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闪烁)-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群岛附近的时候,他离设得兰群岛不会超过一百海里。

不可否认,在三打四的情况下还能取胜,让雷德尔信心十足。

只是,雷德尔没有失去理智。贝蒂只是个铺垫,他能够击败贝蒂,不等于能够击败杰利科。

再说了,为了击败贝蒂,雷德尔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除了“德塞利茨”号还能继续战斗,“毛奇”号与“冯-德-坦恩”号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显然,雷德尔不会指望用六艘主力舰去战胜十多艘战列舰。

结果就是,雷德尔表现得比冯承乾希望的还要谨慎。

贝蒂撤退之后,雷德尔没有下令追击,只派了两艘轻巡洋舰尾随其后。主力舰全部留了下来,解决掉还没沉没的“不挠”号。

虽然在此期间,贝蒂也组织轻巡洋舰进行反击,阻止雷德尔派出的轻巡洋舰靠近杰利科的主力舰队,但是并没有产生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双方似乎同时决定停止决战,各忙各的去了。

显然,这肯定不是杰利科愿意看到的情况。

八点半不到,在德舰的围攻下,“不挠”号的舰长选择了投降。雷德尔也很有风度,准许英国官兵在离舰之前打开通海阀,并且派出了几艘小型舰艇,把那些跳海逃生的英国官兵救了起来。

在返航途中,雷德尔还在“德塞利茨”号上款待了“不挠”号的舰长。

雷德尔的被动做法,也让杰利科的处境极为尴尬,甚至让杰利科疑心重重。

在杰利科看来,雷德尔没有主动追击撤退的贝蒂,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雷德尔知道大舰队已经到达,不敢主动追击,二是雷德尔的强援即将到达,正在准备与大舰队决战,或者是这两种可能都有。

到这个时候,杰利科显然不会相信情报部门的鬼话。

雷德尔打得如此主动,在明知道大舰队赶来的情况下还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足以证明公海舰队的主力没在芬兰湾,早就进入了北海。这一切,肯定是公海舰队的战术安排,目的就是引诱大舰队出来决战。

可以说,这是杰利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虽然他对英国皇家海军充满了信心,但是杰利科更加清楚,皇家海军还没有为迎战北海对面的强敌做好准备。如果在这个时候与公海舰队决战,就算大舰队能够取胜,也将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在战略上,大舰队遭受惨重损失,将使任何胜利变得黯然失色。

要知道,海军是英国的一切。英国要想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胜利者,除了要在海洋上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还得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保住头号海上强国的地位,不然就算击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英国也将被其他海上强国,比如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取代,从此沦落为二流国家。

杰利科有清楚的战略观,自然明白保存舰队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正是这些担忧与顾虑,让杰利科显得极为犹豫。

当时,他明知道雷德尔的舰队就在东北方向上,而且最多只有六艘主力舰还能作战,却没有下令追击,而是首先派出了以轻巡洋舰为主的侦察舰队。名义上,是去掩护贝蒂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撤退。实际上,杰利科更想知道,在雷德尔身后,是否有公海舰队的主力,或者说前方是否有敌人设置好的陷阱。

结果,在战场局势相对明了的情况下,双方都选择了观望。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杰利科选择追击雷德尔,也不见得能够取得收获,但是至少能让他获得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即公海舰队在取得战术胜利的时候,却在战略上输掉了主动权。

可惜的是,杰利科并没有这么做。

当然,从总体战局上看,杰利科的犹豫不决并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希佩尔的主力舰队根本不可能及时赶到。

九点过,杰利科派出的轻巡洋舰发现了雷德尔的舰队。

在主力舰的重炮威胁下,英国轻巡洋舰没敢冒险靠近,只是远远的跟随在后,始终呆在三百毫米舰炮的有效射程之外。

此时,雷德尔拿那几艘轻巡洋舰也没办法。

别忘了,雷德尔手里只有六艘轻巡洋舰,而且全部派出去执行侦察任务了。伴随主力舰活动的,只有几艘小型舰艇。虽然这些小型舰艇能够阻止英国轻巡洋舰发动鱼雷攻击,却无法单独击败轻巡洋舰。

