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奥斯曼三世意外的是,跟在太孙身边的那个随从,竟然也懂他们的语言。虽然语调跟他们有些差别,但是同为伟大先知确定的语言和文字,让无论什么地方的子民都能听懂安拉的教诲。
  朱瞻基原本还想表现出一种温和的态度,但是奥斯曼三世一到跟前,差点把他熏了个大跟头。
  对方恐怕有一年都没有洗过澡,现在是九月这里的温度有将近三十度,还是比较热的。他的身上散发出一股熏人的味道,为了掩饰这些味道,他的身上又抹了许多香油,这样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让人闻到就想呕吐。
  但是他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想拼命往朱瞻基的身边凑。
  还好跟在他身边的郑和知道朱瞻基爱洁,连自己都有些受不了这味道,更不能让他熏到了殿下。
  郑和挡在了朱瞻基的身前,跟他长揖了一下说道:“伟大的大明皇帝陛下长孙,尊贵的大明帝国皇太孙殿下,奉皇帝陛下的命令,前往西洋寻求拓展商路。今日路过贵国,欲与贵国进行贸易。鄙人乃使团副帅,大明帝国滇国公郑和,向国王陛下问好!”
  奥斯曼三世愣了一下,才连忙问道:“滇国公是什么职位?”
  “滇国公是大明帝国的公爵,与西洋诸国的公国国主,大国公爵乃是同一等级。”
  奥斯曼三世这一下明白了过来,知道对方跟自己的身份差不多持平,虽然对方只是公爵,自己是国君,但是一个如此强大的帝国的公爵,恐怕比自己这个国主还要尊贵。
  他又连忙向郑和行礼,两人相互客套了一番,郑和这才请了朱瞻基登上龙辇。
  朱瞻基瞟了奥斯曼三世一眼,淡淡说道:“滇国公将他也喊上龙辇吧,再臭他好歹也是一个国主。”
  郑和笑了笑说道:“殿下忍一忍,这些蛮夷小国,哪里有什么讲究。”
  今日闻到对方身上的臭味,朱瞻基才突然想起来,这个时代的欧洲,人们可是都不洗澡的。而且城市里面也没有厕所,人们可是随地大小便,想到这里,他对这个时候的欧洲,登时兴致大减。
  古罗马人是非常爱干净的,也喜欢洗澡。但是当欧洲的人口增加,疾病泛滥的时候,人们对洗澡就有了天然的恐惧。
  这个时代的欧洲,并不是没有医生,但是他们的医生大多都是神父,靠祈祷来治病。
  哪怕到了十八世纪,人们生病,医生还主要是给病人放血。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七十年前的黑死病,让欧洲人更是对洗澡产生了恐惧,他们虽然一开始不知道病菌是从老鼠身上传出来的,但是也知道了离水源近的地方,患病的几率更大。
  所以他们的城市开始往山上建,哪怕每天运水,也不敢住在水边,更不敢洗澡。
  在这里面,教会也发挥了巨大的带头作用。
  他们认为肮脏的躯体被看作更能接近上帝,不洗澡则成了圣洁的象征!那些有足够勇气长年不洗澡的人,甚至会被册封为圣人!
  在这种巨大精神激励下,许多虔诚的神职人员和基督徒开始了浑身污秽的艰苦修行——圣亚伯拉罕阁下坚持五十年不洗脸,不洗脚,最终成功封圣。
  圣西蒙先生任凭蛆虫在他溃烂的伤口上拱动,也从不清洗,一直到死为止。
  法兰西国王亨利四世的母亲坚持一辈子不洗澡,被册封为圣女阿涅丝。
  想到这里,朱瞻基甚至怀疑自己这个时候来欧洲,究竟是不是一场错误了。
  现在只是到了北非,这里的人比起欧洲人来更爱干净,现在就是这样,到了欧洲,怕不是要常备香囊才行。
  将奥斯曼三世带上了龙辇,他被郑和引到了朱瞻基对面的角落坐下,他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臭味带来的困扰,反而非常激动地欣赏着这个巨大的马车。
  坐在这样的马车里,让他自己也觉得更加高贵起来,他忍不住不停地跟道路两边的臣民们挥手示意。
  朱瞻基看着他的动作,忍不住有些好笑,跟郑和说道:“一会儿好好问问他他们跟马穆鲁克王朝的关系,跟欧洲各国的关系。那份被标注了欧洲各大城市的地图,让他好好看看。希望能挑起他们跟葡萄牙,西班牙之间的矛盾。他们打的越厉害,对我大明就越有好处……”
  郑和并没有把小小的葡萄牙放在眼里,说道:“殿下,那葡萄牙按照通事所言,不过是一个蕞尔小国,敢跟马林国打吗?还有那西班牙,虽然这些年发展起来了,也夺回了大部分国土,但是格拉纳达如今还在摩尔人的手里,他们都没有统一,又有何可惧?”


