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星城为中心,北方的暹罗,彭亨,宾童龙,占城,真腊,勃固,吕宋。东方的苏禄,渤泥,马鲁古,砂拉越,南方的满者伯夷,喃渤里,亚齐,以及旧港和原三佛齐国的各个部落。
还有就是西洋的一些国家,包括榜葛刺,溜山,锡兰,柯枝,沙里湾尼这些印度半岛上的众多小国,都派出了代表来到星城。
因为朱瞻基的到来,大部分国家即便不是国主亲至,也都派了王子前来。
半个月来,星城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场所,来自各国的世界们在这里洽谈贸易,联络感情。
南洋霸主满者伯夷国的国主扬维西沙的到来,也将这种热闹的氛围激发到了最高。
谁也没有想到,扬维西沙竟然会亲自来此。
满者伯夷国虽然在面积上并不是南洋最大的国家,但是他们占据了南洋最肥沃的爪哇岛,人口也是南洋各国最多的。
以爪哇岛为基地,满者伯夷将国土慢慢扩张到了婆罗洲,苏门答腊,若不是大明的干预,他们现在恐怕早已经占据了整个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
扬维西沙原名叫维克拉玛瓦尔达纳,但是在他平定了中王和西王,统一了整个满者伯夷之后,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扬维西沙,寓意万王之王。
此人能力出众,在南洋各国之间都颇有威名,在他的带领下,满者伯夷成为了南洋名副其实的霸主。
面对这样一个地头蛇,即使是朱瞻基也不能马虎,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了他的到来,并且将各国的国主与王子都叫了过来作陪。
这种外交场合从古至今,都不是那么有趣的,在宴席上,所有人都是言不由衷,尔虞我诈,用各种策略来试探其他人的底线,隐藏自己的意图。
朱瞻基虽然年幼,但是在这种场合却表现的非常老道。他那从容不迫的气势,异于常人的身材,让他成为了这个场合上最为引人瞩目的一个。
扬维西沙就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身高的人,不要说大明人,即使是西洋来的白人,他也没有见过如此雄壮的。
留着短髭的朱瞻基面色沉稳,双目不时爆发出慑人的锋芒,即使是扬维西沙也不得不避让三分。
他也在会场上见到了大明士兵们装备的长枪和短枪,这种隔着数十米,甚至一百多米就能伤人的武器,让扬维西沙很是心痒。
但是初次见面,他很难直接提出想要观看一番。
其实他如果要看,朱瞻基也不会不给他们看。这种火枪并不是看一眼就能仿造出来的。
这种无缝枪管的打磨,是综合技术能力的体验,他们拿在手里再看,也不可能仿造出来。
在会场上,并没有人谈论关于明古鲁的话题,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还在等待最后的消息到来。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大明会胜利,但是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战绩,会成为所有人评估大明战斗力的重要依据。
大明虽然在南洋地区战无不胜,从最开始的剿灭海盗王陈祖义,到灭掉整个锡兰山国的国君一族。上一次下西洋,郑和又灭掉了苏门答腊岛上的喃渤利国,生擒了国主苏干剌。
大明在南洋的威名都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但是,大明的战士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却并没有达到一种无敌天下的地步。每次的战役,大明都是依靠人多势众获得胜利,大明的士兵战斗力并不比他们土人更强。
只是这一次,大明士兵们竟然丢掉了他们的锋利铁器,换上了这种火枪。而火枪的威力,现在并没有经过检验,明古鲁部落就是一块试金石。
第二日,扬维西沙就以参观射击比赛练习的名义,想要亲眼目睹一下大明火枪的威力。
对于这个申请,朱瞻基只是笑了笑,就答应了下来。
扬维西沙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火枪,当他看到那黝黑的枪管散发着迷人的光泽,他的心里却一片恐惧。
因为他根本想不到,这种枪管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大明以前的火枪枪管,还能看出来是铁匠用锤子一锤一锤捶出来的,但是现在,那匀称的管壁,光滑的内外径,让他根本想不出来,这是用什么方法打造出来的。
