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屠家子-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招了三名居心叵测的人物成为重臣。尤其是吕布,董卓命其随行护卫,将全部的安保工作都交给吕布,等于是将自己的性命全部放在了吕布手中。死亡,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
第三百一十四章 长安觐见
此时,距离收服白波军只是三个多月的时间,洛阳地区的局势刚刚稳定下来。若是董卓能多坚持半年,何咸就能完成洛阳地区的换防。
很可惜,董卓没能坚持到明年。
“主公,王司徒回信了,最多只允许您带一万步骑去长安觐见!”徐庶拿着王允的复函,匆匆来到中军帐。
帐内,除了何咸,只有程昱、赵云两人。
“果然如此!主公,王司徒这是不欢迎我南阳军觐见啊!”程昱道。
“王允、刘表善阴谋,而无大略,自以为杀了董卓便可高枕无忧。殊不知,长安城现今危在旦夕。董贼军主力尚在牛辅、樊稠、张济等人手中,马腾与韩遂又盘踞凉州虎视眈眈。吕布、徐荣之流有勇武,却镇不住西凉军大部。长安迟早乱起!”何咸忿忿道。
“或者,我军引而不发,静观时变?”赵云插嘴问道。
“不妥!”程昱、徐庶同时拒绝道。
程昱道:“长安城虽危机四伏,但同样蕴含着巨大利益!”
徐庶道:“此前因为董卓在,我军无法插手长安事宜。现如今董卓已死,王允守不住长安,乃是我军进入其中的最好时机!”
何咸肯定道:“不错!此事所能成功,南阳军的实力必能跃居诸侯之首!”
赵云有些迷糊:“是什么利益,值得主公冒着性命危险去获取呢?”
何咸看了一眼程昱和徐庶,道:“不如我等各取纸笔,将心中所想写下来?”
程昱、徐庶笑道:“敢不从命!”
赵云当即取来纸笔分与三人,三人写完之后,正要揭晓结果,忽听得帐外有亲兵来报:“十万火急,南阳郭长史有奏报!”
赵云出帐接过急报,摊开一看。
“奉孝说了什么?”何咸问。
赵云回:“请主公进兵长安……”
“挟天子以令诸侯!”何咸、程昱、徐庶异口同声道!
赵云闻之愕然。
只见何咸、程昱、徐庶三人摊开手中的纸张,上面皆写了这七个字,与郭嘉不谋而合。
何咸大笑道:“既然诸位军师意见相投,那我等便开始执行这个计划吧!一万精兵,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程昱道:“荆州有郭奉孝坐镇,南阳有文仲业守御,主公大可无忧!”
“南阳、荆州皆不是问题,问题在洛阳。白波贼新降,杨奉、韩暹、胡才、李乐四将人心不稳,长安之行若是顺利,一切安好;若是不顺利,我怕洛阳出现变故!”何咸忧虑道。
程昱长身而起,对着何咸作揖道:“昱手无缚鸡之力,不如元直,不能陪主公闯龙潭虎穴。洛阳,就交给昱来打理!”
“洛阳之凶险,不弱于长安。如此,就拜托仲德先生!“何咸肯定道,“至于领兵之人,仲德觉得那位将领合适?”
程昱答:“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骚扰,就以白波校尉徐公明为主将,一万白波精兵负责守御,洛阳东有虎牢雄关,当无忧矣!”
“好!就依先生所言!前往长安的精兵,我准备带张辽及并州飞骑两千,高顺及陷阵营三千,魏延及南阳重步一千、连弩兵两千、轻步一千五,赵云及亲卫营五百八十八人。其余六千余人,由甘宁打着我的旗号回转南阳,假装我一直待在南阳!“
“如此安排甚为妥当!”程昱肯定道。
“当然,元直需要随我去趟长安!”
徐庶领命道:“久闻长安美名!这次正好见识一番!”
“事不宜迟,我等依计行事吧!”
