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醉(唐远)-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军的对手,在倭国本土遇到的倭军战力更差,完全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一些唐军将领都有些觉得自己有些胜之不武了,很多炮弹和手雷都是浪费了,没有火炮的射击和手雷的抛掷,就是依靠将士们的冲击,倭军也不是我大唐精锐将士的对手。
当然这是事实!
指挥全面登陆作战的高侃,在亲自看到了各处登陆情况,及接受到各战船传回来的情况报告后,已经将提着的心放下大半,登陆战的顺利,是他没有想到过的。当然一些将领曾想过,他们登陆时候倭人没发现,海滩上没有一个倭人,他们可以大摇大摆地登上岸。但指挥官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不敢去想如此大规模,一千多艘战船的登陆靠岸不惊动倭人。他们只期望尽可能晚的时间被倭人发现,让倭人没办法做出有效应对和阻止。
倭人的大部力量都被布防在与安东大都护府接壤的那侧,距近江难波宫非常远,即使他们发现我大军不在那个方向登陆,而是选择了绕行难波外海,攻击其国都,也是来不及撤加救援,远水解不了近渴么!今天登陆的战斗情况顺利让高侃惊喜,我军付出的伤亡注定会很小,而阻止的倭军肯定会被击溃。在望远镜时看到这些情况的这位唐军统帅大喜,立即传令所有的战船上的军士都登陆上岸,并令后军舰队也冲过来,将装备、马匹及军士都送上岸。
第三百零四章武则天的渴望
长安,仙居殿。依着火炉而躺的武则天正在与陈易讨论事儿。
将寒的感觉让武则天觉得很不舒服,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今年她特别怕冷,早早地让宫人在殿内生起了火炉,并且喜欢靠在火炉边上处事,批阅奏折及与大臣们讨论事儿什么的都依在火炉边。“子应,为何今年本宫这么怕冷,还没到严寒之时就想生火炉取暖了?是不是年岁大,人老了之故?”
陈易仔细地瞅了武则天两眼,摇摇头道:“娘娘,你一点都不显老,与前几年没什么区别,可能是今年天冷的早之故,臣也有这样的感觉,一到晚上了就想躲到被窝里,不想在外面呆着!”
武则天横了陈易一眼,嗔道:“你那不是怕冷,只是想躲在被窝里陪你的妻妾们而已!而本宫是真的怕冷了,哼!那……对了,子应,会不会与服了那些有毒的丹药有关系?需不需要调理治疗?”
一听武则天有醋味起来,陈易还紧张了一下,怕她趁势说点什么,还好武则天一带而过,问起了怕冷的原因,他想了一下后,也没否论:“娘娘,可能是有一些关系,这事也不能急,只能慢慢调养,孙道长也给你开了一些调养的药方,臣也给了你许多建议,只要照着做,肯定没事的!”
“子应,也可能真是的本宫年岁大了,身体不中用了,你看看这个冬天,皮肤上都起皱了很多,也这么干,往年好像都不这样的!脸年皱纹也起来了,真是不忍看!”武则天幽幽地感叹了两句后,有点央求一样问陈易:“子应。你懂医理,又懂保健之道,你的妾室宁青又一直在研究药物方面的,能不能让她制作出一些能延续女人衰老的药物,也让本宫跟着沾沾福,不知可好?”
武则天这话让陈易心中一动,不假思索地回答:“娘娘,还真给你说中了,宁青这些年正是在研制这些药物,臣的本意是想让宁青制作出这样的药物来。可以让自己的妻妾们永保年轻,不衰老去……嘻嘻,想让她们试一下后,再献给娘娘使用,让娘娘你也永保年轻!”
“真的如此?真的有这样的药?”武则天闻之大喜。忙不迭地问道:“子应,那她们试用了结果如何?有没有效果?”