被大舰队的轻巡洋舰死死盯住,雷德尔丝毫不敢大意。

十点不到,在危机感越来越强的情况下,雷德尔选择了撤退。

雷德尔并不知道,此时希佩尔率领的主力舰队离他只有大约八个小时的航程了,而且杰利科并没有全速追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雷德尔没有选择撤退,恐怕会有另外一个结果。

别的不说,在发现雷德尔徘徊不前,既没有主动上前决战,又没有撤退的时候,杰利科也很是疑惑,甚至在怀疑之前做出的判断。说得直接一点,雷德尔在选择撤退之前,杰利科觉得公海舰队的主力并没赶到。

要是再耗上两个小时,杰利科很有可能主动去找雷德尔决战。

到时候,希佩尔离战场也就只有不到六个小时了。只要雷德尔指挥得当,就算无法战胜杰利科,也能缠住杰利科,争取六个小时不算什么难事。当然,雷德尔肯定会因此承受很大的损失,可是与重创、甚至是歼灭大舰队相比,就算雷德尔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全军覆没,也算不了什么。

有趣的是,雷德尔选择撤退,反而难住了杰利科。

虽然雷德尔舰队里的主力舰的最高航速都在二十四节以上,而杰利科率领的十七艘战列舰中,速度最快的也不到二十二节,但是与贝蒂交战之后,“毛奇”号与“冯-德-坦恩”号的速度降到了二十节以内。

也就是说,只要杰利科愿意追,就肯定追得上。

只是,得花上好几个小时。

可以说,雷德尔的决定非常及时。如果他晚两个小时下令撤退,杰利科又全速追击,在希佩尔赶到之前,雷德尔就会被杰利科追上。

当然,杰利科与雷德尔都不清楚这一点。

此时的杰利科,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不追的话,他就得承担责任。追的话,又有可能中了对方的圈套。

最后,杰利科还是决定追,只是非常谨慎。

不管怎么说,杰利科不会替贝蒂背黑锅,也不想落入对手的圈套之中。在追击雷德尔的时候,杰利科派出了数艘轻巡洋舰。杰利科想得非常清楚,只要发现公海舰队就撤退,绝不与公海舰队决战。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八十五章嘎然而止

更新时间:20127110:58:40本章字数:5031

九月九日,下午四点过,雷德尔率先与希佩尔会师。

因为“毛奇”号受损严重,所以在撤退途中,雷德尔转移到“德塞利茨”号上。与希佩尔的主力舰队会合后,雷德尔来到了公海舰队旗舰“国王”号上,向希佩尔汇报与大舰队的交战情况。

此时,尾随雷德尔的几艘英国巡洋舰已经被赶跑了。

雷德尔着重提到,杰利科的主力舰队很有可能已经赶到,但是没有与之遭遇,因此无法判断杰利科的去向。

显然,这给冯承乾与希佩尔出了一道难题。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已经丧失作战能力,即便“玛丽女王”号与“不屈”号没有被击沉,也无法继续作战。根据之前获取的情报,杰利科手上应该有十七艘战列舰。

正是如此,冯承乾、希佩尔与雷德尔都主张跟杰利科决战。

当然,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杰利科愿意前来决战。

商量好之后,希佩尔让雷德尔返回“德塞利茨”号,首先安排“毛奇”号与“冯-德-坦恩”号撤回威廉港,然后率领六艘战列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前去寻找很有可能还在设得兰群岛附近的大舰队。

希佩尔说得很明确,雷德尔只需要前去搜寻大舰队,不用与大舰队交战。

雷德尔走后,希佩尔也率领主力舰队跟了上去。

舰队作战的战术相对简单,雷德尔在前,希佩尔只需要跟在后面四十海里左右,在雷德尔发现了杰利科之后迅速赶上去。虽然大舰队战列舰的航速普遍较高,但是有几艘的速度并不快,特别是三艘“柏勒罗丰”级与三艘“圣文森特”级,最高航速不到二十一节,比公海舰队最慢的战列舰还要稍微慢一些。舰队的速度,不由最快的战舰决定,而是由最慢的战舰决定。只要被公海舰队咬住,除非杰利科打算抛弃六艘速度慢的战列舰,不然就得跟公海舰队决战。

杰利科会抛弃六艘速度较慢的战列舰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别说贝蒂刚刚吃了败仗,损失了“不倦”号与“不挠”号,就算没有任何损失,杰利科也不会抛弃六艘战列舰。

