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傲唐(唐远)-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十章巨大威力
小小一根竹筒,装了最多半斤所谓的“火药”,点燃后竟然产生如此的威力,声音巨响,竹筒的碎片到处乱飞,甚至还有一些碎石飞起来。除了杨晞,其他人都被吓的脸色发白。
太恐怖了,早知道站远一点。
刚刚去点燃的校尉王选更是吓的发呆,若爆炸时还在边上,不知要被炸成什么样子。
简单配比出来的火药有这样的威力,杨晞是满脸掩饰不住的欣喜,冲着一边惊的目瞪口呆的诸将大声吼道:“哈哈,诸位将军,你们现在明白这东西有什么用处了吧?!”
“元帅,好像可以用来炸城墙、城门!”高适反应最快,马上接了杨晞的话,“在攻城、杀敌时候很有用处!”
“说的不错,”杨晞看了眼站在自己身边的高适,再看看其他那些依然脸有惊色的将领,乐呵呵地说道:“这叫火药,可以用火来点燃的药末,威力非常大。炼丹的道士早已经知道这个理,只是没有人想到将其用于制作武器罢了。要是将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中,必定可以让我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想必你们还没完全清楚火药的巨大破坏力和杀伤力,本帅再给你们演示一下!”
诸将都知道火药是依杨晞的配方制作出来的,刚才这次演示已经让他们见识到火药的威力,对杨晞的敬佩又上了一个层次。如此厉害的东西制作出来,不简单啊!
当然他们也想再看看杨晞会如何试验,火药的威力到底如何!
杨晞也马上命令,让军士们拿一铁制的罐子,里面装了大概一斤左右的火药,在山地上挖一个坑,将铁罐埋起来,开口那端露出,依然用火药堆成一条线引燃,还是由校尉王选上前点燃。
已经见识到过火药爆炸时候产生威力的王选,在小心翼翼地上前点燃后,马上撒腿跑开。
火药线以很快的速度燃烧了起来,并最终引燃了铁罐里的火药,随即发生了爆炸。
在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中,无数的泥土、碎石被炸了起来,飞上半天,一些飞出去老远才落下。这个时候,许多人才发现他们所站地方距离爆炸地点太近了,许多碎石及泥土从天而降,落在他们身上。此情出现的时候,许多人是不顾自己的形象撒腿就跑,许多人是抱着头的。
杨晞最有先见之明,他在令王选上前点燃火药线的时候,已经躲到一个安全地方,两棵并排长的松树后面,飞溅而来的泥土碎石落在松树近,还有一些砸在树干上,但没有落在杨晞身上。只是他身边的那些亲卫就没这么幸运了,有不少人被砸中,甚至有人受伤的,被碎石磕伤了。
站在另外方向的一些军士因为距离太近,被碎石砸中,火辣辣的生疼。
炸药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登场的效果还是挺吓人的,数百名身经百战的将士被吓的不知所措。新鲜事务么,在不被人知的情况下总是容易产生特殊效果的,同样响声的打雷,也会让人惊住的,无论此人是否经历过战事都一样。
爆炸之处腾起一大片的黑烟,不过很快就被风吹散。杨晞从躲藏的松树后面走了出来,走到依然还有冒着烟的爆炸点近,查看爆炸情况。乖乖,土制的“炸弹”的威力还是挺大的,竟然炸出了一个深度和直径各有几十公分的大坑,威力与一个小炮弹相似。
惊魂未定的其他将领看到杨晞走近观察后,也都围拢了过来,看到爆炸点留下这么大一个坑后,越加吃惊。
“元帅,你制作的火药,真的很有用,要是放多点,城墙都可以炸塌!”自认为是杨晞亲信的李福德,很自然地拍马屁道,“元帅,你能制作出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来,真是太厉害了,末将甚是敬佩。末将觉得,要是用火药对付叛军的攻击,即使不说其巨大的杀伤力,光这样巨大的响声都会让叛军吓坏的。元帅制作出此利器,何愁叛乱不平?”
