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篡秦-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掖虬保庖徽骄湍芄唤鼐髁骼!5绞焙蚝钜灿辛私杩冢梢匝刈盼妓R痪俟タ讼萄簦删臀奚习砸怠!狈对黾皆偏h还是闷闷不乐,就给云玥画饼。
不得不说这货说的很诱人,云玥却知道事情根本不会这样简单。秦人向来拥戴王室,就算是自己真的拿下了咸阳。恐怕也不能让整个大秦臣服!
“启禀侯爷,大月氏城来的军报!”信使的声音忽然在车外响起。
第五十八章 各怀心事
云玥伸手接过范增递过来的军报,展开一看眉头锁的更紧了。看日期,信是半个月前发出来的。秦国已经和东方六国达成和解,尤其让人侧目的是。为了与楚国达成和解,秦国甚至让出了上一次战争中被秦军占据的一座武关外的城池。这对于秦人来说,十分罕见。
依照秦人对土地的贪婪性格,只要吃到嘴里的肉断然不会吐出去。上一次双方打得那样惨烈,秦人尚且没有放弃那座城池。这一次,为了能够让楚国罢兵,居然让了出来。看得出来,秦人是多么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换个角度来说,那就是荆二多么想一举荡平那根心头刺。
“看看吧!半个月之前来的,秦人已经与山东各诸侯国议和。现在恐怕正在调兵遣将,向雍都集结。估计领兵的会是王翦,哎……!”云玥叹了一口气,王翦在人品还是行事上都算得上乘。如果可能,云玥真的想和他做一辈子的好兄弟。奈何造化弄人,他们两个现在已经站在两架战车的最前端。即便想言和,也会被飞驰的战车撞成齑粉。
范增接过云玥手中的信笺,看了一边之后。面色阴沉的说道:“信里面说,议和已经完成。这种速度还真是罕见,从函谷关,武关到雍都。路程差不多十几天的样子。平凉城坚,秦军不可能派出一支轻兵。属下估计,应该是汇集大军。然后携攻城器具,数十万大军从雍都出发。然后沿渭水前进,一直到平凉城下开始攻城。朝廷这一次是想用雷霆之威将平凉一举拿下!算算日子,现在秦军还没有来得及完成集结。
而且大军就算是攻城,估计以平凉现有之兵也可以支撑十天半个月以上。侯爷!属下有个大胆的设想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云玥就是讨厌这种说话吞吞吐吐,说一半儿留一半儿的家伙。
“大军是不是不必着急赶路,按照现有脚程我大军差不多要近一个月才能回到平凉。按照属下的推算,那时候正是秦军在平凉坚城之下碰得头破血流之时。若是我军那时候杀出,或许可以一战袭破秦军主力。然后,我军趁势南进。凭借兵锋一举拿下咸阳……”范增说道这里,发现云玥已经是面沉似水,赶忙住了话头。
“范先生,秦军很容易就集结起六十万,七十万,甚至是八十万人的军队。而我军呢?只有八万余人!十比一的比例,就算平凉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可面对十倍之敌你真的以为就能轻松获胜?若是在我军回援之前,平凉就已经被攻占了,你又当如何?
平凉是坚城,雍都,咸阳哪一个不是坚城?秦军派王翦前来攻打平凉,所辖的不过是普通军卒而已。而守卫咸阳的是什么人?那是大秦禁军,大秦军队的精华所在。
最重要的一点你还没有考虑到,咱们的这些兵大多是关中老秦人的后代。他们祖祖辈辈忠于大秦王室,虽然这些年咱们恩威并施。但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打羌人,月氏人,还有康居人这都没问题。关中汉子的血性与彪悍会展现无余,可你以为跟秦人对战他们也会使出全力?
