决斗,被却一旁充当好人的哥萨克骑兵首领劝开。
当然,伯尔尼斯中校也不会惧怕警卫营的威胁,不仅仅是他带来了4百名士兵和3门火炮助阵;而且数分钟前,伯尔尼斯中校还得知立窝尼亚警卫营已前后损失了差不多3百人,目前警卫营所能组织进攻的全部兵力仅有180到2百左右。
一旦双方要武斗,肯定是立窝尼亚人最先吃亏。
所以,会议一开始便出现了严重分歧。好在一番妥协之后,参谋长克鲁萨将军成为临时最高指挥官,然而内部的争论依然在延续,那是瞻前顾后且生性懦弱的鲁萨将军无法服众,只能让各个兵种的指挥官们讨论出一个结果,自己再来下达命令。
作为最顽固的强硬派代表,普姆普尔要求马上发动进攻,收复卫戍司令部,解救所有被俘的人质;伯尔尼斯中校当即予以反对,认为可以通过和谈来解救人质,那是波兰人已经释放了善意,他们还允许救护队施救教堂广场上的伤员,这便是佐证;至于哥萨克骑兵首领只是在一边冷眼旁观,在他拒绝发言的同时,却暗地指示自己传令兵赶紧去收拢族人,准备撤退。
不多时,进来一名传令兵,他将一份信函交给克鲁萨将军。那是东布罗夫斯基写来的,后者希望克卢瑟城守军能立刻起义投诚,因为主力部队即将入城,为此,这位波兰第二军的军长会在教堂后殿等候和平代表的到来。
似乎是配合波兰指挥官的这番说辞,西面附近很快传来城门失守的消息。此时,大批波兰部队正畅通无阻的通过湖面上的两座浮桥,朝城内进军。
“我们,投降吧!”身为临时指挥官的克鲁萨将军第一个表示将放弃抵抗。他是个纯粹的参谋官,手中没有直接沾上波兰人或是立陶宛人的鲜血。
“是投诚,或是起义!”伯尔尼斯中校纠正这长官的口误。
那是他看到东布罗夫斯基开出的投降价码不错,不仅将保障官兵们的人身安全与私人财产;在战争结束后还来去自由,却不以战俘身份对待。不仅如此,伯尔尼斯中校的好几位部下,包括克雷扎上尉在内已公开投靠了波兰人。所以,倘若是俄国人获胜时,作为立陶宛人的他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一想到这里,伯尔尼斯中校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藏在胸前的那把已上膛的手枪。“再等等!”这位步兵团长慢慢平复着内心的紧张情绪,但他的右手已经摸到手枪的枪柄。
毫无疑问,反对投降的声音依然来自立窝尼亚警卫营那边。无论是所代表的其民族利益,还是残害过波兰居民的立窝尼亚士兵,都即将会面临的悲惨结局。基于此,普姆普尔中校都不会允许临时克卢瑟落入波兰人之手。
就在立陶宛人与立窝尼亚人代表各自利益与立场而争执不下时,始终一言不发的瑟尔佐夫上校,忽然抽出佩刀,直接砍断了身边毫无防范的普姆普尔中校的后脖,吓得众人齐齐拔出手枪或是军刀自卫。
“现在就安静多了!我们可以去投降。哦不,是去投诚了。”瑟尔佐夫上校一边擦干血迹,并抽回军刀;一边还冲着众人大大咧咧的笑道。
对于哥萨克人而言,无论是投降或是投敌都毫无任何思想压力。因为瑟尔佐夫上校麾下士兵大部分已变成了酒鬼,无法正常上马作战,既然已经逃不掉了,还不如趁早投降得了。
数百年来,哥萨克人已经给波兰人、瑞典人、蒙古人、土耳其人、俄国人,还有普鲁士人卖命过,所以再找个更强大的法爹也无所谓了。
凌晨1点左右,临时指挥所一致决定与东布罗夫斯基将军举行和谈,最终放下武器以体面的方式投降。此时,波兰第二军主力部队刚好接管了西城门。
……
第385章 俄国远征军的败亡
波兰第二军对克卢瑟城的成功收复,从而切断了普列宁残部向东逃窜的企图。此时逃亡中的俄左路军前有波兰第二军凭借坚城的阻击,后有法国第四军不急不慢的尾随追击。至于俄国人的左右两翼尽是大片的河流、沼泽、湖泊与茂密的森林,倘若大部队在此间行动,那无异于一种自杀行径。