李福德的口气虽然有点阿谀奉迎的味道,但其所说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要真是以此威力巨大的火药制作武器,杀伤力及威慑力定是很惊人,就从刚才飞溅出来的碎石就可以将人击伤及巨大的响声让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都吃惊上可以说明这一点。
人吃惊,马匹更是,两次巨大的爆炸已经让他们这些将领的坐骑都受到了惊吓,在那里长嘶蹬蹄,要不是有军士死命拉着安抚,说不定都成惊马跑走了。
要是战争时候,往对手阵列中抛投大量爆炸物,即使不说本身的杀伤力,爆炸的巨大声响完全可以可以让对方的人和马受惊。要是大量战马受惊,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火药的威力本帅也不费口舌之说了,诸位看到也就明白了,接下来本帅会令工匠们继续研制此物,并制作出方便易带,可以用于实战中的爆炸武器,”杨晞一脸得意地看着诸将,“再过一段时间,本帅会向朝廷请求挥兵攻击陕郡,希望攻击陕郡的战斗中,火药就可以派上用场。”
以火药制作武器并不难,最简单的以火药为原料的武器就是炸药包。若是以火药制作成炸药包,就是将大量火药包在一起,以引线点燃后,用手投掷或者用抛石机抛投,那对敌军的杀伤力肯定会很大,在攻城或者据城防守时候非常有效果的。
只要制作出引线来,并用引线的长短控制爆炸的时间,初级火器制品马上就可以军用。引线并不是高科技的东西,以火药和纸、麻线等最基础、常用的东西可以制作出来,杨晞没觉得有任何的困难。
引信才是最麻烦的。
火药出来了,手雷、炮弹等火器总会去琢磨去制作出来,这些火器是需要引信的。
杨晞知道引信怎么制作,他是这方面的行家,但没有技术和原料,却是不容易制作出来。
但他相信,有他这个穿越而来的后世特种兵出现在唐朝,火药投入战争中的年代会大幅度地提前。
〖
第三十一章收买人心
(感谢唐武1、sn逍遥书友的打赏!接编辑通知,本书下周强推,三月一日上架!)
------------
“元帅,这些武器你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杨晞的元帅行辕内,庞忠拿着一把三棱刺爱不释手地把玩着,还忍不住感叹般地问了一句。他刚刚过来向杨晞报告麾下将士的情况,看到杨晞的案头上摆着几把做工很不错的小型武器,在得杨晞同意后,也拿在手上研究。
带血槽的匕首、三棱刺,还有很小的弩弓,案头摆放的这几样武器是杨晞提出改良意见后军器监工匠重新打造后以驿站快马送过来的。第一批样品庞忠并没看到过,改进的样品他看到了,仔细研究了一番后,他忍不住出言赞叹,心里也疑惑并惊叹于杨晞的能耐,竟然能设计出这么多的兵器。
“其实也没什么,这些兵器都是依据现有的其他兵器改进的,”杨晞笑着解释,“就如这匕首,只不过更锋利了些,再加了血槽,刺进心脏内时,血能很快透出,被刺中者会因大出血而快速死亡。三棱刺能轻松地刺穿身体,要是被刺中心脏者基本没有活命的可能。还有这小弩弓,每名军士都可以随身携带,其上还有瞄准槽,射击精度高,用于近距离杀敌或者制服手非常便利,单手就可以射击。只不过制作成本比较高,以后只能装备特训队的将士。还有这马刀,庞将军你是身经百战的武将,想必你最清楚什么样式的战刀最适合骑兵冲杀时候使用了,你试试手感!”
庞忠从杨晞手中接过了长长的马刀,以手掂量了一下,马上称赞道:“好刀,很沉,很锋利!”
