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就是想要激发所有人的向外扩展之心,不是强制,而是自发。
  强制命令的扩张,在没有重大利益的基础上,只会慢慢萎缩。
  而用利益引发的扩张,会让所有人都有澎湃的动力,并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当全员回归的时候,基地这里也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
  这种差不多当然不是指一个城市的雏形,而只是一个军营水寨,一个港口,还有一个净水过滤中心。
  基地的房子并没有建设几座,只是在河岸边建了几排木板房,而且这房子还不是给大明士兵们住的,而是给土人们住的。
  如今大明跟土人的接触还达不到划分势力,区分对待的时候,所有的土人一视同仁,都保留接触的平等对待。
  当然,在大明这里,按照部落的大小,也会有一个内部的重视程度区分。
  大明会在南洲留下一支五千五百人,有二十条一级战舰,三十艘二级战舰,还有二十艘传令船的舰队。
  还有四百儒家士子,士兵负责维护南洲的秩序,他们这些士子负责教会各个部落的代表学会大明话。
  这个舰队并不会只留在这里,而是要负责整个南洲的联络,控制。所以在岸上建立一片房子的目的,不是给大明士兵住,而是给土人们建设,把这里变成一个大明跟土人接触,交易的中心。
  最少在一年以内,大明不会过多参与岸上的斗争,只是尽量不要让他们自相残杀。
  当朱瞻基从南洲回到星城,就会拍传令船回大明,然后组织一个长期驻守这里的舰队来换防。
  届时也会安排一批普通百姓前来,那个时候,才是大明真正控制南洲的开始。
  在朱瞻基的计划里,在南洲会建设四个移民点,分别是后世的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还有西南角的珀斯。
  整个南洲五千多人控制,每个移民点差不多一千人,然后还有一直流动部队。
  他也不怕只有一千多人会在土人面前吃亏,因为他们基本只会留在港口范围,还有大船,随时可以撤退。
  更主要的是,如今的这些土人将他们视为天神,在大明的先进科技面前,所有人都只有崇拜之心,没有对抗之心。
  大明士兵没有主动攻击任何一个部落,敢跟大明作对的几个部落都吃了大亏。听见大明的枪响,他们就一个个吓的跪在地上,四散而逃。
  再加上大明一直很“公平”地跟他们交易,他们也不想大明人走了,他们就没有了食盐,没有了鞋子,没有了可以吃饭的碗能交换了。
  安排好了这一切,大明的舰队才留下了一些代表,又扬帆起航。
  抵达后世悉尼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是八月中。登陆的第二天,朱瞻基与几个嫔妃在后世的悉尼玫瑰湾沙滩上,度过了中秋节。
  如今的南洲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比周围山势比较平缓的布里斯班,这个时候的悉尼,因为被蓝山山脉包围,更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但是被山脉环抱的区域,这里比布里斯班要大一些,光是这片区域,就能养活数百万人。
  从矿产资源上来说,悉尼所在的区域比较少一些,但是这里有水,所以在这里建设一个补给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后世的开矿期已过,朱瞻基也不记得悉尼这片区域有什么大的金矿或者是铜矿。
  与在布里斯班一样,一万八千人同样对四周的环境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一次,也只通过当地的土人,找到了一座金矿,还有一座煤矿。
  虽然找到的矿产少,但是悉尼附近的环境还是很让人满意的。这里气候适宜,河道纵横,还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平缓土地。
  不过对这些宗室来说,没有金矿,就不能让他们满意,这一次,有心想要留在这里的宗室就少了许多。
  不过朱瞻基不在乎,因为后面还有墨尔本,阿德莱德,珀斯这几处金矿群。
  再次从悉尼出发,因为这片山脉包围的区域发现的矿产少,土人更少,舰队甚至没有留下人,全体人马一起向南航行。
  而这个时候,舰队也初次经历了南洲的大风。
  墨尔本附近的大风,在后世都是非常出名的,而且这里的雨水,也要比其他地方更多。
