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屠家子-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纪灵迅速退出彭城,撤回寿春,迎战魏延。纪灵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由,不肯听令,继续猛攻傅阳城。
“主公,徐州特使正在帐外求见!”赵云的声音在帐外响起,打断了何咸阅读战报的进程。
“速速有请!”
何咸放下战报,就见赵云领着一名全身着黑衣,头戴斗笠的中年人进帐而来。
“东海糜竺,参加主公!”来者进帐之后,去掉斗笠,对着何咸深深一揖。
何咸赶紧站起身来,双手虚扶道:“久闻糜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儒雅不凡!”
“主公过誉了,糜竺一介商贾,岂敢枉称风雅?”糜竺谦虚道。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县大富商。先祖世代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上亿。陶谦入主徐州之后,征辟糜竺为别驾从事。麋竺不断资助金银货帛等物装备陶谦的徐州军,使得陶谦对他奉为上宾,每逢大事,多有咨询。其实,早在何咸还是小小的南阳郡尉之时,南阳商队因为利益联系,已经和徐州第一大商糜竺建立了联系。
眼看着何咸的职位从南阳郡尉到忠勇校尉,从忠勇校尉到忠勇中郎将,再从忠勇中郎将到左将军、骠骑将军,南阳军的地盘也从南阳一郡之地扩展为横跨荆州、司隶校尉部、豫州、扬州的霸主,糜竺果断出手,暗中投效何咸,成为了南阳军在徐州的情报特使,领校尉军衔。起初,在南阳徐鱼的指挥之下,徐鱼成为何咸的妾室之后,南阳军的情报工作全部移交给了郭嘉负责。糜竺,就是在郭嘉的直接领导之下。
”陶公能够保持大义,始终效忠朝廷,子仲功不可没。这些,奉孝和我多有提及!“
此前,徐州牧陶谦在投靠何咸还是投靠曹操的这个问题之上,曾经多有犹豫。糜竺始终劝陶谦从一而终,坚定了陶谦为朝廷效力,也就是听从何咸调遣。在陶谦身边,糜竺做了不少工作,费了不少金钱。商人逐利,但自有其气魄。糜竺就是看中了何咸的潜力,决定全力追随左右。
”此乃糜竺之本份,岂敢邀功!“
”功是功,过是过!若有什么愿望,但说无妨!“
“谢主公!既然如此,糜竺就不客气了!糜竺有一小妹糜贞,今年年方十四,才貌双绝。久仰将军大名,希望能成为将军的妾室。”糜竺厚着脸皮说道。
何咸一愣,没想到糜竺的要求竟然是奉上自己的小妹。再仔细一想,按照糜竺大商人的性格,恐怕是糜竺想要与何咸成为姻亲关系,从而进一步稳固糜氏在南阳军内部的地位。糜贞仰慕这样的话,不过是糜竺为掩人耳目找的借口罢了。
何咸随即大笑起来道:“子仲美意本将心领。但本将已经有一妻一妾,暂时并不考虑娶亲之事。不过,我南阳军内部如今人才济济,俊彦不计其数。就拿最近投效的年轻人来说,鹿门山庞德公的两名亲传弟子:诸葛亮和庞统皆有大才!诸葛亮号称”卧龙“,甫一出山便得到太尉、安西将军朱儁的青睐被钦点为参军前往关西经略。庞统号称”凤雏“,如今正在你的顶头上司郭奉孝帐下做事,奉孝对其评价不低。假以时日,此两人皆为我大汉肱骨之臣。子仲若是不嫌弃,本将可以将这两位俊彦引荐给你家小妹!”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汉的航海梦想
一糜竺见何咸不似作伪,便不敢强求,婉转问道:“听闻中山甄氏的小妹,因得到将军的举荐,而得以入驻水镜书院求学。敢问主公,可有此事?”
