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屠家子-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个问题,你怎么知道我会和董卓在西北相见?”孙坚甩甩脑袋,提出了另一个疑问。
“这个好说!因为我不好看右车骑将军能够平定西北之乱!羌人不同于黄巾贼,他们生性凶悍,单薄性命。在西北苦寒之地生长,极耐久战。此次,名为叛乱,实为民族之争。你们要面对的,不单单是拿武器的羌人战士,那些貌似人畜无害的羌人妇孺,或许就是你们敌人的耳目,会在你们熟睡之际,放松之际给予你们最残酷的打击!”何咸说得极为沉重。
“你是说,右车骑将军会败?”孙坚皱眉不信道。
“起码不可能顺利平定!这是一场持久战,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而董卓,会在冀州黄巾之乱平复之后,回归西北支援!因为他是北部都尉兼西域戌已校尉!西北之祸,他需担起八分的责任!说不定,就是他在纵容和唆使羌人也不好说!”何咸恨恨道。
要说何咸来到这个世界,最想杀的人,莫过于董卓那个死胖子。因为按照剧本的发展,何咸满门是注定要被董卓抓起来砍脑袋的。何咸千方百计的努力,说到底就是为了保护何氏一门,免于遭受董胖子的毒手。假如可以,何咸当然希望能够下手为强,先把董胖子抓起来砍了脑袋。很可惜,听说这个董胖子身手不凡,起码是一流武将的水平。身边的亲卫均为出生西北的捍卒,手上人命无数,所以想要刺杀,没有吕布的水平,基本上没有希望。但是战场不一样,尤其是战场上的队友,只要孙坚敢下黑手……
“郡尉慎言!”孙坚赶紧制止何咸道,妄加揣测一位朝廷的封疆大吏居心叵测,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孙坚赶紧岔开话题,再不敢和何咸讨论董卓的问题。他确实担心一不注意,就掉进何咸的坑里,成为何咸杀人的刀。
何咸只能止住无尽的遐想,孙坚不是无脑的主,董卓好歹也是气运加身的一代猛人,借刀杀人这个事儿,多半只能空想想。想要抵抗董卓,增强自身的实力才是王道!
于是,在送走孙坚之后,何咸静下心来,守着南阳之地,优先保障农业,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努力提高工业技术,更新换代武器,加紧训练新兵。皇帝陛下既然给了5000郡兵的名额,可不能就此浪费。
………………………………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北乱局,董卓要负责任吗?
张辽已经被何咸打发去并州,他的任务是招募齐1000并州飞骑和足够的战马,同时,安顿好并州兵的家属安置工作。但凡有意向迁至南阳的并州兵,给房给田地给户籍,不想要动迁的,多给铜钱等物补贴家人。魏延的1000名英雄联盟系的南阳新兵也已经挑选完毕投入训练。文祥的南阳郡兵队伍则要扩展至三千人,负责全郡的治安工作。
面甲军,则面临一个退役和更新的工作。作为何咸起家的王牌部队,每位成员都是何家庄的核心,功勋卓著。这几年打仗下来,光是论功行赏,便是身价不菲,更不用说每个月都能领到月工资,每年年底还有年终奖。对于那些不再愿意服役的,自愿申请,何咸统统给他们安置到南阳各县的公务员队伍当中,成为基层的小吏,负责地方的治安,倒也不失为藏兵于民的一招好棋。新的面甲军成员只从已服役超过一年的南阳郡兵队伍之中挑选。铁质的面甲已经不再配发,作为永久的珍藏,只有第一批面甲军才拥有。但是连弩,长枪,佩刀,全身铠甲依旧是面甲军的标配!装备精良,待遇优渥,退役之后包分配!成为面甲军的一员,已经成为所有渴望建功立业的南阳青年梦想之所在!
