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傲唐(唐远)-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安贼所领的叛军都是善战的边军,常年征战,非常有作战经验,尤其擅长野战,步骑协同作战,而这种协同作战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面对这样一支精锐的人马,即使集几十万新兵去对阵,与之下面对战,也会败的一塌糊涂的!封常清这样一位善战的将领都一再败北,与高仙芝合兵后也不敢出击,而是屯兵潼关,想利用潼关天险阻敌,孩儿知道,这只是不得已情况下最有效的御敌手段。野战对阵,防守潼关的官军完全不是叛军的对手!”看到杨国忠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杨晞赶紧补充了一句,“要是潼关的镇军是善战的边军,是可以出城与叛军决一死战的!”
杨国忠沉默不语,不过也在思索着自己儿子所说的。儿子的话与边上人说的话份量当然不一样!
见杨国忠没有明言斥责,杨晞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再狠言道:“想必父亲也是知道,此次贼军打的旗号就是针对你的,安贼要‘清君侧’,他最想除去的人就是你!你与安禄山一直不和,有着深仇大恨,要是叛军打到长安来,那父亲你是叛军最先要消灭的人!还有一种可能,要是叛军威胁,如果朝廷下旨处死父亲他们就退兵,那父亲你觉得皇帝会怎么做?其他大臣会怎么建言?”
杨晞这话让杨国忠脸上的肌肉都忍不住跳了跳,脸有点扭曲了!
见这话让杨国忠有反应了,心里松了口气的杨晞继续说道:“因此孩儿认为,父亲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将叛军挡在潼关外面。潼关是长安最后的门户,要是潼关一失,长安将不保,如果潼关还在官军手中,那依潼关天险而守,长安无忧。依孩儿所见,父亲现在应该想尽办法,调集一切力量,守住潼关,而不是出关作战!不然长安危矣,父亲的性命也危矣,我们一家人将死无葬身之地!父亲,为了我们一家人的性命,你必须要做周到考虑,想尽一切办法守住潼关,将叛军阻在潼关城外!”
杨晞说完,闪着精光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杨国忠,等他杨国忠的反应!他知道要打动杨国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杨国忠及他们这一大家子的前程、性命当筹码说事,这样才能说动杨国忠,从其他方面,从国家民族大义的角度,是无法让他这位“父亲”改变主意的。
只不过杨国忠却依然没有表态,只是眼神直直地看着他。
第四章无奈
(发布时候主角的名会自动变成杨曦,不知道何故,让人崩溃!)
在说话的过程中杨晞一直留心观察杨国忠的神情变化,他当然发现了说话过程中这位大唐权相神情有数次的变化,知道这番话也是说到杨国忠的心理去了,庆幸还真找对了对策。
见杨国忠不说什么,也马上再说道:“父亲,因此孩儿觉得,现在朝廷最要做的就是集中一切力量抵御叛军攻击潼关,确保潼关不失,而不是其他,不是出城聚歼叛军主力!要是潼关守住了,那长安也安矣!父亲难道就没想过现在哥舒翰的连续胜利会不会是叛军的诱敌之际呢?”
在杨国忠眉头跳了一跳后,杨晞继续:“如果强令哥舒翰出关作战,大军作战又不利,最终大败而归,甚至全军覆灭,那潼关很可能因此就陷落!潼关失守,那长安也没办法防守!”
“而叛军攻至长安后,第一个要对付的肯定是父亲你,甚至将你凌迟处死也不一定,孩儿和几位哥哥,还有其他家人也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即使父亲在长安城破前,护着皇帝逃走,但皇帝可能依然会迁怒于父亲,治父亲之罪,那我们杨家也一定会大难临头的!今日孩儿躺着想事的时候,想到了这些,非常的害怕,就大着胆与父亲说了,希望父亲能三思而后行!”
杨晞最后这几句大胆的话让杨国忠脸上的肌肉都跳了跳,眼中流露出惊骇之色,只不过很快就没了,但被杨晞捕捉到了,这更让杨晞大喜。会不会是点中杨国忠的要穴了呢?