不得已,走投无路的普列宁将军只能下令随行的1万多俄军在克卢瑟城以西的狭小区域里开挖战壕,并就地组织防御工事。此外,俄军指挥官还拿出高额赏金,从哥萨克骑兵中选出了12名勇士,让他们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冲突波兰人的包围,火速赶往数十公里外的奥古斯图夫与埃乌克一带,向鲁缅采夫元帅求援。
依照东布罗夫斯基将军的指令,波兰第二军前线阻击部队仅仅截杀了小半数实施求援行动的哥萨克骑兵;然而加上沿途之中沼泽、河流、丛林与严寒等无数自然陷阱的存在,使得最终抵达中路军大本营的俄国传令兵仅有两人。
不过,这足以让鲁缅采夫元帅与他的参谋长充分了解到普列宁残部所面临的糟糕状况。鲁缅采夫与本尼格森将军也非常确信,目前担当法军战略预备队安德鲁近卫师团依然被巴克莱将军指挥的俄右路军阻止于索尔达托沃村附近。所以,包围普列宁所部的是一个不满员的法国…军团和一个波兰军团,总兵力不足5万。
性格冲动的参谋长本尼格森则当即向司令官鲁缅采夫建言说,必须让普列宁将军坚持3到5天,便于俄5万主力部队实施反击。首先围歼盘踞克卢瑟城的波兰军团;然后与被解救的左路军一道,反包围那个不满员的法国…军团,云云。
此时,作为鲁缅采夫元帅随军顾问的布罗伊公爵(原法国元帅)第一次当众提出了警告。他说:“此时此刻,我回想到了去年8月跟随大普鲁士军团在洛林与香槟地区的悲惨遭遇……是的,先生们!我所要强调的是,大家面对的这支法国远征军,并不是七年战争中的那个由正统法国绅士率领的军队。
如今的法军指挥官和他们的统帅安德鲁一样,无恶不作、卑鄙无耻、阴险狡诈;但同时,‘恶魔之子’的军队也是一群有着严格军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战争机器,他们那些家伙为了胜利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归根结底,那位退役的法国元帅建议司令官鲁缅采夫决不能主动出击,进而落入法军设下的陷阱。至于围困中的普列宁将军所部,与其让俄军带有自杀性质的强行突围,还不如指示他们放弃抵抗得了。
等到战争结束后再另行赎回。至少在对待战俘问题上,一贯标榜人道主义精神的兰斯法国做得还不错,否则也不会有众多德意志战俘愿意为独…裁者效力了。
布罗伊公爵的这番话,令鲁缅采夫元帅立刻回想起自己在渡过涅曼河之前,脑海里曾出现的那种不祥预感。当时的他甚至马失前蹄,从马背上滑了下来。
然而,这种理性状况未能持续太久。因为鲁缅采夫深知,一旦救援不利而导致普列宁将军和他的左路军不得不放弃抵抗,继而走进法军战俘营之际,那么自己的下场比起那个被流放密林深处的苏沃洛夫元帅还要悲惨10倍。
基于此,鲁缅采夫最终接受了参谋长本尼格森的主张,立刻向西进攻驻防克卢瑟城的波兰军队,继而救出普列宁与左路军残部。至于能否顺利围歼法军倒属于其次。
在见到自己的劝说无效之后,那位布罗伊公爵宣称自己腿脚不便而拒绝跟随俄军司令部一起行动,但他表示会留在埃乌克镇等候胜利消息。然而一等鲁缅采夫率部出征之后,这位前法国老元帅便脚下抹油,在成功摆脱俄军守备士兵后一溜烟的逃到波兰境内,躲到布罗伊公爵在华沙的一位波兰贵族家里。
……
第二天天明时,向西进攻的俄国人突然发现,敌人已经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波兰士兵已经提前占领了通向克卢瑟城的一大片高地上的许多制高点。
破晓时分,鲁缅采夫元帅策马赶到前线。此时,哥萨克人的侦察骑兵部队在河流附近发现了进入阵地的波兰骑兵部队。俄军司令官随即下达了作战命令。
不久,俄军的两个步兵团跨过了河面上的那座木桥,在右前方的一个高地上停下组织防御,等待后续部队。直到炮兵和其余的骑兵赶上来,再继续挺进。
正当俄军炮兵即将经过木桥之际,波兰人已散开了大量的骑兵,并在凶悍枪骑兵的引导下,向前卫部队中较弱的俄军轻步兵团猛冲过来。当时那些轻步兵在溪谷的前方正排成两行行军队列。
