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屠家子-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场之人无不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今天,在东海糜家这个不足二十岁的小丫头面前,全部败下阵来。现场安静得可怕,唯有沉重的喘息声。

    张世平苦笑着感慨道:“江山代有人才出!没想到,我这么快就要被这个世道淘汰了!我家主人让我发布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还担心同道的朋友们不感兴趣。没想到,你这小娘子,就狮子大张口吞下了一半的订单……我吧,我答应你!不管是你糜氏一家组织也好,联合徐州其他商人组织也好,只要能够完成任务,我替我家主人应下。雷打不动,一层半的战利品是你们糜氏的!而且,你们还享有购买战士手中战利品的优先权!”

    糜贞闻言,笑得眼睛全部眯了起来。弯弯的就像两轮月亮,甚为迷人。

    “多谢张大哥!糜贞一定会组织好商队,完成运粮的人物!”

    “好了,这下你可以说说这其中获利几成?”被糜贞这么一搅和,张世平的好奇心都被勾引了起来。

    糜贞竖起右手的食指不说话。

    “一倍?”此前好奇心最强的兖州大商大感失望。虽然一倍的获利,比直接用铜钱结算翻了一番,但铜钱是现结,而战利品还要想办法去倾销,去处理,这其中的人工费,时间成本又呈倍增长,反过来还不如直接来南阳拿钱痛快。

    糜贞抿嘴一笑,摇头道:“十倍!”

    “十倍……什么,你再说一遍?”兖州大商瞬间被打了鸡血一样,涨红着脸急问。

    “十倍!这还是在那些大手大脚的兵卒打扫战场的情况之下,若是打扫战场的工作交给我们商队来做……”糜贞顿了一顿,说道:“保守估计,获利至少能再翻一翻!”

    糜贞的话瞬间让现场爆炸了,有质疑不信的,也有信了一点快速盘算的。不管怎么说,糜氏要去了一半的份额,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做不得假。这是上亿铜钱的买卖,糜贞胆子再大,也不敢肆意妄为。若是有问题,东海糜氏的百年招牌也就砸了。

    “我来供第一批粮草的五万斛!”打了鸡血的兖州大商一咬牙、一跺脚,将第一批粮草的剩余五层份额要了下来。糜贞的要的全部粮草的五成,兖州大商要的是第一批粮草的五成。虽然都是五成,其魄力还是差了不少。

    糜贞颇有兴趣地望着这位年纪不大的兖州大商道:“敢问这位兄弟怎么称呼?”

    “好说!陈留卫弘是也!”兖州大商抱拳道。

    “卫大哥胆子还是小了点儿啊!若能与我糜氏联手将那五成份额吃下来,将来富家天下的人中,必有卫氏啊!”糜贞砸吧着嘴,一脸惋惜地说道。

    卫弘苦笑道:“我的小姑奶奶,五万斛的压力不小了!此前兖州兵战不断,陈留粮食紧缺。我要凑齐这五万斛,已经要豁出这张老脸了!”

    “放心吧!这一票肯定赚!将来的兖州首富非你莫属!”糜贞一脸老气横秋的样子,言语之中多为“我看好你哦”的意思。

    卫弘道:“承小娘子吉言!愿大将军旗开得胜!战利品多多!”

    “好了!主人交待的人物,张某人已经完成了!”张世平站起来道:“糜贞,卫弘,限你二人一个月之内将十万斛军粮运送至濮阳城!商队可以随大军北上,但是要令行禁止,不能冲撞了大军!”

    “糜贞(卫弘)省得!”两位同时将这事应承了下来。

    其他的大商面面相觑,没想到这第一批军粮竟然这么顺利就被订完了。还好,那个陈留卫弘只选择了供第一批军粮,若是获利真的能如糜家小娘子那般疯狂的话……下一批的军粮订单,必将争夺得腥风血雨!


