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傲唐(唐远)-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内一片静悄悄的,暧昧的感觉马上起来。杨晞面带微笑地看着故作矜持的杨玉环,杨玉环翻了个白眼,不满地看着杨晞:“四郎,怎么和姑姑这么生份的,站的这么远?”

“怎么会呢?”杨晞笑着说了一句,马上走到杨玉环身边,蹲**子,与杨玉环脸对脸地站着,声音轻轻地说道:“姑姑,半年多没见到你了,四郎甚是记挂,今ri看到姑姑样子还如半年前一样美丽,什么担心也没有了!”

说着又故意往杨玉环那大开的胸口看了一眼,杨玉环的夏衫开口太大了,这么近的距离,里面什么细节都看的清楚。很可能这个女人今天是故意这么穿的,杨晞马上下了定论。

“四郎,你出征这半年,真的会想起姑姑?”

“那当然是,四郎经常想起姑姑的,只恨没办法回来陪姑姑,今ri姑姑不召唤,四郎都想过来看望的!”

“还算你有良心!”杨玉环伸手点了下杨晞的额头,嗔道:“总算没负姑姑对你的疼爱!想必你也知道陛下准备让你主持武部事务了吧?”

“原来是姑姑的主意!”

“跟姑姑进内说话吧!”杨玉环得意地瞄了眼杨晞,一副风情万种的样子,在杨晞目瞪口呆之时,也就顾自往里走去了。杨晞当然赶紧跟上!

但让杨晞没想到的是,一关上门后,杨玉环就迫不急待地扑了上来,不顾他的“反抗”,几下就将他的衣服扒了下来。“四郎,姑姑想死你了!”杨玉环喃喃的低语让杨晞彻底放弃了抵抗。

在半推半就地倒在杨玉环的榻上,任她侵犯之时,杨晞不自禁地苦笑,为什么唐朝的女人都这么彪悍,总是喜欢逆推男人?不过虽然觉得有点郁闷,但这也是他喜欢的,女人在这方面这样主动,对于男人来说,也是一大享受。

虽然昨天晚上荒唐了几回,但杨晞没有任何累的感觉,激情依然满满,也在杨玉环的主动中收获了极大的满足。

第八十六章杨国忠去逝

==============

在激情释放后的继续缠绵中,杨晞也从杨玉环嘴里听说了很多事。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彻底弄明白了李隆基为何会想到让他主持武部事务。

自青海的第一条好消息传来后,杨玉环就一直在李隆基面前说杨晞的军事谋略如何出众,要是以后让杨晞主持军务,那大唐军队一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而在青海的好消息持续传来之时,太子李玢也在李隆基面前说了杨晞很多好话,最终让李隆基决定,让杨晞主持以后的武部事务。

杨国忠即使不上表请辞,也不会让李隆基在这一点上改变主意的。杨国忠在这个时候提出辞呈,那更让李隆基没有一点犹豫就下了决定。

“四郎,你父亲的请辞让陛下心生伤感了,他想在你身上弥补一些对你父亲的遗憾,所以这一切你都不要推辞,全部接受下来!”

“多谢姑姑提醒,四郎知道怎么做了!”亲自替杨玉环整理穿戴的杨晞一副感慨的样子。

两人已经缠绵了很久,肯定要起来,起来后可以继续说事,不然一会被人发现就是麻烦事了。刚才杨玉环已经非常满足了,身体都痉挛了,杨晞知道,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的回报还是非常丰厚的。

杨玉环讲了不少,包括这段时间李玢的表现,她所知道的一些朝中大臣的动静,都详细地告诉了杨晞,让杨晞非常的惊喜。对于他来说,杨玉环有点像“超级大间谍”的味道,给他提供了太多有用的情报了。以后在杨玉环身上所花的精力不能少,相信付出会继续有回报的。杨晞不知道这件事上虢国夫人有没有在李隆基面前说过什么,那个女人也不能冷落的,说不定关键时候也能得到她的帮忙。

