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屠家子-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审配无以为报,唯有一死,以不负忠义之名!“审配一脸正气回道。对于援军,审配已经没有多大的希望。现在的他,显然是打定了主意想要和南阳军死磕到底。

    ”虚伪!“田丰破口大骂道,”为成全你的忠义之名,你这是想拖五十万邺城百姓给你陪葬啊!你的良心何在?“

    ”哼!元皓兄是不是搞错了质问的对象?现如今,围困邺城百姓的是南阳军?想要饿死邺城百姓的也是南阳军?你不过是一名小小的长史,奉主公的命令镇守邺城。遵守命令,保全忠义,怎么到你田元皓的口中,就能为了不义之举了呢?”审配反驳道。

    “圣贤之言,君子当以天下为先。何为天下?有人才有天下。你眼睁睁看着那些百姓无以为食,活活饿死,竟然还有脸面说你是为了忠义?”田丰的食指差点就戳到了审配的脸上。

    审配一把打开田丰的食指,恼羞成道:“我意已决,元皓莫要再浪费口舌了!来人,送客!“

    审配不想再与田丰白费口舌之争,对着门外下达了逐客令。

    书房的门打开,进来的却不是审配的亲卫,而是袁尚的邺城留守麹义。

    审配一愣,问:”麹留守为什么在此?“

    麹义沉声道:”末将是来劝长史大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智!“

    审配气急,讥笑道:”一介武夫也敢和我讲道理吗?“

    ”道理自在人心!麹义不聪明,只是想给麾下的兄弟们讨一条活路!粮草枯竭,继续坚守邺城只是死路一条!若是惹得城内百姓暴动,我等必将尸骨无存!“

    ”百姓暴动?“审配冷笑道,”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能够做得了什么?“

    ”他们能够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吃人!“麹义的回答和他的为人一样,冷漠,傲慢。

    一听到吃人,审配吓了一跳。毕竟邺城之中又将近五十万百姓,若真是暴动起来,自己的三万冀州兵能够抵挡得主?最关键的是,士兵们没有粮食吃,怎么抵挡?

    审配定了定神,道:“莫要危言耸听!城内有大军,百姓安敢暴动?”

    “人饿急了,眼睛会发绿,见到什么都吃!”麹义笃定道,“相信我,长史大人,末将的父母都是饿急了百姓吃掉的。“

    “嗯?”审配、田丰两人同时盯紧了麹义的眼睛。


………………………………

第四百二十五章 麹义的悲惨往事 何咸得到邺城

    ”熹平二年(173年),凉州羌人作乱,围困凉州白石城,白石县令麹玄命人向郡守求援。援军六个月不至,城内粮草耗尽,百姓杀人就食,发起暴动。失去理智的暴民冲进县令府,活捉了县令麹玄及其夫人,当场开膛破肚,分置于大锅烹煮……“

    ”你是凉州麹玄的后人?“田丰忍不住问道。

    麹义点点头:”当年,末将九岁,躲在密室之中亲眼看到父母亲被暴民杀害,吃掉……人肉煮熟之后飘散在空气中的味道……”

    麹义深吸一口气道:“末将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田丰和审配都没有想到,历来冷漠、不善言辞的麹义竟然还有如此惨痛的过往经历。听完麹义的故事,审配的表情非常复杂,再没有了之前的坚决。审配不怕死,但是他不想被百姓开膛破肚,烹煮之后吃掉。

    “正南,投降吧!想想你的家人,你的老母,你的妻儿,他们是无辜的!”田丰再劝道,“你想要为袁本初尽忠,有的是办法,何必一定要选择这个最笨的,又最伤天害理的呢?假如袁本初上天有灵,肯定也不会赞同你这样的方式……”

    ”让我再想想!莫要逼我!“审配伸手打断了田丰的话。

    ”长史大人,没有时间了!邺城西南已经发生了数起吃人事情。吃人行为是一种瘟疫,会传染。虽然吃人的人全部被末将处决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吃人行为只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麹义上前两步,右手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审配何许人也,看到麹义的小动作,当即明白麹义接下来准备做什么,惨笑道:”麹留守既然已经决定了,为何还要询问老夫的意见?“

    麹义答:”长史大人是一个值得敬重的人!不到最后关头,麹义不想用这样的行为逼迫长史!“

    ”可你事实上还是逼迫了。“

    ”形势所迫,请大人见谅!“

    审配沉默了三秒,长叹一声道:”也罢!你们想做什么就去做吧!老夫一介文人,阻挡不了你们!但我审配,不降!”