………………………………

第四百一十二章 臧霸命苦 郭援授首

    张世平将英雄楼中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禀告给了大将军何咸,何咸听完之后相当惊讶,没有想到历史上籍籍无名的糜夫人竟然是如此有气魄的奇女子。

    “张大哥暗中帮衬着点,糜竺将这个小妹送到南阳军,本将也有照顾的义务。若是她完成不了供应的任务,记得及时安排其他的大商顶上,切莫让军粮出了岔子。”何咸叮嘱道。

    “主人放心,糜小娘子精着呢!”张世平笑道,“她并没有想吃独食,拿到份额之后,她就开始兜售。赚钱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她似乎想凭借这次机会与各州的大商建立关系。”

    “风险糜氏来担,利益大家共享,这样的生意谁不愿做?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南阳军胜利的基础之上,不然糜氏的风险可就大发喽!”

    “主人说的是啊!这糜贞还真是对大将军非常有信心呢!”

    “你们在说谁呢?”郭嘉拿着一份战报,匆匆来到何咸的书房。

    “没事!军粮的事情已经有商团接下了!大军准备,随时可以开拔!”何咸示意张世平可以下去了。张世平躬身告退。

    “第一批军粮不用送去濮阳了!转道直接送去北海吧!”

    何咸一脸惊讶地望着郭嘉,不明白这是何道理。

    “三日前,文和领着三万浮槎军出兵顿丘,直攻黎阳!”

    “他不会是劫持了丹阳劲卒的军粮吧?”

    “不是劫持,却也相差无几了!”郭嘉苦笑道,“主公命文和总督北方战线,他自然是有这个权力调拨军粮的!”

    听完郭嘉的解释,何咸也是苦笑不已。能够让贾诩先斩后奏,不惜得罪臧霸和他的丹阳劲卒也要抢下粮草,进兵冀州的,必定是个绝好的战机!

    “只是,苦了臧霸。也多亏臧霸在徐州、青州一带颇有威名就地筹集了一些粮草,不至于营啸。但主公也要尽快组织商队先将第一批军粮送至北海军营。”郭嘉继续说道。

    “明白了,通知张世平,让商队将第一批粮食的筹集地点放在青州,筹集多少就往北海大营送多少,直到十万斛送齐为止!第二批十万斛的任务也发布出去,收粮地点是在官渡港,本将也该出发了!”

    郭嘉点点头,再问道:“主公这次出征准备带哪支部队?”

    “奉孝有什么好建议吗?”何咸问。

    “文聘麾下的南阳军上次损失惨重,建议这一次带北中郎将高顺的陷阵营出征。”郭嘉说道。

    何咸点点头道:“我正有此意!”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六月,军师将军、兖州刺史贾诩趁着袁尚与袁谭对战于河间之间,突然进兵冀州,攻打黎阳。镇守黎阳的乃袁尚部将郭援。贾诩命魏延领三千人,伪装成曹军前往黎阳城送粮。郭援轻敌,不知是计,被魏延率军夺下了东门。魏延放出穿云箭,潜伏在黎阳城外三里之地的贾诩随即率领大军直扑黎阳城!

    郭援来不及调集城内的两万的冀州兵,只能点齐了三千亲兵想要夺回城门。

    魏延和三千浮槎精锐在夺下城门之后,就以城门为据点,迅速构建的简单防御,摆出了坚守阵型,目标很明确,就是固守待援。

    郭援自恃武力不俗,冲锋在前,想要凭借个人的武勇打穿浮槎精锐的防线。但魏延岂能让他猖狂。布置好阵型之后,魏延手持赤血刀对上了郭***战不出二十个回合,郭援一个不甚被魏延一刀劈落马下,郭援的亲卫还没来得及救援,就有手持连弩的浮槎军士扣动了扳机。被摔得七荤八素的郭媛还没有反应过来,身上就多了三四支弩箭,其中有一支正中郭援的门面。红的血白的脑浆顺着箭矢就流了下来,郭援轰然倒地。等亲卫们架着郭援脱离战场之后,才发现郭援早已没有了生息,身体都开始冰冷僵直了。

    郭援死后,黎阳守军士气更加低落,更加无力夺回城门。贾诩率领着浮槎军主力顺着黎阳城门长驱直入。黎阳守军想要逃跑都不能,因为贾诩命人堵死了其余三门,防得就是黎阳被攻占的消息扩散。贾诩准备打一场闪电战!