暂时能想到的话都说了,接下来要看杨国忠如何反应了,杨晞也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这位心情已经与刚才完全不一样的父亲,看杨国忠怎么说,怎么反应!
杨国忠心中当然狂起波澜,这样直接的话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杨晞是第一人,这话让他顿然间清醒过来。杨晞说的不错,安禄山的叛乱就是打着清除皇帝身边的权臣,也就是“清除”他的口号起兵的,要是潼关失守,长安陷落,他落入叛军之手,死的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凌迟处死也不是没有可能。潼关是长安的门户,守住潼关,长安就不要担心陷落。长安不陷落,他也就不会遭此大难。
从东都洛阳这么轻松被叛军攻占的情况可以看出来,要是潼关陷落,长安是守不住的。
洛阳的城池高度与长安相仿,洛阳几天就被叛军攻占,要是叛军包围了长安,长安又能支持几天?
一下子被杨晞说乱了心事,有点对自己前些日子的自信产生动摇,甚至思忖着朝廷已经下达的命令要不要改变,将已经出关作战的哥舒翰部召回来。
不过他到底是非常之人,在仔细想了一下,觉得杨晞所讲有点危言听耸,夸大其辞了,杨晞只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少年人,怎么可能想清楚军国大事的,说不定是听了什么人的蛊惑后才如此说的。
一想到很可能是什么人来找杨晞说了这么多,希望杨晞说服他改变主意后,杨国忠一阵恼怒,很想喝斥几句,但看到杨晞一副惶惶然的急切样子,非常疼爱这个儿子的他也稳住自己的神态,不急不慢地说道:“晞儿,你说的是有些理!为父也知道,守住潼关就守住了长安,要是潼关有失,那长安也危矣!但要平定叛乱,不可能只要坚守潼关就可以了!”
“如今安贼有想退守范阳,放弃洛阳的打算!要是官军能主动出击,凭优势兵力,击溃甚至歼灭远道而来的贼军,不但解了潼关之危,甚至还可以夺回东都洛阳,那岂不是更好?哥舒翰所领大军二十万,应该有这个实力!要知道,如今潼关城外贼军才不到三万,最前锋的才不过五千老弱病残之军!官军数量远胜贼军,哥舒翰又是百战之将,北方又连续大捷,我军士气正盛,要是依仗潼关天险一战,那可以一战而竟全功的!”这番话说完,杨国忠的底气又起来了。
见杨国忠态度依然没什么改变,杨晞大急,“父亲这想法当然很好,只是如今官军的战力实在低下,就从封常清连战皆败北的情况上可以看出来!这几十年来,封常清在征战中立下战功无数,鲜有败绩,但遭遇叛军后却连番败北,不能说他的指挥能力下降了,而是其麾下人马战力实在太低下!”
“如今潼关的二十万兵马,有战力的至多不过三万,其他皆是乌合之众,除非训练大半年,不然没有战力,一遇敌可能就溃败,一泄千里!依孩儿所见,现在凭那几十万人马能守住潼关已经是不错了,如何还敢去想一战竟全功?”杨晞毫不客气地质问。
杨国忠韫怒的感觉已经消减了很多,他有点高兴自己的儿子有这般见解,能当着他的面说出如此多道道来,宽慰地笑笑,道:“晞儿,四郎,你对如今的战事有如此见解,为父甚是高兴,在这一点上,你比几位哥哥强多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尽管和为父来说,无论你说什么,为父都不会生气的!在这种事上,皇帝陛下已经和众臣有过商量,一切都是陛下的主意,你就不要操这份心了,你刚刚受了伤,不要想太多,就安心养伤吧!为父还有事要去处置,你有空去看看母亲!”
“父亲,你再听孩儿说几句!”杨晞见杨国忠要走,不禁大急,上前拉住杨国忠的衣袖,请求道:“父亲,希望你能仔细想想刚才孩儿所说的,孩儿所说的所有担心,都可能成为事实!”