杨晞最终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皇宫,回到魏国公府。

也就在杨国忠请辞的昭令送到李隆基那里两天后,朝廷下就发了诏令。准了杨国忠的请辞,令还在安西剿乱的郭子仪代任检校左相,归朝的杨晞守武部尚书,主持兵部的事务。

朝廷也召还在青海的武部侍郎高适回京,准备配合杨晞一道朝廷军制方面的改革。

李隆基的时候,募兵制全面取代了早期的府兵制,这对军队战力的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因为各边镇将领握着军政和民生大权,导致中央的政令不能畅通无阻地发布并被执行下去,在李隆基越来越懒得理政的情况下,发生了安禄山这样的叛乱。如今叛乱被平息。吐蕃人的威胁也被消除。李隆基进一步想到了削减各镇军大将。彻底消除内忧的事。他想到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杨晞这个在两次战役中立下无人可比功勋的少年人,让郭子仪配合杨晞做这事。

年轻人有冲劲,有干劲,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退缩。这是李隆基将此重任完全交给杨晞的重要原因,他相信杨晞不会让他失望的。

杨晞当然没有完全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但他知道李隆基是想将他推到前台去,让他去负责这件最容易得罪人、非常棘手的事。

虽然知道这件事容易得罪人,也很难做,但杨晞并没有任何的不情愿和退缩。知道原来一些历史事件,深知大唐自安史之乱后的急速衰败主要原因就是藩镇之祸,手握重兵的藩镇长官根本不理会朝廷的诏令,将治下的藩镇视作自己的王国。军政、民生大权一手抓,这样的情况导致大唐越来越衰败,最终走向灭亡。既然穿越来到了这个时代,那杨晞就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出现的。

如果李隆基没将削减各镇边将领手中的权力,进行军制改革的事交给他。杨晞也会在强烈向朝廷建议改革这方面的弊端,甚至自请命去做这件事。如今李隆基在他未请命之前就完全将权力交给了他,他如何会有怨言?

因为在征战吐蕃之前杨晞已经在协助郭子仪做这方面的事了,全面接手起来并没费太多手段,他期望高适能早日回长安,有这个亲信人物一起做这件事,杨晞相信会顺利的多。

杨晞知道,自己在平叛军事及这次出征吐蕃的过程中,树立的威望是没什么人可以相比的了,这是他在以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资本。

在令高适回京协助杨晞主持全面军制改革的事的后的第十天,交御了所有事的高适,也利用驿站快马飞奔回到了长安。因为不知道召他回京是为了何事,高适在抵达长安后,连家都没回,就直接来到了杨晞的府中,问询原因。

“恭喜子亮接任武部尚书职!”高适为杨晞的升职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再得朝廷封赏而得意。

他依然任武部侍郎职,但因为此次出征立下大功,朝廷另授他职务,兼领军器监大监职,如此两个重要的职位都由他任领,高适有一种意气奋发的感觉。

他非常感激杨晞,他知道,没有杨晞,他不可能有现在这般成就的。

杨晞从高适的神情中读出了这份感激,但也只是笑笑表示没什么,“达夫兄,朝廷委你以要职,希望你以后更兢兢业业地做事。陛下令我们两人主要负责军制改革的事,我希望我们两人能通力合作,不让陛下失望!”

“请子亮放心,某一定会尽心尽力做事,决不让陛下和你失望!”高适一副信心满怀的样子。

“此次军制改革,我不希望半途而废,一定要通过这次改制,彻底将大唐的军制理顺,再也不会出现像安禄山这样,镇边将领起兵作乱的事发生。要做到这样,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军事制度,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就是商议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的军事制度,”说到这里,杨晞露出了笑容,“过几日我会写一份这方面的制度草稿出来,到时你看看,我们再好生讨论一下,看看如何改为好!”