    黎阳守军死伤了数千人,剩余的一万余人尽皆投降,黎阳城一战而下。浮槎军所付出的,不过是数百兵卒的伤亡。

    夺下黎阳之后,贾诩命人将一万余战俘全部关入大狱,听候发落。只留下了一校千人把守黎阳,连战场都来不及打扫,便领着主力直奔邺城。贾诩故技重施,命魏延领三千浮槎军卒伪装成黎阳求援的士兵,想要诈邺城守军出城。

    可惜,邺城不是黎阳,镇守邺城的武将是先登死士的主将麹义,但邺城真正握有决定权的却是冀州长史审配。

    “城下何人,报上姓名?”

    魏延伪装的三千黎阳求援军甫一出现在邺城守军的视野之中,邺城守军便吹响了敌袭的号角。麹义的治军能力可比郭援严苛的多,早有军卒跑去通知麹义,麹义又命人去通知了审配。

    魏延赶紧道:“将军快开城门,末将乃郭援将军麾下小校郭延。”

    郭延是谁,麹义并不知道,但郭援是谁,麹义还是清楚的。

    “尔等不在黎阳镇守,跑来邺城作甚?”麹义呵斥道。

    “南阳大军来袭,郭将军命小将前来求援!”魏延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说道。

    麹义闻言大惊:“敌军有多少人马?”

    魏延:“先锋军步骑三万,领兵者兖州刺史贾诩!”

    “三万?”若是只有三万人马,郭援或许可以坚守一段时间,毕竟黎阳的守军也有两万之数,麹义在心中暗自盘算。

    “将军,请速速出兵救援我家将军啊!去晚了,我家将军就……”魏延见麹义不肯上当,赶紧给他施加压力。

    “瞎嚷嚷啥!大军出动岂是儿戏?本将要禀告主公之后方能定夺!”麹义说完,扭头便准备离开。说是要禀告主公,其实麹义是想找审配去商量一下对策。黎阳乃邺城南部屏障,黎阳若是,南阳军便可长驱直入,径直威胁到邺城的安危。


………………………………

第四百一十三章 麹义不中计 许褚领亲卫

    “得!敌人不中计,这可如何是好?”魏延眼见着麹义不肯中计,灵机一动,决定修改一下计划,仿效黎阳的模式偷袭城门。

    “将军且慢!不知能否让小将入城休整,喝口水,吃点粮食!”魏延乞求道。

    “不可!”麹义一口回绝,“尔等退后三里,可在城外扎营,本将会命人送来清水军粮!”

    魏延望了望高耸的邺城城墙。经过袁绍这些年的经营,邺城的城墙不断加固加高,就算称之为黄河以北第一城也不为过。魏延若是想凭借手下的这三千余人精心强攻……那绝对是痴心妄想。

    魏延摇了摇头,只能按照麹义的要求,后退三里,驻扎在了邺城之外围。同时,魏延快马加鞭知会贾诩:奇袭邺城的计划宣告失败。

    贾诩得知消息也不惊讶,邺城作为袁氏的老巢守卫森严才是正常的,哪能如黎阳一般一鼓而下。

    ”通知魏延打出大将军何咸的旗号,多搭营帐,营造大军来袭的假象,震慑城内守军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派出全部游骑封锁邺城的外围,尽可能做到隔绝消息!“贾诩回复完魏延的亲兵,亲自书信一封,命亲卫十万火急送往何咸的中军大营,催促何咸率领的主力速速进兵,共击邺城。

    此时的何咸,刚刚率领张辽、太史慈的一万飞骑军抵达黎阳城。

    得到贾诩出兵的消息之后,何咸没有犹豫,点齐了三万兵马直奔官渡。南阳尚有战兵八万左右,但粮草却只能供应三万兵马出动。三万,已经是不在破坏南阳民生的基础之上,郭嘉所能筹集到的粮草的极限。一万飞骑军,两万陷阵营,再加上魏延的三万浮槎军,共计六万人。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只要战术运用妥当,何咸相信可以将袁军、曹军,还有吕布军各个击破。

