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生产力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
我们大明的出现,促进这种变化,因为我们的百姓,我们的军队,只用遵从我的命令,根本不会在乎那位上帝。
我们给欧洲做出了一个榜样,让他们知道,原来上帝不是万能的,原来不信仰上帝的人们可以生活的更好。
所以近些年来,在南部欧洲涌起了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
跟我们大明的贸易,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这为这场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才。”
张瀚如痴如醉地听着朱瞻基的话,他对欧洲的一些变化虽然有深刻的认识,但是他毕竟是在局中。
而朱瞻基不仅人在局外,更有几百年的总结分析给他奠定了更多的理论基础。
所以听到朱瞻基对欧洲局势的变化,张瀚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朱瞻基继续说道:“这些人才通过贸易积累了财富,他们的壮大,也诞生了一个新的阶级。朕综合各方面的统筹,统一将他们称之为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群体,他们比其他人有更高的学识,有更广的见识,也有更多的资产。
就像佛罗伦萨目前的议员会,他们就全部都是资产阶级,然后他们才能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成为那个国家的领导者们。
当他们的势力组合起来,规模变的更大,势力变的更强,朕又将他们称之为资本阶级。
资本阶级相对资产阶级,是群体性称呼,也是本质性的阐述。
为什么是资本阶级,是因为他们手里最有效的武器是他们的资本。他们可以没有官职,可以没有爵位,只要有银子,有更多的生产资源,他们就能很好地存活下去。
相比我大明的皇权,他们当然不值一提,但是在欧洲,教会却不可能一直压制着他们。
朕相信,在未来的不久,这些资本阶级就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让教会开始妥协。
那么,在我们大明呢?
大明的商人相对官员当然不值一提,因为我大明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他们的势力再大,占据的物资再多,也大不过朝廷来。
但是,我们也要防范,商人组成的资本阶级利益他们手中的资金,腐蚀我们的官员,影响朝廷的政策。
对资本阶级的出现,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应该有防范。但是,一味的打压,对社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商品的交易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家实力的增强。
如今,五十年过去了,朕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老翁。我大明从当初的年岁不到两千万税赋,到如今税赋已经超过了八万万两白银。
我大明人口只是增加了不到四倍,税赋却增加了四十倍,这一切,都是科技,工业,商业组合起来之后发挥的力量。
朕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大力发展商业,工业,科技,而不是因噎废食。
那么,面对这个新兴的阶级,我们大明应该怎么来进行控制?
如今朝廷在政策上,将有关国家安全的行业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让那些商人从事民生方面的行业经营。
这一项是大明长久发展的基本国策,是不容任何人,任何势力触碰的底线。
不让商人以资本控制国家,那么我们大明应该以什么作为根本来形成我大明长治久安的基础呢?
这个社会,究竟以什么模式来进行长久的良性运转呢?是皇权!
所以在我大明,皇权的尊严不容亵渎。
但是,皇权也好,百官权力也罢,这些权力的组成,都是由人来运转的。
没有你们这些官员,朕就是有再多的想法也无法实现。没有你们这些官员,朕再大的权力也出不了这个皇宫。
而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在立国之初的皇帝大多是英明的,其后却会越来越昏庸,最终导致亡国。
这里面固然有皇帝昏庸的缘故,但是在朕看来,更多的是社会整体矛盾的爆发。
皇帝统管天下,百官治理天下,上与下之间的沟通,联络,不仅仅需要英明的决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畅通。
那么,朕要问诸位爱卿,究竟用什么来维持整个社会的畅通?是儒家的礼仪廉智信?还是道家的各司其职无为而治?
