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淑英的红盖头被耷拉了下来,盖住了她的脸,然后被哥哥背着出了大殿,坐进了轿子。
来宋家参加婚礼的人,除了宋家的亲戚,大部分都还会去张家。
今日还不是宋家的正日子,要等到三日之后回门,宋家才会大摆宴席。
朱瞻基没有跟迎亲的队伍一起走,他们要绕城走上大半圈,没有大半个时辰,根本到不了张家。
胡善祥今日作为送亲的表嫂,本来蓝烟是要作为迎亲的表嫂的,但是她的“新身份”让孙娴有些顾忌,就自己当了迎亲的表嫂。
这样,蓝烟就跟朱瞻基一起前往张家。
不过他们并不轻松,因为他们的身边,还跟着朱瞻基的十几个孩子,还有他们的内侍和宫女。
坐进了朱瞻基的马车,蓝烟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他们这样的生活,才算是美满的啊!”
朱瞻基笑道:“谁让你穿到了罪臣之后,要不然,你也能嫁给勋贵,靠自己的本事过上美满的日子。”
蓝烟笑着摇了摇头,望着朱瞻基说道:“可是我不后悔。要是跟一个土著过一辈子,没有一点共同语言,那有什么意思呢?不说这个了,我们在后院听到了你跟那些勋贵的谈话记录,你能不能把波拉波拉岛送给我啊?”
朱瞻基当然知道波拉波拉岛,他前世不一一次去过那里,还在法属波利尼西亚有投资。
那座被誉为世界最美海岛的岛屿的确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只是太偏僻了。
前世自己开飞机都要十几个小时才能抵达,在这个时代,想去一次恐怕要大半年。
朱瞻基望着蓝烟,笑道:“这是你的一点浪漫幻想吗?”
蓝烟摇了摇头说道:“不,我只是想当做一个目标。我希望有一天,能造出快速的游轮,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抵达那里,为了这个目标,我会努力的。”
朱瞻基算了一下,现在的蒸汽船一个小时大约二十公里,一天就是五百公里。波拉波拉岛距离大明按两万公里来算,四十天也能抵达。
不过这是最理想的情况,船不可能不坏,不可能不停船加煤,还有天气,暗礁等影响。
蓝烟又说道:“我想好了,为了避免竞争,我不要加州,我想要新西兰。以后我们的孩子,你就把他封到新西兰去,让那里成为他的家园。”
朱瞻基笑道:“这是小问题,不仅新西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几个岛都很美,都能封给他。关键是,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儿子。”
蓝烟妩媚地白了朱瞻基一眼说:“这是需要你努力的……”
朱瞻基有些心虚,他现在倒不是精力不济,关键是分身乏术啊!
他岔开话题问道:“化学研究院那边你情况熟悉了吗?”
“没有那么快,大明其实不缺化工原料,那些道士们,工匠们弄出了很多化工原料,只是他们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怎么用。对了,明天下午你把马欣的父亲叫进宫来,我有一些工具需要他来打造,还有显微镜,如今的构造太简单了,功能不够,我虽然不太懂,但是好歹用过很多次,现在镜片能造出来,其他方面就没有问题。”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放心,你的事今后都是第一优先序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啊,朱瞻基怎么敢马虎。
第八十二章 目光
在张家,朱瞻基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卡尔索利。
在朱瞻基从西洋带回来的一万三千多欧洲人和阿拉伯人里面,卡尔索利可以算是混的最好的一拨人之一。
索菲亚抛开长相,性格温和,又有大明女性缺少的坚韧大气,很快就赢得了原本是小户人家的老彭城伯夫人的喜欢。
老彭城伯夫人性格直爽,要不是女儿成了太子妃,就是农村那种热闹人。
这种性格在皇家是很讨喜的,要不然,她也不会得到朱棣的喜欢,允许她出入宫廷。
而她虽然成了彭城伯夫人,却也闲不住,整日在贵族里面做媒,这让她得到了好人缘。
张武随着朱棣出征,她优宁维喜欢上了索菲亚,丝毫不嫌弃她是个西夷人,不仅没有把她关在家里,还整日带着她出门。
直到发现索菲亚有了身孕,才好吃好喝地伺候起来。
