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隋唐当好汉-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夫,你是了解小弟的。小弟自知不是什么忠臣,也不是奸臣、权臣,最多只能算个弄臣。仗义之事更是无从说起,都是虚言。”
呵呵!
“老弟,为兄就是喜欢你这种性格,能正确评价自我,这非常的难得。当然,你也算不上弄臣,总的来说还是忠臣,是忠于这个国家、民族的忠臣。”
“姐夫,你过奖了。”
“老弟,这次招收的士兵,虽然大多数都说会骑马,为兄看马术娴熟的不到一成。至于箭术方面会稍好一点,基本都会射箭,水平差点,在八十步的距离能十箭中三箭的都很少,大部分都是不沾粑,情况不容乐观。”
姜松点点头,关陇一带猎户不多,射箭高手基本都出自猎户。隋朝境内的百姓,射箭好的百姓应该还是边境地区,不仅仅是猎户多,关键是边境地区时常要抵抗草原民族的骚扰,射箭是年青人的基本技能。
“姐夫,不用太担心。估计士信、刘宏基、药师他们那些地方征招到的新兵,射箭的水平会更好。这是地区差异,毕竟关陇一带这些年没有发生战争,更不容易受到草原民族的骚扰,百姓习箭的人就少。”
“老弟,还有一件事,噬血护卫带着新兵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体力消耗非常的大。朝廷给士兵的生活费很低,无法改善生活。如果再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士兵的身体承受不了。”
这是实情,朝廷下拨给士兵的生活费真的低。如果开展高强度训练的话,任谁都无法承受,这一点是肯定的。这还是姜松不贪污士兵的生活费,如果是其他将军的话,估计士兵的生活费都会被贪污挪用一部分,这样的事非常普遍,估计任何朝代都如此。
“姐夫,这事我随后让家里提出钱来补助给士兵改善生活,咱们必须确保士兵训练时所需要的营养。如果营养跟不上,无法训练好士兵。”
“啊!”
房玄龄没有想到,姜松居然愿意自己花钱为士兵改善生活。这种事太少,不是一般人会做的。毕竟这补助士兵的生活费不是小数目,如果等新兵全部招收完后,一万多名人的生活费补助,数额是非常巨大的。
“老弟,你真的想自己掏钱补助士兵生活费用?”
“姐夫,小弟这次从西洋不是赚了些钱回来吗?补助士兵没有什么问题,花不了多少钱。”
房玄龄当然清楚姜松从西洋赚回多少钱,只是到手的钱能这样自愿掏出来为士兵改善生活,真的很难得。同时也印证了姜松是爱钱、爱财,却不贪财。该开支的时候绝对不会小气,不该开支的时候,一顿饭都会争论是谁付钱,这就是姜松的金钱观。
第320章 牛人不好找
花点钱为士兵改善生活是值得的,表面上士兵是隋朝的军队,其实说白了是姜松能掌控的士兵。要想让这些士兵对姜松忠心耿耿,采取这种方式是最好的途径,也是最有效果的手段,能在短时间内让士兵忠于姜松。
在姜松的字典里,钱就是应该这样花。这样花钱能取到最佳的效果,是利益最大化的体现。再说了,到了隋朝如果手中没有实力的话,姜松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得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现有机会掌控军队,姜松当然要让手中掌控的士兵忠心耿耿,绝对服从姜松的指挥和调度。
房玄龄看了看眼前的姜松,这个干舅子行事越来越老练,考虑问题更加深远。别小看出钱为士兵改善生活这种小事,在士兵的心中却是会翻起巨大的波浪,会让士兵更加的敬仰姜松、信服姜松、服从姜松。毕竟没有人愿意自掏腰包为士兵着想,估计就算是隋朝境内的将军没有人会这样做。
“老弟,为兄支持你这样做。”
呵呵!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必要点破,姜松的目的也不可能骗过房玄龄。况且,姜松也不会在这些事让隐瞒房玄龄,毕竟二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无法分彼此,目标、利益是一致的。
“姐夫,还有件事要和你勾通一下,小弟家中的工匠研发出了一种活字印刷术,连印刷机都研发出来了。小弟准备筹建一个印刷作坊,专门印刷各种书籍销售。”
房玄龄听后微微一愣!
