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傲唐(唐远)-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占了面前这座破败之城后,甚至可以连夜攻击隋潼关城,说不定会有人打开城门投降呢!
隋潼关城地势虽然更险要,但禁沟外还是有很多平坦地方,可以扎营驻军的,他们可以连夜行至城下,即使不能进攻,也可以在禁沟外扎营,并对唐军采取疲劳攻势。
面前这座城池,也要采取疲劳攻势,让唐军没办法休息,说不定晚上就可以将此城攻占。崔乾佑冷着脸,连续地传达命令,要军士不惜一切代价攻击,无论如何要在今天晚上就将汉潼关城攻下来。
不过就在手下军士遵照报的命令,继续潮水一样向汉潼关城东门和南门方向继续攻击的时候,突然从城头上抛下许多捆干草,在干草滚落下来的时候,许多热油也随之浇下来。
许多军士都干草埋在了城下,还有许多军士被热油烫伤,甚至烫死,更让人恐惧的场面接着而来,城头上有数不清的火箭射下来,很快就将浇了热油的干草点燃!
火借着风势很快就蔓延开来,烧的很大,没料到会出现此场面的攻城叛军登时大乱,几乎所有的军士都转身逃跑,以躲避城墙下的这条火龙,免得自己成为红烧人肉干。
熊熊的大火不但对攻城的叛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燃烧所产生的烟还遮挡了视线,很快整个潼关城都陷入一片烟雾萦绕之中,连城头上的守军都看不清了。大火也很快就将城边上那些灌木、树木都引燃起来,湿的枝木烧起来,烟雾更多,烟熏的崔乾佑都忍不住咳嗽起来。
“命令全军停止攻击,马上撤退,明天再战!”崔乾佑无奈地下达了命令。
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再继续攻击?要是再令军士攻城,那攻城的军士都会丧身于火海。
看来唐军是想与汉潼关城共存亡了!
他们不惜代价阻滞他们的前进,这是崔乾佑在下达命令时候心里生出的无奈。
这场大火是将他们的攻击阻止了,但崔乾佑也知道,大火对汉潼关城造成的破坏也会非常大,甚至有可能将城墙烧裂,烧塌,城门烧变形,甚至烧坏,这是唐军破釜沉舟之举,作最后一博了。就让唐军得意一时吧,明天一早,他肯定会指挥人马攻破这座破败不堪的城池,打开通往隋潼关城的门户。
崔乾佑下令,全军退后三里地,在那处白天时候曾被唐军伏击的山谷附近扎营,并派出大量的游骑巡逻,防守城军趁夜出城,偷袭他们。
晚上不可能驻屯在汉潼关城前,还要退后几里,寻一处利于防守的地方扎营,不然数万人马没地方休整,不休整的军队明天怎么可能有力气继续攻城呢?说不定这场大火会在更大的范围内蔓延,宿在最近处会被波及,而曾生大火的那处山谷近,是不可能再起火的,没东西可烧了。
城头上的李福德和庞忠透过火光看到叛军在再次扔下数百具尸体后缓缓后撤了,各自松了口气。他们相信,叛军今天的攻击行动结束了,不可能再连夜攻击了,可以说他们成功地完全了杨晞布置的任务,将叛军阻滞在汉潼关城前,接下来该是他们全军撤退的时候。
城头上那些满是硝烟的军士也都有相似的心态,一些人身心放松了,竟然一屁股坐了下来,再也不想动了,也不管身下的墙砖还很烫。
小半天的血战下来,汉潼关城内的两千余人马也有两三百人的伤亡,不过大部力量还是保存了下来。这些人马退回隋潼关城内,连夜休整一下,明天一早养精蓄锐结束的军士就可以起来继续战斗了。
在抛出了更多的干草,让城外的大火继续燃烧,并烧的更旺后,李福德和庞忠马上令部下做后续的准备!在叛军完全撤出汉潼关城下后,这部人马将将全部悄悄撤出汉潼关城,退守隋潼关城。
当然在撤出之前,肯定要在城内做很多手脚,让明天进城的叛军吃很多亏!