至于特战小队,其实待遇比面甲军还要好,且一直是何咸本人亲自掌握的一股力量!但无奈特战小队从来只从何家庄户籍的青年中征召和训练,每一位成员之间在入队之前都是相互认识和熟悉的朋友,街坊和亲戚。要说核心,他们才是真正的核心。他们均为何咸的家将,命运和家族的荣辱和何咸已经绑为一体。就算退役,他们也只能留在何家庄成为守护何家堡基地的力量!88位成员,8只小队的编制,从未扩招。如有牺牲者或者不再适合继续服役者,则立马从预备队中挑选合格者补充,所以也从未空缺。
何老太爷回来了!在洛阳待得没意思,带着阿福又回到了南阳老家。顺带而来的,还把张机给薅了回来。医圣同志天天被圈在皇宫,给各位娘娘、嫔妃们看妇科病,一身的医术都快要退化。听说何老太爷仗着皇帝陛下老丈人的身份,来宫里捞他,把他给激动的半死!行李都没收拾,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深宫。并发誓如有下次,坚决不再当御医!
张机回来之后,南阳郡的医术水平顿时上了好几个层次!何家堡医学院的多项医学研究可以快速推进下去!在张机医圣名衔的吸引之下,众多有志青年投身医道,何咸的战地医疗队于是也有了着落。战地卫生条例,外伤依旧条例,快速止血消炎条例,一道道保命的条例,在何咸和张机的商讨之下,纷纷完善出炉。有黄巾之乱中的第一手试行数据,这些条例的完善过程进行的很顺利。在冷兵器的时代,一场大战下来,交战双方直接死亡的人数可能还不及受伤之后,因为失血过多或者伤口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多。所以说,建立良好的医疗保障体系,对于南阳军将来的战力而言,提升的不止是一个层次。
何老太爷和张机回道南阳,但是“剑圣”王越却要离开南阳。剑圣自己的托词是这样说的,对于何咸的墨子剑法,他已经教无可教。只要何咸勤加练习,不主动偷懒,剑法就能不断精进。从三流武将到二流武将,也就是几年光景的事情。而来自何咸的揣测,自从韩忠喊出“君子堂和太平道有瓜葛”这件事情之后,王越就越来越反常。经常三五天,个把月不在宛城,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调查什么。总之和君子堂脱不了干系,但是王越不说,他也不能怎么样。毕竟,王越是他的叔公,他的剑道老师,而不是他的下属。王越离开宛城之后,去了哪里,何咸一无所知。但何咸总有一种感觉,再见王越的时候,应该能够得悉一个天大的秘密。
在凉州,大汉的西北角,朱儁果然没能平定韩遂、边章之叛乱,西北之地,人文、地理、气候,都是限制汉军发挥的因素,朱儁能和叛军互有胜负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但是汉灵帝不是这么想的,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大汉,方便他继续修建西园,搜罗天下异宝,把玩各地敬献的美女一打仗,这些福利待遇全都没有了。那些聒噪的大臣们动不动就劝他散财支持前线的官兵将士,这让汉灵帝极为不爽。还是南阳的小何好啊,不但平定了黄巾蛾贼之乱,最新进贡的钱财还达到了30万贯。听说,朱儁出征前往西北的粮草、武器之中,小何也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要不,将朱儁调过来,派小何去西北之地平叛乱?顺便看看还能不能创收一把?”汉灵帝将这个不成熟的想法讲了出来,立即遭到了太尉曹嵩,司空张温,司徒袁隗为首的三公一致反对!就连何咸的父亲,大将军何进也跳出来制止!现在的西北就是一个大坑,谁去谁倒霉!朝堂之上,有点脑子的人都看出来了。何进当然不想然何咸去趟这一蹚浑水。而袁隗等人的反对,则是针对何咸。作为外戚,何氏已经有做大的趋势,可不能让失控,祸乱朝纲。在此之前,朝廷之上一直是党人和宦官之争,现在何氏异军突起,和两派势力亲善,但隐隐又自成一脉,有形成党人、宦官、外戚三足鼎力之势,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于是,为了安抚皇帝的不满情绪,三公商量之后,一致推举皇甫嵩取代平叛不利的朱儁,统领西北战事。董卓,因平定冀州黄巾有功,被拜为中郎将,作为副将跟随右车骑将军皇甫嵩一并参与西北平叛。但孙坚最终没能碰到董卓,因为他带去的江东子弟损失惨重,就作为朱儁的亲兵,回返了洛阳,然后再回返会稽郡休养生息。
而韩遂、边章趁汉军主将更换之际,一举将战线途经至三辅之地。汉代的三辅之地,就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西北局势不但没有清明,反而更加糜烂。
何咸之所以怀疑西北之乱局,有可能会是董卓在其中作梗的原因,就在董卓曾在西北之地,前前后后经营了二十年之久!不可能说他制霸西北,但起码西北之乱起前,董卓应该能提前得到一点消息。但事实上,董卓没有给朝廷任何的预警!
