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天子(殷扬)-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松芒布结把群臣的反应看在眼里,倒也没有怪罪,因为他心里也很清楚。
“在开战之前,得和唐人和谈,尽可能不战而保全大非川。”都松芒布结接着道。
“赞普英明。”大论、小论、整事相齐声赞同。
和唐朝开战,吐蕃没有多少胜算,这是用血的代价得出的结论。若能通过和谈而保全大非川,那是最好。
“赞普,和谈是好事,可是,唐人会应允么?”有大臣很不识相,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是呀。与唐朝开战,大吐蕃并无胜算,唐朝很可能得到大非川,我们拿甚来谈?”立时有大臣附和。
谈判是需要筹码的,吐蕃手中没有筹码,怎么与唐朝谈判?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若是不解决的话。又没法谈判。
“这……”都松芒布结被问住了。愣了半天。这才道:“除了大非川不能谈外,其他的都好说。唐人要牛羊骏马,金银,尽可能满足。”
大非川太重要了,绝对不能丢。至于其他的,牛羊骏马金银珍珠,虽然贵重,却并非不能舍却。现在的吐蕃。也只有这点谈判的筹码了。
“这事就由小论去吧。你在与大食的结盟一事上办得不错。”都松芒布结扭头冲小论道。
小论一愣,心中大惧,此时与唐朝谈判,那是跳火坑,万万去不得。此时此刻,他万分后悔,早知如此,何必在与大食结盟一事上吹嘘呢?
“咳咳。赞普,臣近日有些不适,恐无法胜任如此重任。”小论一阵咳嗽。眼泪花花的,装得很象。上气不接下气的道。
“哼。”都松芒布结哪有不知道他的想法,很是不满,冷哼一声。
“赞普,臣去吧。”整事相主动请缨。
“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唐人这话没说错,国难之际方见忠臣,整事相,你是大吐蕃的忠臣。”都松芒布结大为意外,又是感动,大赞一番。
此时此刻,前去与唐朝谈判,是跳火坑,很可能有去无回,整事相竟然主动请缨,的确是难得。不仅都松芒布结感动,就是群臣也不乏感动,打量着整事相,大为赞赏。
“臣不敢说一定能成功,可臣一定尽心尽力。”整事相平静的道。
“好。”答案已经很明白了,十之八九不可能成功,只能尽力,整事相这话很实在,都松芒布结大为满意。
“谈不成,而又不可力敌的话,就得保卫积石山,不让唐军深入。”紧接着,都松芒布结大声道。
积石山是吐蕃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是落到唐军手里的话,吐蕃都城逻些也就暴露出来了,唐军会顺利攻入逻些。是以,保卫积石山就成了必要。
对于这点,群臣没有异议。
“传旨:调集倾国之兵,准备与唐朝大战。”都松芒布结最后道。
xxxxxxxx
大非岭是位于大非川的东南面,这里地势开阔。
“隆隆。”如雷的蹄声响起,只见唐军如同海潮般开来。
唐军自从进入大非川后,就顺利推进,如入无人之境。不过几天时间,就来到大非岭。
李隆基骑在照夜狮王背上,打量着开阔的大非岭,道:“真是一处好地方。”
“太子,我们到达这里,应当祭奠当年殉国的英灵。”张说提醒一句。
“没错。”陈玄礼他们齐声赞同。
“传令:就地扎营,准备祭奠。”对于此事,李隆基当然会同意,立时传下将令。
唐军停下来,开始扎营,很快的,一座座帐幕就出现在大非岭,横成行,竖成列,秩序井然,一派整肃。
李隆基带着张说、陈玄礼他们来到大非岭,只见地上累累白骨,到处都是。
“郭待封罪该万死!”李隆基看在眼里,气恨恨的道。
“哎。”要不是当年郭待封违抗军令的话,也不会有大非川之败,更不会有今日这样的局面,众将齐声一叹。