王翦不是蠢人,他手握数十万重兵。只要与我军对峙一阵,说不定咱们这边就会有人主动投靠过去。到时候你怎么办?平凉城坚,但是还有一句话你没有听说过,那就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云玥对范增的短视而感觉到悲哀,本来以为范增会是军事政务的全才。没想到,在这种重大问题上如此的草率。怪不得当初辅佐项羽,最后会落得悲惨的下场。此人阴谋有余,阳谋不足。实在是不足矣堪当大任,云玥感到自己被历史忽悠了。对没有详尽考察过的人才轻易重用,这是失策。
云玥的一番话说得范增出了一身的冷汗,难怪云玥这些年兵强马壮。却不去夺取富庶的关中,而费力不讨好的远道进攻蛮族占据的西域地区。原来根子在这里,云玥历次被增加食邑。而迁来的百姓,大部分都是关中老秦人子弟。这些人对王室有一种病态般的忠诚,让这些人拿起武器进攻咸阳。说不定,还真会有人阵前造反。
云家的军阵最讲究次序,整个军阵就好像一部严密的机器一样。如果其中有人忽然兵变,将会对云家军队产生系统性的破坏。若是两军正在酣战之时,发生这种事情。面对数十万大秦虎狼之师,溃败简直就是理所应当的。
想到这里,范增赶忙躬身施礼道:“侯爷教导的是,范增操且了!”
“有些事情,要从宏观上来看。有些事情,要从微观上来看。有位帝王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为本侯经营西域,这是难得的历练机会。万事切忌浮躁!切记!切记!”
“喏!属下一定牢记侯爷的教导!”范增所学也是儒家,圣人达者为师的言论深深影响着他。虽然云玥的年纪比他小,但只要说得在理范增还是一位好学生。
“知道就好,大军还是速速赶路。必须在王翦从雍都出兵之前,赶回平凉。那样,秦军一定会退兵。因为只要秦军进攻平凉,本侯就会招呼山东六国攻过函谷关。到时候,秦国就有灭国之危。保持现在的不独,不臣,不敌的状态最是好。我们可以从关中不断得到收益,然后再将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他们。
大秦不断的衰弱,平凉却在一天天的富足起来。此消彼长之下,大秦的根基就会动摇。咱们做的事情,是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稳扎稳打最为重要,千万不要浮躁冒失。那样,只能毁掉自己和千万人的性命。”
“喏!”范增一躬到地,一副好学生的姿态。
云玥在教训范增,王翦却在教训王贲。当年的娃娃现在已经长成了少年将军,这一次王贲在进攻韩国和魏国的战斗中。力斩敌军首级一十有六,论军功已经可以获爵簪袅。按照《户律》和《田律》王贲可以获得功勋田三顷(合三百亩),受宅数额为3宅(宅地的标准是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每餐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考究党们别问我干草半石是干嘛的,我特么也不知道。)
“为何今日才回来报到,知不知道。再晚一个时辰,就是失期。那是杀头的大罪,就算爹爹是主帅也断断不能饶你。”王翦一拍帅案,虽然唱名的时候他没有说什么。但现在大帐里面没有人,他可要教训一下这个小老虎一样的儿子。军规就是军规,那是铁打的纪律。他可不想有一天,自己亲自下令斩掉王贲的头颅。
十七岁的王贲脸色黝黑,显然是常年在阳光下面爆晒的结果。身材样貌,简直就是王翦的年青简化版。一样的魁梧,一样的透着彪悍之气。王家的家规就是军规,即便身为贵族子弟。但从军之始,也要从普通一兵干起。应了将门虎子那句话,王贲已经累功升至尉官,统帅着百余骑兵马。隐然已经是大秦军方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父亲!这一战我那一伍伤亡十数人,袍泽们不忍他们家中老小孤苦无依。便去边地劫掠了一番,是以回来晚了。不过孩儿没有失期,失期当斩的军规孩儿是知道的,绝对不会触碰。”
秦军严格按照军功来授爵,那些阵亡的人好多都没有军功在身。都是正值壮年的汉子,个个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有的残了有的阵亡了,对于家里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塌了。袍泽们在战场上抢掠一点儿来贴补伤残阵亡军卒,这也是军中常有之事。说出来不但不会被责罚,还会受到部下的爱戴和上官的嘉许。战争之中,有时候兵和匪是分不清楚的。
“知道就好,你累功已经授爵簪袅。为父想让人调回咸阳,在禁军里面呆着吧!”王翦忽然没头没尾的说了这么一句,这让王贲吓了一跳。
常年待在禁军之中的王贲这一出来,就好比出了牢笼的小鸟。正是天高任鸟飞的时候,现在让他回安逸的咸阳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
“父亲,这……孩儿刚刚建功立业。您怎么能让孩儿回到禁军那潭死水里面,整天除了站岗就是站岗。孩儿都快站成木头了!”王贲有些不忿的说道。
“听爹爹的话,爹爹难道还会害你不成?”王翦在外面是统领大军的统帅。可在家里,他对王贲最是溺爱。他总觉得,这些年自己总是待在军营里面,忽略了父子之情。心里对王贲总是有一种愧疚之心!
