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子(殷扬)-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样,上官婉儿成了武三思的人,李显头上的绿帽子又多了一顶。(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王孝杰上书

甘露殿,群臣正在争论。

“庐陵王为长,立太子当立长,庐陵王当为太子。”

“太子当立贤,皇嗣贤明,楚王英明,一传两君,何等美事。”

立太子之事成了这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哪天不争论?争来争去,都没有结果。

“烦!烦!真烦!”武则天拍着额头,只觉心烦意躁。

这段时间,是武则天这辈子最为烦躁的时间之一了,在立李显和李旦之间难以决断。

李显本就当过皇帝,只是被武则天废了,而他又年长,立他为太子是名正言顺。

可是,李旦虽然没有过人的才华,没有强势的性格,却是有李隆基这个好儿子,完全可以让江山传承更加久远,立李旦就是一传两君,是天大的美事。

奈何李显的势力、武氏势力、太平公主的势力联合起来了,极力支持李显,使得李显的势力大过了李旦的势力。若是立李旦的话,后果会很严重,说不定会发生动荡。

想来想去,武则天都难以做出决断。

“陛下,大帅奏章。”就在这时,只见贾铭快步而来,捧着一份奏章。

“王孝杰的奏章?可有紧急军情?”武则天眉头一挑,大声道:“拿来。”

王孝杰奉命坐镇大漠,处在紧要位置上,他的奏章必然有大事,不仅武则天紧张,就是群臣也是紧张,个个瞪圆眼睛,打量着武则天手中的奏章。

“该不会是漠北出事了?”李隆基也是吃了一惊。

“呼。”武则天三两下展开奏章。浏览之下。脸色一缓。长舒一口气。

群臣看在眼里,也是暗松一口气,看来漠北并未发生大事。

“陛下,王大帅所奏何事?”狄仁杰上前一步问道。

王孝杰身为国之重臣,他的奏章是得弄明白。狄仁杰这话正是群臣心里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紧盯着武则天,静等她说话。

“自己看吧。”武则天的脸色阴沉,把奏章扔到狄仁杰面前。

狄仁杰捡起奏章。展开一瞧,眉头一挑,一脸的惊讶。

“国老,大帅所奏何事?”有大臣实在是忍不住了。

“大帅以为皇嗣当为太子。”狄仁杰脸色凝重。

他是支持李显的,以他的身份,他支持李显的话,李显当上太子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为他是国老,是武则天最为敬重的大臣,他的份量在那里。

放眼整个朝廷,能与狄仁杰抗衡者只有王孝杰了。王孝杰表明了态度。他要支持李旦,那么李显的势力就会暴涨。因为王孝杰是头号大将,他背后就是军队。王孝杰支持李旦,也就是军队支持李旦了。

军队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是个人都明白,得到军队支持的李旦,谁能与之抗?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震惊莫铭。

张柬之、宋璟、张说、姚崇、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他们个个张大了嘴,一脸的难以置信。

就是李隆基也是意外,万万没有想到,王孝杰会在这时节给他以最有力的支持。

“这是好事!”紧接着,李隆基、李旦、姚崇、宋璟、张说他们就是欢喜。

王孝杰是军队的旗帜,他的意思就是军队的意思,得到军队的支持,李显当上太子的成算就大多了。

“哼!”一片冷哼声响起,出自狄仁杰、张柬之、李显、太平公主、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些人之口,王孝杰的份量太重了,可以说比狄仁杰的份量还要重,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为敬重的大臣没错,他是国之重臣没错,只是他手中无兵,这份量比起王孝杰来说差远了。

如今的王孝杰远在漠北,而且手握重兵,其份量不需要说的,重如泰山。

“陛下,王孝杰居心叵测,竟敢私议立太子之事,罪大恶极,理应当诛。”武三思对王孝杰是怀恨在心,立即中伤王孝杰。

“笑话。”姚崇立时反驳,道:“大帅德高望重,功勋昭著,你武三思能议论立太子之事,大帅就不能上奏?你这是哪门子的歪理?”

“你……”姚崇这话非常在理,武三思一下被噎住了。

“边将不得私议朝中事,王孝杰这是僭越。”武承嗣忙来帮腔。

“边将不得私议朝中事,敢问武大人,这是哪条律法所订?”宋璟上前一步,冲武承嗣质问道:“宋某熟知律令,就未知有此一说。武大人,你能教教我么?”