………………………………
第一百三十章 敢问公子,征往何方?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但成长于凉州。自幼和西北羌人结交,武艺高强,善骑射,在西北之地多有威名。董卓自一介陇西的郡吏做起,历任凉州从事,羽林郎,雁门郡广武令等职位,后不知因何事被罢免。但在熹平年间(公元177年左右),董卓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得到了司徒袁隗的赏识,被征为掾吏,然后复起,再次回归西北,任益州蜀郡北部都尉和西域戊己校尉,直至参加黄巾平叛,被拜为中郎将!
退一步讲,就算董卓当时正在参与黄巾平叛,无暇顾及西北。那黄巾之乱后,董卓跟随皇甫嵩携胜利之势,进兵西北,平叛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举吗?但事实上,皇甫嵩和董卓在西北之地打了一年,也没能将韩遂、边章剿灭。
一年之后,也就是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右车骑将军皇甫嵩以战事不利被罢免。司空张温接替皇甫嵩,拜为车骑将军,继续对西北用兵。而董卓不但没有降职,反而升官,被拜为破虏将军,继续协助张温平叛,令人瞠目结舌!
战报看到这里,何咸心中的那份郁结已经浓重到化不开的程度:董卓后面有人,而且位高权重!而司徒袁隗是董卓复起之路上,重要的引路人,嫌疑巨大!
袁隗,字次阳,来自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汝南袁氏。安国康侯袁汤之子,袁逢之弟,袁绍、袁术之叔,其妻马伦乃大儒马融之女婿。年少做官,直至大汉三公之一的司徒,太傅。
假如董卓的背后之人果真是汝南袁氏……何咸突然感觉到背脊发凉,一股子寒气从尾椎骨一直透到了天灵盖!一直以来,何咸都以为何氏最大的敌人,是那西北的屠夫董胖子。在何氏本来的命运中,灵帝死后,董卓本是奉了何进的命令进逼洛阳,但却一直屯驻关中上林苑。直到何进进宫被十常侍害死,董卓才带兵进洛阳,控制局面。而何进之地何苗,明明在宫外,却离奇古怪地被属下吴匡以“怀疑何苗与宦官勾结”的莫须有罪名杀害。何进、何苗死后,董卓也没有善待何氏,直接废汉献帝,杀何太后,屠灭何氏族人。完全如同政敌一般。
现在重新假设,董卓从一开始就不是何进的人,而是汝南袁氏,或者说是司徒袁隗的人,那么一切都可以解释得通!也就是说以袁隗为首的党人,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布置一个大局。这个大局的本来初衷是彻底消灭宦官力量,没想到在这过程中,却让外戚何氏做大。于是,袁隗等人将计就计,设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局,假意派遣袁绍、袁术、董卓等人依附何进,驱使何进杀宦官,再顺势灭了何进。同时诛灭宦官集团,外戚势力,端得是一个精妙的布局!
