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醉(唐远)-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煽炷罅讼拢芯醪欢院舐砩戏趴缓笤俪辶脚πΑP睦镆材擅莆裁椿嵴饷醋匀坏乩×脚氖郑孟窕姑灰坏阌淘ィ
与进西市坊门时候被陈易拉住手扯进里面不同,受到了惊吓的慕容清和慕容平在这个时候被陈易拉了一下手,非但没什么不快的感觉,还更加多了份安全感。手与手传递所给的感觉比眼神交流更实在,何况陈易刚才用拳头将那轻浮之徒打飞了!草原上的女人可都是敬佩英雄的,陈易现在的表现非常有英雄气势,两女心中更多了些敬佩,甚至还有其他!
不过慕容清和慕容平及陈易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场上的情景吸引了过去,因为对方被揍了还不甘心。
刚刚许彦伯被陈易不客气地打了一拳,正自气恼着,还想借着已方人多,马上报复,甚至抬出名头来吓吓对方。却没想到对方这么凶狠,没给他们这些人以威吓的机会,直接冲上来暴打他们。虽然他们人多,加上随从有近二十人,但对方都是身手高强之人,只几下就全被对方打倒在地。
许彦伯虽然是许敬宗的孙儿,而且还领了散官职,但此职刚刚今年才领,到现在为止还没进过皇宫,上过朝堂,并不认识陈易这位当朝皇后娘娘身前的红人。
这个时候官员们的曝光率还是不高的,又没有电影、电视,没有报刊杂志,陈易即使在朝中很有名声,但不在朝中任职的人很少认识他,即使是当皇帝的,走到大街上逛上半天也不一定能碰到一个认识他的人。不过即使许彦伯认识陈易,也并不是很害怕,因为他的祖父在朝中职位更高,又非常得皇后娘娘的信任,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而他借着祖父的官威,这些年横行坊间没什么人敢惹,自然也不怕任何人,但没想到今rì却莫名其妙地被人痛打了一顿,人都要快气炸了。但对方实力超群,不到十个人之力,只一会间就将他这边近二十个人全部打翻了。
心里满是气,却没办法发出来,但这不等于他不敢发。在陈易这边的人退后,冷眼看着他们之时,许彦伯从地上起了身,在几名鼻青脸肿的随从搀扶下,指着陈易气急败坏地喝喊道:“你们是什么人?竟然敢对本公子这样?信不信一会将你们拉去见官?大庭广众之下竟然敢殴打朝廷命官,是不是想反了?来人,将他们全拿下,押到长安县衙门去,有任何事本公子会担当!”
“哟!好大的口气,长安县衙是你许公子家开的是不是?”陈易一副戏谑的样子,还走近了许彦伯身边,一副嘲笑的样子道:“即使你的祖父,当朝宰相许阁老,也不敢以这样的口气说话,你想去见官,那我们现在就去,我还真不相信相信,你大庭广众之下调戏我的同伴,我出手相救,竟然还没有理了?你以为你是许相的孙儿,就能在长安为非作歹,在西市这样热闹的地方也敢胡作非为,你也可以请你的宰相祖父来评评理,看看谁理亏!”
这话让许彦伯傻眼了,他没想到对方听了他的话后,竟然没一点害怕,愿意去见官。甚至对方也知道了他的身份,知道他的祖父在朝中身居高位,但刚才对方还是将他们痛殴了。
要知道除了他身份特殊外,其他几位同伴家世也不差,可对方一点都不顾忌,还敢痛下杀手,将他们打的哭爹喊娘,看来对方身份肯定不简单,在朝中有很大的依仗。
想到这,再看到对方那些刚才把他们这群人打倒在地的壮汉又上前来,一副凶相,还想对他们动手,许彦伯有点害怕了,不自禁地躲了一下,也马上想到一个人。
而这时一名同伴挤到他的身边,低声地对他耳语了几句,一听之下让他马上变色,所猜果然不假。虽然被揍成猪头一样的脸看不出来脸色如何,但他确实害怕了。他听祖父说过,朝中有许多人是不能惹的,就如面前这个虽然年轻,但已经身居高位,且得皇后娘娘特别另眼相看的陈易。却没想到今rì不幸遇上,真是可悲。但当着这么多同伴还有看热闹的人,却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还想找点场子回来!
