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薛尚宫的安排,他点了点头说道:“也好,只是蓝良娣心思单纯,她也不知道能不能应付下来。”
  薛尚宫笑道:“蓝良娣只是有些书呆子气,经历的事情少,她可一点也不傻。真要是傻,她能跟宫里的大部分嫔妃都成为姐妹?此人性格有大气的一面,调教一番,倒也是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朱瞻基哈哈笑道:“可惜啊,你要是成为了我的嫔妃,到我身边服侍,这位置你再合适不过。”
  “殿下又来笑话我这老婆子了……”薛尚宫福了一福,行礼说道:“老婆子这辈子就帮殿下看好家就好了,其他的事我可不想操心。”
  一个三十岁的女人在这里自称老婆子,让朱瞻基也忍不住想笑。在后世,不知道有多少女人三十多岁了依旧单身一人,还认为自己没有长大呢!
  四月十六,司天监和礼部算出了出征的最好时间,就是四月十九的午后一刻。
  日期算了出来,不管是宫里还是朝廷,准备工作都紧锣密鼓了起来。
  黄福回到京城,甚至都没有休息一天,就接管了整个大军的后勤工作。
  海军出征比陆军要简单的多,不需要准备辎重队,不需要民夫,不需要军马,自然也不需要准备马料。
  但是每个舰队的后勤供应分配,仍然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虽然他经验丰富,但是因为接手的太晚,所以他并没有喧宾夺主,抢了刘江的风头。
  反而把自己的位置摆的比较低,只充当了一个海军,兵部,皇上,太孙之间的联络人角色。
  这主要还是因为他已经把自己视为太孙的人,而且自己的儿子现在也颇受海军都督刘江的重视,所以他没有抢功劳的想法,只是在一边拾遗补缺。
  朱瞻基虽然一直想要跟这位名臣干臣能接触一下,但是为了避免朱棣的忌讳,还是强忍着没有跟他单独见面。
  两个人只是在朝会上远远地见了一面,彼此留下的印象都不错。
  而就在京城全部动员了起来,为太孙的出征做准备的时候,远在湖北的杨章德,这才匆忙地坐上了返回京城的座船。
  这次回家之旅,杨章德春风得意,也的确做到了衣锦还乡。
  他虽然被武当驱逐出山,但是他毕竟是在武当长大,也知道如今武当被朱棣列为天下道教祖庭,不得不在乎一些影响。
  所以他虽然被逐出门庭,却没有半点怨恨,对武当只有感激。他很清楚,没有武当,就没有他的今天。
  所以回到武当之后,他不仅没有以特使的身份作威作福,反而处处以武当弟子自居,位置摆的非常端正。
  以俗家弟子论,他也是玄字一辈,道号玄德,以门庭论,他属于是通微真人这一系。
  回到武当,他就毕恭毕敬地携带妻子拜见了自己的师父。身为特使,这次武当也不能将他驱逐出去,获得了通微真人的接见后,师徒两人也是感触万千。
  杨章德敬献了十坛好酒,又让妻子李晴儿拜见了师父,双方都没有提他被驱逐出山之事。
  得到了通微真人的接见,随后再拜见其他师伯就变的顺理成章起来。几日下来,虽然送出去了不少礼物,但是武当上下,又重新接纳了他。
  对这一点,杨章德兴奋无比。他指定自己出身低下,在朝中除了太孙支持,也无外援。
  武当能重新接纳他,就等于他又多了一方支持。
  如今玄真虽然离开了太孙的身边,给朱瞻基的几个弟弟当教头,但是依旧是武当的玄澄要接替他的位置。
  玄澄与杨章德年岁相差不大,小时候也经常在一起玩耍练功,手上功夫不弱于杨章德。
  而且这次太孙有意让武当委派多人担任自己的护卫,武当也一点折扣不打,选了二十出头的善战弟子三十六人,充当朱瞻基的亲卫。
  武当圣眷依旧,以后也能成为杨章德他的外援之一。
  金殿的落成,也是武当成为天下道教祖庭的象征,这次的斋醮仪式也举行的非常隆重,天下道教名观,无不派人前来贺礼。
  但是杨章德表面云淡风轻,心里却焦急不已。太孙殿下眼见就要出征,但是他还在千里之外。