  但正是因为充沛的雨水,造就了墨尔本附近的千里良田,让这里变成了南洲最大的粮食产区。
  在选择墨尔本还是阿德莱德作为第三个据点的时候,朱瞻基犹豫了许久,最后把这件事与众下属商议了好几次,也没有拿定主意。
  从先期开发上来说,阿德莱德肯定比墨尔本更合适。这里是南洲最大的矿区带,不管是金矿,铜矿,还是其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都非常多,世界十大金矿之一的奥林匹克坝就在城市的东南方。
  墨尔本所在的州虽然有着无数的矿产,但是距离墨尔本的距离都不算近,而且都集中在西部,与阿德莱德交界的区域。
  但是墨尔本的肥沃农田多啊,对于以农为本的大明来说,能种粮食的土地是最重要的。
  一直到船都抵达墨尔本了,朱瞻基最后还是推翻了来南洲之前的计划,在南洲建立五个重要的移民点,多的一个建在阿德莱德。
  也因为这个决定,舰队又多耽搁了半个多月,不过多了这半个月的时间,也让大明舰队与当地的奴加部落建立了一种密切的贸易关系。
  南洲南北的土著群体是完全不同的,北部的部落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小部落。
  而这个奴加部落,因为地处温带地区,为了抵挡寒冷的天气,就必须要族人同心协力对抗大自然。
  所以在南洲的南部,部落少,但是部落都很大。
  这个奴加部落就是南洲南部最大的部落,人口甚至超过了五万人。
  在整个部落内,不同的人分工明确,已经形成了政府的初级模式,只是在管理是,还比较粗放。
  这里的女人也是最热情的,那些土人甚至专门组织了几百个年轻的女孩,送到大明士兵的面前,目的就是为了给他们留种。
  这些女孩虽然长的不怎么样,但是年龄小,身体好啊。虽然大部分大明士兵接受不了她们,但是想要在她们身上发泄浴火的,也不在少数。
  因为这层关系,奴加部落与大明的接触是最密切的。大明的精制食盐,还有青瓷粗碗,是他们最喜欢的商品。
  而铁刀和长矛,更是让他们愿意用同等重量的黄金来换。
  他们没有炼制铁器的能力,狩猎用的还是木棒与石头,陷阱。
  铁器的锋利,坚硬,都是他们以前不能想象的。而南洲的南部又是金矿遍地,他们拿捡来的黄金换取这些铁器,自认为还占了便宜。
  没有战争,没有争执,这里的土人们在一开始,都是以一种包容,甚至是欢迎的态度面对大明的士兵们。
  当然,这只是开始,当资源争夺,土地争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矛盾自然会产生。
  但是这些是以后的事情了。
  船队抵达珀斯的时候,南洲也进入了夏季。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刚抵达珀斯,舰队就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病毒侵袭。
  在初夏的季节,竟然会面临伤寒的侵袭,不要说朱瞻基,就是那些医师们也没有想到。
  为了防止蔓延,刚上岸的士兵们全部被分开,回到了自己的船上,隔离开来。
  除了医师和传令兵们,所有船只之间互不联络,医师们也忙着救治病人,但是到了十一月底的时候,舰队还是死了超过两百人。
  这个损失比当初跟明古鲁开战死的人还要多,也让因为黄金兴奋的士兵们,第一次变的士气低落起来。


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
  流感,天花,鼠疫,这是改变历史的三大传染病。
  之所以能改变历史,就是因为这三种疾病在当时的时代,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大规模的人员死亡。
  汉人对流感的抵抗力还是比较强的,流感病毒,包括鼠疫,因为汉人千年以来的良好卫生习惯,从来没有造成过灭族之灾。
  只有天花,每隔一段时期,都会给汉人造成抹之不去的创伤。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败蒙元,大明之所以能立国,其实也有天花和鼠疫的原因在里面。
  在如今的大明记载中,至顺二年,大明爆发鼠疫,汉人的死亡率不高,但是蒙元人染病就只能等死。
  在大明建国时期,北方大部分地区十室九空,不主要是因为战争,天花和鼠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元人的身体对天花同样有着无法抵挡的特质,汉人染上天花,十个要死三四个,可是他们要死七八个,就是无法逃脱。