见杨国忠只是微微叹了口气,对他的话并没太多反应,杨晞原本充满希望的心一落千丈,充满了悲愤,但还是再次“苦口婆心”地劝杨国忠:“父亲,真的不能让哥舒翰率军出击,现在叛军以五千老弱病残之军屯于潼关前,定是有引诱我军出击的意思!如今叛军后方连续吃败,洛阳与范阳之间的驿道受损,安贼更想尽快攻下潼关,攻取长安,那样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贼军在潼关城下的示弱很可能是诱敌之际,诱使哥舒翰率军深入,在什么地方伏击!父亲,千万不要中了安贼诱敌之际啊!”
杨晞拉着杨国忠的衣袖恳求道:“父亲,据孩儿得知,朝廷已经召勤王之师前来平叛了,这对叛军很不利!现在的叛军是急于攻下长安,那样会夺更多人气的,也可以避免遭遇更多的王师,他们更急于与防守京师的官军决战!我们不能如他们的愿,出关作战,而是要据险而守,让他们无计可施!要是倾潼关兵力出关作战,那正中了叛军的下怀,潼关城外,地形狭窄,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哥舒翰即使率二十万大军出关作战,能正面展开的兵力最多不到四五万,与叛军相比,实是不占优势!还请父亲三思而后行,不然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难道父亲希望我们全家都落个悲惨的下场吗?”
杨国忠转回头,慈爱了看了杨晞几眼,拍拍杨晞拉着他袖子的手,笑道:“四郎,为父知道你是为我们杨家的命运担心,这一点为父很欣慰,在平叛的战事上能说出这么多道理,为父也很惊讶,这些年为父不曾和你讨论过朝事,但没想到你对朝事的见解比几个哥哥厉害多了,你放心,以后爹爹会让你有机会涉足朝事,会让陛下授你以官职,让你到朝中做事的!战事的安排上,陛下会和大臣们商量再决定的,你就不要再说什么了!为父还有要事去处置,不能在府中耽搁太久,你伤病初愈,也不要太激动,要好生休养身体!好了,为父这就去了,一会还要向陛下禀报事儿呢,你休息吧!”
说着挣脱杨晞拉着他衣袖的手,不理会身后杨晞的一再呼唤,大步走了出去,并令平儿等几名杨晞房中的下人进屋,服侍杨晞休息。
见杨国忠不理会他所说,顾自走了,杨晞又急又怒,呼唤几声没得回应后,马上追了出去,想追上杨国忠,再把事儿说的更清楚,但只追到门口,就被几名下人拦住了,并被他们拽进屋里回来。
“四公子,你伤病刚愈,快回去躺下休息吧!”上来扶着他手臂的小丫环平儿急急地说道。
搀着他另外一只胳膊的杨正也用很惶然的语气说道:“四公子,老爷吩咐了,让你在屋里好生休息,将身体养好再说,待他空了,他再会来看望你,陪你说话的!小的已经遣人去告诉夫人,说你伤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要是夫人能起来,他肯定会来看望你的!”
“你们放开我,我还有很重要的事找我父亲说!”杨晞努力挣扎,想挣脱两位下人的搀扶。
但可能是因为这具身体伤病刚愈的原因,竟然使不上什么力气,还被杨正和平儿两人扶回到了榻前,心里的悲愤难以形容,有想杀了杨国忠的冲动,但最终只能不情愿地躺回榻上。
天哪,事情怎么会这样?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五章某也是这么认为的
六月酷暑天,虽然屋内几处地方置有冰块,但激动了一阵的杨晞依然觉得很热,满头大汗。
平儿坐在榻边为他掌扇,杨正惶惶然地站在一边。
刚才他们站在屋外,听到了杨晞几句声音很大的叫喊,不过具体讲什么他们并不知情,还杨晞被老爷训斥了。直到杨国忠走出屋子,和颜悦色地吩咐他们,要好生照顾四公子,不能有任何的差池,这才放了心。但杨晞的急怒他们还是看出来,两人都很紧张,也不敢开口问询什么。
杨晞也是非常之人,在躺了一会后也冷静下来,转头问身边的杨正道:“杨正,老爷出府去了吗?”