    为了加快进兵速度,何咸领着一万飞骑军先行渡河,前往黎阳城。高顺的两万陷阵营主要以步卒为主,故押着粮草随后而行。张郃在中牟之战中率领冀州兵投降南阳军有功,被拜为典军中郎将。此次出征,投降的两万冀州兵皆没有参与。大部分被裁汰之后都送去了屯田,仅有一小部分作为战兵补充到了损失惨重的文聘麾下。而张郃,则调整为高顺陷阵营的副将随军出征。

    赵云因“病”没有随行,亲卫营主将换为谯县人许褚!

    程昱任豫州刺史期间,听闻郊县许村有一人物,姓许名褚,字仲康,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在豫州黄巾贼肆虐期间,许褚聚集了周围村落数千户人家,结堡自守,守卫乡邻,名声传遍淮、汝、陈、梁之地。许褚本来计划前往兖州投奔自己的同乡曹操,无奈豫州被南阳军占领,路途断绝,故而一直留在家乡。程昱了解清楚许褚的情况之后,亲自拜访许村,并以校尉之职许之。许褚被程昱的诚意感动,答应为南阳军效劳,替程昱领兵肃清豫州境内的盗匪。

    程昱作为何咸身边的心腹谋士之一,见多识广,看到许褚的武艺和统兵能力之后,立马意识到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猛将。故在举荐鲁肃等人的同时,将许褚也一并举荐。何咸看到许褚的名字之后,大喜过望,当即拜许褚为建忠校尉,领亲卫营副将。赵云因“病”留守宛城之后,负责何咸安全的任务,就全部交给许褚来负责。

    当然,何乾领衔的特战小分队是个特例。何乾现在已经领中郎将军衔,麾下的队员依旧只有八十八人。但这八十八中,拥有校尉军衔的队员超过了十人,拥有屯将以上军衔的队员超过五十人,是绝对的功勋小队!如果需要,这八十八个人直接可以吸纳三万普通士兵,独立成军!

    何咸领着飞骑军和亲卫营抵达黎阳城之后,发现兖州卫氏商队和徐州糜氏商队竟然已经抵达黎阳,正在协助浮槎军卒打扫战场。金钱的力量果然是巨大的!

    糜贞、卫弘见到“何”字大旗飞扬,赶紧命商队的工人停下手中的活,恭敬地矗立在路旁恭迎大军。

    何咸命张辽领着大军在黎阳城外扎营,准备休整一天。自己则领着亲卫营入城,并在县令府召见了糜贞和卫弘。

    “两位,黎阳之战的战利品收获如何啊?”何咸端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询问两人。

    “大将军出马,还会有赔本的买卖吗?”糜贞一脸俏皮道。

    糜贞是典型的南方女子长相,身材娇小,皮肤皙白。相貌来讲,不及甄毓魅惑,不及黄月英端庄,也不及小桥可爱,但糜贞自有一股气质:自信!糜贞非常的自信!从小接触商战,让她养成了一股杀伐果决的气魄。外面柔弱,内心刚强,说得就是这样的女子吧!

    “你这丫头倒是胆大!将来成就不在你兄长之下!”何咸赞道。

    “我家兄长说了,小贞现在的能力已经不输与他了!”糜贞倒是毫不谦虚,耿直的言语惹得一旁的卫弘胆战心惊不已。虽说何咸颇有贤名,并不喜好杀戮,但毕竟是总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一个不开心,要杀一个商人实在是太简单的事情。

    何咸哈哈大笑起来,转而问卫弘道:“卫先生觉得如何?这一趟生意没让你们亏本吧?”

    “不亏不亏!”卫弘赶紧笑着答道:“托大将军的福,第一批十万斛的粮草虽然有些困难,但是不仅没有亏损,还获利颇丰。根据草民的粗略估计,获利在五倍之上!”

