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和朱瞻基看出来了,火炮这次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因为转移缓慢,根本跟不上敌人的速度。
现在,当敌人冲进了战营之后,大炮的作用就更小了。
眼前右翼面临巨大的压力,朱棣丝毫没有迟疑,举起了手中的马刀,大声喊道:“右翼冲击!”
随着他的大喊,众太监也立即齐声大喊,鼓声一变,军旗挥舞,来自京军和边军的精锐骑兵就立即全部出动,追了上去。
朱瞻基早就等着朱棣的命令了,他距离朱棣的距离不算远,第一时间就听到了朱棣的大呼,也率先就驱马冲了上去。
看他一马当先,玄真和一清子组成了左右护法,保护他的两侧。
而杨章德他们也都以朱瞻基为中心点,跟着后面冲出。还剩下的两千四百人的羽林左卫是朱瞻基最核心的力量。
这两千四百人两天来,一直没有出动过。而想要战功,这个时候是最后的机会了。
朱棣率领大军驰援右翼,却发现自己的孙子已经冲在了最前面,并且没有丝毫犹豫,就直接从侧翼冲进了瓦剌人的马队。
冲进了马队,朱瞻基才感觉到这种战争过程中,个人武力根本没有施展之地,最重要的是,是战斗经验。
瓦剌人都是一人三马,甚至是一人四马,冲击的队伍中,大部分马上面都没有人。所以他们首先要解决的不是面对敌人,而是防止那些马匹发狂。
也是因为这些多余的马,瓦剌人才敢跟大明正面冲撞,并且有信心逃走。如果只是单人单马,死了一匹马他们就跑不了,他们根本不敢跟大明阵地战。
但是,火器的出现让他们吃尽了苦头,这种新式的武器,直接打垮了他们的信心,也重创了他们的阵容。
朱瞻基今天骑的马是一匹阿哈尔捷金马,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汗血宝马,这种马比一般的蒙古马更高,也更强壮,所以他冲进了马群之后,那些蒙古马怯于他的马,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麻烦。
高举着手中的陨铁横刀,他就向着一个左前方的瓦剌人砍了过去。
他的姿势有些不顺手,可是对方却正好顺手,看到朱瞻基非同一般的装束,脸露惊喜,手持弯刀就斜砍了过来。
横刀与马刀相碰,那个瓦剌人脸上的笑容迅速凝固住了。因为他的弯刀直接断成了两截,而朱瞻基的横刀,根本没有变向,一刀砍在了他的右肩上。
对方惨呼了一声,就向右侧倒去,朱瞻基将横刀交在左手,用力挥下,将他的脑袋直接砍的仅剩一层皮连着。
他的马迟疑着降下了速度,而朱瞻基的马丝毫没有降速,这也导致了从他歪倒的胸腔里喷出来的鲜血直接喷了朱瞻基的左腿一身,让他变成了一个血人。
有些腥膻的血液的味道有些难闻,却能激发起他的肾上腺素的飙升。他将刀又交回了右手,左手挽着马缰,寻找着下一个对手。
位于他左后方的玄真比他稍慢一点,也被溅了一裤腿的血,看着那个人脖子里露出来的血肉组织,他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
他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朱瞻基以前也没有杀过人,可是为什么就能丝毫不怕杀人。
而跟在玄真后面的杨章德看到了朱瞻基熟练的杀人动作,忍不住心中一凉。他以为自己已经够狠了,但是十六岁的时候不要说杀人,连杀只猪他都怕啊!
不过这也让他认识到了朱瞻基的狠厉,他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背叛这位殿下。
瓦剌人的大军被鞑靼人挡住了,两个民族虽然差不多是一个民族,但是异端比敌人更可恨,瓦剌主枝和鞑靼主枝之间,那可是不共戴天。
所以,他们之间的厮杀更加惨烈。
而鞑靼人的阻挡给了朱瞻基更多的杀敌机会,他的汗血宝马速度惊人,虽然他有意控制了一下速度,但是仍然比其他人更快追上了瓦剌人。
杀人的快意让他此时振奋不已,手握横刀,他瞅准了一个身披铠甲的瓦剌人。
相比大明的富裕,瓦剌人穷的连盐都吃不起,他们不像大明的军队,有制式的军装,而是完全依靠个人的能力来武装自己。
能够身披铠甲,在瓦剌人里面绝对是一个大人物。
对方看到骑着汗血宝马的朱瞻基,原本一惊。但是随后看到他才是毛头小孩,露出了残忍的笑容,策马迎着朱瞻基冲了过来。
“我认识你,你是大明皇帝的孙子,杀了你……啊!”
