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照片,今后将会成为最珍贵的历史记忆。
行完礼仪,朱瞻基回到了龙椅上,与路易十一展开了对话。
在一番礼节性的问候之后路易十一向朱瞻基提出了想要让法兰西全面学习大明发展的道路。
而这个时候,朱瞻基并没有表示反对,但是他跟张瀚的意见一样,认为法兰西学习大明,不仅要从工业,农业方面学习,更要从整个社会制度上来学习。
如今的法兰西,大领主在封地拥有绝对权力,即使是国王也不能干涉。
而且,在法兰西,贵族永远是贵族,农奴永远是农奴。平民向上的通道被堵死,一个平民,一辈子最多只能做到骑士。
一直要到骑士的下一代,才有可能获得爵位。
这种僵硬的制度根本不能让人才得到利用,所以法兰西想要跟大明学习,先要解决国内的政治架构问题。
朱瞻基的话可要比张瀚的管用多了,而且他的内阁一个个老奸巨猾,用各种手段,各种策略忽悠的路易十一相信,法兰西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发展,而是改革,而是革命。
当然,朱瞻基并没有打击路易十一想要进行工业发展的决心,甚至还表示了支持。
一番会见,路易十一感觉到大明皇帝是真的为法兰西着想,愿意帮助法兰西。
他尝试性地想跟大明购买一些火药,结果朱瞻基也爽快地答应了他。
欧洲没有硝石,天然硝石的产量低的可怕,他们只能靠粪便获取硝石来制造火药。
所以,欧洲各国的火枪虽然多,但是力量取决于火药的多少。
朱瞻基答应了卖给法兰西一船火药,让路易十一喜出望外,有了这些火药,统一法兰西似乎就指日可待了啊!
第四十章 远行
而朱瞻基愿意扶持路易十一,可不是看到欧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要去帮助他们。
张瀚可能具有如此“高尚”的情操,但是朱瞻基这种利己主义者,永远不会如此博爱。
他所做的所有一切,都不过是为了一个目的,让大明更强,欧洲更弱。
单纯地隔绝,封锁,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相违背的。
因为他的蝴蝶效应,大明现在走到了发展的前端。但是这种发展的领先只是一时,而不是永远。
未来的大明,是不是能永远领先,这就需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简单粗暴的封锁,只会造成社会的分裂,达不到永远引导的作用。
因为大明现在的领先,大部分是看得到的,是能够学习的。
就以汽车,火车为例,那些欧洲人看到这些东西,他们哪怕在材料技术上跟不上,但是进行反向技术的逆推,他们的技术也会很快跟上来。
后世的东方一穷二白,还遭遇技术封锁,但是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就已经全面追赶了上来。
如今的欧洲没有后世东方的基础,因为大明已经占据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占据了绝大多数资源,他们没有了发展的基础。
但是一味的分裂,封锁,只会造成对立与仇恨,并不符合的大明的长期,永久利益。
因为大明不仅要成为世界的霸主,更要成为所有国家的宗主国,成为世界唯一的霸主。
所以,不仅要从技术上引导,更要从意识形态上来引导他们。
后世的美国失败了,是因为美国本身是一个新兴国家,他们缺少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底蕴。
他们奉行的弱肉强食,霸权主义根本不能让他们成为所有国家的标杆。
以民族矛盾为例,他们国内的民族矛盾可谓是世界第一,各民族,不同人种之间的对立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不仅没有能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而大明不一样,汉民族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而且还有儒家文化,佛道意识形态的积累,现在更有了真理教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规模化影响发展。
而欧洲现在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他们还处于愚昧之中,受到教会的思想约束,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开明文化积累。
他们连文艺复兴都还没有开始,还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太阳围着地球转。
这个时候,大明如果不实行文化入侵,那可真是傻了。
让所有的白人也都以大明文化为文明的先驱,奉行大明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奉大明的文化为皋臬,这样几代下来,欧洲就会自动成为大明的附庸。