见武则天对此感兴趣了。陈易大喜。却装出一副淡然的样子说道:“娘娘,效果当然有一些!只是没试验很多,不知道具体效果如何,敏月她们都很年轻,也不想让她们多服用这些药,给她们也看不出太多效果。因为……她们本就年轻么!不过,府中一些上了年岁的下人服用了,还是挺有效果的,至少一两年过去。没见她们老去!也没什么副作用,只是臣还想再观察一下,再多试验几次!”
宁青这些年在医药方面挺有成就,不只医术提高的很快,而且在药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不少新的药物经她手研制出来,包括陈易需要的一些特殊药物,陈易刚才所说的药物其实也是宁青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之一。当然她的成果很多,许多是不能被人知道的,更不能让武则天知道真实情况的。其中的一种药就是为武则天量身定制,有特殊功用,只是目前还没完全研制成功,还在试验阶段。
“真是如此,那太好了?”武则天眼中的喜悦是怎么都掩藏不住,再追问道:“子应,那这种药什么时候算是制作成功?”
“如果府中那些下人到了明年依然容貌没太大改变,也没什么副作用,那就算成功了!”陈易一副很神秘的样子说道:“娘娘有所不知,此药是根据孙道长提供的药方制作而成,当初孙道长说,这种药可以有养颜益寿功能的,只看孙道长自己的情况就知道此事是不是真的!”
这话陈易说的不假,许多药方确实是孙思邈提供的,而孙思邈近十岁的高龄却从外表上看不出,这本身就说明孙思邈提供的养颜办法是有效的。
“原来是孙道长提供的药方,难怪有这般效果!”武则天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也抛却了刚才的一点犹豫,直接向陈易请求了:“子应,即使是孙道长提供的药方,那本宫相信肯定是有效果的,你也送一些药给本宫吧,让本宫也好好保健养颜一下!”
“保健”、“养颜”都是陈易嘴里的词语,武则天听到后,也领会并接受了这些词,在与陈易讨论养生之道时候时常说起来。
听武则天如此说,陈易心里窃笑,但依然不露声色:“娘娘这般要求,臣原本是不能拒绝,只是这种药物新近制作出来,其毒副作用还有待观察,不若娘娘再等一下,至多几个月半年的时间,想必娘娘也不在乎这几个月时间吧!”
“怎么会不在乎?”武则天嗔道:“本宫恨不得今天就用上这能养颜益寿的药,还真的等不及了!”
知道自己行将老去,武则天很是担忧,费尽心思地寻找养颜之道,期望能永驻青春,永远年轻,当初明崇俨提供的“仙丹”据说有养颜美容,延年益寿之功,当即毫不犹豫地服用了。到后来却被证明毒性非常大,让她失望之下恼羞成怒,将明崇俨置以了死地。并从此后对什么养生之道都持怀疑的态度,但听陈易说这药方是孙思邈提供的,她几乎没怀疑就相信了。
孙思邈的口碑及名望让她生不出怀疑来,作为孙思邈得意弟子的宁青,能制作出这种药物,而且陈易试验了一两年,可见这种药物肯定可以让人放心的。
但陈易并没立即满足她的要求,还是没马上答应给她这种药物:“娘娘,你还是听臣的建议,待过几个月再服用吧,那样让人放心些!”
注视着陈易的眼睛,武则天最终还是点点头答应了:“子应,那听你的,只希望你早些让本宫用上那种药,免得过几年变成了黄脸婆!”
这个年纪的女人,都是有这担心那害怕的,而作为她小情人的陈易正是年轻力壮,她怕因为身体变得衰老,陈易对她失去了兴趣,也害怕自己的容貌不再美丽,身材走样,因此有强烈地想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不老去,陈易所说的让她心里痒痒的,有点不能止住。
“娘娘,臣一定会尽早让你服上这种药的!”见武则天如此表现,陈易心里好笑,也知道自己的某些计划可以放心去做了。
这时一直候在边上的武团儿走了过来为两人添茶,陈易冲武团儿笑笑,还趁武则天看不见之时捏了一下她的手,以示自己一直在关心着她。因怀孕明显比以前丰腴一些的武团儿,感受到了陈易的表示,冲着一笑后,也就走了开去,自己找地方休息了。
武团儿肚子慢慢隆起,但还不明显,武则天也给予了照顾,那些累的活不让她干,晚上只要陈易没歇在这里,也不要她侍候,让人累的事都让别的宫人干,这让陈易和武团儿都放了心,只是武团儿也越加小心,尽量掩饰,不让别人看出来。
也幸好她身体强壮,怀孕反应不强烈,没有人看出来她怀孕了。
看着武团儿走到一边去,武则天似乎没了说刚才这些话的兴趣,翻翻面前案上的一些奏本,似想到什么一样突然问道:“子应,怎么这些天东夷道大军没有后续消息传来了?”