朕要的不是人亡政息,要的不是以一家逐百家,要的不是子子孙孙都贤明无比,要的是整个社会不能陷入矛盾重重的境地。
那么,朕就需要诸位爱卿同心协力,与朕一道,为我大明,为整个天下,制定一套与时俱进的政策。
这个政策要具有延续性,要具有不能动的核心,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修正方案,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朕从来不奢望天下大同,也从来不奢望人人平等,更不奢望人人廉洁。
但是朕奢望:不管你是皇族,你是官员,你是武将,你是百姓,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幸福的生活,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作用。都能让上进之人有上进的前途,都能让弱小者得到完善的保护。”
朱见深在二层的位置上听的惭愧不已,因为他感觉,自己距离一个英明的帝王还差很远。
而坐在他下方的张瀚,这个时候早就没有了傲气,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外祖父。
他以为自己想的很多,但是他现在才发觉,原来自己想的这些问题,早就被外祖父给想到了,甚至有了解决的方案。
而百官一个个也都听的血脉卉张,因为朱瞻基的这些话,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要让百官献策,但是实际上,已经把核心问题指了出来。
那就是阶级!
欧罗巴的教会统治,一直实行的是愚民政策,但是现在,东西方的贸易交流,已经打破了教会的封锁,人们的意识得到了苏醒。
在人们意识苏醒的情况下,相对弱小的教会已经无法在一手遮天。
在东方,以前的历朝历代也施行的是儒家的愚民政策。但是从陛下还是太孙期间,就已经有意识地引导百姓走向开明。
所以,大明和欧洲的情况不同,大明现在依旧稳定无比,但是陛下已经在未雨绸缪,想要寻求更好的方法,来稳定发展。
不想大明像欧洲那样,让那些无义的商人来控制社会的变化,那就只能依靠皇权。
而皇权的公正,更需要皇帝的英明,这个时候,陛下愿意拿出这个话题来讨论,也就证明了陛下并不相信皇权能一直成为天平上的砝码。
整个社会,是各个阶层,各色人等共同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优势各个阶层之间共同努力形成的。
在皇权,官权,钱权之间,建立一个稳定而开明的架构,就是陛下的意愿。
而这个架构,似乎不仅能限制商人,能限制百姓,能限制官员,也能限制皇权。
虽然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消化掉朱瞻基的话,但是对朱瞻基想要表达的意思,大部分人心里已经有了一点底。
朱瞻基又说道:“朕在登基之初,就一直在不停地建立法律,修改法律。大明的法律越来越全,越来越多,但是依旧不够。今日朕也借着这个机会,与诸位爱卿商议,朕欲重修大明律。新的大明律将会以人为本,以国为重。除此之外,就连皇权,也不能逾越大明律!”
此言一出,殿内登时一片哗然。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朱瞻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话也只有他自己能说,其他人谁来说,都是死罪难逃。
可是朱瞻基似乎只是把这当做一件小事,把话题又转了回来。“朕方才说了那么多,也没有将天下社会的利弊说出来,只是说了目前世界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所以,综合朕方才所说的那些,朕也给出今日的议题:论社会长期稳定的基本基础。”
朱瞻基这句话一出,处于他侧后方的彭时立即握笔飞舞,写出了这十二个字的题目。
随后,四个太监举着这十二个字的横幅,让所有人都能看清这个题目。
众人纷纷都沉吟了起来,张瀚也不例外。他很清楚,今日自己能得到这个经筵的机会,靠的就是他在这方面的特长。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朱瞻基首先就把目标对准了他。
“广博,朕看到你写的那些文稿,对其中的一些想法,倒是觉得有趣。今日当着百官,朕想听听你是如何想到要帮白人改善处境的?”
第二十七章 白左
在后世,有一个专门的词语来代表张瀚这一类人,那就是白左。
这个在中国网络诞生的词语,又被西方人以英语的模式翻译了回去,并且引起了社会上的共同反响。
什么是白左?