初平二年(191年)十二月,董卓身死的消息传檄大汉各州,关东诸侯们都被这一消息搞得手足无措,都犹豫是该往长安觐见,还是继续蒙头抢地盘。何咸则领着一万南阳精锐中的精锐,叩开了函谷关的城门。
十二月的关中,大雪飘零。徐荣麾下镇守函谷关的西凉铁骑,也曾经算是西凉军精锐中的精锐。但自从董卓死后,徐荣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连寒衣这些军需用品,也多有克扣。搞得麾下的军士只能穿着单衣,靠砍伐函谷关附近的树木,烧火取暖。尤其是看到南阳军,连人带马都有厚厚的棉衣以抵御严寒,这种心里的不平衡便愈发严重。
按照西凉军曾经的习性,估计他们会直接操刀子火并,抢夺南阳军的物资。但现在不比董卓时代,敢在长安管辖范围之内耍横的西凉军卒,都被吕布拿下,王司徒下令,处死在了霸城门外,毫无例外。
徐荣亲自领着卫兵,下城核验卫将军的文书印信,并清点南阳军的人马数量,确定不足一万之后,才抱拳向何咸告罪道:“职责所在,请卫将军海涵!”
何咸道:“将军不必客气!王司徒能得到徐中郎将的效忠,真是他的福气!”
徐荣更正道:”末将效忠的乃是陛下!王司徒忠心为国,乃百官楷模!“
何咸笑而不答:”西凉军中,能让本将敬佩的将领不多,徐中郎将排在首位!他日若有机会,本将希望能与徐中郎将同殿为臣,共为陛下效力!“
徐荣有些惊讶,没想到何咸对他的评价竟然这么高,抱拳道:“多谢卫将军厚爱!将军此番前来,不就是与某同殿为臣的吗?”
“但愿如此呢!”何咸抱拳回礼道,”中郎将,本将可以走了吗?“
“当然!此去长安,多有盗匪,希望卫将军一路平安!”
“无妨!如果有不长眼的蟊贼,倒是刚好给长安百姓除害了!”
虎牢关前的战役,西凉军仅有的几次大败,都是拜南阳军所赐,徐荣对于何咸及南阳军偏见颇深。想要通过几句好话就收服徐荣的心,恐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徐荣以路上盗匪来恐吓何咸,西凉军随时有可能偷袭南阳军。何咸到还真是不信。徐荣手下不过两万西凉军,既要守城,又要搞偷袭,人马更加不足。而何咸带来的这一万南阳军,兵强马壮,弩箭充沛,原地结阵之后,妥妥可以打得西凉军不敢来犯第二次。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带朕离开长安
自王莽篡汉之后,光武帝定都洛阳,长安便不复往昔繁华。董卓强迁洛阳富户去长安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长安的发展,但就是如此,也与洛阳被烧毁前相差甚远。
在长安霸城外,迎接何咸一行的人,是奋武将军、温侯吕布。吕布此人与何咸纠葛颇深,从一开始依附何氏获得机会,到西园八校尉之争一举成名获得汉帝刘辩青睐,再到弃刘辩投效董卓,飞黄腾达。一步步从战友变成了敌人。再次相见,吕布以灭董功臣自居,全然不将何咸一行放在眼里。此次出迎,一则是为了完成司徒王允交办的任务,二来,未必不是为了在何咸这个故主面前显摆自己的身价。
“数年未见,卫将军终于长大成人!”隔着老远,吕布就骑在他的赤兔马上,高声感慨,宛如许久不见的长辈看见晚辈一般。
“吕温侯真是健忘!一年前虎牢关之战,温侯不战而逃,恍如昨天!”何咸毫不示弱回怼道。
“伶牙利嘴!两个打一个,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吕布微怒道。没想到何咸来到自己的地盘,还如此趾高气扬。
“谁让吕温侯是先帝亲封的天下第一武将呢?”
更没想到的是,何咸下一句又捧了一下吕布,搞得吕布很是尴尬。怒也不是,喜也不是,呆在当场。
何咸策马上前道:“实不相瞒,本将对温侯的武艺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此次斩杀董卓,为天下百姓除害,温侯居功至伟。但是,本将听说王司徒不肯赦免牛辅、樊稠、张济、马腾、韩遂五人之罪,可有此事?”