糜竺犹不死心,想要效仿中山甄氏的方法,先将糜贞送到南阳去,至于最后糜贞能不能被何咸收为妾室,就全凭造化。就算最后何咸没有收了糜贞,在大汉才子聚集的水镜书院,凭着自家小妹的才貌,择一”卧龙凤雏“应该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何咸点头道:“确实如此!甄毓如今在水镜书院医学院,成绩优异!”
“既如此,糜竺恳求主公能举荐小妹到水镜书院求学!”
“这个没有问题!”何咸当即答应下来,“本将稍后便给司马先生写一封举荐信。”
“谢主公!”糜竺躬身致谢。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想的目标,但能以何咸的名义举荐糜贞去水镜书院求学,至少是拉近了糜氏与南阳军核心之间的联系。
”此番唤你过来,除了论功行赏。本将还有一事相询。事关子仲将来的仕途问题。子仲若有疑意,但说无妨。“
“请主公尽管吩咐!”
“本将拟委托子仲组建大汉的海军!根据本将的了解,糜氏久居东海,拥有自己的近海船队。本将拟以糜氏船队为基础,投入物资和人力,发展远洋航行的能力!”
糜竺有些为难道:”大海变化无常。且不论海船的吃重,抵御风暴的能力,单是海上瘟疫就是大汉所不能克服的困难。“
”海上瘟疫?“
”确实!“糜竺郑重道,”糜氏先祖不止一次探索过远洋航行,但无一例外都被一种神秘的疾病所击败。得病者反复出现畏寒、寒战、高热,继而出现瘀点为主的皮疹,全身关节疼痛,最后神智不清导致死亡。据说,这是冒犯海龙王之后,龙王故意散布出来的海上瘟疫……“
糜竺还没有说完,何咸脱口而出道:”败血症!“
是的,远洋航行最致命的疾病,就是败血症!十四世纪,哲伦所率探险船队和哥伦布所率探险船队,许多船员都死于败血症。而同时期的中国船员,并不受此困扰。败血症的根源,就是船员长期吃不到蔬菜,缺乏维生素c。中国船员摆脱败血症的秘密,就在于两件秘密武器:黄豆和绿茶。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仅是黄豆一种食材,就能做出豆腐、豆浆、豆芽、豆腐干、豆腐乳等各类食物。尤其是豆芽,更是神奇。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豆芽可以代替蔬菜,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而绿茶,同样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而糜氏的先祖探索远洋,却被败血症困扰,因为是没有带上足够的豆制品和绿茶。
”主公知道海上瘟疫?“这一回,轮到糜竺惊讶无比了。从何咸的反应来看,糜竺可以确定,何咸肯定不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病症。
”是的!本将曾随医圣张仲景提及过一种神秘的疾病,病症与子仲描述的海上瘟疫一模一样。张神医将它命名为败血症。这种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船员长时间飘在海上,每天摄入的新鲜蔬菜不足,营养不全而导致体内阴阳失衡。要解决这个疾病办法并不困难,只需要用陶盆在船上种植蔬菜,保证船员每天有蔬菜吃,有绿茶喝,就可以极大程度地抵御这种疾病!“败血症的病因很简单,但对于维生素C为何为都不知道的大汉人民而言,想要解释其中的奥秘其实很难。何咸只能假借神医的名头,将如何抵御的方法告诉糜竺即可。至于原因,交给大汉的后来人去解决吧。
糜竺闻言,双眸发亮,兴奋道:”若是能够海上瘟疫,远洋航行最大的困扰便解决掉。剩下的,就是打造大海船,绘制海图,测定洋流、风暴……“糜竺说起远洋航行竟然是一副痴迷沉醉的模样。
”想不到子仲竟然对海洋如此痴迷?“看到糜竺的样子,何咸大笑道。
”实不相瞒,糜氏久居东海,所积累的财富其实也都是海洋的赐予。糜竺幼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到海洋的深处看看,看看那里究竟有多少的财富。为此,糜竺少年时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海洋之上。我的书房里面,一半以上的竹简都是用来记录各种关于海洋的知识。有些是经过考证的数据,更多的是从过记录渔民们出海之后的见闻,总结下来的经验,虚虚实实不一而足。“此刻的糜竺完全摒弃了徐州大商精明能干的身份,彻彻底底化身为一名海洋的痴迷者。如同后世很多太空迷、游戏迷、体育迷一样,现在的他专注而疯狂。眼眸之中燃烧的,全是梦想的光辉。
何咸觉得将这个海洋征服计划交给这样一名梦想者来完成,是最正确不过的事情了!