“你……”武承嗣哑口无言。

“陛下,武三思、武承嗣中伤大帅,这是大罪,不可不惩。”张说更狠,直接指责两人。

“两个狗东西,给朕闭嘴。”武则天狠狠瞪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一眼,要中伤人也要找点象样的理由。

王孝杰上书这事儿一下子打乱了武氏、李显和太平公主的势力,这要如何做?这些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无可奈何。

就是足智多谋的太平公主也是束手无策了。

“陛下,王孝杰年事已高,漠北苦寒,对王孝杰不利,应当召王孝杰回神都调养身子,另派良将镇守漠北。”狄仁杰老谋深算,立时想到一个办法。

“是呀。”一片附和声响起。

“狄仁杰不愧老谋深算之辈,明明要卸王孝杰的兵权,却是找了一个漂亮的借口。”李隆基打量狄仁杰,大为赞许。

“陛下,楚王年纪轻轻就能纵横千军,这镇守漠北之事非楚王莫属。”张柬之聪明绝顶之人,立时就想到一法,可以把李隆基发配到边关。

李旦这边的主心骨就是李隆基。只要把李隆基调走的话。李隆基也是鞭长莫及。

狄仁杰和张柬之的想法若是实现的话。既让王孝杰困在神都无所作为,又让李隆基不能左右立太子一事,这两人真是好算计。

“三郎,你年岁轻轻,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你当为国多用心。”太平公主深知这样做的好处,也来帮腔。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

“真是好算计。可惜,我不会上当的。”李隆基在心里冷笑道。

“陛下。大帅年岁大了,久处漠北的确是对他不利,理当让大帅去西北。大帅威镇吐蕃,去西北的话吐蕃定然望风而遁。”李隆基上前一步向武则天上奏。

“西北?”群臣没好气的直翻白眼。

眼下集中在西北的唐军有接近二十万,比起在漠北的唐军要多得多,要是让王孝杰去西北的话,这不仅没有达到削王孝杰兵权的目的,反而让王孝杰手中的兵力更多。

而且,西北地势高,势压关中。若是有必要,完全可以让王孝杰提兵进入关中。占领关中。关中,那是西京长安所在,一旦被王孝杰占领,那后果还用想吗?

“至于漠北,何须楚王出马,臣举一将足以威慑大漠。”张说精明人一个,立时上前一步,为李隆基帮腔,道:“陛下,陈玄礼可使。”

陈玄礼才智不凡,具有大器局,能全面运筹,排兵布阵更是在行,若是把他派到漠北去接替王孝杰的话,的确很合适。

如此一来的话,李隆基控制的兵力就会更多,威胁会更大。

“要是陛下不放心的话,张说也可以去漠北。”宋璟上前一步,大声道。

不管是陈玄礼还是张说,都是李隆基的人,他二人任何一人去了漠北,就等于李隆基掌控了这支军队。

“要是陛下不放心的话,臣举荐一人,唐休璟可使。”姚崇也举荐一人。

唐休璟是一员良将,是一员老将,很有威望,而他久镇北方,对大漠非常熟悉,他去漠北也合适。而且,他也是李隆基的人,与陈玄礼、张说他们去有何区别?

说来说去,不仅李隆基的势力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大了。

狄仁杰、张柬之、太平公主的脸色难看。他们原本想削了王孝杰的兵权,把李隆基调离洛阳,结果却是年轻一辈更加了得,趁机扩大势力。

武则天目光灼灼,扫视群臣,停留在李旦身上,脸上泛着微笑,微微点头。

然后,目光移开,落在李隆基身上,点点头,一脸的赞赏。

“退朝。”武则天站起身,快步而去。

xxxxxxxxxx

太平公主回到府里,立时召来上官婉儿、窦怀贞和肃至忠这些心腹商议。

“朝中的情形你们也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太平公主一脸的凝重,道:“王孝杰在节骨眼上上书,是一锤定音呀。陛下离去前目光在八哥和三郎身上停留甚久,还大为赞赏,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陛下的心意已决。”

说到这里,停顿一阵,道:“陛下要立八哥为太子。”

“当真?”窦怀贞大吃一惊。

“不可能吧?”萧至忠也是不信。

他们虽然看见了武则天的举动,心里也隐隐约约的猜到了一些,当听到太平公主的话后,仍是震惊。

“八九不离十。”上官婉儿点点头,剖析道:“平心而论,在陛下两子一女中,谁能把陛下的江山发扬光大,必然是皇嗣了。皇嗣没有过人的才华,但他有一个好儿子,楚王英明果决,小小年纪就立下如此大功,若是再过些年,他会更加了得。只要有他在,这江山必然会更加锦绣。”

说到这里,顿了顿,道:“陛下先前无法决断,是因为我们联合在一起,势力太大,陛下不得不好好掂量。如今,有王孝杰这员重将上书,也就是为皇嗣保驾护航,我们的反对已经无关重要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胁迫

王孝杰这次上书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王孝杰是武则天朝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身经百战,德高望重,在军队中的影响极大,只要他支持谁,谁的实力就会暴涨。