也就是,何氏真正的敌人,其实是以袁氏为首的党人!董卓,不过是他们放出来咬人的一条狗!唯一没有预料到的是,董卓这条狗,或者说是这把杀人的刀,最终不满足自己的身份,跳出来反噬!利用绝对的力量控制了洛阳城,也最终害死了袁隗这个主人!
理通了这些环节,何咸觉得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也不知道何进那个没心没肺的便宜老爹现在做甚?或许,正在给几年后将要卖他的人数钱也说不定!
重重叹了口气,何咸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军报上!
张温拜将之后,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破虏将军董卓作为主力军。同时,应朱儁的推荐,征召了孙坚参军事。顾名思义,就是参谋军务的意思。孙坚之勇猛,已经得到了朝堂之上大佬圈里众人的认可。按照道理来讲,张温应该将孙坚放到一线去冲锋陷阵才对。但是张温不同于朱儁,皇甫嵩等人,之前就带过兵打过仗,身边有一群信得过的亲卫。张温之前做的都是文职,故而此次让孙坚参军事,一方面是看重孙坚的军事才能,帮助他决策。另一方面则是将孙坚当做半个亲卫统领来用。官越大,越怕死。张温位极人臣,高居三公之一的司空,自然极为怕死!江东猛虎之威名,可以亲临战场的张温一点安全感!至于张温为何好好的三公不当,却跑去大西北吃沙子,那就是大佬圈子的事情了。
除了上述人物,另一位三国名人也进入了何咸的眼帘:公孙瓒!
张温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参与西北平叛,而这只骑兵队伍的统帅则是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如果何咸没有记错的话,张温此举激怒了中山相张纯!因为此前,张纯曾上奏朝廷,愿征召幽州骑士三千,前往西北平叛。张温采纳了张纯的意见,却没有启用张纯。对于张纯而言,是赤裸裸的轻视。于是,愤怒的张纯一不做二不休,洗劫了中山国各县的钱粮武器作为资本,忽悠瘸了乌桓头领丘力居,联手泰山郡守张举,起兵叛汉!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张举自称“天子”,两人伙同丘力居的乌桓族战士攻战幽州、冀州各地,先后击败并杀死护了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影响及其恶劣。一则搅乱了汉末东北部边界的稳定,二则让异族,诸如乌桓、匈奴、鲜卑等族看到了大汉的虚弱。至此,大汉在异族中的赫赫威名逐渐衰弱!汉武时代打出来的“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逐渐被人忘记。假如古代有“汉奸”一词,何咸觉得张纯绝对可以算得上一号人物!
西北已乱,东北将乱,汉中蜀地一代还有张修带着五斗米教不安分地跳,接下来就会有人进言改刺史部为州牧制。州牧者,拥有地方军、政之权。州牧制一旦开启,意味着地方军将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的军阀割据时代也将来临!
合上军报,何咸叫来小强,吩咐道:“通知众将领,准备出征!”
小强闻言,眼前一亮,兴奋问道:“敢问公子,征往何方?”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将军满门忠烈
“乡亲们,战友们,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之下,在三公六卿的正确指导在,在各位同仁的辛苦努力下,我们南阳在过去的三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现在,我简单讲两句。第一,我们南阳郡开垦荒地将近十万亩,粮食总产量比三年前翻了五翻,基本解决了百姓饿肚子的问题。第二,我们南阳郡新增砖窑厂一百座,建设房屋数万座,基本解决了百姓的住房问题。第三,我们南阳郡新增纺织一厂、二厂、三厂,解决了大量闲散百姓的就业问题,解决了百姓的穿衣问题,还大量出口到大汉的其他郡县,换来大量的建设物资和粮食,为我大南阳争创”大汉第一郡“夯实了基础,贡献了力量!”今天的何咸,一身的官衣,头发梳得锃光发亮。十五岁的年纪,下颚已经出现了毛茸茸的胡须。因为勤练武功的原因,何咸的身材极为壮实。身高一米八五,体重200斤,浑身的腱子肉。
何咸顿了顿,继续说道:“在此,我要特别表扬我们南阳劳教营!三年前,正是有了8万劳教营兄弟的加入,我们南阳郡才在战乱之后,迅速从人员紧缺,物资匮乏的贫苦时代走出来。南阳繁荣富足的现在,不单单是南阳百姓辛苦努力换来的,也是这8万劳教营兄弟辛苦努力换来的!他们用实际的行动证明改过自新的决心,他们用汉水和生命为之前犯下的过错赎罪。你们说,我们要不要原谅他们?“
”要!要!“全场高呼道!