  好不容易等到四月十八北极紫薇大帝的寿诞结束,武当的斋醮仪式才全部结束,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辞,准备返京。
  与他同行的除了玄澄,还有三十六名师侄,他们有俗家弟子,但是大部分都是清字辈的入门道士。
  但是为了巴结朱瞻基,他们也顾不上出家人的矜持了,一心想要跟这位帝国的继承人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这些时日,最开心的就是李晴儿这个新年自了,她原本是为了家族的命运,嫁给了草莽出身的杨章德。
  可是没有想到这个丈夫虽然看似凶恶,对她倒是体贴有加,就连这次来武当,也把她待在身边,让她见识颇多。
  从小到大,她还是这样第一次出远门。因此,她现在对这个丈夫也更加满意了,主动在旁边帮着杨章德拾遗补缺,充当了他的军师。
  这又让杨章德对这个妻子越发满意,两个人称得上是如鱼得水,蜜里调油。


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
  四月十九。癸巳月。丁未日。
  相比年前的那一次出征的悄无声息,这次出征可谓是大张旗鼓。
  首先,去年是朱瞻基第一次出征,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让大军如臂使指,获得胜仗。其次,剿灭倭寇也需要保密,要不然倭寇得到消息,逃之夭夭,大军可就抓瞎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去年的大战,已经证明了朱瞻基的协调能力。而且几大舰队的将领对朱瞻基都是言听计从,不存在指挥错乱的担忧。
  现在大明已经有了济州岛和对马岛两大基地,对日本的攻击有了据点,不需要担心大军无地休整。
  而且这一次是对日本的本土动武,不用担心他们潜逃。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那么大一个日本在那里,处处都是攻击点。
  所以这一次的出征大张旗鼓,除了海军又增加了几万人的大军,就连登陆部队都准备了三万人。
  而且,这也是大明军队的第一次大规模火器运用,以柳升为总兵的火器营,光是火枪手就带了六千人。
  再加上朱瞻基的羽林卫也配备了三千支双筒火铳,光是火枪手的数量就将近万人。
  如今的日本还在冷兵器时代,除了不多的小火炮,火铳的数量连一千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战争优势,哪怕倭人再勇猛,也抵消不了科技的差距。
  当然,众人如此有信心,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明的舰队是无敌的。只要摧毁了倭人的海上力量,大明军队就可以任意挑选战场,让倭人疲于奔命。
  船速是远远快于岸上调兵的,当大明军队可以主动挑选战场的时候,能将全是海岸线的日本打的千疮百孔。
  唯一能够帮助日本人,也就只有台风了。
  但是每年的台风季节一般是六月以后,只要做好防范,大明也不会重蹈蒙元的覆辙。
  毕竟,如今大明的造船技术,比蒙元时期,要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阅江楼码头,午后一刻即将到来,朱瞻基单膝跪地,向前来送行的太子朱高炽行了一个军礼,说道:“父王无需再送,孩儿此去定当让那日本乱臣贼子俯首称臣,扬我大明国威。”
  朱高炽坐在软榻上,肥胖的身体满是虚汗。“基儿切记天地万物皆是生命,不可妄造杀孽此去日本,剿抚并用,还当应以抚为主。”
  他的眼睛向朱瞻基的右后方瞟了一眼,压低了声音说道:“让其他小国知道我大明的威风,更要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心怀慈悲。”
  这个时候,朱瞻基当然不会跟他争辩,干脆应道:“孩儿遵命!”