更别说,他在大漠,手握重兵,影响就更大了。

最重要的是,他支持李旦,使得军队倒向了李旦。

李隆基的表现很抢眼,突厥因他而灭,李隆基在军队中的影响很大,威望很高,可是和王孝杰比起来的话,仍是不足。可以说,唯一能阻止李隆基的人只有王孝杰了。若是王孝杰反对李隆基,即使以李隆基的声望,也不可能控制军队。

王孝杰这一支持,无异于和李隆基联手了,两人联手之下,军队就控制在李隆基手里了,即使武则天的话也未必好使。

至于德高望重的狄仁杰更没戏,至于新近升迁的张柬之,更没法比。

有了军队保驾护航,武氏势力、李旦的势力和太平公主的势力虽然很大,但仍是显得苍白,无关紧要了。

上官婉儿的剖析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很能打击人的信心,窦怀贞和萧至忠两人一脸的沮丧,道:“这可如何是好?”

“你可有办法?”太平公主冲上官婉儿问道。

“这要看公主有没有决心。”上官婉儿并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一句。

“我一定要当上皇太女!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太平公主斩钉截铁。

“即使是骨肉相残?”上官婉儿再问道。

“骨肉相残?”太平公主迟疑不决。

上官婉儿并没有说话,而是死死打量着太平公主。

“骨肉相残固然让人痛心,可为了当上皇太女。骨肉相残又如何?”太平公主脸色变幻不定。过了一阵。一咬牙,下定决心。

“既然公主有如此决心,我倒是有一策。”上官婉儿眉头一挑,道:“趁陛下正式立皇嗣为太子之前除掉楚王。”

“行刺?”窦怀贞和萧至忠齐声问道,眼睛瞪得大大的。

“没错。”上官婉儿点头道:“只有把李隆基除掉,皇嗣就失去了军队的支持,这事就好办多了。”

“好!就这么办。”太平公主沉吟一阵,道:“光行刺还不够。三郎身手了得。而出入有精锐护卫,要想行刺他的话,能否成功很不好说。我们要做好行刺失败的准备。”

李隆基的身手非常好,能斩杀大食千挑万选的勇士,经过战场历练,身手更加了得。而且,他又精明过人,有精锐护卫,要想行刺他,失败的可能性不小。

“公主。要如何准备?”上官婉儿有些不解了。

“若是行刺成功的话,一切好说。一旦失败的话。必然会招来三郎的雷霆之怒,即使陛下的话也未必好使,在行刺之前,我们一定要把国老、张柬之拉拢过来。”太平公主眉头一挑,杀气腾腾的道:“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面对三郎的怒火。甚至,可以举事,发动宫变,把三郎一举铲除。”

狄仁杰和张柬之这两人的份量很重,若是能把这两人拉过来的话,这好处不需要说的,发动政变都有可能。

“公主的主意虽好,可国老刚直,要拉拢他不可能。”窦怀贞摇头道。

狄仁杰德高望重,为人正直,拉拢他是不可能的事,这点早就为人证明了。

“拉拢不成,那就胁迫。”太平公主眼中精光闪闪。

“胁迫?如何胁迫?”萧至忠问道。

“我们可以这么做……”太平公主把想法一说。

“好主意!好主意!”上官婉儿、窦怀贞和萧至忠齐声赞好。

“既然要胁迫,不妨多胁迫些人,庐陵王、武三思和武承嗣也要胁迫。”上官婉儿道。

xxxxxxxx

狄仁杰府里,家人进来,送上太平公主的请帖。

“国老,公主请您过去一叙,说是要商议立太子之事。”家人把请帖递给狄仁杰。

“不去。”狄仁杰脸色一冷,道:“立太子之事可以在朝堂上议论,何须商议。”

狄仁杰是支持李显,但他坚持在朝堂上争论,而不是私下里商议,这就是狄仁杰的正直。

“国老,您还是去吧。公主派来的人说,公主有重大发现,有关国运之事。”家人提醒一句。

狄仁杰眉头一挑,没有说话,展开请帖一瞧,随即眉头一挑,道:“备马。”

下人备好马,狄仁杰带着护卫,骑着骏马,直奔太平公主府。

来到太平公主府,只见张柬之、李显、韦王妃、李裹儿,还有武三思和武承嗣他们都来了。狄仁杰一愣,冲张柬之问道:“你也来了?”