“朝廷当年只是把他贬为庶民,真是太仁慈了,应当把他处于极刑。”李隆基的气愤不减反增:“他为了一己之私,违抗军令,致有大非川之败,遗祸无穷。若是当年一战成功,朝廷拿下大非川,河西走廊这些年就不会被威胁,吐蕃就不会如此之强,我们今日更不用出征大非川。”
大非川一役的影响太过深远,直到唐朝灭亡,都没能把大非川拿回来。虽然唐朝经过多番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说打下石堡城,最终还是没能打下大非川。
按照薛仁贵的谋划,他把粮草放在大非岭,命郭待封率一万唐军守卫。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前面的道路很险要,而且又有瘴气,要快速推进,不能担误。若是带上粮草的话,就会拖累行军速度。
薛仁贵准备他在前面打下基地,再率军回来接应郭待封,合兵一处。共同押运粮草。就不会有问题了。
这番谋划是非常好的谋划。很符合当时的情形。
可是,郭待封是唐朝名将郭孝恪的儿子,将门出身,瞧不起薛仁贵这个草根,他不执行命令,擅自率兵押着粮草前进。
吐蕃得到消息后,领兵的大论亲率重兵前来进攻。郭待封抵挡不住,粮草被吐蕃夺得。吐蕃运不走的,就一把火烧掉了。
当薛仁贵得到消息后,回兵来救,已经来不及。尽管此前,唐军在薛仁贵的指挥下,打得很顺利,一连夺下了好几座城池,眼看着胜利在望了。可是,粮草没有了,形势急转直下。唐军处于危机之中。
吐蕃当然不会错失这一天赐良机,准备把薛仁贵全歼。出动了四十万大军,重重围困。薛仁贵沉着应战,给吐蕃以重创,大论意识到不可能全歼薛仁贵,只得主动与薛仁贵谈判,放薛仁贵离开。
“传令:收集将士们的遗骨,容打胜之后,带回国内安葬。”李隆基大声下令。
“太子英明。”一片颂扬声响起。
让这些殉国英雄的遗骨回国,在国内安葬,是将士们的心声,李隆基此举他们打从心里赞成,要不赞扬李隆基都不成。
一声令下,将士们开始收集遗骨,费时半天就完成了。
然后就是做一些简易的盒子,把这些遗骨装好。只等胜利归国之时,带回国内,再做棺椁收敛。
最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祭奠,告慰这些战死的英灵,唐军来了,要为他们复仇。
“太子,我们立即进军吧。”祭奠一完,张小飞立时提醒一句:“骁卫大将军兵败大非川的仇,我们一定要报!要早日报!”
“是呀,太子。”众将齐声附和。
报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一箭之仇,正是将士们心中所愿,无不是目光灼灼,打量着李隆基。
“张说,你以为呢?”李隆基看着张说问道。
“太子胸有成竹了。”张说笑着道。
“你说说。”李隆基不置可否。
“那好吧,我就说说。”张说点头,道:“眼下的情势,若是只报一箭之仇,只是拿下大非川的话,是前所未有的好,只需要快速进军就能完成。若是从长远看,不宜快速进军,当缓缓进军。”
“缓缓进军?”
“张说,你糊涂了吧?”
“哪有缓缓进军的道理?”
众将七嘴八舌的叫嚷起来,个个一脸的不解。
“没错,我也赞成缓缓进军。”陈玄礼大为赞同。
“我也赞成。”杨思勖开口道。
张说、陈玄礼、杨思勖三人极富军事才华,在军中的威望很高,三人竟然一致认为应当缓缓进军,这还真是让人意外,众将大为惊讶,齐声问道:“为何呀?”
“很简单。”李隆基接过话头,道:“若只是拿下大非川的话,只需要一鼓而进就行了,不出一月,我们就能全部拿下大非川。可是,吐蕃的军队仍在,可以利用高山密林对我们进攻,滋扰我们。我们可以用大非川为饵,钓出吐蕃的军队,再一鼓而歼之。”
说到这里,声调转高,道:“没有了军队,吐蕃就会破胆,就不能再滋扰我们了。”
“这……好主意!”