陈易想了一下后回答道:“娘娘,从海上传递消息可没陆上方便,离上次消息传来才五六天,按时间推算,我东夷道的大军应该进入难波外海,靠近近江难波宫的过程中,有可能现在已经与倭国水师交锋,甚至有可能已经登陆倭地,攻击近江难波宫了!”
“唔,希望如此,也希望能有我大军登陆倭地,取得胜迹的消息传来!”
…………………………
陈易所说不错,就在他与武则天说这些话的当天,我东夷道大军开始登陆难波外海的海滩,并轻松取得了登陆的胜利,在击溃了倭国临时拼凑的反击军队后,集结起来的一万骑步兵已经准备开始向难波宫方向攻击了。试图反击的倭国依然有,但已经不成规模,在我登陆大军一部人马的攻击下,差不多到了溃败的地步,整个难波外海,那条没有汉名称呼的大江附近,已经被我大军牢牢地占领。
在大概了解了登陆情况的汇报后,作为全军统帅的高侃,已经命令属下将领,马上往难波宫方向攻击,争取在倭王中大兄及其手下大臣来不及逃跑之时,将其一网打尽。
难波外海附近的倭军水师没有作战的准备,岸上的倭军也没什么准备,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说明倭人没料到我大唐会在这个方向对其发动攻击,倭王中大兄及手下大臣肯定在难波宫及其附近,趁此机会将这些人全部消灭或者俘虏,那征倭的战事就成功了大半。
“全体将士听令,倭王就在前面二十里的难波宫中,我们要一举将他们全部俘虏!”泉献诚挥舞着手中的战刀,对身后列队的将士们怒吼!
奉高侃的命令,他将率麾下人马,急速攻击倭王宫!
第三百零五章杀进倭王宫
ps:(接编辑的通知,本书明天下午二点上首页封推,不过遗憾的是唐远并未在作者后台收到封推的消息,不过编辑说的,也肯定不会有错!明天第一更依然在十二点,在上了封推后,会有连续多章的更新,一天更新量至少不会少于两万字!更新章节量一定会让书友们惊喜,希望书友们的支持也不让唐远失望,预约打赏、月票、订阅、推荐票!多谢了!~!)
