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屠家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图讨好他们,毕竟在这个世界,世家才是真正的主宰。

    “张大人,您看小子这样的推断是不是和您想的一样?”说着,何咸蹲在地上用短剑简单在土地上刻画了一副张爽的勾股圆方图。

    张爽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妇人的怀中喝奶。何咸此举无疑是将张朗往死里坑。

    张朗的眼睛由迷茫到闪亮,就在何咸即将画完的时候,张朗不顾身份,用手抚土将整个勾股圆方图掩去。

    “此等学术,你我稍后再行研究不迟!算试,甲等上,优秀!”做何咸爷爷都足够年纪的张朗竟然用上了你我这样的字眼,分明是将7岁的何咸放在同等的地位看待。

    在场的都是人精,张朗的行为明显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何咸提出的问题张朗回答不了。所以何咸用了这样一个老道的手法,替张朗遮了丑。张朗的名声保住了,而且礼贤下士和一7岁的孩子探讨学问,反而应了孔圣人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可传为士林的美谈。

    何家的这个小小子,不但思想行为天马行空,为人处世之手段也甚为圆滑,这还是一名7岁的孩子吗?自己的那些7岁的子侄现在是什么状态?好像是刚刚断奶没多久吧?自己7岁的时候呢?完全没有记忆了啊。
………………………………

第九章 连弩发威

    算学也过了,还是甲级上等,优秀!已经通过三艺了,嘉嘉,你说,他能成为第二个六艺甲级上等的天才吗?”等着侍从从前方探来的消息,荀攸开玩笑问郭嘉道。

    “哪怕是第二个六艺甲级上等的天才也是第二个了,不是吗?”郭嘉指指自己,“我才是第一个!”

    荀攸一手扶额,对郭嘉的自恋完全没有了想法。

    荀彧皱着眉头,似乎也对郭嘉反常的嚣张行为有些反感,但没有明显的表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这个小家伙表现的时候,竟然会有一股压制不住的好胜之火,难道是棋逢对手的感觉吗?”郭嘉似乎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妥,自言自语道。

    “额,你在面对何咸的时候有对手的感觉,在面对我们的时候,却总是云淡风轻,难道我和彧不配做你的对手吗?”荀攸不服气问道。

    郭嘉斜着眼睛,没好气地反问道:“你觉得配吗?天文地理,兵法谋略,骑射箭术,包括骗小姑娘的香帕,你挑哪一样?”

    荀攸止不住地翻着白眼,却对郭嘉无可奈何。

    “算艺已过,你还准备接着测试吗,何咸?”

    “书院规矩,过四项者合格。小子年幼,恰好还有一项可以参加。”

    “哦?还有哪一项?是书之艺吗?”

    “惭愧!小子顽劣,尚未蒙学,不敢在书艺一道献丑。小子准备的是射艺!”何咸正在说话间,何苗已经指挥着侍卫下去准备。

    “哦?”众人大赶好奇,一名7岁的孩子能够展现出射艺?

    “你小小年纪就能开弓射箭?”

    “非弓,弩也!小子气力不足,只能用弩箭代之,展示的是精准之道,请各位大人多多指教。”

    校场正中间,一百步开外,树立着一个红色的箭靶。校场这边,何咸已经让侍卫把上好弦的十把黑黢黢的强弩,一字排开放在了一个台子上面。

    看到何咸拿着一个十字架一样的东西,在空中摆弄。

    张朗忍不住问何进。

    何进回答不了,便明智地把眼光落到了何苗身上。这回何苗没有迟钝,仿佛早就准备好了一般,应答道:“是测风向和风速的机关。弩箭在飞行之中,会受到风之力的影响。故要确定好风向和风力,校准好偏差。”

    何苗说的异常正经,全然不顾自己的话语有好多的词句,在座的博学之士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但名士就是名士,听不懂可以装懂,一个个点头晃脑,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