吕布本来十分提防何咸,但一不小心被灌了一顿迷魂汤之后,警惕性顿时呈直线下降。
”确实如此!司徒大人言,牛辅等人作恶多端,乃董卓爪牙走狗,不得不除!“
”可是温侯有没有想过,王司徒不肯赦免这五人,并不是想杀他们?“何咸神神秘秘问道。
”不杀他们?不杀他们的话,司徒为何不直接赦免他们的罪过呢?卫将军莫要说笑。“吕布不解道。
何咸哈哈一笑,再不复多言。请吕布带路,带着徐庶、赵云等五百亲卫前往城内别馆休息。一万大军则交给张辽统领,魏延、高顺辅之。
一夜无话。
第二日清晨,吕布派人来接何咸进宫面圣。在未央宫,何咸再次见到了汉献帝刘协。此时的刘协已经十一岁,长期生活在董卓的淫威之下,十一岁的刘协已经城府极深。见到何咸不顾阻扰前来觐见,内心明明很高兴,脸上却毫无表情。因为他害怕自己高兴了,王允、刘表等人就会不高兴。董卓死后,王允、刘表当政。相比于董卓,刘协虽然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但因其年幼,照样接触不到政务。所有的事情,都有司徒府和司空府权衡之后决断。
”末将何咸护驾来迟,请陛下责罚!“何咸进殿之后,跪倒在地,朝着汉帝恭敬一拜。按照卫将军的地位,何咸其实可以作揖代之,并不需要行大礼。但何咸就这么做了,以示心中的尊敬,以示那份对先帝的愧疚之心。
刘协强忍着内心的激动,问道:”皇兄,太后可曾安好?”
“请陛下安心!太后、弘农王身体安康!”
两人的对话令王允、刘表等人惊倒一片。
太后是谁?是何太后吗?弘农王刘辩,不是被董卓害死了吗?难道他们都没有死,而是被何咸藏了起来。
“想当初,卫将军杀进皇宫,朕多么希望被救走的人,不是皇兄,而是朕!“
整个大殿的人都惊呆了,包括何咸。没想到数年过去,刘协还记得那年的事情,并一直耿耿于怀。
”末将无能!崇德殿防守森严,末将实在杀不进去啊!“何咸歉疚道。其实,当初的计划当中,营救刘协就是一个幌子,是为了吸引驻守皇宫的西凉军收缩包围,以达到营救刘辩和何太后的目的。刘协,那个当初只有八岁的孩子,其实是从一开始就被何咸遗弃的。
但刘协似乎并不知道详情,就如当初他躲在崇德殿内祈祷那般,他以为何咸是真心想要救他的。
”朕知道,所以朕一直没有怪你!你今天来,朕就想问你一个问题。“
”陛下请讲!末将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何咸毫不犹豫道。
刘协问:”听闻你曾在先帝面前起誓,永远效忠汉室,效忠天子,可有此事?“
何咸肯定道:”千真万确!“
刘协再问:”你可曾忘记这个誓言?“
何咸以手抚心,坚定道:“此一生,何咸终将效忠大汉,永不叛变!”
刘协一拍龙椅,激动道:“好!那朕命你,带朕离开长安!一时一刻,朕都不愿再待在这里!”
这一下,文武百官就不只是惊呆这么简单了。
司徒王允当即站起来反对道:“陛下请慎言!如今董贼已除,天下即将靖平!陛下不可意气用事,当以天下为重!”
司空刘表也站出来反对道:”长安乃大汉故都,皇室中兴之地。在洛阳已被董贼烧毁的情况之下,陛下不在长安,又往何处?“
“天下?”刘协阴着脸问道,“这个天下还是朕的吗?朕想提拔一个小小的侍中,都遭到尔等的百般驳斥。继续留在这长安,与董贼淫威之下,有何两样?”
将王允、刘表比同于董卓,这个控诉可是相当严重!搞不好的话,司徒王允、司空刘表是要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董卓死后,王允、刘表两人把持朝政,并不见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对于小皇帝提拔官员的意见,也一概不予采纳。刘协以为董卓死后,他便能成为真正的皇帝,培植亲信,现实很残酷地拒绝了他。王允、刘表皆为党人,他们并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势的皇帝。更何况,刘协的年龄,成为了他们掌控权力的绝佳借口。
王允、刘表两人现在悔死的心都有了,早知道拒绝何咸入长安。何咸不来长安,汉帝就不会出这些幺蛾子。现在当着群臣的面被小皇帝投诉,真的很下不来台。
………………………………
第三百一十六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何咸理解刘协的心情,小小的年纪就要不停地隐忍,再隐忍,偶尔情绪失控,这么爆发一下,任性一下,无可厚非。但从大局来讲,现今可不是与王允等人对抗的好时机。关东诸侯虎视眈眈,西凉旧将磨刀霍霍。就连何咸都准备放下与吕布、刘表的恩怨,携手共度难关。
“王司徒一片赤诚,陛下的这个玩笑不好笑。官职的人事任免,乃国家大事,需要考察候选人的能力,资历,威望,不可单凭个人的喜好。这一点来讲,王司徒并没有做错。陛下如果想要任用某人,可以安排在皇家内事方面,想必,王司徒就不会过分干涉了。”
何咸既肯定了王允的做法,也给汉帝留了面子。
“对吗?司徒大人?“
王允作为政客,自然明白何咸这是给他台阶下。固然现在的他权倾朝野,但对于皇帝,他还真不敢过分对抗。他不是董卓,他只是一名政客。
”卫将军说得对!今后,老臣一定加强与陛下之间的沟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既然王允服软了,刘协心中的那口气也就出了大半,也便不再追究此事。
”卫将军准备何时离开长安?“
没想到,刘协对于离开长安始终念念不忘。
王允面色不善地盯着何咸,仿佛在警告他:不许带走皇帝!