  汉人染上鼠疫,十个要死一两个,但是蒙元人会死三四个。
  这种体质的不同,也造成了欧洲黑死病的肆虐,整个欧洲大陆一下子死了一半人。
  因为欧洲人的体质对天花的抵抗能力比较强,但是对鼠疫和流感简直是毫无抵抗力。
  几十年前爆发的黑死病,最初就是蒙元人传到欧洲的,在大食人的记载中,详细记载了下来。
  1345年,占领中亚、西亚的蒙古人进攻黑海之滨一个叫加法的城邦,加法向东罗马帝国称臣。
  面对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加法人坚壁清野,闭城不战。蒙古人围城一年,久攻不下,而瘟疫在军中蔓延。
  蒙古人知道这种瘟疫会传染,于是用抛石机将染病身亡的士兵的尸体抛入城内。加法人不了解这种瘟疫,对抛进来的尸体置之不理,亦莫名其妙。尸体腐烂后,恐怖的瘟疫便随之爆发。
  加法人大批死亡,全城恐怖,打开城门,纷纷仓皇逃窜。而城外的蒙古大军也不战而退,鼠疫同样没有放过他们,他们也没有免疫力。
  劫后余生的加法人乘船逃往他们的宗主国——东罗马帝国。然而,加法城爆发瘟疫的消息已经传遍欧洲,所有的港口都拒绝他们登陆。
  威尼斯让他们的船只在海上隔离四十天后才准许上岸,意在阻止瘟疫传入。但船上携带细菌的老鼠会游泳,它们早已泅渡到岸上,可怕的黑死病因此开始在整个欧洲蔓延。
  这场黑死病使欧洲人死亡约两千五百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近二分之一,所造成的恐怖只有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才可比拟。
  还有大家熟悉的西班牙流感,这场流感要是发生在东方,根本不会有事。因为当时东方的中药对流感的治疗作用很好,而且东方人体质对流感的抵抗力很强。
  但是这场流感在三年的时间里,直接造成了欧洲两千五百万人到四千万人左右的死亡,中断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过,无论东方人的体质对流感的抵抗力有多强,当疾病传染开的时候,依旧能造成极大的恐慌。
  幸好这是在舰队上,每一艘船隔离了以后,流感就无法传染。
  所以这场流感并没有蔓延开来,直接死亡的人数只有两百多人,相比六万多人的舰队,这个比例非常小了。
  船队在珀斯的海岸边停靠了一个月,一直到探寻南山岛和北原岛的那支舰队返回,疫情已经控制了住,才宣布了解除封锁。
  南山岛和北原岛就是后世的新西兰,名字是根据南北二岛的地形所取。对于这里,大明目前并无染指之心,或者说心有余力不足。
  只有大明在南洲的发展稳定下来以后,才有可能去开发她们。先派一支不大的舰队去确定方位,镌刻地碑,刻上大明的记号。
  除了南北二岛,包括塔斯马尼亚岛,这支舰队都会做简单的探寻和定位,为以后进行管理做准备。
  流感疫情结束了以后,将士们才纷纷登上了海岸。这个时候的珀斯海岸边,已经聚集了数万土人。
  他们有些是从奴加部落知道了大明舰队的消息,更多是附近的土著来看热闹。
  他们好奇地看着大明的舰队,将大明人当作了天神,在他们看来,只有神才能造出这么大的船。
  从奴加部落得知大明舰队抵达的消息之后,都带着大批的黄金前来,想要跟大明人换铁器,换食盐,还有碗和锅。
  但是大明人一直没有下船,等到大明人下船的时候,也不是携带各种物资跟他们交换,而是先送下来了两百多具尸首。
  因为是患病死亡,这些人的尸首不会被带回大明,而是被安葬在了距离海岸不远的一处对着大明的山坡上。
  又过了两日,大队人马才开始下船。这个时候,舰队的士气已经低到无以复加了。
  死亡,特别是这种因为瘟疫导致的死亡,防无可防,只能被动承受,一直是所有人最恐惧的事。
  他们愿意为大明去死,却不愿意这样没有意义的死。
  在人员上岸以后,被压抑了一个多月的大明士兵们也爆发了一波。
  许多还是处男的士兵,不愿意以这样的身份死去,而选择了在土人少女身上破身。
  这一次,有比在阿德莱德更多的士兵,投身在了那些土人少女身上。
  而且在合格过程中,也发生了几起欺凌当地土人的情况,禁受了极度压抑的士兵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生了杀人事件。
  不过朱瞻基对此早有防备,这一次并没有因此而杀人,只是进行快速赔偿,将犯错的士兵鞭打赎罪。
  那些土人对自己人的性命并不如何看重,虽然死了人很气愤。但是面对大明的赔偿,那“精致”的饭碗,珍贵的铁锅,都能很快让他们消气。