“好主意啊好主意!”
众将先是一愣,随即齐声赞好,个个大为欢喜。
拿下大非川,固然可以达到削弱吐蕃的目的。若是能顺便把吐蕃的军队也能解决了,那么,对于唐朝来说,具有天大的好处。
那会让吐蕃更弱,会让吐蕃破胆,在三二十年内,无法对唐朝行滋扰,唐朝就可以集中全力西进,与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
“为了给吐蕃以巨大威胁,应该派一将率兵前进,给吐蕃造成一种大非川不日就要被我们拿下的错觉,让吐蕃不得不快速调兵。”张说出主意道。
“没错。这事就交给薛直了。”李隆基点头道:“薛直,你率五万精锐前行,给吐蕃造成我们大张旗鼓前行的错觉。”
“遵命。”薛直大喜,大声领命。(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和谈?
薛直领命后,率军出发,一路前进,打得异常顺利。
他几乎不用运筹,只需要把薛仁贵当年的谋划拿出来直接用就成了,要想不顺利都不成。
谁叫薛仁贵当年的谋划是那么的精当?
“太子,我们做甚?”张小飞问道。
“我想,吐蕃的使者快要到了吧。”李隆基眉头一挑。
“吐蕃使者?他来做甚?”有将领不解的问道。
“当然是和谈。”李隆基解释一句。
“禀太子,吐蕃使者求见。”李隆基的话刚落音,人精高力士就进来禀报。
“太子,我们坚决不和谈。”众将齐声叫嚷。
如今是唐朝完全占据了主动,吐蕃处于被动,用得着谈判么?
“谈是要谈的。”张说笑着。
“张说,你休要胡说。”有将领不满了:“如今这局势,我们非常有利,用得着谈么?”
“没错。”众将齐声附和。
眼下的情形对唐朝太有利了,唐朝用不着谈。
“谈的目的有多种,并不一定非要谈和,还可以谈别的嘛。”李隆基笑着解释一句。
“太子,我们应当把吐蕃使者晾着。”陈玄礼阴阴一笑。
“没错。”杨思勖立即赞成,出主意道:“我们还可以演点戏。”
“好。”李隆基点头,冲高力士道:“你去把吐蕃使者软禁起来。不管他说甚么做甚么,你都不要理睬。”
“遵命。”高力士人精一个,立时心领神会。应一声。快步而去。
整日相急匆匆赶来。风尘仆仆的,很是疲惫。到了大非岭,立即前来求见李隆基,巴不得立时见到李隆基。
如今的情况对吐蕃极为不利,每耽搁一刻钟就对吐蕃更加不利,由不得不心急。一见高力士前来,脸上泛着亲切的笑容,乐呵呵的迎上前去。道:“见过大人。敢问大人,太子要见我了?”