这一次在雍都集结了七十万大军,为的就是剿灭平凉。可平凉是那么好剿灭的?深知兵事的王翦知道,云玥不好惹。可大王下了命令,他硬着头皮不得不执行。现在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把儿子送回咸阳去。
这些年他对平凉的军制兵器研究甚深,还凭借着与云玥的交情。几次到平凉实地考察,云玥除了火药,战象,犀牛等机密兵器兵种没让王翦看以外,基本上是随便参观。大秦的将军中对云家了解最深的恐怕非王翦莫属。对于西北的这一仗,王翦是一丁点儿把握都没有。
“父亲……!”王贲还要再说,忽然中军校尉走了进来。对着王翦施了一个军礼,然后双手呈上一封牛皮纸公文。“将军,咸阳八百里加急!”
第五十九章 兵临城下
王翦接过公文,见到上面的蜡封完好。抽出刀子便拆了开来,看了几行眼神“霍”的一亮。连续几天阴沉的脸上,忽然有了一丝笑意。
“既然你不愿意去禁军,还是在军中建功立业吧!”王翦大手一挥,就有赶客的意思。王贲见到老爹忽然转了性,立刻消失不见。连军礼都忘记行!他很怕王翦改变主意,如果再让他回禁军效命那就糟糕了。
“将军,您怎么忽然改主意了。”中军校尉跟随王翦多年,像进攻平凉这样的军令,他自然是知道的。身在中军校尉这个位置上,物资的调拨具体军队的编组开进,这些都是他份内的职责。虽然进攻平凉现在还属于机密,很多将军都不知道。但王翦无法向中军校尉隐瞒。
“大王的军令改了!咱们不需要开进到雍都集结,而是需要转身去攻打韩国。现在停战已经半月有余,想必韩国人已经放松了警惕。那些募兵也会被解散,回到农田里面耕作。现在正是好时机,大王的军令说不要管那些小城。只要阳翟和新郑被咱们拿到手里,并且活捉韩王安。这场仗就算是大胜!”对付云家,王翦还有些踌躇。但对付韩国军队,王翦则是一点儿心理负担也没有。
虽然最近这几年韩国军队换装云家军械,又有云家的军官进行训练。可终究积弱已久,训练了几年的韩国军卒对秦军有着天然的畏惧。一场或者两场战斗,根本不足以抵消百年来秦人带给韩国人的阴影。
现在王翦手中握有六十余万大秦军队,对付只有区区十万而且还是分散在韩国各地。毫无防备,且军心不稳的韩国军队。那可真叫杀鸡用牛刀,军令里说得清楚明白。这一仗就是灭国之战,一定要将率先挑起战端的韩国人剿灭,让韩国成为诸侯国的一个历史。
“将军,大王的军令似乎并不难办到。只要被卑职五天时间,就能够将大军集结起来。辎重粮秣也没有问题,战时运到东三郡的粮秣还没有起运。只要快马,就能让粮秣留在东三郡等待大军的到来。”中军校尉也是一脸喜色,平凉他也去过。那座比咸阳还要高大的坚城,是一切攻城者的噩梦。作为老军伍,当然不愿意去碰那颗硬钉子。
相比之下,韩国简直就是鱼腩部队。新郑和阳翟的城防略微强一些,但跟平凉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级数上。得到了大王这样的军令,中军校尉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我只能给你三天时间,三天之后本帅带着前军出征直插阳翟。剩下还没有赶到的军队,你在这里安排。由杨端和统领,直插新郑。我与杨端和各领兵三十万,新郑与阳翟不过各有三五万人守卫。以雷霆之威将他们一击成齑粉,则大功可成。这一仗关键就是要快,只有快速的占领阳翟与新郑,打断韩国人的脊梁。使得韩国人快速投降,赵国和魏国才来不及救援。不然,若是再打城一锅粥可就没办法向大王交代了。”王翦一边看着沙盘,一边指着阳翟的位置说道。
