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隋唐当好汉-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陛下!”
    姜松手提‘乌刺’跳上擂台,早就站在擂台上等候的突厥第一勇士骨刺手持巨大的狼牙棒早就等得不耐烦。见到姜松上来后,根本不管什么规矩,挥着狼牙棒就向姜松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那声势浩大,带出一股强劲的旋风。
    看到突厥人招呼不打就砸了下来,四周围观的百姓纷纷叫骂‘无耻!’、‘卑鄙!’、‘无耻之徒!’等言语。按中原武林的规矩,擂台比赛是要让双方准备好,由主持人开口说话后才能开战。
    看到骨刺的狼牙棒砸了下来,姜松轻轻的往旁边一个侧步让过。如果姜松此时出手的话,能一枪结果突厥挞子的狗命。不过姜松不想这样做,一方面围观的百姓太多,一招就把突厥人给灭了,十万百姓看什么?再说了,姜松不想把自身的实力全部暴露出来,毕竟在姜松的印象中,隋唐时期牛人太多,隐藏实力会在关键时候取到重要的作用。
    姜松没有动用通天神功,而是用本身的体力正常应对,甚至在出枪的速度上同样控制住,不能太快,否则担心突厥第一勇士无法抵挡。
    姜松的姜氏枪法早就大成,凭这套枪法就能立足于当世,更别说身上还有通天神功。姜松每次都洽到好处的闪开骨刺沉重有狼牙棒,手中‘乌刺’也不失时机的刺上一枪,完全就是刺枪术,根本没有动用姜氏精湛的枪法。
    苏晓雅见姜松连连后退闪避,急得问道:“老黑,姜哥哥怎么老后退啊!难道突厥人很厉害吗?”
    “苏小姐,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凭老大的能力,几招就能解决问题的,怎么老不出手。”
    雄阔海呵呵一笑道:“苏小姐,你别担心,主人没事。主人是在戏弄突厥人,如果主人全力出手的话,别说几招,估计一招都接不下。”
    “哦!这样啊!”
    不要说苏晓雅等人急,就连朝廷中的部分文职官员见姜松处下风心里也是急,毕竟这不是个人恩怨,是中原人和突厥人之间的决斗。就算是那些对姜松有成见的文官也不希望姜松落败,都希望姜松战胜突厥人。
    皇帝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眼光非常的独到,见突厥人骨刺手中的狼牙棒表面看威猛无比,其实连姜松的衣角都碰不到。而姜松时常是顺手轻轻一刺就能让骨刺连忙回挡。
    薛世雄摇头苦笑道:“姜松这小子,搞什么搞,怎么出枪的速度慢腾腾,貌似是一付儿戏之举。”
    屈突通道:“老爷子,你说的没错,姜松这小子根本就出力。出枪的速度比当年和我切磋时慢了好多。”
    一注香的功夫过去了,姜松知道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基本达到了隐藏实力,也让围观的百姓过了下眼瘾,是到了该结果突厥人骨刺的时候了。
    姜松哈哈哈狂笑道:“突厥狗东西,看好了,本官要了结你的狗命。”
    说完话后的姜松突然间手中的‘乌刺’滑出一道优美的曲线,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直奔骨刺的左侧脖颈而来。闪电般的枪速,让人的眼睛都很难跟上,这还是姜松控制了一定的速度,如果全力而为的话,估计眼睛的速度都跟不上。
    “啊!”
    “啊!”
    “好快!”
    尽力声纷纷响起,作为当事人的骨刺只觉得眼睛一花,一只冰冷的乌黑枪尖扎进了自己的脖颈,一股鲜血喷射出来,划出一条美妙无比的血线,洒落时变成点点血雨、血雾。
    骨刺眼睛大睁着,见自己脖颈上喷射出来的鲜血,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就这样挂掉。在骨刺脑海中只有一个‘快!’的印象,好快的枪速,快得无法抵挡。
    骨刺脖颈上喷出一股鲜血,眼睛睁得象牛眼珠一样,手中的狼牙棒就跌落在地上,身体昴立片刻后往后一倒,宣告骨刺升天,去见他们的长生天了。
    哗啦啦!