但还没等他想出办法来,外面传来非常响亮的喧闹声,接着一群身穿皂服的公差冲了进来。
原来是长安县衙的衙役们听到有人报官,领头的捕快带着手下的皂丁来拿人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连锁反应
ps:感谢zjh000089、忘斋书友的月票!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这周更新量会比前面几周都大,今天争取四更,期待书友们打赏、月票、订阅的支持!
“陈公子,你今天的表现真是威武!”
长安县衙门口,随着陈易走出县衙大门的慕容清和慕容平姐妹忍不住一道出声称赞。
今天陈易的表现确实非常威武,特别是在她们惊吓之时冲上来对许彦伯那一狠拳,直接将那位轻浮的浪荡子打飞了,自小崇拜英雄的她们对陈易有些刮目相看了,更不要说刚才在县衙里,面对长安令的喝问,几句话就直接将所有人镇住了,到最后连长安令都不得不赔小心,亲自将他们送出来。
看到那群被狠揍了一顿,个个成猪头样狼狈的人还被喝斥,慕容清和慕容平大感解气,一会前受辱的感觉完全没有了,挺着胸膛从这些人面前走过,非常的得意,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她们虽然是女子,但性子豪爽,不快的事很能放下,更不要说接下来是让她们感觉畅快的情景。
陈易倒对这场无意间吃到的官司以这样的结尾收场没觉得有太多意外,事情不可能很复杂的,即使对方是许敬宗的孙子。他是武则天面前的红人,朝中的三品大员,即使冲着这一条,长安令都不敢私下处置了,陈易有罪也要交由大理寺审理了。更不要说他是奉皇后娘娘的令,接待并负责青海郡王慕容诺曷钵所率使团人人身安全。
在长安令的眼中,陈易身边这两个面红唇赤的俊美公子或者美丽女子既然是青海郡王的家眷,那陈易自然有义务保证她们的安全,如果她们遭受伤害,可以采取一切手段保护,也就是说刚才即使陈易动手将许彦伯一众人的性命都取了,也只会受到轻判,而不会重责。更不要说皇后娘娘干涉的话,即使押到大理寺也可能什么事都没有。在知道陈易的身份及使命后,长安令可是急出了一声汗,也不管许彦伯的身世,当众责骂了一顿,小心地陪送着陈易出了县衙。出县衙大门时候,陈易分明看到。这位约摸四十几岁的长安令,可是满头汗水!也真难为他了!
手下的人自然也没受到责罚,陈易准备带着所有人离去。这件事他肯定要和武则天汇报下,许敬宗那时让武则天自己去解决。
原本遇到这样的事陈易有点兴致阑珊了,但从县衙里出来,他又满是兴奋了。问慕容清和慕容平道:“两位慕容小娘子,接下来还想上哪儿玩?”
时间不算迟,还可以找个地方小玩一把,但他想不出来再上哪玩好,只能问慕容清和慕容平。
两女对望了眼,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说道:“陈公子,今rì天色不早了。刚刚又出了这事,我们就不要去玩了,你送我们回驿馆吧,省得父王和母亲担心,想必公子还有事去处置,我们就不叨烦你了!今天也多谢你陪我们出来玩,还救了我们一回!”
“那也好!今rì我们买了不少东西,也算满载而归了。刚才你们也受到了惊吓,早些回去休息也不错!”陈易没坚持,有可能两女看出来他还要继续解决此事,也很理解地不纠缠他了,“那我先送你们回去吧!这事如果可以不和你们的父王及母亲说,那就不要说了!”