因为她的关系,卡尔索利也被张家接受了,贵族都接受了卡尔索利,官员们就更接受了,这对他融入大明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虽然许久没有见他,但是他也听到了不少关于他的消息。他如今主持的竞技场建设,已经完成了地基浇铸,开始砌墙了。
这个竞技场一开始还不引入注意,但是当脚手架搭建起来,高度超过十米以后,就吸引了无数大明百姓去看稀奇。
论高度这个竞技场跟报恩寺塔不能比,那个可是有二十层楼高。而竞技场,最多只有二十多米高。
但是在此之前,除了城墙,还没有任何一栋建筑有这么大。长度超过了两百米,宽度超过了一百米,这样的建筑可以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
以前的时候,工部不少人,包括吴中在内,对朱瞻基让卡尔索利担任总工还有些不服气。
但是在高度结构上,西方的确有东方工匠需要学习的技术。
如今工部的那些人也都服气了,这让他的日子过的更加逍遥起来。
因为谁都知道,技术官员在大明属于低级官员,卡尔索利就是再有本事,也成不了大员,对其他人都没有威胁。
现在他有朱瞻基这个后台,女儿又嫁到了彭城伯府,不是涉及到巨大的利益,没有人会跟他起纷争。
而他还处于了解大明的阶段,自然不会涉及什么巨大利益,所以没有人会为难他,现在过的开开心心。
等老彭城伯夫人赶走了围在他身边的勋贵们,让心爱的外孙休息一会儿,朱瞻基才有空把卡尔索利喊来聊了几句。
卡尔索利还没有学会委婉,能跟朱瞻基说话,他就开心不已,直接问道:“殿下,据说皇宫和天地坛是最辉煌的建筑,可是这两个地方我都进不去,能不能给我一份手书,让我进去看看?”
平日里最维护朱瞻基形象的李亮都被忍不住逗笑了,丝毫不觉得卡尔索利是冒犯了朱瞻基。
王彦更是笑的眼泪都差点出来了。“殿下,这个老卡真是二杆子脾气啊。”
卡尔索利早就习惯了大明人称呼他为老卡,他不仅无心纠正,还感觉这是一种亲切的称呼。
他这个时候也顾不得王彦他们的嘲笑,盯着朱瞻基的脸,想要得到一个答案。
朱瞻基笑着吩咐道:“王太监,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只要不是敏感区域,就对老卡开放,包括建筑图纸。希望过不了多久,就能给我大明培养出一个中西合璧的建筑大师。”
对科学技术保密,但是对建筑设计,朱瞻基并没有保密的心思。他身在还希望大明的建筑风格能直接传播出去,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个国家。
文化输出,在后世是每个国家都在尽力去做的,如今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方面,但是朱瞻基不会疏忽。
当全世界都以大明的建筑风格为美,当全世界都以学习大明的文化为荣,那个时候的大明,自然也就走到了世界的顶端。
皇宫和天地坛在这个时代是最为神圣的场所,但是在朱瞻基看来,也就是那么回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只要卡尔索利不是去故意亵渎这些场合,让他去观摩学习,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张家的婚礼举办的非常热闹,有张氏和朱瞻基亲自坐镇,文武大臣们哪个都给几分面子。
不过婚礼还没有结束,宫中的孙林又传来消息,前往亚欧边境的唐赛儿她们,与一个瓦剌部落,发生了一场大型冲突。
神奇的是,面对四千多轻型骑兵的冲击,他们赢了。
朱瞻基曾经多次想过唐赛儿她们会面对金帐汗国各部落的袭击,从两百年前,蒙元人建立金帐汗国,如今的金帐汗国早已不是原本以蒙元人为主体的部落联盟了。
洪武十三年,白帐汗脱脱迷失借助帖木儿的力量击败大汗庭的权臣马买,控制了钦察汗国的主要疆土,成了钦察汗国大汗,从此钦察汗全都出自白帐系。
金帐汗国呈现衰败局面,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尔逐渐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去,金帐汗国同时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侵袭。
但是,他们依旧控制了东起额尔齐斯河西部,西到斡罗思(俄罗斯)西北部、乌克兰,多瑙河的下游,南起巴尔喀什湖西部、里海北部、黑海,土库曼斯坦西北部,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地方(包括诺夫哥罗德)等地。
即便是帖木儿国,能控制的区域跟他们比起来,也相差甚远。