”海洋的深处有什么,我无法告知于你!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大汉东北方向,《后汉书》中记载的那个倭国,白银遍地。倭国的人民却处于茹毛饮血的状态,根本不懂得开采。而在大汉的东南方向,有无数的小岛,小岛之上贵如黄金的香料遍地都是。年复一年地腐烂、重生,无人采摘。如果你能走得更远,在大海的另一端,你还能见到更多奇异的国家,奇异的动植物……“
当何咸说这些的时候,不知道糜竺有没有在他的眼眸之中看到梦想燃烧的光辉。这是两名海洋迷之间关于梦想的讨论。
”不要问我从何处得知这些东西!我自有得到这些知识的途径。“面对糜竺渴望的眼神,何咸如同一名传道者,对自己的信徒洗脑道:”你只需要相信我所说的都是真的,这便足够了!相信我,开辟了海洋,如同给大汉开辟了另一个世界!这项事业,注定也载入大汉的史册、人类发展进程的史册!不管将来我能否恢复汉室的荣光,希望你能记住我今天说的话,将探索海洋的梦想继承下去。为大汉的子子孙孙开辟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来!“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安徐州之心 解彭城之围
“糜竺谨记主公教诲,必定会将大汉的航海梦倾注全力!”糜竺单膝跪地,向何咸发誓道。
何咸扶起糜竺:“本将拟任命你为东海郡守,同时调任你家兄弟糜芳为镇海校尉,领徐州兵一万驻守东海郡。名义上,糜芳是南阳海军的负责人,实则上由你全权负责。需要的钱粮物资,你直接向奉孝汇报,这件事情,由奉孝直接负责。”
“诺!”糜竺抱拳领命道:“如果可以的话,请主公将典军校尉陈登调拨于海洋计划之中。陈氏乃下邳大族,起家之初也是经营大海。在航海一方面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且陈登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年纪不大,但有扶世济民之志。对于主公的海洋计划,陈登必然不会拒绝。”
听到糜竺的建议,何咸摊开徐州地图,沿着海岸线细细看了一遍,点头道:“本将那就拟任你为东海郡守,陈元龙为琅琊郡守。尔等二人倾两郡之地,全力发展海洋计划!莫要令我失望!”
“主公放心,糜竺就算粉身碎骨,也会尽力完成主公的任务!”糜竺发誓道。
“这不是一个小任务,本将不要你粉身碎骨,希望你能长命百岁将这个计划一步一步推进下去。”何咸笑言道。
与糜竺商定完了大事,何咸想起来一个情况,便出言询问道:“曹军既然已经退去,陶公也已逝世,为何徐州依旧人心不定?”
糜竺想了一想:”此事恐怕与徐州城内的一则流言有关。“
“哦,什么流言?”
“主公在鲁县击败曹操之后,下邳城内突然流传一则留言,说是南阳军在曹操的中军大帐中缴获了一箱子书信。这些书信皆为徐州众将与曹操暗中私通的罪证。在主公以雷霆之势支援徐州之前,陶公麾下的大部分将领都看好曹操,包括陈珪、陈登父子,故而有了这些示好的书信。现在流言四起,这些书信的主人唯恐主公会清算旧账,所以人心浮动。此事,主公当速速决断!”
“可曾查到留言从何而起?”