……………………
高侃的望远镜里,到处是蚂蚁一样乱奔的士兵,有溃逃的倭军军士,也有追杀的我军将士,因为硝烟弥漫,远处的情景已经看不清楚,但那熟悉的喊杀声一阵接一阵传来,即使远隔数里外的高侃也能听到熟悉的喊杀声,在察觉到我大军已经掌控了海滩上的局势后高侃也沉着地下令,他的指挥舰也靠岸,准备登陆指挥,同时令后军舰队全部靠岸,将大军所需的物资、马匹、箭矢火器等物全部御下。
运载武器弹药的主要是楼船,这也是舰队中规模最大的战船,只不过相对半舰来说,它的攻击能力稍差一点,以运载为主。
每一艘楼般的运载量在这个时代来说是很惊人的,至少可以装载五百名全幅武装的军士,还可以顺便搭载一些物资。但楼船的吃水线也相对深一点,比斗舰还要深,要在海滩上靠岸不容易,必须要寻一港湾一样的水深码头才可以靠岸御载物资。中军舰队夺取滩头阵地后,倭人修建的一个码头也被我军占领,楼船及斗舰等大型战船也有了迫锚地,可以将其运载的军士及物资大规模地御下。
就在高侃从指挥舰上下来,骑上马率领一群亲卫准备驰往一处高地,指挥接下来的战事时。李敬业传来消息,说他指挥的前锋舰队已经将所有倭水师战船击沉或者俘虏,共计消灭敌战船九十五艘,俘虏二十余,而我前锋舰队只有几艘战船受损,不影响继续战斗,不到十名军士阵亡,大多都是不小心掉到海里去被冻死和淹死的。听闻前锋舰队的大捷消息,高侃更是精神大振,喝令手下的将士。进一步集结登陆的军士,跟随在已经快速出发的泉献诚部后面,往倭国都近江难波宫进发,争取将倭王及其手下的大臣全部歼灭或者俘虏。
大型的楼船相继靠岸,在水师将士的奋力划桨下。除了一些船只靠在码头外,其他战船都是直接冲滩。连一些楼船都是直到船底与海滩相接触不能前行之时才停下来。长长的跳桥也随之放下,在船上看了大半天激烈战事的将士们,早已经按捺不住,飞快地从跳桥上跑下来,准备开始他们的冲杀,博取军功。主将更是如此。早一步登陆的军士能轻松的取胜让他们眼红,一下到岸后,完全不顾长途的海上行进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身体不适,马上集结手下人马。挥舞着战刀,怒吼着朝东面冲去。
泉献诚部是冲杀在最前面的。
作为高丽战事时候率先随父泉男生归降的高丽将领,泉献诚得到的待遇是其他高丽降将所不能相比的,不但被授以左武卫将军,而且在归降的两年余后,就以分总管的身份随东夷道大军出征倭国,有机会博取军功。此趟征程中,无论是大总管高侃,还是几个副大总管及其他分总管,都没对他有什么看轻意思,不以他是高丽降臣而低看一等,高侃在安排战事时候,还令他作为先锋军,率先率部冲杀,奔袭近江难波宫。在高丽战事时候,作为归降的大将,他随父亲泉男生有过一番表现,只是在其父的光辉映照下,他的功绩被遮盖了,但生性高傲的他认为是金了总会闪光的,今次拣到这样的机会,如何会不珍惜,发誓一定要夺取巨大的战功,给自己和父亲长脸,让同僚们惊叹一下。因此在登际后,只怕其他将领跑的比他更快,马上指挥着集结起来的近万人马,在潜伏的情报人员带领下,飞快地往难波宫方向杀过去。
……
倭王中大兄在设计杀了权臣苏我人鹿后,以“皇太子”身份摄政,并终于在两年前即位倭王,自命“天智天皇”,其摄政后,在近江难波新筑王宫,并准备模仿大唐长安一样,修筑城墙,拱卫新设的国都。但修筑城墙可是一件工程量非常巨大的活计,没有几年时间根本不可能修筑好,直到今日,近江城的城墙还没完工一半,不过难波宫的拱卫城墙倒是修好了。在听闻唐军从难波外海登陆,并往近江难波宫杀过来之时,中大兄被吓的魂飞魄散,还好他不是胆小怕事,遇事就想逃跑的人,马上下令,将修筑城墙的几万倭劳工组织起来,准备抵抗唐军。
只可惜,倭军的主力人马,大部精锐军队都被调往本岛的北面,准备在那个方向抵御唐军的登陆和攻击,在南面留守的人马极少,只有不到三万人,再加拼凑的修筑城墙的劳工几万人,总人数与不到五万,想抵挡精锐唐军的攻击,无异于白日做梦。