“是的,四公子,老爷又进宫去处事了!”杨正很老实地回答:“这几天老爷要忙的事太多,大多时候都在宫中,与陛下商量事情,刚刚他只是牵系你的伤情才回府来探望的!”
“那你知道潼关前方的战况吗?”杨晞再问道。
“知道的很少!”杨正摇摇头,“四公子,小的不知最新的情况如何了!这些事,老爷不会告诉我们的,或许会与大公子、二公子说!”
一听杨正此话,杨晞顿时来了精神,马上坐起身问道:“那他们有没有在府上?”
刚才杨国忠也说了,会经常与身居要职的大儿子杨暄、二儿子杨昢商量朝事,要是说服了他们,兄弟几个人合力劝杨国忠,那可能更容易劝服杨国忠改变主意,他想找两位未谋面的哥哥说说这事。
“回四公子,这段时间大公子、二公子、三公子都很忙,很久没过府来了,听说都在宫中或者官衙中忙事,连他们各自的府中都很少回去!”杨正很老实地回答。
杨晞的三个哥哥杨暄、杨昢、杨晓都已经成年,另置了府弟,不住在杨国忠的魏国公府。
杨暄任户部侍郎兼太常卿,杨昢任鸿胪卿,杨晓任工部员外郎,因安禄山叛乱起来,这段时间朝廷又制定了新的战略,他们也和杨国忠一样都很忙碌,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府上极少回去。
连杨晞受了伤昏迷后,也只过来探望过一次,知道杨晞不会有生命危险后,也就走了。
“竟然这样!”杨晞心内生出一种极度的失望来,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什么样的结果即将到来,一场巨大的灾难将临大唐,将在他及身边许多人身上发生,但他现在却没能力去做什么,费了半天口舌劝说在大唐朝常上有举足轻重位置的杨国忠、他的父亲,但却没收到效果,又不能把他是知道后事的穿越人这个事实讲出来,还有什么事比之更无奈、更痛苦的?
对了,要是将这些话直接与皇帝李隆基说,又会有什么效果?想到这,杨晞心中一亮,马上坐了起来,有想马上进宫求见皇帝李隆基,陈情这些缘由的冲动。但旋即又黯然,这种事上,他连自己的父亲杨国忠都说服不了,又拿什么去说服李隆基呢?杨国忠是李隆基最宠信的大臣,在此等大事上,他肯定是听从杨国忠这样一位在朝堂上呆了多年的大臣,而不会听他这个少年人的建议的。
即使他进宫,说不定皇帝见不到,却见到了他的父亲,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更坏事。
杨晞觉得,只有去找杨国忠,再陈情厉害,把话说的更明白,直戳杨国忠的最痛处,那样才会让他改变主意,不再建言皇帝命令哥舒翰出关作战。
朝廷应该还没下命令让哥舒翰出关作战吧?至少刚才杨国忠的话中没有表示此意思,杨晞稍稍松了口气,他再问杨正道:“杨正,我父亲进宫后他一般在什么地方处事?”
“四公子,老爷进宫,要么与陛下商量朝政大事,要么在政事堂处事!”
“那好,我要进宫,找我父亲去,刚才还有一些事没和他说清楚!”杨晞说着马上坐起了身。
“四公子,你现在不能起身,你伤病刚愈,要好生静养,你要是现在出去,老爷会打死我们的?”一边执扇的平儿大急,一下子跪倒在了床边。大惊的杨正也吓的跪下请求,要杨晞不要出门。
正在这时,外面有下人大声喝喊,说是夫人到了。随着喝喊的声音及纷杂的脚步声,一群人拥进了屋里。为首的是一个神情憔悴,但五官长相挺不错的中年妇女,杨晞当然认出来,这就是他的生身母亲裴柔,在心里重重地叹了口气后,也只得作礼问候,“孩儿见过母亲!”说着准备下床。
裴柔赶紧上前一步,扶住欲起身下床的杨晞,很疼爱地说道:“吾儿不必如此,快躺下休息吧!娘听说你今天一早苏醒过来了,也能起身,不知道有多高兴,趁能起身,也就过来看看了!吾儿可觉得好些了吗?还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的?一会娘让宫中太医再来瞧瞧,这些天你可要多多休息!”