作为整个战役的中心,王翦决定亲自去阳翟。由他带领秦军主力先锋,不管一路上的小城,直扑阳翟。根据情报,韩国人的近半军队都集中在阳翟。可所谓的过半军队,也只不过五万人马而已。
战国时候,普遍施行徽兵制。王国要打仗,便会召集士人参加军伍。许多人还得自备武器铠甲,甚至服装。这种徽兵制的好处就是,可以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不过这样做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征战的时候农耕的士人都是当兵。天地自然只有老幼妇孺照顾,这样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所以,各国只要打完了仗。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徽兵放回到农田里耕作。粮食是国之根本,哪个诸侯国都不敢马虎。
各个诸侯国中,职业军队的数量非常少。打仗的时候,临时召集来的徽兵占了大多数。而各国国君重金豢养的禁卫军,无疑都是各国职业军队中的主力。
阳翟是韩国都城,那么韩王安的禁卫军也自然是在阳翟城中。王翦明白,韩国最难啃的骨头其实就是在阳翟。新郑远比阳翟好打许多,所以他才将新郑交给了麃公的旧部杨端和。那也是一员能征惯战的猛将,只不过年纪还青。再历练几年,或许也是独当一面的人物。
三天之后的深夜,气势恢宏的出征仪式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王翦带着他的五万新军为先导,在浓浓的墨色中离开了东周城。一头向着韩国的方向,就杀了过去。
韩国人完全是处在一片懵逼之中,就遭到了来自大秦之师的打击。王翦带着三十万大军作为先导,秦军好像潮水一样涌进了韩国人的土地。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韩国人毫无准备,那些刚刚回到家乡的徽兵根本来不及再次被组织起来。
王翦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在韩国境内纵横驰骋。一路上虽然碰到一些阻击,可三十万大军碾过去,一切敢于阻挡的家伙都成了残破不堪的尸体。整个行军过程中,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剿灭了不下三万韩国军队。十余座韩国城池开门投降,不管身处哪个年代,带路党总是不缺的。
仅仅五天时间,王翦就从东三郡一路杀到了阳翟城下。远远看去,阳翟城城峦高大。虽然不及平凉与咸阳,但在韩国来说也算是数一数二了。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作为韩国的都城阳翟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说夏的时候,大禹便使用阳翟作为都城。他的儿子夏启,曾经在此会盟诸侯进行钧台之享。周襄王十六年,北方翟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
周威烈王十八年,韩景侯将国都从平阳迁至阳翟。后韩国攻灭郑国,遂将都城迁至新郑。这就是韩国境内两大城邑的由来。仅仅五年之后,韩懿侯便将国都城重又迁回阳翟。
就历史来讲,阳翟算是一座标标准准的古城。城墙也经历了无数次的翻建修缮,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模样。