    看得何苗心中暗暗发笑,自家的小侄儿说的真对,对付这些学究最好的办法还真是用一些他们听不懂的言语,省的他们唧唧歪歪。

    唯有张朗一人,在认真思索何苗方才的解释。张衡在机关学一途上的造诣也非常深,连带着张朗对此也有一定的研究。

    说话间,何咸已经调整完毕,端起了第一把强弩。

    来到这个世界7年,除了手中的弩,再没有什么能带给何咸更多的安全感。来自热兵器的年代,总是对火枪有那种天生的依赖感。这个世界没有火枪,但是有强弩,虽然还不是连发的。过去的7年,除了发疯地寻找导演,揭露各位群众演员的真面目,何咸其余的精力大部分就沉浸在手中的强弩上面。

    这些弩是按照汉军的标准制式,由最著名的舞阳县的欧阳大家亲自冶制的。何咸央求何苗亲自见欧阳大家,一篇改进的炒钢法,换得了欧阳大家珍藏了二十年的上好精铁。天下第一匠师加上超越时代的技术,铸就精品中的精品。欧阳大家发话了,如果何咸能够继续提供相等级别的珍贵冶炼技术,一项技术抵欧阳大家免费服务三年,前提是材料自备。欧阳大家今年四十有六,天下第一名匠的名头已经不能满足大家此生的追求。超越自己的先辈欧冶子,铸就流传千古的神兵,已经成为欧阳大家后半生的追求。任何可以帮助其达到这个梦想的技术,他都会不计代价得到。别说三年,就是三十年,他也愿意交换。

    何咸仅仅为了10把精弩100只纯精铁弩箭,就拿出了一篇超越这个时代冶炼技术,毫不珍惜的样子,让欧阳大家痛心疾首。同时也让欧阳大家敏锐意识到,何咸的手中必定还有更多或者更先进的好东西,于是就让何苗传话给了何咸。

    当时的何咸正忙着到处找导演,并没有倾注太多的精力。简单的思索之后,何咸让何苗将连弩、军刺、陌刀以及风箱鼓吹冶炼等10项技术带给了欧阳大家,虽然有些只是简单的构想,并没有详细的图构。听说欧阳大家在收到这些资料之后,沐浴更衣,奉之于祠堂。并宣告天下同行,得到神秘世家的资助,所属冶铁行不再接活,自此闭关,不见神兵不复出关。

    知道内情的,除了欧阳大家本人,也就当事人何咸,传话人何苗而已,连何进也不甚清楚,只知道自己的弟弟好像是强抢了一个打铁铺。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第一回了,所以没有在意。让他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个打铁铺可不一般。也亏得这些年,凭借何贵妃的权势,何家得到了不少财富,不然还真养不起欧阳冶炼行这个烧钱的打铁铺。

    何咸静静地端起手中的强弩,深吸一口气,瞄准,击发,一气呵成。

    “哎,高了!”就在何咸击发的瞬间,一声叹息刚刚想起,却戛然而止。

    因为方才判断为瞄高了弩箭,正稳稳地中于箭靶的红心位置,套用后世的话,那就是十环!

    “笃!笃!笃!”第一箭击发之后,何咸一气呵成,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十只弩箭全部发射了出去,并且全部正中靶心!所费的时间不过几个呼吸。

    虽然相比于弓,弩的操作难度更小,但要达到何咸这样的准确度,也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何咸在整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是对手中弩箭及其精通的熟练感,而不是蒙事儿。

    “不可能啊,弩箭的发射角度过于偏高,应该是脱靶才对啊?!”张朗一脸不可思议的喊道。
………………………………

第十章 何老太爷是大文豪

    看到又是张朗这个白胡子老头,何咸方才想起来,这位算学大师也是当世的机关学方面的大家。在大汉,机关学和算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和文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因为箭身是全精铁的,重量大,修正的偏值大,不能和常见的桦木箭身相比。”何咸耐心解释道。

    “全精铁的箭身?怎么可能?击发力度肯定不足以达到百步啊?”