找到突袭的俄国步兵们未能迅速地整好战斗队形,所以前锋战斗的一开始,波兰骑兵就占据了绝对优势,仅仅一次冲锋,进攻部队就顺便突破了俄步兵团仓促组织的队列防线,继而杀伤与俘虏了大量的俄军士兵。
就在俄军的步兵防线岌岌可危之际,涉水渡河的两支俄国轻骑兵部队已在波兰人左右翼重新集结,随时准备支援力量单薄的两个轻步兵团。此外,1个俄军火炮连也顺利越过木桥,即将进入战斗岗位。
鉴于此,已担当骑兵团长的维比茨基中校(晋升)决定结束这次阻击任务,他随即下令所有骑兵赶在俄国人形成包围圈前,依照既定方案实施分散突围。而下一次阻击点,将由两个步兵团于6公里外背靠湖面,有着炮舰支援的位置……
正如布罗伊公爵所遇见的那般,即便是近5万俄军在数天内付出了重大伤亡,仍旧无法攻克有着沼泽、河流、森林与湖泊的天然保护,构筑了菱形要塞、胸墙、铁丝网、堑壕、地雷、蒸汽炮舰、击发枪与火炮群,实施着立体防御的波兰第二军的阵地。事实上,等到俄左路军投降时,鲁缅采夫元帅距离克卢瑟城还有大约3公里,他仅仅在望远镜里看到这座无法占领的波兰城池。
11月初,向西进攻克卢瑟城的第五天,鲁缅采夫等人忽然察觉到埃乌克被迂回的波兰军队突袭,而他们的后路已遭截断。与此同时,普列宁将军和俄左路军残部早在昨日下午停止了突围,随即向法军第四军的勒费弗尔将军缴械投降。
此时此刻,鲁缅采夫与他的仅剩下的4万俄军远征军主力正处于5个军团(3个法国…军和2个法属波兰军)合计14万大军,以及数万波兰爱国者的团团围困之下。
当法国…军队在南线实施大反攻之际,针对俄巴克莱所部的围歼行动也同时展开。然而,那个苏格兰贵族后裔出身的俄军指挥官显然拥有兔子的某种属性,他似乎对于战场上危险有着天生的警觉性。
就在麦克唐纳将军率领的两个军以及近卫师团,即将对2万俄军实施包围时,巴克莱将军毫无怜悯之心的丢弃了负责殿后的数千俄军,继而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成功跳出了法军的包围圈。
在撤退途中,巴克莱将军忧心忡忡的站在山坡上望着这些川流不息的混乱的队列、马车、辎重队、炮兵;前后之间,不断传来车轮的辚辚声、炮架的隆隆声、马鞭哒哒的响声、催马的吆喝声,还有普通士兵和军官们的咒骂声。
在道路的两边,时不时能看到被剥去外皮的倒毙的马匹(食物不足);那些损坏不能继续前行,被军需官们随意丢弃的两轮或四轮马车;一些因饥饿而擅自脱离队伍的士兵,他们成群结队地向邻近的村庄走去。很快,这些土匪们就会从村里拖出若干只母鸡、公羊、干草或一些装满着物品的布袋。
只是越往后撤,情况就越糟糕。由于连日雨天导致道路湿滑,积水甚多,很多炮兵陷入齐膝深的泥泞中,他们不得不双手抬着炮身,扶着带篷大车。即便是马鞭不停地抽挞,马蹄滑动,依然显得寸步难行……
很快,巴克莱将军果断下令全体官兵,必须抛弃了一切辎重车和笨重火炮;除了侦察兵外,所有骑兵一律下马步行,让给伤病员乘坐;官兵们除了携带武器弹药与食物饮用水外,任何战利品都必须毫不犹豫的仍掉。此外,撤退途中任何一名官兵都不得脱离军队而擅自离队……
上述违令者,巴克莱将军已授权宪兵队实施战时军法。
在其后的36小时里,尽管麦克唐纳将军指挥的近7万法军(波军),马不停蹄追击他那效忠于俄国沙皇的苏格兰老乡,却依然让巴克莱将军带着1万2千名俄军士兵成功撤回到涅曼河东岸。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就在巴克莱和他的士兵庆幸他们逃出生天之际,缺失了足够警戒的俄国人却在阿里图斯城郊遭遇到法军一部的伏击,损失大半,仅有三千俄军仓皇逃离了法国人的魔爪,其余尽数俄国官兵跟随战斗一开始就身负重伤的巴克莱将军,向法军指挥官达武上校缴械投降……