要知道,如果损失六艘战列舰,英国皇家海军就将丧失兵力优势。

希佩尔与冯承乾都相信,只要雷德尔咬住了杰利科,决战就将爆发,而且公海舰队的胜算更大。

关键就是,雷德尔必须找到杰利科。

可以说,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虽然希佩尔与冯承乾没有指责雷德尔,但是两人都知道,雷德尔在撤退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即没有派遣轻巡洋舰去搜寻杰利科。严格说来,这也不是雷德尔的错,因为雷德尔手里就没有几艘轻巡洋舰。更重要的是,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咬住了雷德尔,他首先得确保自己的安全。

很明显,找到杰利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个严重欠缺侦察手段的时代,要想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支四处活动的舰队,基本上就是大海捞针。

所幸的是,大舰队并非无迹可寻。

根据之前的交战情况,大舰队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等待与公海舰队决战。二是掩护受损的战舰向南撤退,避免与公海舰队决战。希佩尔与冯承乾都觉得,后一种可能更大一些。

别的不说,只要杰利科手里只有十七艘战列舰,他就不会与公海舰队决战。

问题是,杰利科同样有理由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

最关键的理由就是,杰利科并不知道公海舰队已经进入北海,而且他率领大舰队北上的任务就是保卫设得兰群岛。能够成为舰队司令,杰利科肯定是一个目的明确的将领。在不能肯定对手是否存在的情况下,他不会轻易放弃既定目的。如此一来,杰利科就很有可能只让贝蒂撤退,他继续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

事实上,这也是继续作战的基本判断。

只有这个判断成立,才有得打。只要杰利科率领大舰队南下返回朴茨茅斯,就算公海舰队全速追击,也不见得能够追得上。

别忘了,雷德尔与希佩尔会合的时候,已经向东航行了近三个小时。

也就是说,如果杰利科已经达到设得兰群岛附近,没有追击雷德尔的话,此时与希佩尔的距离在一百海里以上。以两支舰队的速度差为一节计算,也差不多需要四天才能追上,而四天之后,杰利科已经回到朴茨茅斯了。

问题是,希佩尔与冯承乾的判断并不完全准确。

当时,杰利科确实在雷德尔后面,而且正以二十节的速度追击。只是,在雷德尔与希佩尔会合前大约一个小时,杰利科停止了追击行动,并且下令转向一百八十度,率领大舰队往回走了。

杰利科为什么要放弃追击?恐怕没人说得清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杰利科最大的担忧,还是去向不明的公海舰队。

虽然有情报表明,公海舰队去了芬兰湾,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龟缩在港口里面,所以公海舰队一时半会脱不了身,但是杰利科更愿意相信,雷德尔在北海上的积极表现,与公海舰队的支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是如此,杰利科认为,雷德尔主动撤退,肯定有更大的目的。

稍微冷静一点,杰利科就想到,公海舰队很有可能已经进入北海,说不定即将到达,不然雷德尔不会在与大舰队遭遇之前,放过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的贝蒂,或者说放弃干掉两艘战列巡洋舰的机会。

正是这个担忧,让杰利科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只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在杰利科决定撤退的时候,他派出去的轻巡洋舰被雷德尔打退了,因此他并不清楚雷德尔那边的情况。

当时,杰利科只能认为,雷德尔将向东航行,在确定摆脱了大舰队之后,再转向南下。

也就是说,杰利科并不知道,希佩尔率领的主力舰队已经到达。

结果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大舰队的撤退速度不是二十节,而是十四节。主要是三艘“柏勒罗丰”级战列舰没有按照计划进行大修,锅炉与轮机的状况很不理想,之前已经全速航行了数十个小时,已经无法继续全速航行了。

杰利科这种要打不打,要走又不走的做法,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他将不可避免的与调转回来的雷德尔遭遇。

只是,当两支舰队再次遭遇的时候,已经是夜间了。

对杰利科来说,夜色就是最好的掩护。

入夜后不久,雷德尔派出的“卡尔斯鲁厄”号轻巡洋舰就发现了杰利科,可是这艘轻巡洋舰没能在夜色中辨认出英舰,反而在半个小时后跟丢了。两个小时后,“卡尔斯鲁厄”号的姊妹舰“罗斯托克”号再次遭遇了杰利科,更加可惜的是,这艘轻巡洋舰上的了望员把正在开火的看成了轻巡洋舰。