    “五倍?那只是起步的倒手利益!光是这些冀州兵的破烂武器铠甲,只要运回徐州熔炼,无论是重新打造兵器还是制造农具获利就不止五倍!更何况还有那些将士尸体上缴获的金银铜钱玉佩……这还不算黎阳城里的粮仓和钱库……”

    “粮草和钱库里的东西你们就尽量不要拿了!”何咸出言打断了糜贞的话,“你们的份额,本将用那些淘汰的兵器与你们交换,也当帮南阳军处理了那些累赘!”


………………………………

第四百一十四章 袁谭败家 刘表病逝

    “但凭大将军安排!那是我等应该做的!”卫弘恭敬回道。

    “可以是可以,但是大将军得允许我糜氏具有熔炼废弃武器铠甲、打造南阳军新式武器铠甲的资质!不然的话,光是打造农具可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废铁!”

    何咸坐地起价在先,糜贞落地还钱在后。如果抛开身份不谈,这是基本的商业准则。但身份不是说抛开就能抛开的,也就是糜贞敢说,卫弘可不敢如此与何咸谈条件。

    “你想要武器制造资格?”

    “是!”糜贞毫不讳言道,“糜氏的冶铁技术在青徐等地势屈一指!徐州归附大将军之前,徐州牧的武器制造全部都糜氏负责……徐州归附之后,大哥停止所有了武器作坊,全部改为打造民用农器。但民用制造需求量太小,甚至不能养活所有的铁匠工人……”

    南阳军对于武器的制造有着严苛的规定,所有铁器作坊必须登记造册。尤其是对于各州拥有铁匠铺的大商而言,武器制作永远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为了避嫌,他们纷纷要求旗下的铁匠铺转型做到农具,或者干脆关停了事。糜氏因为与何咸关系密切,故而属于前者,保留技术人员和作坊,等待时候获得武器制造的资格。而卫弘就是属于后者。曹操主政兖州期间,卫弘也是曹军的武器供应商。但曹操逃到冀州之后,卫弘就关停了自己的铸冶事业。铜钱固然重要,小命也同等重要。

    “武器制作可是一项极为来钱的买卖,如果能够获得南阳军的武器制造资格……”卫弘的心不争气地狂跳起来。

    “卫先生,你怎么看?”何咸扭头问卫弘道。

    一想到武器制造中巨额利润,卫弘一咬牙道:“若是大将军能够授予草民武器制造资格,草民愿意只收取战场废弃兵器作为报酬!”

    “该是你们的还是你们的!但是想要获取武器制造资格,将来你们就要接受军方的监督!卫先生,你可考虑清楚了?”

    卫弘望向糜贞,糜贞微笑道:“我家二哥现在就在南阳军中效力!东海糜氏本来就与南阳军骨肉相连!卫先生还是考虑自己家族未来的展比较妥当!”

    卫弘有些惊讶,原来糜氏与南阳军的瓜葛竟然如此之深,如此说来……

    卫弘打定主意道:“只要大将军不弃,草民愿效犬马之劳!”

    “好说!筹集好粮草,处理好战利品。此战之后,你们两家将如愿以偿得到南阳军特的武器制造资格!”

    “谢大将军!”糜贞和卫弘异口同声道谢道。

    有专业的商队运送粮草,打扫战场,其效率要远远高于普通的民夫。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百姓的劳役,促进商业的展,也可以极大解放军队战力,提高转移能力!这不,何咸这边接到贾诩的求援信件之后,直接将黎阳城暂时托管给了两家的商队护卫。此次运量,除了雇佣的民夫之外,糜氏还派出了三千人的护卫队。这三千人中不乏伤残之后退役下来的南阳士兵,战斗力比一般的山贼强盗可是要厉害得多!而卫氏,也派出了两千人的护卫队,很多都是原曹军士兵。战败之后解甲归田,又被卫弘请来当了护卫。当然,这些护卫都是在官府登记造册入了名单的。

    五千商队护卫,一千浮槎军卒,构成了黎阳城防军,在高顺率领陷阵营抵达之前,他们需要守好黎阳城,因为第二批的十万斛粮草可是刚刚运到!