后世时候杨晞在军队中呆过,对共和国的军事制度有点研究,可以拿来借鉴一下,再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与高适等人多讨论,相信肯定可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沿用许多年的军事制度。

“如此甚好,待过几日,子亮你写好了草稿,某一定马上细看,之后再和你讨论!”

杨晞点点头,再低头想了一下后,道:“达夫兄,这次军制改革需要人的手非常多,今天晚上我写份名单,到时你将名单上的人都支过来使用!”

“某明白了!”高适当然明白杨晞这样安排的用意,杨晞是想将名单上的人进一步笼络在自己身边的。

高适的明事理让杨晞挺放心。不过杨晞有一件事非常担心,那就是杨国忠的病情,他知道,要是杨国忠去逝,那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要为杨国忠守孝了。

这是古代当儿子必须要做的事,无论你是当宰相还是皇帝,父亲死了,必须要为他守孝,不然就要被天下人指着鼻子骂,无论你再有才,也会被人打上不孝的恶名,这辈子就再也不要想有出头之日。

但想着什么事就来什么事,也就在朝廷正式任命杨晞代守武部尚书,主持武部事务的第十五天,杨国忠在昏睡中停止了呼吸,溘然长逝。这些天一直在忙碌地准备全面军制改革事的杨晞,也被迫放下手中的事,到魏国公府替杨国忠守灵。

虽然杨国忠在重病之前名声欠佳,被许多人称之为“奸相”,但朝廷对其评价很高,李隆基下诏大大褒奖了一番杨国忠,追授其为司空、郡王、洛州大都督,李隆基宣布罢朝七天,以示吊唁,令其陪葬泰陵。李隆基在听到杨国忠去逝的消息后,竟然痛哭了一场,最后下令所有在京官员都到魏国公府吊唁,派太子李玢代他前往魏国公府对杨国忠的家人表示慰问。

杨晞当然效仿他的三个哥哥一样,上表请辞一切职务,准备为杨国忠守孝。朝廷当然准许,杨晞也和三个哥哥一起,跪在杨国忠的灵柩前当孝子,并接受所有到府中来吊唁的人的安慰。

杨国忠去逝后,停灵五日,然后下葬。

李隆基虽然还未去逝,但他死后准备安葬的泰陵已经在修建过程中,作为李隆基非常信任的大臣,杨国忠得到了陪葬泰陵的待遇。

无论杨国忠生前留下多少恶名,都随着他的去逝也被一笔勾销。因为有杨晞这个出色的儿子在,在大唐的史册中,杨国忠成了一个各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能臣,差不多算是被“漂白”了。

要是杨国忠知道原来历史上他的下场,现在这样的死一定让他非常庆幸,冰火两重天的待遇啊!原来的历史上,他是被乱兵追杀,身首异处的,葬在什么地方也不被人知晓,留下的全是恶名、骂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如今他是被当作大唐名臣而载入史册的。

杨晞知道这些,所以他对杨国忠的死虽然有点难过,但没有多少悲伤,也为杨国忠感觉到庆幸,这样也算死得其所了,至少与原来相比是这样的。

也就在杨国忠下葬后的第二天,郭昕也生产了。

在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中,杨晞当上了爸爸,他有了自己的儿子。

第八十七章杨玉环怀孕了

=============

杨国忠的去逝让杨曦有点伤感,毕竟杨国忠待他还是非常不错的,最后一次清醒之时还给了他那么多的建议。但儿子的出生将他心中的这份伤感冲淡了,他心里充满了初为人父的喜悦。

杨国忠这样的死可以用死得其所来形容,既然比原来历史上作为奸恶之人载入史册,落个惨死的命运好上很多,那也要为他庆幸。不是亲生父亲,亲情的感觉也不是很浓,又想到杨国忠比原来历史上的下场好多了,杨曦最终消除了伤感,并因为儿子的出生而充满了欣喜。