那是在奥日什…克卢瑟攻防战爆发前夕,达武上校已经奉蒙塞将军之命,率领一个法国人、波兰人、立陶宛人组成的特别混成旅,并在多位当地向导的指引下,由西向东悄悄越过涅曼河,继而将战火烧向了俄国境内。
依照蒙塞将军签发的战斗指令,麦克唐纳将军的5万左路军将继续前行,越过涅曼河。等到占领阿里图斯之后,左路军将在达武旅与“波兰…立陶宛兄弟会”的配合下,继续向立陶宛的首府维尔纽斯进军。
不过,所有参与反攻的部队在攻占加尔加瓦市(今拉脱维亚)之后,必须止步于里加城和西德维纳河(今道加瓦河)以西5到10公里外,并就地组织防御,警惕俄国人的反击。
那是再向东或是向北进军,就属于传统立窝尼亚人的地盘。依照军情局发来的情报显示,无论是法国人和瑞典人,还是波兰人与立陶宛人,他们在立窝尼亚地区并不怎么受欢迎。20多年来,这些立窝尼亚人已习惯于圣彼得堡的统治。
与此同时,圣西尔将军率领的近卫师团在左路军抵达涅曼河之前,已奉命回撤到柯尼斯堡一带重新驻防。
第386章 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上)
在收到东方方面军三个方向的频传捷报时,身为最高统帅的安德鲁并没有如1792年卫国战争时的胜利,以及1周前灭亡普鲁士时的壮举而显得兴奋与激动。应该说,穿越者已对自家养成的强大法军有了充分信心。
反之,俄国人在这场战争表现中显得太糟糕了。安德鲁和他的军队拿出了1百分的准备与努力迎接法俄会战,但俄军的战斗值连50分还未能显现出来。正如安德鲁所以预料的那样,一旦没了“冬将军”的帮助,以及反法同盟诸国的从旁协助,一盘散沙的俄罗斯根本不是法兰西的对手。
尽管鲁缅采夫元帅和他麾下的4万多俄军,已被4倍于己的法波联军和数万波兰爱国者(民兵)团团围困于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域。此外,来自埃乌克方向的补给线也被达武的敌后混成旅切断了好几天,但态度强硬的俄国老元帅仍旧两次拒绝会见法军司令官蒙塞将军派来的劝降使者。
最后一次,鲁缅采夫在回复给法军统帅安德鲁的劝降信中信誓旦旦说道:作为俄国元帅的他绝不会放下武器,将会为沙皇陛下与俄罗斯祖国英勇的战死沙场。
“我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当安德鲁手中拿着鲁缅采夫的那份答复时,表面上是好一阵的咒骂,但其内心却是暗自好笑,那是他已心知肚明俄国老滑头的小伎俩。
倘若鲁缅采夫真得想一心一意的为国捐躯,大可以带领已成哀兵之势的4万多俄国…军队不顾一切的突破16万法波联军的重重包围,回归四百多公里之外、涅曼河以东的俄国土地,也不是不可以。然而,对这支突围俄军最乐观的预测,那是俄国的中路军将损失八成以上的官兵,以及全部的火炮和辎重。
此外,11月份已进入东欧平原的冬季,夜里温度已接近零度。即便法波联军不去拼死追击俄国人,然而缺衣少粮,又没有军需补给的俄国士兵还是会在撤退途中饿死、冻死与病死半数以上。等到他们回到圣彼得堡控制下的立窝尼亚地区时,这支俄国…军队中很难留有四、五千完好无损的士兵。
毫无疑问,懂得如何生死取舍之道的鲁缅采夫元帅肯定不会选择这场九死一生的突围战。即便他能侥幸活着回到俄罗斯,也势必将难以面对盛怒之下的保罗一世沙皇,以及无数阵亡于沙场的俄国贵族军官家眷对他本人的无尽暗杀。
基于此,鲁缅采夫这才决定“大义凛然”的向圣彼得堡表达自己将为国奋战,死战到底的决心。但在实际行动中,俄国老狐狸却堂而皇之的在法军包围圈里组织开挖了好几道防御阵地,他不仅否决了部下们提出的所有突围方案,还命令宪兵将闹得最厉害的参谋长本尼格森将军强行关押起来。
那是鲁缅采夫给法军统帅传递了一个暗示信号:我是不会主动投降于您!但如果圣彼得堡方面强令这支俄军投降的话,我也将会忍辱负重的执行沙皇陛下的命令……
安德鲁确信,战争只是政治的一种延续!