  所以这次虽然发生了一些摩擦,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大明与土人接触的“大局”。
  混乱的一周过去了,大明士兵们才又组织起来,进行周边区域的测绘。
  而且这一次,大明士兵们只是动用了一小部分人,因为那些土人面对食物和鞋子,很愿意给大明士兵们充当向导。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郑和他们通过几个月的接触,发明了一套利用语言,表情,还有动作的交流方式。
  虽然这些交流不可能让双方进行详略的合作,也不能帮助大明详细了解当地的情况,但是一些简单的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在珀斯西南的博丁顿金矿,这座世界十大金矿之一的巨型金矿,也是地图上标注的最清楚的金矿。
  这是因为,博丁顿金矿本身距离海边就不远。而且这个金矿也不像其他金矿一样,绵延几百里,而是一座非常集中的,容易开采的巨型金矿。
  在海龟岛的那座格拉斯伯格金矿,虽然也比较集中,却是位于山顶。而博丁顿金矿只有两个矿区,位于距离海边不到五十公里的山丘间。
  珀斯当然不止这一座金矿,这个金矿是二十世纪末期才被发现的,而珀斯这里被开发,却是因为一开始的英国人就是河口发现了金沙。
  这里的金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地方,在距离珀斯不远处的卡尔古利,那里也是世界十大金矿之一,等于这一个地方,有两座世界前十的金矿。
  特别是卡尔古利,虽然位于戈壁滩中心,但是黄金遍地,在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是金矿区。
  不过那里因为位于内陆,交通不便,所以朱瞻基暂时根本没有想过去开发。
  博丁顿金矿顺利被找到,除了这里,珀斯附近的一些零散金矿区也被发现。
  这个时候,朱瞻基为了提高士气,下令士兵们轮流执勤,建设补给点。剩下的人,可以在金矿区去采集金沙,所有的收获都是自己的。
  这的确让士兵们的情绪高涨了许多,不管什么时候,黄金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吸引人心的东西之一。
  这些士兵们当兵,除了混口饭吃,不就是为了求财嘛!
  这个时代,提那些虚无的爱国主义都是空话。
  朝廷没有银子,连大军都难以调动。
  因为流感和淘金,大明的大军在珀斯这个地方,多滞留了一个多月,这个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初了。
  一个南洲的探寻,原本准备用三四个月,但是现在五个月过去了,还没有围着大陆转一圈。
  朱瞻基很清楚,自己这一行人自从离开南洋,所有的方向,航道,都是陌生的。留守南洋的人再急,他们也很难找到自己。
  而半年没有朱瞻基的消息,无法传递消息到大明,现在的朱棣,恐怕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
  该回去了……
  至于博丁顿金矿,还是跟以前的金矿一样,丢在了那里。
  以土人的能力,根本无法开采金矿,他们最多,也就是捡一些零零碎碎的金块或者是金沙,损害不到大明的利益。
  更何况,等大明人带来了更多的商品,他们手里的黄金最后还是落到大明人的手里。
  十二月初五,大军从珀斯出发,沿着南洲的西海岸向北航行。
  这次回去又是逆风,航速依旧很慢,不过因为贴近海岸线航行,日子并不难捱。
  之所以选择这个季节也是没有办法,如果一月顺着西北季风前来南洲,固然是快。
  但是那个时候是南洲的台风季节,舰队只需要经历一次台风,就不知道要损失多少船,多少人。
  原本舰队还想去一次帝汶岛,那里的帝汶人虽然没有直接跟大明交易过,但是他们依附着满者伯夷,跟大明之间并不是没有联系。
  可是如今刮起了西北风,向帝汶岛航行,是正向逆风。不得已,舰队在南洲的西北,选择了向东北方航行。
  一路上,虽然主力舰队一直没有靠岸,但是羽林卫学的学员兵们,在朱瞻基安排下,将整个南洲的海岸线,全部都做了详细的测绘。
  从后世的达尔文附近海域,舰队又回到了海龟岛,然后从这里转向正西方向。
  舰队刚到马鲁古海域,就遇到了来迎接他的内监和南洋留守舰队,所有人看到朱瞻基他们安全回来,都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
  留守在星城的张勇,还有张谦,这半年来瘦了许多,张谦看到朱瞻基,更是激动地流下泪来。