亲自为儿子取了个名,叫“杨谌”,从“言”旁,这和杨暄的儿子“杨谨”同偏旁,这是杨国忠的意思,这一点杨曦还是表示了对杨国忠的尊重。

不过因为杨国忠的去逝,杨曦嫡长子的出生也没能好好庆贺,实是个遗憾。

因为要为杨国忠守孝,朝事杨曦只能放下了,军制改革的事也只能暂缓。

缺了杨曦这样一个干劲十足,年轻又有冲劲、且在朝中身居高位的人主持这样的事,许多变革一下子都展不开了。高适虽然代杨曦主持武部事务,但无论在威望与能力上,及见识上他与杨曦都有一点距离,此时郭子仪也没回来,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军制改革的事只能慢慢来。

不过杨曦虽然在守孝,朝事他不可能一概不问的,他也经常与高适商量军制改革的事,他将自己的意思告诉高适,并将自己想到的那些关于军事制度变革的想法写出来,讨论后交给高适,让高适进一步润笔,准备待时机成熟,一并提出来。得皇帝同意后马上实行。当然所有改革不可能全面铺开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然会激起很大的反对声,结果适得其反的。

在郭子仪主持下朝廷已经对军备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些改变主要就是军政慢慢分开,让各军镇的军事长官不再兼管政务民生事务,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各边镇军事长官手中的权力。这一点反对的人不少。但在郭子仪、李光弼这样重量级的武将支持下,最终还是执行了下来。

一大批军政长官被撤换或者召回朝任职,新外放的那些军镇长官大多没尝到过手中握着大把权力所带来的成就感,这也是第一次军制改革遇到阻力并不是很大的重要原因。

有了初步的成就,军制改革的事肯定要再进行下去。杨曦作为主要主持人物进行的进一步改制,就是期望军制改革后。安禄山这样叛乱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杨曦热心做这样得罪人的事主要是为了他自己打算,对于皇位他是志在必得,如今做这些算是为自己打基础,消除麻烦。

他不想等自己当皇帝后,大唐境内危机四伏,内乱随时会发生。

不过接下来的三年要为杨国忠守孝,这方面的事他不能出面亲自去做。只能将自己的意思告诉高适,让高适慢慢做,并进一步完善方法。

不需要出去做事的“守孝”并不算折磨人,每天都很清闲,不过有一点是比较让人难受的,那就是守孝时候要禁止娱乐。不能外出应酬,不能与朋友欢庆,与妻妾们的同房也不被允许。特别是最后这一点非常让人感觉痛苦。

不过在一段时间后,杨曦就不为此烦恼了。一些事明的不行,那来暗的就行了,晚上偷偷溜到妻妾房中去偷欢一阵,再偷偷溜出来,一切皆大欢喜。这样的事不要大张旗鼓,不要被人知道。也不要闹出实际的结果,比如怀孕等让人一下子就看穿的事就行。

而这样的时候,杨玉环、虢国夫人那里就不需要他去尽某方面的义务了,这两个女人可不敢在杨曦守孝的时候向他提这样的要求。这也让杨曦感觉到了一种轻松,不要疲于应付女人在身体方面的要求,自己想的时候找妻妾们偷偷品尝一下激情的味道,没想法时候就老老实实地呆着。

但就在杨曦清闲地为杨国忠守孝、并时常做了些见不得人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消息。杨玉环怀孕了。

杨曦是在杨玉环以急事召他进宫后,才知道这一情况的。

“四郎,姑姑有身孕了,是你的!”屏退所有身边人后,杨玉环一句急切的相诉让杨曦目瞪口呆。

“姑姑,怎么会这样?”杨曦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听杨玉环这样说,杨曦还是不太相信的。在此次征战以前,他与杨玉环欢好了多次,也没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次他返回长安后,只与杨玉环欢好了一次,不会就这么巧就让她怀了孕吧?

难道事情就这么巧合,被杨玉环逆推的那次激情苟合,竟然让杨玉环怀了孕?

