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他不过是一个钻营小人,虽然他只是粗通文墨,但是在这一刻,他也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他不敢去拉朱瞻基的手,翻身跪拜在地说道:“微臣心服口服,愿为殿下效死。”
  朱瞻基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跟我做事,固然要卖力,但是只要忠心耿耿,只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死就不必了。”
  杨章德立即又改口说道:“老奴一定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从微臣到老奴,这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朱瞻基却似乎没有听到,站直了身体说道:“方才连热身都算不上,来,让我试试你的真功夫。”
  摸不清朱瞻基的态度,杨章德也只能站起身来,躬身说道:“请殿下指教。”
  再次动手,朱瞻基就发觉了杨章德的手下功夫功力深厚。他的功夫相比他的师兄玄真,的确略有不足,但是此人力大无穷,这点差距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要是玄真和杨章德生死相杀,朱瞻基相信,最后获胜的肯定是杨章德。
  不过,他现在许多必杀技都不敢对自己使出来,畏手畏脚,又没有习惯自己的攻势,所以显得有些被动。
  杨章德原本以为朱瞻基最多只有一些表面功夫,不过是绣花枕头而已。
  但是跟朱瞻基动手,却能感受到朱瞻基的难缠。
  虽然因为年龄的原因,朱瞻基气力还略有不足,但是他那灵活的步伐,匪夷所思的灵活性。还有他那善于借助地形发挥出来的各种动作,都让杨章德心惊。
  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能在空中飞来飞去,在树林里,就像一个猴子一样,能蹬着树干做出各种攻击动作。
  如果朱瞻基的手里有刀,恐怕自己早就败了。
  假以时日,待朱瞻基骨头长成,杨章德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正面挡住朱瞻基的攻击。
  一个天生贵胄的太孙,竟然能吃这么多苦,练出这样一身高深莫测的功夫……
  想到自己十六岁的时候,比起面前的太孙还远远不如,杨章德越发觉得面前的太孙捉摸不透了。
  “不比了,论气力我比不过你,论及技巧,我们半斤八两……”朱瞻基喘着粗气在杨章德的面前站定,笑着说道:“你很不错。”
  一句话说的杨章德心花怒放起来,他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太孙的认可。
  两个太监过来帮朱瞻基拍打着身上的灰土。“殿下,要不要换身衣裳?”
  朱瞻基点了点头,立即就有小太监过来,打开了身上的包袱,拿出了一套对襟红袄的外袍。
  杨章德这才注意到,朱瞻基的身上穿戴完全不同于一般贵族的右衽常服,除了外衣,所有的衣服款式都偏向于军中的军服,便于动手。
  朱瞻基一边换衣服,一边说道:“余先,拿一百两银子给杨总旗……你暂且回去,过了年,我跟纪纲把你要过来,跟了我,就做好上战场的准备吧!”
  “功名只向马上取,能跟殿下一同杀敌,是奴才的荣幸。”
  “不要奴才来,奴才去的,我这个人其实要求不高。只要你忠心耿耿办事,我就给你一场荣华富贵。能混到什么地步,就看你的能力了。”
  单人单马走在回京师的路上,虽然寒风刺骨,但是杨章德的内心却一片火热。
  眼看就三十了,终于能看到出头的希望了。
  身为一个锦衣卫,他当然知道朱瞻基的重要性,这可是以后要当皇上的太孙啊,就连太子,也被他衬得没有了半点光采。
  若不是有太孙,恐怕太子之位,根本就是汉王的。
  马不停蹄回到了京师,看到了南城的安德门,杨章德的心才冷静了下来。
  身为一个锦衣卫,他也很清楚如今的指挥使纪纲与汉王之间走的很近。自己现在投靠了太孙,那就等于是跟纪纲作对。
  他跟纪纲之间差了八级,几乎就是天与地的差别,对方如果知道了这件事,想要对付自己,不比碾死一只蚂蚁费力。
  在太孙还没有开口之前,自己还需要保持冷静和低调。
  拿出了锦衣卫的腰牌,进了城门,还没有走到内城,就看到南城锦衣卫百户所旁边的茶水摊前,拴着几匹健马,然后就看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百户魏三江。
  魏三江能力虽然一般,但是也算知人善用,平日里对自己这个总旗照顾有加。
  不过,他们属于北镇抚司,与地方百户联系并不多。魏三江平日里喜欢在长安坊那一片晃荡,极少会出城来南城这边。
  他心中一凛,却不敢表现出来,立即翻身下马,笑着说道:“百户大人今日怎来了南城?”