可是何咸会接受他的威胁吗?当然不会!
”末将认为,走的越快越好!“
何咸此言一出,不但是王允、刘表,就连一阵没有说话的吕布都散发出好不掩饰的敌对之意。
皇帝是他们冒着性命危险从董卓手中接过来的,岂能让何咸轻松带走?
此情此景,何咸并不意外。换位思考,若是何咸处于他们的位置,他也不肯轻易放弃汉帝。因为汉帝,才是他们权力的来源。没有汉帝,他们什么都不是。吕布好歹还算半个诸侯,王允和刘表既无地盘,也无军队,谁会搭理他们?
”卫将军莫要妖言惑众!国不可一日无都,陛下岂可轻易迁徙?“王允呵斥道。
”陛下之所以要离开长安,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司徒造成的!“
王允以为何咸在翻刚才的旧账,顿时怒不可遏!
“司徒大人莫要激动!末将说的,是司徒大人的政策!”何咸紧接着说道。”陛下的讨董贼诏中,明确不予追究其他人的罪责。你却以三公名义,不肯赦免牛辅、樊稠、张济、马腾、韩遂五人之罪,想要敲打一下他们,再为你所用。想法是好的,却用在了错误的人身上!“
被何咸说破了心思,王允的怒气顿时化作了恼羞:”一派胡言!牛辅之流,作恶多端,罪无可恕!天子过分仁慈,本公才稍加修正。岂有你说的那般龌龊心思!“
吕布闻言,所有所思,原来何咸之前问的问题,竟然有如此的深意。
既然王允采取抵死不认的态度,何咸也不勉强,继续说道:”西凉军的那些将领,都是一群棒槌。除了韩遂,估计没人能够听出司徒大人的弦外之音。也就是说,司徒大人这次注定是搬起石头要砸了自己的脚。牛辅,樊稠之流只会以为,王司徒是真正想要他们的性命。按照西凉军一惯的心性,司徒大人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何咸一脸淡定地反问王允。
计策是好计策,可惜对牛弹琴,牛不但不感激,反而会发怒。发怒之后会发生什么?王允有些胆寒。
意识这其中的问题之后,王允再没有方才的强硬:”董贼都死了,这些杀才安敢再战?“
“既是一群杀才,有何不敢?”何咸反问道。“他们跟着董卓吃惯了人肉,喝惯了人血,你让他们去穷乡僻壤吃土,他们会愿意吗?他们既不愿归隐山林,又听不出司徒大人的弦外之音,除了拿起手中的钢刀用命来搏,他们还会怎么选择?“
这一问,当真是将王允问倒了。王允看向刘表,刘表皱眉苦思,也无应对之法。
“两位大人无须担心!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西凉军胆敢来袭,本将必取他们的项上人头!”吕布站起来,雄赳赳气昂昂道。
“温侯麾下,现有多少人马?”何咸问吕布。
“执金吾一万,羽林郎一万,皆果敢之士!”吕布自豪道。
“下令徐荣回守长安城吧!”何咸转过身对王允建议道。
吕布大怒道:“汝敢小觑本将麾下的精锐?”
何咸反问:“温侯敢直面二十万西凉贼兵乎?”
吕布气极,怒回道:“有何不敢?!本将看你只知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西凉贼兵已如鸟兽溃散,哪里还有二十万大军?”