一听杨玉环怀孕,杨曦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杨玉环怀孕的人的不是自己,而是李隆基那个老头。

杨曦一直认为,在与自己偷情的过程中,李隆基与杨玉环还是有这方面的事发生的,因此本能地想到这事与自己无关,杨玉环腹中的小儿是李隆基的种。

看到杨曦一副吃惊并且不相信的样子,杨玉环有点恼羞成怒,恨声道:“四郎,你是不是不相信姑姑说的?”

“姑姑,四郎没有不相信啊!”杨曦赶紧解释,不过他的神情还是将他出卖了。

“你就是不相信!”杨玉环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姑姑与陛下已经好多年没有行房事了,这一年以来,只与你做过这事,你说会是谁的?”

一句话让杨曦心里的怀疑消除了大半,不过他还是没完全相信,看了看杨玉环那不高兴的脸,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姑姑,四郎不是怀疑什么,只是觉得太巧了,以前与姑姑欢好了这么多次,都没发生什么,这次只一次,怎么就刚巧怀上了呢?”

杨玉环也是一脸郁闷,“姑姑也想不到。这么多年以来,姑姑从来没有怀孕过,姑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会生育的,但没想到,与你好了后,竟然怀上了身子。四郎,你不知道姑姑在知道自己有了身孕时候,是多么的欣喜!”

“姑姑,四郎知道,有机会当母亲,每个女人心里都很高兴的!”杨曦说着,又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只是姑姑,相信陛下也是清楚他自己没这个能力了,你们好几年没有在一起欢好了,要是他知道,肯定会怀疑什么的,那如何是好?”

知道杨玉环怀孕后,杨曦心里有点得意,能让这样一个历史上着名的女人怀孕,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不过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个结果并不是好的结果,杨玉环腹中的小儿,也不可能有机会来到这个世上,不然就是祸端。

这是件很让人悲哀的事,杨曦当然不希望结果变成这样。

让杨玉环替自己生个儿子或者女儿,这是杨曦非常渴望的事,他相信与杨玉环有了子嗣后,这个女人肯定会死心塌地帮助他的。但这个结果基本没可能实现,除非李隆基神奇般地恢复某方面的能力,那可以将原因引到李隆基的头上,小孩子出生就名正言顺了。

杨玉环所想的当然和杨曦差不多,她非常清楚她怀孕是个非常糟糕的结果,甚至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灾难。但这么多年从来没怀过孕的她,竟然地怀上了身子,那份当母亲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她非常想让腹中小儿健康成长,最终平安出生,一辈子有个寄托和依靠。

但她也知道,这是没可能的。

不过虽然知道一切都没有可能,但她依然想与杨曦探讨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既不会惹出麻烦事,也不会让这个未长形的小孩夭折。

许多时候,女人再聪明,再强势,在遇到一些事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男人,自己心有所寄的男人,甚至会犯傻,明知一些事不可为,但还是想有个结果,杨玉环也不例外。

不过杨曦吃惊的样子及随后那不知所措的话却给她浇了盆冷水,两眼也顿时灰暗,叹了口气后说道:“四郎,姑姑想听听你的打算。”

“姑姑,想必你也知道,这个小儿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保留的!”杨曦也只能狠着心说明自己的意思,“姑姑,陛下已经老暮了,不可能让你怀孕,他自己更知道这一点。要是你怀孕的消息传出去,相信陛下马上就知道你是与别人相好才怀了孕,那姑姑你一定就会被陛下冷遇,甚至处罚。四郎虽然非常想有和姑姑的子嗣,但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置姑姑于万劫不复之地!”

杨玉环不说话,只是可怜巴巴地看着杨曦。

杨曦被杨玉环看的硬不起心肠,下意识地说了一句:“不过,姑姑,四郎是想到一些办法,可以让你将小孩生下来!”

“什么办法?”听到杨曦这话,杨玉环眼中马上燃起了希望。

“让陛下永远没机会知道这事,”说话时候杨曦做了个砍头的动作!

