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秦-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米是个好东西,产量够耐干旱。是存粹的粮食作物,比起种一葫芦收两瓢的菽子来说,好的太多。百姓们分了种子,没一个犹豫的。玉米是个什么德行,早就在大棚里见过了。没想到一株上面能结那么多棒子,随便掰下来一棒子就能让一个半大小子吃饱。这种好东西,侯爷家不藏私,拿出来给大家分享,这世道这样的好主家不多。
  距离平凉城再远一些,就是棉花地。负责种植棉花的,都是羌人妇女。常年的白日劳作,将她们的皮肤晒得黝黑。可这些羌人女子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这些棉花就是她们的命啊。到了交棉花的时候,可是要凭着地里产的棉花换粮食吃。想要不挨饿,只有让地里长出更多的棉花出来。
  月氏人就惨了点儿,男人们都被赶去修水渠。女人们留在平凉城里整顿市容,偌大的平凉城里各条大路上,好像被狗舔过,找不到哪怕一颗马粪蛋。
  有些地方干净得令人发指,例如侯府门前。哪怕有一片树叶,管事妇人的鞭子就会无情的抽在那些月氏女人身上。
  男人和女人,有时候半年都见不上一面。哪里像羌人,不但分了房子。强壮的男子还可以参加军伍,若是立下战功。听说还可以分地,今后只要向云侯缴税,便不会再受欺凌。晚间操练的时候,就数这些羌人小伙练得辛苦。云玥设下的步兵练习场上,到处都是奔跑的身影。
  有人练爬墙,有人练习跨障碍。也有人在平衡木上流连忘返,反正都要把自己的本事练得棒棒的。将来好去给云侯打仗,为家里人挣一个前程出来。
  那些从东三郡刚刚迁过来,住进筒子楼的华夏人明显还没有进入角色。祖祖辈辈土里刨食,忽然一下进了城当工人。各种的不喜欢,家里没有院子。怎么养鸡?猪圈在哪里?楼下的土地只让种花不让种菜,这是什么道理。败家哦!
  不过鉴于云家管事的凶恶,他们这些话都憋在肚子里不敢说出去。家里的口粮还得靠工厂里做工来买,刚刚从东三郡搬过来。样样东西都缺,可手里的钱有数。置办点家什,就得饿一顿。慢慢熬吧!老谁家小谁不是听说涨工钱了?不过就是学手艺快些而已,咱家孩子也不比他差劲儿。
  偌大的平凉城,一下子涌进了十数万人来。自然会发生一些刑事案件,韩非是个合格的法官。大多数人落到他手里,就是一个字“杀”。以至于平凉城的大大小小官吏,最先被起外号的就是他。韩阎王这一响亮的名头,当之无愧的扣在了他的脑袋上。
  为了加强普法教育,韩非还将这些人集中起来。然后发动群众,搞万人大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刽子手通常会恶趣味的挑着人的后脑勺下刀。据说这样下刀,血会飙起来最高。
  扯着头发一刀下去,鲜血可以飚飞起一丈多高。看着惊悚后腿的人群,和吓得哇哇大哭的孩子,韩非知道他的目的达到了。有时候杀人,也是为了教育人的!
  说道教育,邹衍先生最近干的非常卖力。从平凉城的犄角旮旯里搜检出许多的孩子,每人发一块沙板教着写字。向北百余里便是沙漠,要多少沙子没有。城里的建筑工地上,都是在沙漠里拉来的沙子。很细没有石头,基本上不用筛。
  幸亏这两年邹衍在平凉鼓捣文化培训班,学员是一批批毕业。会背三字经,很不错你可以教语文。会背九九乘法表,高材生你负责教数学。什么?你会吃饭?给老子滚!