    “机括有改进!击发力度有大幅提高!”

    “那用桦木箭身不是更加有杀伤力?”

    “只是射程加大而已,适合攒射!稳定性变差,杀伤程度远不及全精铁的箭身!”

    “想不到小何公子对机关技巧也有深入研究?”

    “研究不敢!喜欢玩耍而已!上不了台面!不知张大人觉得小子的射术可否过关啊?”

    张朗深吸一口气,郑重回答道:“甲级上等,优秀通过!”

    “四艺已过,小子可否算是通过书院之试呢?”何咸转而询问领头的荀爽道。

    “然!老夫宣布,何咸,光和三年新生,入院成绩,四艺甲级上等!”

    “小家伙,今天上午有个比你大一点的小子,得到六艺甲级上等的成绩,你不挑战一下吗?”荀爽宣布完之后,又循循善诱道。

    “您说的是郭大人家的天才神童吗?小子哪敢和他比啊!更何况,小子未入蒙学,不通文字,不会骑御之道,能够得幸蒙过四艺,已经是顶天了!”何咸说的谦逊,连连罢手。

    人就是这样,已经是逆天的存在,就千万不要谦虚,你的谦虚在别人的眼中是最大的骄傲!

    “小公子果真未上蒙学吗?”荀爽身边,一位身着天青色书袍的清秀男子问道,看起来年纪不过三十多岁。

    “说来惭愧,是进管教不严,犬子确是未上蒙学。”何进并不认识此人,但不敢失礼,恭敬回答道。

    “既如此”青袍男子肃容卷袍,双手前置,对何进致礼道,“司马徽不才,自荐愿为小公子开蒙!”

    何进赶紧侧身避让,虚扶司马徽,连声称道犬子之福,同时不住拿眼角瞥何咸。

    “司马徽?!”何咸闻言,顿时愣住。

    ”大牛啊!“在何咸原本的计划之中,上颍川书院就是为了接近这些名士,以其博得一个好的名声,不至于将来招收小弟的时候,一个个鼻孔朝天。导演没有给自己加持猪脚光环,何咸只能自己去争取。现在司马徽毛遂自荐,仿佛天上掉下来一个水缸一样大的馅饼!如能成为镜水先生的弟子,诸葛亮、庞统的同门,这个光环可比原来预料的要大的多。幸福来的太突然,脑袋就会拐不过弯来。

    终于看到何进不住打来的余光,何咸收拾了一下心情,朗声回礼道:“固小子所愿尔!谢长者恩!”

    等众人回过味来,司马徽已经将何咸揽入门下。

    “好你个司马老贼,下手真是快啊!”张朗和司马徽倒是熟悉,出口便是毒言。

    “老夫不过是为何咸开个蒙学而已,入了学院,诸位都是何咸的师长!”

    “既然如此,镜水先生不如将这开蒙之事让给老夫来做?!”

    “不可不可!言而有信,君子之道也!”司马徽摆着手,一副小人得志的神情。

    “先生,请问我们是先学百家姓呢还是先学千字文呢?”一高兴,何咸一下子秃噜了嘴。

    “我们先学??????何谓百家姓?何谓千字文呢?”

    “嗯?难道汉末的时候百家姓和千字文还没有成行吗?完蛋了,得意忘形了,怎么办呢?”

    没办法,只好胡诌了。

    “百家姓,就是周武郑王??????,天下姓氏之集合;千字文则是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合起来的文章,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你是如何得知这百家姓和千字文的?”

    “是祖父教的!祖父总是给咸讲故事,为了方便记忆,就把它们编纂成为了百家姓和千字文。”

    “竟有如此巨著!想不到贵大人文功深厚啊!”众人疑惑看向同样迷茫的何进、何苗兄弟。

    何咸赶紧补到:“祖父说了,小时候给父亲和叔叔讲过,但父亲和叔叔太皮,不好学!”