说着挥起刀舞了一下,随即用力地挥劈了下去。马刀挟着一股劲风,随着庞忠灵敏的身子转了一圈,最终在他的手上收住。
“刀身带有弯度,砍杀时候更能使的上力气,并且刀身不会卡在身体里,也不容易折断!”虽然没砍人,但庞忠马上就说出了带有弯度马刀的优点。
杨晞点点头,笑着认同了庞忠所说,“这是本帅根据胡人所使用的弯刀及我们大唐军队中使用的横刀而想出来的,算是一个改进吧!”
大唐军队中普通使用的横刀是挺不错的,但因为刀身是直,砍杀时候容易陷在敌人身体里拔不出来,而且容易折断,力道也不容易使全。后世近代骑兵使用的战刀都是长长的、弯曲的马刀,这当然是一种改进,根据实战总结出来的改进,杨晞只不过将这种改进开始的年代提前了而已。
只不过带有曲度的马刀打造并不容易,要是冶炼、打造技术不过关,刀身硬度及韧度不够的话就容易折断,在这一点上横刀就占优势,不需要设计曲度,依现在的制作技术可以打造出很坚固的刀身。不过杨晞相信,只要工匠们付出努力,这个问题肯定能解决好的。
“元帅,你可是让末将很敬佩啊!”庞忠感慨了一句。
他也是个直性子的人,当初杨国忠要对付哥舒翰,他曾建议哥舒翰想办法杀了杨国忠。在杨晞抵达潼关后,这位新任的元帅一系列的表现也折服了他,杨晞的大义、不为自己谋私利、一心为国尽忠的举动也让他汗颜,让他打心底的敬重;杨晞制作的这些武器,还有在训练特种分队时候那远胜于一般人的手段及身手,让他有种完全不可置信的感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是他心里的感慨。
他一向很自信,在武艺及谋略上都觉得自己比一般人出色,但杨晞这个年龄比他小了近一半的年轻元帅,却在各方面表现都胜过了他。即使以武艺对抗,他也觉得自己根本不是杨晞的对手,几位军中以勇武著称的军士,在杨晞面前几招就败北,他自信他是做不到的,谋略上更是如此。
庞忠并不会阿谀奉迎,他只敬重勇武之人、能力出众之人,就如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王忠嗣这样几乎战无不胜的猛将,而不会对杨国忠、李林甫这样的奸相有任何的好感。但杨晞这个奸相杨国忠的儿子,却不得不让他心生敬重,心里有一种由衷的佩服。
“朝廷还真的选对了潼关镇将的人选!”这是庞忠时常的感慨,也是许多将领认同的一点。
“要是杨晞不是杨国忠的儿子,那该多好!”这也是庞忠和许多将领的另一种感慨。
“元帅,末将甚是不解,你为何与杨相公差别这么多?”因为感受到杨晞的信任与器重,庞忠在与杨晞说了一会兵器之事后,忍不住把这个疑惑问了出来。这个问题只有他与王思礼会问,其他将领或许都不敢,今日趁着兴致,他犹豫再三还是问了。
“龙生九子,各不成龙!”很是意外庞忠会这样问的杨晞,不由的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并且马上笑着自嘲,“身为杨相公的儿子,本帅知道许多人会对本帅不信任,但身于何家并不是由我自己选择的,本帅所能做的,就是一心为公、忠民为国、努力平叛,其他的暂时不是本帅现在要考虑的。”
庞忠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后正自惴惴,怕杨晞不高兴,但没想到杨晞竟然自嘲了一番后向他表明了“决心”,非常的意外,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