  魏三江的脸上没有平日的笑容,问道:“杨总旗风尘仆仆,去句容查的案子有眉目了没有?”
  “今日并没有找到那个徐波,只是打听到,他平时就在应天府讨生活。”
  这个时候,茶水摊里又出来了两个身披披风,腰系红色腰带的锦衣卫。其中一个说道:“杨总旗,大人有请……”
  锦衣卫身着飞鱼服,却不以颜色分级别。为了区分级别,一般会在配饰和腰带上有所差异。
  杨章德一眼就看出这两个锦衣卫都是千户,能被他们称作大人,最少都是镇抚使,指挥佥事那一级别的大人物了。
  这个时候,他如何不知道自己今天去见太孙,已经被有心人查知了。不过现在有了朱瞻基的承诺,他也并不担心,单膝跪拜行了一个军礼说道:“有劳两位大人,卑职愧不敢当,请……”
  虽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是当他看到坐在茶水摊里侧,面向门口的那个人的时候,他仍然大为震撼,立即跪拜行礼。“卑职北镇抚司总旗杨章德拜见指挥使大人。”
  身着斗牛服的纪纲没有平日的威严,笑呵呵地说道:“免礼,我锦衣卫人才济济,没有想到,一个总旗,竟然是太孙殿下的熟人。”
  杨章德低头禀道:“卑职何德何能,能为太孙效劳。只是上次在街上偶遇太孙车驾,才知道卑职的师兄玄真道长如今是太孙的护卫。”
  “起身,赐坐。”
  “谢大人!”
  等杨章德小心翼翼在纪纲桌子对面坐了下来,纪纲才又说道:“五日前,杨总旗在太平坊冲撞太孙车驾,我也是那个时候方知,你竟然与太孙身边的玄真道长是师兄弟。不知杨总旗今日去见太孙,太孙意下如何?”
  杨章德一听就知道,今天自己的行踪并没有瞒过锦衣卫的监控。
  不过今天去见太孙,包括上次在街上拦太孙马驾,这件事本来就不是什么太严密的事情,能被锦衣卫掌握行踪,他也毫不惊讶。
  听到纪纲的问话,他回禀道:“有玄真师兄引荐,卑职算是在太孙那里挂上名了。只是太孙目前似乎并没有发展自己势力的想法,所以只是让卑职安心做事。”
  纪纲笑道:“既然杨总旗与太孙有了这层关系,刚好皇上让安排几个好手贴身保护太孙,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杨章德不敢表现的喜形于色,沉声说道:“卑职一日入锦衣卫,一生就是锦衣卫的人。但请指挥使大人安排,卑职绝无二话。”
  “知道就好……”纪纲的脸上毫无表情,和声和气地说道:“能入太孙的眼,是你的福分,也是锦衣卫的福分。到了太孙身边,你不只是杨章德,也是锦衣卫,明白吗?”
  “卑职明白。”
  纪纲招了招手,守在门口的魏三江立即从怀里掏出了一张房契递给了杨章德。“打扰知道你还在租房,特意把长安坊的一处两进小院腾了出来。那里距离皇宫近,也方便你以后追随太孙。”
  应天府的房子不贵,一套两进小院也不过百两银子,也就是他一两年的俸禄。
  不过长安坊的两进小院,那就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了。这里紧靠皇宫南侧长安大街,距离皇宫也就是几百米远。
  这里南侧就是通政司,锦衣卫,五军都督府,北侧是鸿胪寺,教坊司,可谓是应天府最清贵的一个坊,不是达官贵人,根本没有住进来的资格。
  杨章德却没有推辞,以后要是跟在太孙身边行走,当然是住的离他越近越好。
  何况,自己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图的是什么,不就是荣华富贵嘛!