他也故意拆开了一包大明士兵的枪药包,发现大明的火药也有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的粉末状,而是一颗颗晶体颗粒状。
这种变化,也是大明火枪的射击距离更远的原因。但是他也不知道这种颗粒火药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大明……这个神奇的国家,他现在很想去亲眼看一看了。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有跟大明角力的可能。
在此之前,他决定绝不跟大明正面起冲突。
在扬维西沙抵达星城的第三天,从明古鲁部落就传来了消息。大明军队在拉斯河畔阻击了万茂一行,不到四千人,打的明古鲁人寸步难行,没有一个人能越过拉斯河。
万茂当场身死,他的族人们杀掉了他的家人,然后全体向大明投降。
整个明古鲁部落,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被打死了超过两万人,青壮死了近乎一半,整个部落几乎已经残废。
如今的明古鲁部落,不仅没有了跟旧港的施进卿掰手腕的能力,还要依靠华人的保护才能避免整个民族被其他部落吞并。
更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大明这次的战斗,总共才死了不到四百人,这里面还有三百多都是倭人,真正的大明人只有不到十个。
而且他们大多都还不是在战场上被打死的,而是死在瘴气和森林里的毒蛇,毒虫之口。
这样的战斗结果让所有人感到震惊,哪怕是扬维西沙也感觉到了恐惧。
就在所有人人心惶惶的时候,大明刑部当着所有国家使节的面,公审了哈三和依斯干达沙,以及其他同谋。
除了哈三与依斯干达沙,大明还直接处死了各部落王子十一人,他们的下属两百多人。在码头边的刑场上,杀的人头滚滚。
拜里米苏拉千方百计想要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甚至宁愿用王位来换。
但是朱瞻基并没有给他一点希望,依斯干达沙第一个就被砍头。而主谋哈三,则在所有人都被处死之后,最后一个被送上了断头台。
大明用最残酷的手段向南洋各国展现了自己的强硬,这同时也在告诉所有人,以后的南洋顺大明昌,逆大明亡!
就连扬维西沙这个时候也不敢表现的强硬,在没有找到对付大明的火枪办法之前,他们只能忍着。
第三十一章 继续南行
“从马鲁古到南洲,绝不能仅仅看地图,认为区区的几百里地,就很容易抵达。因为和几百里地,将会是最艰难的行程。”
议事大厅内,坐着朱瞻基与郑和等一大批海军将领,除了朱瞻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在明古鲁干脆利落地打了一个大胜仗,将南洋各国震慑的不敢有任何反对心思。
就连朱瞻基认为的汉化策略,也被各国都轻而易举的接受。
其实这是朱瞻基先入为主的成见,在后世汉文化受到了南洋各国的抵制,他就以为现在的南洋各国同样会对汉文化有所抵制。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如今的大明是世界头号强国,儒家文化是蛮夷之地向往的文化。
连日本和朝鲜都格外向往汉文化,交趾人也因为大明如今向他们输送儒生就不再反叛,其实南洋各国简直是有些渴望大明的文化侵略。
只要不触及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对汉文化的接受态度是很积极的。
打了胜仗,贸易又很顺利,现在连运动会都举办的很成功,彰显了大明军中的尚武精神。
在南洋耽搁了几个月,现在的马六甲海峡刮起了南风,也到了舰队要继续前行的时候了。
诸位将领兴奋,是因为开疆拓土永远都是每一个将领最为崇高的理想。如今一个比大明小不了多少的无主之地等着他们去征服,谁能不兴奋呢?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探访澳大利亚的难度,甚至要比大明舰队跨越太平洋去探访南北美洲的难度也不弱多少。
在原本的历史中,一直到两百年后,澳大利亚才会被发现,又过了近两百年,英国才正式开始开始向澳大利亚移民。
为什么那么多的小岛都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得到开发,而澳大利亚却在十八世纪才得到开发,正式因为澳大利亚的特殊地理特征,特殊气候特征引起的。
郑和好奇问道:“殿下,为何如此说?难道在南洲一年四季都有暴风雨?”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诸位有没有想过,既然南洲距离爪哇如此近,为什么却一直没有被爪哇人发现呢?”
