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闪烁)-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下,朝鲜局势变得格外复杂了。

虽然李鸿章竭力避免与日本开战,主动提出双方共同撤兵,但是伊藤博文根本没有理会李鸿章。

日军好不容易登陆朝鲜,绝对不会轻易撤出。

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大清、日本与朝鲜一直在进行外交磋商,李鸿章显得很急切,却没有收到任何实质成果。

当时,大清与日本在谁先撤兵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双方都不愿意做出让步。

谈判期间,伊藤博文正面临不信任弹劾,因此表现得极为强硬,不但不答应撤兵,还在谈判期间陆续向朝鲜增兵。

虽然英法俄美等国出面调停,但是朝鲜牵涉到列强利益,调停并无结果。

七月二十三日,日军以保护使馆为由,突然袭击汉城,挟持朝鲜高宗与闵妃。

两天之后,日军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突然袭击了停在丰岛海面上的大清运兵船,大清与日本的战争爆发了。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冯承乾已经回到胶州湾。

虽然冯承乾一直在留意朝鲜局势,知道东学道起义事件不会这么简单的平息,但是一个多月里,他的主要工作是规划青岛海军基地的建设工作,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关注朝鲜的事情。

里希特霍芬找上门来的时候,冯承乾正在与提尔皮茨商议军港该如何布局。

“这么快就打起来了?”提尔皮茨显得有点惊讶,因为就他所知,大清的北洋舰队还没有完成备战准备呢。

“日本挑起战争,由不得大清。”里希特霍芬叹了口气,说道,“李鸿章已经给叶志超下了命令,全力于日军作战。只是大清在朝鲜的兵力远不如日本,而且士气低弥,恐怕很快就会战败。”

“不是恐怕,而是肯定。”

“伯爵这么肯定?”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以大清军队的战斗力,能在鸭绿江南面呆上两个月就非常不错了。”

“如果大清在两个月内战败,那么……”

“大清不会这么快战败,日本陆军再能打,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攻打大清本土,最多在朝鲜闹闹事。再说了,朝鲜的局势没有这么简单。日本利用东学党事件出兵朝鲜,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控制朝鲜,而不是以朝鲜为跳板攻打大清,因此在击败入朝清军后,日军不会急于北上。”

“伯爵的意思是……”

“关键在海洋战场上,要等到北洋水师战败,李鸿章才能认识到,他已经输掉了这场做梦也不会输的战争。”

里希特霍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李鸿章有提出别的要求吗?”

“大清肯定会采购更多的军火,不过这些事情都不用伯爵操心,按照协议办就是了。”

“那行,我也不用留在这里了。”

“伯爵……”

“这个时候,我最好还是不要去见李鸿章,让他头痛几天,才能知道我的好处。”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港口规划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就等资金到位。反正闲来没事,我们把舰队开出去转几天,说不定能碰上热闹。”

“我也有这个想法。”提尔皮茨赶紧附和了一句。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你去准备吧,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伯爵,你在这个时候随舰队出海,恐怕不大合适吧?”

“没什么不合适的,遇到你无法决断的事情,就搁置起来,等我回来再说。”冯承乾看了里希特霍芬一眼,说道,“我们对这场战争不能过于热心,就当成看热闹好了,反正谁输谁赢与我们没有直接厉害关系。”

见冯承乾心意已决,里希特霍芬没再多说什么。

虽然战争已经爆发,但是早在预料之中,冯承乾也早就做了安排。如果在这个时候表现得过于热心,反而过犹不及。冯承乾跟随舰队出海,避免与李鸿章见面,肯定会收到预料之外的效果。

里希特霍芬没有留在青岛,当天就返回北京,为冯承乾刺探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冯承乾登上了“腓特烈大帝”号铁甲舰。在提尔皮茨的率领下,帝国远东舰队驶离了胶州湾。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十七章看热闹

更新时间:20126143:30:40本章字数:5507

冯承乾说是出海看热闹,实际上是在避嫌。

虽然朝鲜只是一个弹丸小国,但是牵扯到了美国、英国、俄国等列强。德意志第二帝国为大清提供贷款,帮助大清增强军备,已经引起了美英俄等国严重不满,冯承乾要是在这个时候出面,必然会引来更为严重的外交风波。再说了,大清战败是迟早的事,冯承乾没有必要为此惹上一身骚。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下一场海战将在九月十七日打响。