第四十五章 直布罗陀
  朱瞻基当然不是害怕现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从大食人通事那里知道现在的葡萄牙国王是若昂一世的时候,朱瞻基考虑的就是如何打乱葡萄牙的发展节奏。
  这位被葡萄牙人称之为若昂大帝的国王,被誉为是葡萄牙最伟大的国王。
  他在任期间,还没有统一的西班牙逐渐强盛。虽然还没有西班牙这个国家,但是卡斯蒂利亚,科尔多瓦、塞维利亚、赫雷斯、加的斯等地,自古以来就因为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实为一体。
  特别是他们共同对付摩尔人的战斗中,更是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葡萄牙人向大陆方向发展不了,就只能将视线转向海洋。当葡萄牙在若昂一世的带领下确立了向海上发展的国策,直接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吹响了前奏。
  因为前世一个妻子是西班牙人,他也知道一些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历史。
  其实葡萄牙语西班牙各地也有密切的姻亲关系,葡萄牙女王,若昂一世的侄女,其祖母就是卡斯蒂利亚的公主。
  若昂一世是个私生子,所以跟西班牙没有亲戚关系,也是因为这样,在一些想要独立的大臣鼓动下,若昂一世抢了侄女的王位,让葡萄牙独立。
  从若昂一世开始,葡萄牙彻底独立,也开始向海洋发展,从他开始奠定了未来的两国分裂基础。
  朱瞻基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当然不会允许欧洲各国将视线转向海洋,他要做的就是遏制欧洲各国的航海发展,那就需要从葡萄牙开始。
  至于西班牙,他们中兴之主伊莎贝尔女王,现在应该还没有出生呢!最少还要一个世纪才真正强盛起来,目前可以说是毫无威胁。
  但是,有一点不能不防,那就是大明舰队出现引发的蝴蝶效应。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航海时代由若昂一世和他的儿子恩里克王子开启。他们一点点的摸索,经过了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才在十五世纪末,达伽马带着四条船抵达了印度。
  恩里克王子在世的时候,葡萄牙人的地理大发现是与土著和平相处,但是在他死后,受到暴利诱惑,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那些想要一夜暴富的探险家们都变成了屠夫。
  就以达伽马为例,他在十五世纪末的时候,第一次抵达印度的古里和柯枝,就是与对方进行贸易。
  第一次的利润,是他们所载货物价值的六十倍。
  但是如此高的利润他们依旧不满足,第二次抵达古里,他们就举起了屠刀,占领了古里一带,并且自命为果阿总督和印度总督,展开了殖民。
  现在才1417年,距离那个时间段还有八十年。
  但是大明舰队的出现,肯定会改变历史的进程,欧洲人看到大明的舰队,肯定会立刻爆发出航海的热情,向东方探索。
  朱瞻基要抑制他们的航海热情,这光靠说是不管用的。必须要打,必须要让他们知道痛,让他们不敢片帆下海。
  车队抵达城门的时候,就再也无法进入了。
  如今的安法还是一个防御性城堡式的城市,他们的城市规模不大,城门狭小,根本无法让朱瞻基那巨大的龙辇进入。
  但是,排场已经摆出来了,无数人看到了大明的气派,龙辇的作用也就起到了。
  奥斯曼三世很羞愧,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城市太小了,竟然让车驾无法进入。
  众人只能换乘骏马,朱瞻基骑着一匹浑身白色,没有一丝杂毛的白马,他的左右两边,都是同样强壮的内侍和护卫。
  内侍在最内层,中间是三十六个武当道士组成的方阵,还有锦衣卫,最外围是羽林卫。
  他们衣着差异巨大,但是却进退有据,行动整齐划一,让骑着马跟在后面的奥斯曼三世看的嫉妒不已。
  他的护卫就懒懒散散,虽然个人武力值得信赖,但是没有整齐的行动,根本衬托不出他这个国王的气派。
  当看到奥斯曼三世那犹如一座监狱一般的城堡的时候,那狭小的窗口让朱瞻基怀疑,进去了以后是不是还要点灯。
  他歪过头吩咐道:“让工部挑选一个合适的位置,搭建一座临时宫殿,作为我的行宫。”
  李亮闻言立即吩咐了下去,而郑和也就此事跟奥斯曼三世洽谈了起来。
  奥斯曼三世很是意外,开口问道:“尊贵的客人,不知道你们准备在我的国家停留多久?”