    何进没法辩驳,只好嘿嘿尴尬傻笑。

    何苗到是没有所谓,还连连点头以示自己小时候真的很皮!

    “郡守大人,可否容我等拜读一下贵大人的百家姓和千字文?”

    “祖父完全是口述,并没有成行的书籍。”

    “如此,真是可惜了!”

    “老师、各位大人不必着急,小子会去央求祖父,将这两篇文章整理出来,交给书院!”

    “如此,爽在此代书院先行谢过了!”

    荀爽很高兴,秋试顺利,招收了一批好苗子,还收获了两个妖孽级别的小子。司马徽很高兴,因为招收到了一个能继承衣钵的弟子。张朗很高兴,因为收获了勾股圆方图,还认识了一位忘年交的小友。各位世家的大人大多是很高兴的,因为自家的子弟基本上已经顺利入院读书。

    光和二年八月初八,颍川书院在轰轰烈烈中完成了今年的秋试。

    八月初八之后,郭嘉郭神童,何咸何妖孽的名号不胫而走,两人的故事成为颍川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于此同时,何氏祖宗何真的拜帖突然之间如雪花一般飞入何府。知道内情之后,何真哈哈大笑,称早已知道自己的孙儿非凡人。何进只以为何咸的凡此种种都是仙人的缘故,所以以何老太爷身体抱恙为名,拒绝了一切可能讨论学问的宴请,留下颍川名士一地惋惜之声。

    千呼万唤之中,何老太爷的百家姓和千字文在何咸经过一个月的焦头烂额的回忆和修改,由何进亲自执笔,新鲜出炉。当然,书中有关于汉代之后的故事,何咸已经统统换掉。不然实在难以解释。

    多亏了前世盛行的幼教理念,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给女儿最好的教育,在女儿一岁多开口说话开始,何咸就开始给女儿灌输百家姓和千字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女儿没有学会几句,何咸却是能够把这两本书从头背到脚,比自己小时候学的时候强上一百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怕不是自己亲生的。

    两书一出,所有曾经质疑何咸造假的声音全部消失不见。

    什么叫做大隐隐于市?这才叫做大隐隐于市。

    何老太爷半生屠夫,心中无数锦绣文采,却甘愿孤芳自赏。要不是要教育孙儿,这一身的文学恐怕就此与天地同朽。

    什么是真正的隐士?这才是真正的隐士!

    何老太爷的名声在光和三年的秋天达到了天下同闻的地步。
………………………………

第十一章 超级书童选拔赛

    书院开学已有一月,何咸以催促何老太爷整理百家姓和三字经为理由,请了假待在家中。

    今天,是何咸正式去书院上课的第一天。

    “公子!公子!您得快一步了!就要迟到了!听说颍川书院的夫子可厉害了!”说话的是一名八九岁的男孩,背着一个小竹筐,竹筐之内是几卷竹简,左手拎着一个暗红色的食盒,右手拖着一个小胖子。

    男孩叫小强,旺财的儿子,何咸的书童。

    何咸以轰动颍川郡的姿态通过了颍川书院的秋试,让何老太爷极为高兴。去书院求学,自然需要书童伴读。于是,何老太爷在府上举办了一场名为“超级书童”的选拔赛,在七名仆人,十名丫鬟、四名老妈子的下一辈中精挑细选,最后选定了旺财的儿子。

    旺财家三代忠仆,是何家元老级的家仆。选择旺财家的子嗣作为何府嫡长孙的书童,未尝不是一种认可和鼓励。

    起码,何老太爷是这么认为的。旺财也是这么认可的。

    在超级书童选拔赛的最后,旺财作为最后的胜出者的父亲,发表了获奖感言。

    “感谢大汉,感谢何府,感谢何老太爷,感谢何老爷,感谢何公子,感谢我的八辈祖宗,能保佑我的儿子能有机会成为何家公子的书童。我们一家子一定会再接再厉,在家仆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鞠躬,下台。旺财感人肺腑的话语,感动了何府上下。这天之后,何府的仆人和丫鬟干活更有劲儿,精气神也更加足了。