  朱瞻基站起身来,再次向朱高炽长揖到地,然后直起了身子,右臂一扬,然后整齐的锣鼓声就响了起来。
  随着鼓点,全身戎装的朱瞻基一步步走向了十多条小船搭建起来的浮桥,登上了停在江心的旗舰宝船。
  船上的鼓点随即也响了起来,一面日月明黄旗被冉冉升起。
  这个时候,候在码头上的众将领才排队依次登上了宝船。在他们的身后,有近百位来自其他小国的使节,作为观摩团,也登上了宝船。
  这些使节是朱瞻基建议朱棣派上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强势,让他们不至于有反叛之心。
  这个时代,举行一场阅兵式的效果再好,也没有让他们亲历战争的影响更大。
  他们在这里跟朱瞻基登上一条船,但是到了新江口,就会被安排到一艘专门的军舰上去。
  大明只想让他们亲历战争,却不会让他们了解大明的军队只会体系的运作。
  午后一刻,吉时已到,将近三百海军的士兵绞起了重达数千斤的铁锚,还有数百士兵分别升起了十二面桅杆的船帆。
  再加上一百多人组成的掌舵队,让这艘巨舰沿着江水,缓缓向下游驶去。
  无数围观的百姓发出了震天的欢呼,比常人高出一头,英武不凡的朱瞻基赢得了所有百姓的信心。
  没有人怀疑朱瞻基的能力,也没有怀疑朱瞻基会打败仗。因为朱瞻基这个太孙给他们的信心,在过去一点点地建立起来的。
  从初征草原就斩首四十三,去岁又杀倭寇上万,俘虏上万。
  这还只是战场上的成就,而树立了他不败神话,天授神权的则是他在平日对大明百姓的影响。
  他单人飞天,他建立研究院,建立夹江工业区,从精神上到生活上,都直接影响了无数人。
  所有人都对这个帝国继承人再满意不过,他们不相信这个有着大气运的帝国继承人,会征服不了一个小小的日本。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想要打败日本容易,但是想要征服日本,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也不愿意在日本耗费太大的精力,只要这次的战争能够达到战略目的,就足够了。
  大明需要在周边各国建立划分等级的社会圈子,要让大明的百姓天生就比其他小国高一个层次,要让其他小国都对大明心生向往,而不是天下大公。
  船上的人已经看不清了,心里羡慕无比的朱高炽才叹了一口气说道:“回宫……”
  他也想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叱咤风云,纵横四海,但是他知道,这永远也不可能。
  这副身体,拖累了他太多啊!
  而船上的朱瞻基一上船,就让黄渊召来了各方将领,虽然这些人只占了各大舰队的一小半,但是却有大部分属于是海军总部的传令系统。
  他们肩负着在大军出征期间的指挥通畅,传令敕命,趁着还没有分开,也要先确定下来各自的任务和行动章程。
  当宝船抵达了新江口水师大营,已经编好行军阵势的百条巨舰并排停在了江面上。
  船上的使节通过小船被运到了一艘两千石战舰上,大军继续出发。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江岸两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燃起一个火堆,这些火堆都是道路指引,生怕有战舰偏离了航道,搁浅在岸边。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舰队就已经抵达了崇明岛的东岛。
  接到了命令的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已经等待在这里,朱瞻基号令众将,在这里举行了出征之前的最后一次大型会议。
  司礼监大太监王彦和兵部郎中袁左分别代表朱棣和兵部颁发兵符,传达圣旨,而朱瞻基也将整个海军的作战计划发到了每个指挥使的手上。
  这一场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当天晚上在崇明岛停留了一夜,朱瞻基一宿没睡,接见了每一个将领,并且亲自发布了作战任务。
  当天色再次亮起的时候,所有的舰队都扬帆起锚,奔向了茫茫大海。
  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一路北行,将会在对马岛登陆,而第三舰队则选择从东线,从南往北直接向长崎港进发。
  但是,第三舰队只是牵制日本的兵力,如今的日本在九州岛布下了层层的兵力,大明舰队当然不会选择硬碰硬,直接攻击长崎港。
  有郑和在对马岛布置的大军牵制和限制,日本人根本无法派战舰巡海,更无法了解大明的军队情况。
  朱瞻基不选择在九州岛与日本大军硬碰硬,而是准备选择大阪府直接攻击,袭击室町幕府的老巢京都。
  只要能直接擒获足利义持,日本的反抗就将会自动瓦解。
  再加上纪纲和足利义嗣,足利满隆的配合,想要瓦解日本的统治阶级,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殿下,只有来到大海上才知道人类的渺小,妾身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竟然也能看到这如此美妙的景色。”