    围观的十万百姓看到突厥倒下后欢呼雀跃,声音响彻云霄。有不少百姓在叫喊隋朝威武!姜松威武!的口号。姜松把手中的‘乌刺’往地上一插,双手抱拳向四周的百姓再次行罗圈礼!
    退回到皇帝身前的姜松收到了皇帝赏赐的一小块玉佩,姜松连忙谢恩!总的来说,杨广比先皇杨坚要大方一点点,随时都会赏赐点有价值的玉佩之类的玩艺。原来的先皇杨坚可就吝啬多了,黄金白银别想,珠宝玉器更没有,最多就是写几个字算是赏赐。
    始毕见骨刺被姜松一枪刺死后,双目呆滞,在手下人手帮助下,带着骨刺的尸体悄无声息的离开,没人注意突厥人是什么时候走的,此时的人都在纷纷向姜松祝贺,谁会管突厥人的死活。
    皇帝离开后,铁枪大将来护儿出言道:“姜松小子,赢了五十万两白银,今晚是不是应该在福满楼为大家摆酒席庆祝一下?”
    “铁枪大将,貌似你昨晚上还欠我们一顿酒席呢?”
    “姜松小子,谁说的,是你和屈突通那老小子没到,怎么反到怪罪我这老实人了。”
    呵呵!
    “晚上福满楼,有人为咱们摆酒庆祝,有兴趣的都前往。”说完话后的姜松大手一挥,噬血护卫把擂台上的三十多只大木箱抬走,这可是姜松的战利品。
    回到府上和身边的人庆祝一翻后,晚上姜松又跑到福满楼参加陈忠孝、崔大炮二人准备酒宴。由于有姜松的邀请,军方大佬来了不少,屈突通、来护儿、左天成、新文礼、薛世雄等洛阳城中的主要将军都到来,把陈忠孝、崔大炮二小子兴奋得手舞足蹈,感觉非常的有面子。
    姜松很够意思,直接把陈忠孝、崔大炮二人介绍给军方大佬们认识,将情况简单做介绍。加上原来是屈突通手下的兵,军方大会和纷纷表示在洛阳城中会给予关照之类的话,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假话、屁话,是虚的,不过有这些军方大佬的表态,让陈忠孝、崔大炮二小子挺高兴的。
    “姜松,你小子真的吝啬,怎么能让陈忠孝、崔大炮这下小子代你请客呢?抽时间你还得重新请大家嗟一顿,这顿酒席是不能算数的。”
    “铁枪大将,你丫的嚷啥,咱俩大哥别笑二哥,你不也欠兄弟们一顿酒席。昨晚上那顿可不能算数,谁让你把我和老屈给忘记叫了。”
    屈突通马上附言道:“姜老弟说的对,来护儿这老小子确实是还欠一顿,得抽时间补上。”
    屈突通开口后来护儿傻眼,他可不敢再纠缠这问题,谁让昨晚上告诉屈突通说什么不请客,让屈突通和姜松二人没到场。真要纠缠下去,被屈突通这老小子把烂事抖出来的话,面子就丢大了。
    

第389章 弄顶绿帽子(1)
    “姜松小子,听说你过几天就要带兵出征了,到底是向什么方向出征啊!你小子运气真好,这几年好事全都让你小子捞到,连带兵打仗之类的事都让你捞到手,咱们这些将军成了摆设。”
    姜松的官职虽高一直是上书房行走,却是文职官员。知道姜松要带兵出征,眼前这些将军不妒嫉才怪。将军天生就好战,只有在战争中才能体现出才华,才能实现梦想,才能被人认识和出名。金刀殿帅左天成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估计其他军方大佬同样有这样的想法。
    “老左,你丫的说些什么屁话。你觉得兄弟象带兵出征的人吗?兄弟是带兵到草原上开展贸易,不是打什么伏。不过在这里告诉诸位大佬,如果你们家族中有商队的话,最好派商队跟随兄弟走一趟,好处是大大的有,别到时后悔莫及。”
    几名军方大佬一听,心中微微一愣!上次姜松出海远洋贸易,军中只有屈突通在姜松的劝说下派家族中的商队随行,确实赚到了大量的金币。其他大佬则和其他官员一样,都对姜松之行抱怀疑态度,最后看到姜松一行都赚到钱,心中后悔死了。
    薛世雄马上道:“小子,说来听听有何好处?”