还有近两个月呢,哪有热闹可看。

至于朝鲜的地面战争,冯承乾并不关心,或者说并不担心会出现预料之外的结果。

之前发生的事情,与冯承乾熟知的历史相差不大,比如李鸿章任命叶志超为总兵,而这个贪生怕死的家伙最终将葬送掉入朝清军。至于日军偷袭汉城,也与冯承乾熟知的历史相差不大。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主战场在陆地上。

舰队出海的第八天,即八月一日,冯承乾收到了里希特霍芬发来的电报,大清与日本已经正式宣战。

只言片语中,里希特霍芬还提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大清希望尽快结束战争。

仔细一想,冯承乾就明白了过来。

今年恰逢大清皇太后,也就有有名的慈禧太后六十岁寿诞,大清已经为此花掉了数千万两白银。肯定是慈禧太后下不想让战争打乱了她的庆寿安排,才给李鸿章下了懿旨,让首辅尽快结束战争。

战争才开打就想着结束,这也太高瞻远瞩了吧。

报着这样的想法,大清不败才是怪事!

八月八日,舰队回到了胶州湾。

此时,朝鲜战场上的局势依然十分混乱,交战双方都在调整兵力部署,还没有爆发大规模战役。

当然,这样的局面维持不了多久。

日军有备而来,清军则是仓促应战。虽然交战双方的兵力旗鼓相当,但是日本在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时,德皇也下达了指示,让冯承乾自行处置远东事务。

事实上,这是德皇在强调,冯承乾是帝国远东事务大臣,直接向皇帝负责,不用向帝国宰相负责。

冯承乾非常清楚德皇的意思,只是现在他确实不好出面。

回到胶州湾,冯承乾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应付在大清开设工厂的帝国企业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偿还大清购买军火的欠款。

虽然大清肯定得还钱,但是能不能还钱是另外一回事。按照贷款协议,大清用胶州湾地区的租借权来抵偿利息,获得胶州湾使用权的是帝国政府,因此帝国政府需要替大清支付贷款利息。

这不是一笔小钱,不是靠凑款就能获得的。

再说了,那些到大清办厂的帝国企业家都想赚上一笔,而不是拿着一叠帝国政府开的白条回去交差。

所幸的是,里希特霍芬已经替冯承乾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在贷款协议中有一条,即胶州湾地区为免税区,只是这个免税是针对大清的,即大清不得在此征税。如此一来,帝国就可以在胶州湾地区征税,然后用税收来支付利息,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

对此,企业家都表示欢迎。

只是,在税率的问题上,企业家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不应定得过高,以提升帝国产品在大清的竞争力,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在销量上去之后,总税收并不会因为税率降低而减少。

最初,冯承乾认为这行不通,毕竟列强在大清的势力范围早就划定了。

在与企业家多次磋商之后,冯承乾最终做出让步,采纳了企业家的建议,定出了一个较低的税率。

虽然列强瓜分大清已成定局,但是大清不是印度,并没被某一个强国独占,仍然是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因此列强在大清开辟市场,仍然得看商品的竞争力。如果帝国企业的税率低一些,那么帝国产品的售价就要低一些。显然,在大清这样的国家,价廉物美的商品更有竞争力。

只是,冯承乾也没有拿帝国的利益开玩笑。

利用这个机会,冯承乾以克虏伯公司为核心,创建了“帝国企业联盟”,并且明确要求该组织为帝国利益服务,企业的营销政策必须与帝国的基本政策同步,不然将无法获得特别税收赦免权。

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把帝国企业整合到一起,形成集体力量。

借此,冯承乾也与众多帝国企业家建立起了私人关系,对他今后回到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忙到九月份,冯承乾才算清闲了一些。

九月七日,平壤战役打响。

虽然清军装备精良,还有天时地利人和,但是窝囊的总兵,最终会让这场不该失败的战役变成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最严重的惨败。

十天不到,清军就战败了,平壤落入日军手中。

平壤沦陷,清军在朝鲜境内无险可守,而且士气低落,也不可再与日军交战,只能一路向北撤退。

要不了多久,清军就将撤退到鸭绿江北岸。

只是,清军会就此承认战败吗?