活字印刷术?没有听闻过,只知道目前的隋朝发明了整体雕版印刷,印刷的成本非常的高,一般人是不会使用的,只有皇室整理的资料、图书才会用雕版印刷出来,那样能更好的保存图书。
“老弟,为兄只听过雕版印刷术,目前朝廷正在做这件事。活字印刷是什么东西不知道?你想印刷图书销售,这想法很好,是有利于教化百姓的大好事,只是你印刷出来的图书普通百姓或书生买得起吗?就算是按成本销售估计那些书生、百姓也很难承受得超高的价格。很多读书人都会选择自己手抄一份使用,这一点你考虑过没有?”
呵呵!
姜松明白这些事,图书的销售价格高的话卖给谁,姜松还想在印刷图书销售上赚一笔钱呢?姜松可不会做亏本买卖,除非是脑残。
“姐夫,活字印刷术简单讲,就是每一个字都能重复使用,不需要把所有的字都雕刻在一块模板上,只需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书籍用字来组成。印刷完后这些字同样可以收回重新使用。这样一来,印刷成本就大大的降低,不会因为雕刻错一个字而整块雕刻模板报废,只需要在印刷时让人校对就行。”
房弟龄听后立刻傻眼了!呆若木鸡的盯着姜松看,这种活字印刷术其实非常的简单,只要说明后任何人都能理解,只是没有人往这方面思考罢了。
愣了半天,回过神来的房玄龄一拍大腿道:“好!好!太好了!”看了看姜松继续道:“老弟,你真的为全天下的读书人做上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活字印刷术绝对会影响未来读书人的格局,甚至会让更多的人走上读书的道路,对于开启民智非常的好。”
汗颜!
姜松一直都以为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教育是根本保重。只有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让国家、民族走上强国之路,这是后世早就证明了的事实。教育兴国、科技兴国早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姐夫,小弟不仅仅准备印刷各类图书销售,想在印刷图书销售的基础上筹建一间出版社。印刷图书的事已经安排妥当,在近期就会有一部分印刷好的图书推向市场,小弟目前最头疼的是出版社的事。”
兴奋之余的房玄龄微微一愣!出版社是什么东东也没有听闻过,真不知道姜松要做什么?不过听起来好象和印刷图书有联系。
“老弟,首先恭喜你印刷图书一事,不过出版社到底是何物,你能解释一下吗?”
此时姜松才明白过来,出版社是后世的说法,古代那里来的出版社。再说了,连图书都刊印不了,不可能出现出版社这样的新鲜事物。
姜松轻轻拍拍脑袋,歉意的道:“姐夫,对不起!这事没和你说明白。出版社就是新编写象书一样的刊物,每月、每周或每半月出一份,也是向市场公开销售的书,只是这种刊物属于杂谈一类。可以刊登诗词、文章、经济信息。同时可以刊登各种不同的观点、思想甚至是治国理念,当然也可以刊登儒学思想、法学思想、墨家思想或国家政策的评论和建议。”
房玄龄听后非常的惊讶,这种方式从未听说过,只听说过人们议论时事政治、国家政策,评论诗词、诗歌的好坏,文章的优劣。当然也有人会撰写各种思想观念,只局限于某一方面。而姜松所说的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含,居然还准备每周或每月出一份,这就非常的震撼了。
“老弟,你这样什么观点都印刷出来的话,会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持不同观点的人会破口大骂,你不担心儒生们骂吗?至于刊登诗词、诗歌、纯文章的话到没有任何的问题,如果是涉及到儒学、墨学、法学、佛学等方面的话,问题就出来了,肯定各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不可能一样,结果肯定是人人在骂。”
姜松嘿嘿一声阴笑,骂就骂呗!反正又不是姜松自己写的文章、观点,关姜松屁事,姜松只是提供平台让大家有个发表观点的地方。要骂要吵都是文人的事。姜松自己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就算是有观点也不会轻易用文字表达。
“姐夫,小弟就是要让各种观点都摆在明处,让天下人都知道各种观点的实际内涵,这样天下人都会评价、议论。好的观点、思想是不惧怕别人评价的,更不会惧怕别人骂。再说了,小弟只是提供平台,让文人们各抒己见,说出心中的想法,这很好。道理越辩越明,真理是不惧怕别人反驳的,就让大家打口水仗,这样很好,最后经过辩论肯定有结果。”
房玄龄现在彻底听明白了,原来姜松不是要自己撰写观点,而是让文人们自己撰写各种观点,让大家在刊物上辩论,这真和姜松没啥关系。这样一来估计全天下的文人都要吵翻天,甚至会形成各类矛盾体。
房玄龄呵呵一笑道:“老弟,你不会是设个圈套让儒生们钻吧?”
