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隋唐当好汉-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哥哥,还要招聘人吗?还要女孩吗?晓雅有几个闺密也想到这里来上班,只是你们的人手已经招满了,那几个好朋友一直在郁闷呢?”
哦!什么时候这些大家闺秀有勇气对世俗说不字了,真是意想不到。看来招聘李秀宁、苏晓雅二女孩到这里来上班,在洛阳引起的反响真的好大。对于女权运动是个好消息,也是个不错的开端。
“晓雅妹妹,这次咱们要招聘的人员很多,男女都招聘,只要符合要求就成。皇帝让哥组建海关总署。等远洋贸易会议结束后,咱们就得着手筹建此事。看来办公地址真的要重新找,再呆这里已经不大适合,毕竟要有独立的庭院才行。”
姜松的话让大家兴奋不已,只是不清楚姜松口中所说的什么海关总署是什么东东?大家都用疑惑不解的眼神看着姜松,希望姜松给解释一下。海关总署是后世的名称,此时的隋朝当然还没有出现,都是由于姜松在皇帝那里胡说八道一通后,反正皇帝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就行,懒得管叫什么呢?
姜松呢?觉得古代的名称不太好记,感觉怪怪的,只要有条件的时候,姜松就搞几个后世的名词出来,能用当然好,不能用也无所谓,反正没有什么损失。
见姜松迟迟不解释,最后是李秀宁忍不住道:“臭姜松,那海关总署是什么东西?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海关总署不是什么东西,是朝廷的一个职能部门。简单的说就是管理所有进出隋朝境内产品税的征收工作,当然,咱们目前只负责管理从海面上进出隋朝境内的所有产品税,不管陆地上的事。”
一直没有过啃声的杜如晦听了姜松的解释后,心中突然一震!立刻就想象出海关总署是什么样的职能部门,绝对是一个权利极大的职能部门。杜如晦抬头再次仔细看了看姜松,越接触感觉越深不可测。
“姜哥哥,意思是你又要升官了?”
呵呵!
“官职还是上书房行走,只是品级上会有适当的调整;当然,到时候大家都会有调整。反正皇帝说了,这上书房行走就只咱们用,大家都叫上书房行走,基本是没有什么区别。”
丫的这上书房行走搞得不沦不类的,宰相级权利的官职变成现在的鸡肋,都是什么事?清朝的皇帝们要是知道后,不晓得会怎样想,估计在九泉之下都会咒骂姜松无耻。
“臭姜松,那本小姐和晓雅是几品上书房行走?怎么没有听说过有品级呢?”
现在就给你们定品级,那在隋朝不是要闹翻天。姜松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也无法承受天下儒生的大骂,这事弄大了是会惊动皇帝老儿的。好不容易打开的新局面,怎么能为了你个小丫头骗子而功亏一篑呢?
“你和晓雅暂时无品级,叫隋朝公务员,也就是隋朝官员的统称。至于其他部门怎样叫咱们不管,以后哥所管理的部门就这样叫好了,反正也没人管咱们。当然,哥也是公务员一类,没有亏待你们。”
切!
“臭姜松,你是正五品,怎么和我们一样了?”
正在此时,一名工作人员进来道:“大人,外面有一个自称是刘宏基的人说是你的朋友,大人要见他吗?”
刘宏基?这小子跑到这里来做什么?他不是在长安一带闲游烂荡吗?整天做着大侠梦,和武林人士打成一片,家产不败光的话,这小子就不会干正事。
“让他进来吧。”
看到刘宏基进来,姜松大老远就亲热的叫道:“刘公子,什么风把你给吹到这里来,真是出乎小弟的意料。”
看到姜松还是那样的客气打招呼,让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好了不少。原来和姜松相识时,姜松只是一介布衣,现在的姜松可是正五品,还是目前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算得上是朝中的新贵。
“姜大人,草民有礼了!”
姜松侧身一让,没有接受刘宏基的大礼,这丫的可是以后唐初开国功臣,敢接受如此重礼吗?
“刘公子,你这就见外了,把小弟不当朋友看。咱们相识的时候怎样,现在还是怎样,咱们之间的情分难道分别几个月后就生疏了?”
刘宏基听后微微一愣!片刻后哈哈大笑。
刘宏基听了姜松的话,心里是暖洋洋。姜松身份变化并未影响二人间的关系,还是原来那样的好客、尊重,没有一丝丝拿官架子的味道,让刘宏基从心底里感觉姜松这样的人真的值得深交,是可交心的知己。
“永年,为兄话说错了,认罚!认罚!”