而且,这种统治比武力统治还要牢固的多。
在不能全部消灭的时候,保留一部分其他人种,让他们没有威胁地追赶,也给大明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
当然,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容易,因为这要从政治,文化,经济,工业,科技等各个方面对各国实行全方位的影响。
现在,法兰西愿意当这个大明帝国文化侵略欧洲的带路党,朱瞻基当然要给他们一些好处。
选择法兰西,也是因为他们在欧洲有一定的影响力,却又不可能站在欧洲的顶端。
虽然他们一直以欧洲老大自视,但是实际上,法兰西因为占据了西部欧洲最富饶的土地,在经济实力上,他们的确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
但正是因为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人民缺少一种拼劲,缺少一种韧性,这种民族性格是改变不了的。
像日耳曼人,朱瞻基就绝对不会扶持,因为他们有一股狠劲,有了机会,他们就能一飞冲天。
利用他们对付教会,失去了教会的意识形态价值,法兰西目前没有任何的思想主义沉淀,这个时候,他就只能利用张瀚的那一套来武装思想。
而这套思想,核心则是大明的价值观。
但是路易十一并不知道朱瞻基的想法,他将这次大明之行看做是法兰西崛起的希望。
在大明受到朱瞻基的重视,并且愿意售卖他火药,这一切都让他非常满意。
朱瞻基实际上很早就已经决定放开火药的限制,因为欧洲缺少火药,他们的战争规模并不大。
人死的太少,相互之间的仇恨太少,并不符合大明想要浑水摸鱼,引领发展的利益。
朱瞻基已经决定,近期就从日本运送硫磺,从大明运送硝石,从西洲运送木炭。
这些原料运抵克里特岛以后,将会在那里进行配比,分成枪弹药,火炮药,出售给欧洲各国。
当然,为了让路易十一安心,这些火药会先卖给他,后面在逐渐卖给其他人,必须要给他一点信心,才能让他彻底登上大明这条大船。
朱瞻基也不担心他们会用这些火药来对付大明,如今的欧洲,根本不敢再跟大明作战。
而且这种落后的火药,早已经不是大明常备火药了,大明有效果更好的高性能炸药。
满足了路易十一的大部分请求之后,朱瞻基打发了他离去。等他兴高采烈地出了大殿,朱瞻基回头跟李贤他们说道:“儒家经义的西化,如前做的如何了?”
李贤的心情也相当的好,笑着回道:“禀陛下,外交部已经将儒家经义翻译成为了各种文字,只等陛下定稿,就将刊印,然后运往欧罗巴。”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西方白人野蛮不堪,他们现在唯一仪仗的就是政教一体。如果法兰西推翻了教会,他们就没有统治的意识形态,这个时候,不管他们能不能接受张瀚的那一套,儒家经义,道教经义也都能让他们学习,甚至不停地绕圈子。”
“陛下说的是,据说于总理想要亲自前往欧罗巴宣传儒家经义,被其他大臣劝了下来。他今年可也已经六十七岁,可不敢让他再奔波。”
于谦跟朱瞻基同岁,不过他的身体比朱瞻基差的多了,现在看起来衰老不堪。
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于廷益与朕同年,不肯服老也不行了。”
这话没有人敢接口了,说于谦老,就是说朱瞻基老啊。
朱瞻基摆了摆手。“传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见驾……你们可要把相机摆置好,把这一幕给朕拍的清清楚楚。”
几个摄影师连忙低头应是,等待着阿方索五世进殿。
这位阿方索五世在原本的历史中就喜欢游历各地,去过不少地方,因此得了一个雅号“七次向世界出发之王子”。
他与他的弟弟恩里克王子大力发展航海事业,是葡萄牙成为世界霸主的主要功臣。
但是在这个时空,葡萄牙的航海事业遭遇到了重重挫折,他们根本进不了大西洋,至今只能在地中海沿岸贸易。
对于在大陆上势单力薄的葡萄牙来说,在如今的西班牙逐渐驱赶走阿拉伯人,走向统一的时候,他们对海洋贸易的渴求感是最强烈的。
不过,大明会垄断海洋贸易,绝对不会给葡萄牙任何机会。
阿方索五世这次虽然亲自过来,大明最多只会给他一些贸易甜头,想要进入海洋,大明是不会同意的。
路易十一出了皇宫,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这巍峨的宫城。
一列环城火车发出一声长鸣,停在了承天门外右侧的站台上。看着人流上上下下,路易十一叹了口气。跟自己的随从说道:“大明的先进不仅是科技的先进,你们看他们的人民,一个个精神饱满,像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法兰西的人民,根本不会在乎是谁坐在国王的宝座上。法兰西需要革命,需要推翻教会,只有这样,才会让大明诚心诚意地帮助我们,才能让我们法兰西成为文明国家。”
“但是,陛下,同时与大贵族和教会开战,我们的实力还不够。”
“我知道,所以我们需要借用大明的力量,你们说,假如我刚回到法兰西,就面临刺杀,那么承诺了保证我安全和王位安全的大明会怎么做?”