说着裴柔扶着杨晞坐在床边,上下打量着杨晞,并伸手轻轻地抚摸着,还不时地问询他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否,一副很关爱的样子,眼泪也随之流了下来。
身体残存的前身记忆让杨晞对这位表现非常慈爱的母亲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好感,他也强颜欢笑地替自己的母亲拭去脸上的泪,安慰道:“母亲,你别担心,孩儿已经没事了,都可以起身做事了,刚才和爹爹说了半天的事,也没什么难受的,你就不要担心了!孩儿听说你也病了,正想过去看你!”
“晞儿,娘没事,娘只是怕你出什么大事,担心的不得了,你父亲和几位哥哥这几天又忙着事,没空来照看你,娘又病了,没法在你身边照应,真是难过!”继续流着泪的裴柔很动情地说道:“幸好你醒过来了,娘也放心了,待娘身体好了,一定去大慈恩寺上香还愿,以佑吾儿一生康健平安!”
“娘,孩儿真的没事!倒是你,都累的病了,神情憔悴成这样,你快回去休息吧,不要管孩儿了,孩儿身体已经康复,没事了,孩儿会过来看你的!”面对女人的眼泪,杨晞心里的英雄气概仿佛都少了很多,被人疼爱的感觉让他不自禁地将“娘”字冲口而出,没有一点不自然的感觉。
如果身体里前身的记忆一点都没残存下来,那他可能不会有这种动容的感觉。但有前身的一部分记忆,使得他在面对杨国忠,特别是深情流露的母亲裴柔时候,那份浓烈的亲情感觉自然而生出来。
因为这种亲情的感觉肯定是除抹不去,让他更生豪情和决心,决定要想尽办法,阻止惨剧的发生。
面对自己儿子的劝慰,裴柔却坚决地摇摇头:“晞儿,娘没事,看到你伤病好了,娘的病也就好了,娘都好些天没过来看你了,今日就在这儿多陪你说一会话!”
“娘,你身体有病,不能太累,回去休息吧,如今天热,也不要走到太阳下面,当心暑气!孩儿已经没事,会过来看你了,孩儿不希望我的病好了,你又染上了病!”杨晞只得再劝,“孩儿也有点困了,想睡一下,娘你就不要撑着身体陪在这里了,孩儿会心疼的!”
与裴柔之间所生的这份母子亲子让杨晞有点不知所措,他也更想一个人单独呆着想会儿事,不希望身边有这么多人呆着,更何况他还想跑出去,去找杨国忠再说事,再劝一番呢!
“好吧,那你好生休息,好好睡一下,娘也回去休息了!”
裴柔眼泪鼻涕地伤感了一阵后,也在杨晞的劝慰下由侍女们扶着回房去了。
屋内清静了,杨晞刚才所起,想进宫去找自己父亲杨国忠再次陈情的想法竟然莫名地消退了一下,他觉得很累、很困,非常想睡觉。可能是刚才说了太多的话,激动的次数太多,再因为这具身体刚刚康复,以致精神不振了;或者是穿越后灵魂与身体还不是很匹配,不能完全掌控身体之故。
“四公子,你累了,好生睡一下吧!”平儿柔柔的声音传来,像催眠曲一样。
在想了一会事儿,杨晞有抑制不住的睡意起来,最终竟然沉沉睡去,连梦都没做一个!