更重要的是,撤退的行动是不能让叛军现的,还要有一些死士留下来,不然会功亏一篑的!
第五十四章好消息接连
天已经黑了,但汉潼关城方向,却是很明亮,熊熊的大火在持续地燃烧起,将周围的灌木、树木都引燃了,注视着这一切的杨晞不由的露出了点笑容。
以这样的方式击退叛军今天的最后一次进攻是他没有想到过的,原本以他的想象,这场战事肯定非常激烈,甚至他一度起了再让某将引一军支援,将叛军的进攻击退,再想办法撤退的想法,当然这是在庞、李部看起来不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会考虑的。
他可不愿意让李福德和庞忠麾下的那两千多人就这样全部伤亡,要将他们接应回来,充实防守隋潼关城的力量的。将这部人马接应回来,肯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提振士气,鼓舞军心的。要是汉潼关城被攻破的话,这两千人是注定不能全身而退的,伤亡会非常惨重,那对观战的隋潼关城头上的军士士气会造成很大的打击。见死不救,肯定会让很多人寒心的!
但杨晞也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派军救援,与庞、李两部共同击退攻城的叛军,再想办法撤回来的。如果庞、李两部能坚持住,他就坚持既定计划不动摇,他不想出现意外。
现在叛军后撤了,所有的担心都消除了,杨晞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他相信庞忠和李福德后续所做之事不会让人失望的,肯定会在做好城头伪装,让叛军没预料的情况下,悄然撤退的,并且还会给叛军留下一个不能守的烂城池,处处陷阱,会让叛军发疯的。
汉潼关之战能打成这样,除了将士们的努力外,还有运气成分在里面。
杨晞也相信上天是眷顾他的!
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统帅,没有指挥过大兵力作战,许多安排只是以他自己觉得对的方式做出决定的,肯定有很多时候觉得理所当然,就如汉潼关这两千兵马怎么安排也有点想当然了,这样的安排并不一定是最好。只是他希望做出错误决定的机会少一点,即使有错误也是不影响大局,不至于“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他能随着战事的进行而更富有经验,做出的决策更少纰漏。
杨晞马上下令他亲自指挥下东门的军士准备迎接立下大功的庞忠和李福德部,又令其他城头上的军士,除值夜巡逻的军士外,其他人马以最合理的安排轮流休息,补充食物饮水,恢复体力,准备迎接明天更艰苦的战斗。不过杨晞自己倒不是觉得很累,他是心里有一种信念支撑着。
其实他已经两天一夜没睡了,按生理常识来说,身体已经极度疲惫,非常需要休息,但经历如此大场面战斗,却让他心里充满了兴奋,事儿没布置妥当,援军的确切消息没传来,他是不想去睡的。但休息还是必须有的,在这方面杨晞挺有经验,他可以强迫自己在极短的时间内睡觉,尽快恢复体力。
这是后世时候残酷的特种训练锻炼出来的能力!
就在杨晞有条不紊地指挥军士准备接应庞忠和李福德部归来的时候,军士来报,有紧急军报送来。
这是后续援军将领窦华派人送来的,急报中窦华告诉杨晞,他所部会连夜急进,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抵达潼关。但因为客观因素,不可能很快抵达,估计最快可以在明天午后或者傍晚时分抵达潼关。
跟在他后面的张渐指挥的五千人马,最快也可以在明天半夜时分抵达潼关。
接到这样的消息,杨晞心里还是挺沉重的,后续援军的行进速度比他预计的速度差不多,这样的急报收到没有任何让人惊喜的感觉!要是窦华的三千援军今天晚上能抵达潼关,张渐的五千人马在后半夜也能抵达潼关,杨晞相信他不会放弃汉潼关城,而会派军士增援,坚决守卫的!