认屁的罚,不就是灌酒呗!你丫的一喝酒就止不住,海吃海喝,十足的牛饮,不把老子的好酒喝个见底不会停杯。
“晓雅,给刘公子倒杯好茶,刘公子是哥的老朋友了。”
姜松瞟了眼坐在对面的刘宏基,心里明白这小子绝对不会大老远从长安跑到洛阳来叙旧,再说二人的关系也还不到这种程度。二人也就算是认识,在一起喝过次酒,切磋过一下武艺,其他并未有什么过深的交情。这种关系打死姜松都不会相信会是专门来叙旧,只是不清楚这小子来此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苏晓雅把茶杯端上来,微笑道:“刘公子,请喝茶!”
“谢谢!”
“刘公子,小弟还以为朝廷《杀胡令》公告后,老兄说不定和朋友一起跑到北方草原上猎杀突厥人了呢?”
象刘宏基这样好武的人,整天和武林人士打成一片,一身热血激情昂扬,听到《杀胡令》那样的告示一般来说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潜入突厥人的部落里去猎杀。这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更重要的是武林人士都有一腔热血,都有爱国的举动,很容易受到影响、误导,凭的是一时豪迈之气。
“永年老弟,说起此事就郁闷,原本是和几个朋友商量好了,准备响应朝廷的号召,到北方草原上去猎杀突厥人。最后老爷子强烈反对,说是敢去的话就断绝父子关系,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就说了,有这样的热闹你小子会不去凑,说出来都无人相信,原来是老爷子不同意。不过好象刘宏基的老爷子不在当地做官,应该是在外地,具体的情况姜松不清楚,只知道这小子最后是把家产全部败光,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响马,直到唐国公李渊造反时才出仕,到了唐国公手下当了名小兵蛋子。
“刘公子,那现在做些什么?还是继续过你那神仙般逍遥快乐无比的日子?小弟真的羡慕你,那生活过的真的叫个爽!”
“永年老弟,为兄也是有苦说不出来,现在老爷子盯的紧,让为兄负责把家族的生意打理起来。这你也清楚,为兄那里知道什么经营生意,除了好舞枪弄棒外,还真没有什么兴趣。前段时间听说老弟回到了家中,就前去产拜访,谁知去晚了,你弟弟士信说你已经走了。这次为兄真的是来求老弟关照的。”
历史上的刘宏基到是真的不会打理生意,最后落得穷困潦倒,把好好好的一个大家族给彻底败掉。让这样的人来经营家族的生意,那绝对是文不对题,能赚到钱才怪。
“刘公子,小弟要怎样帮你?只要是小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定帮,只是不知刘公子到底有什么为难之事?”
第199章 税收五五分配
如果能帮姜松肯定会出手帮,毕竟结交好刘宏基这样的牛人是有好处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朋友少条路,是古之名言。象刘宏基别看他不善于经营产业,却在作战方面就是难得的好手,这是历史检验了的事实。
“永年老弟,听说你具体负责远洋贸易方面的事,为兄想把家里的钱拿出来跟着老弟走一趟西洋诸国,看能否赚点钱回来。那样对老爷子也有个交待。”
汗!
这事何别要找姜松帮忙,谁都可以参加,只要报名准备出口物资就成。当然还有船只也得准备,估计这小子是船的问题。毕竟这是北方,和江南沿海一带有区别,要想弄到一条性能优良的船只却真的不容易,况且这远洋贸易的消息一出,船只肯定紧缺,这一点姜松心中早有预料。
“刘公子,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不知你报名了没有?过二天就要召开远洋贸易方面的会议,会将情况向所有前来报名的商家说清楚。毕竟远洋贸易是存在极大风险的,搞不好会船毁人亡,要让商家明白,不能只看到会有超级高的回报率,其中同样存在高风险,大家必须有思想准备,不能盲目乐观。”
虽然知道这次远航的风险不是很高,作战有水军士兵护卫,遇到海盗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姜松还是要把困难说清楚,别到时候真的发生意外事件,责任全部推到姜松的头上,那可不行,必须自己负责。再说了,姜松也负不起那么大的责任,如果赔偿的话,姜松拿什么来赔,开什么玩笑,这种事谁敢打包票。
“永年,说起来为兄寒碜,目前只有能力拿出五万贯钱出来运作,再多真的拿不出来。这点钱对于远洋贸易来说只是小儿科,而为兄认识这方面的人有限,找不到合作伙伴,想请老弟帮忙。”
这下姜松听明白了,这小子没有能力单独组船参与,只能找合伙人联合使用货船。不过五万贯钱确实少了点,所组织的货物还不够填货船的一成船舱呢?这样做贸易不亏得连裤衩都不剩才怪。
“刘公子,那你准备采购什么货物到西洋诸国销售呢?”