在历史上,路易十一有一个最著名的外号叫“万能蜘蛛”。
“万能蜘蛛”这个外号说的就路易十一素以诡诈、机智、老练,并具有惊人的活动能力闻名。
他面对敌人,并不喜欢直接诉诸武力,宁愿更多地利用继承权和外交作为手段,软硬兼施,以阴谋诡计达到纵横捭阖的目的。
而且他凶残狡诈,对敌人从不留情。
在西方,贵族是有豁免权的,就是战败,一般也不会上刑,处死。但是他对叛乱的封建主不仅动以酷刑,甚至还灭了阿曼涅克这样的著名大家族。
几个下属面面相觑,却也不知道该如何来说服他。
路易十一这个时候却又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众人望了过去,只见张瀚从广场上走了过来。
他的手里还有一些麦粒在喂食广场上的鸽子,当他走过来的时候,一群鸽子围在他的身边飞来飞去。
“我的朋友,这个时候我恨不得手上有一台相机,可以将这一幕拍下来。这一刻,你犹如上帝。”
张瀚心中一笑,这一幕是道教的宣传人才给他出的主意,就在他们的不远处,两个抱着相机的摄影师已经将这一幕拍了下来。
未来他们会选择最精彩的照片冲洗出来,然后作为宣传的画报。
听到路易十一的话,张瀚将手中剩下的麦粒一下子全部扔了出去,一群鸽子登上围着他们来回飞翔。
“国王殿下,今天与陛下的商谈可还顺利?”
“非常顺利,皇帝陛下不愧是这个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他虽然身在大明,却依旧对法兰西的状况一清二楚。他跟我说了很多有用的策略,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售卖火药给法兰西。”
“仅仅只是火药吗?”如今的大明军队在换装,从燧发枪改成连发枪,而有上百万支燧发枪都将退役。这个时候,即便是燧发枪,应该也能向法兰西出售。
路易十一愣了一下,他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这方面的要求,因为以前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
更主要的是,因为炼钢技术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大明的火枪比欧洲的火枪威力要更大一些,射程更远一点。
路易十一连忙抓住了张瀚的手,急匆匆说道:“我刚才已经向皇帝陛下展示了我的忠诚,却没有提起火枪的事,如果能够购买到火枪,我将不吝……”
他有些尴尬起来,因为大明的好东西太多,他这次带过来的资金早已经用完,还问张瀚借了六万银币。现在,他根本没有资金了。
“我的朋友,现在我需要你的帮助,不知道你那里还能调用多少资金,等回了法兰西,我都会加三成的利息还给你。”
张瀚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尽力吧,你要知道,在我的家族,我能调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他们回到了梁国公府,让张瀚意外的是,当他找到张海,想要再调用一批银子。这一次,张海没有像上次那样啰嗦了半天,只是叹了口气,问道:“你们要多少银子?”