“公子,我们知道啦。不会说的,也不会让身边人说的!”两女又是异口同声的答应。
将慕容清和慕容平送回驿馆,在她们一再要求过几天再带她们出去玩,到更多好玩地方玩。吃一些好吃东西的声音中,陈易飞马而去。
他当然直接进宫,找武则天说这事去了。
…………………………
“哦?!子应,你竟然与许敬宗的孙子在西市起冲突?”武则天听了后,忍不住的惊讶。
“娘娘,微臣当时并不知道对方是许相的孙子,只是因为慕容诺曷钵……哦青海郡王的女儿受到轻薄,所以才动手的,要是知道对方是许相的孙儿,也不会如此鲁莽,还请娘娘责罚!”请罪的话先说到前头,省得一会武则天责怪,先自己请罪,效果肯定会好一些,陈易深知这一点。
武则天却是摆摆手,示意陈易不要这么说,起了声,走到窗户前,感慨了句道:“真没想到许敬宗官当到这个份上,子孙却是教育不好,竟然缕出丑事,今rì还发生孙儿在西市当众轻薄年轻女子之事,他失德啊,这官当的!唉……”
面对武则天的感慨,陈易不敢插嘴。许敬宗的儿子许昂与许敬宗不合,大概情况就是许昂与许敬宗的妾室偷情,这事他早有耳闻,只不过没有八卦心理的他并没什么关注,但也知道,许敬宗府上的家人一直不合,其子许昂被他发配到很远地方去为官,因为后来有内疚,又放纵孙儿胡作非为。今rì这事后,不知道武则天会对其如何处理了。
正在陈易寻思这事时候,武则天又出声了:“许敬宗年事已高了,许多事做的糊涂,现在连儿孙都管教不好,还真让人失望!不过他毕竟在朝多年,做了许多实事,本宫还是挺感激他的,子应,这次事就不要与他计较了!”
“是,娘娘,微臣不敢计较更多,只是怕娘娘责罚微臣的唐突,所以才匆忙着进宫来禀报的!要是微臣做错了,也请娘娘责罚!”陈易没有什么想法,只是想把这件事告诉武则天,省得许敬宗来找麻烦不知道如何应对。他深知许敬宗在武则天心中的份量,当年挺武和倒武两派水火不相容时候,李义府和许敬宗可是一力支持武则天的,最终因他们的支持,武则天才被立为皇后,倒武的长孙无忌等人被杀,接下来几年,李义府和许敬宗步步高升,位列政事堂,这可见武则天对他们的器重。
只不过李义府和许敬宗两人品德都不怎么高尚。被后人诟病,这一点陈易也是知道。李义府在任上被贬了官,最流放,并不得赦,最终忧恨而死。好像许敬宗倒是善终的,但后人评价不高,最主要是他监修国史时候胡编乱造。这一点让人痛恨。陈易穿越来大唐后,与这位武则天很信任的宰相并没有太多接触,也不是很了解他的品德行为,只是因为其位高权重,怕有麻烦事,武则天又要依仗他在朝中的权威。不好处置,因此才有刚才一说!
武则天看出了陈易的心思,笑着道:“子应,你别担心,许敬宗他肯定不会因此而耿耿于怀,甚至迁怒于你的,待rì本宫会将他召进宫。训斥一顿,让他好生管教一下其孙,不要再胡作非为了,在朝中当高官,自家府上的事都管不好,这如何可以?”
“那就多谢皇后娘娘了!”陈易赶紧作礼致谢,起了身后冲武则天嘿嘿笑笑。
被陈易别有深意的笑勾起了心思,武则天变了神情。一副小女人的样子流露出来,缓缓走到陈易面前,轻声说道:“子应,你都长了这么多岁,现在又是朝中三品大员,行事还这么鲁莽,与人起纷争竟然还亲自与人争斗。要是万一有个意外,受了伤什么的,那如何是好?”