姜松摇摇头,非常认真的道:“姐夫,小弟绝对没有什么阴谋诡计,更不是为了陷害儒生们。只是觉得不论是治国理念、国家政策、各种学说观点、理论需要一个平台进行辩论,最后得出谁是正确的。这不仅对儒学有好处,对其他学派、理论同样有好处。通过辩论让各学派知道自己是什么地方真的错了,什么样的观点、理论才是正确的,是受百姓的,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姜松内心中的想法不是那么简单,举办一份杂志说白了就是一个宣传工具。而这个强大的宣传工具是掌握在姜松有手中,有需要的时候,姜松可以让这个宣传工具进行诱导式传播。特别是古代这样的情况,没有什么更好的宣传工具产生,一旦拥有一份杂谈方面的刊物,绝对能引导走向。
房玄龄听后稍稍一思考,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和重要性。心中更加的感慨万端,这种新奇、怪异的方式、手段真的太匪夷所思,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对姜松更加的赞叹不已。如果房玄龄知道这些都是姜松照猫画虎而来的话,估计会活活气死。
“老弟,为兄坚决支持你操办这件事,这事要是办好的话,你手中就掌握了一条强大的议论导向,对于今后有极大的好处。”
姜松听后苦笑道:“姐夫,小弟是想操作此事,只是手中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你们几位都有正事要办,根本抽不出时间来主持这件事。毕竟这件事是需要人处理大量的事务,对每一篇稿子都要核对、审查。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对各种理论观点都有研究。可以说必须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之当世大儒才有可能胜任,且还是要一位正直、公正的当世大儒。”
姜松自己心中也清楚,最佳人选就是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魏征这几人,他们几人都能胜任。只是他们几人手上都有重要的事务要处理,根本抽不开身。再说了,这种纯学术上的事,姜松不会让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魏征这些真正的实干家来管,那样是大材小用。甚至杜淹、违福嗣二人,姜松真的不知道能否胜任。其实是能胜任的,这二人同样是唐初的名臣,只是姜松不知道罢了。
房玄龄思考片刻后,也清楚这个人选不容易找到,不仅是要有满腹经纶,还必须是和姜松一条心,是姜松集团内的成员才行。总不能找一名外人来操作,那样杂志就失控了。
“老弟,人选的事等为兄好好想想,等考虑清楚后让其来和你谈谈,谈后觉得合适再决定不迟,这事不能急,人选太关键。必须是你的人,否则为害同样很大。”
“姐夫,有劳你费心了。”
“老弟,别客气,咱们是一家人。”
第321章 美人要出嫁
房玄龄答应帮找,姜松相信就有希望。历史上的房玄龄为唐太宗李世民推荐过无数的人才。不论是文臣、武将房玄龄都尽心寻找、考查,然后再推荐。就连鼎鼎大名的杜如晦都是房玄龄推荐的,其他人才更是不计其数。
随后姜松细细察看了一下兵营里的情况,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姜松训练士兵的大本营,得考虑增加一些训练设施。原来兵营里的训练设施基本都毁坏了,再说了,姜松想增添一些具有现代元素的训练设施。
姜松边察看边用笔画出各种训练设施的图形,安排人制作训练设施外,专门扎了数千个草人,这是姜松为训练士兵刺枪用的。隋朝虽没有火枪,可有长矛、长枪,这二种冷兵器完全可以借用后世的刺杀技巧。
几天后大兴城中的征兵事务走上正轨,前来应征的人源源不断,加上年关将到,一些边境地方涌入一部分难民,这样一来前来征兵的事不用过多担心,让姜松等人在征兵时有了极大的挑选余地。
“姐夫,这里的事由噬血护卫办理就好了,你回去陪姐姐、珠儿吧!小弟要到洛阳一趟,年前赶回来。”
开头忙一下,一旦走入正轨后房玄龄确实没有必要再呆在这里,在姜松的相劝下返回虎跳峡陪夫人、女儿。再说了,过完年后房玄龄就要到琉球岛,得让人家夫妻有相聚的日子,不能老让人家夫妻分离。
“老弟,这样不好吧?”
“姐夫,有啥不好,等你把琉球岛建好后,我准备让家人都搬过去住呢?年后你一走又得长时间见不到姐姐、珠儿,乘现在有时间多陪陪她们。”
“老弟,谢谢!”