    “老爷子,这次出征其实就是带着商队去草原上勘探各种矿产资源,一旦发现的话,皇帝允许现场拍卖开采权。到时候什么盐矿、铁矿、煤等肯定是有大把的,还有就是对一些土地、草场等进行拍卖。当然,最关键的是咱带着大军到草原上开展贸易,商队的安全有绝对的保障。”
    “丫的!这小子十足的商人德性,喝酒都不忘记大谈生意经。”
    薛世雄则帮姜松反驳道:“来护儿,你小子先别把话说满了。如果姜松小子的话属实,确实是个赚钱的机会,难道大家心不动吗?”
    “诸位大佬,我的话是真的。好处并非那么一些,还有好多,只是此时不方便向你们透露。如果你们有商队随行的话,很快就会明白。当然,商队的护卫还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是返回时也让大军护送。”
    姜松有点卑鄙无耻,打上军方大佬们的主意,如果这些军方大佬都派出家族商队随行的话,肯定会有大量的商队护卫。到那时兵力不够时,同样能让跟随的护卫参战,无形中就增加了好多的兵力。特别是军方大佬派出的家族护卫,能力肯定比一般商家的护卫强悍。
    在姜松的唆使下,参加酒宴的军方大佬纷纷表示愿意派出家族中的商队跟随姜松,把个姜松高兴的,听说马上要出征后,大家没有再拼酒,而是很有节制的喝,生怕酒喝高后忘记办正事。
    次日,姜松到办公室里处理公务,把该要签发的文书签发,把一些事务安排好。姜松马上要返回长安,离出征的日子越来越短,必须把海关总署、域外总督署二个部门的事务交待清楚。
    “姜哥哥,你看谁来了?”
    姜松抬头看,见到来人后直接呆滞了,嘴巴大张着,傻傻的盯着来人看。来人是李秀宁,是姜松心中时常思念的女人。自从西洋回来后就未见到,特别是李秀宁结婚后,更是半点音信全无,让姜松非常的牵挂。
    此时的李秀宁没有了原来那活泼开朗,直爽横蛮的样子。看上去清瘦了许多,脸色也不是很好。不用想都清楚,结婚后的李秀宁过得不好,心情不愉快,这一点能从脸上看出来。
    姜松缓缓站了起来,亲切的道:“秀宁,你过得好吗?”明知道李秀宁过得不好,姜松却不敢问,毕竟此时的李秀宁是有夫之妇。再问寒问暖的话会让人误会,会给李秀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听到姜松亲切安慰的声音,李秀宁双目含泪,嘴巴里说不出话,呆滞片刻后宇宙爆发,一下子扑到姜松怀里,用粉拳拼命在姜松的胸脯上发泄心中的不快。
    “你这大坏蛋!你这大坏蛋!”
    姜松没有任何的表示,任由李秀宁的粉拳在胸脯上爆打。打了一阵的李秀宁伏在姜松的怀中放声大骂。姜松不知道说什么话好,只是无意中轻轻用手拍着李秀宁的臂膀,让伤心的李秀宁得到一点点的安慰。
    姜松用手在李秀宁的俏脸蛋上擦了擦泪水,柔和的道:“傻丫头,都为人妻了,还是这样不注意检点。有什么事不能解决的,有哥为你撑腰,就算是天大的事哥也会为你摆平。”
    李秀宁坐下后,苏晓雅道:“秀宁姐,姜哥哥天天唠叨你,一直担心你过得怎样,只是无法得到你的消息。晓雅到柴府找过你几次,每次柴府都不允许进,甚至连通报不帮。”
    李秀宁听后微微一愣!眉头微皱,这些事李秀宁不知道,没有人告诉过李秀宁。再说了,李秀宁自己也没有什么自由,不能轻易出柴府。就算是出府有大量的柴府丫环及唐国公府上的人紧紧跟随,这种情况下李秀宁不敢到海关总署,更不敢找姜松。
    “晓雅妹妹,对不起!姐姐不知道这些事,还以为你们把我给忘记了呢?”