    何咸很满意自己的杰作。

    超级书童选拔赛是自己搞的,旺财的获奖感言也是自己搞的。只有在层出不穷的恶搞之中,何咸才能找到自己曾经熟悉的味道。

    何老太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调动全府上下,所为的仅是博得孙儿一笑。

    何苗在参加过程中,笑得岔气,被送到了城东门的悬壶医馆抢救。

    何进看完了开头,实在忍不住看结尾,中途退场了。临走之前,趁何老太爷正在主持选秀,无暇顾及场下的动静,狠狠扇了何咸后脑勺子一大巴掌。

    就这样,旺财的儿子小强成为了何咸的书童。小强原来不叫小强,叫狗子。

    孩子名字叫贱一点,阎王爷不收,中国的传统古来有之。

    何咸嫌狗子实在太土,既然父亲叫旺财,儿子不如叫小强的好,也好满足何咸回忆经典影片的欲望。所以,狗子改名叫做了小强。

    睡眼惺忪的何咸被小强连拉带扯推上了牛车,摇摇晃晃往颍川书院的方向走去。

    东边的天空才蒙蒙亮,秋天到了,白天短了,太阳也开始赖床。何咸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被父母拖着坐在自行车的后座,前去幼儿园的场景。想不到,回到了古代,一样的痛苦。何咸开始反思,自己找急忙慌地去书院,是不是有点自找罪受。

    来到颍川书院的门口,牛车已经堵死了官道。已经送完自家府上孩子要返回的,和刚刚到书院门口准备下车的挤到了一起。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小强高声叮嘱了一声赶牛车的老周,日落时分务必赶来接公子,就拖着何咸匆匆往书院的门口跑去。

    一位满脸煞气,神情古板的夫子,拿着一把两尺长的戒尺,仿若门神一般,背手立在书院的门口,准备围堵迟到的学子。

    看到这熟悉的一幕,何咸莞尔一笑,停下匆匆的脚步,对着门神夫子深一鞠躬,方才进门。

    门神夫子一愣,万古不化的脸上,难得浮现起了一丝笑容。

    蒙学的学舍在书院的东北角,紧邻夫子们的居所。来之前,小强显然已经探好了路,领着何咸一路小跑就来到了何咸的学舍门口。蒙学的孩子不多,放眼望去,也就六七人,年纪均在六七岁的样子。每个孩子的面前是一张矮几,矮几之上有几卷竹简,竹简自然就是蒙学用的课本。矮几下面是一个蒲团。汉朝还没有桌椅,吃饭、看书、聊天,都是席地而坐。下至平民百姓,上达天子大夫,都是这个样子。

    司马徽已经坐在了上首,手中拿着一卷竹简在津津有味地阅读。面前的矮几之上,放着一尊古朴的香炉。几缕香烟袅袅而起。

    何咸从小强的手中接过放竹简的小筐,背在自己背上,走进学舍,恭敬地朝着司马徽鞠躬行礼,便找了一个最近的空座坐下。

    古人对待师长是非常重视的,拜师礼不亚于洞房花烛之礼,相当隆重。何咸现在师从司马徽开蒙,也就是最初级的识字、写字,有师生之关系,但尚未行拜师之礼。

    “你就是那个妖孽小胖子?”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在何咸的耳边响起。

    何咸一阵恶寒,说妖孽也就忍了,竟然还是妖孽小胖子。叔可忍,婶婶不可忍。何咸一脸狰狞地转头望去,入眼之处却是一个并不漂亮的小女孩。皮肤偏黑,满脸雀斑,头发不多而且偏枯黄,勉强扎起了两个羊角辫,真是应了那句黄发垂髫的古语。但女孩的五官相当立体,尤其是一双大眼睛,闪着狡黠的光芒。如果是在现代,何咸有非常大的理由怀疑这个小女孩拥有西方人的血统。