因为国力问题,倭队的装备水平很差,连弓箭、长矛等武器都没办法做到人人都有。他们的军队组成与大唐的府兵制类似,战时为兵,闲时务农,这样装备水平的倭国,如何是以募兵为主的大唐军队的对手,倭人认为最精锐的一万人马与大唐军队相比,战力也是相去甚远,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即使大唐作为预备役的那些以府兵形式存在的候备兵员,临时组织起来,稍加训练也比倭军所谓的“精锐”强上很多,在登陆作战时候两军一接触,战力对比的差异马上就显露了出来。
潜伏在倭境的大唐情报人员已经将近江难波宫附近的情况打探清楚,高侃及其手下的将领们对此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大军登陆后,情报人员马上联系到了登陆的指挥官,并负责带路,作为攻击近江难波宫先锋的泉献诚,也就在潜伏的情报人员指引下,一路高歌地冲杀过去,其麾下的近万将士几乎没什么抵抗,就杀到难婆宫近。
因为近江城墙未完全修筑好,可以说近江城是个不设防的城市,在情报人员的带领下,泉献诚指挥着人马冲杀到城里,临时接着起来的倭军一与我大军接触,马上溃败,无数在唐军将士眼里,短小粗壮的倭人扔下不知道是武器还是家具的家伙,四下逃命,并且有大量衣不遮体的倭人跪在投降。
泉献诚和他麾下的将士丝毫不理会逃跑和投降的倭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攻战倭王宫难波宫,将倭王中大兄及其手下的大臣们尽俘或者尽歼。从长安出发前,武则天就告诫过各将,尽量将倭王及其手下的谋臣们俘虏,将他们带到长安去,要是倭王拒不降,那也只能就地消灭。
泉献诚忠实地执行这一命令,下令手下将士们,准备活捉倭王及其手下的谋臣。
难波宫虽然已经修筑了防御的城墙,但泉献诚率领他的那些小伙伴们杀到难波宫前时候,还是被“惊呆”了,在他们眼里,难波宫的城墙是“袖珍”型的,高不过一丈余,两三人身高的高度,各城门都是木头,并没包被铁皮之类的坚固之物,而守卫在城墙上的倭军军士则都是惊慌失措的样子,即使唐军冲近了,也没多少人拿弓箭射击,而且射出的箭许多竟然不是铁质的箭头,是骨制的。在哑然失笑了一阵后,泉献诚立即下令攻城。
无数的箭矢像密集的雨点一样向城墙上的倭军射出,直射的倭人哭爹喊娘,更是组织不起抵抗,已经有我军将士准备登城墙了。不过在我军密集的弓箭对城墙上守卫的倭国射击之时,一队军队借着城墙上倭军没注意之际,快速潜伏到城门附近,将一堆炸药包堆积起来,并点燃导火索。
在这队军士快速退回一会后,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爆炸声,没有包覆铁皮的城门应声炸裂,弥漫的黑烟中,可以看到城内数不清的倭人,正在那里惊慌失措地乱跑。
“难波宫破了,跟着本将,杀!”看到城门被炸开,泉献诚大喜,马上挥舞着战刀,喝令麾下的将士们杀进城去,并快速穿过依然硝烟弥漫的城门,踩着无数倭人的残肢断臂,冲到倭王宫去。
奔到城墙里面,将士们也看清了倭王宫的情况,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将士们眼里并没看到金碧辉煌的宫殿,大多是栅木为屋的房子,只是修建的比较气派而已,在唐军将士眼里,这样的建筑连长安城内大户人家的府弟也不如,称其为“王宫”,实是有点过了。
看到唐军冲杀进来,无数的倭人迅速溃败,但依然有不少的倭人组织起来,试图抵抗,显得训练有素,这部训练有素的倭军是倭王中大兄的卫队,在中大兄的喝令下,冒死冲杀了出来。“扔手雷!”不知谁暴喝了声,随着喝声,无数冒着青烟的手雷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往栅栏及栅栏附近冲杀过来的倭王卫队扔过去,随着连续的爆炸声响起来,伴随着倭军士兵的惨叫声,那些粗大的栅木也被炸飞了,被炸的人昂马翻的倭王卫队转身就逃。
“杀到倭王宫内去,将倭王活捉!”泉献诚脸上露出狰狞的神色,挥舞着还未染血的战刀,一马当先往前冲去,身后的将士们快速跟上,直往王宫深处杀过去,那些逃跑不及的倭士兵,转眼间就身首分离,失去了性命。一时间,倭王宫内,血流成河!