何咸虚按双手,示意全场安静下来,再次说道:”三年前,因为皇帝陛下高瞻远瞩,赦免了他们的死罪,让他们获取重新为大汉贡献力量的机会!今天,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南阳劳教营的第一批优秀成员5000人,提前释放,再次拿到大汉户籍!现在,有请劳教营的优秀代表上台,领取他们的南阳户籍证明,南阳房产证明,南阳田产证明!“
何咸站起身来,带头鼓掌,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春,南阳召开第一个“三年计划”的总结大会!对于南阳郡而言,过去三年,是胜利的三年,是伟大的三年,是历史性的三年!从残破不堪到初步解决温饱,南阳郡实现了量的积累,质的飞跃。下一个三年,南阳郡将坚定不移地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军事发展为保障,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又一个三年!
安排好南阳的政务工作,何咸马不停蹄赶往了何家堡,在那里,一只精锐的南阳军,正整装待发,迎接他的统帅!
大汉的整体局势与何咸之前的回忆,基本没有区别,张温征召公孙瓒之后,张纯果然谋反,发动袭击!朝廷紧急提拔公孙瓒为骑都尉,率领三千幽州骑兵,就地转向对抗张纯、张举、丘力居率领的乌桓骑兵!
乌桓校尉公綦稠,幽州刺史刘虞,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向朝廷求援的信笺雪片一样送至洛阳。但现在的朝廷哪里还有援兵可派?五校兵马,河洛精兵,不是被张温带去了西北之地平叛,就是被朱儁带去河内征伐黑山贼!是的,黄巾之乱后,散落在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的黄巾余孽在常山人张燕的号召之后,歃血为盟,号称“黑山军”,劫掠冀州、青州、幽州等地。为防止黑山贼威胁帝都洛阳,汉灵帝就把朱儁派去河内郡当门神,以安帝心!也就是说,现在除了本该支援西北战局的公孙瓒成为即战力之外,朝廷派不出一兵一卒!
新任讨贼中郎将,全权负责幽州平叛事宜的孟益,以征召兵员,筹集粮草、武器为由,死皮赖脸拖在洛阳不肯走。直到有一封请战信,自南阳而来!
“忠勇校尉何咸泣拜英明神武皇帝陛下!臣听闻陛下思念幽州百姓之困苦,夜不能寐,臣痛心不已。苦思之下,唯有不自量力,请战幽州!我南阳有精兵3000,皆忠勇无二,愿为陛下分忧,为百姓杀敌,粉身碎骨,死而后已!”张让一字一句,将何咸的奏章朗读了一遍,全场寂静。
“听听,都听听!什么叫忠勇?这,就叫忠勇!”汉灵帝环视朝堂,提高声音道:“再看看你们推荐的中郎将!募兵,募兵,募兵,整天只知道募兵!等他孟益募兵完毕,整个幽州的百姓都被那些贼人给祸祸了!”
汉灵帝顿了顿,又道:“来人,拟旨!”
“陛下~”太仆袁逢出列想要进言,直接被汉灵帝怼了回去。
“不听!”汉灵帝任性道:“着拜忠勇校尉、南阳郡尉何咸为忠勇中郎将,都督幽州战事,全权负责平叛事宜。幽、冀、青三州各郡县全力配合兵员,粮草,甲械征调事宜,不得推诿!”