显然,李鸿章不会就这么认输,而会做最后的反击,因为李鸿章相信,他手里的北洋舰队能够扭转战局。

九月十五日,冯承乾再次登上了“腓特烈大帝”号装甲舰。

当天傍晚,帝国远东舰队从胶州湾出发,进入黄海海域,径直奔向东面的鸭绿江口,赶去看热闹。

大东沟会是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的决战之地吗?

冯承乾不敢肯定,他只知道,朝鲜半岛上的战斗与他熟知的历史相差不大,因此清军很有可能从海路向朝鲜运兵。

此外,里希特霍芬提供的情报也表明,北洋舰队正在掩护前往朝鲜的运兵船。

那么,大东沟很有可能成为远东地区最强大的两支舰队的决战场。

经过一天两夜全速航行,远东舰队在十七日清晨到达大东沟。按照冯承乾的吩咐,提尔皮茨派出了侦察舰。

天亮后,冯承乾特意把早餐地点安排在战舰的后甲板上。

“我们就在这里等?”

“有什么疑问吗?”冯承乾很是斯文。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生活了几年,他也学会了西方的习俗礼仪。“将军,不用急,该来的迟早会来。里希特霍芬男爵早就送来消息,北洋舰队全数尽出,日本海军的主力舰队也早就离开了军港。大清军队丢掉了平壤,李鸿章不肯善罢甘休,肯定会进行反击。虽然我不大懂军事,但是以朝鲜较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李鸿章要想力挽狂澜,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清军在朝鲜西海岸登陆,比如汉城附近的仁川,再从北面发起进攻。”

“所以,大清的运兵船一定会过来。”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在不大了解战局的情况下,都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日本海军指挥官自然能做出同样的判断。”

“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大清的运兵船什么时候到来。”

“就这两日吧,反正不会拖太久。如果援兵没有及时赶到,大清军队一路败退,在敌后登陆就毫无意义了。”

提尔皮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早餐还没吃完,传令兵就跑了过来,出去侦察的战舰已经返回,在西北方向上发现了大清的北洋舰队。

冯承乾没让舰队靠过去,而是远远的尾随其后。

只要盯住大清北洋舰队,就能遇上日本舰队。

发现尾随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远东舰队,北洋舰队打出了欢迎的旗号,并没做出过激反应。

上午几个小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大概是闲得无聊,冯承乾在这艘由他亲手设计、督办建造的战舰上转了一圈,顺便跟底层的水兵闲聊了一些寻常事情。

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海军还处于幼年阶段,但是水兵的士气很不错,素质也较高。

别的不说,战舰上的各种设备都保养得非常好,一看就知道水兵花了很多功夫,非常爱惜这艘战舰。

北洋舰队的官兵有这样的素质吗?

如果海军官兵都不爱惜战舰,又如何能够指望在海战中取胜呢?

午饭过后,海面上依然风平浪静,北洋舰队在前方慢悠悠的航行着,海天线上没有出现黑烟。

冯承乾依然没有闲着,只是回到了司令塔,开始向帝国海军军官取经。

虽然冯承乾了解海军史,但是不了解这个时代的海军战术,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与控制战舰航行。身为帝国海军战争大臣,如果连航海知识都没有,迟早会成为笑柄,所以冯承乾非常用心的学习航海技术。

有事可做,时间过得特别快。

当传令官进来通报情况,在东南方向上发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时,冯承乾正在向提尔皮茨询问舰队指挥的事情呢。

日本舰队终于出现了。

冯承乾看了眼挂钟,下午四点三十分。因为正好是北半球的夏季,所以还有三个多小时才会天黑。

如果冯承乾没有记错,历史并没发生显著改变。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十八章大东沟

更新时间:20126143:30:40本章字数:5258

一**四年九月十七日,下午四点五十分,在黄海大东沟海域打响的海战,把大清与日本的这场战争推向了**。

遭遇之后,北洋舰队就犯了一个错误:以横向队列冲向日本舰队。

严格说来,这也不是错误。

进入蒸汽时代之后,连英国皇家海军都不知道下一场海战该怎么打,风帆时代的海战战术早已派不上用场。因为战术不太明确,所以在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建造的大部分战舰都存在问题。