  纪纲,哼,今日想要利用老子,这房子老子收的也心安理得。


第二十二章 地球仪
  两艘挂着内监旗子的平底楼船停在了石头城码头,一帮在码头讨生活的苦力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从宁波市舶司运贡品的船。
  这种船不是他们能指望去赚点苦力钱的,这里面的东西都是要直接运进宫的,可不敢让他们接手。
  他们也不敢赚这样的钱,要是一不小心摔了个箱子,那可就是倾家荡产也赔不起。
  海船到了这里是进不去秦淮河了,要么把这些东西直接装车运进内库,要么就是直接用小船转运进宫。
  正当他们猜测着船上装了些什么的时候,一队羽林卫已经封锁了整个码头。
  大船上面运装的一个个箱子和绸缎,被一帮小太监转运到了十多艘小船上。小船在河里划,岸两边都是大队人马沿途护送。
  “这肯定又是哪国进献的宝贝,要被直接送入宫中的了。”
  “那些襊尔小国有何宝贝?我大明天宝地灵,什么宝贝没有?有时候也就看个新鲜而已。”
  这个时代的大明可是天朝上国,数十个小国无不以能给大明进贡为荣。就连码头干活的苦力,也瞧不起那些不知偏到哪里去的小国家。
  另一个人反驳道:“也不能这么说,忽鲁谟斯国贡献给太孙的几十匹宝马,不就很不错,太孙爱若珍宝,还想改良我大明的马种。”
  “山高地远的,哪里还没有一点好东西。像那个奴儿干都司,听说冷起来鼻子都能冻掉,但是偏偏能出那种救命的人参。”
  船队沿着秦淮河一路前行,抵达皇城南的一个河汊,这里被修建了一道船闸和城墙。
  检阅了通关凭证后,船队被放行,行走不远,又遇到了第二道船闸,这里被皇宫的城墙整个围了起来,船队只能从城墙下的河道进入。
  应天府的皇宫里面是有河的,被称作御河。
  御河东南两个方向与秦淮河连接,北面连接琵琶湖,流水不断。
  在皇宫内部,御河呈一个T字形,最北是御花园,然后通过西宫,抵达皇宫南侧武英殿。
  河道从武英殿这里就变成了东西走向,流经午门和奉天门之间,到了文华殿,又流经经籍库,出了皇宫。
  大臣们上朝,进了午门,还要过金水桥,然后才能进入奉天殿。
  船队过了金水桥的旁边,朱瞻基就已经等在了岸上。
  金阔一个跃步上了岸,就拜倒在朱瞻基的面前。“太孙殿下吉祥,老奴想死你了。”
  朱瞻基一脸恶心地说道:“就你这丑脸,天天念叨我,我还不要做噩梦啊!”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朱瞻基的动作却很亲密,亲自扶起了他。“你在宁波干的很不错,我很满意。”
  金阔躬身说道:“老奴不过是按照殿下方略行事,不敢居功。”
  “能安守本份,尽心尽责,我已经很满意了。”
  永乐七年,郑和下第二次下西洋回来,朱瞻基就把金阔派到了宁波担任市舶司镇守太监。
  一方面是帮朝廷收日本,朝鲜的海税,另一方面就是帮朱瞻基在宁波这个朝廷的通商口岸扎下一个钉子,赚一点外快。
  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大宗商品,就直接在宁波处理,奢侈品,贵重物品,才运回应天府。
  而且,朱瞻基还自己组建了一支船队,北面跑朝日,南边下南洋,每年来回跑两次,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就连朱棣也知道朱瞻基赚了不少钱,年前还问朱瞻基要了一百万两当军费。
  不过,他以为把朱瞻基榨干了,却没有想到朱瞻基赚的最多的并不是商品的钱。
  日本盛产金银,如今的日本军阀混战,各方面都在大力武装自己。
  朱瞻基只是把济州岛的矮马运到日本,就能赚取大笔的金银。
  济州岛在元朝时期就属于中国,朱元璋时期,那里依旧还属于退出中原的蒙人。
  他们在岛上放马已经数十年,在蒙人退出中原之后,就变成了无人管的地区。
  朱元璋当时为了笼络高丽,在洪武27年,默许了高丽收回济州岛,但是必须要给大明供应马匹。
  不过济州岛出产的乡马体型小,腿短,走山路可以,上战场就有些勉强了。
  后来大明就不在乎这个地方了。
  朱瞻基只是让金阔去了一趟高丽,就有捡起了这个合同,每年可以从济州岛获得两千匹矮马。
  这些马大明看不上,但是山多马少的日本可算是喜欢的很,所以这些马全部被直接卖到了日本。
  朱棣只算清楚了朱瞻基每年大概的利润,知道朱瞻基每年进账数十万两。却没有算出这四年来,光是依靠金银差价,比商品的差价赚的更多。
  大明封关锁国,只开了五个通商口岸,还只能国家来做进出口生意。
  朱瞻基钻了这个空子,他做生意当然没有人敢管,何况如今的宁波市舶司就控制在他的手里。