根据事后公布的消息,当时杰利科这边也乱成了一锅粥。

因为不时与德舰遭遇,所以大舰队里人心惶惶。在被“罗斯托克”号发现的时候,两艘战列舰把在附近活动的友舰当成了德舰,并且用副炮向友舰开火。当时,“罗斯托克”号上的了望员看到的就是副炮发出的炮口闪光。也正是如此,了望员才把两艘主力舰当成了轻巡洋舰。

这个晚上,双方过得都不平静。

只是,并没爆发决定性的战斗。

最大的一场战斗发生在凌晨三点左右,一艘执行侦察任务的英国轻巡洋舰在无意之中闯进了雷德尔的主力编队之中。最初的时候,几艘战列巡洋舰还把那艘英舰当成了返回舰队的友舰。有趣的是,英舰也没有及时发现近在支持的德舰。等到德舰上的了望员反应过来,战斗就打响了。遭到数艘主力舰炮击后,英舰立即加速逃跑。可惜的是,仍然晚了一步。在被数枚大口径炮弹击中之后,这艘被命名为“南安普敦”号的轻巡洋舰在不到两分钟内就沉没了,全舰四百多名官兵中,仅有四人幸存。

“南安普敦”号,也是这场海战中,最后一艘战沉的战舰。

天亮前,杰利科下达了全速撤退命令。

因为实在不够安全,比如“南安普敦”号就完全有机会在夜色掩护下发起鱼雷攻击,所以希佩尔也在天亮前下达了撤退命令。更重要的是,花了一整个晚上都没找到杰利科,希佩尔认为大舰队已经南下了。

九月十日清晨,设得兰海战宣告结束。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这是一场宝贵的胜利。在此之前,没人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有能力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在此之后,恐怕就没有人会怀疑,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成为真正的海上强权。

在这场海战中,帝国海军取得的不仅仅是战术上的胜利,更是战略上的胜利。

可以说,这是自特拉法尔加海战、英国夺得海上霸主宝座之后,在海洋战场上首次遭遇惨败。

对英国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在战术上失败,而是由战略失败引发的严重后果。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八十六章隐患

更新时间:20127211:29:37本章字数:5242

一夜之见,希佩尔与雷德尔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虽然在这场战斗中,冯承乾身为希佩尔的作战参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但是帝国民众没有忘记他,帝国皇帝更没有忘记他。在嘉奖帝国海军的诏书中,德皇就明确提到,如果没有冯承乾公爵为帝国打造的强大舰队,就不会今日的胜利,希佩尔与雷德尔甚至没有获取胜利的机会。

九月十四日,德皇下诏,授予希佩尔、雷德尔与冯承乾蓝色马克斯勋章,破例授予“德塞利茨”号战列巡洋舰蓝色马克斯勋章,并且为公海舰队战列巡洋舰分队作战得力的官兵颁发了奖章。

这是开战之后,德皇给出的第一批蓝色马克斯勋章。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蓝色马克斯勋章代表了军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帝国与普鲁士王国的名将,全是该勋章的获得者,比如老毛奇元帅、罗恩伯爵,甚至连俾斯麦宰相都获得过该勋章。

事实上,德皇也是该勋章的获得者。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所有军人都希望得到一块蓝色马克斯勋章。这不仅仅是荣誉,还是对其贡献的承认。

九月十六日,德皇在波茨坦皇宫为凯旋而归的海军将士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做为设得兰海战的主要功臣之一,冯承乾第一个受到邀请,而且是威廉皇储亲自上门请他赴宴。

可以说,威廉皇储是海战之后,表现得最积极的一个人了。

这场胜利,让皇储非常兴奋,因为他已经向曾经看不起他的舅父证明,德意志第二帝国照样能够打造出一流的舰队。

有趣的是,皇储在乎的不是海战的过程,而是海战的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

为此,在接冯承乾前去赴宴的时候,皇储特意提前了两个小时赶来,借机跟冯承乾讨论相关话题。

“殿下觉得,这场海战已经改变了帝国的处境吗?”

“我们是事实上的胜利者,不管是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我们都击败了英国皇家海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威廉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在冯承乾身上游走了一番,才说道,“难道伯爵不这么认为吗?”