  朱瞻基他们一去半年,毫无音讯,而他们在南洋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到朱棣的询问,别提自己的压力有多大了。
  大年二十九这一天,朱瞻基的座船终于抵达了旧港。
  虽然这里依旧是炎热的夏季,他们要在炎热的夏季里过一个春节,但是所有人的情绪都高涨了许多。
  这不仅仅是因为过年的关系,更是因为在旧港,有南洋最多的华人,这里也有南洋最大的鸡寨。
  朱瞻基在这里好好休养了几天,这一趟航行,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他的几个女人,无不消瘦了许多。
  给朱棣写了一份长信,将自己在南洲的经历,还有如何开发南洲的一些想法,朱瞻基都写了进去。
  当然,更重要的是将从南洋到南洲的所有航海线路图,每个岛屿的经纬度,每个区域的不同时间的太阳轨道,全部都抄录了一份,送回大明。
  有了这份航海图,即使朱瞻基不在家,大明也能直接派人前往南洲,为以后的开发做准备。
  过了初五,朱瞻基才有心思关注旧港这里的情况。
  自从大明军队直接消灭了明古鲁的万茂势力,如今这个区域已经被旧港直管。
  施进卿从原来的一个地方势力,名义宗主,逐渐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地方霸主。
  不过在推行汉化政策上面,他依旧没有拿出有效的管理制度,这让朱瞻基有些失望。
  他不是解缙,金纯这样跟朱瞻基长期接触,并且接受了朱瞻基新式思维的人,他现在做人做事,依旧是老一套。
  对于这一点,朱瞻基也无计可施。
  因为他的统治目前是符合大明利益的,不能因为他这方面的不足,就换了他。
  那么就只能慢慢改变他,让他按照自己的这一套方式来做事。
  这个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他布置直接的,明确的任务。
  正月初六,朱瞻基在郊外的行宫接见了施进卿和他的女儿施二姐,儿子施济孙。
  朱瞻基明确表示,要在苏门答腊岛上推行汉话,等他从西洋回来,这一年的时间内,苏门答腊岛上,最少增加五万以上会说汉话的人。
  提到这里,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施进卿的失望。
  “孤原本以为,你身为新三佛齐的国主,会在孤五月宣布南洋各国以大明官话为通用语言后,积极推行这个政策,但是孤却没有看到你的行动。而且,如今岛上土人大部分依旧过西洋绿教节日,我大明如今最重要的春节,却依旧只有汉人在过,那些土人被排挤在外。”
  施进卿战战兢兢答道:“老臣失职,让殿下失望了。”
  “除了今年推行汉人与土人杂居之外,孤要你大力宣传汉族节日,服饰,要让整个岛上的土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汉人的控制,可能做到?”
  施进卿迟疑了一下,答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瞻基明白他这样的人思维已经定型,不进油盐,很难让他全面倒向自己。
  他又看了看他的儿子和女儿,决定以后的重点放在施二姐这个在南洋留下悲壮记载的女人身上。
  施二姐也是个能干的女人,在历史上,他跟同一时期的渤泥国的王后黄桂姑两人,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记载。
  施二姐在施进卿死后,就控制了旧港大权,施济孙只当了一段时间的名义君主,就被赶下台。
  她控制了苏门答腊岛东南部的大部分区域,却因为大明放弃了南洋,导致了华人势力成为了无根漂萍。
  此后各部落逐渐都不再听旧港这个名义上的都城的话,各自为政,有些依附亚齐,有些依附麻喇迦,有些依附满者伯夷。
  三十年后,麻喇迦统一了马来半岛,开始进攻旧港,施二姐当时已经年迈,却亲自率军上阵,因为兵力悬殊过大,英勇战亡。
  但是旧港在她子孙的带领下,一直又坚持了近二十年,才彻底灭亡。
  从此之后,南洋的华人就再也没有了依靠,成为了待宰羔羊。
  一直又到三百多年后,婆罗洲上面才又形成了一个华人王国,却也不过一百多年,就彻底灭亡。
  等他们走后,朱瞻基召来了张勇和张谦,跟他们详细了解了一番旧港如今的势力纠葛,让他们以后稍微偏向施二姐这边一些,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伸以援手。