可以说,只有冯承乾知道蒸汽时代的海战战术。

问题是,他也只是略懂皮毛而已。

回顾冯承乾在这几年里做的事情,特别是在设计新式战舰时坚持的几项原则,就能大致明白这个时代的海战战术。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炮塔沿战舰的纵轴布置。

当时,冯承乾没有向任何人解释为什么要把炮塔沿纵轴布置,因为即便解释了,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够明白。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在战舰两舷方向上获得百分之百的火力。

要知道,在此之前,装甲舰的炮塔布局十分凌乱,比如“定远”与“镇远”二舰的两座炮塔就分别布置在两舷。受后部建筑物阻挡,这两艘战舰只能在正面较为狭窄的范围内获得百分之百的火力,而在两舷方向上,只能发挥出百分之五十的火力。因此在海战中,这两艘战舰更适合面向敌舰。

明白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北洋舰队为什么要直接冲向日本舰队了。

只有在正面交战中,“定远”与“镇远”二舰才能发挥出全部火力,即便是后来从德意志第二帝国采购的四艘战舰,也能在正面交战中发挥出百分之七十五的火力,与侧舷交战相当。

由此可见,北洋舰队的战术并没全错。

只是,这种战术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即装甲舰的正面火力覆盖范围较为狭窄,一艘战舰只能对付一艘敌舰,无法让几艘战舰集中火力对付一艘敌舰,从而使舰队交战成为了战舰之间的单打独斗。

如果北洋舰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舰队,问题还不是很大。

可惜的是,北洋舰队的官兵素质根本不值一提。

事实上,日本舰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面对迎面冲来的北洋舰队,日本舰队选择了纵列编队,由从英国采购的“雾岛”号装甲舰领队,另外三艘同级舰在后面依次排开,再往后是“吉野”、“高千穗”、“秋津舟”与“浪速”四舰,“松岛”、“千代田”、“严岛”与“桥立”等巡洋舰则组成了另外一个纵队,排在装甲舰编队右后方。

战斗刚打响,双方就乱了阵脚。

北洋舰队中,几艘速度较慢的老式战舰拖了后腿,而速度较快的战舰没有减速,一字横向队列变成了契型队列。

日本舰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战斗刚打响,最前面的四艘装甲舰就与第二队列的四艘装甲舰拉开了距离,而巡洋舰编队则隔得太远,没法立即投入战斗,也就没能对北洋舰队形成合围。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情况对北洋舰队极为有利。

依靠“摄远”等四舰强大的火力,只要保持速度,北洋舰队就能一举冲垮日本舰队,然后逐一解决日本战舰。

可惜的是,如此好的机会,竟然被浪费掉了。

为了等待掉队的战舰,北洋舰队在全速冲刺的时候,“摄远”等四舰竟然减速,而且盯上的不是日本舰队的第一装甲舰编队,而是由四艘老实装甲舰组成的第二编队,根本没有对日本舰队构成致命打击。

这也是整场海战中,北洋舰队唯一的机会。

五点十五分,日本舰队第一编队向右转向,“雾岛”号等四艘巨舰主动加速,没有与北洋舰队侧翼的巡洋舰纠缠。

发现日本舰队第一编队从侧翼包抄的时候,北洋舰队已经来不及做出调整了。

虽然在十多公里外,但是依靠蔡思公司的高倍望远镜,看得非常清楚,北洋舰队已经阵脚大乱。

五点三十五分,仅仅二十分钟的激烈炮战,北洋舰队就崩溃了。

这时候,日本舰队的纵队战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战中,“吉野”等四艘老式装甲舰拼死顶住了“摄远”等四舰的强大火力,为从侧翼包抄的第一编队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间。等到“雾岛”等四艘新式装甲舰投入战斗,北洋舰队变得毫无胜算。

这个时候,日本海军的素质优势体现了出来。

虽然战斗场面极为混乱,也打得极为艰苦,但是日本舰队里的几艘主力舰都忠实执行了舰队司令官下达的命令,即集中火力炮击“摄远”等四艘新式装甲舰,不在那些老式战舰上浪费力量。

显然,日本舰队的交战原则非常简单:打垮北洋舰队的核心力量。

与之相比,北洋舰队的指挥、以及各艘战舰舰长的素质就大不一样了。

虽然战斗中不乏勇猛之人,但是北洋舰队的指挥极为混乱,基本上各自为战,根本没有有效协同。

面对此景,冯承乾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冯承乾并不是心痛北洋舰队,而是心痛那四艘巨舰,那可是他亲手打造的四艘超级装甲舰。