朱瞻基一甩横刀上的血珠,活动了两下手腕。“反派的失败往往就在于废话太多。”
论武力,他并不比对方强,两刀相撞,他的手腕在对方的猛击之下有些挫伤。但是他的横刀的确给力,对方的马刀直接被斩断,然后被朱瞻基一刀将他的脑袋劈成了两半。
玄真看着那白的,红的,像嫩豆腐一样从脑袋里面漏了出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趴在马上呕吐了起来。
他虽然功力深厚,但是毕竟是个出家人,根本没有经历过这一幕。
朱瞻基并没有看到这一幕,因为他已经兴奋地又找上了其他人。
杨章德冲了上来,填补了玄真的位置。“师兄,你乃是出家人,战场不是你来的地方,且让我替你保护殿下。”
他加快了速度,冲向了一个准备从侧面偷袭朱瞻基的士兵,一刀捅进了对方的腹部,手腕一搅,一甩,就将对方开膛破肚。
“殿下,我来助你!”
朱瞻基扭头看了一眼,正好看到那个士兵从马上跌了下去。他哈哈笑道:“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砍的头多!”
不过这个时候,再也不是单枪匹马的战斗了。羽林左卫的护卫们快马加鞭,终于追了上来,组成了一个扇形,将朱瞻基的左右两侧都保护了起来。
朱瞻基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与身边的人形成了一个箭头,直接插入了瓦剌人大军里面。
羽林左卫是大明数得上的精锐军队,所以他们的加入,让战场的形势迅速扭转。他们与瓦剌人的战斗,几乎是呈一边倒的形势。
这当然不是说羽林左卫就比瓦剌人强,而是他们身上的大明制式盔甲起了大作用。
瓦剌人的军队一直是以轻骑兵为主,靠着轻骑兵的机动性,他们征服了亚洲和大半个欧洲。
但是如果他们失去了冲击的空间,他们绝对比不上保护更好的羽林卫。
处于箭头最前方的朱瞻基不用担心两侧和身后了,他的横刀在两只手之间来回不停的转换,迎面的敌人几乎全部都不是他一合之敌。
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战绩,源自于他前世丰富的格斗经验和灵活的身手,更主要的是,这把陨铁横刀实在太给力了。
而冲在前方的马哈木看到这样的结果,忍不住老泪纵横。在他眼里无敌的瓦剌骑兵,在面对火器的时候,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而火器给瓦剌骑兵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刚交战就损失三分之一的人手,把他们的信心都全部击碎了。
他不能眼睁睁地再看着自己的子民被屠杀,如果大明的军队围了上来,他们根本没有机会逃了。
所以他长叹了一声,吩咐左右:“吹号!”
现在他们不再想杀多少鞑靼人,杀多少大明人了,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带着活着的人赶快逃,保存力量。
但是,大明和鞑靼人却不会让他们轻易逃走,所有人都杀的兴起,紧追不舍。
(说一点题外话。历史上的第二次北伐,大明把瓦剌人打残了,王子都杀了十几个。马哈木随后被阿鲁台抓住杀掉,他唯一活着的儿子脱欢也被阿鲁台抓住当了奴隶。瓦剌人以后的十几年就只敢在贝加尔湖附近活动,不敢南下。一直到脱欢的儿子也先崛起,最后统一了草原各民族,瓦剌人才恢复了元气。
但是在文人的笔下,朱棣的北伐就是好大喜功,浪费钱粮。说朱棣杀了几千人,说大明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兵。但是这场历史上的阵地战,是神机营的火器第一次真正发威,打的时候神机营数千将士的三段击,直接把瓦剌人打残。那些文人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因为他们不能否定火器的存在,最后就只语焉不详地简单描述了一笔。
只要想想,一场战争打的瓦剌人几十年衰落,不敢南下,并且蒙元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跟大明阵地战,已经能看出朱棣的这次北伐有多成功了。至于再后面的三次北伐,都不是打瓦剌了,而是打阿鲁台,阿鲁台每次都是闻风而逃,所以才没有取得更大的成绩。朱棣的文治暂且不评价,武功这一点,绝对超过了历史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皇帝。而明史……着实让人无法相信啊!)