  郑和看了朱瞻基一眼,回答他:“大概要十天到半个月左右,我们会与贵国进行贸易,补充净水,并且愿意与贵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
  奥斯曼三世松了一口气,他就怕对方赖着不走,对方实力庞大,士兵就有六七万,他可没有信心能赶走对方。“那么,岂不是房子还没有建好,你们就要离开了?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建一套房子呢?”
  郑和笑了笑说道:“不,那是你们的速度,我大明工匠能够在一日之间就搭建起一座宫殿。”
  对方只当是郑和说笑,同意了郑和的条件,将朱瞻基一行请进了他的宫殿。
  为了迎接朱瞻基的到来,奥斯曼三世也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主要就是以烤全羊和烤骆驼的肉类为主。
  朱瞻基也让人带上来了一些香料,全部用在了烤肉上。平日里被这些马林人视为奢侈品的香料,这个时候却如同不要钱一样,撒在了这些肉上。
  他们的贵族们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饭还没有吃完,一个个就忍不住寻到那些通事,想要进行贸易洽谈了。
  从忽鲁谟斯招聘的这些通事本来就是商人,他们对欧洲这边的香料价格非常了解。
  如今的香料价格虽然名义上说是贵比黄金,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些差距的,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欧洲缺少贵重金属。
  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十五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铜是国防贸易的支付手段。
  但是欧洲的白银大多是在德国境内,德国年产银量不断增加,仍然不能满足需要。
  欧洲商人在同东方贸易中运进价格昂贵的丝绸和香料,又使贵金属大量外流。有些国家为缓解贵金属短缺,一再下令禁止金银出口,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更关键的是,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争胶着,帖木儿国又把奥斯曼帝国打的不敢再向东方发展,也让奥斯曼帝国失去了香料的来源。
  欧洲人没有香料是活不下去的,这个时代的欧洲人们以肉食为生,但是杀一只羊,一头猪,不可能一顿吃完,所以他们天天要吃臭肉。
  除了少数大贵族,连小贵族们都要吃臭肉。香料对小贵族们是必需品,对大贵族们同样也是。
  在东西方的商路被阻碍的同时,欧洲人为了寻找香料,寻找贵重金属,也不得不把视线转向海洋。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马可波罗。
  十三世纪,威尼斯人马可波罗随父亲、叔父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盛宴欢迎。
  他在中国居住和为官十七年,十三世纪末年回国后发表《马可·波罗行记》。书中描写北平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金银,日本的金子多的用不完,无数人甚至用来盖房,而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
  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使欧洲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
  欧洲人之所以不惧生死,闯进莫测的大海,主要原因还是穷的。
  所以说香料贵比黄金只是形容香料的昂贵,并不是说两者价值等同。
  奥斯曼人跟欧洲人做生意,他们从印度买的香料,运到欧洲,利润在五十倍到一百倍之间。
  但是对大明来说,一口铁锅就能从马鲁古换取一百多斤香料,到了欧洲这些香料能卖一千多盎司白银,这里面的利润能达到数百倍以上。
  这还是把铁锅的成本算的比较高,要是计算大明在这个过程中耗费的微弱成本,利润能达到两千倍。
  按照威尼斯目前的市场批发价,不算品种,差不多一百二十斤香料,就能换取一千二百两白银。
  十两白银才能换一斤香料,按照金价来计算,一两黄金差不多换一斤香料。
  欧洲的金币大多在五克左右,银币大多在三克左右,也就是说一百枚银币才能买一斤香料,六枚金币才能买一斤香料,从这一点能够清楚认识到香料的昂贵。
  朱瞻基当然没有想过把香料卖这么贵,不是因为他不想赚取更高利润,主要还是市场有限,欧洲人手里的金银币有限。
  舰队带来了几十船的香料,这些香料数量太多,要是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向外卖,几乎要把欧洲的流通货币全部吸光。
  生意不是这样做的啊!