“娘娘,微臣只是不能忍受这样的行为。看不惯这些纨绔子弟胡作非为,无论他们是什么人,只要我看到了,一定会出手干涉,要是他们相抗,不惜受伤也要和他们争斗,”陈易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慷慨激昂地说道:“娘娘,想必你也不会容忍这样的事,要是遇到绝对会插手相帮,是不是?”
武则天笑笑,并没答话,而是叹了口气道:“子应,本宫只是担心你,怕你与人争斗时候受到伤害,本宫可不希望你有什么伤害,也不要与人起纷争,你可明白本宫的意思?”
一听这话,陈易刚才的激昂状态马上消散了,换之的是感动,有点受宠若惊地走到武则天面前,嘻嘻笑着道:“多谢娘娘这般爱护,微臣明白了,以后定当不会这么鲁莽,有什么事定会先告知娘娘,一切都让你定夺!”
“明白本宫的心思就好!”武则天笑道,似想到了什么,又马上转口问道:“子应,慕容诺曷钵那对孪生的女儿是不是很的很漂亮?”
看着武则天那探询的眼神,陈易竟然有点做贼心虚的感觉起来,赶紧立正,借调整身姿的动作掩饰自己的尴尬,还故意笑了笑,才回答道:“是的,娘娘,青海郡王的两个女儿是长的很好看!”
“因为她们长的好看,所以你就陪她们出去玩了?”武则天狠狠地瞪了眼陈易。
武则天满脸堆笑,但陈易却从她的话中品出了一丝酸味,赶紧解释:“娘娘,你误会了,微臣只是职责所在,不敢有马虎而已,要是娘娘不高兴,下次微臣就别派其他人陪她们出去游玩!”
武则天很不满意陈易在他面前虚情假意地笑着拿话搪塞,再瞪了一眼后,没好气地说道:“好了,本宫可不是吃你的醋,只是要你小心些,不要去招惹这对宝贝,慕容诺曷钵带她们来,可是有目的的!”
“啊?!什么目的?”陈易惊讶了!不成慕容诺曷钵拿这对宝贝女儿来长安显摆?还是……
“以后你就会知道的!”武则天不想再说什么了,对陈易挥挥手道:“子应,本宫累了,想休息一会,你先回去吧!”
“是,娘娘,微臣告退!”武则天没将他留下服侍让陈易放了心,赶紧开溜!
因为这件事,许敬宗在被武则天召到宫中,语重心长的说了一通后,让武则天和陈易都没想到的是,在武则天将许敬宗召进宫说这事后,许敬宗竟然马上向武则天提出辞呈,申请致仕了!
武则天考虑再三后,还是同意了许敬宗的请辞,并且在随后时间内,调整了政事堂宰相的名单。有多位政事堂的宰相出现变动,一时间,朝堂上又很热闹了!
陈易没想到,他一次鲁莽的与人冲突举动,竟然给朝堂上带来了巨大的变动,这一点连武则天都没想到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第二百二十八章武则天的安排
(第二更)
大唐的宰相制度是群相制,也就是一群宰相组成政事堂,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位列政事堂的官员就是宰相了。这些官员可以说是大唐朝堂上最德高望重、最位高权重之人。
东台(即原门下省)、西台(中书省)的长官左相(侍中)、右相(中书令)是当然的宰相人选,而其他哪此官员能进政事堂,就要看皇帝对其的态度,及他们在朝中的威望了。
自李治朝开始后,除左、右相外,大多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东西台三品)者为宰相。李治当皇帝以来,政事堂的宰相基本保持在七到十名左右,可以说十名是最高的人选了。这些年武则天虽然插手朝事,但政事堂人选问题依然由李治自己掌握,武则天想在里面安插自己的人,还是有点难度的。这是她很苦恼的事,但又没有太多办法。政事堂诸相中,她最能信任的就是许敬宗,许敬宗一直以来是她的铁杆,其他一些大多保持中立,但也有几个是反对武则天干政的。只不过李治默许甚至明言同意武则天代为处理朝事,反对的大臣向李治进谏无效后,也只能罢休。位列政事堂的都不是一般人物,他们知道以国事为重,只要武则天没做出有违祖制的事,也大多不会反对。