  正月初十,朱瞻基召集将领和文臣,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通知他们过了正月十五,大军就正式出发,这一决议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从太平洋北部吹来的东北季风,在抵达赤道以后,与当地的低气压形成了风力漩涡。
  赤道无风带的低气压,即使是季风也只能败退。风向在南洋地区受到影响,一部分形成了印度季风,一部分变成了西北风。
  如今舰队向西洋航行,是真正的逆风航行,即使如今的船只风帆经过朱瞻基的改正,更有利于伯努利原理的实现,但是正向逆风航行,在这个时代依旧是不能的。
  逆风航行,风帆的利用再强,也要有最少十五度角的偏离,否则根本形成不了向前的吸力。
  如果这个时候向西北方向,经过马六甲海峡前往印度方向,几乎只能依靠洋流的方向。
  这就像一只没有动力的船,随着海浪漂浮,只能听天由命。
  而南洋地区的海,水深只有平均五十米,几乎没有大的洋流,这样的环境下,向西北方向航行,不能说是找死,最起码也是事倍功半。
  有着长期经验的郑和坚决反对现在就出发,就是出发,最少也要等到一月底,二月初,西北季风停止之后,才能出发。
  朱瞻基并不是个一意孤行的人,在详细询问了所有人的意见后,也觉得自己有些忽视了这个时代落后的航行方式,有一股现在就把蒸汽机拿出来的冲动。
  可是如今的蒸汽机还没有成熟,即使装在船上,最多也只能是小船,带不动大船。
  想要真正的征服海洋,任重道远。
  船队在正月十六出发,耗费了三日的功夫,才抵达了星城。
  如今的星城已经逐渐建设起来,可以想象在未来会成为南洋的贸易中心。
  而麻喇迦,今后别想成为一个强国了。
  反正他们再强,也不过就是一百多年的光景,最后还是便宜了葡萄牙人。
  在这里,舰队一直等到了二月初八,也就是朱瞻基生日的前一天,西北风终于停了下来。
  在朱瞻基生日的这一天,他连自己的生日都没有过,一声令下,全军出发。
  这次航行比前往南洲还要艰难,因为前往南洲,好歹还是有点风的。但是现在,这微弱的风力,让舰队比爬快不了多少。
  但是不管怎么说,舰队还是在缓慢的移动着,真要想得到有风,那还要等三个月,朱瞻基可等不了。
  二月初九从星城出发,抵达麻喇迦就用了三天时间,在后世,这不过是三个小时的旅程。
  等二月十七船队抵达了吉打州,这里原来是邦加国的故都,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水稻基地。不过如今邦加国早已烟消云散,目前被暹罗统治。
  到了这里以后,马六甲海峡变的宽阔了起来,船队也不需要正向逆风了,船队调整方向,向着北方航行。
  当船队抵达后世的普吉岛海域的时候,渴望已久的风,终于盼到了。
  朱瞻基一直绷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虽然这短短的航程,就耗费了半个月的时间,但是今后的旅程,将会顺利的多。
  船队并没有前往勃固王朝,那里如今政权跌宕,而王景弘也已经率领船队跟他们进行了贸易,调节了他们的矛盾。
  现在,王景弘他们在柯枝等着主力舰队。不管是勃固,还是榜葛刺等国,朱瞻基都不会再去了。
  在星城举行竞技大赛的时候,也已经见过他们的国君和王子,他不愿意在这些小国面前,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忽鲁谟斯。这里也就是后世的波斯湾出口处的阿巴斯港附近地域,是西亚贸易交通的重要枢纽。


第三十八章 柯枝
  在后世,印度可以算是一个国家,一处地域名称,但是在如今,根本没有印度这个地方。
  就像后世的拉丁美洲,人人都知道指的是南美北部,中美洲一带,但是在地图上,你根本不能说哪个地方是拉丁美洲。
  现在的印度,分成了三百多个小国家,一个小镇,一个县城,就是一个国家。
  他们这里的人根本没有大一统的思想,所有的统治者也没有同意的心思,只是挖空心思稳固自己的统治。
  这里如今最大的国家是北部的德里苏丹国,至于后世大名鼎鼎的莫卧儿帝国,还要一百年后才会建立。
  不过,即便是最大的德里苏丹国,也不过只是占据了后世的印度北部的一片区域。在印度次大陆,他们是个强国,却也不过是帖木儿国扶持的一个傀儡。
  印度次大陆,原本一直是印度教的大本营。后来迦毗罗卫国(后世的尼泊尔)这个小国想要独立,他们的王子就根据印度教派经义,建立起来了佛教。
  不过佛教在印度次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