  刘承徽笑着说道:“良娣这是没有见过大海,才有这么多的感触。妾身倒是从小生活在海边,反倒是更喜欢哪种幽静的山居环境。”
  蓝烟总觉得眼前的景色怎么也看不够,看着一眼看不到边际的大海,觉得自己的心胸也开阔了起来,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作为主帅,朱瞻基占据了大宝船第四层的整个一层,在甲板上用布幔遮挡住,就能享受这初夏的温暖阳光。
  而有了布幔的遮挡,也不惧他的嫔妃和宫女们看到那些水手们光着身体的样子。
  这个时代衣服宝贵,海上控帆容易出汗,几乎所有的水手都只是一条牛犊裤,甚至光着屁股工作。
  除了船速慢一点,躺在躺椅上的朱瞻基带着马致德专门为他打造的墨镜,这跟后世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一日,船只抵达了济州岛,不过船队并没有停下来,只是派出了一艘船,将星主高乙德送上了岛。
  从年前抵达应天府,他携带印玺向大明臣服,自愿归附大明。
  虽然此举遭到了朝鲜使节的反对,但是一个使节的意见,根本不放在朱棣的心里。
  不过,大明还是给朝鲜留了几分面子,愿意拿出一船布料,换取济州岛的归附。
  朝鲜方面没有任何办法,在磨蹭了两个月,得到了国内太上王李芳远和世宗的指示后,只能接受了大明的条件。
  从三月开始,这个面积将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岛屿,就正式属于大明了。
  济州岛人口稀少,高乙德简直是哭着求着让大明军队不要撤兵。
  如今岛上还驻扎了一万海军,这些军队全部让济州岛来承担军费不现实,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经过一番磋商,济州岛每年将会提供给大明军队四千匹矮马,另提供两万只黑猪,作为军队的军费。
  这些军费虽然不算高,但是也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大明军队的军费不再是完全由自己承担,驻扎国同样也要承担一部分军费。
  这个先河也会逐渐形成一个制度,包括苏门答腊岛的驻军,菲律宾的驻军,以后也将实行同样的标准。
  对于这个政策,文官们是大力赞同的,没有受到任何反对,就直接通过了。
  大明虽然富裕,但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过了济州岛,已经能够在海上看到巡逻的大明战舰了,他们将日本整个封锁了起来,不让日本的任何一条船下海,更别说通风报信了。
  当舰队抵达对马岛的外海的时候,受到了郑和带领舰队的欢迎,朱瞻基也见到了已经在对马岛滞留一个多月的金纯带领的大明使团。
  朱瞻基对金纯这个历史人物并不了解,在穿越之前根本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是此人却也是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能臣。
  在朱瞻基了解的信息里,此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能力也算出众。除了受儒家影响太深,有些一国重臣不该有的老好人行径,还算是个能干的好官。
  对这样的人,朱瞻基当然不会摆架子,反而是好言宽慰了一番,又说了一些光堂话,吹捧了他一番,让他安心留在对马岛。
  打仗当然用不上他,但是仗打完了,他这个礼部右尚书要安抚日本百姓,自然也就用的上了。
  当日的宗氏家族的主宅,如今已经成了大军的指挥总部。郑和原本住在这里,但是朱瞻基到来之后,自然让出了主宅。
  他是内监,不必避讳,也没有搬出去。
  将朱瞻基迎进了内宅,朱瞻基才跟他详细分析了一下将他直接转为武将的难度。
  这个难度不是他身份的转变,而是数万内监系统的稳定。
  不过,他如今已经是海军总监,朱棣也下旨命他可以过继一个侄儿继承香火,实际上该得到的好处,他也一点没有少,差的只是一个名义。
  对此,郑和也挑不出朱瞻基的半点不好,毕竟,能成为数十万海军的海军总监,这本身就已经对他是最大的认可了。
  郑和介绍了一番日本如今的情况,才喊进来了纪纲又派出来的信使。
  这一次,对于幕府的军事布置,他又有了更详细的汇报。并且送来了足利义嗣和足利满隆臣服书。
  在信件里,他们承诺将会在大明军队抵达之日,在京都,吉野,关东等地,发动起义,响应大明的军事行动。
  看到这些信件,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问道:“郑总监认为足利义嗣可为依仗吗?”
  郑和也笑了起来:“他们能够两败俱伤,才是最符合大明利益的。”
  是的,大明不仅需要一个听话的狗,更需要这个狗不能太强壮,否则到时候就难以约束了!