朱瞻基一直将金帐汗国当做大明在陆地上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因为俄罗斯,就是源自于他们之中的莫斯科公国。
这个如今还是一个小型地方势力的公国,在后世却因为对土地的贪婪,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朱瞻基对金帐汗国关注,却没有想到,反倒是如今大部分部落已经归附大明的瓦剌人,主动袭击了唐赛儿他们。
“回宫,我要知道战斗的整个过程,他们是在哪里发生的战斗,如今那个部落逃向何处。”
古今地名的不同,让朱瞻基在很多时候看到情报,也不知道位置。只有看到地图,朱瞻基才会知道,原来这场战斗发生在这里啊……
五千山东健儿在抵达北明山以后,他们受到了监军亦失哈的欢迎,就连一直在外联络各部落的郑亨,都还回来见了他们一面。
他们顺利地从亦失哈的手里接收到了朝廷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武器和火药,食盐等物资,然后不顾亦失哈的劝阻,在北明山只是休整了两天,就踏上了漫长的西进之路。
在朱瞻基的安排下,他们这五千人本来可以在北明山接受一个月的正规培训。但是不论是林三,还是高羊儿他们,都担心自己的兄弟被朝廷拉拢,根本不敢接受朝廷的培训。
但是,他们并没有拒绝朝廷的兵书,以及派出的培训人员。
他们这些人只有少部分的山贼和土匪,大部分都是老实本分的百姓,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行军布阵。
他们不敢在北明山接受培训,但是不代表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短板,准备利用前往唐林城的这几个月时间,好好地训练一番。
朝廷一共派出了两百人跟随他们一起前往唐林城,这两百人大部分都是老兵,斥候,正副统领是毕业于羽林卫学第一期的两位年轻守备谢正和与刘高。
他们为唐赛儿她们这五千人提供各种服务和培训,充当向导,将他们带到目的地。
北地的五月,草长莺飞。
虽然这里的夏天来到很晚,也很短暂,但是唐赛儿她们在最合适的季节进行万里跋涉,有着羽林卫学士兵的定位和斥候的引路,他们并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
但是,在这个连道路都还没有的年代,万里的跋涉遭遇的困难依旧是他们难以想象的。
从北明山前往唐林城,在蒙元西征的时候,已经打通了一条通道。
但是这个通道主要是轻骑兵的通道,那些车辆在这样的道路上前行,十分艰难。
特别是经过许多河道的时候,因为当地的一些部落为了安全,拆毁了原本河上的桥梁,让他们不得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瓦剌部原本就生活中以叶尼塞河为主的八河地区,他们在蒙元大兴的时候南下,占据了新疆北部色楞河地区。
也就是说,后世的整个东西西伯利亚,一直到蒙古和新疆,都是他们的地盘。
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翌年,马哈木等人被阿鲁台抓获,运到应天府赐死。
在马哈木之后,他的儿子脱欢继任。他立元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丞相。
但是瓦剌部落因为大明兴旺而衰落,他们东部的部落许多都归附大明,剩下的不想归附大明的部落,退回到了八河地区。
他们已经不是大明的对手,他们的骑兵,面对大明的火枪,已经彻底失去了威胁。
但是在八河地区,他们依旧是毋庸置疑的霸主,不管是北方的野蛮人部落,还是西部的金帐汗国各部,他们都不敢与瓦剌人为敌。
唐赛儿他们五千人一路西进,带着充足的,能让他们食用一年的粮食。
朱瞻基对他们也是下了血本了,给他们每人按五百斤麦粉提供了粮食,还给每人准备了二十斤种子。
虽然这些粮食不足以满足一年的需求,但是他们手里有武器,有工具,北地的森林里面有着数不清的猎物。
当他们一路西行,这些粮食,还有那些食盐,布料,都成为了许多部落眼红的目标。
但是他们人多势众,一般的部落根本不敢打他们的主意。
一直到他们横渡叶尼塞河,抵达了瓦剌部落西部的外刺拉部落。
外刺拉部落居住在后世的德勒格尔河至叶尼塞河上游的原始森林中,住地为八河流域。
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辅以渔牧的生活,为“林木中百姓”一部分。人数众多,有“秃绵(万)斡亦剌”之称。
在被大明驱逐出蒙古高原之后,他们不敢再东进,南下,只能躲在北地的森林中艰难度日。