  短短两年时间,邹衍先生愣是在这片文化沙漠里种植了一片绿洲。而且,这片绿洲正在以裂变的速度在增加。用不了多久,平凉居民的文化水平,便可以赶超咸阳。成为战国时代,最具文化气息的城市。
  在南城,辛劳的月氏人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工。那里将是平凉书院的二点零版本,不但邹衍先生会在那里教授算学。还请了儒家门人教授文学,扁鹊先生领衔的医学院一定是战国翘楚。当然,还少不了耿师傅的工学,和渔老的恪物学(物理)。
  工人不花钱,材料不花钱。土地使用费,建筑批文等等一律省略。有了这么多便利条件的邹衍,发誓要赶超稷下学宫。将规模搞的要多大有多大,教室要容纳八百人的。食堂要容纳三千人的,最恐怖的就是这家伙居然构思出了图书馆。甚至连借阅证,都创造性的发明了出来。这老家伙想象能力,真的让云玥叹为观止。
  李斯痛并快乐着,每天操心平凉城的大小事务。尤其是城外十里的市集,更是他的重点项目。据他说,市集建成后平凉城的赋税将会有质的飞跃。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云玥看到城外汹涌的各族商人之后,是信了。
  以前的市集,在黑氏兄弟入侵的时候被捣毁殆尽。现在的市集,距离平凉城十里。在击败黑氏部落之后,草原上再没有人敢惹平凉城的锋芒。新建的市集,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建筑群。占地足足有数百亩之多。
  最角落里的是牛马市,也是现在唯一开始营业的市场。来自西域各地的客商,还有来自内地的客商都在这里寻找合适的牲畜。马是重点,尤其是楚国来的那些家伙。对匈奴马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南方缺马,各种马都缺,尤其是健壮的战马更是能够卖出天价来。
  至于牛,他们只买母牛。有些人一次性购买七八头之多,草原上的牛不会耕地。只能当做拉牛车的驮牛,不过母牛还有另外一个功能。那就是下小牛犊,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民族,牛是珍贵的。有一头可以不断下小牛的母牛,无异于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这里最没用的反而就是羊,除了吃和扒羊皮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用处。
  每到夜晚,烤全羊的香味儿都会弥漫整个平凉城。孜然与辣椒的出现,让烧烤更加的火爆起来。
  火爆的烧烤带动了平凉的另外一个产业,那就是餐饮业。烧烤用不着顾那些工钱高得离谱的厨子,只要找一位掌管火候的大师傅就成。好多都是自家男人临时客串!
  一串串肥美的羊肉串烤在炉子上,孜然辣椒往上一撒。食客是趋之若鹜,夏夜里加了冰块的果子酿一宿便能卖出去好几十桶。酒类又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李斯是拼了命的算计,凡是能抠钱的地方是一样不放过。对于这样的举动,乌孙大掌柜是嗤之以鼻,“老子多跑两趟就有了!”成为了乌孙大掌柜的口头禅。
  东方六国遭了兵灾,却丝毫不影响乌孙大掌柜的生意。富户们对于玻璃器皿,香料尤其是辣椒简直迷恋到了骨子里。芊芊开发出来的香水,受到六国宫廷女眷们的极度追捧。当然,牛皮靴。皮包,皮腰带等也是宫廷女眷们的最爱。
  在燕国海里捞上来的干海鲜,更是在咸阳城里卖出了天价。现在就连咸阳宫的少监,都得请乌孙大爷吃饭。想办法多从他手里抠出点儿海鲜出来,不管是太后,还是大王,乃至孝后都是海鲜的忠实粉丝。现在一顿离开那叫做虾仁的东西,都吃不下饭去。