    “秀宁姐姐,你怎么今天才来看我们啊!”
    李秀宁听后摇摇头苦笑道:“晓雅妹妹,姐姐也不是很方便出门,今天是我哥哥想认识姜松这大坏蛋,让我帮引见引见,这才有机会来看你们。”
    姜松和李秀宁呆在一起近三年时间,对于唐国公府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李秀宁也向姜松介绍过家中的人的情况,甚至对每个人的性格都简单介绍过。此时李秀宁口中的哥哥当然是李建成,是唐国公李渊的长子。
    “秀宁姐姐,那你哥哥在什么地方?怎么不叫进来呢?”
    李秀宁微笑道:“臭姜松现在是二品大员,姐姐那敢不征得他的同意就把哥哥领进来呢?”
    姜松听后微微一愣!眼前的李秀宁变了好多,按原来的性格李秀宁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事,会不请示就把人带进来。当然,求见姜松的人很多,不是什么人都能见到的,毕竟此时的姜松正如李秀宁的言,是正二品高官,求见的人没有姜松的同意是很难见到的。
    “秀宁,你太见外了,哥什么时候把你当外人了。哥早就说过,你的事就是哥的事,怎么突然见外起来,赶紧把唐国公的大公子请进来吧!”
    说实话,姜松还真想见见李建成,见见历史上这位唐帝国的开国太子,历史记载中把李建成说得一无是处。什么心胸狭窄,不能待人,智商低下、愚昧无知,无德无才、残酷无情、谋害兄弟等等。最后李建成却是惨死在自己亲弟弟太宗李世民手中。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没人知道,毕竟很多真实的东西都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加上唐太宗李世民有意篡改历史,隋末唐初期间的历史真相成为疑惑不解之迷。特别是关于李建成的记载更是少之又少。
    片刻后,李秀宁带着一名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非常俊雅的年青后生走了进来,岁数大约就十六、七岁。仅仅从面相上看,来人绝对不是奸恶之辈,应该属于聪明能干的有智之读书人。
    “见过姜大人!”
    呵呵!
    “唐大公子,请坐!秀宁曾经是本官的同事,你是秀宁的大哥,咱们算是一家人,别客气。”
    姜松的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话能让人听了会胡思乱想。李秀宁则被这话羞得俏脸晕红,狠狠的瞪了一眼姜松。李建成也稍感意外,微微的愣了一下。
    “姜大人,谢谢!”
    “晓雅,给李公子上好茶!”