第三百零六章也不留点汤给他们喝
(今天第一更送到,感谢天魁葬魂皇、一剑飘白书友的各两张月票,下一更应该在两点左右!)
……………………
倭王宫,倭王中大兄正与手下一众大臣紧急商议军情。
他们已经商量了好一会,却没商量出结果来。
唐军从难波外海登陆,在迅速击溃试图阻止的倭军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势往近江城攻击,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杀到了近江城近,这让中大兄惊慌失措,马上召集群臣商议军情。听到消息的一众大臣也是被吓坏了,不需要中大兄召集,就先后跑到宫中,问询中大兄主意了。
“天皇陛下,唐军攻势很猛,我们只有放弃近江,往我大军重兵集结的北方撤退,才有可能避免更大的损失!”中大兄最信任的大臣中臣镰足急急地说道,并催促中大兄:“天皇陛下,你赶紧撤离近江,往北面撤退,臣留下来,率军抵御唐军,掩护你撤退,再迟就来不及了!”
中臣镰足如此一说,其他大臣也马上附和,表示凭近江城的守军,是抵御不住唐军的攻击的,三十六计走为上,只有先逃离这里才是上策,逃到大军驻防的北面,指挥大军反扑,才有可能击败唐军,取得守土的胜利。听自己最亲信的大臣如此说,中大兄一阵黯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但还是下不了决心。数万筑城的劳工被紧急征调抵御唐军,近江城内还有近两万有组织、训练良好的倭军,中大兄自认为还可以与唐军一战,将唐军阻止在近江城外。刚刚迁都近江不久,倭国内局势开始稳定,国力也开始增强。想好好施展抱负的他不想在这个时候放弃近江城而逃,将刚刚新筑的国都拱手让给唐军。他很清楚,要是他一逃跑,守城的倭军士气马上会受重挫,再了没能力阻挡唐军的攻击。听到唐军登陆的消息后,他是想到过逃跑,但理智还是觉得应该留下来,与唐军决一死战。
最终他还是沉着下令,给筑城的劳工发放武器,并令中臣镰足全面负责近江城的防卫。中臣镰足是中大兄最信任的大臣。当年正是他的鼎力支持,中大兄才有可能在政治中崭露头脚,取得政治地位。十几年前,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联手暗杀了倭国权臣苏我入鹿,并消灭了苏我氏家族势力。一举改变了倭国的势力分布,倭王开始全面掌控权力。中大兄在中臣镰足的支持下。在孝德、齐明两朝,通过种种手段清除了有间皇子等政治实力派,威望日益见长,成为倭国内最有权势的人物。
在齐明朝时候,中大兄一力促成了两次远征,一次是征虾夷、肃慎。还有一次就是出兵百济,与百济联军一道抵御大唐与新罗联军,结果是前一次大胜,后一次惨败。倭水师六百余艘战船在白江村海域与刘仁轨所领一百余战船对战,结果差不多全军覆灭。怕遭遇唐军登陆的攻击,中大兄下令在靠近安东一侧的倭本土上,修筑防卫工事,设置水城、烽火、防人,作为国土防卫政策的重要一环。并努力发展国力,除派出大规模的遣唐使团从大唐学习技术外,还有国内开始一系列的变革,史称“大化革新”,倭国内局势开始稳定,国家实力慢慢增长。
但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中大兄努力想发展国力时候,大唐对其发难了,要求倭国赔偿白江村战役的损失,并强令其除“日本”国号,及“天皇”尊号,大唐这近乎污辱的举动引起了倭国上下的强烈反对,中大兄最后听从了手下大臣的劝谏,回诏拒绝了大唐朝廷的要求,但没想到,大唐马上就下达了讨伐倭国的诏令,举大军渡海攻击了。更让中大兄没有想到的是,唐军并没有从布置了重兵的北面方向攻击,而在他们都没想到的难波外海,也就是倭国几乎没有防备的南面对他们展开攻击,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北面的中大兄和手下大臣,直到唐军登陆了,才发现他们手上已经没有了足够对抗唐军攻击的力量,只能仓促地组织起防守近江的倭军及劳工,还有平民对抗唐军的“入侵”。