第一九六章 无需再藏
  天刚拂晓,纪纲就从怀里娇小少女的粉臂玉腿的纠缠中醒来。
  这几日来,随着大明海军舰队的不停巡逻,整个出云国,包括石见国的气氛也越发紧张了起来。
  如今的民部大辅,大膳大夫,治部大辅京极高光虽然担任了出云国的侍所头人,并且担任出云,隐歧,石见,飞弹四地守护。
  但是自他的父亲京极高铨之后,石见只是他们名义上的辖地,而石见的控制权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山名家族的手中。
  不过,由于石见银山就在出云和石见的边境,与家主不合的京极高数在石见银山周围,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的石见银山还没有被发现,这座山也并没有受到重视,所以不管是山名家族的山名氏利,还是京极高数,并没有在乎明人在这里开荒种茶。
  这段时间,京极高光征召了四地八乡的武士,供六百余人,在出云城周边进行防护。
  但是大明的舰队虽然偶尔在海岸不远处测试水深,却没有攻击的意图,这也让他们稍微轻松了一点。
  在他们看来,大明舰队即使攻击日本,也不会从出云国开始,因为这里除了铁器,一无所有。
  这里因为几座小型铁矿,一直是日本上等倭刀的产地。但是规模都不大,在他们看来,大明根本不会看上他们这点产业。
  因为大明舰队的经常出没,如今不管是京极家族,还是山名家族,包括与京极家族同属佐佐木家族分支的尼子家族,都对这一批大明茶商礼遇有加。
  在他们看来,只有几百武士的出云一地是没有资格跟大明舰队动手的,他们现在对明人好一些,待大明打过来的时候,他们也能多一些护身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纪纲他们小日子虽然过的不算好,但是也绝对不算坏。
  不少当地的民户,家里有漂亮女子的,都孝敬给了这些明人。
  他们的目的其实主要不是为了拉拢关系,虽然有这样一部分原因,但是更重要是因为他们在孜孜不倦寻求人种改良。
  如今的大明男人身高大部分都在一米六以上,但是倭人却只有一米五,身高相差了十厘米左右。
  他们现在借种,目的就是想要让子孙后代的身高更高一点,只要是从自己女儿肚子里面生下来的,他们根本不在乎孩子的父亲是谁。
  这种风气并不是从那个这个时候才开始,远在唐朝时期,日本人最喜欢的就是一船船地将漂亮的女孩子运到大陆上,怀孕以后就运回日本。
  这里的女人也不以此为耻,反而觉得献身更加强壮的明人,是一种光荣。
  纪纲这段时间就尝了不少鲜嫩的花苞,除了生活单调一点,吃的差一点,这方面倒是享尽了艳福。
  “这还只是个开始……”纪纲摸到窗口,灌了一杯凉茶,看着外面逐渐亮起来的东方,自言自语道。
  身后那个日本少女也醒了过来,望着纪纲魁梧的身体,用半生不熟的大明话问道:“陆良人,你不再睡一会儿?”
  纪纲回过头看了看她笑道:“山名小姐,该到了练功的时间了。”
  良人是日本女子对大明人的称呼,纪纲也不知道这种叫法从何而来,改正了几次也没有改过来,也就随她叫了。
  这位山名小姐是山名家族的嫡系嫡女,年纪虽然小,好奇心却很大。纪纲一开始凭借他指挥使的身份,拨了她的头筹,就将她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闲暇之余,教她一些汉话,认一些汉字,也能打发一些寂寞的时间。
  当然,他更重视的是她的身份,一个山名家族的嫡系小姐,如果以后将她变成自己的小妾,那对他控制这个地方有很大的帮助。
  守着这样一座银山,又能逃避开满朝文武对他的迫害,纪纲从来到日本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想过再回大明。
  如今的日本虽然表面上归幕府管辖,就连他们所谓的天皇都变成了一个傀儡。但是实际上,中央政府对下面的管辖力度小的可怜,这里就相当于是大明的两千年前,春秋时期,各大名就是实际上的藩王,在自己的地盘有着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
  在这里当一个藩王,会比在国内当一个大臣,更自由自在,享受更高。
  当然,他很清楚,这一切有个前提,那就是帮助太孙将日本整个打残,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里立足。
  而日本的统治阶层被打的越狠,他以后面对的压力也会越小。
  他想要为自己的纪家谋一个万世基业,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人群而攻之。
  所以这些时日,他也一直压制着自己的下属,不让他们跟本地人起无谓的矛盾,反而注重与本地人搞好关系。