    卫弘在见识到了战场利益之后,果断仿效糜贞,从张世平那里求得全部粮草的另五成份额,然后分包给兖州、冀州、并州有关系的大商,共同财!

    何咸抵达领着飞骑军抵达邺城外围的时候,贾诩已经包围邺城十天。贾诩围而不攻,麴义试探性地派出了几波求援的小队,皆被庞德率领轻骑强势屠灭。麴义摸不清楚南阳军的深浅,也不敢放弃邺城老巢,只能老老实实固守。袁尚出征的时候,留给麴义三万冀州兵。但邺城内尚有人口五十万,如果战事吃紧,麴义随时可以拉起一支十万人的炮灰队伍协助守城。城里不缺水源,唯一的问题但是粮草。五十万人每天的粮草消耗不菲,袁尚出征又带走了不少,袁绍时期积累下来的海量粮草已经大幅下降。麴义保守估计,只能坚持三个月左右。如果袁尚的大军不能在三个月之内回援邺城……麴义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邺城外,南阳军的大营之中,贾诩给风尘仆仆的何咸呈上了一封封面没有署名的密信。

    何咸打开之后一目十行地看下去,终于明白贾诩闪电出兵的原因何在!这封信,乃袁谭亲自执笔,吕布签字画押的求援信!信中,袁谭表示只要何咸能够帮他击败袁尚,继承袁绍的家业和官职(袁绍生前自领车骑将军、冀州牧),他便投降南阳军。袁谭这个败家子肯投降,何咸一点儿都不惊讶。何咸没想到的是,硬气了十数年的吕布竟然也同意投降这个提议。

    “吕奉先怎么转性了?”何咸有点不敢相信道。

    “因为刘表死了!”贾诩从案几之上抽出另外一封密信递给了何咸。这封信来自辽东,是甄道通过商队转辗送到贾诩手中的。

    “三个月前,刘表因病去世。陈宫再次建议吕布顺应大势,投降汉帝。”

    刘表一死,阻扰吕布投降的最大因素便消失了。吕布有骨气吗?有。但吕布更看重的,是利益。此前诸侯混战割据地方,吕布也渴望逐鹿中原,故而自立一方是最有利的选择。但这些年征战下来,吕布屡战屡败。残酷的现实让吕布认清楚自己的实力,最后投奔袁绍,驻守右北平,是不得已而为之。同时,吕布未必没有心存侥幸的心思,想要坐看何、袁、曹相互厮杀,他趁机可以看看壮大势力范围的机会。没想到的是,袁曹联军竟然这么不经打,中牟一战,被南阳军打得丢盔弃甲。曹操直接被赶出了兖、青两州的基地,栖身平原。袁绍更是气急攻心,一命呜呼。天下大势朝着南阳军有利的方向而去,吕布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一味地对抗下去,并不是一个有利的选择。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围点打援 袁尚心思

    “这么说来,吕奉先这次是真心投降?”

    “我军若胜,吕布便是真降;我军若败,吕布便是诈降。真真假假对于吕布而言,并没有定论。关键是利害关系!”贾诩笑着将吕布的个性特点剖析了出来。

    “军师言之有理,是本将着相了!”何咸自我批评道,“袁尚有曹操辅佐,又有黑山贼张燕投效,实力不容小觑。文和可有妙计教我?”

    “无他,唯围点打援也!邺城墙高城厚,强攻不是办法。唯有困守,耗其粮草,令其不战自溃。而邺城乃袁尚根基所在,袁尚必定不会弃置不理。到时候,我军只需以逸待劳,击败回援的袁军即可!”