    但汉代有混血儿吗?何咸一下子呆住了。

    “我叫阿丑,也是司马夫子的弟子。”看到何咸呆着不说话,小女孩又补充解释道。

    “嘁!”好男不跟女斗!忍了!何咸极其没有绅士风度地收回了自己折成了米其林轮胎的胖脸,全然不理会旁边座位上那叫阿丑的小姑娘已经嘟起了小嘴。

    “看样子自己是该减肥了!妖孽小胖子?靠!太有损哥在大汉朝的光辉形象了!”何咸恶狠狠地想着。

    前世的何咸一直受压迫,是个不折不扣的瘦子,从来没有体会到胖子的痛苦。看到那些嘴里塞着肯德基甜筒,嚷着要减肥的同学,总是相当的鄙视。大汉朝没有甜筒,但架不住吃穿住行都有仆人伺候。那些衷心耿耿的仆人恨不得上厕所都替何咸包办了。做惯了学奴、考奴、房奴、车奴和孩奴的何咸如何能够抵挡仆人们的一片热情,于是劳动光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统统被抛之脑后,换来的就是何咸一身的赘肉。

    书院正中的黄铜大钟响起,悠扬之声传来,让人仿若置身于深山古寺之中。钟声,尤其是黄铜大钟的声音是极好听的。相比于后世刺耳的电铃声不知强了多少倍。
………………………………

第十二章 谁是妖孽小胖子?

    余音袅绕之中,司马徽放下了手中的千字文,拾起了四书五经中的《诗》。

    暴汗,汉代人的启蒙竟然直接是诗经,真是太强大了。何咸在心中竖起了无数大拇哥,赞扬先辈们的彪悍。

    司马徽读一句,学童们复读一句。传统的中国式教学方法,摇头晃脑,在汉代看来已经非常成熟了。

    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诗经的诗句很美,司马徽的解释也非常到位,就是不停地复读让何咸有点受不了。

    同桌的阿丑没有再来烦何咸,也许是被何咸的无礼刺激到了。

    下了课,司马徽也施施然走出学舍去用饭。阿丑随着司马徽走了,看起来很熟的样子,难道这阿丑是司马徽的子侄辈亲属?

    学舍外面等待了一上午的书童,提着早上带来的食盒纷纷涌进室内。自家的公子上课,书童是不能进学舍的,只能在外面待着。

    两只水晶肘子,一盘炒青菜,四个大白馒头。肘子用的是上好前猪蹄,小火炖煮而成。用的是何咸制定的方法。可惜这个时代没有酱油,不然就可以做东坡肘子吃!那才是真正的美味!

    何咸让出了半个蒲团,示意小强坐下。两个水晶肘子一人一个,何咸又拿了一个白面馒头给他。两人右手水晶肘子,左右白面馒头,旁若无人地啃了起来。

    这可羡煞了旁边的书童。其他家的书童都是伺候自己的公子吃完之后,才能享用剩下的食物。虽然不至于吃不饱,但毕竟是残羹冷炙。哪里像何府一样,下人竟然可以和主子坐在一起享用美食。

    面对无数羡慕的眼光,小强甚为骄傲。自家的公子虽然行为懒惰了一点,没事的时候还喜欢踹他的屁股,但从来没有无缘无故打骂他,也没有动不动就要弄死他的冲动。公子是确确实实把他当做一个人在看待,而不是一只可以任意处置生死的牲畜。把下人当人看,这样的主子在大汉朝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几个啊。小强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尤其是跟着何咸还能享用许许多多的美食,很多他甚至听没有没有听过,也不知道这个年纪比自己还小的主子是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怪不得他是公子,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书童。

    何咸可没有理会这么多,在家里的时候,碍于各种规矩,何咸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但既然出来了,他自然就能做主。一起吃个饭,算得了什么。

    肘子很大,何咸啃了好久。小强已经把两个白面馒头塞到了肚子,拿着一壶凉水在那里灌。

    肘子就馒头,越啃越香。吃完了正餐,何咸淫笑着打开了食盒的第二层。有大餐,怎能没有餐后甜点呢?