精锐的唐军战力岂是倭军可以相比的,抵抗的倭军瞬间溃败,在收到倭军溃败的消息后,中臣镰足等大臣也马上规劝中大兄先一步逃跑,逃到北面去,停靠那里的十数万军队反扑,将唐军赶出倭国去,但中大兄却一直犹豫不决。
三年前,中大兄才将倭国都从飞鸟迁到近江,并在近臣中臣镰足的主持下,大规模修建近江城及难波宫,只是倭国国力有限,虽然派出的遣唐使团学到了不少建筑技术,并有大唐工匠的直接支持,但他们依然没办法在几年内将近江城修建完毕,这也使得唐军在攻击近江城时候,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入城内。中大兄于九年前开始摄政,但依然以皇太子身份自居,直到两年前,才即位为王,自称“天智天皇”,并推行一系列改革,迁都近江,颁布了《近江令》,努力提升国力。
可以说近江是他所有的希望所在,放弃近江,往北逃跑,不但他这些年的努力全部化为泡影,而且声望会从峰顶跌到谷底,对众臣的驾驭能力也会弱很多,几年内再也没办法恢复这份威望,这些顾虑使的他迟迟下不了逃跑的决心。也就是他的迟疑,让他及手下的大臣失去了最后一点点逃跑的机会。
就在中大兄在中臣镰足等亲信大臣的劝慰下,犹豫着要不要逃跑之际,唐军已经杀到了难波宫外,并且以迅猛之势开始攻城。唐军的喊杀声已经传到宫内,这让中大兄及手下大臣大惊失色,中大兄也不再犹豫,对中臣镰足吩咐道:“那朕就将近江的所有事务交付给你,希望你能守住难波宫,将唐军逐出近江,朕马上将率领大军过来支援!”
“陛下一路小心!”中臣镰足一副坚定的样子对中大兄说道:“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全力抵挡唐军的攻击……”
但中臣镰足的话还没说完,一名近侍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跪伏在地,大声哭诉道:“陛下,唐军已经攻进王宫,正往这边杀过来……”
“啊?!”所有人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唐军的攻势会这么猛,转眼间就杀到王宫中来。守城的近两万军士,还有数万临时接着的人马,怎么就没能阻挡住唐军的攻击,哪怕一点点的阻挡呢?唐军好像是入无人之境般,直接就冲到王宫附近的。那费了数万劳力修筑的城墙难道就是摆设,对唐军没有丝毫的阻挡能力吗?想到这,中大兄和手下的群臣们都黯然神伤。
因为中大兄召集群臣议事的宫殿离唐军以炸药包炸开的城门较远,那猛烈的爆炸声并没有被中大兄等人注意到,所以听到唐军已经杀过王宫听消息还是让他们吃惊异常,太快了!
“陛下,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中臣镰足哀求道,同时命令一部王宫卫队马上就位,向唐军冲杀,阻滞唐军往这边冲过来的速度,一边命令近侍们架起还有犹豫的中大见,准备强迫他逃离。
“不需要逃了,已经来不及了!”中大兄挣脱几位近侍的拥架,颓然坐到地上,“朕就与众卿在这里,迎接唐军吧!”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所领的倭国战力与唐军相差竟然这么大,根本不堪一击,唐军如入无人之境般杀了进来,凭着一些残兵败将,如何能抵挡得住唐军进一步的攻击,即使他逃跑,能逃哪里去?逃跑之际被俘虏,不如就这样呆在王宫中,等候唐军的到来更有面子。
众臣也是明白这个理,知道自己的“天皇”是没办法逃出去的,唐军来的太快了,根本没给他们反应的时间,他们也颓然而坐,陪伴地中大兄周围,差不多等着束手就擒了。
而这时,外面已经传来了唐军的喊杀声,还有骇人的爆炸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