对他们这些部落来说,不管是布料,还是食盐,都是他们急需之物。
如今大明对待归附的部落,愿意提供各种精美的布料与盐巴,包括香料。但是这些交易都被大明严格控制住了数量,他们自己吃够,想要再转卖就不够了。
外刺拉部落野性未训,不肯臣服大明,那么他们自然也就没有盐巴可买,在他们部落之中,不少人都已经患上了无力症。
现实迫使他们只能向西南的白帐部落进行交易或者干脆劫掠,那些哈萨克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部落势力,而突厥人更是抵挡不住他们凶猛的袭击。
但是,他们只能欺负一些小部落,因为实力的缘故,他们并没有直接进攻中亚盐池的能力。
唐赛儿他们携带的物资,充满了巨大的诱惑。
唐赛儿他们在一个多月的行军途中,一直在进行各种战术的演练。
大明自从有了可靠的火枪之后,各种阵势的演练就变成以优势火力消灭敌人为主,这些阵势是不适合只有五十支火枪的唐赛儿她们。
但是唐赛儿她们并不需要研究野外的对战,因为她们前往极西,建立唐林城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征战。
所以这一路上,他们更多地演练的是各种防御战。
林三虽然是这支队伍名义上的首领,但是他能控制的人还不足千人,五千人分成了七个小团体,各有各的利益诉求。
谢正和与刘高早就得到了授意,一直在暗中挑拨各家之间的关系,不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团体。
他们本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现在需要朝廷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即便是他们以后在唐林城站稳了脚跟,但是依旧需要跟大明的贸易,才能维持基地的生存。
在面对异族的时候能够通力合作是必须的,但是如果面对大明他们也一块铁板,就不利于朝廷对他们的约束。
所以在这个团体里面,林三虽然是最强势首领之一,但是像高羊儿他们,对林三绝对不是言听计从。
相反,因为唐赛儿的女人身份,她反倒在各大团体之间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润滑油,她的话在许多时候,比林三的话更管用。
度过叶尼塞河,唐赛儿他们途径的地点是后世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这里也是后世俄罗斯最著名的矿业城市。
在这里,她们直接进入了对方的包围圈。
战斗发生在一片森林之外的平原地带,外刺拉部落想要利用平坦的地形来增强灵活性和战斗力。
但是唐赛儿他们早有准备,一千两百辆装满物资的板车迅速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形方阵,几百女人和数千马匹被围在中间。
他们虽然都有马匹,但是大明提供给他们的马匹大多是驽马,而他们的骑术当然也比不上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外刺拉人。
所以,他们不会以己之短,去迎敌之长。
这个巨大的方阵因为连绵数里,自然不可能没有漏洞。但是别忘了,他们有五十支火枪,而且他们手里的弓箭也远远胜过了外刺拉人手里的短弓。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外刺拉人围歼了三天,也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只能怏怏退兵。
但是他们根本没有预备到,高羊儿他们都是土匪,本就不是好人,怎肯白白吃了这个亏。
有谢正和他们帮忙探寻外刺拉人的老巢,他们很快就掌握到了外刺拉人的底细。
五月初三的晚上,他们两千人离开了大部,用一夜的时间赶到了外刺拉人部落之外。
第二天的天色渐亮之时,他们先点火,释放牲畜,然后发动了总攻。
虽然他们只有两千人,但是以有心算无心,外刺拉人还没有清醒过来,就遭受了灭顶之灾。
这一战从凌晨一直到中午,他们杀死了超过三千壮年男人,抓获了足足五千老幼妇孺。
老人和孩子全部被高羊儿他们直接杀死,只留下了女人和女孩,依旧超过了两千人。
这个近万人的部落,只逃走了不到两千人。
而高羊儿他们的损失却不大,只死了不到三百人,另有上千人重伤,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一战,他们打出了名气。
朱瞻基看到这些战报,内心还是非常愉快的。