    一个精致的陶碟里面放着两排的糕点,每排四块,一共是八块。糕点之上,浇着一层颗粒状的糖浆。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竟是桂花的香味。

    桂花糕!上好的八月桂花,在厚厚的糖浆里面熬制发酵而成,浇在糯米做成的糕点上面!

    “好香啊!”正沉醉在桂花糕迷人香味之中的何咸被阿丑生生打断。

    原来,小姑娘已经吃完饭回来了。

    看着何咸一脸的凶恶,小姑娘从惊叹中醒来,委屈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扁起了小嘴,一副垂泪欲滴的样子。

    何咸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懂得怜香惜玉的男人,但和所有的男人一样,见不得女孩子哭,尤其是小女孩。

    “诺!给你一块!”何咸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了阿丑。

    阿丑怯生生地看着何咸,没有伸手。让何咸有一种拐骗未成年山女的罪恶感。

    “尝一尝!又香又甜!可好吃了!”何咸挤出一副憨厚的笑容,继续努力道。小姑娘虽然无礼,但是毕竟和司马徽关系匪浅。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宗旨,何咸决定还是缓和一下和小姑娘的关系比较好。

    小姑娘终是敌不过桂花糕的强大引诱力,接过去,转过身去尝了。

    何咸很开心,和小强一人一块也吃了起来。

    又糯又甜又香!这就是桂花糕迷人的地方。何咸前世的女儿就最爱桂花糕,每个月都吵着让他带着去买桂花糕。自己就这么走了,也不知道她们过得好不好?还有自己一样的男人愿意像自己一样去爱她们,照顾她们吗?想着想着,何咸的眼眶开始湿润,视线一片模糊。

    “你怎么哭了?你的桂花糕不好吃吗?我的很好吃,要不跟你换?”阿丑的声音再次响起。

    何咸赶紧用袖子擦了一下眼眶,“沙子进眼睛了,难受!”

    “沙子?屋里面哪里来的沙子啊?”

    “房梁上面掉下来的啊!对了,桂花糕好吃不?”何咸岔开话题问道。

    “嗯!阿丑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么好吃的糕点!”小姑娘兴奋地说到,立马将沙子的来历抛到了脑后。

    “挡不住的诱惑吧!喜欢就再来一块!”何咸认定阿丑是司马徽的亲眷,开始大秀殷勤。

    “你这人真是奇怪,上午明明那么凶恶,现在又这么亲善,是为什么啊?”阿丑一边小口抿着桂花糕,一边好奇地问道。

    何咸顿时汗流。

    “你上午喊我什么?”

    “妖孽小胖子啊?”

    “为什么这么喊呢?”

    “司马夫子对我父亲说起你的时候,就说你是妖孽,我相当好奇。听说你未学礼经,但自创了一套军礼;不通音律,但谱了一曲大汉军人之歌;不识文字,却自通算学;不曾习武,却擅长弓弩。妖孽二字恰如其分。我就让小翠去打听了一下,小翠是我的贴身丫鬟。就是那边那个……咦?小翠怎么不见了?算了,先不管她。小翠打听来的结果就说你是一个小胖子。所以,组合起来就是妖孽小胖子喽!”

    在阿丑的口中,妖孽小胖子的称呼仿佛是一种无上的赞美,听得何咸有一种踹人的强烈冲动。但看着阿丑一脸的无辜,何咸知道她没有故意和做作的样子。

    难道古人喜欢用妖孽来赞美那些有天赋才能的人吗?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