“庞将军,本帅希望你们不要因为我是杨相公的儿子而担忧什么,我只是我,我这个兵马副元帅现在最想做的就是率军平息叛乱,而不是其他,只要我领军一天,所做一切都是为此。本帅也希望所有将领都能和我一样,抛却以前所有的成见,一心为了平息叛乱而战!”杨晞说这话时候表情很严肃。
听杨晞如此说,庞忠如何还敢再说什么,把身子一挺,大声应道:“谨尊元帅令,末将一定不会让元帅失望的。”杨晞刚才这些话很有深意啊,只是不太容易理解,但庞忠知道,杨晞肯定与杨国忠大不相同,有其父不一定有其子的。
“庞将军,想必你也知道,这段时间李监军很沉的住气,不过依本帅对此人的了解,他肯定不会一直这样隐忍,熟悉情况后会慢慢插手一些军务,本帅希望诸将能和我一道,力争不让李监军影响我们的正常训练,还有以后的军事布署!”杨晞趁热打铁地提了自己的要求。
“请元帅放心,末将会一直支持元帅的,”庞忠再次挺身答应。
李辅国当然不会是好人,在初见时候他就有这个感觉了,杨国忠与太子有隙这也是公开的秘密,代表两个阵营利益的杨晞和李辅国以后肯定会有争斗,虽然说庞忠在双方的争斗中更倾向与太子李亨,但他却不希望监军李辅国对他们的军事布置插上一手,这些事上他们还是愿意听杨晞的。
第三十二章准备主动进攻
----------
杨晞的预感很快变成了现实,在抵达潼关的二十几天后,李辅国终于忍不住来过问潼关的军务了。
“杨元帅,末将有一些不情之请想与元帅说,”杨晞的元帅行辕内,李辅国很恭敬地对杨晞说道:“还请元帅体谅末将的苦衷!”
“李监军有什么事就尽管说吧!”大马金刀坐在上座的杨晞,面带笑容地看着站在下面的李辅国。
李辅国脸上也尽是笑,说话声音非常恭敬:“末将负有监军之责,按朝廷律制要隔一段时间向朝廷报告潼关军务,只是末将不曾涉足潼关军事,对潼关一带的军事布防一无所知。末将知道元帅已经将一切事都布置妥当,什么事都不需要末将操心,但末将职责所在却不敢不向元帅提要求:让末将也分担一些军务,以免朝廷责罚末将疏于职守,还请元帅理解末将的难处!”
李辅国提这样的要求杨晞并没任何的意外。
其实李辅国所提的要求原本就是监军的份内事,只不过杨晞强横地不让李辅国插手军务而已。
李辅国当然知道杨晞的用意,记着太子李亨吩咐、很有心机的他并没急着行动。但他已经接到李亨的密封,准备开始行自己的职责了。
不过李辅国却不知道,他抵达潼关后一举一动全在杨晞的监视之中。
李辅国不时与长安有密信来往,虽然杨晞并没去查李辅国发往长安全部密信的内容,但从查获的几封上看,这位监军宦官正是奉李亨之意,在熟悉情况后准备开始行动了。
杨晞能将李辅国所有发出去的密信都截获,但他并不想这么多,一则怕李辅国或者李亨发现,二者现在李辅国所做的并没太多让他担心的。
听了李辅国这样的要求,杨晞也没拒绝,而是马上答应:“李监军这般要求,本帅如何敢拒绝!呵呵,这样吧,以后本帅送给朝廷的奏本副本送你一份,让你知道潼关所有的军事动向。你对潼关的军事布置有什么意见也尽可以与本帅说,本帅一定会仔细听你说的。”
听杨晞避重就轻,李辅国也不意外,他也没提过多要求,而是马上向杨晞致谢:“多谢元帅的体谅,那末将先告退了!”
“李监军请放心,一会本帅就将你需要的资料送过去!”