下完旨,汉灵帝一拂绣袍,转身离开朝堂。留下满地目瞪口呆的大臣:15岁的中郎将啊,真是闻所未闻!今天果然是涨姿势啊!
“恭喜大将军,贺喜大将军啊!”张让阴阳怪气的声音在未央宫的大殿想起。他因为要留下监督拟旨,故而没有随汉灵帝一并离去。
“大将军果然是满门忠烈!贵公子年纪轻轻,深得陛下龙眼青睐,富贵荣华,前途无量啊!”张让奉承道。
“中常侍大人谬赞了!”何进赶紧谦虚道,“何氏一门皆以效忠陛下为己任!小儿忠勇之心天地可鉴,但行为方式却孟浪了!幽州战事凶险,岂是区区小儿所能平定的?本将这就回去,修书一封,打消其无理取闹之心思!”
“哎~大将军怎么能这么说呢?为国尽忠,为陛下分忧,乃是我等做臣子的本份!小将军之心,大将军应当鼓励和支持,岂可打消?”
“你才为国尽忠,你全家都为国尽忠!”何进在心底非议张让,表面上却连连应道:“是!是!常侍大人教训的是!”
皇帝陛下旨意既然已经下达,且平叛幽州乃何咸自己请战,何进哪里有可能让汉灵帝收回旨意?
“对此最好!对了,陛下的旨意下达之后,请大将军莫忘记去西园上缴铜钱哦!”张让留给何进一个诡异的笑容,转身离去。
何进当即石化在场!他就知道这个阉人无事献殷勤必有幺蛾子!上一回,何咸提南阳郡尉的时候,那一千万铜钱的当官费被汉灵帝当场赦免。这回拜中郎将,虽然也是秩二千石,但职级比郡尉可是高了两级。现在兵荒马乱的,各地都缺钱,想贪污也地儿捞去,这可让何进去哪里凑这一千万钱去?
“陛下!陛下~”何进拖着哭腔,去后殿找汉灵帝哭穷去也……
………………………………
幽燕之征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常山有梦中的故人
这是一次远征,目标在幽州。
参与出征的,共计兵将2590人,战马4000余匹。其中,张辽统领并州飞骑1000,魏延统领南阳步卒1000,文聘统领面甲军500,何乾统领特战小分队作为何咸的亲卫88人,再加上何咸,以及贴身狗腿子小强。这4000余匹战马,都是张辽回并州老家,通过各种途径从草原上搜罗而来。作为雁门郡当地的望族,张辽家族有各种关系可以联系到草原上的小部落。而何咸不差钱,除了铁器,油盐茶布等生活物资,只要牧民愿意用马来交换,何咸都供得起。对于张氏家族而言,作为中间商,获利丰富,且不用承担太多的风险,自然不遗余力地促成买卖。于是,三年的时间,何家堡积累了战马不下5000匹,何咸想要的机动性,得到了保证!