“报~”
正说着,殿外传来小黄门的急报。
“报陛下,三辅急报!牛辅、樊稠、张济、马腾、韩遂五人各领兵马数万,号称二十万大军,分五路直奔长安而来!”
啊?
吕布恨不得将刚刚说完的话立马吞回到肚子里。说什么来什么,这五位棒槌也太给何咸面子了吧?
好好的未央宫顿时乱作了一团,有跳出来请皇帝立马东逃的,也有力劝皇帝坚守长安,等诸侯勤王的,莫衷一是。
一直没有表态的司空刘表道:“这未免也太过巧合?卫将军刚说完将反,这些贼人就反了?”
刘表的这一句不阴不阳的质问,顿时镇住了闹哄哄的未央宫,一些文武官员有些不怀好意地将目光定在了何咸的身上。似在怀疑,何咸是否和西凉贼兵有所牵涉。
何咸丝毫未见慌乱:“我若居心叵测,大可躲在函谷关外,静待西凉军与中央军火并之后,倾南阳之兵前来坐收渔人之利。而不必要带着一万兵将,跳入长安城这个巨大的火坑,将自己身陷死地!”
“卫将军忠心一片,天地可鉴!朕相信你!”汉帝刘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何咸的辩解。
将心比心,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文武百官在短暂的思索之后,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相信何咸。为今之计,抗击汹涌来袭的西凉贼兵才是头等大事。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守长安
“卫将军觉得如何应对才好?“汉帝刘协询问道。
“计策有二。其一,立刻轻装简行,快马赶往函谷关。只要能在西凉军抵达前进入函谷关,便可高枕无忧!”
汉帝还没有表态,王允已经站出来否决道:”长安城辎重粮草巨多,珍宝金银无数。若全留给了反贼,岂不是助纣为虐?此计休要再提!“
何咸一声长叹,知道王允舍不得辛苦得来的老巢,更舍不得董卓遗留下来的巨额财富。调整了一下心态,何咸继续道:“那便只有坚守一途!长安城大,不缺辎重粮草,不缺饮水。只需召回中郎将徐荣的两万精兵,加上南阳军一万,长安禁军两万,共计五万精兵,再加上长安城的青壮相助,顶住二十万西凉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贼兵若围困长安,久不退去,该当如何?”
“西凉军长途奔袭,粮草不可能持久。只需挫了他们第一波的锐气,五人必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间隙。不出三月,西凉联军便会不攻自破。”
王允与刘表低头嘀咕,商量了一阵,最后决定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长安城有三万精兵,再征召六万青壮辅助,守城足矣。徐荣所部皆为西凉军所属,忠心不明。召,不如不召。“
刘表也道:”函谷关乃进退要道,必须坚守。于此同时,陛下当广发天子令,号召关东诸侯勤王!不出旬月,诸侯来援,西凉军自当退去。”
这个主意听起来很完美,实则又参杂了王允和刘表的许多政治意图。西凉军反叛,导致他们不得不倚重何咸的力量来守卫皇帝。但他们又不想皇帝过分地依赖何咸,于是,他们便想引入竞争机制。招入更多的诸侯来分何咸的兵权。在此生死存亡之际,他们竟然还在全力思考权力划分的问题。政客就是政客,如同狗改不来吃屎。
长安城每面有三个城门,四面共十二个城门。东面的城门,由北而南是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的城门,由东而西是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的城门,由南而北是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的城门,由西而东是横门、厨城门、洛城门。
少了徐荣的两万兵马,守御长安城的困难系数会倍增。敌我双方对阵,并不是兵法是写着那样,比拼数据就可以的。但显然,王允和刘表皆自持博学多才,“精通兵法”,认为三万精兵加上青壮守城足够。何咸多说无益,不如想点实际的应对之法。
“徐荣可以不召,但是长安十二门至少需要封锁八门,仅留东边的霸城门,南边的西安门,西边的直城门和北边的洛城门。”
“如何封锁?”
“堵之以巨石,封之一檑木!彻底不能同行为止!”
王允、刘表面面相视,肯定地点点头道:“这个没有问题!”
“北边的洛城门,西边的直城门,就交给末将来镇守!西凉反贼若敢来袭,必叫他们横尸遍野!”吕布不甘寂寞,跳出来请战。吕布此人,忠诚度不高,但有一点,从未怯战。但凡有大战立功的机会,吕布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应战。从这个角度来讲,吕布深得丁原、刘辩、董卓、王允的喜欢,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谁不愿麾下有一名武力高强,随时愿意站出来冲锋陷阵的打手呢?