“啊?!”明白了杨曦意思的杨玉环被吓呆了!

第八十八章太子翻不了天的

====================

杨玉环怎么都想不到杨晞会如此“狠毒”,竟然起了弑君的念头,她脸都被吓白了。

杨晞却是一副不动声色的样子,眼睛盯着杨玉环,声音轻轻地说道:“姑姑,四郎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陛下知道,才能……保住你腹中的小儿,不然没有其他可能!”

杨晞说着,又详细地解释了一下他为何这么想的理由。

现在的李隆基几乎每天都和杨玉环呆在一起,而杨玉环除了与李隆基相处外,极少与其他人见面。要是李隆基不在了,那杨玉环深居简出,谢绝和任何人见面,到时生下小孩也没有人知道。

解释完了后,杨晞一副很淡定的样子看着杨玉环,等着她的反应。

根本不会想到杨晞会说这个的杨玉环,真的被吓坏了,在杨晞解释完后,依然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看着杨晞,她难以理解,李隆基待杨晞不满,这个小男人怎么会想到这么狠毒的计划?

“姑姑,四郎只想到这么一个方法,其他的方法想不出来!”杨晞一点都不意外杨玉环的吃惊,继续以一副波澜不惊的口气说道:“只是不知道姑姑是不是认可!”

杨玉环盯着杨晞看了一会,终于明白这个小男人说这样话的真正意思,心里的惊愕也消失了,恶狠狠地瞪了眼杨晞,恨声道:“四郎,姑姑知道你的意思,你就是觉得姑姑腹中的这个小儿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保留下来的,除非弑君作乱,甚至你自己当皇帝才有可能,是不是这个意思?”

杨晞心里在感慨这个女人的聪明,自己的想法一下子被他洞悉了,但他并没有直接承认。而是环顾左右而言道:“既然姑姑不认可四郎的想法,那就当四郎没说过刚才的话吧。姑姑,其实四郎是非常想有和姑姑的子嗣,但觉得现在不是时候!”

杨晞突然转折的话让杨玉环再次愕然,不解地问询道:“四郎,那你说什么时候才是合适?”

“待陛下驾崩后,或者四郎掌握大权时候。”杨晞也一点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直接说道:“那时候姑姑会淡出所有人的视线,没有人注意到你,连小孩出生都不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才是姑姑可以生育的时机。不知道姑姑是不是认同四郎所说?”

“可是。那个时候,姑姑已经老了,想生也没办法生了!”杨玉环感觉到一点欣慰的同时,心里又很是郁闷,“说不定那时候你也嫌弃姑姑老了,怎么还会想到姑姑?”

“那不可能,四郎答应照料姑姑一辈子。那肯定会一直照顾你,怎么可能想不到姑姑?”杨晞说着上,坐到杨玉环身边搂住她的腰,让她靠在自己怀里,“姑姑,你别想太多。四郎知道在你怀孕这件事上,你自己早已经有了主意,只是怕我不同意。所以才召四郎进来商量的,是不是?”

杨晞的话让杨玉环心里好受了一点,她也确认了杨晞刚才要弑君的话只是吓唬她,让她主动提出不留这个小儿,心里有些黯然,杨晞竟然将难题抛回给她,让她自己下决定。她也非常惊愕杨晞为什么敢这么大胆和他说这个。就不怕她将这个意思告诉李隆基吗?不过她不可能将此事告诉任何人的,刚才杨晞的话只是当作玩笑,进了这只耳朵马上就出另外那只耳朵,当作杨晞不曾说过。

她也清楚。在这件事上,她和杨晞都没有拿另外主意的可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牺牲腹中的小儿,不然会给两人带来巨大的灾难的。杨晞现在还在守孝的时候,她又身居在宫中,没办法让杨晞时常来陪伴她,即使她想办法拿掉腹中的小儿后也是如此,所有的调养都必须她自己想办法。