政事堂诸相虽然不会时常和她顶牛,但里面大多不是她信任的人,这是武则天很不满意的事,一直以来她都想往里面安插自己的人。
许敬宗辞职,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窦玄德及金紫光禄大夫刘祥道病逝,武则天趁机对政事堂众宰相来了个比较大的调整。不过武则天也不敢做非常大的调整,不可能将里面所有宰相都换成自己的亲信。那样会出大事,朝堂上出大动荡的。深知心急吃不了热粥的她对做这样的事非常有经验,知道如此大的事要慢慢来,循序渐进而为,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愿望。
许敬宗的辞呈获得批准后,朝廷下发诏令,补授一些官员入政事堂,参知朝事。以司戎太常伯(兵部尚书)姜恪兼检校左相,右卫大将军苏定方守左相,司平太常伯(工部尚书)阎立本守右相。以刘仁轨为右相。西台侍郎(中书侍郎)李敬玄、戴至德,正谏大夫兼东台侍郎(黄门侍郎)李安期、东台侍郎郝处俊,东台舍人张文瓘、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兼正谏大夫赵仁本并同东西台三品。
正事堂的宰相达到了十人,这十人当中,有几个是强力反对武则天干政的。如戴至德等人。戴至德是贞观名臣戴胄之中,戴胄在朝中极有威望。戴至德才学也非常不错。当然这时代的官二代大多都是非常出色的。戴至德以其卓著的才学和几乎无可挑剔的品性,获得了皇帝李治的认可和赞赏,官至西台侍郎,并在早几年就被授以同东西台三品之衔,位于政事堂,此事武则天并没将其剔除。依然让他位列宰相位。除了戴至德,刘仁轨、李安期、张文瓘也是比较强硬反对武则天干政的人。刘仁轨在被召回长安后,就被授以检校右相职,位于政事堂。但这次武则天依然让他们呆在政事堂,并且补进李安期、张文瓘两位不支持她掌权、但名声非常不错的人入政事堂,也是为了向世人展现她的胸襟,她用人只看才学、品性,而不计较与她之间的恩怨。
不过另外两个人,那就是李敬玄和赵仁本就是武则天这次一定要安插进去的人,李敬玄是武则天的另一个铁杆,可以说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其又与刘仁轨有恩怨;赵仁本虽然不是武则天一手提拔的,但其对武则天表示了公开的支持,这是获得重用的一个原因。
姜恪、阎立本在朝中声望非常高,他们只是一心朝事,对武则天不支持也不反对,这次依然位列政事堂,没出乎任何人的意外。
最让人意外的就是苏定方这位大唐的无敌战将被授以检校左相职,位列政事堂。
苏定方这么多年以后,其战功虽然被世人认可并敬仰,但他在政治上可以算是一个小白,早年因与李义府过往甚密而被武则天不喜,因其性子耿直,朝中许多大臣对他也不太喜欢。这次能入选政事堂,可以说全是陈易在武则天面前常为他说项之故。没有陈易与他的亲密过往,没有陈易在武则天面前经常为他说好话,称赞他的战功,武则天是不可能重用他的。
但谁也知道,这只是对其战功的一个认可,年事已高,身体有恙的苏定方肯定不会过多地插手朝事,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表示。
许敬宗被授以高阳郡公爵,回家颐养天年了!