    坐下后的李建成表现出来的是亲和、开朗、谦谦有礼的君子风范,根本没有过一点点骄纵蛮横的之举。交谈中一直都很谦和,也很健谈,同时思维敏锐、反应极快,确实是具有才华之人。
    通过和李建成的交谈,结合李秀宁原来的介绍,姜松相信眼前的人绝对是才华横溢的人,并非小肚鸡肠之人。更不会是陷害兄弟,心胸狭窄的无能之辈。
    别的不说,李渊早在613年就打算起事,自己不方便出面大张旗鼓的笼络人才,交好地方官员。派李建成带着家人回晋城,以照顾家属为名,暗中在河东联络各路英雄豪杰,独立开展相关活动。
    李建成在当地赈济百姓,广泛结交,招揽人才。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李建便以礼相待,真诚相交,因此河东人士都争相加入到李建成的麾下。别的不说,有名的如魏征、王珪、韦挺、李安严、马三宝、冯立、李纲、裴矩、段纶等人名士名臣。另外还有大量的文臣武将其实都聚集在李建身边,有的人才成为唐初的名臣、名相,有的成为李治、武则天时期的重臣、名臣,为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个时候的李世民只有十二、三岁,实足的娃娃,不可能和李渊研究大的方针政策,更不能是策划人和主要负责人,那时的李世民估计就是跟在李建成身后的小马仔。
    在唐帝国建国前,除了李渊身边的人才外,其他的大量人才都聚集在李建成身边,这是不争的事实。唐帝国建国前,李世民身边应该没有什么象样的人才,毕竟岁数太小,就十多岁,吸引大量人才在身边不大现实。
    如果说李建成不能容人的话,那绝对是胡说八道,象魏征那样犟脾气的人都死心塌地的跟在李建成身边,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建议李建成把李世民干掉。如果李建成真的小肚鸡肠的人,怎么可能让魏征那样倔强的人忠心耿耿,还有大量的文武人才。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身边的大量人才基本被李世民全盘接收,让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有了大量的人才基础。
    

第390章 弄顶绿帽子(2)
    唐帝国的建立,说白了李建成和李秀宁兄妹二是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是无法以之相比的。李渊起兵时,李建成是带兵的主要将领,任左军统帅。李建成指挥的西河之战、霍邑之战、潼关之战、长安之战都充分显示出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决不是史书描写的庸劣之辈,应该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军事统帅。
    唐帝国建国后,李建成是太子,当然不可能再长期带兵出战。负责协助李渊处理繁重的军国要务。李建成才是李渊真正看好的接班人,寄以厚望并悉心栽培,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职责。
    李渊外出考察时,李建成要坐镇长安代理朝政。唐帝国初期建立官制政体、改革税法、颁布律令;积极发展农业、恢复生产,推行均田制,办儒学、兴科举、宣扬教化等一些列政治活动都有李建成的功劳和心血。
    李建成是太子、储君,是李渊看好的接班人,要协助皇帝李渊处理政务,不能经常率兵出征驰骋沙场,在唐帝国的统一战争中,军功不及李世民显赫是正常的。而李建成为唐军建立了稳固可靠的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如果没有李建成在后方的大力支持,李世民怎么取胜?
    唐朝的多数战争主要是由李世民领兵进行,战役的胜利是在李建成防御突厥、稳定后方、支援前线下取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建成的政治影响和政治实力远远大于李世民,特别是李建成在河东、长安等地获得巨大成功,是李世民所望尘莫及的。
    李世民长期在外带兵征战,处心积虑地经营私人势力。李渊更看好李建成,为此就着手削弱李世民的羽翼,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多被贬黜外放,部分武将调给其他人帐下听命。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帐下谋士房玄龄、杜如晦二人才策划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不仅把太子李建成干掉,还把李元吉也干掉。这样一来李渊的嫡系儿子中只剩下李世民,在李世民的逼宫下,皇帝李渊只好乖乖让位给儿子李世民。因为除李世民外没人再有资格接位。