  按照朱瞻基的想法,大明准备把香料的价格降到目前市场价的二分之一,利用欧洲人想要占便宜的想法,赚一次快钱。
  赚了欧洲的金银,然后再打压他们的海上力量,让他们想要往海上发展的想法破灭。
  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等舰队抵达威尼斯以后再做决定。
  饭后,朱瞻基与奥斯曼三世进行了正式的会谈,两国就贸易,结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会谈。
  马林虽然是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但是他们的农业还是比较发达的。
  大麦,小麦的产量比较大,而且牛、羊、鸡、骆驼的养殖非常发达。
  郑和与奥斯曼三世就活肉禽,羊毛的交换,很快就形成了共识,也轻易地将他们手中的金银赚到了自己的手中。
  双方谈定,大明提供各种瓷器,丝绸,茶叶,香料,而他们除了用金银,还用活禽,羊毛来交换。
  而大明现在不会跟他们要货,要等到回程的时候再装船,也给他们一段筹措的时间。
  大厅里弥漫着一股熏人的味道,每个人身上的体臭,口臭,加上屋内的气流不流通,别提有多熏人了。
  当议题谈到结盟的时候,终于有了朱瞻基感兴趣的话题。而他听说了他们国家北部的休达,在两年前被葡萄牙占领的时候,朱瞻基觉得,机会来了。
  休达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还是西班牙的海外领地。虽然地处非洲,属于摩洛哥的地盘,但是主权却属于西班牙。
  搞笑的是西班牙抢了摩洛哥的休达,但是自己国家的直布罗陀却被英国人抢去,并且也是一直没有收复。
  休达与直布罗陀,一南一北,扼守这直布罗陀海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
  通过通事的翻译,朱瞻基了解到,三年前,也就是1415年,若昂一世和亨利王子亲自率领一支由一万九千名陆军、一千七百名海军和两百艘战舰组成的庞大军队,攻占了马林西北角的重要城市休达。
  听到这个消息,朱瞻基就打断了郑和与奥斯曼三世的交谈,问道:“阁下,你就如此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土被占领吗?”
  通事翻译了他的话,奥斯曼三世说道:“葡萄牙虽然只是个小国,但是他们兵强马壮,我无法抢夺回这个要塞!”
  朱瞻基又问:“那么,现在的直布罗陀是在塞维利亚的手里,还是在格拉纳达的手里?”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格拉纳达却是摩尔人,也就是阿拉伯人控制。西班牙被阿拉伯人占据了几百年,也就是如今只剩下了最后一块土地没有被西班牙人抢回去。
  奥斯曼三世说道:“据我所知,直布罗陀巨岩八年前被塞维利亚人抢了回来。”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我觉得我大明与马林王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我们的结盟,不仅仅可以体现在商业上,更可以体现在军事上。”
  郑和一时之间不知道朱瞻基为什么突然又改变主意,但是他很清楚,朱瞻基的思想本来就是天马行空,难以捉摸的。
  他用大明话问道:“殿下,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朱瞻基望向了身后伺候的内臣胡俊,说道:“将西洋地图拿过来。”
  根据地球仪,朱瞻基着人绘制了大量的区域地图,前些时日让人根据熟知西洋情况的商人了解的情况,在地图上又标注了许多城市。
  可以这么说,就连欧洲人现在的地图,也没有大明的地图准确。
  胡俊出去了不一会,就拿着一张欧洲和西亚,北非的大地图进来。朱瞻基让他铺在了大厅的桌子上,然后让众人围了上来。
  他指着休达和直布罗陀的位置,跟郑和说道:“如今的西洲,经济中心是威尼斯,西洲各国的贸易,大多都是在这里进行。而直布罗陀海峡扼守这个地中海的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今葡萄牙人占据了休达,塞维利亚人占据了直布罗陀,如果这两个地方被我大明占据,就能乖乖地让欧洲各国听话。”
  郑和摇了摇头说道:“殿下,此地离我大明七八万里,我大明何须掺和到这里来?仅仅只是贸易,我大明也不需要这个基地,徒耗兵力。”
  “我大明要在西洋贸易,更要施加我大明的影响力,这两个地方就非常合适。贸易不仅仅是我大明运货过来,然后卖出去这么简单。西洲金银有限,仅此贸易之后,下次根本无金银向我大明购买各种货物,那个时候,我大明的货物,根本就卖不出去。”
  郑和皱着眉头想了想问道:“那控制这里,意义何在?”