“听说西洋诸国咱们隋朝产的丝绸、陶瓷最畅销,为兄这段时间也准备了一些,大概有五万贯左右的货物,其中陶瓷产品占七成,丝绸占三成。”
姜松点点头,小子还没有发傻,不过挺大胆的,就不担心找不到合伙人怎样办?所采购的这些东西在隋朝卖给谁,到时候不亏钱才怪。看来这小子真不是做生意的料。
“小弟听罗马使者卡巴奇先生也说过,咱们这里出产的丝绸、陶瓷、茶叶在西洋诸国确实畅销,你采购的这些货物,如果品质没有问题的话,运到西洋诸国应该能赚一笔不小的钱。就不知你在采购时质量关把得怎样?”
刘宏基苦笑道:“老弟,为兄对这些事是门外汉,根本就不懂。所有东西都是家里的管家帮采购,品质也是管家负责。就算让为兄去看也没有用,关键是不懂,看也白看。”
汗!又是甩手掌柜。
姜松想了想,五万贯的货物,说多不多,说少还是有一些。如果搭伙的话也难找到合伙人,特别是这次前往西洋诸国的那些大家族的商家其实力都非常的恐怖,这些大家族都有能力单独驾一条货船随行,根本不会和其他人搭伙。
姜松和岳父二家合伙的二条货船虽然是最大号的,货物也非常的多,加上李靖、房玄龄、黄舍人的货物,价值差不达到三百万贯,幸好是丝绸占九成左右。如果是陶瓷再多点的话,二条货船都无法装完。刘宏基的那么多的陶瓷,姜松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刘公子,你的意思是要小弟帮你找搭伙人是吗?”
“对!就是这意思。”
李秀宁嘻嘻一笑道:“这位刘公子,你脑袋是否是进水了?啥都没有准备好,你采购那么多货物做什么?万一找不到搭伙人,你不是傻眼了!到时候你那些东西卖给谁?”
“秀宁,别乱说。”
刘宏基被李秀宁的话呛得好难受,却无法反驳,人家说的是对的,自己真的是脑袋进水了。听到风声就以为是下雨,一下子采购了那么多的陶瓷产品,真要是找不到搭伙人的话,亏损是肯定的,能收回一半的成本就谢天谢地了。
刘宏基尴尬的苦笑道:“这……这脑袋是有点不好使,真的不是做生意的料。所以才来找永年,让帮忙过问一下。”
姜松头晕,这事不好帮的,毕竟不是自己的货船,姜松同样是要求人,也要看人家的嘴脸。不是有官职就能解决的,得和有空舱的商家商量。
“刘公子,你看这样,到开会时候咱们都询问一下参加这次远洋贸易的商家,看一下其他货船是否还有空舱,如果有的话咱们再去协商。如果没有的话,只能先把你的货物运到江南,到那里再想办法。毕竟现在小弟也不清楚空舱的情况怎样,要装船后才知道。如果是小弟这里有空舱的话,那绝对没有问题,其他的商家小弟也会帮你协调一下。”
那么多的商家,如果挤挤的话,五万贯的货物肯定没有有问题,只是要分散装船,靠那一家都有困难。毕竟任何一家都是计算好采购货物,怎么可能会空出多少舱呢?
别说李秀宁骂刘宏基脑袋进水,姜松都会骂白痴,货船都没有联系好就大量采购货物,这种愚蠢的事居然是刘宏基这位以后唐朝的开国功臣干的。真不清楚这小子的脑袋是怎么想的。
杜如晦插话道:“刘公子,永年说的是真的。现在谁都不清楚货物装船后舱的空缺情况,只有等货物都装上船后才会清楚到底空多少?而且肯定不会太多,你要做好货物分散装运的思想准备。找搭伙人之事估计不会有结果,这次参加远洋贸易的商家实力雄厚,基本都有自己的货船。”
“刘公子,你也不用担心,到时候小弟会尽力协调,只是你真的要做好分散装运的思想准备,提前把所有货物都好好包装一下,在外包装箱上打下记号,别到时分不出产品是谁的。另外你还要找一个随你同等的人,此人必须懂得算帐,最好是会做生意的帐房先生。”
刘宏基点点头,知道姜松能答应已经够意思了。这事姜松也得和别人商量,说白了是求人的事。这种丢面子的事谁都不愿意做,更别说是帮忙。
“永年老弟,真的谢谢!”