  山名玲子从床上支撑起了身体,娇声说道:“我来侍候你……穿衣。”
  纪纲回身在她的高耸之处捏了一把,笑道:“你好好休息吧,今日回家拿了弓箭过来,明日开始我就教你射箭。”
  昨日晚间他就已经接到了太孙传过来的情报,明日大明的舰队就会袭击大阪府,作为京都的门户,大阪府被攻击,绝对会第一时间就震慑日本人的神经。
  这个时间,找个借口将这个小妞留在身边,也是保护未来的棋子。
  难得山名家族有这样一个娇小玲珑的美人,失去了这枚棋子,再想找一个他满意的女人,可就不容易了。
  纪纲当初能够被朱棣看重,自然凭借的是英武不凡,能文能武。他的各方面能力都超出凡人,否则他也不可能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外人,做到锦衣卫指挥使。
  而他如今也不到四十岁,依旧一表人才,留着短髭的他更显男人味。
  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是他的文采武功都卓尔不凡,这才能把才十五岁的山名玲子迷的神魂颠倒。
  山名玲子有些害羞地想要去扯床单,却又忍不住挺起了胸膛任由纪纲轻薄。“那你要派两位武士跟我回去,不然龟二又会纠缠于我。”
  纪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厉芒,笑了起来说道:“不用怕他,今日我亲自护送你回去。”
  那位龟二本是孤儿,连姓都没有,不过这个时代,依旧还有为数众多的日本平民都是没有姓氏的。
  作为山名家族的附属武士,龟二以凶狠善战著称,手下有多条人命,也受到了山名氏利的重视,目前成为了武士的总管之一。
  此人一直觊觎山名玲子的美色,但是他在山名玲子的心目中形象太差,所以不曾得逞。
  如今山名玲子迷恋上了纪纲,就更看不上只会杀人斗狠的龟二。
  明日大明大军就会攻击大阪府,日本并不大,要不了几日,这个消息就会传遍整个日本,所以纪纲并不在乎这个时候干掉龟二,造成的影响了。
  山名玲子却担心地说道:“龟二凶恶,杀了好几个武士,家里的武士都有些怕他。”
  纪纲看了一眼房梁上的木盒,笑道:“不用担心,他杀不了我。”
  昨日,随着太孙信件过来的还有一把短铳。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是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原本的火铳竟然不需要火绳点火就能自来火了。
  据信使说,这种短火铳并没有装备军中,只有太孙的卫队有一百支。现在太孙赏赐了他一把,也让他感到万分荣耀。
  而有了这把火铳,不管龟二的功夫再高,对他来说也是一枪撂倒。
  他可不是争勇斗狠的年轻人了,而且他也自认比龟二高贵的多,跟他斗的两败俱伤可不划算。为了达到目的,什么卑鄙的手段都能用的出来,别说用火铳对方只有刀的龟二了。
  上午的时间,他在山林里用这把火铳连续开了几枪,熟练地掌握了安装引药和装填弹,并且也对短铳的反作用力有了准确的估计。
  这种短火铳跟长火铳的区别不大,唯一需要注意的也就是单手持枪,需要更用力绷紧手腕。
  而利用火石来点火,的确比用火绳要方便的多。
  他忍不住畅想,也不知道火铳什么时候能普及。如果太孙肯给他一千支火铳,他有信心面对任何敌人,而不需要再小心翼翼做人。
  中午吃过了午饭,纪纲带着两个侍卫,跟着山名玲子一起返回山内家族的驻地大田。
  日本不过是个小国,而山内家族现在名义上是石见的主人,可是石见整个国家,还没有大明的一个县大。
  山名家族也是十多年前,才从京极家族手里要回了石见的管理权,整个家族的实力在日本各大名之间,也是属于比较小的。
  大田是群山之中的一片海边丘陵地带,位于石见银山的西方,两地相隔差不多七八里地。
  他们骑着济州岛出产的矮马,这种马虽然走不快,但是总比人走的快,还省力。
  在如今的日本,能够拥有一匹矮马,已经是身份的象征。
  许多武士,除了自己的刀,连双鞋子都没有。他们还不是最穷的一批人,因为最穷的那些人,连件御寒的衣服都没有,连把刀都买不起。
  至于普通的百姓,更是穷的让人难以想象。许多已经成年的小伙子,大姑娘,都没有衣服穿,干活的时候要光着身子干活,干完活才能穿上衣服,生怕损坏就没有衣服穿了。
  但是,正因为如此苦的生活环境,让整个日本的人对大陆有一种天生的嫉妒和仇恨。他们认为去抢劫就是天经地义,许多过不下去的人,都加入了倭寇的队伍。
  等到开发银山的时候,只需要充足的粮食和衣服,想必就能招收到用不完的人工。
  至于女人,如果能够嫁到大明,也是她们梦寐以求的。
  想着太孙布置的任务,纪纲忍不住有些入神了,却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