要过年了,大兴城中的征兵事情也差不多了,仅仅长安一带就征招到近三千名新兵。姜松带上十多名噬血护卫向河东奔去,那里有韦福嗣带着人在征兵。河东历代都是兵源之地,姜松征招士兵肯定不会错过。
见到韦福嗣后,通过了解知道一个多月时间招到了六百多名士兵。姜松让噬血护卫把招到的新兵带到大兴城,韦福嗣让其回家过年,姜松自己没有停留,继续向弘农而去,那里有杜淹带着人在征兵。
弘农的征兵和河东差不多,招收到了近五百名新兵。姜松同样让杜淹回家过年,让噬血护卫把新征招的士兵带回大兴城。当然,新兵到大兴城的途中,会接受噬血护卫的超强度急行军,如果是有人坚持不下来的话,只能让其离开,只有坚持下来的新兵才有可能正式成为一名新兵。
洛阳的征兵有点惨不忍睹,一个多月时间仅仅招收到二百名士兵都不足。不过姜松没有在意,毕竟洛阳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起其他地方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说更好一点,愿意当兵的肯定就不会多。
自愿入伍的百姓,说白了,在历朝历代都一样,只要生活有保障的话,一般百姓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兵。只有生活没有着落或贫穷的家庭才会让孩子去当兵。所以在古代征兵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强制性征招,并非是百姓自愿。象姜松这样不强制征招,采取自愿的办法征兵,能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招到那么多已经非常不错了。谁让古代的中原百姓有好男不当兵,好女不唱戏的习俗呢?
根据洛阳、长安一带的征兵看,情况不容乐观,二地只征招到了四千多名新兵,和原来的计划五千名左右差了一千名左右。如果是罗士信、刘宏基、程咬金、李靖几人征兵再不顺利的话,姜松所要征招的士兵估计无法完成。
新兵征招不到,姜松就无法按时进行强化训练,其结果就会影响出征的准备时间。此时的姜松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不是想征招就能有人来的,必须是百姓愿意来应招才行。姜松虽然也能通过强行征招的手段,不过姜松不愿意那样做。傻子都明白,强征来的兵不好用,积极性不高,会影响战斗力。
到达洛阳后的次日,姜松按时到海关总署上班,要了解一下这一个多月来进出口关税的收缴情况。这事也是大事,是姜松向皇帝、朝中重臣展现能力的舞台。虽然月前上交了朝廷二十多万贯的税收,已经证明了姜松的能力,不过为了更好的掌控海关总署,姜松还得费点神,在短时间内多收上点进出口关税,那样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敢打海关总署的主意。
“晓雅妹妹,你来得好早?”
啊!
“姜哥哥,你回来了?”
呵呵!
“晓雅,想哥了?”
“讨厌!”
“晓雅,去把戴胄叫来,哥有事要找他。”
魏征在江南处理事务,一时赶不回洛阳,目前海关总署的日常事务都是由戴胄代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江南海关太重要,魏征必须把那里的事情处事好后才能返回。接下来事情会更多,毕竟要在山东、岭南等地筹建海关,这事已经到了必须组建的时候,不能再拖。
“老大,你回来了,卑职正好要向你汇报这段时间的工作呢?”
“晓雅,给玄胤倒杯茶,你在旁边做纪录。”
戴胄坐下来后,翻开本子介绍道:“老大,从咱们重新接手海关总署后,到目前为止共收到了进出口关税160多万贯,应该上交朝廷的税款是80多万贯,一个月前已经上交了20多万贯,现还应上交60万贯左右。”
“玄胤,这160多万贯的税收来源是进口税呢?还是进出口税都有?”
随姜松到西洋的商家从西洋采购回来一批产品,价值不是很高。就算是全部收上来的话,应该不会超过120万贯的税费。这一点姜松心里明白,而明年出海到西洋贸易的税收还没有正式上交,有也只会是少部分的,毕竟要年后才会进入交税的高峰期。
“老大,160多万贯的税收中,其中有120万的税收是这次随你到西洋的商人主动来上交的进口税,其余的40多万贯是出口税,这些人都是随你到过西洋贸易的商家前来上交的。”
姜松点点头道:“玄胤,抽时间在年前把应该上交给朝廷的钱交了吧!过完年后就会有大量的商家来交出口税,到时候你们会更忙。”
“老大,知道了,我这就安排。”
“玄胤,人员招聘的情况怎样?”