  太尉府的詹士已经着了乌孙大爷八回了,一定要购买云家的挂面,饼干还有牛肉干当军粮。不过他们摒弃了葱油饼,理由是这东西保质期太短,不适合大军食用。
  光是以上这些产业,给云家带来的收益,就是平凉赋税的两倍有余。更加不用说,产出量更为惊人的造纸,火柴等行业。这还是云家不向外卖盔甲武器的前提下,若是拿出云家的漆黑战甲出来。恐怕,东方六国的将军们会卖了老婆来收购。战场上,这玩意真的可以保命。为了活命,老婆这东西就不算是非卖品。
  看着李斯忙碌,蔚獠也不闲着。他正在与云玥筹划一件大事,一件关系到平凉数万军卒的大事。


第一百三十章 授衔仪式
  大金乌高挂在天空上,好像要将所有的火力都倾泻在大地上。平凉的军官们钉子一样站立在校场上,汗水湿透了衣衫依旧一动不动。
  今天的校场与往日不同,没有了练兵的热火朝天。却也是锣鼓喧天号角齐鸣,旌旗招展人山人海。因为今天,是云玥向平凉的军官们授勋的日子。
  就在今天,云玥正式大乱大秦的军制。
  秦军中最小战术单位为伍,由五个士兵组成。十个伍组成一个屯,由五十名士兵组成。两个屯组成一个将,由一百名士兵组成。五个将组成一个主,由五百名士兵组成。两个主组成一个大将,由一千名士兵组成(此处的大将是秦军建制单位,非指将领)。军队在作战时,伍、屯、将、主、大将等战术组织联系。
  但在云玥的构思中,这种形式已经极其落伍。首先,五名士兵组成的最小单位过于单薄。在分散行动的时候,不足矣完成一些复杂的战术任务。而且过多的组织层级,也会增加军队指挥机构的反应速度。历代王朝,军伍的配置都各有不同。但云玥最欣赏的,还是三三制。
  云玥将士卒分为班,排,连,营,团,师。一共六个层级,每个班有八名士卒组成,每个排由三个班组成。以此类推,连由三个排组成。营由三个连组成,团由三个营组成。师则是由三个团组成,从连队开始,每个层级有单独的指挥机构。也就是说,改编过后的云家军中。最小作战单位为班,有八个人。而一般情况下,有独立指挥机构的单位则是连,这样不但加强了基层的作战力量。而且,指挥层级也简化许多。遂行作战任务,将会更加灵活更加迅速。
  云玥的构想得到了蔚獠的极力赞同,毕竟这种军制是两千多年以后,经过许多年的战场积累才形成的。具有制度上的优势,照比两千年前的秦军无疑是有优越性的。
  不过这一次军制改革,涉及到的单位和人员过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今天要做的便是改革之前最先的一步——授衔!
  现代军队的特征之一,就是施行了军衔制。云玥完全照扒后世的军制,排长算作是最基础的军官。授予少尉军衔,连长则是中尉或者上尉。以此类推,到了师长便算作是准将。在后世的解放军序列中,师一级的军官应该算作大校,可云玥认为美军的军衔制度更加人性化。准将好歹也是一个将军,说出要比大校好听很多。于是,师一级的军官就成为了准将。
  “敖沧海!”云玥名单上的第一个人,就是敖沧海。这兄弟跟着云玥东征西讨,几乎每一战都有他的影子。本人更是战伤无数,脸上连一块好皮都没有。捞一个准将干干,的确是实至名归。看授衔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看得出来诸将在云玥心目当中的重视程度。
  “授予敖沧海准将军衔!”云玥拿出一枚闪闪发光的金星别在敖沧海的铠甲上。阳光金星闪闪发光,让下面的小子们都看得呆住。一些自觉功勋很高的杀才,也都跃跃欲试。能得到准将的军衔,将士莫大的荣耀。当兵的这辈子最重视啥,还不是脸面。肩膀上扛个金星,里子面子可都有了。
  “喏!”敖沧海激动的单膝跪地,双手接过了云玥亲自授予的将官刀,云玥将敖沧海扶起来。又给他挂上绶带,刀砍斧劈都不落泪的汉子,泪水大滴大滴的顺着脸颊流淌。授勋第一人,这个荣耀足矣酬他东征西讨之功。
  “你我相交多年,这些年你保着本侯东征西杀。辛苦了!”