第五十四章 胜利
瓦剌人的撤军让他们又损失了一大批战士,仓皇而逃,注定了是要把后背露给敌人。
这一部分人的死亡,换来了对追逐大军的阻碍,这也让一部分瓦剌人得以脱身。
但是,不管是大明还是鞑靼人,都不愿放弃这个机会,特别是鞑靼人,他们恨不得把马哈木一系全部杀死,这样鞑靼人就又能争取其他部落的支持了。
草原上的各部落,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轮流掌握着草原上的权力。
朱棣或许还有一点不想赶尽杀绝的想法,因为在他的思想里,根本没有留在草原的想法。
但是朱瞻基却不管这些,现在他杀人杀的起劲,管他三七二十一,先过瘾了再说。
追着敌人的后背,新上阵的生力军们精力充沛地追赶着敌人。
朱瞻基已经不记得自己到底杀了多少人了,原本坚硬无比的陨铁横刀,竟然在砍杀中留下了一个豁口。
他的手臂已经麻木,却是精神依旧亢奋无比。
追逐,被追逐……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草原上的天当要黑的时候,会在十分钟的时间里,迅速黑了下来。
瓦剌人由于一人有几匹马,可以换着骑乘逃亡,但是追逐的大明士兵就没有这么多马,他们的坐骑都已经疲惫不堪。
一直跟在朱瞻基身后的杨章德,因为身体强壮,身下的蒙古马就被跑废了,蹄子一软,瘫倒在了草丛里。
坐在上面的杨章德,被一下子摔了下来,打仗没有受伤的他,反而因为这个原因,把脸给擦伤了。
赵永亮大声喊道:“殿下,天色已黑,穷寇莫追。”
看他们的马大部分已经不行了,朱瞻基也只好停了下来,有些愤愤不平地吐了一口唾沫。“未能全歼敌人,心有不甘!”
一清子笑着说道:“殿下今日斩敌四十三人,已经立下大功。”
“四十三人,不记得了。”
“在下都帮殿下记着在,其中一人若不是瓦剌王子,也是瓦剌大将!”
这个时候,在前方追敌的其他大明士兵也带着战利品回返,见到朱瞻基的仪仗,纷纷过来行礼。
人越聚越多,悠悠达达地向回走,还顺便收拾一些战利品。
追敌的时候不觉得,但是往回走的时候才知道,他们已经追出了足足五六十里地。
也难怪除了朱瞻基的马,其他大部分人的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们只能下来牵着马走。
往回走了大约二十里地,才遇到了来寻找朱瞻基的王彦他们。
见朱瞻基没事,王彦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殿下啊,你这不顾安危地追敌,让大军都为你担心。陛下一直都还没有吃晚饭,要等着你啊!”
还有四十里地,要是跟着大部队一起回去,恐怕都大半夜了。一帮太监不由分说,换了几十匹健马,先跟着朱瞻基一起回去。
朱瞻基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他一直不回去,连这次大胜的将士们都不敢欢庆。
他要是出一点意外,这次的大胜也要大打折扣了。
即便如此,朱瞻基回到忽兰忽失温的大营的时候,也已经是亥时三刻,将近晚上十点钟了。
今夜的大营由于打了大胜仗,加上要检获战利品,所以到处都点燃着火把和篝火。看到朱瞻基回营,人人都欢呼了起来。
朱瞻基今日从中路杀到右翼,当着无数人的面就砍杀了好几个敌人,他的勇猛被大部分人都看在眼里。
他没有回来的时候,众人还不敢肆意庆祝胜利,见到他安全回来,也就能放开了庆祝了。
将士们的欢呼也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知道是朱瞻基安全回来,朱棣的心也放在了肚子里。
今日他虽然也冲出了军阵,但是只是带着众将做了一个姿态而已,他连一个敌人也没有砍杀到。
这个时候,他也忍不住有些感叹自己的确是老了!
浑身鲜血都凝固的朱瞻基走进中军帐的时候,就带来了一股熏人的血腥味。
看到他除了脸还算干净,浑身血淋淋的样子,朱棣愣了一下问道:“基儿受伤否?”
朱瞻基故意装作得意地将视线四周一望,扫过众将的目光才说道:“劳陛下担忧,这都是敌人的鲜血!”
朱棣忍不住哈哈笑道:“好,好,我朱棣后继有人!”