看着四艘性能先进的装甲舰遭到围攻,冯承乾不心痛才是怪事。

只是,这四艘战舰并没被击沉。

六点二十分,在必败无疑的情况下,北洋舰队选择了退却。虽然日本舰队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在追击北洋舰队时依然非常吃力。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中,即便日本舰队占了上风,损失也不轻。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雾岛”等四艘新式装甲舰都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吉野”等四艘老式装甲舰承受了大部分炮火,损毁情况极为严重,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日本舰队没有全速追击,显然日本舰队指挥官非常谨慎。

如果几艘航速较快的战舰追了上去,遭到北洋舰队围攻,后果将难以预料,到手的胜利将变成惨败。

可以说,日本舰队因此错失了全歼北洋舰队的最好机会。

当然,冯承乾并不这么看,因为他注意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将军,你注意到了吗?”

“什么?”提尔皮茨也在仔细关注这场海战,比冯承乾还要投入。

“日本战舰的火炮射速较快,击中了‘摄远’号上百发炮弹,却没有击沉,甚至没有使其完全丧失战斗力。”

“没什么好奇怪的。”

冯承乾愣了一下,朝提尔皮茨看了过去。

“日本战舰使用的是高爆弹,也许里面装填了易燃物,用来打击暴露目标还行,可是用来对付由装甲保护的炮塔,基本上不大可能。”提尔皮茨笑了笑,说道,“如果日本战舰使用的是穿甲弹,结果将大不一样。看到‘吉野’号了吗?只挨了不到二十发炮弹,就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冯承乾皱起眉头,觉得提尔皮茨的话有些道理。

战斗中,打击“吉野”号的是“摄远”号,而大清在采购“摄远”等四舰时,采纳了冯承乾的建议,大量采购穿甲弹。

实战证明,在装甲舰的战斗中,穿甲弹才是最好的选择。

显然,这是与风帆时代海战的区别之一。在风帆时代,用来纵火的高爆弹与燃烧弹才是对付战舰最有力的武器。

对帝国海军来说,这也是一个重大启示。

过了一阵,提尔皮茨放下望远镜,对冯承乾说道:“伯爵大力支持研制长身管火炮,是不是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局面?”

“你是说,我能未卜先知?”

提尔皮茨笑了笑,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说实话,我对海军的认识连你都比不上,只是对技术发展有一些见解而已。之前是摸黑前进,运气好一点,恰巧被我碰上了而已。”冯承乾也笑了笑,说道,“看来,今后各国都会大力研制长身管火炮,而且会想方设法的提高舰炮的穿甲威力,穿甲弹将在海战中取代其他弹药。”

“有矛就有盾,战舰的装甲也会增强。”

“问题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限度,达到极限之后就很难进步了。”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今后的战舰,肯定是越早越大,但是终究会达到极限。如果仅仅比拼战舰吨位,我们占不到便宜。”

“伯爵的意思是……”

“只有另辟蹊径,我们才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不至于过度耗费国力,在帝国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打造一支足以挑战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舰队。”冯承乾长出口气,“如果偏离了这个宗旨,我们肯定会败下阵来。”

“伯爵能看得这么长远,确实让我佩服。”

“佩服就不用了,心里明白就好。”

此事,太阳已经落到海天线以下,黄昏来临,激烈的战斗已经结束。除了三艘老式巡洋舰与几艘鱼雷艇之外,北洋舰队没有遭受更大的损失,日本舰队也没有战舰战沉,这是一场没有结束的海战。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十九章朽木难雕

更新时间:20126143:30:41本章字数:5314

虽然大东沟海战以北洋舰队主动撤退收尾,但是这场战斗并没分出胜负,双方没有损失主力舰。

日落后,帝国远东舰队也转向返航了。

打到这个时候,北洋舰队并没战败,只要纠正以前犯下的错误,依然有机会在海战中击败日本舰队。

问题是,北洋舰队能重振旗鼓吗?