“太子忙着呢,哪有时间见你。”高力士眼睛朝上一翻,一副把整事相当空气的傲慢样。
整事相听在耳里,一颗心直往下沉,他最怕的就是见不着李隆基。这次与当年的大非川之战完全不同,当年那一战,唐军只有五万人马,而这次唐军进入大非川的有二十万,唐军的兵力雄厚。完全可以四面出击,会很快拿下大非川。
若是李隆基不见他。大非川就丢定了,没有丝毫可以挽回的可能。
“大人,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请大人笑纳。”整事相从怀里摸出一块上等美玉,塞在高力士手里,满脸笑容,比起见到老祖宗还要欢喜。
“是块好玉。”高力士把美玉打量一阵,点点头,把美玉抛抛,淡淡的道:“太子正在准备攻打大非川。”
这是透露了一点消息,整事相心中发凉,怕什么来什么,再掏出一块美玉塞到高力士手里,道:“我是带着十二分诚意前来,还请大人从中玉成。若能见到太子,定有重谢。”
“太子日理万机,军务繁忙,哪有时间见你呢。”高力士淡淡的道。
“带进来。”整事相一咬牙,一声令下,立时有吐蕃佣仆抬着一口沉重的箱子进来。
整事相亲手打开箱子,只见一片珠光宝气,笑呵呵的道:“大人,区区薄礼,还请笑纳。”
高力士来到箱子前,把箱子里的珠宝一瞧,笑道:“看在你有心的份上,我就再给你透露一点消息,太子三日后就要大举前进了。”
“甚么?三日?”整事相吓了一大跳。
李隆基是唐军统帅,他若前进的话,也就意味着唐军主力前进了,大非川剩下的部分很快就会被唐军打下来。
这可是天大的坏消息。
“没错。就三日。”高力士淡淡的道。
“能不能请大人从中周旋,要太子暂缓进军。”整事相急了。
若是能拖住李隆基,让李隆基暂缓进军的话,这对吐蕃是好事,可以让吐蕃有更多的时间调集兵马。
“这可难了。”高力士摇头,道:“我只是照顾太子的起居,从不干预军机。”
“大人是太子身边的红人,只要你说话,太子一定会听。”整事相对李隆基身边的人下过一番功夫,了解得很清楚,道:“太子对大人很是信赖,远非他人所能及。”
“正因为太子信任我,我更不能做对不住太子的事儿。”高力士摇头。
“带进来。全带进来。”整事相一咬牙,命人把剩下的箱子全部带进来。
足足二十口箱子,整事相亲手打开,一片耀眼的光华,晃得人眼花。
高力士一通打量,一副动心样儿,拧着眉头,道:“或许可以试试。”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整事相大喜过望。
“你先歇着,我这就去见太子。”高力士满心欢喜。
“但凭大人吩咐。”整事相千恩万谢。
高力士命人把所有的箱子抬着,前来见李隆基道:“禀太子,整事相给我送了这么多的厚礼,要我想办法让太子暂缓前进,太子,您看这要如何应对?”
“高力士,办得不错。”李隆基点头赞赏,道:“这些礼物很厚重,你就不动心?”
“是有点儿动心,只是,再动心也不能坏了太子的大事呀。”高力士实话实说。
“你们说,这么厚重的礼物,你们会动心么?”李隆基笑着问众将。
“肯定会动心。”众将一愣,也是实话实说。
“高力士,不错!不错!”如此厚重的礼物,要是不动心的话,那就是在说假话。虽然动心了。却能克制贪欲。高力士这份自制力不错。值得赞扬。
“你给整事相说,我五日后出征。”李隆基冲高力士道。
“遵命。”高力士点头道:“这事儿不能急着回他,得等上一段时间,嗯两日后再回他。”
高力士人精一个,自然明白如此做,会给整事相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便于李隆基接下来的设局。
“真是个人精。”李隆基大为满意。
整事相这两天过得心惊胆颤,整日里只听唐营中人欢马腾。一派肃杀,一副随时会出征的样儿。这是他最为担心之事,想要求见高力士,高力士却是不见他。
不仅不能见到高力士,还被唐军控制了,只能呆在帐幕里,莫想出帐幕。
整事相想要收买唐军兵士,却是给唐军兵士毫不留情的训斥,跟骂孙子似的。整事相很不爽,却不得不忍着。
都快绝望了。好在两日之后,高力士来了。