如此顺利就解决了资金问题,让路易十一喜出望外。
第二天,他就托张瀚联络了大明国防部,试探性地提出了想要购买火枪的请求。
国防部的几位官员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他,说要向上层申请,但是从他们的态度也能感受到,他们并不介意将燧发枪出售给法兰西。
几天之后,回复就下来了。大明愿意以每支燧发枪五枚银币的价格,出售一批燧发枪,并且每支火枪,还配备一斤火药。
而且,大明还很体贴法兰西的运输能力,愿意在勒阿弗尔与法国进行交易。
届时,法兰西不管是用金银,还是用其他矿产作为结算物,大明都可以接受。
这让路易十一喜出望外,这一下不用跟张瀚借钱,就能有钱支付货款了。
但是张瀚明白了过来,这些火枪,应该是直布罗陀海军和克里特岛提督府淘汰下来的火枪。
想要把这些火枪运回大明,还要耗费精力,现在直接在那边就地处理给法国,还能大赚一笔。
虽然不懂经济,但是张瀚也知道大明因为集约式的制造,一支火枪的造价不会高于三枚银币。现在一支旧枪都能卖五枚银币的价格,还省了一笔运费,如何不划算。
不过,他终究记得自己是哪一方的人,没有把底细透露给路易十一。
对他来说,路易十一只是他利用的工具,对这个狡诈的国王,他可没有半点友情。
他的爱,只会给那些无依无靠的穷人们,他们才值得同情和怜悯。
不仅路易十一,每个国家的代表,这次来到大明,基本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大明要开始对欧洲施加文化影响力,这种影响不能采用强制手段,想要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自然要给他们一些甜头。
像匈牙利,这个欧洲的农业大国想要拖拉机,大明就卖他们一批可以耕地的拖拉机,收割机,同时保证向他们提供汽油和柴油。
挪威面临瑞典的威胁,大明在中间调和,让瑞典承诺了不会入侵挪威。
而瑞典这边,大明将会向他们提供勘探支持,在他们国内进行铁矿勘探。
英国这边,大明也愿意向他们转让转炉炼钢技术,当然,高昂的授权费是少不了的。
其他各国,各有诉求,大明都是尽量满足,尽量让他们都开开心心回去。
随同欧洲代表团一同返回欧洲的是解云,他虽然官职不高,但是身为大明皇帝宠臣,加上思想开明,很受欧洲各国代表的重视。
众人皆以为解云这次前往欧洲,是为了宣扬儒家文化,但是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他这次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考察西洲情况。
正统元年大明封建,当初的南洲有十六个王爷。西洲因为环境恶劣,加上要打仗,就只安排了两个王爷过去。
这也造成了晋王府和汉王府一直是亲王府中势力最大的。
晋王府在非洲的南端,占据的地盘相当于后世的南非一带。
而汉王府占据的是非洲赤道以南,也就是刚果热带雨林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但是随着这些年的汉王府的迅速扩张,如今的汉王府早已经将势力扩张到大半个非洲。
除了大明的铁杆小弟马穆鲁克王朝他没有去动,非洲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现在都以汉王府为尊。
不仅如此,他们还一直攻占到了后世的安哥拉,并且因为奴隶贸易,屡屡与晋王府之间产生矛盾。
以前的时候,他们相互之间还保持着克制,但是随着近年来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还发生过小规模的战斗。
当然,这两家都将这些矛盾掩盖了下来,但是大明的通政司不是吃干饭的,已经掌握了不少证据。
朱瞻基从这种变化也能够看出两家现在的野心逐渐变大,他们在西洲待的时间太长了,已经有了别的心思。
他们虽然对朝廷依旧忠心耿耿,但这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技术贸易,全部要依靠朝廷。
更主要的是,如今的朱瞻基还活着,他们两家都不敢有半点异心。
如果朱瞻基要是死了呢?