政事堂人事变动的结果,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更何况这次人事变动是在皇帝李治神智不太清醒时候而为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皇后武则天做出的决定,也幸好武则天没有进行非常大的人事变动,挺武的人安进去不多,不然朝中大臣可能会群起反对了。
这样的结果也是陈易最喜欢看到的,与他关系不错的几个人,如姜恪、阎立本、苏定方都位列政事堂,虽然说并不需要依仗他们得到点什么,但与宰相们相熟,做起事来总会好一些。其他那些人,陈易也想结交,只不过一些人不卖他的账,就如刘仁轨,他去拜访竟然不接待,这让陈易有点受打击。不过他也不气馁,想着以后再找机会拉关系,其他那些人也是,寻个机会好生结交一下,他不信凭他所表现的才学,及平时的好名声,这些人会不礼待他。
政事堂人事变动结束后,人心也安定了下来,李治、李弘、李贤重病后朝堂上起的波澜已经慢慢消除,政事堂人事变动没再将波澜推高,许多终日惶惶,担着心的人也放下心来。不过许多人还是牵挂着一件事的,那就是太子的人选问题。
先太子李弘暴病而亡,皇帝又病重不能理事,所有朝事都由武则天负责,这是许多大臣不愿意看到的,连续一段时间以来,每到朝会日,总会有大臣当面向主持朝会的武则天上奏,请求早立太子,奏请早立太子的奏本都快到百份了。看到这些情况,武则天却依然没予以理会,回应众臣的是,如今皇帝病重,不能理事,沛王也未康复,每天躺在榻上,所有一切都需要别人料理,立太子的事还是要等皇帝恢复神智,李贤康复后再说。
武则天的意思,那就是想立沛王李贤为太子,这是一些人愿意看到的,但却更多的人反对的。大多的朝臣已经知道李贤的病情,清楚李贤的病不可能完全康复,即使能清醒过来,神智也远不如前,可以说几近痴傻了。要以这样的人来当太子,那是置大唐国运于不顾。
因此在武则天透露出这个意思后,反对立李贤为太子的连续上表,要求武则天改立其他皇子为太子,并且希望武则天早做决定。
许多人所抱目的是这样的,如今李治病重,完全不能理事,早立太子,那可以让太子早些插手朝政,万一皇帝有个意外,可以顺理成章地即位为皇。那些职位最高的人已经知道,李治根本没有治愈的希望,能苏醒过来也是完全不会理事,想让他立遗嘱由何人即位也是没有可能,因此也希望武则天早做决定,以免朝中再起大的风波,弄的天下大乱。看到这么多人连续向她请求早立太子,并隐约有早安排李治后事的意思,武则天窃喜。
不过她依然不着急,以皇帝还有可能康复,李贤也有治愈的可能为由,推拒群臣早立太子的请求。
……………………………
“子应,如今朝中呈请本宫早立太子的奏本每天送上来都很多,一些大臣多次在朝会上奏,要求本宫早立太子,你怎么看这件事?”仙居殿内,喝着陈易淘的龙井绿茶,享受着茶叶清香味道的武则天,慢条斯理的问询道。
“娘娘,臣觉得时候已经差不多了,政事堂的人选尘埃落定,太子的人选也可以顺应民心定下来,那样娘娘在朝中的威望会进一步涨升,英王殿下又是个听话的孩子,一定不会拂你意的!”陈易小心翼翼地回答。
武则天冲着陈易笑笑,点点头道:“说的也不错,是差不多时候了!”
“此事娘娘早有定夺,娘娘的心思也不是微臣可以明白的!”
武则天对陈易翻了个白眼,表示并不喜欢陈易这样的马屁,不过马上又叹了口气,轻轻说道:“显儿也不年轻,待事儿定下后,该为他准备婚事了!”
“娘娘已经为英王选定了妃子?”
“普州参军韦玄贞之女韦莲儿,天生丽质、伶俐可爱、聪慧过人,本宫准备选她为英王妃!”武则天的声音依然轻轻。
“韦玄贞女韦莲儿,韦氏……”陈易默念着这几个非常陌生的名儿,也很快就明白过来这个韦莲儿是什么人。历史上差点成武则天第二的那个李显的妻子,韦氏韦皇后,应该就是这个人儿!
他没想到历史已经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但李显的妻子依然是这个人!