“见过大人。敢问大人。事儿进行得怎样了?”整事相一见高力士的面,急忙问道。
如此急切,暴露了吐蕃没有底气,可是,整事相这两天都快给憋疯了,顾不得这么多了。
“我好说歹说,太子总算是听进去了,暂缓两天进军。”高力士笑呵呵的道:“贵使,这下你可放心了吧。”
“放心?放心个屁!才两天!”整事相都快哭了。
花了那么多的厚礼,只买来两天时间,这也太冤了。
两天时间,顶个屁用。要是有十天半月的话,勉强可以。
“大人,能不能再多点时间?”整事相忙道。
“你莫要贪心不足,我为了这两天时间,可是绞尽脑汁。你瞧,我的头发都白了。”高力士指指脑袋。
整事相左瞧瞧,右瞅瞅,高力士满头黑发,乌光发亮的,就没半根白发,这也太能盖了。
“大人……”整事相还想再说,高力士甩所袖子,扬长而去。
“这可怎生办?”整事相眉头紧拧着,筹谋对策。
“眼下一定要把这消息送回去,要赞普加快调兵遣将。”想了一阵,整事相终于有了决定,道:“来人。快来人。”
“有甚事?”唐军兵士在门口大喝一声。
“我的佣仆呢?”整事相问道。
“你等着,你能不能见佣仆,我去问问大人。”唐军兵士甩下一句话,快步而去。
“我是使者,不是阶下囚。”整事相真想抱头痛哭。
“大人,吐蕃使者要见他的佣仆,见还是不见?”唐军兵士向高力士问道。
“让他见。”高力士同意了。
“大人,要是传递出去消息,不太好吧?”唐军兵士很是担忧。
“费了这么多周章,就是要让他传递消息,有何不好?这是太好了。”高力士了解李隆基的心思,就是要给整事相施加压力,让他把唐军势大,大非川即将被唐军拿下的消息传回去,吐蕃才能更快的调兵遣将。
当整事相见到佣仆后,只觉苍天开眼,终于可以传递消息。
于是乎,整事相写好情报,要佣仆带好,赶回逻些去见赞普。
好在,唐军也没有阻拦,任由这些佣仆离去。
一转眼,五天过去了,整事相终于见到李隆基了。
“见过太子。”整事相大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美好感觉。
“说吧,你有何事?”李隆基淡淡的道。
“敝国与贵国世代交好,文成公主更是大吐蕃人人敬仰的贤人,为大吐蕃带来美好前途,两国友谊应当永远流传,我为两国友好而来。”整事相调起三寸不烂之舌大侃特侃:“还请太子从速退兵,两国可永为兄弟。”
“要是不退兵呢?”李隆基冷冷的道。
“要是太子一意孤行,大吐蕃当起倾国之兵,与太子决死一战。”整事相头一昂,胸一挺,道:“当年,大吐蕃能打败薛仁贵,这次也能打败太子。”(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信?不信?
整事相这话底气十足,却是惹了大祸,引来众将的齐声斥责。
“该死的吐蕃狗,闭嘴!”
“万恶的吐蕃狗,要是再敢胡言乱语,就宰了他。”
众将个个眼睛瞪圆,狠狠瞪着整事相。
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是唐朝的奇耻大辱,是众将心中的耻辱,哪能容许整事相拿来说事,要不惹来他们的喝斥都不成。
“我看你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李隆基冷笑道:“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当年一战,吐蕃虽胜却是胆寒。打胜了,却是胆寒了,这可是千古未闻的奇事,吐蕃不错啊,竟然开创如此先河。”
这话讽刺意味十足,把吐蕃的老底给掀了。
薛仁贵虽败犹荣,在处于绝对的劣势情形下,竟然打得吐蕃胆寒,这是了不得的壮举。
这是实情,整事相不由得一愣,暗想李隆基果然是牙尖嘴利,不易对付。转念一想,如此外交场合,绝不能承认,否则就是自乱阵脚,道:“太子狡辩,胜了就是胜了,败了就是败了!”
“狡辩?哈哈!”李隆基放声大笑,讽嘲道:“薛仁贵只有四万人马的样子,而吐蕃出动四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连番大战,为何不全歼薛仁贵,却放薛仁贵离开?”