“糜竺无能,费了好些精力,也查不到是源头。只知道这些流言通过乞丐和流民不停扩散。”糜竺自责道。
”无妨!制造留言之人不外乎那些期盼我军败亡的敌人!当务之急是扑灭这个流言!“
”主公已有良策?“
何咸点点头:”明日陶公葬礼之后,召集所有徐州军旧部开会,本将要处理那批莫须有的书信!“
第二日,在参加完陶谦的葬礼之后,全体徐州军旧部都得到何咸的将令:在州牧府的大厅集合。没人知道何咸准备做什么,现在的气氛一度有些焦虑。为首的陈珪、糜竺、臧霸却气定神闲,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少顷,骠骑将军何咸才带着一队亲卫来到会客厅。随行的亲卫之中,还有一个槐木制的大箱子,箱子里面装得满满堂堂的,似乎是数十卷书信。有竹简制的,有绢帛的,也有纸质的……
“抱歉,让诸公久等了!本将之所以迟到,是在后堂思考,要不要拆开这只从曹军大营中起获的箱子,看看里面的这些书信的主人是谁。”何咸说着,环视了一圈众将。目光所及之处,诸公纷纷低首。
“最后,本将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这些书信皆未开封。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在此之前,不管谁曾与曹操联系过,本将概不追究。但今日之后,希望诸公收起三心二意,齐心协议为陛下做事,管理好徐州的百姓。若是不愿意跟着本将干的,趁早提交辞呈。莫要等到出了事情。南阳军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最讲究的就是赏罚分明。希望诸公与本将共勉!”
何咸说完,大声招呼亲卫取来一大盆熊熊燃烧着的木炭。
“将木箱搁置在木炭之上,全部焚毁!”
随着何咸一声令下,亲卫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将这箱“书信”全部烧掉。从此之后,徐州人心大定。
与此同时,傅阳城急报不断。曹豹、陈登、糜芳三人领着五千徐州败军被纪灵堵在了傅阳城内胖揍,形势岌岌可危。
曹豹是陶谦亲信,陈登乃陈珪之子,糜芳又是糜竺之弟,于情于理,何咸都不能见死不救。
于是,何咸命广威将军张辽领着五千飞骑军作为先锋先行前往傅阳城支援。何咸自己则尽起下邳城内的两万丹阳劲卒以及剩余的两千余飞骑军,领着贾诩、赵云、臧霸、孙观和尹礼作为主力军随后跟进。长史陈珪、新任东海郡守糜竺负责徐州政事,校尉吕范负责下邳城防。孔融、太史慈暂时留守琅琊郡,提防刚刚退去的夏侯渊军。
张辽抵达傅阳之后,并没有坐等何咸的中军。他观察到纪灵急于攻下傅阳,后军防守疏散。便在夜间挑选了八百敢于迎战的精锐将士,饱食一顿之后,趁天未亮,亲自被甲持戟,领着这八百飞骑军精锐,攻击纪灵军后阵。张辽冲锋在前,亲手斩杀纪灵的后军主将李丰,并于阵中大呼自己的名号,提振士气。同时,指挥兵将焚烧扬州军的辎重粮草。最后这些之后,张辽发现扬州军的战力比想象中还要弱。纪灵也没能在第一时间组织有效的防线阻止自己的进攻,随发出穿云箭,命令外围的四千余飞骑军将士前来增援。在新生力量的支援之下,张辽再接再励,组织飞骑军突击冲入中军,直至纪灵麾旗之下。纪灵见状大惊,扬州军将手足无措,不知道突入进来的南阳军人数有多少,只是凭借着人数的优势勉强抵挡。
傅阳城内,陈登观察到纪灵后军火起,中军大乱,意识到南阳援军已至。遂说服曹豹、糜芳,尽起傅阳城内的徐州兵五千出城作战。前后夹击之下,扬州军再难坚持,全军奔溃。纪灵见贪功不成,反而闯下了大祸,按照袁术最近喜怒不定的心性,不敢再回寿春。领着残兵往北遁入了芒砀山,再不见踪迹。随着扬州军战败,彭城之围正式宣告解除。