    李世民通过发动血腥政变获得帝位,破坏了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兄弟相残也为人所不齿,李世民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必须在史书中大书特书在建唐过程中的卓越功绩。在这样的情况下,歪曲地把晋阳起兵的密谋描绘成李世民的精心策划,贬低李渊,打压李建成、李元吉,彰显李世民至高无上的功勋。
    正是这个原因,李世民开创了帝王直接干预修史的典范,李世民一方面授意史官抹杀李建成在唐帝国建国前后的丰功伟绩,曲载其事,将李建成丑化为既无功于社稷、又心胸狭窄、且多次企图谋害兄弟的卑劣小人。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李建成由于心地善良而成为玄武门事迹的牺牲品,历史记载上李建成便成了**后宫,昏庸无能之辈。
    通过交谈和原来李秀宁的介绍,姜松相信李建成应该是礼贤下士、温文尔雅、豁达宽厚,深受李渊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的太子;是一个有勇有谋,为唐帝国的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治世之君都不为过。
    开始时姜松以为时李建成来访是受到唐国公李渊的授意,后来通过交谈后得知,根本不那么回事。李建成完全就是个人行为,没敢让李渊知道。毕竟唐国公李渊真的对姜松好生气,对姜松一直抱有成见。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李秀宁道:“大哥,你先回家,我在这里还有些公务上的事需要交待一下,你帮我去柴府告知一声,说我想在家住几天。”
    李建成心中就算不意让李秀宁单独在这里,却也不好反对。只好站起身不告辞。姜松也不清楚李秀宁还有何事,不过对于李秀宁的要求,姜松是会尽力满足的。
    送走李建成后,李秀宁直接挽着姜松的手臂进了办公室里的内屋,里面是一间姜松平时休息的地方。进屋时还嘻嘻一笑道:“晓雅妹妹,姐和臭姜松有点事要说,你在外面稍等会。”
    姜松也郁闷,这都什么事?不能在外面说吗?苏晓雅此时绝对会想着二人要干什么坏事,可也不好说什么。
    进到内屋的李秀宁,门一关就直接把姜松扑倒在床上,姜松半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心中只知道什么主公、郡主之类的最喜欢玩红杏出墙之类的事,没有想到会落到自己头上。
    面对李秀宁的逆推,姜松一反常态,立刻响应,和李秀宁纠缠在一起。此时的李秀宁已经结婚好几个月,不用再担心回家后被体检什么的。姜松嘿嘿一笑,心想就为柴大公子戴顶绿帽子。
    一翻拼杀,李秀宁是香汗淋漓,雪白的俏脸蛋上晕红一片,幸福的趟在姜松的怀里享受那美妙的感觉。姜松同样是汗流浃背。
    休息片刻后的姜松瞟了一眼床上,见床单上有鲜红色的血花,姜松非常的惊讶!这怎么可能,这妞都结婚几个月的还会落红,难道这妞一直没让柴大公子上床?
    “秀宁,这是怎么回事?”
    李秀宁嫣然一笑,媚媚的瞟了一眼姜松后道:“臭姜松,我的身体只允许你碰,其他任何人都别想碰,这几个月来,我都没让他同房。”
    姜松有点傻眼,知道自己又犯下大错。这事搞不好会为李秀宁带来极大的麻烦。只是这妞到底是怎么想的,都嫁人好几个月了,居然还保持完好之身。
    “秀宁,那你以后有什么想法,要不让柴大公子休了你吧!”
    “臭姜松,我也想,只是家中老爷子不会同意的。如果那样的话,后果非常的严重。不过你放心,本小姐的身体只能你享受,今天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
    “秀宁,以后有什么事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有天大的麻烦哥都为你摆平。”
    姜松知道,错误已经造成,再怨天怨地没有用。原本只是想给柴大公子戴顶绿帽子,现在看来不仅仅戴绿帽子,而是把李秀宁抢到手中。这事姜松需要好好策划一下,毕竟涉及到唐国公府、柴氏二大家族。还必须为李秀宁的处境着想,为她安全考虑,稍不慎就会给李秀宁带来伤害。
    李秀宁离开后,苏晓雅嘟着小嘴进来,用粉拳在姜松的身上发泄,嘴巴里还小声嘀咕道:“姜哥哥,你好坏!你和秀宁姐姐干坏事。”
    姜松郁闷,知道眼前的小妞是有点妒嫉,只是姜松说什么好呢?解释只会越说越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哑口无言,任由小妞发泄。
    正在此时,门外传来声音道:“老大,突厥使臣始毕前来求见?”