  “侯爷……!”敖沧海再度跪倒在地,激动得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好了,好了!众目睽睽之下,像什么样子。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泪,站直了,今后咱们主仆还要去闯那刀山火海。”
  “喏!沧海跟着侯爷,虽九死而不悔。”敖沧海重重的磕了一个头,站起来将胸脯挺得高高的,手持将官刀站在云玥身后。
  “授予章邯准将军衔!”云玥拿起第二颗金星,然后拿起任命书大声念到。
  章邯有些发愣,算起来怎么说也不应该轮到他。可他没听错,台上的云玥叫的就是他的名字。章邯赶忙跑到台上,对着云玥施了一个礼。
  虽然章邯跟随云玥的时间较短,但这几年他所展现出来的军事才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不但是历次战役中身先士卒,而且一手带出了云家最为凶悍的铁甲重骑。平定成矯叛乱一役,率先冲垮敌阵。而且生俘敌军主帅杜壁,此等功劳授一个准将军衔,可谓实至名归。
  一颗闪亮的金星挂在了章邯的肩头,今年刚刚二十岁的章邯,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嘴唇不断的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跪下!”旁边的蔚獠提醒了一声,他才知道单膝下跪接受云玥的将官刀。
  “侯爷……!”
  “起来吧!如此年青便有此功勋,足可证明你前途无量。好好带你的兵,今后立了新功。本侯再授你个少将军衔!”云玥拉起章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诺!章邯万死不辞!”章邯也退了下去,站在敖沧海旁边,腆胸迭肚神气非常。
  “授予褚大勇准将军衔!”云玥早就看到,台下的褚大勇脸色已经涨成了猪肝色。论起时间,他跟随云玥的时间算是最早。论起功劳,他也算是功勋卓著。居然排到了章邯的后面,让他大失颜面。若是云玥再不叫他,说不定这家伙会疯。
  “噔”“噔”“噔”褚大勇走上高台,虽然排位在章邯之后,但能够第三个授勋成为准将,也算是荣耀。
  穷奇,齐国远,庞援等等都被授予了准将。最让人吃惊的是,老狗居然也在准将之列。这让老狗激动得不能自已,头磕在地上“嘭”“嘭”作响,差一点儿将高台撞出个窟窿来。
  “授予蔚獠中将军衔!”当所有准将授予过后,云玥再度高声念到。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安置
  士卒军衔分为五等!上士,中士,下士。这是士官,一般都授予至少两年以上的老兵。兵分为两等,列兵,上等兵。第一年入伍者为列兵,第二年入伍者为上等兵。
  不过平凉现在几乎没有新兵,所以士官的标准空前的高。好多参加过白羊原战役的老兵,都只是上等兵。除非立有功勋者才能得到下士军衔。这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军制改革,到时候一大批班长都会成为士官。要知道,每升一级军衔这饷银与待遇也是水涨船高。
  军队是一个高度等级化的群体,云玥认为秦军中的有些条令就很好。可以非常直观的刺激人的上进心!
  例如:在秦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簪袅)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上造”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云玥军中绝对不会出现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云侯每每出兵打仗。辎重大车绵延十数里,那可都是装载能力惊人的四轮马车。而且若是在国外行军,云玥还会纵兵抢掠,粮食是抢掠的重点。
  这些军卒跟着云玥打仗,什么苦都吃过,就是没饿过肚子。这也是身为云家军卒,值得骄傲的地方。尤其是原先大秦的士卒,现在将他们调回去。想想那些难以下咽的猪食,他们就会哗变。
  云玥只负责将官的授衔,而蔚獠比较痛苦。作为平凉的最高军事掌管,他要负责整个平凉的士官授衔。仅仅进行了一场,老头子便受不了。最后干脆来一个集体大授衔,好欺负的章邯被抓了壮丁。听说,光是念名字就让这位新晋准将呕血三升。
  闹闹哄哄的授衔仪式搞了整整三天才落幕,军营里到处都是挂着崭新军衔显摆的杀才们。
  “呦!不错啊!你小子都是下士了!”