“刘公子,你客气了。咱俩什么关系,是老朋友、老熟人,能帮的当然要帮,总不能眼看着你亏钱吧!”
“永年老弟,那为兄就先去报名,不打扰你工作了。”
“秀宁,带刘公子去报名。”
姜松嘿嘿一笑,如果李秀宁知道眼前的刘公子会是她兄弟臣子的话,不知道会怎样想。当然,这些事姜松是半个字都不敢泄露,天晓得泄露天机的后果是怎样,还是任其发展,不要有意去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
“永年,你刚才说的皇帝让你组建海关总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不是年后就得远航吗?既然海关总署让你负责,咱们走后工作上的事怎么办?”
嘿嘿!
“克明,咱们只要先把海关总署的总部组建起来就行了,至于以后的工作得等到咱们从西洋诸国返回后才能正式开展。咱们远航后,只能是先做一些具体的准备工作。毕竟这次远航的税收咱们可以在远航前让各商家交清。有了这笔钱,咱们才能修建各地海关的办公楼房,购置各种办公用具。现在咱们半分钱没有,想开展工作也无法,没有钱怎么开展工作。最少员工的薪水要保障吧!”
杜如晦听后有点迷惑不解,看了看姜松,这话怎么说呢?既然是皇帝让组建,那钱肯定是朝廷出,难道姜松又在玩象远洋贸易一样的,不花朝廷一分钱的事。
“永年,难道朝廷不给开办费用吗?”
呵呵!
“克明,海关总署的运作皇帝、朝廷不给半分钱,全部是咱们自负盈亏。皇帝只开绿灯,所有人员由咱们招聘,官员都是上书房行走,品级皇帝决定,薪水由咱们自己承担。”
杜如晦听不明白,税收是朝廷的,怎么自负盈亏,都交给朝廷了,那里还有钱来支付那些费用,这不是扯淡吗?
“永年,那咱们有什么收入来源的渠道吗?”
“海面上的进出口关税,海关总署和朝廷五五分成,凡从海面上进出隋朝境内的产品税一半上交朝廷,另一半由咱们自行支配。这笔钱只要不流入私人口袋就成。咱们可以利用这笔钱支付员工的薪水、办公费、修建各地的海关办公楼,还有就是要组建海上缉私部队。组建缉私部队就要购置战船、武器装备及招聘海上缉私人员,这些都是要靠大量的金钱来支撑。”
杜如晦听后傻眼,姜松的话如果实现,就意味着姜松手上不仅是掌握实权部门,重要的是手中掌控着一只海上力量。这比封疆大吏还牛,其权利之大出乎意料。一旦五五分成形成,海关总署所有的员工都是姜松的属于,都只认姜松,因为薪水是姜松所发,包括缉私部队也是如此。
“永……年,你是说海面上进出境内的关税咱们和朝廷五五分成?”
“克明,别激动。表面上看五五分成挺大的,其实开支也很大。如果咱们不把好海上的关口,你说有多少海商会自觉前来交税?要让海商自觉来交税,咱们就得有一只强大无比的缉私队游荡在海面上,不时对海面上的船只进行突袭检查,一旦发现未完税咱们就重罚,甚至是没收船上物资和货船,只有出重手才会让海商们害怕,才会乖乖的主动前来交税。否则别说收不到税,到时候皇帝都会找咱们的麻烦。”
第200章 魏征
“永年,你放心,为兄一定好好协助你,把海关总署的工作搞好。咱们得好好的研究一下,这对于咱们来说真的是个极大的机遇,也是挑战。”
姜松半点不担心,姜松明白不用多长时间天下就会大乱,到时候手中拥有一只强悍的武装力量,对于任何一个诸侯都不敢小视。说白了姜松就是在发展自己的武装实力,一旦海上的缉私队成立,经过几年的磨砺,会成为一只水面上的巨无霸。
海面上拥有一只强大的武装力量后,天下再乱姜松都不怕,实在不行就带上家人、朋友一起到海外找一个岛屿定居下来,甚至可以考虑跑到澳洲、北美去,那些地方应该还是一片空白,没有人发现的岛屿或陆地。
杜如晦是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一展心中所学。姜松则是知道历史发展的潮流,目的是为了增强实力,拥有自保的能力。虽然出发点不一样,同样能走到一起。姜松可以给杜如晦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姜松需要杜如晦的才华帮助自己增强实力。
呵呵!