王翦看着阳翟的城峦,心中不禁点了点头。山东诸侯,论起底蕴来还是要比大秦要深厚的多。
就拿这阳翟城峦来说,高六七丈。完全是由条石垒成,比起城砖修起来的咸阳或者平凉来说,要结实上许多。这种条石都是采在秦岭之中,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劳力和年月,才有今天的模样。可以说,此城算不得最大但绝对算得上是东方第一坚城。
“传令三军,将阳翟团团围住。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具明日准备攻城。”王翦一声令下,秦军就开始各自忙碌起来。
此时的阳翟城峦上,韩王安正站在城墙之上,惊恐的看着下面黑压压好像蚂蚁一样的秦军士卒。
“秦军怎么这样多,咱们能打得过么?”仗还没打,韩王安已经心下惴惴。说话的时候,声音已经开始发颤。他委实没有见过这样多的军队,即便是当年六国合纵他也没有实际参与。
韩国大将韩秀乃是王族,论起辈份韩王安还得叫他一声族叔。现在,阳翟城中的防务就是由他来负责。见到这位大王侄子已经吓得要堆了,韩秀赶忙劝道:“大王勿慌!秦人远道而来,只是打了我军一个猝不及防而已。现在阳翟城中尚有四万余军卒,乡勇亦是能凑调出万余人来。
咱们阳翟的城墙虽然不高大,但胜在结实。而且城中粮秣充足,水源亦不能被断绝。只要将士用命,即便是秦人的尸体摞得跟城墙一样高。他们也进不来!”韩秀说的话很有底气,这让韩王安也安心不少。城墙上跟着上来的群臣,也觉得有些道理。毕竟阳翟城并不大,能有这五万人守着,应该不会出现太多麻烦。
韩秀心里很想将这群家伙尽快哄走,这些家伙实在是太过丢人。尤其是韩王安,简直就是韩国王室的耻辱。当初他怎么就当上大王了,还统治了韩国这么多年。回想起这些年,这位大王的所作所为。韩秀就悲哀的发现,这一天是迟早要来的。
韩王安脸色很白,眼圈儿有一些发青。听了韩秀的打气,好像看着下面的秦军又不怎么害怕了,手扒着城垛向下看。他想看看,下面的人当中谁是王翦。
他是大王,自然要穿诸侯王的服侍。战场上,这种烧包的行为是要被雷劈的。几名秦军士卒正在调试三弓床弩,猛然间见到了韩王安。有眼尖的军卒就从衣着和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上来看,这是一位大人物。
“嘎支支”的弩弦声响起,当弩机长到了极致的时候,一柄击锤重重的敲了下去。粗大的弩矢带着风声向着韩王安扑面而来!
第六十章 君臣嫌隙
面对飞来的矛枪,韩王安不愧是一代人王地主。他不等不靠,不倚重身边的侍卫。迅速的选择了自救措施……卧倒!
韩王安趴在地上以后,忽然发现四周一片的寂静。接着就听见对面的秦军海浪一般的嘲笑声!左右看了看,韩国的将士们都是一脸不忍直视的模样。只有身边亲卫,将韩王安搀扶起来。看着对面笑得打跌的秦军士卒,韩王安只觉得脸红心跳,恨不得城墙立刻裂开一道缝隙,让他钻进去才好。
韩国也有云家提供的三弓床弩,城头上就有好几架。秦军士卒自然不是傻子,没人想冒着生命危险干掉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所谓大人物。想立军功不假,可命就一条不是没事儿就能拼着玩儿的。射向韩王安的那枚弩枪,几乎是在极限射程飞向的韩王安。矛枪飞到城墙附近的时候已经没了力气,飘飘忽忽的扎在了城墙上。迸射出几点火星子之后,坠落在了护城河里。
所有人都看出来,这弩枪不会伤到任何人。唯有惜命的韩王安,吓得立刻趴在地上。
“给孤射,射死他们!”韩王安手指颤抖的指着下面嘲笑的秦军士卒喝道,显然被那些秦军士卒气得不轻。