  “嘿嘿!一般一般,平灭公子成矯叛乱的时候,斩首十八级。瞎混!瞎混!”
  士卒们庆幸的时候,云玥却在书房里与蔚獠一起挠头。
  三三制是个好办法,从云玥提出来的时候蔚獠就知道。八个人一个班,已经是考虑得很周到,因为基层的班长能力有限管好八个人已经不错了。
  可问题是,现在军伍中人数参差不齐。按照三三制整编,能够提高军队质量,但也会缩小军队规模。
  战国年代,军队是象征国力的重要标志。几乎每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是国力所能够豢养的极限。甚至在战争的时候,征召的军队会超出国力所能负担范畴。主动裁军,在这个年代简直是闻所未闻。
  “侯爷!军卒被裁撤会引起怨言,平凉有今天的成果不易,若是安置不好,那会……”蔚獠有些担忧,云玥刚刚授衔,接着就裁撤军队。好多军卒十几岁就当了兵,战场上熬了一辈子。现在三四十岁,根本就不会种地。现在要赶他们回家,不闹事儿才怪。
  “军队要发展,就不能背包袱!军队需要老兵,也不能养老兵。不合适的军卒都将转为预备役,你说的那些杀才让他们培养新兵,将战场上的经验和杀敌的本事就交给那些新兵。
  上一次匈奴入侵时的平凉守城战就非常好的说明,经过训练的民兵可以发挥很大效用。本侯准备成立一个整补中心,平日里专门负责民兵训练。到了战时,则可以迅速对新兵进行强化训练补充到战场上去。以前我们总是打胜仗,所以不需要大规模的整补。可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别看我们打了那么多的胜仗。只要一场败仗,就可以让我们万劫不复。
  战争对于人的消耗太大了,没有合适的整补制度我们就不可能承受失败。只有打得起败仗的军队,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再说了,本侯也不会让那些有功勋的士卒吃亏。他们不但可以得到遣散费,还可以得到李斯的安置。新成立的派出所,还有庞援的城管队。季长总是跟我抱怨,商队的护卫人手和能力都不足。被各地乱民和山贼劫掠几票财货,损失颇大。这些都是他们将来养家糊口的营生,真正回家种地的,可能十不存一。”
  云玥给蔚獠仔细说了自己的构想,基本上是基于后世的转业安置制度。不过暂时没有军官退役的计划,只是安排士卒。相信,这些退役的士卒李斯,庞援,乌孙季长都会非常欢迎。后世的部队转业干部,不也有许多进了公安,城管,还有金融护卫等部门工作。
  “侯爷的这个设想倒是不错,如果让他们生活安定。也算是酬了他们的功勋,这样现役的军卒们看到了希望,也会在军伍里也会安心。”蔚獠想了一下,觉得这个政策可行。一旦军卒们看到,将来退伍之后出路都不错。会更加安心在军伍里面熬资历,若是军功跟安置再能挂钩,那会极大的增加士气。
  “不止如此,我们还要在他们不能劳作之时给他们发放钱粮供养他们。那些没有子嗣的,可以兴建一些场所,雇佣一些人将他们养起来。对战场上负伤残疾的,也要有抚恤。如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军卒们没有后顾之忧会更加安心效力疆场!”