“多谢元帅!”李辅国说着,再恭敬地施了一礼就退出了杨晞的帅帐。
看着李辅国出去的身影,杨晞无奈地摇摇头,长叹了口气。真的想不明白李隆基为何要在军中设置监军,设置监军真的能直到监督领军将领的作用吗?杨晞持否定态度。
想反的人你再监督也是没有用的,就如安禄山。要避免领军将领谋反,关键还是在军事制度的改革上,军、政、民生肯定要分离,将领只管军,地方官员管政、管民生,并且不能让一个将领在一个地方呆太久,适当时间必须轮换,这样才不容易起乱,不容易有谋逆行为发生啊。
后世时候毛太祖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杨晞真希望李隆基能穿越过去,向毛太祖好好学习一下。
----------
火药的几种配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调整到了比较合适的比例,杨晞也令新成立的潼关火药坊开始大批量制作成品火药。火药开始批量制作后,后续那些以火药为原料的火器也开始试着制作。
开始制作的火药器当然是工艺简单的,包括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炸药包,及简单的“手雷”。就是用密闭的铁罐装填火药,插上引线后就算成品,使用时候只要点燃引线就可以投掷的简易“手雷”。
知道**,**挺容易。有了火药,制作引线也很简单。
只要将火药放水里熬成糊状,在半干时候以棉线或者厚纸包圈成线状,不同用途粗细也不同,晒干后就可以用来引燃了。也只经过了简单的几天试验,能保证完全燃烧、能引燃末端火药的引线就初步制作成功了。引燃速度与里面火药的量及引线长短有关,只要火药量充分基本可以保证引燃成功。
杨晞令工匠们在成批量制作引线的同时,也令他们研制可以在一定潮湿环境下点燃的引线,还让他们琢磨出引线内火药量与燃烧速度的比例,最终制作出能在雨天使用的引线及不同规格、不同燃烧速度的引线,以用在不同规模的炸药包及简易“手雷”上。
杨晞知道,下一场战争会在不久的以后到来,他暂时没时间去进一步研究威力更大的火器,也暂时没时间研制引信,要是战争暴发,只能将这些初级火器投入战斗中了。
原本潼关已经有十万人马,近段时间不断有勤王之师抵达,朝廷也新募集了一部军士填充到潼关,这样潼关的镇军人数已经有近十四万。这些新募集或者新抵达的军士也加入训练的阵列中。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将士们各方面的情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少组织纪律方面比原先改变了很多。
将士们战斗力有多少提升这个没有人敢明确说,毕竟战斗力要在战争时候才能体现出来,但杨晞相信,凭着残兵败将就能将潼关城守住的这些军士,战斗力在训练后肯定得到了提升。他早先只守不战,坚守潼关不出的理念因为军队人员的补充及持续的训练而发生了改变。
叛军因为受到郭子仪、李光弼等部的打击而没多少建树,安禄山有退守洛阳,甚至放弃洛阳、退守范阳的打算,崔乾佑屯兵十万于陕郡也只守不战,几个月下来没派大军攻击潼关,杨晞觉得他已经可以率军主动出击。在留数万人马坚守潼关城的前提下,出关作战,主动进攻,准备夺取陕郡。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这是杨晞一直坚定的理念。只不过此前因为官军力量太弱,潼关都不一定守得住,他这才止了主动出击的念头,并向皇帝李隆基及自己的父亲、宰相杨国忠一力建议,全力守住潼关。但现在形势完全不一样,潼关守住的同时给予了叛军以极大的杀伤,麾下将士的战斗力提高了,而且他还拥有了一种叛军从来没见过、极其厉害的武器,火药及炸药的研制出来让他有底气抛却以前的理念,想到主动进攻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特殊人物要来潼关视察劳军了。