这场法俄战争的实质,对于兰斯法国而言,不过是安德鲁想要在彻底灭亡普鲁士与挽救波兰命运的同时,遏制俄国人延续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既定国策,继续向西拓展军事版图与政治影响力的勃勃野心。
事实上,穿越者还没有想要将领土过于辽阔的俄罗斯帝国往死里整的想法(事实上也不太可能)。至少在解决英国问题之前,这位安德鲁统帅会尽量让那个懦弱无能的俄国沙皇保罗一世能在圣彼得堡的王位上活得更久一些。
所以,不等法军在东欧平原上确定对俄国人的巨大军事优势之前,安德鲁便已经暗地委托第三国的一位外交官,原丹麦驻普鲁士大使斯文·克雷默伯爵作为安德鲁的私人特使前往圣彼得堡。
这位克雷默伯爵将负责释放来自兰斯法国的某种善意,包括愿意举行双边(法俄)、三边(法俄波)或是多边(法俄波瑞)的和谈,并最终结束法俄两国之间的这场“不幸的战争”。此外在一周前,已擢升少校军衔的科兰古副官也被安德鲁指定为丹麦伯爵的秘书,陪同前往圣彼得堡。
另一方面,安德鲁让战争部长沙恩霍斯特传令给前线司令官蒙塞,只要围困中的俄国…军队不主动实施突围行动,那么方面军没必要予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只需将4万多俄军官兵的活动范围慢慢压缩于10平方公里之内的狭窄范围。此外,安德鲁还强调,如果俄军能交出全部火炮与大部分武器的话,那么法军会赶在俄国士兵饿死与冻死之前送去一些食物和冬装。
当然,安德鲁不会无限制期待数万俄国士兵待在法军的包围圈里,他必须在今年结束全部的俄国战事。一方面是兰斯的政…府内阁在不断催促统帅部,现有的军费又不快够用了;另一方面,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宫传来了一个意料之中的坏消息:那位已病退多时的小威廉皮特身体状况恢复不错,传言他会在1794年新年伊始再度出山。
所以,安德鲁正式告知方面军司令蒙塞将军的最后总攻日期,将设在两国谈判破裂之后,也就是11月中旬的某个时刻,最迟不会超过11月25日。
需要说明的,以兰斯法国为核心,囊括瑞典、波兰、奥斯曼土耳其和波斯等国的反俄同盟阵线与俄国人的战场,并非局限于东普鲁士一地。
10月中下旬,达武指挥的特别混成旅便已经东渡涅曼河,将战火烧到被俄国吞并不久的立陶宛境内。该混成旅在军情六处,以及“波兰…立陶宛兄弟会”、“五三宪法协会”、“立陶宛人民的选择”等多个当地爱国组织的配合下,继续摧毁了俄军设在维尔纽斯、阿利图斯与考尔斯多地的军需仓库和地方驻军,直接导致俄国远征军的后勤补给陷入严重短缺。
不仅如此,胆大包天的达武甚至还率领混成旅的5千杂牌军,并在众多立陶宛爱国者的支援下,于阿利图斯近郊伏击了逃亡中的1万多俄军,打死、打伤与俘虏了9千人,尤其是抓获了俄军指挥官巴克莱将军且自身伤亡不足2千。也是这场阿利图斯伏击战的胜利,安德鲁统帅随即下令晋升达武上校为陆军准将。
目前,波兰王国的正规军大都已统一在摄政王储安德鲁的麾下,包括柯斯丘什科的波兰第一军,东布罗夫斯基的波兰第二军,以及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的波兰第三军,上述部队近10万人正配合法军4个军于东普鲁士方向与俄国的涅曼河方面军鏖战。
另外在波兰的东南方向,加利西亚和沃利尼亚等地(大致位于今白俄罗斯、乌克兰两国与波兰的东部边境一带),那里的波兰爱国者也纷纷自发组织起来,配合北方主战场向俄国人展开了一系列收复失地的战斗。
不久之后,安德鲁还以摄政王储的身份指示东布罗夫斯基率领波兰第二军南下支援当地军民的抗俄斗争。
在兰斯与圣彼得堡相互宣战之后,依据法国与瑞典两国在9月上旬重新签署的同盟协定之约定。一周之后,斯德哥尔摩也正式向圣彼得堡宣战。
不久,一支由法军教官担当部分中下级军官的瑞典步兵师团,在2千骑兵部队的配合下,携带了60多门火炮从赫尔辛基出发向东,朝着俄国人控制下的波尔沃、科沃拉和科特卡三地发动了进攻。