不过援军将在明天傍晚或者晚上抵达的消息还是让他安了心,只要他率这万余残兵败将,撑过明天一天,那危险就少去了一些。杨晞相信,凭潼关城的险要地势,还有万余人马的同仇敌忾,明天一天肯定能坚持的过去。不过陈玄礼部不知何时能抵达,还是让杨晞心里有隐隐的担忧,那五万余人马才是救潼关、彻底扭转局势的决定性力量啊!
在子夜时分,李福德和庞忠所部静悄悄地撤回到隋潼关城,几乎没有太多动静闹出来,而汉潼关城前的大火已经差不多熄灭,只有漫山的青烟在冒。而汉潼关城头,依然有许多“军士”守卫在城头,严防叛军的趁夜进攻!而城内的许多设施,也已经被动了手脚。
在亲自将庞忠和李福德部迎进城,并将这两千人马重新安置分配,并令他们马上休整!
就在杨晞安排妥当,准备令众将都散去,抓紧时间休息之时,有急报从长安传来。
一听是长安传来的急报,让他一下子提起来的心马上放了下去,而在打开了急报看的时候,杨晞差点兴奋的跳起来。竟然是朝廷委他为潼关兵马副元帅的诏令。
“我竟然成了节度众将的副元帅了!”杨晞激动的有点不可自己。
将军,元帅,原来遥不可及的梦想,竟然因为穿越的事,几天内就实现了。
当将军是大部军人都渴望的梦想,杨晞也是一样,一直在做当将军的梦。只不过后世时候他在退伍转业前只是个少校连长,离将军还差不知多少级,更不要说传说中的元帅了。
要是他不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转业的话,那有可能当将军,理论上存在的,但元帅就没有可能了,因为解放军中没有元帅这个军衔,元帅成为历史了。却是没想到,他穿越来到了大唐,只几天时间,就成了一名指挥万余军士,麾下还有许多名将的“将军”,而现在,他又成了“元帅”,这多少光荣的荣耀戴在了他头上,即使他心境再沉稳,也是忍不住流露欢喜的。
从现在开始,他就是元帅,别人要称他为“杨元帅”,得别人这样的称呼,他腰杆子都会更挺的!
杨晞也马上当着所有将领的面,将此诏令宣布了!麾下的将领,无论是甘愿还是不甘愿,都只能接受朝廷这份新的诏令,改口称杨晞为“元帅”!平安地将庞忠和李福德所领的两千余人马接应进城,又接到了朝廷委他为兵马副元帅的诏令,杨晞心里充满了兴奋!他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不过,休息还是要继续,不睡个觉,补充体力,明天的战斗能不能指挥下来都是个未知数!
不过杨晞在决定休息前,还是带着手下几位将领巡逻了一圈潼关城头,令巡逻城头守卫的军士加强警惕,严防叛军趁夜攻城,并与哥舒翰等将商量了明天的战事情况后,这才在一群亲卫家将的陪伴下,去为他安置的那处官舍休息。
第五十五章招揽高适
(重感冒了,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码字,苦不堪言!再次向书友们求推荐票!)