郑亨立即躬身说道:“太孙勇武过人,陛下日后无忧矣。”
郑亨这个马屁一拍,其他人也立即跟了上来,一会儿就把朱瞻基夸的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了。
但是打了大胜仗,朱棣心情高兴,对这些马屁都受之若饴,笑的格外开心。“好了,你先回去好好洗一洗,待明日庆功。”
大帐外面,等着朱瞻基的李亮他们一帮太监看到朱瞻基血淋淋的模样,一个个就大呼小叫了起来。
李亮看着朱瞻基想要亲近,却又不敢,别提多别扭了。
他越是扭捏,朱瞻基的恶作剧心理就越浓。他也不顾自己身上血还没有完全凝固,直接将手臂搭在了李亮的肩膀上,搂住了他的脖子。“孤累了,走不动了。”
李亮捂着嘴,哆哆嗦嗦地说道:“殿下啊,你这是杀了多少人啊!”
朱瞻基嘿嘿笑道:“你看王彦,郑和,李谦他们,一个个都是尸山血海里面趟出来,不要说死人了,就连鬼都不怕。相反,鬼还要怕他们!可是你呢,连个死人都受不了,怎么能跟他们比?”
李亮哪点都好,就是胆小,特别怕鬼。这个时代的人,是深信有鬼的。
就连朱瞻基自己也信。如果没有鬼神,他又怎么会一次重生,一次穿越,跑到六百年前呢!
不过信是信的一回事,作为一个人,还是按照人的规则做事才是正道。
被朱瞻基这样搂着,鼻子里满是腥膻的味道,还带有一丝腐臭味,李亮哆哆嗦嗦,话都说不出来了。
又听到朱瞻基说起鬼,他再想想下午见了那么多死人,这会儿腿都软了。
“太孙爷,你就别再吓奴婢了,你明知道奴婢胆小。”
朱瞻基哈哈一笑,说道:“明日看看还有没有没有处死的瓦剌俘虏,要是还有,明日就让你负责行刑,杀一个你怕,杀十个呢?等你杀到一百个,连鬼都怕你了。”
李亮一下子瘫在了地上,求饶道:“太孙爷,你就别吓唬奴婢了,奴婢还想多伺候你几年。”
朱瞻基哈哈大笑了起来。
穿着一身血淋淋的衣裳,朱瞻基精神抖擞地回了自己的大帐,不过,这只是为了在其他士兵面前装比。
实际上,穿着这样一身血淋淋的衣裳,一点也不舒服。
一进大帐,他就立刻将身上的衣裳脱了下来,除了那个钢丝内甲让人拿去清洗,其余的衣裳全部丢掉不再要。
这些衣裳几乎在血里面泡过一样,根本洗不出来了。
用了四五桶水,他才算是把自己的身上冲洗干净,然后又让人烧了热水,进行药浴。
其他人没有朱瞻基的条件,只能到河里去清洗身体,但是朱瞻基绝对不肯在夜里下水,哪怕是活水。
明代虽然没有污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是这个时代,传染性的疾病猖獗异常。
鼠疫,天花,疟疾,全部都是一出现就要死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重大传染病。
而在山清水秀的外表下面,各处的病菌,吸血虫防不胜防。
不要说普通人了,就连朱棣这个皇帝,前几年肚子疼。一检查,肠子里面长了无数寄生虫,恶心死个人。
这个落后的时代,卫生条件就只有这样,如果再不注意一点,分分钟就没命。
所以原本最喜欢游泳的朱瞻基,除了去泡温泉,几乎不下水,活水附近都是病菌衍生,更别提那些水塘了。
或许是今天太过于兴奋,这会儿松懈下来,就有些困了。
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了肚子,他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朱棣忙完了公务,来到了朱瞻基的大帐,他原本还担心自己这个孙子今天杀了太多人,见了太多残酷的场面,怕他晚上睡不好,来开解他一番。
现在却看到平日睡觉警醒的他竟然睡的如此香甜,忍不住欣慰笑了起来。
心宽,心大,才是做一个好皇帝最重要的品质啊!