中华民族因为是农耕社会,所以一直缺乏对外的征略之心和野性。
高羊儿他们在大明境内称得上是暴民,乱民,但是现在他们到了边疆,却能替大明肃清边境的安宁。
虽然他们人还没有到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那里,但是朱瞻基已经看到了将他们打发到那里去的好处。
只希望,他们能再给力一些,在那边安稳地站住脚跟,有他们开路,只要几年的时间,大明就能形成对当地的物资充足供应和治政管理。
没有了乌拉山以东地区,俄罗斯人只有欧洲区域,那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强盛帝国。
将目光在地图上南移,朱瞻基看向了波斯湾,不知道朱棣现在是否已经抵达那里……
第八十三章 交易
印度半岛。柯枝国。
自永乐五年,郑和奉命在柯枝兴建大明别宫,这座宫殿在永乐十三年耗费十万民壮建成,永乐十五年,朱瞻基也曾下榻此地。
但是直到今日,这里才迎来了它真正的主人。
朱棣的到来比朱瞻基当初要轰动的多,在他抵达之前,就派人通告了整个印度半岛区域所有的国家,要他们前往柯枝见驾。
包括德里苏丹国在内,他们都接到了大明使者的通知。
德里苏丹国知道朱棣来此,帖木儿国当然也就知道了。而实际上,大明西征的消息,从几年前就已经传了过来。
当初朱瞻基在忽鲁谟斯,直接将当地的帖木儿国部落驱逐出了几百里。
帖木儿国就派出了使者前往大明,想要兴师问罪。但是当他们到了大明,才发现,原来大明早就将他们当做了征略的目标。
随后,大明开始在西北集结粮草,西北各部也都知道了大明将要对帖木儿国动武。
在帖木儿国与大明之间,还有东察哈台汗国分裂出来的奕力把里等国作为缓冲。
忽鲁谟斯战役,让帖木儿国知道了大明的火力威猛,不能力敌。
原本从西北进攻帖木儿国山高路远,中间还有大片的荒漠无人区,帖木儿国不认为大明有能力进攻他们。
但是朱瞻基在忽鲁谟斯的开战,让他们知道了大明有能力从海上过来,发动一场大型战役。
帖木儿国的继承者沙哈鲁知道事态严重,一边向大明派出新的使者,并且带来了大批的礼物,另一边,又忙着紧急迁移首都。
帖木儿在世的时候,他作为四子,封地在赫拉特。他跟朱棣一样,抢夺了侄儿哈里的王位。随后他将自己的儿子兀鲁伯封到了帖木儿国的原本首都撒马尔罕,自己将赫拉特作为新的首都。
赫拉特位于后世的阿富汗境内与伊朗交界处,这里相比撒马尔罕当然远远不如,但是撒马尔罕那里民族混杂,鞑靼人,哈萨克人,突厥人,白帐人龙蛇混杂。
而赫拉特这里的人口民族都相对单纯的多,几乎全部都是突厥人。
从这一方面来说,沙哈鲁与朱棣两个人在原本的历史中,做的事情几乎一模一样。
他们都是第四个儿子,都是抢夺了侄儿的王位,也都因为统治问题进行迁都。
但是这一世,朱棣比沙哈鲁幸运。因为他的孙子朱瞻基能干,如今大明的国力,比游牧民族的松散帖木儿国要强大的多。
大明如果从海上过来,距离海岸线不到两千里的赫拉特就会成为主要目标。
所以,沙哈鲁被逼无奈,准备将首都再迁回撒马尔罕。
朱棣抵达印度半岛,帖木儿国就得到了消息,他们将南部的大部分部落全部北迁,不想给大明留下任何一点补给,拉长大明的补给线。
伊朗高原山高路长,只要大明不能从当地获得补给,就很难穿过整个高原,进攻到撒马尔罕去。
但是帖木儿国不是大明,他们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而是一个个松散的部落组成的联盟。
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恐惧大明,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部落的据点,进行迁徙。
如果没有稳定的粮食和水源,再强大的部落都会在这种迁徙中衰落下去。
所以当朱棣抵达印度的时候,这里已经内战了起来。
沙哈鲁是绝对不肯留下一个个部落,然后变成大明的补给点。对不愿意迁徙的部落,施行了高压政策,一时之间,整个伊朗高原战火四起。
抵达柯枝的朱棣住进了豪华的别宫,得到这个消息更是开心无比。
他在别宫会见各国君主和王子,并且进行了大肆封赏,活像一个败家子。
跟他相比,黄渊就要苦逼的多了。大军抵达了柯枝,也就意味着他的悠闲日子到头了,为了出兵,他这个后勤总管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了。
“福安子,火油的来历已经找到了,在波斯湾的沿海地带,在黑羊王朝,包括波斯各地,都有大量的火油。现在的问题是,火油的运输是个难题。”