想到这,她又忍不住心酸,心里满是苦楚,叹了口气后幽幽地说道:“四郎,姑姑知道这事让你拿主意是难为你,这事是姑姑自己不小心,想不到这把年纪还会怀孕,真是丢死人了!你也不要担心,这事姑姑会自己想办法做好的,不过也需要你的帮忙,帮姑姑拿到堕胎的药,并在姑姑堕胎这段时间想办法休养一下,不要让人知道。”

杨晞想了一下,马上答应:“姑姑,那你就向陛下请命,到城外观中住几天,就算替我父亲祈福吧,相信陛下也会同意的!”

“这个主意还不错,那就由你安排吧,姑姑一切都听你的吩咐!”其实杨玉环自己有办法做好这事,但她却希望得杨晞照顾,由杨晞来安排这件事。这个小男人马上答应了由他来安排,她心里仿佛得到了巨大安慰一样,暖烘烘的。

与杨玉环商量后,杨晞马上行动,。在杨玉环告诉了他已经与李隆基说好,要到城外白云观中住上一段时间,为刚刚去逝的堂兄杨国忠祈福后,他就派了几个人去服侍杨玉环。

那是杨晞训练的几名女子特勤队员,专门让她们执行一些只有女人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到宫中打探情况可以让她们扮成宫女,派她们扮成侍女模样潜到某个大臣的府上打探情况等等。

但他没想到,现在竟然让这些训练出来的女特勤做这种事。

虽然觉得有点“大材小用”,但杨晞丝毫不敢马虎,杨玉环住到观中那几天只让这些并不认识杨玉环,也不会将任何消息透露出动的女特勤队员负责照顾起居,直到杨玉环身体无碍,可以回宫才止。

因为杨玉环是借为刚刚去逝的堂兄杨国忠祈福的名义去观中住的,杨晞也有理由过去看望替他父亲祈福的杨玉环。这给了杨玉环以极大的安慰,她那份渴求得到照顾的心理有了极大的满足。

“四郎,多谢你这几天的照顾!”在休息好,准备返回皇宫的前一天,杨玉环对杨晞表示了她心里的满足,“这几天是姑姑过的最轻松的日子,虽然身体受到了一点折磨,但有你陪着,姑姑也很欣慰。只是待姑姑回宫了,你可要找机会进宫多看望姑姑几次的!”

杨晞当然只能一个劲地应承,一定不会让杨玉环失望的。他知道女人在这种时候心里最软弱,最需要人安慰,他当然不会让杨玉环失望。

不过杨晞没想到他这次照顾杨玉环的举动换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杨玉环回皇宫后,她一直劲地在李隆基面前说杨晞的好话,说杨晞非常尽孝道,说杨晞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还这么低调,说杨晞守孝结束后应该给予其更大的重用等等。杨玉环的美言让李隆基心神大悦,召杨晞进宫表示安慰时候,明言表示了待杨晞守孝结束后,会给予其更高职位的重用。

杨晞当然明白这更高职位的重用表示什么,那就是肯定让他挂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称号,让他位列相职了。这是杨玉环在李隆基面前替他美言的结果,这一点杨晞敢确定。

不过李隆基的答应会不会有变数他不敢保证,但作为皇帝的李隆基这样明言的表示,还是让他相信一切都有可能实现的。进入政事堂,那在朝堂上的发言权会更加大起来。

他现在不怕权力大,李隆基年岁越来越大,而且身体不太好,随时都有可能驾崩,他要为此做准备。可恶的是,这三年他必须要为杨国忠守孝,不能出来做事,没办法进一步扩大的朝堂上的影响力。

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岳父郭子仪身上。

年末时候,郭子仪也率军班师了。

郭子仪班师时候,朝廷下诏令郭英乂为安西大都护,率军五万镇守,以恩威并施的手段,安抚安西境内诸部落。有五万大军在,郭英乂又是郭子仪推荐留任的,安西的局势应该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