    说完,审配转过身去,闭上了双眼不再说话。

    田丰大喜,快步来到审配的书案之前,取出象征冀州牧的金印,将它交给了麹义。

    “拜托将军速速出城,献上金印和邺城城防图!”田丰郑重将两件物品交到麹义的手上。

    麹义送了口气,放开了握剑的右手,双手接过信物,对着审配的背影道:“得罪了!”

    “等等!”田丰喊住麹义,“记得请大将军准备好粮草!越多越好!”

    “末将明白!”麹义点头,快步离开了长史府。

    “事情已了,元皓为何还不离开?”

    田丰摇头道:“世人不懂你审正南,田丰岂能不懂?你想以死尽忠,我偏偏不肯如你所愿!”

    “田丰,你别欺人太甚?”审配转过身来,怒问道:“难道我想死也有错?”

    “有错!”田丰一本正经点头道,“蝼蚁尚且贪生,你身为大丈夫难道心志还不如一只蝼蚁吗?圣人有云,读书人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如今,平不了天下,你难道还不能修身齐家吗?非要寻死觅活,才能找到你人生的追求吗?”

    “你这完全是强词夺理!”

    “我还就强词夺理了!有本事,你来反驳我啊?”

    “唉……”审配无奈道,“元皓兄,你这又是何苦呢?”

    “唉……”田丰也学着审配的样子叹气道,“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老伙计们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世间太寂寞,得一个知己不容易,你说是不是?”

    审配不说话,看着桌上的竹简发呆。田丰就待在审配的身旁,陪他发呆。

    不知过了多久,府外突然传来阵阵欢呼声。

    “想必是大将军接受了麹义的降表,邺城得救了!”田丰望着窗外的天空感慨道,审配继续不说话。

    又不知过了多久,长史府外传来阵阵脚步声,一位身穿明光铠,头戴紫金冠的年轻人器宇轩昂地推门进来。不是大将军何咸,又是何人?

    “感谢两位大人深明大义,挽救了邺城五十万条生命!”何咸进门之后,对着审配和田丰两人深深作了一揖,以示感谢。

    “成王败寇,大将军是胜利者,无须多礼。我等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人命,大于天命!”田丰淡然回答道。

    “两位都是冀州名士,现如今冀州混乱,不知两位肯否出仕,帮助本将稳定地方,引导百姓呢?”审配、田丰作为袁氏阵营的一流谋士,处理政务方面也是一把好手,若能为己所用,必定尽快稳定冀州,故而何咸毫不犹豫对着两人发出了邀请。

    审配这才抬起眼皮道:“吾生乃袁氏家将,死为袁氏之鬼。一生不事二主,大将军就莫要枉费口舌了!”

    “大胆!一介降臣,岂敢如此和大将军说话!”何咸身后,许褚手持镔铁大刀大喝着就要上前教训审配。

    何咸伸手拦住了许褚:“仲康退下!”

    “主公……”许褚大急。

    “嗯?”何咸给了许褚一个凌厉的眼神,许褚不敢忤逆,不情不愿地告退离开了审配的书房。

    “审正南就是一个倔强臭脾气,请大将军莫要见怪!我俩本是冀州村夫,得袁本初知遇之恩方登大雅之堂,出仕教化百姓。可惜,没做好,偌大一个冀州被我们治理得乱七八糟。兵不精,将不强,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主公不能成就大业。这样的人,大将军要之何用?”田丰说得客气,言语之中、眼睛里面分明都是满满的拒绝。

    “袁本初既不识人也不会用人,像田先生这样的大才,弃之不用,真乃暴殄天物也!先生一身才学,难道要与天地同朽?”审配一直受到袁绍的重要,现在不愿意为南阳军效力,何咸可以理解。但是田丰想来不被袁绍喜爱,中牟之前战,就因为惹恼了袁绍,被发配回邺城筹集粮草,当一员后勤的小吏,没理由对袁绍忠贞不屈啊?


………………………………

第四百二十六章 田丰的野望 南阳军大拜将

    “多谢大将军厚爱!天下人皆知大将军麾下谋士如云,多一个田丰不多,少一个田丰不少。冀州百姓久经战火,困苦不堪。大将军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活的希望,他们岂会抵触?冀州的百姓还是淳朴善良的,只要大将军一声将令,他们必定会服服帖帖,绝不会搞乱。大将军尽可放心!”

    “田先生也不肯出仕?”何咸面色不悦问道。

    田丰摇摇头:“恕难从命!”