  “我们可以派士兵驻守,也可以派内侍了解各国行情,然后拿西洲可供应的货物运回我大明,比如骏马!在这里设置一个供应点,就能长期收购各种我大明需要的物资……”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朱瞻基其实对贸易并没有太大期望,欧洲除了各种马匹,其他真没有什么是大明没有的。
  他想做的就是当一个搅屎棍,让欧洲一直乱下去,并且不能让他们发展海上力量。
  郑和叹道:“如此之远,将士思乡,各种物资补充艰难啊!”
  朱瞻基笑道:“所以需要拉拢马林国,让他们为我大明将士供应粮食,肉菜,甚至是美女。而且,占据了直布罗陀巨岩,我们还可以扶持摩尔人,让他们继续跟西班牙人继续打下去。”
  见朱瞻基已经拿定了主意,郑和也不愿在这么多人面前跟他争执,问道:“那殿下想老臣怎么做?”
  一帮马林人听不懂他们的话,只能盯着地图啧啧称奇。
  朱瞻基的视线在他们身上扫了一圈说道:“跟奥斯曼三世谈一下休达这个地方,我大明可以去帮他们打下来,但是这里却不会还给他们,而是给他们一点货,把这里永久买下来。既然是结盟嘛,当然要全方位的合作,让他们变成我们的大明的忠实盟友,我大明帮他们保卫家园。”
  郑和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此一来,我觉得倒不必先谈,而是先要弄清楚我们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达成什么目的,我们自己弄清楚了,然后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来。”
  “正如孤意。”
  有了新的想法,与奥斯曼三世洽谈的结盟就只能暂时中断,但是现在奥斯曼三世也没有在意这个,指着那份详细的地图问道:“能不能把这张地图送给我?”
  在现代社会,地图已经普及开来,普通人都随处可见。
  但是在这个时代,地图,特别是绘制精细的地图,那可是重要的战略装备。可以说,一张详细的地图,比一个军团还要重要。
  马林国虽然有一些地图,但是这种地图非常粗略,只有大致的版图和城市标注,因为没有定位的精确依仗,地图的比例失调才是正常的。
  但是大明现在拿出的地图将整个亚欧非大陆构划的非常标准,山峰和河流都有详细的标注,这张地图的重要性,绝不能仅仅当一张地图来看。
  不过对大明来说,这张仅仅只有欧洲和地中海沿岸的地图却作用不大。
  朱瞻基这个时候拿出这张地图,目的其实是故意拿出一张精准的地图,让欧洲各国为了版图的争夺继续打。
  他更愿意让欧洲人继续争夺大陆,而不是着眼海洋。
  “陛下,神迹,神迹出现啊!”
  奥斯曼三世很为自己的侍从失态而恼火,厉声道:“放肆,岂可当着贵宾之面大惊小怪?”
  李亮这个时候也进了大厅,凑到了朱瞻基的身边笑道:“这些蛮夷就是没有见过世面,看到我们半天时间就拼装起来一套庭院,就大惊小怪的。”
  这套大殿原本是从大明带上,准备装在星城那边的,竞技比赛期间,这套大殿也作为朱瞻基会见各国使节的场地。
  但是朱瞻基想到自己走了,这大殿的作用就不多,等朱棣到南洋的时候,会建成永久大殿。
  所以从星城离开的时候,就让工匠把这套大殿拆装了以后装在了船上。
  来欧洲一趟,怎么都应该好好装逼一番。这套古色古香,充满东方韵味与华贵气势的大殿可谓是装逼的利器,比他那堪比三间房子大小的龙辇还要张扬。
  朱瞻基不愿意住他们这里的石头房子,礼部和鸿胪寺,通政司的人就跟当地人协调之后,将城内的一个小广场征用了下来,让羽林卫封锁了那一带。
  在户部工匠的安排下,从船上卸下了大殿的各个部件。那一人多粗的柱子,十几米长的大梁,无缝衔接的屋顶,都有了详细的编号。
  由工匠指挥,数千将士一同努力。仅仅半天时间,就像拼装积木一样,不仅把大殿组装了起来,还给朱瞻基他们组装了几套睡觉的木楼。
  这件事对大明人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但是对没有见识的马林人来说,这还真跟神迹一样。
  奥斯曼三世看到半天的时间,就出现了一片宫殿,也惊的目瞪口呆。从昨天开始,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而当天晚上,朱瞻基就在这座新组装起来的大殿里,与众大臣彻夜长谈,确定下来了新的欧洲攻略。


第四十六章 海权论
  “滇国公曾以海权论上折,提出了大明欲扬威海外,必先发展海上势力。但如何发展海上势力,可有定计?”