见众人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样,朱瞻基才又说道:“根据‘麦哲伦’的航海日记,孤注意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方面是从爪哇到南洲,刚好要经历大范围的无风区和南风区,导致了船只向南航行非常艰难。其次,在南洲的北部,有大片的珊瑚礁,导致了船只难以靠近大陆。”
金阔和李亮大汗,其他人不知道,但是他们两个很清楚。所谓的麦哲伦其实是朱瞻基胡乱安排的角色,根本就没有麦哲伦这个人,所有的一切都是朱瞻基自编自导的一出戏。
他们两个也不知道朱瞻基是从哪里获知的这些知识,在他们看来,这位太孙殿下就是生而知之者。
他们的一切荣华富贵,一切生死天命都跟朱瞻基紧紧绑在一起,朱瞻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根本不会来揭穿这一点。
当初他们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欺骗皇上,就已经赌上了一切。后来发现了鸿基煤矿,发现石碌铁矿,发现石见银山,也让所有人对朱瞻基的信息深信不疑。
至此,他们两个人的脑袋才安稳了下来。
被朱瞻基熏陶了几年,他们有时候都会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了。但是现在听到朱瞻基睁眼说瞎话,还是忍不住有些好笑。
朱瞻基并没有注意到他们两个人的脸色,继续说道:“根据孤对麦哲伦航海日志的研究,发现在南洲北部,每年都会从大陆上向四周海域刮大风,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形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南洲北部全是沙漠和戈壁滩,并不适宜人类居住。除了每年狂风,雷电肆虐,在这里还有各种世界上最毒的毒物,可能一只不起眼的蜘蛛,咬上一口,一刻钟就会死去。当初的麦哲伦他们就在南洲北部死了许多人。”
朱瞻基嘴上说不知道,却比所有人都清楚,南洲的气候特征是因为什么原因。
在全世界的大陆中,澳洲仅仅比南极洲的降雨量高一点,整个大陆位于海洋之中,又靠近赤道,虽然大陆不大,却拥有复杂的气候特征。
这就导致了澳洲与四周海洋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逆风而向,让船只难以靠近。
再加上每年两季的不同的季风,如果不是顺应季节,按照航向前来,许多时候根本靠近不了澳洲。
郑和问道:“殿下,那南洲上面难道就没有人吗?”
“当然有土人,他们身材强壮,皮肤黝黑,以打猎和采集为生,不会种植,也没有形成大型部落和国家,生活非常原始。”
澳洲土人被称为尼格利陀人种,他们实际上也不是土生土长的人种。在欧洲人迁移到澳洲大陆的时候,总人口大约七十五万。
七十五万人口,相对于一个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平均十平方公里才一个人,可谓是人烟稀少。
朱瞻基没有想过搞种族灭绝,因为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今的世界,地多人少,到处都没有开发,而想要开发这些区域,只靠华人是非常缓慢的。
朱瞻基说道:“南洲人口非常稀少,只有我大明一个郡的人口差不多,所以,我们不需要占领这些土人的土地,而应该将他们像西南山夷一样,融合进我们汉人族群。”
薛禄嘿嘿笑道:“那些土人如同猪狗一般,恐怕我大汉男儿下不去手。”
众人轰然大笑起来,朱瞻基却笑道:“当兵去三年,母猪赛貂蝉。这些男儿离家万里,并无其他女眷,恐怕只要是个女人,就会心动了。南洲地域遥远,土地贫瘠,只有东南沿海一带有肥沃的土地,一开始的发展当然是以金矿开发为基础。我们要制定详细的策略,用二十年的时间,将这些土人都归化成为我汉家儿女。”
但是这个话就没有人接话了,因为这种事明知道是来吃苦的,任谁一时之间也不能下定这个决心离家万里到这里定居。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瞻基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开发,这里让庄敬带着倭人打前站,然后进行分封,让那些宗室自己开发才是最合适的手段。
只要有朝廷来引导,让出大部分利益,这件事还是有操作余地的。
哪怕这里的金矿一半利益都让给他们,通过贸易,也能把大部分的利益重新赚回到朝廷的口袋里。