    何咸趁兴而来,败兴而归。

    何咸离开之后,审配问田丰:“何咸有一句话说得很对,袁本初待你多有亏待,你现在为何还要为他尽忠?”

    田丰再摇头:”我不肯出仕,不是因为袁绍。“

    ”不是因为袁本初,那又是为何?“审配死寂的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好奇的疑虑。

    “辅佐袁绍七年,我算是彻底看透,官场不适合我。我性子直,脾气耿,认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而处理政务需要的是圆滑,要八面玲珑,也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田丰自认为做不到,做不到的事情不如交给更擅长的去做。”

    “元皓能够看透这一点,也是极为难得。就是可惜了你这一身的才华,浪费了。”审配听完田丰的自我剖析,打从心底为他感到高兴。

    “不浪费!你看我这样子像是一个浪费才华的人吗?”田丰目光炯炯道。

    “呃……不像。”审配老实回答。

    “我准备在邺城建一座书院,至少不能次于宛城水镜书院那样的!”

    “皇家水镜书院现在可是大汉第一书院,连太学都不能与之相比,你确定没有定错目标?”审配毫不犹豫嘲讽道。

    这是两人多年来的相处方式,你嘲讽我,我嘲讽你。

    “据说水镜书院建立的时候,只有司马德操创办水镜书院的时候只有他一位大儒,学生不过几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才有现在的规模。我好歹还有大儒两人,初期的力量可是他的两倍……”

    “等一下,你哪里来得两位大儒?”

    田丰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审配,“你与我,不就是两位大儒了吗?”

    “我何时答应要与你一起创办书院了?”

    “你现在答应也不迟啊!”

    “你……田元皓,我发现你怎么越来越无赖了呢?一点不像曾经耿直的你了呢?”

    “去休去休,昨日之我不可留!”

    审配:“……”

    窗外,偷听完两人谈话的何咸一脸无奈:“田丰这是真心不想出仕,而不是在自恃身价啊!”

    许褚见何咸面色不悦,以手比刀,低声问道:“主公,要不要末将……”

    何咸摇头道:“教书育人也是大德!人各有志,且随这两个小老头高兴吧!”

    邺城既降,冀州其余各郡县闻风纷纷归附,冀州倒是再无大的战事。但南阳军想要再进击幽州,却没有可能。因为所有筹集到的粮草,仅够维持军队的日常和接济邺城的五十万军民。五十万啊!何咸才领了不到十万战兵来战冀州,现在一下子多出五十万张嘴……就算有糜氏和卫氏组织的商队的帮助,也是捉襟见肘。偏偏何咸还不能放任不管……都是大汉的百姓啊!

    粮草,都是粮草惹的祸!何咸用粮草问题逼降了邺城,也因为粮草问题被束缚在冀州不能动弹。

    何咸赶紧十万火急,将沮授从宛城调来了邺城,任命为冀州刺史,全面负责冀州的民生问题。审配、田丰不肯为何咸效力,能撑得起来冀州这个烂摊子的唯有沮授。沮授追随袁绍的时间也有六七年,在冀州之地威望不低于审配和田丰。调动冀州的大族世家一起接济灾民也更为有力。

    麴义献城有功,被何咸举荐为建义中郎将。先登死士战力强悍,军纪严明,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强军,如果打散到南阳各军之中,实在太为可惜。而典军中郎将张郃在投降何咸之后,作战勇猛,指挥得当,不愧为河北四庭柱中最有大将之风之人。何咸决定提拔张郃为扬威将军,建义中郎将麴义为副将,以原先登死士为核心,在冀州降卒之中选拔士卒,组建一支三万人的先登军。张郃和麴义原先就是袁绍的武将,同为袍泽,配合起来不是问题。而独立一军,也展现了何咸的气魄和胸襟。原本心中还忐忑不安的麴义就此定下心来,愿意死心塌地为何咸效力。

    接连经过中牟之战、黎阳之战、邺城之战,庐江守卫战、汉中守卫战和长安守卫战,四条战线上的南阳军兵将们积累了无数战功。何咸回到南阳,命贾诩领着数十位谋士经过十几天的缜密计算,终于统计完毕各军的战功。

    所有的战役下来,浮槎军战功最甚,飞骑军次之,陷阵营和南阳中军战功不相上下。何咸当即奏请汉帝,拜原扬威将军,浮槎军主将魏延为平东将军;拜原广威将军,飞骑军主将张辽为平南将军;拜原东中郎将文聘拜为平西将军;拜原北中郎将高顺为平北将军。原扬武将军张绣,镇守长安有功,拜为平寇将军。