  金阔商业头脑不行,但是稳重老实。按照朱瞻基的指示,他在宁波和应天府挑选了五六家做银楼生意,粮食生意,酿酒生意的,航运生意的进行扶持。
  如今每一家赚的钱,都有朱瞻基的份子,而且银楼生意,还是朱瞻基占大头。
  从日本运回来的金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卖到了民间。
  如今的江浙包括应天府这一块,他的银楼生意是最大的,还近乎是无本生意。
  船队停在了文华殿的东侧,占据了东宫河道的大部分范围,随船的太监们在余先和李亮的安排下,将船上的东西全部搬进了兴庆宫。
  朱瞻墉他们一帮小孩子最开心了,看到船上搬下来了这么多的东西,一个个缠着朱瞻基要礼物。
  金阔也早就准备好了,将他带回来的各式珍珠,大明少见的贵重特产,按照每个人不同的喜好,一个人准备了一个小盒子。
  他们得了礼物,一个个才有兴高采烈地回去卖弄。
  不一会儿,跟朱瞻基关系好的后宫诸妃也都过来看热闹,他的便宜母亲太子妃帮他一一应付。
  到中午的时候,她们一个个才散开,因为都知道,朱棣要来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才跟金阔和余先使了一个眼色,两个人各自抱着一个大盒子跟在朱瞻基的后面上了二楼。
  李亮也已经准备好了,将两个矮几摆在了一处光线透亮的窗口,然后去守在了楼梯口。
  几个人的脸色都非常沉重,看着朱瞻基依旧平静的脸孔,才觉得有些安心。
  余先的单子最小,忍不住颤抖着声音说道:“殿下,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朱瞻基瞪了他一眼说道:“何为欺君?这可是事实。你们都给我镇定一点,别给我露出马脚。”
  想了想,他觉得余先和李亮这两个人经历的事情少,在朱棣面前还真的有点不够看。
  所以他又说道:“你们两个到楼下守着,等皇上来了,也不用守在这里。”
  余先如蒙大赦,立即说道:“奴才去看看午饭准备好了没有。”
  等他们下楼之后,朱瞻基带着金阔就打开了两个箱子。一个箱子里面装了一个大球,另一个箱子里面却装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小球。
  同时,还有一叠毛边的羊皮书,上面写满了弯弯绕绕的文字。
  朱瞻基熟练地先将大箱子里面的那个大球给抱了出来,然后安装在了一个稍微倾斜的支架上。
  这个球体是用南洋红木雕成,红木沉重,这个直径差不多五十厘米的球体也显得格外沉重。
  从外形看,这个球体外面涂满了各种不同颜色,还被雕刻出来了这个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形图和海洋。
  是的,这是一个地球仪。
  而且,这个地球仪还是一个包括了全世界大概地形的地球仪,平原是浅绿色,森林是深绿色,高山是白色,高原和沙漠是黄色,而河流和海洋是蓝色。
  这个地球仪耗费了朱瞻基差不多断断续续一年的时间,在下马桥农庄里雕刻而成。
  在现代的时候,他发射了自己的卫星,也到过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所以如果只是雕刻一个大概的地形图,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当然,想要多精确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还故意疏忽了大明的地形,只是把欧洲和美洲,大洋洲,非洲,给标注的特别清楚。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一个地球仪不算一件稀奇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这个地球仪只能用无价之宝来看待。
  现在的人们,大部分还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平面上,一直要到一百年后,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才逐渐知道了人类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球体。
  而为了让朱棣“合理”地看到这个地球仪,朱瞻基也是耗费了一番心思,一直到他夏天的时候抓到了一个不知道哪里的外国人,条件才算成熟。
  一个月前,朱瞻基让金阔关了那个洋鬼子两个月后,直接处死,然后假装翻译出来了一点“旅行日记。”