“克明,以后会有更大的舞台让你施展才华,这只是开始,慢慢的你会感觉到,和小弟共事不用花心思在勾心斗角上,小弟拥有的你们也会有,咱们心中的目标是一样,都是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强盛而努力。”
杜如晦虽然被皇帝的征招令强行招到姜松手下,却和姜松没有什么深交,他到达洛阳后,和姜松没接触几天,姜松就到江南去了。二人真正接触的时间太少,彼此之间都不是很了解,所以谈不上什么知己。
随着姜松一系列工作计划的推进,杜如晦慢慢感觉出姜松的不同之处。每次的交谈都让杜如晦惊讶,姜松那种奇特的思维方式,奇招怪招更是层出不穷,让人难以想象。现在皇帝又让姜松组建海关总署,才让杜如晦真正开始重视起来,觉得姜松不是想象中的普通人,绝对是有其他能力,否则皇帝怎么会如此重用。
姜松也不特意吹捧杜如晦,只是在尊敬的基础上给以信任,杜如晦大胆管理事务,姜松很少插手,让其全力施展才能。姜松知道,随着二人接触时间的增长,关系会得到加深。特别是等到西洋走一趟后,关系就更不一般了。
姜松大胆启用杜淹、韦福嗣二人也给杜如晦感到非常的惊讶,别人都忌讳的事,都不愿意向皇帝提取的事,姜松无所谓,居然敢向皇帝要有问题的二人,给杜如晦的触动很大。加上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这事让杜如晦对姜松的好感倍增。
当然,此时的杜如晦能力上和历史上的那个是有差别的,毕竟此时的杜如晦才二十岁不到。历史上的杜如晦,这个时候还在家里读书呢?直到李世民的军队进入长安后才出仕。现在的杜如晦在学识方面还无法和历史上出仕时相提并论,说白了是少读了十多年的书,少了十多年的经历。
“姜哥哥,外面有人找你?”
郁闷!这才刚回来怎么会有人来找,洛阳城中认识的人基本没有,朝中的官员基本不和姜松来往,姜松也不交往,谁会来找呢?
“晓雅妹妹,来人是谁呢?”
“姜哥哥,那人说是叫魏征,专门来找你的。”
魏征?
尼玛!不会是历史上那个鼎鼎大名的魏征吧?想到这里姜松摇摇头,开什么玩笑,魏征怎么知道自己呢?再说了此时的魏征估计还呆在家里苦读书呢?
“晓雅妹妹,让那叫什么魏征的人进来,哥要看看是什么样的鸟人,居然敢叫魏征,魏征二字能随便叫的吗?”
“啊!”
“姜哥哥,为什么魏征这二字不能叫?”
哦!姜松被问得傻眼,历史上的魏征在人们心中太伟大,是人们敬仰的楷模。后世的人,不论官商还是普通百姓,谈到魏征都是满脸膜拜。就算算是贪官污吏、奸臣贼子对于魏征都不敢有二话。
魏征是唐朝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其影响力非常的巨大,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在短短17年间,仅仅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谏言就高达二百多条,这是历史上任何一名言官都没有超越的。
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征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姜松脑海中有关魏征的信息那敢告诉苏晓雅,刚才不过是顺口而出,忘记了控制,一下子跑起了火车。
“晓雅妹妹,哥也没什么意思,只是觉得那二字应该是有点特殊,不能让俗人使用罢了。去把那叫什么魏征的家伙叫进来,让哥好好的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姜松的解释很苍茫,没有什么说服力,好在苏晓雅这女孩子是个单纯的乖乖女,不会追根究底。特别是看到姜松遮遮掩掩的神情,聪明绝顶的苏晓雅更不会在此时追问,让姜松下不了台。
不大一会儿,苏晓雅观带着一名文质彬彬的年青书生进来,来人一身灰色长袍,长相很普通,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身材也中等,就米左右,就是身板瘦弱一点点,脸色也不太好,估计是营养不良的关系。眼神中却泛着光芒,那是一种精明强干的光芒,当中隐含着无穷的智慧。
来人一进来就行大礼,张口就恭敬的道:“魏征见过姜长老。”
姜松没有接受对方的大礼,侧身微微一让,只受了半礼。不过对方的称呼让姜松震撼,这他妹的什么意思,怎么称呼长老呢?姜松是三清观的长老一事,知道的人很少,就连姜松身边的人,除了罗士信知道外,连姜勇都不清楚,这丫的怎么一上来就这样叫姜松,搞得姜松有点晕。
“等!等!你叫本官什么?”