“大王,他们在有效射程之外。而且今天风大,即便射击也很难击中敌军。守城之时,弩矢非常宝贵还是不要浪费了。”这位王叔的话非常不给韩王安面子,不过就是大人物想出口气而已。一般的统帅早就给办了,可这韩秀毕竟是韩王安的叔父。韩王安虽然身为大王,但在韩秀的眼里依旧只是一个子侄辈。作为长辈,韩秀始终端着一些长辈的架子。
“那也给我射,射杀对面弩手者赏千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呛声,韩王安感觉自己作为大王的权威受到了质疑。韩国本就贫弱,韩王安在诸侯王中一直都是孙子辈儿的人物。就连秦庄襄王挂了,都得将韩王安弄过去哭一鼻子,算作是对大秦的臣服。他娘的老子又不是你儿子,为毛要老子去你灵堂上哭?被压抑已久的韩王安,终于忍不住爆发了。被外人看不起也就罢了,现在连自己人都看不起,难道要造反不成。杨伟一辈子的韩王安,忽然决定不忍了生死关头怎么也要雄起一回。
韩秀刚想说话,谋士廖平拉了拉韩秀的袖子。这个时候了,几杆矛枪算个屁还是迎合大王的心思才是最重要的。虽然秦军大军围城,阳翟危在旦夕。但阳翟城里,毕竟还是这位大王说了算。
无奈的韩秀挥了挥手,便让士卒发射弩矢。城头上弩矢乱发,结果当然是射不到人的。三弓床弩跟所有武器一样,有一个理论射程和一个有效射程。理论上三弓床弩可以射到八百步开外。可实际上,三弓床弩的有效射程只有六百步。也就是说,八百步开外三弓床弩的弩矢可以飞到那里。但到了那么远的距离上,弩矢已经没了多少杀伤力。而六百步左右的距离,三弓床弩可以做到有效杀伤。
秦军看到城墙上乱飞下来的弩矢,笑得更加畅快。不少人还抛出飞爪,勾住那些弩矢往自己的营寨里面拽。这些弩矢都是云家原装的弩矢,尖头的箭簇不是柔软的青铜,而是坚硬的钢铁。这一杆弩矢,就价值十贯钱。抓回来送到军需官那里去,又是好大一笔赏钱。
看到秦军的动作,韩王安差点儿就被气晕过去。可他也十分无奈,若是打得过早就出城去打,何必龟缩在城里生闷气?
见到城内乱放弩矢,秦军士兵们更加卖力的挑衅。有两个家伙甚至脱下了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对着韩王安不住的派着。现在下面的秦军也看出来,这位衣着华丽的家伙是个大人物。将他气昏了头,说不定韩国人还会派兵出城作战。到那个时候,说不定能够一举杀进阳翟城里去。再不用打那危险的爬城战!
韩王安虽然气得发昏,可毕竟还没有丧失理智。早在收到秦军出兵的消息之后,韩王安就向六国尤其是赵国和魏国派出了使节,当然最重要的是向平凉派出使节求援。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一个月左右。六国就会集结起重兵,来阳翟城下帮助韩国。
战国到了这个时段,已经不是诸侯混战的局面。秦国对于山东各国都有巨大的压力,虽然碍于传统六国不可能真正的紧密团结。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韩国是秦军进兵六国的门户。尤其是对赵国和魏国来讲,韩国的地位尤其重要。
若是韩国有失,强悍的秦军将会直接威胁邯郸。而魏国也有被一切两半的危险,这对赵王或者是魏王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燕国或许还打着置身事外的想法,可齐国楚国断然不会。现在的大秦已经是诸侯国中实力最为强劲的一国,如果再让秦人占据了韩国土地。那秦国的势力岂不是又强了一分!