---------------
大明宫内,政事堂所在地中书省,匆匆赶回到这里处事的杨国忠正在召集几名亲信大臣商量事儿。
哥舒翰在接到朝廷令后,上表抗争了几次,但没得朝廷同意后,被迫出关作战。
战事已经发生,据监军宦官边令城传回来的秘报,官军取得了几场小规模的胜利,正准备向灵宝方向进发,寻安禄山的叛军主力作战,只是目前两军主力还未交上手。
前方传来的情况如杨国忠所愿,并且战事的进展也算不错,有点让他满意。
不过在回府听了杨晞一番相说后,他有点心神不宁。杨晞所讲的可怕后果要真的出现了,那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甚至整个家族落个悲惨命运也不一定。此前他从未曾如此去想过,即使朝中有不少大臣这样说,但在听了自己最钟爱的儿子杨晞如此说后,却不得不多想了此方面的情况。
自己的儿子是不会与他作对的,更不要落井下石的,只会从家族利益考虑。
也就在与众亲信商量事儿,他留下得他提拔才上位的武部尚书、同平章事韦见素,京兆尹魏方进,将今日杨晞和他所说的话大概告诉了韦见素,当然那些关系杨家家族利益的相关话语隐去不提。
韦见素和魏方进听了后都大为惊异,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后,韦见素上前小声道:“杨相公,真想不到四郎竟然有这般见识,能说出如此考虑长远的建议,实在是让人惊叹!”
杨国忠不露声色地问道:“那你认为,犬子所言有没有道理?某此前做出的决定,令哥舒翰领军出关作战,争取尽快歼灭叛军主力的计划是否有误?”
这样一问让韦见素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在仔细地看了几眼杨国忠,并认真地想了一下后,才道:“杨相公,四郎所言甚是有理,不过他是在不了解前方军情的情况下才如此说的,要是知道如今潼关的情况,他也不会这么说的!杨相公所建议的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如今北方各军连续大捷,安贼惶惶不安,想弃洛阳而守范阳,朝廷趁贼军军心涣散之际,趁势出击,一定能取得胜迹,甚至一战就歼灭叛军主力,很快平定叛乱也有可能!”
“唔,某也是这么认为的!”杨国忠笑笑,放了心后也不再言语,挥手令韦见素和魏方进自去了!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六章意外的结识
(上传章节后,主角名字老是自动变成杨曦,改了很多次都改不回来!如果书中出现这样的情况,还请书友们谅解!)
接下来几天杨晞都没见到杨国忠。
杨国忠一直没回到府中,这让一心想再劝杨国忠改变主意的杨晞心急如焚。
他知道,日子越往后面拖越不妙,说不定朝廷就会下达倾潼关全部兵力出击的消息,随后潼关惨败的消息传来。那接下来惨剧就一个接一个发生了,皇帝逃跑,长安沦陷,他们一家子及杨玉环姐妹全部被杀,大唐陷入分崩离析中。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
杨晞一直在想办法出府,想去找杨国忠再说事,或者直接找皇帝李隆基陈情原因,让他们改变主意,不要下令哥舒翰出关出战,以免给大唐带来灭顶之灾。甚至直接去潼关,乔传皇帝旨意,让哥舒翰紧守不出……
不过他却一直没办法出府,因为杨国忠对下人们下过严令,要好生照顾他,不让他到处乱跑。
六月酷暑天,什么地方都很热,只允许杨晞呆在有冰块放着的房间内,好生休息。
杨国忠在府中威望很高,下人们没有一个敢拂其意而行事的,杨晞的任何想出府的举动他们都阻止,即使他打骂甚至拿刀威胁他们也不放他出府,只是跪在地上任他责罚。
没办法找杨国忠再说潼关之事,让杨晞茶饭不思,又不能和人交底,整天很郁闷,连漂亮、丰满的小丫头平儿整天在身边晃荡也差不多无视了。
杨府的主母裴柔也不允许杨晞出府。
她和杨国忠一样,是怕宝贝儿子身体未康复,再出去有什么闪失才让杨晞一直呆在府中的。
在苏醒过来这几天,杨晞每天都会过去到母亲那里请安问候,并一再问询杨国忠的事,想让裴柔传话,让杨国忠回府来一次,他有非常紧急的事要说。裴柔爱子心切,也听从了杨晞所请,派人告知杨国忠,希望杨国忠有空能回府一趟。
不过杨国忠让人传话,这些天他忙于朝中事务,没得空闲经常处事到深夜,没空回府。
但他也保证,只要有空,一定会回府一次的。
母亲的传信也得到这样的回复,杨晞有点失望了。他只能想办法自己去找那位忙的昏天昏地的老爹,进一步陈明事由,无论用什么方式,即使装疯卖傻,磕头下跪也要让杨国忠改变主意,一起去劝皇帝不要下令让哥舒翰率军出击。
他要以“柔情”攻势劝服自己的母亲,同意他出府。出了府,他就有办法去找杨国忠说事了。
他心里也一再埋怨自己的前身,在府中竟然这么没号召力,连下人们都搞不定,做人很失败!