----------
杨晞睡了一个非常有效果的觉。
这个觉时间并不是很长,至多只有两个时辰,但已经足够让他恢复精力了。
一觉醒来的时候,天还是一片漆黑,杨晞放心不下外面的情况,下了床,准备去巡城。
在后来睡觉过程中,杨晞并没有被人吵醒过,也就是此后再没有什么大的情况发生。
要是有什么大的情况发生,那身边的亲卫肯定会唤醒他的。
他身边的三百余名亲卫,也是分批睡觉的。
昨天晚上,他们连夜行进,没有一个人有机会睡觉,一个白天也在紧张中过去,虽然许多人感觉很困,但没机会休息。要是继续这么不眠不睡,每个人的精神力气都会差上很多,包括杨晞也是如此。
杨晞自己要养足精神,身边的亲卫就让他们分批次睡觉,各睡几个时辰,以恢复体力。
杨晞起身,准备去巡城时候,并没叫醒在睡觉的那些亲卫,也是令杨东带着正值守的那一百余名亲卫跟他走。如果说来潼关之前杨东敢对杨晞的号令表示迟疑,甚至可以用杨国忠或者裴柔的命令来对抗杨晞的要求,但在随杨晞来潼关这一天一夜后,他再也不敢有任何拂自家这个四公子意的事做出来。如此杀供果断的主人,要是当随从的敢有什么不敬的表示,谁也不知道会受到什么处罚。
虽然希望杨晞能再睡一会,但杨晞要去巡城,杨东不敢有什么的迟疑,更不敢说什么劝阻的话,只能乖乖地带着百来名手下,护卫着杨晞上城头。
城头上点头很多灯笼和火把,不断有全副武装的军士在来回巡逻,但除去军士巡逻时候踩踏城墙发出的整齐响声外,没有其他声响,连原本很热闹的虫叫鸟鸣都听不见的。这份静谧让人觉得很安宁,仿佛这里不是战场,而是普通的一座城隘,城内百姓全进入梦乡,很安详一样。
但杨晞知道,待一会天亮后,可能是上午,最多中午,这里将会进行一场非常剧烈的城池攻防之战,有数不清的军士将命丧在城头上下,现在在城头上巡逻的军士,很多人可能也在一段时间后失了性命。汉潼关城下,已经有数百成千的军队死在了那里,很快那里的尸体就会腐烂,恶臭充满整个城隘。现在的潼关城内外,闻去都是那种非常不好闻的味道,里面有焦灰的味道,有尸体焚烧后的怪味,还有尸体腐烂的恶臭,多种气味夹杂在一起,让人闻着不舒服。
还好晚上的风比较大,将许多难闻的味道吹走了,不然会让人觉得更恶心。
看着整齐列队巡逻的军士在他面前驻足,大声行礼问候后,在他的示意下继续巡逻之时,杨晞很是感慨。几个月前,攻防的双方都有同一个名称,那就是他们都是大唐帝国的军队,但如今,两队人马却成了生死之敌,而且名称也换了,一方仍然是大唐帝国的军士,而另外一方变成了大燕的军队。
同室操戈,你死我活,这是大唐的悲哀,也是天下黎民百姓的悲哀。
杨晞知道,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持续了十几年,大唐的皇帝也在此间换了三任,分别是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直到唐代宗李豫时候,才将叛乱彻底平息,而那时候,无数的军民在动乱中丧命,大唐的盛世气象已经被完全摧毁,从此走向衰败,并且一撅不振。
杨晞希望,因为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所有一切历史都因他的出现而改变。
而改变,必须从守住潼关,避免长安陷落,让皇帝李隆基不至于西逃入蜀开始。
要是因为他的出现,成功地将叛军阻止在了潼关城外,进尔重创叛军,那历史的进程很快就会被打乱,以后的历史肯定不会如原来一样发展了。
想着自己的所作所为正在改变着历史,杨晞心中一份使命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
无论如何,都要全力以赴,守好潼关,不让潼关陷于敌手。有了这份雄心和使命感,杨晞巡城的脚步都走的很轻松,甚至还很自然地走到守在城垛口的军士面前,亲切地拍拍他们的肩膀,以示慰问。
杨晞被委以兵马副元帅的命令已经宣布,每个军士都知道这位最轻的小伙子名正言顺地执掌了潼关的军务,再加上白天时候杨晞那么多让人惊叹的表现,大多军士都对杨晞很敬服,打心底生出一种敬畏的感觉。看到这位统兵元帅如此亲切地来拍肩膀,表示鼓励,有幸被拍肩膀的军士竟然激动的有点哽咽了。一天之前他们还是溃兵,不知道要被怎么处罚,但现在他们已经不担心被处罚,甚至还得到了元帅的亲切鼓励,小兵兵们能不激动吗?要知道这个时代,尊卑是很有别的。
就在杨晞有意或者无意间演着慰抚军士的戏时,前方过来另外一彪人马,在大声喝问后才知道是一觉睡醒的高适率着一群军士在巡逻东南方向的城头。
在知道对面是杨晞带着亲卫巡城时候,高适马上就带着两名副手跑了过来,行了军礼后大声地报告:“报告杨元帅,末将怕叛军趁夜攻城,正带着军士上城头巡守!”