  羊皮书是周南用西班牙文写的,翻译的文字则是他先抄了一些中文,然后让金阔抄下来的。
  之所以费尽周章,就是想让朱棣相信,这个地球上,还有无数的地方等着他去征服。


第二十三章 我们的世界
  目前的这个世界,除了欧洲和亚洲和北非,以及美洲的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文明诞生,或者说,没有现代文明的诞生。
  有无数的土地等着大明去占领,有无数的资源等着大明去掠夺。
  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汉族的强大,全世界其他国家加在一起,都不一定有汉族人多。
  但是大明的封关锁国让欧洲的一些蕞尔小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这让在后世经历过民族衰落的周游是格外接受不了的。
  所以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他想要改变这一切,让全世界变成大明的国土,即使最后分崩离析,也要让汉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让所有的人都以学中文为荣,会说中文为荣,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中华文明为主导的世界。
  他不想继续再等下去了,距离他登基还有十年,他能做的,其实朱棣都可以做。
  只要……让朱棣接受这一切。
  所以他用这种方式,假借金阔抓到了一个异族,然后那个异族是一个旅行家,然后他走遍了世界,记录下来了这些东西。
  这些资料的来源,哪怕朱棣会怀疑,但是只要他看到了这些记载都是真的,那就足够了。
  因为在这里面,周南特意在大明四周,标注了好几处大型金银铜矿。
  朱棣只需要派人去查,就能查的出来,有了这些矿山,让他相信其他地区的存在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那个时候,来源已经不重要了。
  安装好了地球仪,朱瞻基又开始摆弄另一个箱子里的三个球。
  一个球篮球大小,也是用木头雕刻的,不过却是常见的梧桐木,中号球大约直径十厘米,小号球却是乒乓球大小。
  这三个球比较轻,做工也很粗糙,但是下面却有一个精密的支架。
  大球在中间不动,地球可以围着太阳转,而月亮可以围着地球转。
  这是朱瞻基准备给朱棣普及一下天文常识用的,这个即使泄露出去,问题也不大,朱瞻基甚至还希望朱棣把这个交给司天监,能把这个常识普及出去。
  但是这件事很难,因为明朝是对天文学管制最严厉的朝代,不仅不许民间研究天文,连历法都不能研究。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本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天文,逐渐落后于世界。
  还没有等朱瞻基把月亮装好,就听见楼下传来了余先和李亮拜见朱棣的声音。
  “太孙何在?”
  “回禀皇上,太孙和金大使在楼上,吩咐奴才守好楼道。”
  “什么事神神秘秘的……”然后传来了朱棣上楼的声音。
  朱瞻基和金阔连忙迎向了楼梯口,“皇爷爷快来,其他人等除了王太监,都在楼下等候。”
  朱瞻基躬身行礼后,扶着朱棣的手臂,将他迎了上来。
  金阔跪在地上大礼参拜:“奴才宁波市舶司镇守使金阔叩见陛下。”
  “平身……”朱棣看向朱瞻基问道:“基儿何事如此神秘?”
  “皇爷爷请平心静气,金大使汇报上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孙儿怕消息泄露,所以一直瞒着皇爷爷,他今日抵京,所以孙儿才一早就跟皇爷爷说了下朝后一定要过来。请跟孙儿来……”
  朱瞻基将朱棣首先带到了地球仪的旁边,然后跪下大礼相拜。“太孙瞻基今日恭祝皇爷爷陛下获一镇国神器。”
  朱棣惊讶之下看了看朱瞻基,又看了看那个球,有些懵逼。
  王彦也被朱瞻基这样的行为而搞糊涂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基儿平身,跟我说说是什么事?”
  朱瞻基起身将地球仪轻轻转动,然后将大明的那一面对准了他。“皇爷爷请看,这是哪里?”
  朱棣看着地球仪,开始还不明所以,但是随后就看明白了,脸色凝重了起来。“平日里看地图和沙盘都是平面,只是不知道为何把地图刻在一个球上面?”