“娘,孩儿已经完全康复,不会有任何事了,孩儿想出府去走走,找个地方喝酒,好不好啊?”杨晞坐在母亲裴柔的床前,摇着她的手臂,以撒娇的口吻请求道:“孩儿已经在府中呆了好多天,哪儿也没去过,闷死了,孩儿想出去走走,想找个地方喝酒,你就让孩儿出府去逛逛吧!”
相似的请求他已经说了好几次,但一直没奏效,但以往几次都是一本正经说的,今日也改变策略,用“撒娇”来对付自己的母亲。
这手段还是有点效果的,裴柔在犹豫了一下,终于答应了,“那好,娘答应你,出去喝一次酒,不过要到离府最近的醉云楼,并且喝完酒就回来,如今天热,不能在外面多呆,正午前你一定要回来!”
“是,娘!孩儿一定很快就回来!”杨晞大喜过望,马上站直身子保证。
不过裴柔随后的几声吩咐却将杨晞激动的心情浇灭了大半。
“杨东,你跟着四公子出去,要看好四公子,除了醉云楼,哪儿也不能去,等四公子喝完酒了,你就护着他回来,记住,一定要在正午之前回来!”裴柔这话是吩咐府中的护院头目杨东的,但也让杨晞起了不好的预感。
“是,夫人!”五大三粗的杨东在柔弱的裴柔面前温驯的像只小绵羊。
不过杨东也只有在杨国忠和裴柔面前表现这样,在其他人面前,则成了一头豹子,丝毫不讲道理的硬汉,杨晞在好不容易走出府后就感觉到了这一点,他在裴柔吩咐杨东时候的不好预感也成为现实。
不论他怎么请求、说道理、拿身份威胁、欺骗,及至武力用强,杨东就是不理会,只答应他到醉云楼喝酒,其他什么地方都不允许去。杨东带领的人加上杨正等杨晞的随从有差不多二十个人,这些人都是身手不凡者,杨晞试了试,凭他这身体的身手,不可能将这么多人打倒后逃走,只能乖乖认命,进酒楼喝酒。他也放弃在路上时候脱离随从们“看押”的打算,想等喝了酒再作打算!
进了醉云楼,杨晞拒绝了杨东所求,要他去楼上那个常去包厢喝酒的打算,而是要坐在大堂。
只不过大堂内酒客不少,没什么空位置。前方战事正进行中,许多爱打听热闹的人,就经常上酒楼,酒楼内各色的人都有,许多人都会谈论叛乱及前方战事的情况,有很多小道消息在这里传递,因此虽然潼关前线有战事,酒楼生意依然很好。
没找到单独的空位,杨晞瞄中了靠窗一个只有一人就座,吩咐了随从们几句,也就走了过去。
在看到酒楼内这般热闹,连个空位都没有时,杨晞也很感慨,看来真的没人会预料到过几天潼关的兵败,更没想到长安会被叛军攻占,长安的百姓依然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
真不知道潼关兵败的消息传来后,这些在这里喝酒聊天的人,又会有怎么一般表现!
“请问这位兄台,可否允在下与你同桌喝酒,这里已经没有空余的位置了!”杨晞很有礼貌地上前行礼,对端坐在酒桌边那个顾自饮酒,一脸严肃的中年人问候了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