关于白左的释义在网络上不同的群体之间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总而言之,主要是指那一部分有偏见的天真精英主义者。
他们忽视社会现实,常年使用双重标准,只关心移民、少数族裔,环保等问题,而且对真实世界中的更严重问题无知无觉,沉迷于政治正确,可怜世界上的其他人,认为自己是救世主。
虽然这个词语出现的很晚,但是在其前就有退步左派一词来形容他们,而且到了网络时代,白左早就演化了好几代。
除了最后一代被吸毒者,同性恋占据了群体的主要阶层外,其实前三代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们。
但是,即便是最早的伏尔泰,距离他出生也还有两百年,朱瞻基没有想到在如今的大明竟然就诞生出了张瀚这样的白左人物。
不过,他也的确符合白左的标签,天真,偏执,精英阶层,也只有优越的生活,才会诞生他这样不切实际的人物。
真要是生在一个穷困的家庭,天天连饭都吃不到嘴,哪还有心思去关怀别人。
其实他们关怀别人倒也没有错,但是错在他们太天真,总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反对他们的就是错的。
他们太偏执,只要不同意我的思想,你们就是邪恶的,就该被打倒。
他们太高高在上,根本不知道他们关注的问题往往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把真正严重的问题视而不见。
在第二世,朱瞻基曾经在研究过白左主义在叙利亚战争中的推波助澜作用,以及他们用难民将欧洲搞的一塌糊涂之后,然后又互相推卸责任的闹剧根源性。
第一代的伏尔泰和卢梭,他们提倡的是爱与包容,却又不爱身边的人们,反而推崇其他地区被奴役的人民。
但是到了第二代的黑格尔他们,就变成了绝对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
黑格尔派成天聚在柏林酒吧里吹牛比,用从黑格尔那里学来的辩证法变着法儿黑他。
这伙人的套路基本跟明朝末期的东林党,十九世纪帝国主义争霸的套路是一样一样的。
那就是既勾结又斗争,有时候他们互相吹嘘,你说我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我说你是后德意志哲学最闪亮的星。
有时候又相互看不起而互喷,他说你是黑格尔的走狗,我说他给费希特舔屁股。
有时候合伙骗个炮,有时候互相挖墙角,在他们既勾结又斗争的过程中,这几种重要思想逐渐完善成型。
直到他们中间的一个有志之士厌恶了他们无休止的空想和互喷,以及打着爱与包容的幌子骗炮生涯,毅然脱离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小酒馆,写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雄文,这个青年人的名字叫马克斯。
马克斯跟第二代白左分道扬镳的标志就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终结》。
这篇牛爆的雄文被中文编译翻的跟《妙法莲华经》差不多,大部分人不知所云,但是如果看原版或者英文版,就不难看出全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第三代白左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的快速变化之后,他们对许多主义都失望了,迷茫了。
他们以霍克海默和阿尔多诺、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德里达和萨特、福柯,这些人为首,建立了一个个学术圈,在学术上的确有一些成就,但是已经开始跟最开始的白左有了显著的区别。
他们喜欢扩大影响力,宣传自己,但是林子大了之啥鸟都有。
让那些跟着偶像和导师后面起哄哄,喜欢在反战游行上骗炮的平庸之辈,变成了后现代白左的祖辈。
从二战后反战的迷茫的一代开始,到了嬉皮士,雅皮士年代,这些白左就已经真正变质。
他们就像专家变成了砖家一样,只会瞎比比,却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精髓。
在朱瞻基的前世年代,白左在歪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受到鄙视。
总之,他们就是一群源于西方文明自身,但又异化成为西方文明的对立面,并将西方文明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副产物错误的当作西方文明本身的人。
社会中的剥削、贫富差距加大、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垄断、单向度的人、娱乐工业化和环境污染当然是文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但这些只是资本主义和文明的副产物,白左的却把它们当作了资本主义和文明本身,不加分辨地反对。