………………………………
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术自焚 传国玉玺不翼而飞
曹操战败,纪灵战败,徐州战事一塌糊涂。魏延、庞德率领的浮槎军却一路高歌猛进,沿途各县纷纷倒戈投降南阳军。浮槎军几乎兵不血刃突破了安风津,直逼寿春城。暴怒不已的袁术今日又斩杀了四名倒霉的侍郎,七名不长眼的太监。
向曹操、袁绍的救援信早已经发出,但是袁绍路途太远,曹操自己还在跑路当中,自然迟迟得不到回复。孙策倒是愿意接纳袁术到江东避难,但条件是让袁术去掉帝号,奉上传国玉玺作为礼物。袁术考虑良久之后,还是没有答应下来。
直到魏延、庞德率领的三万浮槎军与何咸亲自率领的七千飞骑军、两万丹阳劲卒会师寿春城下,袁术自知大势已去。寿春城内,虽然尚有张勋率领的扬州兵十万,但军心溃散,战意全无。所有的战将都在等待袁术举城投降的消息。
汉初平六年(公元195年)十月初七,走投无路之下袁术闭锁了皇宫,手持利剑斩杀了后宫的上百妃子,然后怀抱装有传国玉玺的木匣,点火自焚于他的大成国龙椅之上……
袁术死后,麾下的文武百官纷纷作鸟兽散。以阎象为首的一批人带着金银细软乘乱逃离了寿春,其余人则在袁涣、张勋的带领之下,举城投降何咸。何咸进驻寿春之后,命人清理了被焚毁的大成国皇宫,找到了袁术被烧焦的尸骸。在尸骸的怀中,找到了一块疑似传国玉玺的印玺。经鉴定,却发现该印玺是枚赝品。真玉玺应该是在袁术死之前就被人掉包换走了。
何人换走了传国玉玺?传国玉玺现在何处?没人知道确切的答案。
何咸虽然很想一睹传国玉玺的真容,但找不到也无法强求。相比于玉玺,何咸现在更在意的是快速稳定江淮地区,自己才好脱身北上。北方传来消息,袁绍已经出兵,正式介入黄河以南的战事之中!
何咸任命袁涣为九江郡守,负责安抚袁术旧部,同时,调任桥瑁为扬州刺史,全面主持扬州政事。说是主持扬州政事,其实何咸麾下的扬州不过九江、庐江两个大郡,也就是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长江以南的丹阳郡、吴郡和会稽郡皆在孙策的统治之下,而豫章郡现在刘繇手中。
袁术的十万扬州兵要纪律没纪律,要士气没士气,何咸根本看不上。让臧霸挑选了一万人补充到丹阳劲卒当中,其余九万余人全部交给桥瑁、袁涣用于屯田。江淮地区本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百姓富足,却被袁术搞得乌烟瘴气,灾荒频繁。几年之内,扬州地区恐怕很难给南阳军提供太多的后勤支持。
张勋、乐就、梁纲、雷薄、陈兰等将分别充实到飞骑军、南阳水师和丹阳劲卒三军中。
消灭袁术,平定江淮之后,何咸向汉帝举荐了一大批官员。除了调任桥瑁为扬州刺史,袁涣为九江郡守,又任命从会稽逃命而来的王朗为庐江郡守,配合西中郎将甘宁对抗孙策的江东军。在徐州,何咸举荐原长史陈珪出任徐州刺史,陈登为琅琊郡守,糜竺为东海郡守,赵昱为广陵郡守,曹豹为彭城郡守,吕范为鲁国相。臧霸拜为奉义中郎将,领三万丹阳劲卒,驻守徐州。糜芳迁为镇海校尉,领徐州兵一万,负责组建大汉海军。
原北海国相孔融虽然看不起何咸屠家子的身份,但汉帝在南阳,孔融不得不服。孔融博学多才,但是好空谈。在地方处理不好政务,领兵打仗更是一窍不通。若不是麾下有太史慈在,北海国早就被黄巾贼攻占。为了避免孔融为祸一方,何咸直接举荐孔融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到南阳陪伴汉帝刘协。孔融满意了,何咸也不用担心了。至于太史慈,有勇有谋,又因抵御夏侯渊保卫徐州有功,被何咸提拔为射声校尉,入张辽的飞骑军,成为张辽的副将。