“老大,原来的老职员基本都重新返回来,另外我们新招聘了十多人,现整个个海关总署洛阳这里有员工28人。”
“玄胤,咱们的人手还是不足,明年要在山东、岭南等好几个地方筹建海关,都需要人手。年后继续再招聘一些,到时候会安排到其他地方。”
“老大,招聘来的人员如果是为了到其他地方工作的话,那女孩子是否就不要再招了,这女孩离开洛阳有点不大方便。”
“姜哥哥,我们海关总署这里大部分都是女孩,这些人肯定不能离开洛阳。”
“既然如此,那就再招聘一部分书生,不过招聘时就说明,要到地方上工作,不能留在洛阳。”
“老大,卑职知道了。”
戴胄离开姜松的办公室后,苏晓雅走到姜松身边,小声道:“姜哥哥,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你可要挺住了,千万别生气。”
姜松抬头瞄了一眼苏晓雅,这妞什么意思?还说得这么慎重,真搞来明白这小妮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晓雅,你别装神弄鬼,想吓唬哥吗?”
“姜哥哥,你真的要挺住,这事涉及到你。”
这下姜松更是迷惑不解,用手捏了捏苏晓雅雪白俏丽的脸蛋,微笑道:“晓雅,你到底想说什么?难道天要塌陷,还是黄河水要倒流,怎么会涉及到哥呢?”
“姜哥哥,前几天秀宁姐嫁人了。”
苏晓雅的话就象是一枚重磅炸弹爆炸,一下子把姜松震得目瞪口呆,嘴巴大张着,傻傻的发愣!
姜松心里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也清楚李秀宁返回洛阳后就会被唐国公强逼嫁人,这是不用脑袋想都能猜测到的结果。只是当听到消息时,姜松还是强烈的震撼。好象觉得心中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非常的难受。
脑海中一幅幅和李秀宁交往的情境浮现在眼前,二人从相识到相爱,时间长达三年多。表面上姜松不喜欢李秀宁,觉得李秀宁以后会是公主,主公容易红杏出墙。其实,经过三年的交往,李秀宁的身影早就刻在姜松的脑海中,想丢都不可能。
说姜松不喜欢李秀宁,不爱李秀宁那绝对是骗人的鬼话。如果不爱的话,姜松会和李秀宁搂搂抱抱,姜松在李秀宁身上揩过无数次的油,二人除了最后的防线没有破外,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设防。退一步说,李秀宁其实早就是姜松的女人,这一点姜松不能否认。
姜松也曾经考虑过到唐国公府去提亲,只是这种事只能是想想,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性。古代的婚姻最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唐国公是皇亲国戚,更是一品高官,深受先皇杨坚的喜欢,更受独孤皇后的喜爱,在隋朝绝对是豪门贵族。姜松只是一名穷小子,没有任何背景、后台,这种地位上的悬殊根本不可能让姜松和李秀宁走到一起。
再说了,李秀宁小的时候就定下一门亲事,是河东的柴氏,柴氏是河东一带的超级大家族。有了这层关系姜松和李秀宁更不可能结合在一起,毕竟唐国公不可能悔婚,这关系到唐国公府和柴氏二大超级家族的面子问题。古人对面子非常的看重,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而丢面子,就算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如此,这一点来到隋朝后,姜松算是彻底见识到了。
第322章 狠搧耳光
姜松缓缓站起来从酒柜中取出一只杯子,拿出一瓶西洋红酒倒了一杯,自己端起来一口全灌进肚子里,觉得不过瘾,又倒了一杯。端起酒杯走到窗前,推开窗子,目视窗外的枯枝残叶。脑海中全是和李秀宁在一起的往事,象放电视一样,一桩一件的涌现眼前,如同是刚刚发生似的。
“姜哥哥,你别伤心了,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别气坏了身体。”
姜松用手轻轻在苏晓雅的脑袋上摸了摸,苦笑道:“晓雅,哥没事,只是感觉有点伤感。哥和秀宁的相识只能算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哥真诚的希望秀宁过得好,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哥就安心了。”
“姜哥哥,其实秀宁姐姐已经全力争取了,只是没人听,她的话不起作用。甚至连绝食这一招都用上,最后还是无法改变结局,只好被强行嫁给了柴公子。”
古代女人的地位很低,这是地球人都明白的。就算是贵为公主、郡主之类的千金小姐,同样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和婚姻。她们是家族的工具,一切都得为家族的利益服务,她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默契承受。
“晓雅,秀宁嫁人后,你去看过她吗?”