比如他们为了宣传个性自由,要求把吸毒,同性恋合法化。政府针对非法移民的阻碍,他们往往将人道主义搬出来。
为了宣扬同性恋,竟然让异性有权利想去男厕所就去男厕所,想去女厕所就去女厕所。
让他们却忽略了社会公德与秩序,更对因此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视而不见。
后世白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浅薄无知且狂热的排他,浅薄乃是因为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所致,而狂热的排他性则是浅薄的副产物——反正他们很难听懂不同的观点,所以干脆也就选择根本不听了。
所以到最后,人们会发现当代白左们的话没有逻辑,上来全是论断,没有论证,上来全是呐喊。
谁要是反对,谁就是异端,需要消灭,打倒。
因此,朱瞻基对白左是十分厌恶的。
当然,用辩证主义思维来看,如今的白左思想才刚刚萌芽,像张瀚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而他从小接受的学识,让他能够系统地看待整个社会问题,并且可能有一些解决方案。
朱瞻基不指望他能成为马克斯,但是只要能成为伏尔泰,卢梭,黑格尔那样的人,让他去欧洲引领社会的变革,也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面对这样的变化,一切都能控制在大明的手中,真要让欧洲自由发展,还会难以控制了。
如果大明用军队去征服欧洲,那人们会团结在教会的羽翼之下,让反抗主义意思想弥漫。
大明不像十九世纪的欧洲,他们需要东方的资源,所以在占领不了清朝的时候,他们扶持代理人,掠夺利益。
对大明来说,已经占据了其他大洲,只给白人们留下了一个贫瘠的欧洲。没有足够的利益,派兵,派人,费心费力去征服他们,实在不划算。
而让通政司,让张瀚这样的人去欧洲搞分裂,搞破坏,搞引导,能起到的作用比占领欧洲要强的多了。
如何利用张瀚这样的人,就成了朱瞻基考虑的方向。
让他成为欧洲的启蒙之父,这并不艰难。只要大明保护好他,不让教会暗杀了他,他的一些思想绝对能在欧洲掀起思想的浪潮。
当民众与教会背道而驰的时候,当他们发现自己只能仰仗大明才能有发展的时候,当他们缺乏各种生产资料的时候,欧洲的混乱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而这个过程中,大明可以利用人才虹吸原理,将欧洲的有识之士吸引过来,更增加了欧洲发展的难度。
这就是张瀚这种人的用途,而且,朱瞻基还不能让他坏了自己的事。
所以,今天的这场经筵,主要就是为了从思想上彻底征服他。
只有他用这种被征服的思想,才会积极投身解放欧洲人民的大义中去。至于大明,已经比他期待的更加文明了,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听到朱瞻基的问话,他起身先向朱瞻基抱拳长揖,然后又面对百官说道:“陛下方才针对欧罗巴和大明的现象做了详细的分析,小臣受益甚多。小臣一直在研究大明与西方的不同社会架构,对于双方的不同,也有一些浅薄的见识,还望陛下与诸位大人校正。”
朱瞻基点头道:“但讲无妨。”
张瀚对着朱瞻基点了点头,面对百官说道:“我大明以皇权为尊,欧罗巴,包括大食,波斯一带,都是以神权为尊,这是双方在社会架构上最大的不同。
但是,仅仅是神权和皇权之分,却并不是两种架构之间最根源的差异,真正的差异,不在皇权,神权,而在于阶级相通。
我大明乐户罪户虽然还是贱籍,却也跟普通百姓一样,有着向上发展的渠道。
只要肯读书,有一技之长,就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普通百姓,通过读书,通过钻研格物,就能变成技师,变成官员,只要不怕死,能领军,就能成为将军,成为勋贵。
而勋贵阶级,官员阶级,如果违法,就有可能变成罪户,变成平民。这一点,才是我大明真正领先欧罗巴和波斯,大食人的地方。
他们的社会架构僵化,百姓最多只能变成骑士一级,成为了贵族,就永远都是贵族。而领主对属地上的贵族还没有裁决权,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犹如一团死水。
他们只有教会的通道在打开着,可是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教会的势力大增,教会势力大增,转过来又压制王权,压制处政权,让他们的百姓无所适从,民生越发艰难。
小臣以为,欧罗巴也好,大食人,波斯人也罢,他们想要真正的发展,就必须打开阶级之间的通道,只有这样,流水才会不腐。”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一点你倒是看的清楚,但是欧洲的落后,才符合大明的利益。”
张瀚侧身行礼道:“陛下,小臣以为,只有池塘里的鱼多了,收获才能更多。”
这个时候,朱瞻基就不方便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因为他的话就是金口玉律,他说出反对意见了,就绝对没有人敢反驳。
所以他望向了跃跃欲试的张海问道:“广渊有何见解?”