而一些将领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不由得就想起了如今纪纲正在进行的人口贸易。
虽然朝廷并没有直接参与日本少女的贩卖,但是这只不过是朝廷还要一丝脸面。如今的纪纲在日本,人口贸易搞的如火如荼,如果说没有朝廷的支持,那是谁也不信的。
人口贸易贩卖到大明,利润还不算太高,但是如果以后大力开发南洲,将那些女眷贩卖到南洲来,那一定是暴利。
不过这一切为时尚早,还是要先在南洲找到大型金矿才行。
开发南洲的基础就在于金矿,没有金矿,根本不会有人愿意远渡重洋来到南洲生活。
不要说南洲了,就连南洋地区的水稻一年三熟,从来不担心饿肚子,都没有人愿意迁移到南洋。
想要前往南洲,这不算远的距离,将会是漫长的旅程。在旅途中的淡水储备,是非常重要的物资。
朱瞻基吩咐郑和与朱真他们,要将所有运水船中储存满淡水,还有南洋特产的椰子,各种水果,也都成为了重要的储备物资。
会议一直进行到了傍晚时分,朱瞻基才打发了众人,回到了自己住的小楼。
星城的天气太热,除了早年生活在惠州的刘承徽,其他几个跟来的妃子都有些消夏,瘦了不少。
特别是沈黛儿,这几日又大病了一场,如今病体未愈。
朱瞻基到几个妃子的小楼里都问候了一番,才让内侍摆膳,与马欣共进晚餐。
还未坐稳,李亮就来通报,马鲁古王子莫戈伊求见。
马欣难得与朱瞻基单独相处,闻听李亮的通报,有些不开心地撅起了小嘴。“这些蛮夷真的是不懂一点规矩,明知道现在是晚膳的时候,却来求见。”
朱瞻基捏了捏她的小脸,笑道:“既然求见,必然有事。我去打发了他,再回来与你共餐。”
虽然嘴上抱怨,但是马欣的动作却不慢。拿了一件外袍帮朱瞻基穿上,还帮他梳理了一下头发,将他送出门外。
马鲁古王国说起来也是个比较悲催的国家,他们自八世纪形成了大型的土著势力之后,就被南洋各大霸主统治。
从谏义里王国,到新柯沙里王国,又到如今的满者伯夷国,轮流成为马鲁古的宗主国。
一直到后世的二十世纪,马鲁古王国一直在寻求独立,却都没有成功。
朱瞻基决定大力开发香料群岛的时候,就决定扶持马鲁古王国独立。这里盛产的香料,最少在今后的几百年间,会成为永不枯竭的金矿。
马鲁古王国因此也成为了大明忠实的狗腿子,依靠大明来威慑对他们虎视眈眈的满者伯夷。
这次的明古鲁战役,南洋大部分国家都心惊胆战,但是马鲁古国的使节却惊喜万分。
对他们来说,大明的势力越大,他们的国家也就越安全。
来到议事大厅,站在门外的莫戈伊看到朱瞻基龙行虎步的前来,就跪了下来,迎接朱瞻基。
朱瞻基露出了一丝笑意,亲手扶起他说道:“即使在我大明,除了重要场合,也不需要跪迎。爱卿不必多礼……”
这莫戈伊顺势站了起来,才说道:“小王今次前来拜见,是想求殿下恩准,允我王族前往大明上国,学习大明文化。”
朱瞻基却没有直接答应他,带他进入了大殿,才问道:“不是说好与我一同返回安汶,为何却又改变主意?”
马鲁古国原本一直是满者伯夷国的附庸,因为势弱,他们根本没有制造大船的能力。
这次星城聚会,就像朱瞻基这个盟主发布江湖召集令一样,举行聚义大会。
马鲁古国最大的船不过是四百石,来星城的时候,还是大明舰队派了军舰去接。
到了星城,朱瞻基看他们可怜,送了他们一艘两千石的商船。
对于这个国家,朱瞻基并没有重点扶持的想法,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人口少,而且资源丰富。
马鲁古王国的区域,包括了南北马鲁古群岛,还有苏拉威西岛的东部区域,这里土人的数量不多,是个移民的好地方。
朱瞻基还想以后大力发展移民,这样几十年,几百年下来,当地的华人数量就会很快占据主流。
而且现在大明的香料贸易属于是暴利,在香料群岛收香料的时候,是以白菜价收购,到了大明就能卖出肉价,等到了欧洲,就能卖出黄金价。
所以为了长期垄断贸易,并且不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利润,很长一段时间,朱瞻基都没有允许马鲁古人去大明。
莫戈伊轻声说道:“自我父王得大明上国的支持,坐稳了王位。整个马鲁古对大明上国就仰慕已久,除了羡慕上国的繁华,对大明文化也是仰慕已久。所以父王才会让我们拜上国杨中官为师,学习上国之学。只是杨上师也不过只是粗通文墨,他告诉我们,想要学习到真正的上国文萃,就必须要到应天府才能学到。”
他口中的杨上师其实是内监负责采买香料的太监杨双成,此人虽然能教汉话和一些基本礼节,但是论起文采,当然不值一提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盯着他的眼睛问道:“我是问,为何会突然改变主意?”