楚国雄踞江淮,那里水网纵横适合水军征战。他们或许还不太在乎秦军,毕竟关中汉子到了楚国有严重的水土不服。可齐国不行,齐国本身的武力就是诸侯国中最弱的。再加上齐国人善于经营,却缺乏勇武彪悍的血性。使得齐国成为战国诸侯中,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军事弱国。甚至连兵力微弱的燕国,都差一点儿将齐国灭国。
为了自身的安全,齐国除了强兵之外。还选择了出钱来挡灾,确切的说就是挡住秦国人东进的脚步。除了经济上支援韩国,甚至是宿敌魏国。齐国人还大力支援韩国,毕竟韩国一直都战斗在抗秦的最前沿。
所以,韩国的求助会在最短时间内引起诸侯各国的关注。燕国和楚国或许不会参加联军,但赵国和魏国在齐国人的支持下,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组成联军,救援韩国。这也是韩王安唯一的指望!
气恼的踹了操控床弩的军卒几脚,韩王安带着尴尬气冲冲的回到了王宫之中。
“将军,这一次您失策了。”廖平看着怒气冲冲离去的韩王安,有些忧心的说道。
“哦,先生为何如此说?”韩秀诧异的看着廖平,韩国虽然羸弱。但处在战争的嘴前沿,在秦国的兵锋之下坚持了百余年终究有其过人的地方。
战国时代,韩国也算是名人辈出。好像侠累,慎到,申不害,韩非,甚至是张良都有韩国血统。吕不韦在青少年时代,亦长居于韩国都城阳翟。人才培养,就是韩国不可多得的优点之一。也是地寡人稀的韩国,在纷乱的战国年月能够存活到今天的法宝。
韩秀身边的廖平,在韩国这样的地方可以脱颖而出。足以见得,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
“大王负气出走,心中定然责怪将军当众顶撞。将军虽然为王叔,但将军待大王为子侄后辈,大王却待将军如臣子。将军今天这样顶撞大王,大王性格偏激,若是再有小人蛊惑。说不定会做出临阵换将之事,如今大战在即若是大王更换将军,则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阳翟危矣!”廖平摇头晃脑的说道。
韩秀心里“咯噔”一下,廖平嘴里的小人并非没有所指。韩非的哥哥韩匡,因为在平凉跟云家搭上关系。回国之后颇得韩王安倚重,每每到平凉化缘也都是这位韩匡前往。可这韩匡虽然是韩非的哥哥,但学识修养远不及韩非。
本就依仗着王族的身份在阳翟横行霸道,这下受了大王的宠信。弟弟又是平凉侯后下数一数二的人物,韩匡在阳翟城中更加的肆无忌惮起来。一次酒后,他当街非礼民女。那女子不从,酒醉之下的韩匡居然让从人当众扒光了那女子的衣服,轮流发生性行为深度怀疑,李X一是韩匡转世。
当时的阳翟街头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刚巧韩秀经过此处。见到韩匡闹得实在是肆无忌惮,便出口喝止。论起悲愤,韩秀乃是韩匡的叔父。作为长辈,韩秀认为教育一下也无妨。
没想到,酒醉之下的韩匡不但当街顶撞。嘴里居然还污言秽语,将韩秀好一顿辱骂。
韩秀乃是带兵的将领,哪里受得了这个。命令手下家将将韩匡的随从斩杀了个干净,然后当众扒下韩匡的裤子。就在大街上,着人重重的责打了二十军棍。这还不算完,又将韩匡押到宗庙交予奉常严加申斥。并且让他在祖宗灵位前跪了一夜。
经过这件事情,韩匡自然视韩秀为死敌。奈何平日里韩秀做人还算正直,韩匡寻了好久也没有寻到韩秀的把柄。这一次,韩秀当众顶撞韩王安。早就贼着机会的韩匡,自然是不会放过如此机会。这时候不下烂药,更待何时。
“先生以为如何?”韩秀负责守卫阳翟多年,他知道一旦换将会对阳翟的城防造成多大的破坏。虽然这么问,但眼里已经露出了杀机。
第六十一章 内乱
见到韩秀眼神凌厉,廖平笑道:“王叔既然心中有了计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