张海怕自己的弟弟今日成为众矢之的,从而连累到张家。所以他率先反对道:“陛下,鱼多了固然是好事,但是谨防养出了能吃人的大鱼。”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望向了举起手来的解云。“解爱卿有何不同意见?”
解云才华绝伦,在内阁又是以急先锋出名,他躬身道:“臣今日上朝,遇到一小商户之子不愿去学堂,遭到小商户一顿暴打。臣欲阻拦,却师出无名……臣只想问张骑都尉,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欲如何?”
张瀚摇了摇头说道:“子犯错,父亲打儿子天经地义,下官自然也没有管教的道理。”
解云又问:“这还是我大明子民的事,都不便插手,那欧罗巴的事务,关汝何事!汝既不在外交部当值,又不再通政司当差,更没有朝廷征召,为何要对那欧罗巴事务如此上心?陛下,此心可诛!”
张瀚被对方说的脸色一红,却又不甘比解云如此诬蔑,接着就想反驳。
李贤这个时候出来充好人了,他故意打断了张瀚的话,捻须笑道:“解学士稍安勿躁,张骑都尉如此有心为善,此乃好事。恰好今秋淮河泛滥,良田毁坏无数,像张骑都尉如此心忧天下,不知可有意前往救灾?”
张瀚脸色尴尬起来。户部尚书白圭却又问道:“东洲南大陆的去年年报,苏王下辖之地发生地震,死伤逾千,当时张骑都尉可是在南大陆,可曾有效力之举?”
见一众大臣抨击起张瀚的圣母表,而他无话可说,朱瞻基不得不出声了。
他虽然见不得张瀚的圣母表,但是现在既然想要利用张瀚,就不能让大臣们把他一棒子打死。
像张瀚他们这样的白左,轻重缓急不分,间疏远近不分,立场本来就禁不住质问。
你连自己的身边人,自己的亲人都照顾不过来,却要跑去帮助异族人,怎么反驳屁股都是歪的。
朝廷大臣哪个不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之辈,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老奸巨猾。
像张瀚这样的小年轻,在他们的心里,根本算不上对手,只是三言两语,就让他溃不成军。
朱瞻基为张瀚解围道:“诸位爱卿,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在不同的位置就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朝廷建立了多重官员考核,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官员的能力所长,让他们发挥更好的作用。张瀚固然在为国为民,为官从政方面不如诸位,但是其思想意识,倒也值得赞赏。像他如此年轻,为一地主官,自然力不能及,不过要是让他担任一校侍讲,诸位以为其可否称职?”
朱瞻基招了一下手,几个内侍抱出了一叠油印的张瀚文稿,发给了百官。众人纷纷低头看了起来。
张瀚现在摸不透朱瞻基到底想要干什么了,从他的举动来看,这个外公对自己还是比较宠爱的,现在甚至在朝堂上为自己扬名。
可是为什么今天又要让自己在这里接受质问,而不是私下教诲呢?
趁着百官在看张瀚的文稿,朱瞻基又问道:“广博,既然你有意打破教会对欧洲百姓的统治,那你又有何谋划没有?”
张瀚躬身道:“小臣这次从欧罗巴返回途中,一直在思考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思来想去之下,有了两个不成熟的方案。”
“说来听听。”
“小臣也算精通拉丁文,所以有心通译我大明的各项律规,让欧罗巴的白人知道,在我中洲,有远超他们的先进法规。小臣如今身上并无职司,所以有心想要去欧罗巴进行讲学。”
朱瞻基微微一愣,没有想到张瀚自己竟然就已经想到了这里,现在不用自己蛊惑,他就主动有了这方面的心思。
他不动声色又问道:“那第二个方案呢?”
张瀚道:“我大明对新闻管制,只有几个衙门有办报的权力,但是欧罗巴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小臣意欲在欧罗巴开办报社,开启民智。”
朱瞻基恨不得为张瀚鼓掌助威,不过这个时候,却装作平淡地说道:“两条路同时进行,说明你自己是经过认真考虑过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如此动作,可是犯了教会的大忌,你就不怕教会特意针对你,甚至是暗杀你吗?”