    贾诩的“围点打援”之计说得虽然轻松,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主要的困难,就是南阳军的兵力并么有那么充足。假如袁尚全军回援,麴义出城突击,胜败还真不好说。所以,何咸不肯给袁尚全军回援的机会。

    何咸给袁谭、吕布回了一封亲笔信,答应了袁谭的要求,也许诺吕布如能诚心投降,将许之于高官厚禄。但有一个条件,必须尽可能牵制袁尚兵力,不让其回援邺城。只要何咸能够攻下邺城,就算他们完成任务。

    其实,何咸根本不想攻邺城。但这封亲笔信给了袁谭、吕布错觉,让他们以为何咸正在猛攻邺城,那么袁尚想要全军回援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因为袁谭、吕布如果真心投降,必定会尽全力完成任务。何咸并没有讲清楚需要他们牵制袁尚多少万的兵力,那么理论上讲只要他们努力了,就不算违背约定。

    …………

    蓟县城外,南阳军攻陷黎阳,兵困邺城的消息终于还是传到了袁尚手中。贾诩命庞德的率领游骑四处出击,围剿从邺城出发的信使,但毕竟不能做到万无一失。

    “军师,这是怎么回事?”袁尚一脸震惊地将求援信递给了逢纪。袁尚能够继承袁绍的家业,坐拥邺城,逢纪和审配功不可没。故而两人在袁尚掌权之后,权势进一步增强。逢纪被袁尚尊为军师,随军征战。而审配,在被委任为冀州长史,全权负责镇守邺城后方。

    袁尚出兵之前,袁尚曾与逢纪、审配做过一个预测,他们一致认为南阳军在秋收之前不会选择出兵。故而想趁这个时间差击败袁谭,一统冀州和幽州,再回过身来与何咸决战。但现在南阳军竟然冒着军粮不济的风险也要悍然出兵,令袁尚措手不及。

    逢纪匆匆看完求援信之后也是大感意外,中牟大战之后,曹操搜刮赶紧了兖州、青州两州百姓的存粮,这是不争的事实。何咸为了稳定两州的民生,毫无疑问是要调拨粮食接济两州的。这样一来,南阳军缺粮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难道何咸准备牺牲兖州、青州百姓于不顾?

    “主公,何咸为何出兵已经不再重要。当务之急,应该是召集曹孟德和张飞燕,商讨回援邺城一事!邺城乃我军根基,不容有失啊!”逢纪道。

    袁尚点点头道:“军师言之有理!来人,速请孟德和张燕来大帐议事!”

    曹操和张燕得知南阳军已经攻入冀州,兵围邺城,沉默不语。

    袁尚大急:“孟德兄,你素来足智多谋,你倒是出出主意啊?”

    今年四十二岁的曹操两鬓已经出现华发,相比于历史上的曹操,这个世界的曹操很悲催。好不容易在兖州建立的根基被南阳军摧毁,一众大将夏侯惇、曹休、曹仁接连战死,被曹操依之为“在世萧何”的荀彧又被俘投降汉帝,虽然没有为何咸效力,却也是曹军的重大损失。更不用说,历史上为曹操贡献了巨大功劳的郭嘉、贾诩、程昱、钟繇、张辽、徐晃、乐进、李典、等文武诸将都在为何咸效力。说句毫不夸张的话,除了曹操的亲族,何咸招揽了几乎更招揽到的全部曹将。曹操能不悲催吗?

    但即便如此,曹操也有曹操的骄傲,他并不是袁尚的属下,故而不称袁尚为主公。袁绍尚未病逝的时候,曹操栖身于平原却不肯奉袁绍为主,就一度引得审配、逢纪等人的反感,纷纷向袁绍进言,称曹操居心不良,若不趁早赶走,迟早会祸害冀州基业。但袁绍心里清楚,如果没有曹操的帮助,自己的几个儿子怎么抵挡南阳军?曹操固然有曹操的威胁,但守不住冀州,所谓的基业都是浮云。袁绍都不能让曹操臣服,袁尚自然更没有这个资格。

    “将军大人想听实话吗?实话逆耳。”曹操诚恳道。

    袁绍逝世之后,袁谭、袁尚都自领车骑将军的称号,故而曹操称袁尚为“将军大人”。

    袁尚一愣,心想都什么时候,当然是听实话了。

    “孟德尽管说来,本将绝不怪罪。”袁尚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