他不敢与朱瞻基对视,俯首说道:“太孙殿下厚爱,赠我朝两千石巨舟。有了巨舟,小王才有了前往大明就学之念。”
原来问题还出在自己身上,朱瞻基笑了笑说道:“大明你们暂时不必去了,有了这艘船,今后你们就能从马鲁古直接来星城贸易。你们缺什么东西,报与这里的内监,然后他们就会专门为你们提供各种商品,包括书籍。这次你陪我一同回国,待我从西洋回来,届时我带着你一起去大明,那个时候,你也不用惧怕海上风浪,更不需担忧他国抢夺船只。”
朱瞻基的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莫戈伊当然不敢再自作主张,应诺了下来。
打发了他离开,朱瞻基让人叫来了孙林,吩咐他说道:“帮我调查一下马鲁古人的动态,查一下他们对如今的收购价是否有所不满,如果真有这方面的原因,就让人适当提一下香料的收购价。”
朱瞻基不是竭泽而渔之辈,一直崇尚携手并进。
钱都让一家赚走了,对于商业的发展并没有利,只有人人手里都有钱了,商业的大环境才能更好。
第二日,大明舰队凌晨时分就开始集结,到天亮时,朱瞻基率众登上他的旗舰。
旗舰上依次升起了皇家龙旗,太孙四爪金龙旗,海军旗,陆军旗。整个舰队的约三分之一船只,一半人马,将会随着朱瞻基一路南行。
这三分之一的船只全部都是战舰,除了后勤运输船,没有一艘货船。
他们的主力舰队将会途径满者伯夷,马鲁古,然后前往海龟岛。
海龟岛就是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这里环境恶劣,除了少数食人族,岛上并无文明。
但是朱瞻基知道,这里有一座世界上最大金矿之一的格拉斯伯格金矿,大明想要在前往南洲的途中建立一个重要据点,这个矿山非常重要。
除了大明舰队,满者伯夷国的近百条船,也会与之同行,舰队还会在爪哇岛做短暂停留。
而来送行的人就多了,几乎南洋各国的使节们都亲自来码头送行,他们在送走朱瞻基之后,才会启程回国。
并且西洋的一些国家,还会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建立新的宫殿,迎接朱瞻基的到来。
这里面最激动的就要属施进卿了,他原本只能算是一个盟主一般的国主,上面有大明和满者伯夷压着,下面的各部落对他也都是阳奉阴违。
但是在大明舰队干脆利落地干掉了明古鲁部落,并且授权给他管理整个苏门答腊岛之后,他如今可以说是大权在握。
满者伯夷国对大明的火器有了畏惧之心,对旧港的逼迫不敢过甚,那些小部落更是怕了大明,也不敢再对他阳奉阴违。
朱瞻基为了维持他的权威,给两支驻扎在南洋的舰队换装了一千支火枪,这个舰队虽然不归他控制,但是却能借用这股力量。
而且除了安乡伯张勇率领的驻扎在麻喇迦和旧港的舰队,朱瞻基在星城也留下了一个舰队,负责建设新的转运地。
这里由第二舰队参将许韶光率领,他的任务是要在两年之内,将星城建设成为一个比麻喇迦更庞大的转运港。
而在他们这三处水寨之外,朱瞻基还任命了张谦为当地的贸易提督,总管商业和民政,并且扶持周航在南洋建立完善的情报网。
朱瞻基虽然暂时离开南洋,但是他在南洋已经展开的汉化政策,却不会有任何改变。
而在他们的船只起航之后,王景弘也率领剩下的舰队,与西洋各国使节,一同前往西洋。
他们的船队现在货船多,舰队只有幼军的五千五百人,海军的不到三万人。虽然这股力量在南洋地区也是无敌的,但是他们还是以稳妥为重,只在熟番各国贸易,等待主力舰队的回返。
这个时候已经是永乐十五年的五月中旬,刮起了南风。
这对舰队下西洋,或者是回返大明都是有利的,但是对朱瞻基他们向南航行,却非常不利。
但是朱瞻基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要避开南洲的台风期,这个时代,对于一个舰队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台风更可怕的了。
逆风航行,无非是慢一点,但是如果遇到台风,半支舰队恐怕都要完蛋。
五月二十四日,船队抵达了爪哇岛的西端。为了避开这个季节的南洲的西南季风,船队不会从河里直接前往南洲,而是沿着海岸线继续向东行驶。