乐进、李典两位曹军降将,何咸留给了甘宁,放在对抗江东军的一线。两人都是有真本实力的人物,弃之不用太可惜,拉到北方对阵旧主曹操何咸还真不太放心。曹操那个小黑胖子素来腹黑,对于武将的人心把握极准,带队能力一流。故而曹军阵营中极少出叛徒,武将对他忠诚值都很高。个人魅力值方面,何咸还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胜过曹操。所以,将两人留在南方是最好的选择,免得被曹操钻了空子出现临阵策反什么的幺蛾子。
处理完徐州和扬州事务,文武众将各司其职。何咸则领着人员补充齐整的浮槎军三万,飞骑军一万,战将魏延、庞德、张辽、赵云、太史慈等,携大胜之势回援荥阳。
在荥阳,文聘率领的三万南阳军,徐晃率领的一万白波精兵和一万西凉铁骑,共计五万余人与曹、袁联军相持于中牟、官渡、陈留的三角地带。曹军领兵者曹仁、戏志才,号称曹军五万,实际精兵不足两万,另外三万不过是陈留地区的青壮,只为壮大声势。而袁军,则是戏志才在得知曹操兵败鲁县之后向袁绍请来的。首批援军人数在三万,统兵者颜良、审配。
文聘按照此前的作战思路,对陈留城保持高压攻击事态。小战不断,大战不启。一直保持一种引而不发的状态。袁军南渡黄河自黎阳过白马津,最后驻扎在官渡一带,文聘就退回中牟城,保持僵持状态,等待何咸带领主力赶至战场。
话说曹操狼狈逃回兖州之后,迅速召回了夏侯渊的三万精兵,再召集青、兖两州的兵力共计十万,准备与南阳军决战,为夏侯惇、曹休之死报仇!说是报仇,其实也是为了洗刷自己战败的耻辱。但曹操的决定遭到了他的两位谋主荀彧和戏志才的强烈反对!
荀彧劝谏道:“鲁县一战我军损失三万精锐不说,还丢失了大量的粮草辎重。现如今青、兖两州州库空虚,主公若是强行开启大战,如能速胜一切好说,如战事转入胶着则后果不堪设想!”
………………………………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举世攻何
荀彧所谓的不堪设想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钱粮耗尽而导致将士溃散。
小规模的战斗,比拼的是兵是否训练有素,将是否武艺高强,武器是否锋利,甲械是否牢固;大规模的战役说到底,比拼的则是双方势力之间的综合实力。不但要兵精将广,武器甲械充足,更要有稳固的后方,源源不断的钱粮。尤其是这粮食,极有可能决定一场本该势均力敌的战役的胜负。故而“截粮道”、“烧粮草”成为大规模战役中敌对双方必使的招数。
历史上的曹操之所以能够击败比自己强大的袁绍,并最终翻盘的关键之战就是击破乌巢,烧了袁军的粮草,导致袁绍大军军心动摇。曹操趁机大举进攻,袁军不战而溃,最后成就了曹魏大业。
现如今,曹操若冒着粮草不济的风险想和南阳军打一场全面战争,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戏志才也劝谏道:“我军新败,军心不稳;敌军新胜,士气高昂。主公应避敌之锋芒缓缓图之,岂可自投罗网硬撼强敌耶?”
曹操气恼道:“两位说的固然有道理,但元让、文烈还有那数万将士之仇岂有不报的道理?”
荀彧道:“仇当然要报!但要讲究方法!”
戏志才也道:“南阳军如今声势浩大,与何咸有仇怨的可不止我军一家!”
“两位是否有妙计可以教我?”曹操何等人物,一听荀彧和戏志才的口风出奇的一致,便意识到两人已经商定好了计谋。
荀彧和戏志才相视一眼,同时道:“为今之计,唯有举世攻何!”