“姜哥哥,晓雅去过,不过柴府的下人听说是晓雅来访后,没有让晓雅进去,所以秀宁姐出嫁后没有见到。”
姜松点点头,李秀宁和姜松二人间的风言风语早就在洛阳传了几年。这次李秀宁偷偷跟姜松出海远航到西洋,整个洛阳城都知道,还加上一个苏晓雅,这二女孩的名字早在洛阳城中大震。
柴府肯定知道李秀宁和苏晓雅二人的关系,不让苏晓雅前去看望李秀宁,那说明李秀宁过得不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搞不好嫁到柴府就是受气的主,甚至连自由都被拨夺都有可能。
对于李秀宁的遭遇,姜松有心相助,却无能为力。唐国公李渊对姜松一直抱有很深的成见,觉得姜松勾引李秀宁,才让李秀宁二次偷偷跟姜松离家出走。就算是在朝堂上相遇,唐国公对姜松都是一付趾高气扬,对姜松视而不见,甚至是鄙视的眼神。原本姜松还想着缓和一下双方的关系,看到唐国公的眼神,姜松彻底放弃心中的打算,直接绕开走。这种情形已经有很长时间,自李秀宁跟姜松到江南一带返回后就如此。这不是姜松想要的结果,事情的发展却走向极端,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僵。
“晓雅,你得到秀宁的消息,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哥。如果她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的话,晓雅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哥。”
“姜哥哥,一有秀宁姐的消息,晓雅会马上告诉你的,你也不用担心秀宁姐,她应该不会有什么事。”
姜松一口把酒杯中的红酒全喝光,摇头苦笑道:“希望秀宁过得好!”
“姜哥哥,还有一些文书你需要签字。”
姜松点点头,把苏晓雅拿过来的相关文书签上大名。这些都是需要姜松签字的文书,有的是开支单,有的是收税报表,还有的是上交朝廷的税款。
在相关文书上签字完后,姜松道:“晓雅,哥先走了。”
本来还有一堆事务需要处理,不过听到李秀宁嫁人的消息后,姜松再也平静不下心来,无法再处理事务,心里感觉堵得慌,有点象自己家中的宝贝被人抢走一样,心里能好受才怪。
“姜哥哥,你没事吧!”
“晓雅,哥没事。”
说没事是骗人的鬼话,自己心爱的女人嫁给了别人。这种事放在任何男人身上,心里都不会好受。毕竟姜松和李秀宁二人交往了三年多,相爱了三年,虽然一直姜松都很被动,却并不影响姜松内心中对李秀宁的爱。姜松嘴巴上不承认,心里却早就默认。
心烦意乱的姜松回到府上后,继续用红酒麻醉自己,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最后只感觉脑海中昏头昏脑,意识一片模糊。最难受的是胸口堵得慌,有一股气无地方发泄。
喝得二麻麻的姜松拿起亮银枪到了训练场,把心中的怒火全部发泄在枪上。姜松差不多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把姜氏枪法发挥得淋漓尽致,隐隐约约有风雷之声,这是从枪尖上发出来的。
这事姜松自己不知道,姜松在无意中发挥出了姜氏枪法中的最高境界。加上通天神功随心而发,神功随枪尖顺势而出,达到了以气伤人的境界,从而才引发风雷之声。这是一种入迷的状态,清醒时的姜松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也舞不出那么精妙的枪法。
姜松的通天神功突破第二级后,内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和第二级时是天壤之别。此时的姜松有能力迎战天下顶级高手,虽然不敢说是无敌,却也不会惧怕任何人。就算是碰上当世最牛的超一流高手,姜松也有一战之力,最差也能确保生命安全。这一点姜松自己心里清楚,加上姜氏枪法走的是灵巧路子,想要闪人的话应该不会太难。
一个时辰后,姜松彻底脱力,心中感觉好受许多,不再那么堵,那么憋。最后姜松回房间洗漱,连晚饭都未吃就睡觉了。
经过二天的调整,姜松的心情好了很多,不在为李秀宁的事烦心,毕竟姜松手上有大把的事要处理,总不能放下手上诸多事务跑到深山老林中逃避现实吧!事情已经发生,没有办法再挽回,而生活还得继续。
又到了上朝的时日,姜松也不能避免,只要人在洛阳,姜松还是需要上朝的,不然让言官知道后,会被弹劾。在这些小事上,姜松不会犯错。虽然姜松上朝基本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