两天后回到胶州湾,冯承乾收到里希特霍芬发来的消息,北洋舰队已经退入旅顺,准备修理受损战舰。

组建北洋舰队时,大清就把旅顺打造成舰队母港,兴建了大量基础设施。

仅仅一天之后,外出侦察的战舰发回消息,伊东佑亨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出现在威海卫外面。

“这个日本舰队司令官的胆子真够大,竟然找上门来了。”

“你觉得伊东佑亨胆大?”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说道:“要是没有胆量,怎么敢找上门来?”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北洋舰队的修船设施全在旅顺,伊东佑亨肯定能想到,北洋舰队没有回威海卫,而是去了旅顺。如果他真有胆量,就应该前往旅顺。听说,旅顺号称远东第一堡垒。”

“你是说……”

“没能在大东沟一举歼灭北洋舰队,伊东佑亨肯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就算有主力舰遭到重创,他也不能率领舰队返航。不能退,只能进,伊东佑亨非常聪明,率领舰队去威海卫堵门,摆明了是在避战。”

提尔皮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大概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北洋舰队没有战败,如果能够鼓起勇气,抓住日本舰队孤军深入的机会,还有机会反败为胜。”

“伯爵觉得,北洋舰队还有勇气再战?”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冯承乾叹了口气,说道,“大东沟一战,北洋舰队锐气尽失,而且上到李鸿章,下到普通水兵,没有一个人知道舰队存在的价值,也就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支强大的舰队。”

“伯爵的意思是……”

“恐怕,不会再有大东沟那样的海战了。”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北洋舰队的司令官懂得如何使用一支舰队,根本就不会有大东沟海战。以北洋舰队的实力,完全可以主动找上门去,把日本舰队赶出黄海。即便日本舰队奋起反抗,在之前几个月,日本也不可能肆无忌惮的向朝鲜增兵,朝鲜战场上的局面肯定截然不同。战争还没爆发,最终的结果就已确定,还有什么好打的呢?”

“这么说,北洋舰队会束手就擒?”

“即便不是束手就擒,也是坐以待毙,反正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冯承乾看了眼提尔皮茨,说道,“日军肯定会攻打旅顺,以此为跳板攻占辽东半岛,实现进军大陆的夙愿。清军肯定会死守旅顺,但是谈不上决一死战。如果有可能,日军还会进攻威海卫,彻底消灭北洋舰队。”

“果真如此,这场仗恐怕要打上好几年。”

“最多几个月。”

“这么快?”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北洋舰队龟缩在港口里面,日本在黄海上的海运就不再受到威胁,也就不再需要从陆路推进,完全可以从海上攻打旅顺与威海卫,绕过清军设在鸭绿江上的防线。”

“果真如此,确实只需要几个月。”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清军装备了我们提供的马克沁机关枪,日军没有这种先进武器。如果清军懂得合理使用这种武器,把其威力发挥出来,旅顺与威海卫将成为日军的葬身之地。”

“伯爵认为,清军有这样的能力吗?”

冯承乾笑了笑,没有回答提尔皮茨的问题。

别说落后的清军,即便最早采购马克沁机关枪的英国,也要等到十多年后,才在布尔战争中认识到了这种武器有多么厉害。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二年,西方列强才知道机关枪改变了战争面貌。

清军战斗力低下,根本原因并不是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

与冯承乾预料的一样,夺取黄海的制海权后,日军没有跨过鸭绿江,而是走海路,直接攻打旅顺。

只是,冯承乾没有料到,日军的战略更加大胆。

十月二十四日,在准备充分,且北洋舰队不敢出战的情况下,日军同时在鸭绿江与旅顺发动进攻。

很明显,日军采取了两路进攻的策略。

按照冯承乾的判断,日军在鸭绿江上的进攻是佯攻,意图是牵制退守满洲的清军,为进攻旅顺分担压力。

很快,冯承乾的猜测就得到了证实。

十二天内,两万多名日军在旅顺附近的花园口登陆,而李鸿章下令死守旅顺,清军竟然坐视不理,让日军顺利上岸。

当时,抵抗登陆日军的,竟然是当地自发组织起来的农民!

进入十一月初,日军首先攻占了金州,夺得了大连湾。

在大连湾休整十日之后,日军在十一月十八日向旅顺进军,沿途清军闻风而逃,连清军将领都纷纷出逃。二十一日,日军向旅顺发起总攻,一天之后,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就沦陷了。

旅顺陷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