  新搭建起来的木制大殿内,灯火通明。除了留在船上值守的将领,护卫的将领,其他将领与朝廷各部共聚一堂。
  郑和在永乐十三年第四次下西洋返回之后,就曾给朱棣上书,认为大明应该大力发展海权,控制南洋和西亚。
  他从政治,经济,声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明发展海权的重要性。
  在原本的历史中,北元威胁仍然在,大明深受北方兵灾之困,所以根本无法将所有精力放在下西洋上面。
  而且明朝初期的特殊经济环境,导致了下西洋赚取的利润全部都被内监获得,被皇帝获得,那些文官一无所获。
  所以下西洋的举动被文臣反对,他们最后甚至烧了海图和造船的图纸,就是怕下西洋赚取的钱财增强了皇权的实力。
  这一世当然不会再这样,朱瞻基一定会继续走朱棣的老路,打压文官的力量,增强皇权。
  但是,大的环境改变了,郑和在发展海权方面,却并没有太多开创性的建议。
  在前四次下西洋的时候,海战的主要方式就是依靠船只的大小来撞击,如今大明的海船,都以坚固的撞角,结实的船体来获取战场上的优势。
  船只大,就能占便宜,撞击了之后就是接舷战,谁的人多谁就占优势。
  但是,这种初级的海战在大明征略日本的时候,就有了巨大的变化。
  大明学会了用钢模来制作炮筒,即便是用泥模,也学会了用除碳法减少铁水里面的炭,让炮筒更具有韧性。
  这种钢炮筒相比铜炮,要轻便了五分之四,射程还更远。
  以前的大明士兵闻听倭寇就色变,但是在洪武十三年的海战中,倭寇成为了海上漂浮的靶子,打的他们哭爹叫娘。
  武器装备的改变,已经改变了海战的模式,但是受限于经验和眼界的限制,郑和并没有一套适应现在需求的战术细节改进以及宏观战略发展计划。
  听到朱瞻基的问话,他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殿下,臣前次上折是三年前的事了,这三年来大明不管是神机营,还是海军,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的海战凭借的是船大,人多,但是现在,更需要船坚炮利,谁的火炮更强,谁就能胜利。原本的战士需要大打接舷战,但是现在超过三分之一的海军士兵也配备了火枪,战场已经变成了另一种模式。今日殿下得问,臣还需细细斟酌一番。”
  朱瞻基并没有觉得失望,大明现在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新技术的应用让战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的大明跟鞑靼人打仗,从来都不会取得大胜,因为对方有马,打不过就跑,大明的士兵却追不上。
  从永乐十二年的北征开始,火枪的大规模应用让士兵的威胁从身前一米,延伸到了几十米以外,就让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特别是朱瞻基现在又研发出来的钢丝网,这种钢丝网在战场可以随处移动,形成活动的战壕,让马匹失去了冲锋的可能性,彻底让游牧民族失去了他们的威胁性。
  所以,现在将领们都需要适应现在新的战术改变。
  朱瞻基的羽林卫学的士兵为什么备受重视?不仅仅因为他们这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因为他们拥有对新战术的深刻认识。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东方民族由于大一统的思想限制,从下至上的改革永远都是艰难的,但是从上到下的改革,往往事半功倍。
  朱瞻基穿越到了一个最好的年代,如今的社会生产力的应用,已经经过了一千多年的积累,达到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要不是蒙元的入侵,在南宋年间,社会模式就能有一个发酵,量变的过程。
  还有就是如今是大明最辉煌的时代,朱棣虽然在民政方面有他的短板,但是却是将皇权发挥到最大的年代。
  不管勋贵阶层,还是文官阶层,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而且通过内监,皇权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这让皇室拥有的权力大于任何一个时期。
  而朱瞻基穿越到这个时代,完全不必费心费力的来抢权,就能让自己的意志得到最大的执行。
  朱瞻基拥有经验和眼界,那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除了他之外,包括朱棣在内,其实都不会知道未来的历史会如何发展,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连皇帝都是这样,你让一个备受掣肘的大臣能有多少惊世骇俗的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