第二百二十九章那太好了
(第三更)
三月十五,朝廷发布诏令,立英王李显为太子,并大赦天下,同时令百官恢复原称号,取消自龙朔二年开始的改革官职名称的方案。
恢复百官原名是陈易提议的,他一再表示,现在这些名儿太难记了,反正他来大唐这么久,对这些官职名称还是一头雾水,不如中书、门下等原来官职名称好听、好记。这些事早已经有许多官员提议了,只不过武则天未采纳,陈易几次说了后,终于将武则天说动,同意恢复百官名。
左相、右相恢复为侍中、中书令,其他所有官员名称依然如原来。
应群臣的请求立了太子后,东官属官也一并宣布:以刘仁轨为太子太师,阎立本为太子少师,郝处俊兼为太子左庶子,李敬玄兼太子右庶子,陈易为太子左卫率,贺兰敏之为太子右卫率,王勃为太子宾客。所有东宫属官都是朝中很有名望的人担任,虽然有一些人看出来东官属官中有不少是武则天的亲信人员,但他们在朝中名望都不错,才学也非一般人可比,也没人一力反对。
被按了个太子左卫率的职,陈易还是挺出意外,不过也没去问武则天,他知道如此安排的意思。当初武则天让他说动王勃担任东宫属官时候,陈易就已经明白武则天心思如何,由他去说动王勃,那他这个当事人肯定不会这么闲着,兼领一个东宫属官并没什么意外。
只不过东宫的事务他也没多少精力去管,基本由副卫率负责,军器监的事务一大堆,足够他忙了,如今还要负责接待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事。忙里偷闲给自己放个假的时候都不太多。
他并不是工作狂,无论后世还是现在都一样,他喜欢悠闲的生活,崇尚享受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如今是被迫忙碌工作着,心里也很有意思,当然他也尽量给自己腾出一些时间,陪妻儿们去玩,陪郑婉频和上官婉儿郊游踏青。
春天的rì子可是很短的,特别是在忙忙碌碌中感觉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一天了。
忙碌的rì子过的也是挺充实的,不是说有事做,而是有事做的同时还可以时常陪妻妾情人们疯狂,陪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美女们外出游玩,这样的rì子也是陈易所希望的。要是“工作”上的事能少一点,少点忙碌那就是完美了。
因为要准备一下弘化公主回娘家的事。陈易几乎每天都去鸿胪寺驿馆。明rì就是弘化公主正式回娘家省家的rì子。他也过去问询一些事儿,做点安排。这个rì子是弘化公主自己选定的。因为现在身份不一样,弘化公主是青海郡王慕容诺曷钵的王妃,自然不能如其他出嫁的女子一样随便回门,许多仪是必须的,rì子也要挑选过。回去时候还要有一堆礼节,这是不能免的。但这些都不是陈易所希望的,因为所有一切都需要他张罗,平时他就够忙了。还要去管这些琐事、烦事,足够累了,幸好有礼部的官员协助,陈易也放权,将事儿都交给礼部的那名郎中,有什么事只要向他禀报就行了。
到了会馆,与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说了一通明rì如何安排的事项后,起身准备离去。
不过刚刚走出会客厅,就被两个人拦住了。不用说也知道,敢在鸿胪寺驿馆拦陈易路的只有那对孪生的姐妹花慕容清和慕容平。除了她们两个,真的没有其他人敢拦他的道的。不过对于被拦道之事,陈易丝毫没有不悦,反而是有点期望。
这些天过来,虽然有几次与慕容清和慕容平说话,但也只是说话,有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在场的说话,那种场合下说话可一是点不自在的,他连欣赏一下美女花姿色的机会也不多,当着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的面,他怎么敢肆无忌惮地打量她们俩。
不过这几次看到慕容清和慕容平,也算看到了她们真实的面目,因为在驿馆中,不需要顾忌什么,她们是一身女装打扮的。女装打扮将姐妹俩真实的面目完全显露出来,如画的眉眼衬着修长的手段,陈易觉得任何男人看着都会动心的。天气又渐渐暖和了,身上的衣服穿的少,她们的美好身段也基本能看清,相比较着男装时候那刻意掩藏的身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