整事相一愣,有些哑口无言。
“那是大吐蕃不愿两国结下太大的仇怨,从大局着眼,放薛仁贵离开。”整事相想了想。终于找到托词。
“哈哈!”众将齐声大笑。个个不屑之极。
“不是你们安有好心。而是吐蕃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歼灭薛仁贵,不得不放薛仁贵离开。”李隆基冷笑道:“若是再打下去,即使把薛仁贵全歼,吐蕃会伤亡惨重,那是得不偿失。”
当吐蕃焚毁薛仁贵粮草之后,吐蕃就想全歼薛仁贵,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要是不想全歼薛仁贵,那就是傻瓜。
可惜的是,连番大战的结果却是吐蕃伤亡惨重,吐蕃无法承受那可怕的损失,只得放薛仁贵离开。
“这……”明眼人前难说假话,整事相知道在精明的李隆基面前,徒逞口舌之利是没用的,因为李隆基一张利口让他无法招架了。
“若是太子愿意退兵,大吐蕃愿出三万骏马,十万牛。百万羊,两万金。五万银。”整事相只得出价了。
“笑话!你这是打发要饭的?”李隆基冷冷的道:“我提百万雄兵进入大非川,不日之间,大非川就会成为大唐的土地,牛马骏马、金银要多少有多少,本太子不要大非川,而要区区之牛羊骏马金银,何其蠢也!”
大非川是青藏高原的富饶之地,是很重要的经济区,要是打下来,要什么没有?
“要是太子不满意,可以商量,可以商量嘛。”见蒙混不过去,整事相只得退让了。
“那好,我的条件是:一大非川归大唐所有,此事不议,我说了算。二吐蕃称臣纳贡,赞普长住长安,吐蕃国内之事,由大唐派人打理。三是大唐在逻些驻军,镇守吐蕃。”李隆基开出的条件太苛刻了,苛刻得让吐蕃无法接受。
果然,整事相如同被壮汉暴了菊花似的,一蹦老高,尖叫道:“不可能!绝不可能!”
这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吐蕃虽然不愿意,却能勉强接受。
要是不出意外的话,大非川的丢失是时间问题,唐朝一定会拿下大非川,差别只在于是用谈判的手段,还是用武力的手段而已。
第二个条件的前半段,实在没有办法,吐蕃也能接受,称臣纳贡只是个形势,损失的是面子,却可以保全里子。虽然让人不甘心,也不是不能接受。
后半段就无法接受了,赞普去长安长住,这是把生死交给了唐朝,打死吐蕃也不会接受。
更不用说,治理吐蕃还让唐朝派人来做,吐蕃无异于是唐朝的领土了,即使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第三个条件更是不可能接受。若是让唐朝在逻些驻军,无异于让唐朝把利剑插在吐蕃胸口上,随时可能捏死吐蕃。
“呼呼。”整事相脸色大变,呼呼喘气,胸口急剧起伏,如同起伏的波浪。
“太子,你没有诚心,你是要置大吐蕃于死地。”整事相怒吼道。
接受李隆基的条件,就是亡国,整事相不能不怒。
“要么接受!要么战!”李隆基冷笑一声,站起身来,就要离去。
看着就要离去的李隆基,整事相只觉天旋地转,眼前阵阵发黑。
战,拿什么与唐朝战?二十年前那一战,吐蕃虽然胜了,却是胆寒,唐军的战力太可怕了,可以把吐蕃军队甩开好几条街。
不战的话,就得接受李隆基的条件,那是亡国。
整事相是左右为难,脑中嗡嗡直响,随时可能晕倒。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斥候满脸惊惶,急匆匆冲进来,远远叫嚷起来:“禀太子,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薛直大军中了瘴毒,无法前进,还请太子定夺。”
“甚么?中了瘴毒?”李隆基眼睛一翻,一声咆哮,如同惊天巨雷。
“是呀,太子。”这个斥候吓了一大跳,脸色大变,直朝后缩。
“来啊,把他押下去。”张说忙大声喝道:“严加看管,定不能让他走脱。”
几个唐军兵士过来,押着整事相下去。