对这种变化,朱瞻基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他这个时候,也没有借口对付这两家王府,毕竟他们依旧非常听话。
而且,这些年,他们为大明贡献了超过五十万的健壮阉割黑人,这些人为大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是有功于大明的。
另一方面,他们在非洲积极拓展,进行大规模的垦荒,让原本许多不适应居住的地区,变成了良田。
原本的非洲中部,瘴气肆虐,但是现在,大部分聚居点已经没有了瘴气,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朱瞻基想要对付他们两家,或者说打压他们,就必须要有正当的理由。
解云这次去欧洲,就会前往欧洲,更加直观地了解情况,以便朱瞻基做出决断。
对解云,朱瞻基是非常放心的。
在思想上,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是坚定的大一统思想主义者,对任何强藩都有戒心。
在为人上,解云自小在南洋,南洲生活多年,具有开阔的眼界和思维,任何人都很难在他面前隐藏自己。
破局的关键其实就在朱瞻基的手里,这些年,除了曹国公李家等少数几家勋贵被分封西洲,大部分勋贵都是分封到了南洲和南洋。
这几十年,大明又积累了不少勋贵,完全可以再分封一批到西洲去。
但是,在此之前,朱瞻基还是想更清楚地了解一下汉王府与晋王府的态度。
不管他们听话还是不听话,朱瞻基都必须会做到一举定江山。
他们如果敢不听话,朱瞻基肯定会直接削掉他们这两个势力过大的强藩。
如果乖乖听话,朱瞻基也会分封一批勋贵前往西洲,削弱他们的控制权。
如今的西洲可不是后世贫瘠的非洲,赤道以南的黑人几乎没剿灭一空,那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可要比南洲富裕多了。
晋王府和汉王府占据了那么一大片地方,早就惹得其他宗室羡慕嫉妒恨了。
所以,朱瞻基只需要在幕后轻轻推动一番,自然有人会争着出头。
出航之日,解云一大早就已经起床,安慰了妻子之后,他先带着两个要陪他一起前往欧洲的儿子到祠堂拜了祖先,然后来到主屋拜别父亲解祯期。
解祯期比朱瞻基还要大几岁,今年已经七十了。曾经的貌比潘安的状元郎,如今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子。
不过他这些年保养的还不错,身体还算硬朗,要不然,解云也不会兴高采烈前往非洲。
打发了两个孙子出去,解祯期看着面前已经成熟起来的儿子,沉吟了半晌才说道:“永乐二十年,为父金榜摘下状元,当时的陛下还是太孙殿下,他说我优柔少断。我心中不服,以状元之名要求外放。可是后来为官了,才知道自己以前是真的没有沉淀下来。这几十年,朝廷变化日新月异,为父为官一直战战兢兢,生怕应了陛下之言。你与我不同,自小在南洋,南洲各地都生活过,见过大明各地百姓生活不同,见识还要长于为父。”
解云却知道,自己在文采方面,是比不上父亲的。
解祯期看着儿子叹道:“这些年为父是挡住你的路了,今日你要远行,为父也送你四个字:履薄临深。”
第四十一章 黄金城
解云出生在永乐十九年,今年四十四岁。
他自幼有解祯期这个大才子父亲教导,游历各大洲,不仅才华出众,而且见多识广。
但是,因为有解祯期这个父亲身居要职,他至今仍然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内阁成员,还没有兼任其他职位。
虽然给皇帝当秘书,哪怕是个六品官员,也没听任何人敢小觑,但是毕竟在大明官员序列里面,依旧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以他的才华,这么低的职位是有些亏待了他。
但是,解祯期身为前总理,现任的议长。作为他的长子,解云不可能在父亲掌管朝政的时候,也能登上高位。
朝廷重臣的忌讳,比外派官员要多。哪怕掌管军权,只要没有在一个地区,双方的权力不会产生叠加效果。
而在朝中,如果父子两人都身居要职,却会造成行政权力的集中,这是朱瞻基一直在避免的。
所以,解云哪怕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却依旧只能屈居一个没有实权的六品内阁。
解祯期现在如此说,已经是拿定了注意,准备告老给儿子腾路了。
解云听到父亲如此说,并没有悻悻然地向父亲劝阻。对于解祯期的告老,父子两人已经做过多次沟通。
他今年已经七十岁,早就到了告老的年龄,只是他身体还好,又一直不服老,才恋栈不肯离职。
“父亲,为何会在儿子即将远行之际说这些话?”
解祯期叹了口气说道:“为父知道你这次前往西洲,将会成为陛下解决西洲问题的开端。这也是陛下给我释放出来的信号,我再看不懂陛下的意思,那才是愚蠢了。不过,你要清楚,这次的西洲之行,固然是陛下给你立功的机会,你也始终要记得,切不可沾染到西洲的是非。”
解云沉吟了一下,问道:“据说在陛下年幼之时,汉王曾有窥伺大宝之意,父亲可是指这个?”