“举世攻何?”曹操惊问。
“正是!”戏志才肯定道:“主公可重演十八路诸侯伐董卓之事,号召诸侯们团结起来共伐何咸。袁本初向来以天下盟主自居,绝对不会拒绝;江东孙策,益州刘备皆枭雄也,如何看不清楚现在的局势。若再不能遏制何咸,天下迟早落入南阳这个屠家子的手中!”
荀彧虽然对戏志才一口一个“南阳屠家子”这个称呼极为反感,但对“举世攻何”这个计策还是持举双手赞同的态度。
荀彧道:“借诸侯之力,共伐何咸。令南阳军四面受敌,疲于应战,方是主公报仇的正道!”
曹操听闻之后幡然醒悟,赶紧站起身来,对着荀彧和戏志才深深一揖道:“操因一时激愤险些误了大事,多亏两位先生劝阻!操感激不尽!”
荀彧与戏志才赶紧侧身让开,不敢受曹操这一大礼。
汉初平六年(公元195年)年末,汉帝刘协听闻何咸平定了扬州袁术的大成国,欣喜不已,决定启用新的年号为“建安”,将即将到来的新年定为“建安元年”,寓意大汉的天下越来越平安。然而,汉帝的意愿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正月十八,曹操在陈留发布“清君侧,诛何咸”的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何咸。袁绍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这个“反何咸”联盟的盟主。孙策在江东举旗响应,刘备在益州举旗响应,就连沉寂已久的马腾、韩遂竟然也耐不住寂寞,加入号召,准备起兵复攻三辅之地。
一时之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举世攻何!
对于何咸和南阳军而言,局面比预料之中的还要糟糕。但他们没有选择,唯有一战而已!
敌人很多,主要的战场分布在三个地方。
东南战场,主要敌人是孙策领导的江东军。相对而言,这是压力最小的一个战场,因为西中郎将甘宁一手打造的南阳水军成军时间比江东军早,人数规模也江东军大。甘宁以皖口、江夏两个基地为支点,扼守长江水道,孙策无论是攻荆州还是攻扬州都绕不开南阳水军。
西部战场,本来的主要敌人是益州的刘备,但因为马腾和韩遂突然杀出,战线一分为二,分成西南战场和西北战场,压力骤增。
幸运的是就目前来看张绣并没有背叛何咸,他通过张任成功搭上了张鲁和刘璋。安西将军朱儁领着诸葛亮亲自前往汉中,说服了两人向朝廷上表效忠。何咸接到两人的奏表之后,肯定了两人益州牧和汉中郡守的身份,同时拜南郡郡守徐庶为抚军中郎将领南阳军一万,携带各种作战物资进驻汉中支援抵御刘备的进攻。南阳郡守之职则交给了南阳长史,也是徐庶的好友石韬。汉中攻防战由抚军中郎将徐庶为主将,黄忠、张任为副将,又有南阳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资,西南战场固守暂时无忧。
西北战场,安西将军朱儁、扬武将军张绣、参军诸葛亮领着三万西凉铁骑,背靠长安,抵御来自马腾和韩遂十万大军的进攻。压力虽大,但何咸相信凭借朱儁的经验,诸葛亮的智谋,张绣的勇武,固守应该不是问题。
对于整个战局而言,无论是东南战场、西南战场还是西北战场都是分支,决定南阳军生死存亡的还是在北方的主战场。在中牟、官渡、陈留的北方战场,囤积了交战三方四十余万兵马,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战。其中,战兵二十二万。南阳军九万,曹军五万,袁军八万。其余的辅兵、民夫、青壮将近二十万,源源不断地保证交战三方的军粮辎重等物资的消耗。
曹操听从了荀彧和戏志才之计,号召天下诸侯举世攻何,而他自己则只征召了五万主力曹军参战,并没有倾尽全力,选择孤注一掷。如此一来,曹军不但保证了兖州、青州后方的正常运转,也保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