    苏晓雅乖巧的放开姜松,小脸红艳艳的,象只刚刚成熟的小苹果。姜松不知道突厥使臣来为何事,不会是想从隋朝弄到什么物资吧!也只有这事才会让突厥人感兴趣,毕竟这次突厥人到隋朝来朝觐皇帝,不仅未骗到大把的钱财,还要倒贴五十万两白银,损失了一名勇士。面对姜松的威胁,突厥人不敢冒险,那五十万两白银应该是稳妥的。
    “晓雅,去让人把突厥挞子请到会议室,咱们先弄明白突厥人的来意再说。”
    “好的。”
    突厥人也等得差不多了,姜松才带着苏晓雅等人慢腾腾的走进会议室,和突厥使臣始毕见过礼后,姜松淡淡的道:“始毕,你丫的找本官有何事?不会是还想再决斗一场吧!”
    “姜大人,我们今天来不是谈什么决斗之事,咱们之间的恩怨以后再算不迟。听说你现在是主管隋朝境外其他国家的具体事务,今天来这里是和你商谈一些贸易方面的事。”
    姜松没啃声,和预想的差不多。突厥人每次到隋朝来朝觐皇帝,不仅是骗钱,更重要的是要想隋朝购买到一些物资。如食盐、铁、兵器之类的产品。至于象丝绸、布料、茶叶、陶瓷等方面的产品商队会运到草原上去销售,隋朝境内不限制。
    “始毕,有什么事就明说,本官事情很多,没有时间和你瞎扯淡。”
    “姜大人,我们想购买一些粮食、铁、食盐、兵器之类的物资。”
    呵呵!
    “始毕,开什么玩笑!难道你不清楚那些物资都是朝廷禁止向外出售的产品,你想买就能买到。本官要是批给你的话,皇帝可是要砍本官的脑袋。”
    其实对于突厥人要采购的这些物资,姜松和皇帝早就研究过,姜松也向皇帝建议,只要突厥人出的价钱高可适当销售一部分粮食及次品铁。反正粮食隋朝贮藏量太多,时间长了也会坏掉。次品铁则对隋朝的军队没有什么影响,却能狠狠的宰突厥人。
    “姜大人,历年来我们突厥都能从你们手里采购到这些物资,怎么今年就不成呢?”
    “始毕,原来销售给你们的,应该都是你们行贿的官员办理的吧!本官可没有到得你们突厥人的任何好处,为什么要冒风险给你们办理这事。”
    始毕听后心中微微一笑,暗骂中原人卑鄙无耻,都是贪官污吏。只要有好处,什么事都能办。
    “姜大人,意思是你有办法办理?”
    呵呵!
    “始毕,这要看本官是否值得冒险,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好处的话,本官是不会考虑的。”
    “姜大人,开个价吧!”
    “始毕,难道你输了五十万两白银后,还有银子?这可不是小数字,本官也需要打通好多的关节。再说了,就算本官把手续办好了,你丫的拿什么来支付采购物资的费用。”
    

第391章 裴世矩(1)
    “姜大人,银子从什么地方来,你不用操心。”
    “始毕,本官要说清楚,首先你们突厥人必须把五十万两白银的孝敬款交到朝廷手中,才能谈得上其他方面的合作。在这个前提下再谈其他的事。如果这笔钱没交之前,一切都是白搭,别浪费口舌。”
    姜松嘿嘿一声阴笑,肥猪送上门来,不狠狠的宰有点对不起突厥挞子。再说了,突厥挞子手中的金银财宝不都是掠夺中原百姓的吗?这样的猪宰起来不需要手软。
    “姜大人,放心吧!五十万两白银孝敬款的事已经传信回草原王庭启民可汗了,不用多长时间可汗就会有消息来。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你这里,需要多少好处费?还有就是供应我们物资的价格是多少?”
    呵呵!
    “始毕,天朝是礼仪之帮,本官更是大善人一个,不会行讹诈之事,咱们是在做生意,不会乱来的。本官也不要多,就二十万两白银,你觉得怎么样?”
    始毕思考一下,以前行贿同样需要这么多,甚至比这数字还大。所以姜松说出的数字始毕还是能接受的,再说了,昨晚上始毕可是从一部分朝中官员手中索讨到大量的钱财。仅仅杨素、杨玄感父子手中就讹诈了差不多五十万两白银,加上其他官员手中讹诈的银子,现在始毕手中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