“你既然心里明白,为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待你明年归来,就是为父颐养天年之时。”
解祯期不再多说,解云看了老父一眼,却又说道:“父亲,这些年你从总理府到议会,一直与人勾心斗角,却似乎忘记了,当今陛下可不是斤斤计较之辈。且不说老汉王早就驾鹤,仅从陛下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汉王府并不曾被陛下记在心里。如今陛下想要对汉王府动手,不是因为汉王府曾有异心,只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大明稳定的隐患。”
解祯期笑道:“你能看的清楚,老父也就不再多想了。今日你要远行,为父就盼你一帆风顺,早日归国。”
阅江楼码头,十余艘各式战舰和运输舰候在了栈桥边。
这里面有护送解云的战舰,也有运送欧洲代表的游艇,还有四艘,则是大明两家银行派出的代表和运送的银币,铜币。
这次欧洲各国代表来到大明,除了和平协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请大明银行前往欧洲各国开办银行,稳定物价。
欧洲各国从几十年前,就陷入了钱荒。金银币的缺乏就不提了,就连铜币,欧洲各国也缺的厉害。
因为没有货币,许多国家的大型贸易,依旧实行的是以货易货。
但是对民间百姓来说,以货易货却有很大的限制。
大明在克里特岛的贸易中心,一直在源源不断地铸造铜币,因为规模太小,依旧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现在,欧洲各国已经正式成为大明的属国,而大明现在也就放开了管制,帮助欧洲建立稳定的金融秩序。
现在不是几百年后,如果是几百年后,任何国家都不会让其他国家控制本国的金融。
但是现在依旧是现金货币时代,金币,银币,铜币,才是衡量货物价值的标的物,而不是纸币。
纸币时代,我随便印一点钞票,就能换走你任何宝贵的东西。
但是现在不行。
金银铜才是真正的货币,想要任何东西,都必须拿这些资源来换。
但是,朱瞻基不怕,大明也不会怕,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矿产资源,现在都在大明的手里。
金银铜,只有在公认的时候,才能作为交换货币。
这些资源对欧洲来说,是稀缺资源,但是对大明来说,不过是安排几千个人到美洲的矿山开挖,就能满足欧洲的需要了。
而通过这种交换,可以将欧洲人创造的所有生产价值全部换走。
不仅如此,还能将欧洲人困在这种金融困局中。
在他们不能寻找到替代货币的时候,他们就永远只能接受大明的剥削。
这个死胡同,在朱瞻基看来,欧洲人绝对没有脱出困局的机会。
这样的剥削,比大明费心费力,死成千上万人来占领这里,要好的多。
欧洲人现在看不出来这一点,还求着大明去他们那里开办银行,给他们提供交换的货币。
这让朱瞻基觉得非常好笑,几百年以后,他们转过头来再看看这个时期,就会明白,他们主动把脖子套在了大明人掌握的绳索里面。
这一次,大明的两家银行为了抢着去欧洲开办银行,争的不可开交。
就连朱瞻基也压制不住,只能公平起见,让他们一起去,以同等的条件去发展。
两家银行各派了一千五百人,这三千人,将会在欧洲的各大城市开办银行。
从此以后,这个世界的经济,就会完全控制在大明的手中了。
西洲。黄金城。
邺城侯苏南天没亮就已经起床,然后与侯府的卫士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虽然已经年近七旬,但是在气候温暖的黄金城生活了多年,苏南的身体依旧强壮,寻常的三五个年轻人依旧不是他的对手。
晨练完毕,他才回到后院,在妻子莲儿的伺候下洗澡,换衣,然后来到了家族饭堂。
他一生未曾纳妾,与夫人莲儿伉俪情深。莲儿给他生了三子四女,这三子四女开枝散叶,如今第三代有十四个孙子,第四代也有了七八个曾孙。
除了世子一家生活在应天府,其他人只要未曾出仕的,全部生活在侯府。
以为两人教育有方,虽然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但是依旧家族和睦。
“祖父,孙儿今日要去西北边境巡视,这一去就是三五日不能回来,不能陪祖父接待朝廷使者了。”
苏南放下了饭碗,看着这个五孙子苏良说道:“西北方的恩瓦托族被汉王的护卫故意向南方驱赶,现在他们走投无路,你要谨防他们狗急跳墙。”
“是!孙儿这次带一千士兵,即便略有不及,自保是无虞的。”
莲儿给怀里的一个三岁的曾孙女擦了擦嘴巴,说道:“良儿家秀兰都快要生了,你这个时候还派他巡边?”
苏南摇了摇头说道:“这次朝廷来使中有工部胡侍郎家的二公子,他现在也是工部主事。良儿在应天府的时候,跟他之间有矛盾,我也是故意打发良儿出去避避。”
莲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