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李亨。
第三十三章李亨到潼关
-------
----------
杨晞是在接到父亲杨国忠的密信后知道太子李亨要到潼关来视察劳军的。
这是李亨数次在李隆基面前请求后的结果,杨国忠反对无果,而且他也没太多理由反对。
毕竟李亨才是天下兵马元帅,而杨晞是副元帅。领着元帅职务的李亨,到长安的门户潼关视察军务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事连李隆基都非常赞赏,群臣也认同。
杨国忠最终只能无奈地屈服,并立即写信告诉杨晞,要杨晞做好迎接的准备。
杨国忠当然知道李亨到潼关肯定不会仅仅是视察和劳军,一定还有其他目的,最大的可能就是挑杨晞的茬,再为他自己壮大声威。
不明底细的将领们看到太子到潼关视察军务,肯定会受到鼓舞,并对不惧危险到潼关劳军的李亨进一步尊崇,军心被其拉拢过去也不一定。
但杨晞却并没有如杨国忠那样担心,如果李亨真的想收获人心、军心,就应该在潼关最危急的时候来劳军鼓劲。要是李亨敢冒着生命危险来潼关督导战事,那杨晞都会对他刮目相看的。
李亨在他已经基本建立权威,让诸将敬服的情况下来潼关,想拉拢收买人心,就要费很大劲了。杨晞倒是怕李亨抵达潼关后借什么机会指责他,甚至当场责罚他,那样就很头疼,毕竟李亨是太子、兵马元帅,有权力处置许多人,包括他这个副元帅。
但要来的总挡不住,杨晞也只能要求自己在李亨抵达后小心行事。
不过要做的事不能受这事的影响,包括全军练兵及特训营的进一步课目训练,还有火器的制作。
天气早已经转凉,快入冬了,特训营的训练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体能训练结束了,实战科目训练开始。体能训练结束后,杨晞亲自主持了考核,一次非常严酷、严格的考核。那就是一百里折返的武装越野,要求将士们负重三十斤,跑出五十里后再折返,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的军士算是合格,没能力坚持下来或者规定时间之内没能返回的军士就被淘汰。这是后世时候杨晞在参加特种训练营时候体能训练结束后最终的考核项目,他和少数一些战友坚持了下来,及至最终完成特种训练。
如今他也将这个考核项目搬到唐朝来,考校被选进特训营将士的体能训练成果。
最终通过考核的军士有二百十三名,这些军士是潼关十余万镇军里面各方面表现最出色的人儿。这两百余名军士也充满了斗志,杨晞所说地狱般的训练他们都坚持过来了,那接下来相对轻松的训练他们也定能坚持下来。即将成为杨晞亲自领导下特战分队的成员,他们充满了骄傲。
留在特训营继续训练,不只是荣耀的象征,更有地位及待遇的提高。
特训营的军士可不是普通军士能惹的,他们的待遇也是远非一般军士可以比,这些现实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他们斗志。
这些军士被重新编组后,将进行更加秘密、更加专业的特种训练,训练依然由杨晞亲自主持。
不过杨晞也有遗憾,他现在是领军元帅,不可能离开元帅这个位置,带着这两百多名军士到各地进行训练,参加实战,这批军士注定不能全部完成他所制定的所有特种项目的训练,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指导,许多科目他只能写出详细的训练大纲,令被选为特训队正副队长的陈远和李汉指导训练。
训练成果当然由他亲自把关,杨晞也希望他费了很多心血训练出来的这批军士能有出色的表现。
李亨的车驾也在杨晞继续为诸事忙碌时候到来。
九月十八日,李亨的车架在行进六天后抵达潼关,杨晞带着麾下所有将领和监军宦官李辅国一道,迎出城十里。
在李亨的车驾停下后,杨晞率戎装整齐的诸将迎了上去。
“臣兵马副元帅杨晞率潼关诸将在此迎接太子殿下!”
好一会儿,马车里面才传来李亨那懒洋洋的声音,“杨元帅及诸将免礼!”