  云玥的话刚刚说完,蔚獠的眼睛顿时瞪得老大。他没想到侯爷会看得这样远,养儿防老,一直是华夏人实现老有所依的主要手段。可有些杀才,一辈子都在军伍里。穷得叮当乱响,怎么可能娶得起老婆。没有儿子养老,他们的晚景堪忧。云玥的这一项政策,将会极大的鼓舞军卒们的士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的大王,会将年迈老卒养起来的。大多都是发一笔钱了事,然后任他们自生自灭。
  许多当年战场悍卒的晚景凄凉,因为常年军伍不善经营。遣散费很快便会被花光,变卖家当之后沦为盗匪者有之。更有甚者在街头乞讨为生,被活活冻饿而死的不知凡几。


第一百三十二章 装备问题
  招来李斯与乌孙季长一商量,二人大喜。平凉来了这么多移民,管理上本来就是一个难题。尤其是派出所需要这些浑身杀气的杀才,那些经常借机生事的泼皮,遇到战场上下来,瞪眼宰活人的杀才只能黯然收场。听说云玥的意图之后,均是满口答应。待遇从优,反正军卒里拿多少饷银,出来之后全部翻倍。工伤之后有保障,差旅全报销。不但有全勤奖,绩效奖,而且还有半年奖全年奖。反正种类繁多,名目亢杂听得云玥与蔚獠眼花缭乱。
  “不可!”还没等李斯和乌孙季长吐沫横飞的说完,蔚獠便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指着二人胡子一撅一撅的,看起来气得不轻。
  “太尉大人这是为何?”李斯与蔚獠关系不错,一直都很和睦。不料想今天这位老先生居然大发雷霆,弄得李斯一头雾水。
  “你们将薪俸提高这么多,军伍里面的杀才怎么办。到时候人人想着投奔你李斯,老夫这个太尉还做个屁。”蔚獠的手指都快指到李斯的鼻尖儿。
  “呃……!”李斯与乌孙季长顿时无语,没想到一时图痛快居然忘记了这一点。如此高的待遇,倒是美了那些退役的杀才。可还在军伍里服役的家伙,那要如何?人心思动之下,套用一句俗语,人心散了,队伍没个带。
  蔚獠气得胡子乱抖,满面通红眼看就要有脑淤血的趋势。云玥赶忙出来和稀泥,手下有政见不一正常,可将老先生气得生活不能自理,那可就他娘的不正常了。
  “蔚獠先生说的有道理,退役人员的待遇不可超过现役。若是退役之后人人有好处,那还有谁会甘心服役。此条为永例,不可更改。”
  众人一听赶忙站起身来,躬身施礼齐声称喏。这是云玥定下的第一个永例,也是云家想要永远霸占平凉的标志。听说齐国来的章佳公主已经显怀,若是这一胎是男儿将会是未来的平凉之主。
  即便不是男儿也没有关系,只要主公可以生孩子。女人嘛,有的是!多找些美女来生就是了。
  军伍改制,装备是一件大事。什么样的军伍用什么养的装备,不能像以往那般千奇百怪。制定制式装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事情迫在眉睫。
  平凉兵强马壮盔甲犀利,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平凉的武器装备生产其实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盔甲制造更是纯手中打造。用了巨量的人力,才勉强完成了现有人员的装备。蔚獠,几乎每次来鸡冠山都会与耿师傅撕撸。
  好在云家总是打胜仗,装备损失非常之小。这才算有了今天的规模,若是和东线秦军一样的战损。以云家现有的军备生产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的。
  搞定了平凉的授衔仪式和军制问题,云玥将整编的事情扔给蔚獠。他本人则是马不停蹄的赶往鸡冠山,尽快梳理好装备生产的事情。
  “装备生产之所以跟不上,一是因为钢产量不足,二是因为钢大多制成钢筋用于建筑。分配到兵工厂的钢材实在是有限!”耿师傅也是大倒苦水。
  鸡冠山有铁矿,但矿石的品相并不高。每天累死累活的开采,真正的钢产量也十分有限。要提高钢产量,不但要增加人力,还要增加投入。煤矿,焦炭窑,还有铁矿场都要增加人手设备。可整个河套的人口都被章邯掳掠光了,再想找人手干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弹何容易。奴役外族人,云玥还没什么心理负担。可奴役华夏族人,云玥觉得还是过不了自己这关。