此时的俄军主力大都被集中于涅曼河方向。而防守波尔沃、科沃拉和科特卡上述三地的俄军部队,大都属于投效于圣彼得堡的1万多芬兰民团,以及少量俄国正规军,实力上根本无法抵御瑞典军队的强大攻势。
数周之后,这支法国化的瑞典军队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与击溃了挡在他们面前的所有芬兰叛军,成功将东方战线推进到2百公里外的卡累利阿地峡边缘(位于拉多加湖与芬兰湾之间的狭地),距离圣彼得堡门户的维堡仅有10公里。
当消息传到圣彼得堡时,这座俄国首都再度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吓得很多俄国贵族带着家眷逃离了圣彼得堡。然而,由于连续作战且处于极度疲劳的那支瑞典军队于严冬来临前选择就地构筑防御要塞,不再朝着维堡方向继续推进。
但与此同时,瑞典海军的主力舰队一部已经加入到波罗的海联合舰队之中,参与封堵里加湾和芬兰湾(里加城与圣彼得堡)的海上军事行动,严禁各国商船进出上述两片水域,并扣留所有悬挂俄国旗帜的商船。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两国联合舰队便缴获了70余艘往返芬兰湾与里加湾的俄国货船;另外还暂时扣押了20多艘不听从波罗的海联合舰队劝阻的外国商船,多数为英国与荷兰两地商船。毫无疑问,来自英国商务代办的抗议书此时已堆满了兰斯外交部长的桌案。
在10月上旬期间,俄国海军在里加湾和芬兰湾一带,曾与瑞典与法国的大波罗的海联合舰队有过两次规模不大的交战,双方损失大体相当。准确的说,俄国舰队还多击沉、击伤了瑞法联军各1艘舰船,战果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俄波罗的海舰队的麻烦在于他们的舰船难以获得后方的补充与保养。那是从11月开始,整个芬兰湾和圣彼得堡港都将进入传统的封冻期,唯有温暖的里加港还能继续使用。不过,等到法国东方方面军围歼了10万俄国远征军,继而越过涅曼河之际,坐落于里加湾的里加港就将暴露于法军地面部队的猛烈炮火之下。
……
第387章 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下)
毫无疑问,等到里加港被法军攻占之后,失去唯一冬季母港的俄波罗的海舰队将面临瑞法两国从海面与陆地两个方向上的强大攻势,将很难支撑到来年。而此时,作为俄国盟友的丹麦海军已无法指望了,那是瑞典海军的另一部,南方分舰队正严密监视着丹麦舰队,防止这个俄军事盟友加入到波罗的海战事。
与此同时,奥什将军指挥的法国第一军也在2万波美拉尼亚大公国…军队的配合下,正聚集于日德兰半岛的南端。一旦获知丹麦人加入到波罗的海战场,这5万军队将从汉堡一路挥师北上,攻占丹麦在欧洲大陆的全部领土。
然而,欧洲政治形势从来都是错综复杂的,不乏幽默感的主神也时不时的来点风云突变。但这次突发事件所改变的政治风向,非常有利于安德鲁与波罗的海联合舰队。
那是十天前,英国大西洋舰队的一支分舰队于北海一带巡航时,由于英舰“挑战者号”意外偏离了航道,未经过丹麦海军的授权便直接闯入厄勒海峡,导致丹英两国海军爆发了一场两国统治者谁也不愿意的海上战争。
在那位还未成为大英帝国救世主的纳尔逊海军上校的指挥下,仅有的6艘英国战舰居然不费吹灰之力的将看似庞大无比的丹麦舰队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此战中,丹麦的本土舰队不仅被英国人击沉、击伤了12艘舰船,另外还有5艘战舰也被纳尔逊上校派出的水手大摇大摆的俘获回英国。
得到上述消息的安德鲁兴奋不已,他恨不得立刻授予那个不听从英国舰队长官号令的纳尔逊上校一个法兰西军团级的大勋章。因为这个行事莽撞而又缺乏政治头脑的英国海军指挥官,居然以法兰西独…裁者最想要的一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