火油是帖木儿国最具威力的武器,他们的弓箭,他们的铁器,在面对大明的火枪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但是火油点燃了之后水不能灭,特别是大规模使用的时候,能给大明士兵造成巨大的威胁。
想要对付帖木儿国的骑兵容易,但是想要占领帖木儿国的城池,就不能不考虑火油的威力。
既然帖木儿国有火油进行阵地战和大规模会战,那么大明就不能没有。
他们能利用火油进行防御,大明也能利用火油进行进攻。
“傅学士,安排一下时间,我想见见黑羊王朝的伊斯坎达尔国王。”
傅安点了点头笑道:“这是小事一桩,只是不知道福安子想要跟他谈些什么,老朽也好做些准备。”
面对傅安这个老臣,黄渊一直表现的很为敬重,他看了看地图说道:“如今波斯能跟帖木儿国分庭抗拒的就只有黑羊王朝,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获得稳定的火油来源。”
洪武二十八年傅安携带朱元璋的亲笔信出使帖木儿国,但是当时野心勃勃的帖木儿已经准备出兵东征,就把傅安扣押了起来。
这一扣押,就是十三年,一直到永乐五年,帖木儿死后,他的孙子哈里才释放了傅安一行。
在西域十三年,傅安能说一口流利的波斯话,并且对中亚地区的各国情况都非常了解。
这一次,朱棣西征,他作为随军参谋一直侍奉朱棣左右,并且对大明的行军作战,给出了许多有用的意见。
比如说,就是他提议大明南路军队应该兵分两路,一路从印度出兵,在印度沿途可以获得大量的补给,然后通过印度次大陆唯一的通道开伯尔山口,进入中亚。
这一路虽然道路漫长,光是在印度境内就要行军两千里,但是从这里出兵,对大明却有着积极的好处。
从印度各国出兵,能够将沿途的部落全部拉进大明的阵营。同时,能够帮助那些小国将德里苏丹国的势力打压下去。
如今的印度除了德里苏丹国,就没有一个大型势力,以后便于大明管理。
而且从印度出兵,道路平整,哪怕路途远一点,也要比从伊朗高原的山地行军要快的多。
当然,伊朗高原也不能放弃,因为那里才是帖木儿国的根据地,不进入伊朗高原,如何能打击帖木儿国的势力?
时间进入五月,南亚大陆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这个时候行军打仗,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季节。
如今的大明士兵大部分在柯枝休整,而另一部分,已经抵达了忽鲁谟斯,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城堡,作为大明大军的大本营。
不过这些由前军总兵官隆平侯张信负责,不用黄渊来操心。
伊斯坎达尔在四月底就乘坐大明舰队派来的舰船,带着礼物从巴格达来到了柯枝。
三年前的一场海上大战,大明舰队全灭了帖木儿国的海上势力,并且将南部的军队驱逐到几百里之外。
这直接让帖木儿国在南部沿海的势力大损,忽鲁谟斯国也在这种局势下,彻底地投靠了大明,从帖木儿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
黑羊王朝也为之恐惧不已,他们在跟帖木儿国的对立中,就一直处于下风。连帖木儿国都不是大明的对手,他们又怎么敢跟大明作对。
特别是今年年初,黑羊王朝的创立者优素福去世,伊斯坎达尔继位。他可没有其父亲的英明伟略,更没有继续跟帖木儿国作对的勇气,但是,他更不敢跟大明作对。
跟在内侍的身后,他又一次走进了这座巍峨的皇宫,这个皇宫比他的皇宫还要恢弘,但是仅仅只是大明皇帝的暂时落脚地。
据说大明皇帝的皇宫,那才是真正的宏大,一个人住了一座城市。
他也很想有机会能跟大明的舰队一起前往东方,去见识一下那座皇宫。
作为行军总管,黄渊在皇宫的前院东侧拥有一座小院,在这里办公,发号施令。
伊斯坎达尔身为一个国王,哪怕是一个小国的国王,黄渊也不能在礼节上失礼,亲自在小院门口迎接了伊斯坎达尔一行。
通过傅安这个精通波斯话的翻译,他们一番寒暄,进入了黄渊的会客厅。
伊斯坎达尔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张大型的地形图,这是一张南亚的大型地图,远比伊斯坎达尔见过任何地图都要精准。
光是这一张地图,都能让伊斯坎达尔感受到大明的人才济济。
他只遇到自己的地盘被涂成了绿色,而帖木儿国的地盘被涂成了黄色。
他忍不住在地图前面看了半晌,才说道:“鄙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准的地图,不仅每一条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