而在距离忽兰忽失温五十公里的一处山谷中,年过半百的马哈木承受不了今日沉重的打击,跪在一处山坳里,心如死灰。
今日一战,他的部族反而成为了损失最惨重的一支,十一个儿子他亲眼见到死了六个,现在身边只跟了大儿子脱欢,剩下的四个也失散了,不知是死是活。
而他出来的时候集结的一万三千草原勇士,身边就只剩下了不到千人,战马也损失了超过三万。
这都是部落崛起的希望,今日却葬送在了大明的枪炮之下。
现在的他甚至不敢再想去报仇,没有了这些勇士,他甚至不敢出现在太平和巴秃索罗面前。
因为他们也是凶猛的恶狼,看到他现在如此虚弱,绝对会反过来狠狠地咬他一口。
他已经无路可退,即使投降,他的威望太高,太平和巴秃索罗也不敢让他活着。
草原上,失败的人只有一个下场。
(战争已经写的够多了,后面不再详细写了,所以比如满都战死,郑亨中箭,火器扬威等战争细节都没有写。主要视角放在了朱瞻基的身上,他身为一个太孙,未来的皇帝,更需要懂得的是控制战略方向。)
第五十五章 利益
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
不是要他鼓舞士气,那是各路元帅的工作。不需要他英勇善战,那是大将的工作。
唯一真正重要的,就是善于协调。
昨日一战,其实不管是朱棣,还是朱瞻基,在战争中起到的直接作用并不大。
但是如果没有朱棣的御驾亲征,没有他把控整个战争的协调配合。想让几十万大军那些骄兵悍将服从统一管理,从一大早就有条不紊地轮换出战,最后决战时刻紧密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朱瞻基,更不用说了,虽然他斩杀了四十三人,不过也是一个打酱油的。
在整个战场上面,个人的武力作用被严重削弱,你个人武力再强,能挡得住万马冲击,刀剑如林吗?
他上战场,更多的是一种振奋人心的作用,至于杀人,那是其次的。
若不是他身边高手如云,敌人背对而逃,想要依靠个人武力杀四十三个人,简直是不可能的。
决战结束了,瓦剌人被杀死了大半,逃走的人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几支成编制的骑兵还在追讨。
特别是鞑靼人,他们紧追不舍,想要最大化地杀掉对手的有生力量。
而他们自身的伤亡也不小,一万骑兵有一半失去了战斗力,死亡的人数也超过了千人。
但是他们已经非常满足了,因为他们的主要对手,就是马哈木这一支瓦剌人,他们的损失更大。
战场的统计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超过一万五千具尸体的人头全部被砍了下来,在忽兰忽失温北边的山坡下,被摆成了京观。
京观并不是简单地把人头或者尸体摞起来,而是像建筑一样,有着特有的规制讲究。
以尸体为基,掺以米粥,土石搭建起金字塔式的地基。
然后才是单独的人头,一个个整齐被镶嵌在金字塔的顶端。
朱瞻基虽然不在乎杀人,但是这种对尸体的侮辱,他却看不下去。
不过他也知道大明需要对草原的震慑,没有圣母之心来劝阻,只是不会去支持这件事。
初八的下午,这次战争的成果才被统计了出来。
初七一天,大明军队共杀敌一万五千有余,活捉千余人。
瓦剌太师马哈木的儿子被杀死了八个,千户长超过二十人,缴获健康军马四万有余。
只是瓦剌人的三王和傀儡大汗答里巴全部都逃掉了,这也让这次的大胜显得有些不尽人意。
不过即便如此,朱棣也是大喜过望,让各部统计战功,准备大赏诸军。
初九的中午,最后一批追击敌军的腾骧卫带着几十个人头返回了大营。他们的归来,也让大明军队的割下的人头数量超过了一万七。
这的的确确算得上是一次大捷。
但是,追击的鞑靼部却一直没有返回大营,只是在初九的下午,阿鲁台才派了两个卫兵来禀报,他们已经追逐到了漠北,不再返回大营。
现在瓦剌人被打败了,他也害怕大明对他下手,所以干脆不回来了。
这让朱棣有些不悦,却也没有针对鞑靼人的想法。毕竟他们刚刚帮助大明战胜了瓦剌,自己也死了一千多人。
朱瞻基却知道,以后的鞑靼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朱棣的后三次北伐,都是为了讨伐鞑靼。
他还没有想好怎么对付阿鲁台,却没有想到,他们借着追击敌人,一去不回了。
不过,他也不是历史上的朱瞻基了。他不会为了保卫北平,把长城外,草原上的卫所全部都撤了,更不会撤掉奴儿干都司,反而以后会大力开发东北。
以后他只会越来越收紧对草原的约束,不会让他们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唯一能够制约他的权力范围的,只有这个时代落后的交通方式。
不过,他已经准备好,在和适合的时候,先把硅酸盐水泥弄出来。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含量非常低,只需要用石灰石和黏土就能烧制出来。生产水泥的技术含量,要远远低于烧制瓷器。
而有了水泥,就能开始大力发展道路建设和草原坞堡建设,这比用黄土垒成的土城要坚固的多了。
不过,这件事还不急。身为一个太孙,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盯着,他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就拿出各种新的技术出来。
但是他也不想等到自己登上了皇位,再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发展一些必要技术。
历史上他还有二十年性命,不管现在能活多少岁,最起码他要看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带来的革命性改变。
所以,他也时常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两年后的出海,将会是他的一个机会。
利用接触外界的机会,他会泉涌一般拿出一些大明发展必要的技术出来,增强大明的实力。
“殿下,李太监到。”
朱瞻基抬起头来,李亮带着李谦走进了大帐,面对朱瞻基,李谦抱拳行礼说道:“殿下,陛下吩咐你到大帐中去。”
李谦是都知监的大太监,负责皇帝出门的所有安排。朱瞻基问道:“所为何事?”