杨晞还了礼后,道:“高将军辛苦了!”
“元帅,我军灵宝惨败,二十万人马几近全军覆灭,潼关危在旦夕,末将不敢有任何的懈怠,不敢言任何的辛苦!”
高适虽然没参加灵宝之战,但作为哥舒翰的高级幕僚,如果朝廷降罪的话,他也会跟着受到处罚。
不只是他,其他所有的哥舒翰手下部将都是如此,许多人就像高适这样,期望能用自己努力的表现减轻自己身上所背的罪,甚至将功赎罪。
原本抱着杀敌立功,以军功博取升迁的高适,在这方面更加表现的努力。
这一点,不只哥舒翰看在眼里,连杨晞这个刚来潼关执掌军务的人也一下子看出来了!
彼此的感觉不错,再加上杨晞又知道历史上高适的大名,心里早有招揽到自己名下之心,听高适如此讲,也就顺势说道:“高将军的才情让人惊叹,高将军的做事能力也很让人欣赏,现在只屈居一监察御史、掌司马的职务与高将军的才能太不相配了,本帅一定禀明陛下,晋你朝中职务!这样吧,自今日起,你就随着本帅处事,代本帅执掌军务机要,执行军司马职!本帅会马上禀报朝廷,为你讨任命的”
高适愕然,愣在了那里,不过也只愣了一会,马上就恭敬地作礼致谢:“多谢杨元帅垂爱,末将一定不辱使命,不负元帅所托!”
第五十六章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重感冒了,难受的要死,唐远想稍稍偷懒一下,每天早点睡觉,这两天改为每天两章更新,欠下来的以后补上,请书友们见谅!)
高适当然想不到,近凌晨时分在城头上与杨晞的这次巧遇,竟然让他意外地得到了升迁。
虽然杨晞许诺的升迁有点让他犹豫,犹豫着要不要接受,毕竟对方是杨国忠的儿子。但对杨晞先入为主的好感,及杨晞在抵达潼关后所做的一切布置让他不得不心生敬佩,能在这样杀伐果断,做事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人手下任职,感觉会非常好的,自己的才能很可能可以得到完全的发挥。
也只犹豫了一会,高适就接受了杨晞的当场任命,并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高适接受了他的临时任命,并没有任何的推拒,杨晞知道,这个历史上的名人已经会初步听服于他了。无论哪个时代,要想干大事,干成大事,必须要有一批得力的手下,忠诚度很高的得力手下,杨晞也清楚,他虽然现在行元帅的职,但真正会完全听服于他个人的人,几乎还没有。
无论是哥舒翰,还是庞忠、李福德等人,都是因为他负着圣命而来,或者是他父亲杨国忠的亲信之故才暂时听服于他,要是这些前提条件都没有了,那这些人也不会太把他当回事。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他不但要率领这万余残兵败将守住潼关城,而且要连续不断地收“小弟”。
手下有了一批忠心于自己的人,那才可以做事,才可以做大事。
他希望高适是他所收的第一个“小弟”,以后能听服于他,为他做事,为他出谋划策。
他也相信,无论年岁多少大的人物,他都有信心让他们折服于他的能力和手段,助他成大事的。
刚穿越过来,凭着一些特殊的机遇就站在了现在这样的高度,这样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度,杨晞当然不会善罢干休,要借着任何一种“势”,施一番拳脚的。
这不是凭空而起的念头,而是随着他慢慢掌握潼关的形势自然而然起来的。
当下也马上示意高适不要多礼,挺身傲然而立,正色地说道:“高将军,末帅曾拜读过你的诗作,‘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破家辞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是何等豪气的诗,称之为千古绝叹也不为过,本帅希望你在战事进行中的表现,也能如你诗作中所写那样豪迈,有气度!”