  云玥现在才知道,平凉的城墙外面只是用砖石包裹了一层。里面全部都是钢筋混凝土浇筑,说是固若金汤毫不夸张。难怪!黑氏兄弟组织敢死队去挖墙,挖了一天也毫无收获。
  前些时平凉就是一个大工地,不但填进去了海量的水泥。更是填进去了海量的钢筋,没有足够的钢筋你让耿师傅怎么造铠甲。
  “以现有的配额,只能生产这么多的盔甲。您说的那个什么流水式作业,其实在大秦早已成为制度。”耿师傅随便拿起一个秦国打制的戈头,指着上面的字道:“您看看,这上面刻了每一道工序工匠的名字。最上面的便是相邦吕不韦,还刻了生产的年份日期。”
  云玥拿起来一看,果然是如此。不过掂量着手里的戈头,云玥也无语。自己照搬后世的管理经验,没想到两千年多前的古人已经施行了生产责任制。在产品上,就能查找出具体的责任人。从吕不韦到普通的一个工匠,一个都跑不了。
  “要提高钢产量还有什么办法?能不能想着改进一下工艺?”云玥试探着问道,钢铁这东西其实也有配比。在后世,这被称作材料学。如何配比,用最少的钢达到屈服强度抗拉度与硬度的完美统一。
  云玥没有学过材料学,那种学科太过专业。没个三五十年的功夫,很难有所成就。
  “已经在着手实验,我们用冶炼青铜的方法试着在钢水中加进去锡。但是效果比不好,硬度与脆度始终是个大问题。学问这件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有时候需要几代人。能炼出钢已经是贪天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云玥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事情又回到了原点,人手问题。现有条件下,只能增加人手以增加钢的产量。
  “若是要将钢产量增加一倍,你这里还需要多少人手?”云玥无奈的问道。
  “若是要将产量翻翻,恐怕得再增加最少一万人。这些天李斯那里送来了一些,但远远达不到用工的缺口。只能将他们都填进煤矿里,增加煤炭的产量。平凉对煤的需求也很大!”
  “人手本侯去想办法,钢的产量一定要提上去。过一段李斯那里的羌人和月氏人会陆续抽出来,山下你们也可以开垦一些棉花地。让羌人多生出一些小崽子来,也是好的。”


第一百三十三章 鸡冠山游记
  云玥已经将眼光盯在未来的小羌人身上,若是让他们成为产业工人。一辈子也离不开矿山,棉花地。那他们就一辈子都是顺民,不劳作就没有吃的。只此一条,就能够将他们的咽喉锁死。
  “喏!他们一定会感念侯爷的恩德!”老学究也会唱赞歌,云玥不禁莞尔。
  二人正在说着,渔老兴奋的跑了过来。老远便大喊道:“侯爷!成功了,成功了。”看着老家伙手舞足蹈的样子,云玥就知道有好消息。不然一向沉稳的老家伙不可能是这副模样。
  刚要问候一句,渔老不由分说拉着云玥便走。这老家伙这几年上了年岁,越老童心越重。整天好像摆弄玩具一样摆弄那些器械,或许人老了追求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云玥苦笑一下,无奈的跟着渔老去了山下的武器试验场。不知道这老先生又搞出了什么东西,如果真搞出了飞机。云玥不介意拿他当神仙供着!
  一个模样笨重的巨大木架子耸立在武器试验场的空地上,这东西足足有三丈高。刷了桐油的木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云玥一看就傻了,这东西不就是传说中的杠杆投石机?
  传统的投石机是用动物肌腱提供扭力,随着投石机的磨损。扭力会渐渐不足,一段时间不用或者保养不当投石机就废掉了。而杠杆投石机则不同,这东西纯物理运作。一边吊着重物,另外一边挂着弹丸。可以是碎石,也可以是一整块大石头。更可以是点燃了的火油坛子,因为杠杆原理这东西射程很远。
  据现代仿制的实物还原,蒙古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