“太好了!太好了!苍天开眼了,保佑大吐蕃了呀。唐军竟然中了瘴毒,哈哈!”整事相心里乐开了花,笑得跟花儿似的。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把这一重要消息禀报赞普。”整事相在心中暗道。
然而。让他焦虑的是。唐军看管甚严。加强了警戒,让他无机可趁。
实在没办法的整事相,决定再试试收买,竟然凑效了,看守这里的唐军被他收买了两个,帮他脱身,逃出唐营,连夜朝逻些赶。
“整事相逃了?”李隆基的帅帐中。李隆基得到消息后大为满意,点头道:“这戏演得不错。”
“太子,赞普会信么?”李宽有些惊疑的问道。
“会信,一定会信。”张说代李隆基回答,道:“一是因为薛直进军的道路上瘴气很厉害。也正是因为瘴气厉害,左骁卫大将军这才把粮草放在大非川,致有郭待封抗命之举。有这事在前,赞普不得不信。二是因为如今的吐蕃打又打不过我们,谈又谈不成,可以说是处于绝望之中。处于绝境的人。总是想看到希望,就如落水的人。抓住一根稻草,还以为可以救命。”
从大非岭往前的进军道路上,瘴气特别厉害,薛直五万大军中了瘴毒,无法作战,这事儿很有可能,吐蕃不得不信。
处于绝望中的人哪怕是一丝儿很渺茫的希望,也是希望,也想抓住,和现在的吐蕃极为相似。
“若是我们再运作一番,诸如停止行动,大加收集治瘴毒的药物,赞普一定会信!”陈玄礼接过话头道。
“没错。”杨思勖大为赞成。
“就这样办。”李隆基点点头,道:“可惜了,让薛直受委屈了。”
“只要能重创吐蕃,区区委屈对于薛直来说不算一回事,他会欣然接受。”陈玄礼笑道。
“传令给薛直,要他装作因为瘴毒而无法进攻的样儿。”李隆基最后道。
就这样,唐军出动,大力收集治瘴毒的药物,停留在大非岭,按兵不动。
xxxxxx
逻些,布达拉宫。
都松芒布结与大论、小论和群臣正在议事。
“也不知道整事相与唐人的和谈进行得怎样了?”都松芒布结很是担忧。
这和谈既是希望,也不是希望。因为和谈成功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只是可能性并不大,主要是走一下过场,了一下心愿。
若是不能和谈成功,那么,对吐蕃极为不利,吐蕃会丢掉大非川,这难以接受,都松芒布结不得不忧。
“赞普,整事相回来了,整事相回来了。”就在这时,只见几个亲信扶着整事相进来,远远就叫嚷开了。
“他回来了?”吐蕃君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整事相身上。
只见整事相整个人很疲惫,很消瘦,精神萎蘼。
“整事相,你怎么了?”都松芒布结大惊失色,忙问道。
这话正是群臣心中所想,无不是紧盯着整事相。
“赞普,好消息,好消息。”整事相却是扯起嗓子叫嚷,声音尖细刺耳,赶得上太监的声音了。
“好消息?甚好消息?”群臣大为不解,齐声问道。
“是不是和谈成功了?”都松芒布结长吁一口气,大为振奋。
只要和谈成功,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能接受。
“不是。”整事相的话让他刚刚升起的希望代为泡影。
“那还有甚好消息?”都松芒布结一脸的颓废。
哎!
群臣长叹一声,个个如同斗败的公鸡。
“赞普,当然是好消息了。唐军中瘴毒了。”整事相几乎是唱出来的,红光满面,兴奋不已,如同打了鸡血似的。
“甚么?唐军中瘴毒了?”吐蕃君臣齐声惊呼,个个眼珠子差点瞪掉了。
“真的假的?”紧接着,他们就是惊疑不定。
“是真的。”整事相把经过一说。
“可信么?”都松芒布结眼中精光闪闪,明灭不定,沉吟起来。
“可信!”大论想了想,很笃定,道:“从大非岭开始,瘴毒很厉害。当年的薛仁贵,正是因为不敢在瘴毒区多加停留,想要尽快通过瘴区,这才把粮草放在大非岭,为大吐蕃所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