此次出征,所有的步卒也一律要求骑马,虽然不能像骑兵一样战斗,但是却大大加强了南阳军的行进速度。另有一千多匹战马,用以驮载武器,铠甲,弩箭等军械物资以及南阳特质的兵粮粉。所谓的兵粮粉,其实就是后世非常流行的五谷杂粮粉,用于健康饮食的。但在这个时代,何咸用豆类,谷物类调和到一定的配比,通过喂给猪食用之后,发现效果良好。遂用于配发给战斗部队。兵粮粉体积小,携带简单,干吃,烧开水之后活一活吃,都可以。而且营养均衡全面,连续食用数十天都不会出样问题。如果能有少许新鲜蔬菜配合,就算连吃一年也不会营养缺失。相比于传统粮草大包小包的带,恨不能三千士兵出征,后面跟着三千人的运粮百姓,要好的多!唯一的缺点是长期食用,口感单调了一些。更重要的,兵粮粉还可以替代豆类掺到普通的草料之中,作为战马的营养补充剂。可谓一举两得。但尽管有兵粮粉支持,前往幽州的路上,何咸依旧准备在沿途的大郡不断补充普通的粮草作为路途上的消耗,尽可能减少兵粮粉的消耗,用于幽州战场。
文祥暂代南阳郡尉之职,全权负责南阳郡、以及劳教营的安全,一阵风、魏和、王笑笑作为副手协助文祥。政务方面,神医张机经大将军何进举荐,成为了新的南阳郡守。张机有过多年县令的经验,掌管南阳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自从被何咸引导之后,张机对于政务看得越来越淡,更多的精力还是愿意放在钻研医学一道。那些繁琐的政务,大多数都甩给了郡丞李严,李方正处理。
临行之前,何咸叮嘱李严,督促棉纺厂,加紧赶制至少三千套加厚的棉衣、棉靴、棉手套、棉帽子,十月底之前运送到幽州冶所蓟县!事关幽州战事的胜败,务必不要掉以轻心!
李严肃然,郑重领命!
至于何家堡,欧阳大家的冶炼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根又高又大的烟囱拔地而起,滚滚的浓烟开始不停的吞吐。何家堡的空气中不再只有青草、花朵和牛粪的味道。何咸劝何老太爷远离何家堡,搬到宛城居住,被何老太爷拒绝。在何老太爷看来,大烟囱是何氏繁华的象征,空气中的异味是金土之力化气而成,应当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不减寿就不错了,还延年益寿?”何老太爷的解释,让何咸一头暴汗。但却无法说服现在正在兴头上的何老爷子。
“吸个一两年应该不要紧吗?”想到后世沉浸于伸手不见五指的仙境一般的帝都,何咸顿时宽心,吸就吸点儿吧。
张机的仲景医馆已经搬迁到宛城内,方面他同时处理公务,研究医术,以及治病救人。
司马徽的镜水书院却不肯搬迁,理由是喜欢何家堡这边有山有水的环境。何咸也不勉强。
南阳的事情安排妥当,何咸便领着南阳军悄然出征,没有出征仪式,没有鲜花欢送。经过三年的打磨,这只南阳军早就洗脑完毕,蓄势待发。那首《大汉进行曲》成为了南阳军的军歌,每天早晚,南阳军的军营都会想起这首激昂歌曲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异族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就我们新的长城,大汉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冒着敌人的烽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烽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大汉进行曲》和“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成为了南阳军的军魂被注入其中,他们以大汉的军人为荣,并愿意用生命捍卫自己的身份!这是一只有信仰的军队,而信仰,是任何一只强军必备的要素!
南阳军一路北上,过颍川郡,济阴郡,东平国,清河国,一路到达河间国。按照原定计划,南阳军应该继续北上,过涿郡,抵达蓟县。但何咸在看了行军地图之后,决定分兵!以文聘为主将,张辽、魏延辅之,率领南阳军主力按照既定路线先行北上,何咸则带着小强,何乾的亲卫88人,转道向西,快马加鞭去一趟常山国!假如路途顺利的话,在主力抵达蓟县之前,何咸和特战小分队应该能赶上大部队。毕竟,不到百人的行军速度,相比于三千人的行军速度可是要快速得多!
何咸的理由是要去常山国找一位故人。作为从小与何咸一起长大的贴身狗腿子,小强绞尽脑汁也没有想起来,何氏认识的故人之中,有哪一位是常山籍的。文聘、张辽、魏延起初并不同意何咸脱离大军,独自行动。但鉴于何咸态度坚决,意志坚定,一副铁了新的样子,众将也便没有再劝。常山一代虽然有黄巾贼余孽祸乱,但总体来讲,处于大汉官军的掌控之中,何咸的安全应该不是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