    五平将军之后,是四威将军。

    原武卫中郎将、何咸的亲卫营主将赵云拜为广威将军;原西中郎将甘宁镇守扬州有功,拜为建威将军;原抚军中郎将徐庶镇守汉中有功,拜为奋威将军;再有就是刚被任命为先登军主将的扬威将军张郃。

    四威将军之后,是四中郎将。

    原屯骑校尉、浮槎军副将庞德拜为东中郎将;原射声校尉、飞骑军副将太史慈拜为南中郎将;原奉义中郎将、三万丹阳劲卒主将臧霸镇守青州有功,迁为西中郎将。拜原步兵校尉徐晃为北中郎将;

    四中郎将之后,乃是其他名称的中郎将。

    如建忠校尉许褚拜为典军中郎将,黄忠拜为振威中郎将,张任拜为建义中郎将,李典拜为司金中郎将,乐进拜为司律中郎将……

    至于各军麾下的校尉及以下军官的升职加薪问题,何咸直接交给了各军的主将去分配。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吕布妥协 孙策过逝

    北方战事停歇。何咸留下了平北将军高顺及陷阵营驻守河间郡。高顺性情最稳,且善于坚守,防御北方幽州的曹操最不容易中计。扬威将军张郃、建义中郎将麴率领先登军驻守魏郡,防御西边屯兵壶关的高干和袁尚的并州军。平东将军魏延率领浮槎军退守兖州陈留,既可以往东北支援高顺,也可以往西北张郃。再加上驻守青州的西中郎将军臧霸的三万丹阳劲卒,何咸在北方地区布置了超过十万的战兵,占据南阳军总兵力的一半。

    奋武将军吕布在长史陈宫的劝说之下,投效了南阳军。何咸将吕布麾下的一万飞熊军交给了张辽的飞骑军统领。吕布与张辽曾经共同在丁原的麾下效力,吕布帐下的武将曹性、侯成等人,皆与张辽相识。何咸相信张辽能够降得住吕布的那些麾下的帮骄兵悍将。何咸短时间内是不敢让吕布统兵的,吕布的性子太野,反复无常,让他统兵在外风险太大,不如召回宛城供起来享福。奋武将军、温侯的待遇,何咸一并都给吕布,就是不让掌兵。吕布虽然不爽,却又不是不能接受。吕布已经四十多岁,虽然勇武尚在,心境却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还是那个唯利是图的吕布,但却不再那么的桀骜不驯。生活,让曾经的天下第一武将学会了妥协。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的夏天过去,秋天终于来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没有天灾,没有人祸的荆州、豫州迎来了自己的季节…粮食大丰收。勒紧裤腰带,盼星星盼月亮的大汉朝廷终日迎来新收获的粮食,紧绷了数月、快要崩溃的精神也终可以放松下来…准确地讲,是以何咸为首的南阳军上层文武将领的神经有了放松的机会。没有什么比饥荒更为令人恐怖,那比战争更加令人绝望。抗过了建安二年,建安三年的日子就会比较好过。当然,前提是不打大规模的战争。战争,实在是太消耗粮食了。

    北方消停了,南方却依旧战火如荼。幸好,这个战火与南阳军无关。孙策领着江东军三万与刘繇大战与豫章郡海昏县。刘繇没有了同乡太史慈的帮助,只能依靠樊能和张英之流,如何能够抵挡猛如虎的孙伯符。海昏大败之后,刘繇节节败退,最后在许劭的建议之下,刘繇领着一万多忠于自己的士兵,一路逃去了交州。孙策平定豫章之后,从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设立了庐陵郡,任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而留中护军程普镇守巴丘,提防荆州的南阳军。

    孙策安排好豫章的防务之后,得意满满地班师回吴地。路过鄱阳湖,见湖畔野物众多,孙策见猎心喜,便特意留了半天的时间打猎。孙策骑的是一匹精骏宝马,全力奔跑起来之后,亲卫们都被远远甩在后面。路上忽然碰到三名身着江东军服的士兵。

    孙策问:“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回答说:“我们是程普将军的士兵,在这里射鹿。”

    孙策说:“程普的士兵我全部认识,从没见过你们”。说完向其中一个射箭,那个人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