“皇储说得没错,我们确实取得了重大胜利。”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在战术上,我们几乎以零的损失,击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大舰队,击沉了包括‘不倦’号与‘不挠’号战列巡洋舰在内的多艘战舰。在战役上,我们成功袭击了比斯开湾,还迫使杰利科率领大舰队撤离战场。在战略上,我们更加打破了英国皇家海军不可战胜的神化,向全世界证明,不仅仅只有英国才能称霸海洋。可是,我们更加得清楚的认识到,设得兰海战只是一个开始,远远不是结果。”

威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事实上,这场海战并没改变我们与英国之间的关系,最多只是缩小了差距。”

“伯爵的意思是……”

“说得简单一些,海战的结果与我的预期差得很远。”

“这……”

“殿下有没有想过,英国佬还会给我们一次同样的机会吗?”

威廉皱起了眉头,似乎不大明白。

“对我们来说,实际上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冯承乾又叹了口气,才说道,“我最初的设想,是想通过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交战,让英国皇家海军放松警惕,认为我们的主力舰队在芬兰湾活动,从而出动主力围歼雷德尔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如果一切顺利,雷德尔应该在九日炮击设得兰群岛,在九日夜间或者十日清晨与大舰队遭遇。这样的话,在雷德尔与贝蒂决战的时候,我们就能赶到战场。到时候,就算杰利科不想跟我们打,他也必须尽一切努力击败我们。”

“为什么,难道他不能撤吗?”

“当然可以撤,但是他得抛弃六艘速度不到二十一节的战列舰。”

“这……”

“如果杰利科敢这么做,就算没有全歼大舰队,我们也能重创英国皇家海军,并且一举改变兵力上的差距。”

威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非常可惜的是,雷德尔操之过急,提前一天炮击了比斯开湾,让杰利科提前赶到,从而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难道今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吗?”

“你觉得,经过这场战斗,英国皇家海军还会给我们机会吗?”冯承乾看了威廉皇储一眼,说道,“经过这场海战,英国皇家海军肯定看出了我们的企图,即在规模有限的海战中逐步缩小差距。虽然我们不缺乏决战的斗志,但是在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我也不会选择决战。”

“这……”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将迅速增强大舰队的实力,获得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不给我们半点机会。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迟早有一天,我们将在局面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与英国皇家海军决战。”

威廉的眉头迅速跳了几下,说道:“伯爵,你是说,我们没有取胜的希望?”

“不是没有,只是极为渺茫。”

显然,冯承乾一点都不乐观。

“当然,我们必须得有信心。”冯承乾勉强笑了笑,说道,“时间不早了,要是让陛下久等,那就太不好了。”

两人没再罗嗦,一同去了波茨坦皇宫。

晚宴上,冯承乾自然不会表露出担忧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设得兰海战都是一次重要的、而且非常难得的胜利。此外,三天前,鲁登道夫在东线围歼了由保罗-冯-莱宁坎普指挥的俄军第一军团,毙伤俘俄军近五十万人,取得了东线大捷。虽然西线的局势很不乐观,德军的推进速度严重低于预期,但是两场重大胜利足以让人信心百倍。

在这种情况下,冯承乾自然不好做些扫兴的事情出来。

可喜的是,此时头脑清醒的不仅仅是冯承乾一个人。在看到胜利的同时,德皇也看到了隐藏的危机。

宴会中,德皇单独召见了好几名军政要员。

冯承乾被安排在最后,不是德皇不重视他,而是让他留在最后,才有更多的时间与他探讨战局。

可以说,此时德皇正需要一个像冯承乾这样的,能够提供客观意见与建议的幕僚。

趁此机会,冯承乾也从参加宴会的陆军将领,特别是比较熟悉的鲁登道夫等人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地面战场上的信息。

不可否认,鲁登道夫在东普鲁士取得了一场极为关键的胜利。

从战场总体局势上看,鲁登道夫取得的胜利,不仅仅是歼灭了近五十万俄军那么简单的事情。在战略层面上,首先打垮了俄国的胜利信心,让俄国从上到下多认识到,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次是消除了奥匈帝国受到的威胁,让俄国不得不在对德战场上部署更多的兵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德军不再需要向东线增兵,能够继续把重点放在西线战场上。