张瀚年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决然。“虽千万人吾往矣!”
见张瀚态度坚决,朱瞻基知道这方面不用再煽风点火了,火势太旺,只会过犹不及。
张瀚愿意去欧洲点火,那就让他去点,朝廷跟在后面拾遗补缺,这样会更有效果。
至于张瀚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的命了。
朱瞻基扬声说道:“今日张瀚张广博之事,仅限各部主官知晓,不做宣传。而张瀚在欧洲所作所为,我朝廷各部不做干涉,仅只在紧要关头给予必要的援助。”
众人纷纷应是。朱瞻基这才又把话题转了回来,问道:“方才你说了我大明阶级之间壁垒并不分明,这是优越于欧罗巴阶级固化的最大优势。那么,朕问你,你欲如何解决欧罗巴的阶级固化问题,又如何确保我大明一直对欧罗巴的各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张瀚愣了一下,有些不明白朱瞻基的意思。
朱瞻基见他有些迷茫,登时知道他其实并没有考虑的那么周全,只是凭借一腔热血在行事,这也是白左阶级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不考虑大局。
朱瞻基又说道:“我大明阶级分明,欧罗巴同样阶级分明。暂且不说欧罗巴,仅以我大明为例,皇室阶层,勋贵阶层,这是两大稳定阶层。其后,文官,武将,百姓,层层分明。再其后,才是外裔阶层,罪户乐户阶层,在我大明内部形成了七大阶层。这七大阶层组成了我大明的整体社会架构,除了皇室之外,其他各大阶层皆不是固定阶层,哪怕是最低等的乐户罪户阶层,也能有上升到勋贵,官员阶层的机会,这种流通,才是我大明一直强大的主要原因。现在,你要对欧洲人进行文化启蒙,让他们跟我们大明来学,可曾想过他们如果也变的跟大明一样的时候,我大明如何还对他们保持优势?”
张瀚惊诧说道:“我大明现在百姓超过两万万,而欧罗巴总人口还不到两千万。我大明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他们只是偏居一隅,如何能成为我大明的威胁?”
朱瞻基摇了摇头又说道:“你如今虽然学富五车,但是你学的知识是我祖祖辈辈经过千年积累才形成的知识体系。你以为这些知识学到了就是你的吗?你在学到这些知识的同时,也肩负了继往开来的责任。你现在要把这些我们祖辈积累的知识传于外族,可对得起我们的祖先?”
听到朱瞻基这样说,张瀚吓的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小臣不敢……是小臣想的简单了。”
朱瞻基朗声说道:“朕既然允你去欧罗巴讲学,就不怕你弘扬我东方文明,但是,你不能毫无保留,将一切都传播过去,而是要有一个底线,知道哪些方面应该有所保留。”
话说到这里,在场的大臣们其实已经明白了朱瞻基的心意,只有张瀚现在人在局中,还没有明白过来。
朱瞻基的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其实内心并无担忧。
首先,大明是有统一的政权,稳定的政治架构。而欧洲小国林立,各自为政,想要文化统一,是不可能的。
其次,大明的文化精髓是几千年来深入人心的皇权,儒释道文化。
哪怕欧洲学会了大明一样,用法律为表,却也学不会用道德为里。更别说在这里面还有仁义礼智信这些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髓。
他们如果只是学个样子,注定不会是大明的对手,真要全部跟大明学,他们那些蛮族,更多只会是邯郸学步的下场。
朱瞻基这样跟张瀚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按照朝廷的安排,走一条符合大明利益的道路,而不是成为大明的对立面。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张瀚如果将皇权,将阶级这套理论拿到欧洲去,更大的可能就是犹如在欧洲点燃了一颗核弹,将欧洲炸的稀巴烂。
因为,这是大明的价值观,完全不符合欧洲的实情啊!
第二十八章 野望
张瀚想要去欧洲发动革命,还必须经过大明爱国主义的教育,不会在他思想没有定型的时候就放他过去。
所以,接下来的讨论就没有他的事儿了,而让他旁听着朝廷各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