“谢太子殿下!”杨晞收了礼,挺着身子站直,他身后的诸将也是如此。
故意让他保持行礼姿势站一阵子,杨晞从李亨给他的“见面礼”中就感觉到了这位太子殿下此番来不会给他好脸色的。
李亨并未下车,只是令人掀起车帘,面见了一下杨晞及诸将后,马上就令车驾继续行进。
杨晞也只能和诸将一道,伴着李亨的车驾往潼关城。李亨车驾进入潼关地界,安全护卫全由他负责了,他也将特训队的两百余名队员都派出去,让他们执行警戒和护卫。李亨带来的护卫禁军有两千人,其实已经可以足够保护他的安全了,但杨晞想给队员们以训练的机会。
并不一定有实战的机会,但却可以让他们明白防卫特殊人物行动上要注意的一此细节问题。
在路上时候李亨虽然一副懒洋洋的疲惫神态,但在抵达潼关后,马上换了一副样子,立即令杨晞召集诸将,他要听取潼关的军情报告。
“诸位,本太子奉皇帝陛下的令,到潼关劳军、视察军务,也不敢有任何的耽搁,想马上听听诸将的情况汇报,并转报给皇帝陛下,”李亨环看着帐下神情各异的各将,很严肃地说道:“如今叛乱在持续,各地的战事还在继续,叛军势盛,潼关是长安的门户,万不能有失,本太子也是时刻关心着潼关的形势,恨不能亲自率军抵御叛军的攻击。今日你们就与本太子详细讲讲潼关的情况吧!”
李亨说着,话锋一转,对候在帐下的李辅国大喝一声道:“李监军,皇帝陛下赋于你监军之职,你应当很清楚潼关的军务情况,今日本太子想先听听你的讲述。将你所知道的事务全都详细讲给本太子听听,不得有任何遗漏之处!”
李辅国下意识地瞄了眼杨晞后,马上上前斜视答应:“是,太子殿下!”
杨晞心里却咯噔一下,他从李辅国刚才的眼神中察觉到了一丝得意,也明白李亨先问询李辅国而不首先让他这个执掌军务的元帅陈述军情是为什么。
第三十四章较量
(这几天上传章节,主角名全部自动变成杨曦,只有在章节面前加几句话或者一些符号才不会变,编辑说这是网站简繁自动转换的原因,没办法消除!很担心进vip后发布章节不能预览的情况下,会频繁出现这样的情况!)
----------
不过接下来的情况却是杨晞都不曾料到的,更让其他将领吃惊。
李辅国上前作礼后,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声叫冤道:“请太子殿下责罚,臣没能履好职责,对潼关的军务几乎没什么了解。”
“为何会这样?”李亨一副很吃惊的样子,从座上起了身,“不可置信”地看着跪在地上的李辅国,连声追问道:“李监军,你可是皇帝陛下亲自任命的潼关监军,负有监督所有潼关军务之责,你到潼关这么久了,竟然不知晓潼关军务?本太子一定禀明皇帝陛下,重责你失职之罪。”
李亨如此表示,让诸将都吃惊了,谁都知道李辅国在任潼关监军之前是东宫侍宦,也是在李亨的一再推荐下才被委以潼关监军之职,如今一打照面就说要禀明皇帝,重处失职的李辅国,李亨是在玩什么把戏?杨晞却马上知道李亨为何这样说了,他并没站出来解释什么,而是冷眼看着跪在帐下的李辅国,想看看这位监军宦官怎么说。
李辅国似乎被吓了一跳,连续磕了几个头后,很伤心地求饶道:“还请太子殿下恕罪,臣是没办法才这样的啊!”
“你与本太子说说,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李亨脸上有点怒意涌上来了,不客气地质问李辅国道:“难道还有另外的隐情?”
“是的,太子殿下!”李辅国说着抬起了头,声泪俱下地说道:“太子殿下,臣抵达潼关后,什么事也插手不上,杨元帅他也不允许臣插手任何事。这些天臣天天无所事事,比任何一个人都闲,根本没机会了解潼关军事,更不要说监察管理,臣这监军是有名无实啊!还请太子殿下恕罪,并非臣不作为,而是杨元帅不让臣做任何事。臣没办法监察潼关军务,也就没办法向太子殿下禀报潼关的军情,还请殿下责罪。”
李亨收起了刚才的怒意,不理会李辅国,而是将眼光投向杨晞,严厉地看了杨晞几眼后,再慢条斯理地问道:“杨元帅,李监军所言可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