五月二十六日,舰队抵达了满者伯夷国的首都满者伯夷,这里实际上就是后世的泗水,也被当地人称之为苏腊巴亚。
大明与满者伯夷的贸易在星港已经完成,这次满者伯夷国的近百条船,装满了来自大明的各种货物。
有几艘船,装满了从大明运过来的铜钱和银币。
满者伯夷虽然是南洋强国,但是也只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冶炼技术非常落后,到现在都还不能自己锻造合格的铜钱。
所以南洋地区,包括满者伯夷国的商品交易,一直都是用大明的铜钱。
大明的那些文官,不仅没有认识到这种经济控制的力度,反而时不时的叫嚣,要杜绝大明铜钱外流。
这当然有大明铜产量太低的原因,但是通过南洋贸易,大明每年收回的铜锭数量,要远远多于铜钱的输出量。
也因为双方的贸易已经结束,所以这次朱瞻基并没有在满者伯夷停留的想法。
但是既然来了这里,如果不到这里暂留,那就更说不过去了。
在满者伯夷国满国臣民的热烈欢迎下,朱瞻基在泗水登陆,礼部的官员也用了最隆重的礼节,向满者伯夷国的臣民们展示了大明的礼仪文明。
朱瞻基那如同一座宫殿的龙辇,大明那整齐的仪仗,繁琐的各种讲究,都让所有人感到瞠目结舌。
这个国家,却是朱瞻基目前不想干预太深的国家,因为这里人口实在太多了,因为土地肥沃,这个小岛上有南洋一大半的人口。
而这个国家因为这些人口,成为头号强国。
但是同时,这里的人信仰印度教,信仰佛教,信仰绿教,宗教信仰的泛滥,导致了人心不齐。
可以说,这里送给朱瞻基,朱瞻基都不会要。
等到南洋布局完成,在这里发展奴隶贸易,将这里的人卖到其他地区去挖矿,才是朱瞻基想要做的。
第三十二章 金矿与中继点
朱瞻基不知道,他不愿意在满者伯夷国长留,而满者伯夷国的大臣们更是不愿意他在此长留。
别的不说,光是那占满整个海湾,一眼看不到边际的舰队,就足以让满者伯夷的百姓们对大明产生恐惧。
满者伯夷国超过两千石的海船,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船只。
而且依靠粘合的船体,只能在赤道两边的无风区航行,根本不敢出这个范围,因为一场暴风,就可能让船身解体。
大明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让所有人都恐惧的庞然大物。
看着大明的舰队终于离开,扬维西沙再也不用控制自己的情绪,长舒了一口气。
这一个月来,自从到了星城,知道明古鲁部落根本上毫无抵挡之力就输了战争,南洋各国各部落难免都有唇亡齿寒之感。
原本的满者伯夷并不惧怕大明,在几十年前,他们还将蒙元打的大败而归。
但是现在,大明越发强盛,能够隔空伤人的火枪,根本是无法抵挡的利器。
扬维西沙也感到恐惧了。
大明举办那个竞技大赛,扬维西沙从头看到尾,那些个人武力的比拼,他并不在意。
大明反正已经是人多势众,南洋各国想要抵挡只能依靠地利和气候,甚至包括躲藏来跟他们应对。
强了三分,还是强了五分,关系都不大。
反正大明不可能永久赖在南洋,他们拖不起了自然会回去。
他最关注的还是大明的新式火枪以及火炮。
那火枪可以隔着百米伤人,在此距离中,只要是要害被击中,必死无疑。
而他们的新式火炮更是惊人,竟然能打出三四里地。像满者伯夷的船只,因为木材偏软,结构也不紧密,只要中了炮击,就会完蛋。
当大明的炮击比赛展开以后,南洋各国更加沮丧了,这种巨炮,就连他们的城池也抵挡不了。
看到大明的军队如此雄壮,势不可挡,这些时日,扬维西沙的心里一直压着一块大石头。
而这位太孙殿下更是让他觉得恐惧,从来没有人给他过这么大的压力。
他回身吩咐道:“立即组建一个使团,向大明进贡。这一次我要亲自前往大明,去看看那个天朝上国的伟大。我要用尽一切办法,得到制造火枪的方法,让我满者伯夷的勇士,也能用上火枪。”
从爪哇海到班达海,舰队斜逆着东南季风的风势,缓慢地航行着。
这两片海中,到处都是暗礁和小岛,舰队只能按照长蛇阵,最多只能有三艘海船并行。
爪哇海是全世界最浅的海,平均水深只有五十米。因为地处赤道,这里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