    余下二人非常恐慌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来。孙策在仓猝间,不及躲避,面颊中箭落马。孙策的亲卫们及时赶到,救下了孙策,杀死了全部的刺客。这些刺客,是原吴郡郡守许贡的门客。孙氏强占吴郡的过程中,杀死了许贡,动手的人,正是孙策。许贡时候,这些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次终于得手。

    孙策中箭后,没有当即死亡,但是伤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请来随行的张昭等人,托以后事。孙策叮嘱道:“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好好辅佐我弟弟!千万不要回到北方去。”

    张昭等人属意三弟孙翊继承位子,但孙策叫来孙权,亲自给他配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如有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是夜,孙策因重伤而过世,享年二十三岁。孙权悲泣不止,张昭劝说孙权,扶起孙权领着军队退回吴郡,并把孙权继立的消息上表汉室,传达下属。

    听到孙策意外过逝的消息,建威将军甘宁大喜,当即奏请何咸,希望能趁此机会领兵攻打江东。

    何咸召集了郭嘉、贾诩两大谋士询问意见,两人均表示反对。

    郭嘉道:“江东水道纵横,如果不能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速战速决,很容易陷入苦战。南阳军还不容易缓过来的粮草后勤又将陷入新的危机!”

    贾诩也道:“孙策虽亡,江东依旧是孙氏的天下。如果此时攻江东,很容易造成江东军同仇敌忾。不占天时地利,又不占人和,江东之战会出现很多变数。攻,不如不攻。”

    何咸一边听着两人的意见,一边翻看南阳军搜集到的所有关于江东军的资料。资料显示,孙策平定江东之后,以周瑜、程普为左、右中护军,分别统领三万江东军驻守虎林港和巴丘。再任命吴景为丹阳郡守,朱治为吴郡郡守,孙贲为豫章郡守,孙辅为庐陵郡守,自己任会稽太守,以虞翻为功曹,以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士,另外还有众多武将如孙河、徐琨、徐逸、黄盖、韩当、宋谦、贺齐、董袭、周泰、凌操、蒋钦、陈武、全柔、邓当、吕蒙等人。孙策死后,“碧眼儿”孙权上位。孙权武力不如其父孙坚、其兄孙策,但是笼络人心,处理政事方面丝毫不弱于其父兄。

    “文和说得对,江东人才济济,若是同仇敌忾,绝对是我军之大敌。图谋江东,还是需要缓缓图之。”何咸感慨道。


………………………………

第四百二十八章 徐庶兵进葭萌关

    甘宁个性桀骜,很少服人,但对于认定的人,却言听计从。何咸回信,让他按兵不动,静观江东变化,甘宁连质疑都没有,就按照何咸的指示按兵不动。看得副将乐进和李典面面相觑。因为几天前甘宁明明是摩拳擦掌准备大战江东,任凭李典如何劝说,甘宁都不听,没想到何咸的一封信就打消了甘宁的全部激情,真是一物降一物。

    只要甘宁不主动挑衅孙权,孙权肯定是不敢主动进攻。若是孙策在世,大概率会携平定江东之后的士气,趁势攻略扬州。但孙权暂时还没有其兄的威望,稳定成为了现在江东的主旋律。

    在西北凉州战场,自马腾退回武威休养生息之后,韩遂在金城孤木难支,南阳军逐渐占据了主动权。安西将军朱儁的身体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基本上就是坐镇长安城,与钟繇一起安定后方。前方的战事,全部交给了张绣和诸葛亮去处理。张绣从一开始的不屑,到接受再到现在的尊敬,诸葛亮用自己的谋略和实力征服了桀骜的西凉悍将张绣。自从张绣与诸葛亮建立密切的战友关系之后,逐渐与杨彪等人划清了界线,断绝了往来。何咸并没有赋予诸葛亮这个任务,估计是诸葛亮从张绣那里得知到一些秘闻之后,劝说张绣认清现在的形势,坚定正确的道路,而不是自己作死。

    西北战线有朱儁、钟繇、诸葛亮和张绣,大咖云集,何咸一点儿都不担心。倒是西南战线,在汉中主持工作的徐庶让何咸一直牵挂。大军进驻汉中,何咸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在刘璋和张鲁都赖在汉中不走的情况之下,南阳军大军如果进驻汉中,会给两人一个太强势的印象,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徐庶率领着一万南阳军精锐是以盟友的名义进驻汉中,刘璋和张鲁听从汉室调遣,并没有说成为何咸效力。所以,徐庶不但要顶住刘备从葭萌关方向发起的攻击,还要安抚好刘璋和张鲁的两股势力,精诚团结,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从现在的效果来看,徐庶做得非常好!