没想到杨晞竟然当场吟诵了他那首自觉也很不错的《燕歌行》,还盛赞了一番他,高适又惊又喜。
其实他这首诗里是满腹怨言的,埋怨张守珪骄傲轻敌,以至作战失败,让军士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却没想到杨晞会以此诗来称赞他的豪迈、气度,还真有点汗颜。
杨晞能记着他这首诗,并大为赞赏,这也是高适没有想到过的,甚至心里生出一种知己的感觉。
杨晞记着他的诗,盛赞他诗的同时也称赞了他的才学和豪迈,这当然是知己的感觉,被人识才了。
高适当然不知道,杨晞只记得他这首著名诗篇中的前面几句,后面就不知道了。
见高适有点动容了,杨晞趁热打铁地说道:“高将军,李将军和庞将军在撤离汉潼关城前所做的布置很妥当,将叛军迷惑住了,叛军肯定直到天亮后才会发现我军已经弃守汉潼关城,而且他们要费一些周折才能进城,叛军抵达这里,对我们所处的潼关城发动攻击,至少还要有好几个时辰!末帅相信叛军至少要在几个时辰后才会攻城,只是起的早,又想鼓慰一下守城的军士,所以就带着亲卫来巡城了!本帅希望叛军能更迟些对潼关城展开攻击!”
杨晞当然知道,庞忠在撤离汉潼关城前所放的那场大火,及随后所做的破坏措施,可以说差不多将汉潼关城的防卫功能破坏了。撤退前布置的那些疑兵之计,会让叛军摸不着头脑,那些陷阱也会让叛军吃尽苦头。如果叛军在天亮后才发现我军已经撤离汉潼关城,那他们也得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确定我军真的撤走,而不是设下陷阱,或者摆出空城计引诱他们上当,这个过程很可能要花几个时辰。
如今的时间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很宝贵的,叛军想尽快将潼关城攻下,抢在后续的唐军抵达之前夺取潼关城,以免功亏一篑;而唐军由希望叛军的攻击行动一再往后拖,以便争取更多时间挨到叛军抵达。对于隋潼关城的唐军来说,多一个时辰休息,就能多恢复一些体力。
听了杨晞所说,未完全明白杨晞意思的高适一副迷茫的神色,但也没问询。
杨晞也没再说什么,而是吩咐高适道:“高将军,你就随末帅一道巡城吧!巡完城再回去休息!”
“是,元帅!”高适作礼答应了声后,也吩咐自己的手下跟着他一道,陪伴杨晞巡城。
此时的城头上守卫的军士并不多,巡逻的军士也不多,大多的军士都被安排去睡觉休息了,杨晞也尽量不去打搅睡觉的军士,只是和高适一道查看各城门楼上布防的情况,提醒一下守卫在城头上的军士,让他们提高警惕,睁大眼睛仔细查看任何可能出现的异况。
不过在巡城一圈后,杨晞知道他睡觉醒来后所起的那担心叛军偷偷潜到城下的担心是多余的。
今天晚上的天气虽然很好,但因为半轮月亮已经落山,又差不多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好像还有轻雾起来,整个世界看上去都是黑乎乎、灰蒙蒙的,潼关城外的道路非常难行,要是不打火把,或者借着月色,在晚上时候根本不可能行走,即使很熟悉这一带情况的人也是如此。
因此黑夜中城头上的军士并不太担心叛军悄悄过来偷袭,各城头守将也只安排了不多的军士警戒,轮流巡逻和睡觉休息。十二连城的巨大烽火台上,每个城上也只有少数几名军士在游荡。
“元帅,看来叛军真的以为我军会死守汉潼关城放弃,天黑前的攻击又遭遇了惨败,放弃了晚上的进攻!”在巡城一圈后,高适感慨道。
杨晞无声地笑了几下,略带感慨地说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我军拼死抵抗,不让叛军攻占汉潼关城,无论是崔乾佑还是田嗣真,或者安庆绪,都不会料到我军会趁夜放弃汉潼关城,倾全力退守隋潼关城,相信明日一早,他们进到没人的汉潼关城内,会跌足长叹的!”