问题是,东线只是次要战场。

早在战争爆发前,冯承乾就多次向德皇与小毛奇建议,在战争的前半年,不要过分关注东线,必须把重点放在西线。如果因为向东线增兵,导致西线没能在半年内取胜,那么帝国打赢这场战争的机会就将大大降低。

也就是说,鲁登道夫在东线取得的胜利,并没改变西线的局面。

当然,问题还不止这么一点。

虽然开战才一个多月,但是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小毛奇的西线战略即将破产,甚至可以说已经破产。

别的不说,打到这个时候,德军都没能攻占比利时全境。

八月底,提尔皮茨就向法金汉提出,西线德军在进行大回旋进攻的时候,得适当增强最外围的兵力,夺取比利时沿海地区,最好能够获得几座港口。虽然提尔皮茨的目的是要在英吉利海峡附近获得能够供小型舰艇驻扎的港口,但是能起到另外一个效果,即切断英法之间最为便捷的海上航线。

可惜的是,法金汉没能说服小毛奇。

虽然法金汉是陆军大臣,但是按照帝**制,只有总参谋长才有权指挥作战行动,陆军大臣得靠边站。

如果说,小毛奇是为了攻打巴黎,才没有在右翼投入重兵,那还说得过去。

不管怎么说,迅速击败法国才是根本目的。只要法国战败,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就算逃走了,比利时也会投降。

问题是,小毛奇并没有按照计划把重点放在进军巴黎的路线上。

打到九月初,德军在西线上的作战行动就严重偏离了原定计划。

别的不说,小毛奇尽然从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的第一军团与格奥尔格-冯-德马维茨的第二军团抽调兵力去攻打凡尔登要塞。要知道,第一军团与第二军团位于德军最右翼,是进军巴黎的主要兵力。按照原定计划,这两个军团应该得到加强,而不是被削弱,才能确保及时到达巴黎。

被小毛奇这么一搞,就算马肯森与德马维茨在努力推进,对面的法军也在迅速崩溃,德军依然表现得较为乏力,而且空虚的大后方,已经成为西线德军崩溃的隐患,随时有可能丧失主动权。

显然,战场局势不容乐观。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八十七章生于忧患

更新时间:20127211:29:38本章字数:5883

一般情况下,出于避嫌的原因,冯承乾很少在德皇面前提到陆军的事情。

这次,冯承乾坐不住了。

眼前的局面,与他熟知的历史极为相似。在冯承乾看来,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德军肯定会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输掉西线,从而输掉整场战争。必须改变这一切,也就得阻止小毛奇继续犯傻。

问题是,怎么让德皇明白呢?

“陛下,我们有句俗话。”

“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腓特烈三世皱起眉头,朝冯承乾看了过来。

“不可否认,现在的局势看上去对我们十分有利。在海洋上,我们取得了胜利,在东普鲁士也大败俄军。可是陛下注意到没有,真正的主战场既不在北海,也不在东普鲁士,而是在法国。”

德皇没有开口,他显然知道这一点。

“开始,我跟鲁登道夫将军聊了聊,他对西线局势也极为担心。”

“是吗?”

冯承乾点了点头,在跟鲁登道夫聊的时候,他就得知,德皇也对小毛奇不满,早就想撤掉小毛奇了,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按照鲁登道夫的说法,德皇有意任命他为西线德军总司令。

“陛下,你觉得西线能按照计划取得胜利吗?”

“我跟小毛奇谈过,他仍然很有信心,只是……”

德皇顿了一下,没有立即说下去,冯承乾也没有急着追问,因为他知道,小毛奇肯定在设法敷衍德皇。更重要的是,德皇不可能不清楚西线的形势,也就不可能相信小毛奇的一面之词。

“既然你跟鲁登道夫谈过,你肯定知道,西线的作战计划已经修改了好几次。”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听说,小毛奇元帅已经把攻占巴黎的时间推迟到了年底,主要就是进攻不太顺利。”

“如果他能在年内攻下巴黎,我也心满意足了。”

“陛下的意思是……”

“实际情况是,恐怕到明年年底,都不见得能够打下巴黎。”德皇长出口气,说道,“根据最新获得的情报,到达法国的英国远征军已经超过二十万,而且还在以每周两个师的速度增加。现在,英国远征军集中部署在弗兰德斯地区,正好面对马肯森的第一军团与德马维茨的第二军团。虽然小毛奇并不认为英国远征军是个巨大的威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