    刚到汉中的时候,徐庶一直以客军自居,并不专权。大小战事皆由刘璋和张鲁两人决断,徐庶只是作为参谋起提醒事宜。徐庶如此懂事,刘璋和张鲁作为回报,当然也会适当重视徐庶的意见。几场战役打下来之后,刘璋和张鲁慢慢意识到徐庶的大才。如果不是徐庶在旁提醒,多次识破了益州军的诡计,汉中恐怕早已易主。徐庶,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刘璋和张鲁,也征服了张任、黄忠,阎圃等汉中联军的重臣,逐渐取得了实质上的汉中防御战的指挥权。

    而刘备,在荀攸的辅佐之下,三十六计耍了一个全套,愣是没有将小小的汉中给打下来,徒耗了一年的光阴。最终,因为粮草不济,刘备率领大军退回了葭萌关。益州军退却之后,徐庶趁势率领汉中联军收复了汉中外围的失地,一路将阵地推到了葭萌关下。今天汉中丰收,不缺粮草。徐庶摆明了是想拖住刘备军,不让刘备退回成都。蜀中道途艰难,后勤是个大麻烦。徐庶就是想要死死拖住刘备,将其活活拖垮掉。

    古时,从成都到长安(西安),必须从昭化西门进、从昭化东门出;从长安(西安)到成都,就是得从东门进西门出。昭化古城是连接巴蜀和中原的重要关隘,在昭化建城之前,成都和长安的道路就已经连通了,也就是“先有路,后有城“。昭化建城以前,这里有个关隘,称“葭萌关“。

    葭萌关,是嘉陵江与白龙江会合之处,陆路上通汉中,下至成都,顺嘉陵江而下,可达巴西重镇阆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史料形容葭萌关是“峰连玉垒,地接锦城,襟剑阁而带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诚天设之雄也。“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王和蜀王曾因仇相争。于是有秦惠文王趁机派秦国名将司马错出兵伐蜀,与巴蜀军在葭萌关外发生了数次激战。秦灭巴蜀之后,置葭萌关,治昭化县……

    葭萌关内,张飞听说徐庶攻关,径直来到刘备的中军大帐,请求出关而战。

    荀攸正和刘备商量对策,见到张飞佯作不闻,继续对刘备道:“主公,今日徐庶来袭,敌将黄忠、张任无人可敌;除非将关云长从成都调来方可与敌。”

    此次攻伐益州,刘备带着荀攸、张飞、陈到、王平、廖化等将,关羽和法正被留在了成都,镇守益州。

    张飞闻言不悦,提高嗓门:“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在函谷关独拒董卓十万西凉铁骑,岂会不敌黄忠一介老匹夫,不敌张任一介黄口小儿?”

    荀攸不急不缓道:“翼德在函谷关以一挡万,盖因华雄不知虚实耳。若知虚实,将军岂得无事?张任乃大将军何咸的同门师兄,百鸟朝凤枪法不在何咸、张绣之下,天下皆知。而那黄忠,据说武力尚在张任之上,虽是老将,老当益壮,也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可胜两人,翼德你……”

    张飞顿时大怒:“吾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击败黄忠、张任,甘愿军法伺候!”

    刘备一听大急,黄忠、张任之勇武,刘备也有耳闻。虽然自己的三弟武艺不凡,但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天下不知名的高手不知几何,张飞如此托大,恐怕要出事。刘备刚想拒绝,却看到荀攸正对他使着眼色。刘备一愣,旋即明白过来,这是军师在给张飞用激将法。明白荀攸的用意之后,刘备面色转缓,捋着胡须不说话,索**给荀攸去处理。

    荀攸道:“你若肯签下军令状,我便说服主公同意你领兵出关。”

    张飞大喜:“君子一言?”

    荀攸:“驷马难追!”

    刘备点头道:“既然军师同意,吾也不反对。三弟,你的武艺不凡,但切莫中了敌人的奸计,万事小心为上!”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飞挑灯夜战黄忠

    “大哥放心,三弟省得!我这就签下军令状!出关取那张任与黄忠的人头。此前汉中军缩在营寨之内,各个都是缩头乌龟,现在总算可以痛痛快快大战一场了!”张飞说罢,就签下了军令状,领了三千益州兵,出关作战。

    “燕人张翼德在此,何人敢来送死?”张飞摆开阵势之后,手持八丈蛇矛,出阵溺战。

    “贼将休得猖狂,看我来取你狗命!”徐庶还没有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