“但愿如此!”高适也有略略的感慨,但他还是将信将疑。
不过事实证明,杨晞此话还真的说对了!
第五十七章空城计
(非常感谢淫民头书友的打赏及abccd5432书友的连续打赏!感动ing!)
天很快就亮了。
但山间起了雾!
越来越浓的雾将两座潼关城都掩藏在其中,华山诸峰也在雾中若隐若现,极是美丽。
但华山的雾中美景几乎被邻近的任何一个人忽视了,特别时候,谁有心思去欣赏美景啊!
退后两里地的叛军崔乾佑部,在天刚擦亮时候就开始做准备,想趁太阳未起来,天不是很热的时候就对汉潼关城发动攻击,并且一定要倾全力拿下汉潼关城,进至隋潼关城下,并集全部兵力对隋潼关城发动持续不断的攻击,争取一天之内就将隋潼关城拿下,打开通往长安的最后门户。
在吵吵嚷嚷中用罢了早饭,崔乾佑令李前和程卫两名中郎将,各率四千人马打先锋,分别对汉潼关城南门和东门发动持续不断的攻击。
过去的这一个晚上,崔乾佑虽然没有命令军士连夜攻城,但还是派出了不少军士潜伏在汉潼关城附近,观察城头上的情况。唐军有没有增兵,有没有趁夜出袭,这些都是崔乾佑必须要掌握的情况。
据潜伏在周围的军士报告,前半夜,潼关城头挺是热闹,巡逻的军士不断,好似有援兵抵达的样子,城头上的守卫军士都好像密集了一些。到了后半夜,声音稍稍平静下去,火把、灯笼也少去了,但城头上依然人影绰绰,军士的数量时增时减,还不时有响箭射下,以响箭打探城外的情况。
综合潜伏军士的报告,崔乾佑认为唐军已经趁夜派驻了援军,只是援军数量并不清楚,唐军没敢趁夜出城袭击,那可以说明增援的唐军数量不多。
据昨天的观察,崔乾佑判断汉潼关城的守军只有两千余人,加上增援的人马,应该不到四千。
汉潼关城内只有四千左右守军,崔乾佑相信凭着他所领前军五万余人马,以车轮战术,轮番攻城,肯定可以将那座破破烂烂的城池攻下来的。
因此也就命令李前和程卫,无论花大大代价,也要倾全力攻击
被派了打头阵的李前和程卫一阵胆寒,他们当然清楚这个任务不好完成,说不定把自己的小命都填进去,昨天攻城时候那惨烈的情景他们还历历在目,今天同样的惨状将在他们所领的人马队列中上演。但他们又不敢抗命,只能领命而去。
汉潼关城还隐藏在雾在,即使潜伏在附近的军士,也只能看到城池的一个大概轮廓,但看不清城头上的守军。李前和程卫指挥着人马小心翼翼地往汉潼关城下运动,他们也打算着趁大雾未散,城头上守军看不清城下情况之时,先一步发动攻击,打城头上的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也一再令军士小心,尽量避免发出大的声响,惊动了城头上的守军。
雾在凌晨时分起的,起初时候只是轻雾,但随着黎明的到来,雾气越来越浓。这是夏天时候华山一带常见的景象,几乎每天晨起时都有雾,只是雾的轻薄程度不同而已,湿气较重的日子,比如前一天下过雨,那第二天雾气不会很大。但这不是绝对的,就如今天的雾就比昨天早上大多了。
昨天早上时候,在太阳没升起来之前,薄薄的轻雾就完全消散了,看情况今天不会这么容易。
两彪人马摸索着慢慢前进,两三里的山路花了近半个时辰,终于在潜伏的军士指引下,潜至汉潼关城下,而此时城头上的守军并未发现他们,没有任何的动静,更没有箭矢射下来。
指挥作战的李前和程卫大喜过望,马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