  金阔悄悄地看了一眼朱棣和同样惊讶的王彦,心里通通打着鼓。
  这件事如果暴露出来,朱瞻基当然没事,最多被训斥一顿,但是自己的人头可就要不保了。
  不过他现在跟朱瞻基已经是荣辱一身,光是他手里掌握着朱瞻基多达三百万两的白银和二十万两的黄金家产,他也不可能下船了。
  所以朱瞻基安排的这件事,他劝止不了,只能把这件事做的圆满一些。
  但是这毕竟是欺君之罪啊,人怎么可能生活在一个球上面,球还在转……
  但是太孙既然说皇上会相信,他也只能希望皇上会相信了。
  他却不知道,早在唐代,就有天文学家主持了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利用北极高度和夏日日长计算出了子午线一度之长和地球的周长。
  只是这些东西全部被司天监隐藏了起来,他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不代表皇帝不知道。
  上位者和下位者的区别,一个是对资源的管控多少和范围,一个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在现代社会,因为网络的传播,似乎拉近了上下位之间的距离,却仍然有许多秘密是下位者不可能知道的。
  更别说,这还是在封建集权的时代。
  消息的不对称,让上位者和下位者之间的鸿沟,显得格外巨大。
  就像这个皇宫里面,刚编撰好的永乐大典,朱瞻基可以随意看,许多秘闻也能随便看。
  但是大部分太监,连想识字,都还需要立了大功才行。
  朱棣是听说过人类生活在一个球体上,但是只认为是无稽之谈。哪怕现在看到了这个地球仪,他仍然有些不敢相信。
  朱瞻基却不想给他怀疑的时间,接着他的话说道:“皇爷爷,有些事我们不知道,却不代表不存在。你看这大明,日本,高丽,包括南部锡兰,爪哇,真腊,即使不敢相信,但是又不得不信。而这个,更是让孙儿知道了为何会有日落日出,春夏秋冬,时到今日,孙儿才知道,原来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朱瞻基将最后的月亮装了上去,然后转动了地球说道:“这是太阳,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暂且称之为地球,这个是月亮。地球转一小圈就是一天,围着太阳转一大圈,就是一年。因为转的时候不是一个固定的轨道,地球有半年是北边靠近太阳,有半年是南边。而我们大明是在北边,所以北边慢慢对着太阳的时候,就是夏天,反之就是冬天。这也解释了为何夏天的时候太阳是正东方出来,冬天的时候,是东南边出来。”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朱棣已经完全愣住了,好一会儿,他才清醒过来,又跑到了地球仪的前面去看地图。
  当看到大明朝的地域一片模糊,只是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的平面,失望地说道:“为何其他地区清清楚楚,我大明却一片模糊。”
  金阔连忙跪下说道:“陛下,奴才死罪。”
  朱瞻基却连忙说道:“皇爷爷,我认为金阔不仅没有罪,反而是大功一件。”
  朱棣又有一些懵逼了,迟疑了一下说道:“把事情原原本本给我说清楚。”
  “陛下,事情要从三个月前开始说起……”
  金阔说出的就是朱瞻基编出来的一套,去南洋碰到了一艘遇到风暴的海船,救了一个西夷和他带着的几十个仆从。
  这里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因为他们的翻译死了,船队的翻译说话他们不懂,他们就一直被带到了宁波。
  然后朱瞻基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就让金阔把他们关了起来,一直到一个月前,将他们全部处死。
  后面这些就全部都是朱瞻基编的故事了,给他们安插了一个西班牙探险家的身份,绘制了全世界的地图和制作了地球模型。
  朱瞻基还恶趣味地给他安了一个麦哲伦的名字,伪装了一些航海日记和世界地图。
  至于为什么要杀他们,当然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太多。
  而且他们还想绘制大明的地图,所以活该被杀。
  至于这几十条人命,相对于即将开拓出大明的航海大时代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以后的航海中,恐怕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葬身大海,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个故事朱瞻基已经构思了许久,三个月前遇到了这件事,就跟就囊括又把许多细节都圆了一下,哪怕还有一些漏洞,也差不多能让朱棣消除疑心。
  “奴才只想到这个麦哲伦窥探我大明有罪,而且他竟然能绘制出全世界的地图出来,了解了这么多不该知道的事情,所以绝对不能让他活着。但是杀了他之后才想到,如此人才也可为我大明所用。”
  朱棣问道:“你确定这件事只有你知道吗?”
  “因为这件事太严重了,奴才得了太孙指令,亲自跟他沟通。从他一开始只能一天熟悉一两个字词,到最后他一天能熟悉几十个字词,他的日记都是奴才一字一句抄下来的,绝对没有经过第二个人之手。”
  朱棣哈哈大笑了起来:“杀的好。杀的好。金大使你此番立了大功。一些东西,只能掌握在我们大明的手中。”


第二十四章 震撼
  空旷的二楼大厅,朱棣的甚至带来了一阵回音,让窗户纸都嗡嗡作响。他的笑声一停,又问:“蛮夷之地除了这个麦哲伦,有没有其他人知道此事?”
  “奴才跟他确定了,他的国家大小只当我大明一府之地,像他这样立志绘制世界地图的,也只有他一人。而他这几年并没有返回过家乡……”
  朱瞻基一看朱棣神色有些不对,立即说道:“皇爷爷,这个麦哲伦的秘密,现在只有金大使知道,许多东西还要他才能解释清楚。所以孙儿想要让金大使回返应天,以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