难道是袁天罡那牛鼻子老道士的徒子徒孙?三清观中知道姜松的身份的也只有长老及少数人,来人明显是不可能是三清观中的什么鸟长老。看样子仅比姜松也大不了几岁,这种岁数能当长老才怪呢?
“姜长老,小生是三清观的,现在出世了,是袁掌门让小生到洛阳城中来投奔姜长老你的。袁掌门说你对咱门派有巨大的功劳,身边也应该有个能使唤的人。”
靠!袁天罡这牛鼻子王八蛋,怎么把老子的事到处乱说,下次见到那丫得好好的帮上上课,让死道士闭上臭嘴。再说了,老子身边要你臭道士来做什么,难道还想监视老子不成。
“袁天罡那牛鼻子老道的话你何别当真,那死道士整天就不让人安宁。既然是那牛鼻子叫你来的,那你回去吧!回去对牛鼻子老道说是本官的意思,本官这里不需要使唤的人,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是能帮本官处理事务的实用型人才。”
这下来人傻眼了,没有想到一见面就被姜松狠狠的训一顿,虽然骂的是袁天罡,听在耳朵里也不好受。毕竟袁天罡是其长辈,那敢多言。
愣了好一会,来人才小心翼翼,却认真严肃的道:“姜长老,小生从小也是饱读诗书,不敢说满腹经纶,却也不会比其他人差。小生是从心底里敬佩姜老长的英雄事迹,这才要求出世,特地来拜见姜长老,袁掌门只是听说小生要出世,这才推荐小生到姜长老麾下效力,刚才是小生没说明白。”
“这里是世俗,不是三清观,别什么长老长长老短的乱叫,让人听了还以为本官和三清观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遵命!”
本来想把来人直接打发走,突然想起来这丫的叫什么魏征,得好好的问一下,到底是那一个魏征,不会是隋朝有二个魏征吧?
“对了,你叫魏征?是魏国的魏,也就是巍然屹立不要山字头的魏,征是征伐的征,还是其他字?”
魏征听得莫明其妙,这什么意思?怎么对名字那么在意,还要问出个名堂来不成,让魏征一下子感觉迷惑不解,不知道姜松是有何目的。
“大人,小生就是你说的魏征那二字。”
哦!
“魏征,你的字是玄成,是巨鹿人吗?”
“大人,小生是巨鹿人,确实叫魏玄成。”
卖糕滴!
真他妹的是历史上那个鼎鼎大名的谏臣魏征,这是绝对的牛人、名角、大腕,是后世家喻户晓的牛人。以犯颜直谏而名扬四海,性格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是官员真正的楷模。
魏征的信息立刻在姜松的脑海中涌现出来,少时清贫,父母早世,好读书,素有大志。隋朝末年,魏征在武阳郡任书记员,随后随波逐流投降了李密。魏征在瓦岗军中一直为李密出谋划策,西取魏郡,南取黎阳仓的策略就是出自魏征之手。
瓦岗军头目李密按照魏征的策略,很快夺取了黎阳仓,连同以前夺取的洛口仓、回洛仓,隋朝在中原的三大粮仓,全部被瓦岗军控制。从而让隋朝军队陷入缺粮的困境,同时解决了瓦岗军的粮食供给问题,加之瓦岗军开仓赈济,扩大了瓦岗军的影响,壮大了瓦岗军的队伍。
瓦岗军失败后,魏征随李密一起投降了唐军李渊,还说服了当时镇守黎阳的名将徐世勣投唐。魏征随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僚属,看到秦王李世民地位越来越重,大大的威胁李建成的太子地位,魏征多次向李建建议干掉秦王李世民。
第201章 礼物的选择
太子李建成毕竟更仁慈,没有听从魏征的多次建议,最后反被弟弟秦王李世民给卡擦掉,不仅未保住太子位,连小命都丢掉。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没有为难魏征,甚至还任命魏征为谏议大夫。从此魏征全心全意的辅佐唐太宗李世民,也为后世人留下了关于魏征和李世君臣之间的诸多故事,同时也造就魏征成为一代名垂青史的言官。
姜松看着眼前的魏征,心里那个激动真是无法用语言叙说。这是后世人非常崇拜的名人,更是人们最喜爱的人之一。关于魏征的故事姜松从小就听过无数,电影电视里更是不计其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