“好!奉先果然勇武!”王允大悦道。“长安令何在?”
长安令种邵站出来道:“下官在!”
“本公名你招募长安百姓六万,分别拨于奋武将军吕布、卫将军何咸调遣。”
“下官领命!”
吕布一脸得意地望向何咸,何咸心中有种极为不祥的感觉。
退朝之后,何咸回到别馆,命赵云带着天子手谕,召一万南阳军入长安城,接受东、南两侧城墙的防御事务。
“元直,你怎么看?”
徐庶听何咸复述完未央宫里的对话,沉思良久,分析道:“王司徒之安排并未明显破绽。吕布为其亲信,镇守可能为战事最激烈的西北两门,也符合身先士卒的特点。但有一个问题:吕布肯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打一场不出彩的守御战吗?”
经过徐庶的点拨,何咸终于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感觉不踏实了:全都是因为吕布!吕布心高气傲,兼之对自己的武艺极为有信心。此前零星的征战之中,都是以进攻为主,大杀四方,并没有经历过这种防御为主的守城之战。而守城,最忌讳的就是心浮气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守城,吕布真的做得到吗?
“吕布有勇武,却不擅长大略。适合当先锋,却不适合守城。王司徒若无私心,应当任命主公全权负责守御外城,吕布负责守御内城,方才是均衡之道。”徐庶继续分析道。
“只可惜,王允并不是大公无私的司徒,战略眼光也不够高远。”何咸感慨道。
”为今之计,只能在坚守东、南两侧城门的同时,时刻紧盯西、北两门的状态,若有意外,立马发兵救援。同时,主公当于陛下建立联系,假如事态不可控制,应当机立断,从东门突围,投奔函谷关。“
”言之有理!东门就交给高顺,让陷阵营去布防;南门则交给魏延,由南阳步卒布防。张辽机动,随时准备支援各门。“
徐庶领命下去布置,何咸则一个人静静坐在别馆之内,回忆脑海之中关于长安攻防战的点滴片段。
历史关于这一段记载并不多,按照罗大大在演义中所述,吕布先是出城与西凉军的先锋牛辅作战。牛辅不敌,想要弃军而逃,被属下胡赤儿斩杀,首级献于吕布。随后,吕布与西凉军主力作战,不敌,退回长安城。吕布麾下军士多有西凉军籍者,因吕布统兵暴虐,多有私下投降西凉军者……
”投降?“
何咸脑中灵光一现,终于回忆起长安城陷落的主因。
………………………………
第三百一十八章 钟繇的才 牛辅的苦
长安城虽然不如洛阳繁华,但是城墙完备,辎重粮草极多。理论上讲,吕布只要不作死,老老实实防守,长安城很难被攻破。但事实上,长安城根本没有坚守几天,那唯一的可能便是城内出现了问题。有奸细!或者说,有人私开城门投降!城一破,逼着吕布逃奔关东。
”何乾!“何咸唤来自己特战小分队的头子。
“撒出所有的队员,想办法混入吕布的禁军当中。混不进去的,盯着长安城的西门和北门。本将怀疑,禁军之中,有人与西凉军私通!想办法,将那些老鼠给挖出来!”
“诺!”何乾二话不说,领命下去布置。
查内鬼是本次防御战的重点之一,招募青壮、协助守城则是长安城能够坚守下去的根本所在。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准备守城器械,运送石块、檑木,熬制金汁,这些辅助工作就全部需要交给青壮来做。
长安令种邵派给南阳军负责招募工作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风度翩翩,儒雅不凡。
“下官钟繇,添为长安令下属长史,特奉种公之名,前来将军麾下效力!”
听到中年男子自报名号,正看战报的何咸当即放下手中的竹简,反问道:“可是颍川名士钟元常也?”
钟繇有些惊讶,“将军也听过说在下?”
”真没想到,竟然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碰到曹魏集团的有一位牛人!“何咸心中暗自感慨。
钟繇,汉字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除了书法,钟繇的理政能力,在汉末三国时期,也是一绝。作为曹魏集团的殿堂级元老,钟繇最大的贡献就是稳定了长安关中地区,令曹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与关东诸侯决战。被曹操尊称为“萧何”一般的人物。官职太尉、太傅,封崇高乡侯,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