“刘江都督率领前锋营已经回到了上游二十里处安营扎寨,他也带回来了探子的消息,瓦剌人后续的三万骑兵已经四分五裂,大队人马都逃往了岭北。而和林的瓦剌人也都在逃亡,整个漠北,几乎已经没有了人烟。所以陛下也准备撤军……”
太监这个群体都属于是皇家的家奴,所以哪怕李谦在文臣武将面前敢摆架子,但是绝对不敢对朱瞻基的这个最受朱棣宠爱的孙子面前摆。
他不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瞻基找他去的原因,还把一些武将的态度也都告诉了朱瞻基。
总的来说,现在的大明上下对草原都没有兴趣,这里除了放牧,几乎没有别的作用。而现在的大明绝对不缺草场,所以草原就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
大部分人都赞成撤兵,即使有一些反对意见的,也不是看到了草原的重要性,而是为了与草原人做生意。
如今的北元可以说是倒退到了原始社会,原本在大蒙,古时期还掌握了火药的制造,铁器的打造,但是现在,这些人才已经全部流失。
北元的底层牧民日子过的苦逼无比,许多人除了几件兽皮,连衣服都没有穿的。
至于那些奴隶,天天就像动物一样,在地上挖一个地洞,铺上干草,跟动物同吃同睡。
这里的贫穷,让朱瞻基根本无法想象。如果大明不跟他们做生意,他们没有衣服穿,没有盐吃,没有茶喝,那就根本没有活路。
如今的大明军队是不杜绝做生意的,因为许多地方军,特别是边卫,如果不跟北元人做点生意,根本维持不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除了铁器,大明对出口北元的商品控制的并不严格,虽然不鼓励军卫做生意,但是也没有直接禁绝。
让军队赚这些钱,总比让商人们来赚这些钱更好。
周南一听要直接撤兵,觉得有些单疼了。
这次大明虽然杀了对方一万多人,自己也死了四五千人,还有近万人受伤。
除了人员伤亡,耗费的钱粮物资更是无数,却只为了教训他们一番,然后把胜利果实又丢了出去。
朱瞻基知道,自己哪怕就是反对,也没有作用。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利益!
留一支军队在草原,人少了打不过对方,人多了耗费的钱粮根本不划算。
想要让大明的军队留在草原,就必须要找一个来钱的渠道,让驻守的利益大于开销才行。
他想了想,跟李亮说道:“把我的资料箱拿过来,我要找一份资料。”
前世的朱瞻基控制了南美和非洲无数的矿产资源,对世界各地的矿产资源都非常了解。
草原虽然现在很穷,但是这里的矿产资源却是亚洲最丰富的,许多矿产资源的储量均位居亚洲第一,黄金和铜的储量即使在全世界都能排上号。
不过,他所知道的世界第一大铜矿奥尤陶勒盖铜矿是位于后世的蒙,古与内蒙交界处,额尔古特铜矿又是在后世的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处。
那里他都没有去过,当然不能直接说那里有铜矿。
所以,他要在他们这次行军的路线附近,“找出”一个铜矿来。
而且,也确实有这么一座铜矿,那就是后世位于西乌尔特北郊的蔡尔特铜矿。
这座铜矿相比另外几座世界级的铜矿小的可怜,但是在目前的大明,却没有一座铜矿能比得上。
后世这里的储量经过勘测,矿区铜矿石储量约八亿吨,矿石的含铜品位和黄金含量较高,据估计铜储量为一百五十万吨,黄金一百多吨。
另外还有伴生的钼和白银,白银的储量也有一千吨以上。
这座矿山虽然算不上世界级的大矿山,但却是露天矿,易于开采,而且品位较高。
拿出这个铜矿来,绝对能吸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