“我本是不想来的,只是公主说她有重大发现,关系国运,我不得不来呀。”张柬之和狄仁杰一类人,正直无私,要他私下里议事,那是不可能的。

太平公主把他们请进去,命人设下宴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敢问公主,召狄某前来,有何要事?”狄仁杰放下酒杯问道。

这话正是众人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看着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放下酒杯,站起身来,道:“本公主决定了:行刺李隆基。”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众人齐齐变色,惊呼出声。

“咣啷啷!”更有人惊慌失措,把酒杯盏碟弄到地上。

太平公主这话太过惊人了,谁能不震惊?就是狄仁杰也是一脸的震憾。

“小妹,休得胡说。”李显脸一沉,沉声喝斥道。

“对,一定是公主说笑。”狄仁杰反应过来,以为太平公主是说笑的。

“没错。公主说笑的。”众人大为赞成这话。

行刺李隆基。那是何等的大事。谁也不敢当真,以为太平公主是在说笑。

“本公主没那闲心和你们说笑。”太平公主脸一沉,一脸的冰冷道:“本公主已经决定了,必须除掉李隆基。李隆基一日不除,太子之议一日不会有结果。除掉他,一切都不是问题。”

“啪!”李显右手在短案上重重一拍,酒杯盏碟掉了一地,猛的站起身。指着太平公主喝道:“小妹,你好狠的心肠,你竟然做出骨肉相残之事。”

李显注重亲情,对于骨肉相残之事格外痛恨,越说越气,吼得山响:“老八那么疼你,你竟要对三郎下毒手,你对得住老八么?你说呀!”

“八哥疼爱小妹,小妹自然是记在心里。”太平公主语气冰冷,道:“小妹已经对不住八哥一次了。不妨再对不住他一次。”

在武三思和武承嗣借李隆基暴打张昌宗一事生事时,太平公主就想趁机除掉李旦。这是她第一次对不住李旦。

既然有了第一次,不妨再来一次。

“你你你……”李显指着太平公主,脸色铁青,吼得山响:“小妹,七哥再问你一次,你是不是说笑的?”

“不是!”太平公主想也没有想,脱口而答。

“我这就给三郎说,你无情无义!”李显一甩袖子,就要离去。

“啪啪。”太平公主轻轻击掌,立时进来一群身材高大的武士。

“看好了,谁也不许离开。”太平公主冲这些武士下令道。

“遵令。”这些武士大声领命,把众人围在中间。

“公主,你这是何意?”狄仁杰站起身,眼中精光闪闪,气势迫人,沉声喝问。

“国老,稍安勿躁。”太平公主扫视众人一眼,道:“今儿,本公主把你们请来,就是商议如何除掉李隆基。你们既然知道这事了,你们能置身事外?”

“我要向陛下揭发你。”李显冷冷的道。

“七哥,你只能想想,你连这个屋子都走不出去,你怎么揭发?”太平公主不以为意,云淡风轻,道:“我明天早朝就会动手。容我动手之后,你们脱得了干系?”

太平公主太狠了,他把众人胁迫了。只要她下手了,不管成功与否,在座这些人都脱不了干系。即使狄仁杰不甘心,不想助纣为逆,可是,他说得清么?

“你们或许在想,只要你们不参与进来,就不会有事,是吧?那是幼稚。”太平公主接着道:“别的不说,光一个被我胁迫,就足以证明你们无能,你们的前途还能保得住么?你们的荣华富贵还保得住么?”

这话非常在理。被太平公主胁迫了,这足以证明他们无能,武则天肯定会要治他们的罪。

“国老,或许你在想,只要你不为我出计出力,即使陛下顶多罢你的官,是吧?”太平公主冲狄仁杰道:“到那时,我就说是你出的主意。以我的声望,再找几个人来指责你,不会有问题。陛下对行刺之事必然是怒火万丈,只要有人指责,国老,你的身家性命还能保住?”

狄仁杰越听越怕,脸色发白,身子发抖。

狄仁杰这辈子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就是没有经历过眼前这种事。太平公主这一手太狠了,完全是置狄仁杰于死地,还是家破人亡的那种。

若是李隆基被暗杀了,武则天必然是怒火万丈,凡是与此事有关的人都难逃干系。更不用说,还是被太平公主胁迫之人了。即使以狄仁杰的声望与得武则天之敬重,也是没用。

“你好狠!你好狠!”狄仁杰气得胡子直抖,指着太平公主喝道。

“成大事者,谁不狠?”太平公主当作赞美来听的道:“谢谢国老的赞美!”(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同流合污

太平公主直截了当的承认自己狠,把狄仁杰给噎住了,张大了嘴无话可说。

“小妹,你休想。我绝不准你胡来。除非我死。”李显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恶狠狠的瞪着太平公主。

“你凶甚凶?”太平公主还没有说话,韦王妃就吼起来,眼睛一瞪,眉毛一立,冲李显喝道:“你顾念亲情,谁顾念你?你把他放在心里,他会把你记在心里?眼下是没有当上太子,要是当上太子了,李旦还会想着你这个兄长?我给你说,到那时他只会把你当作威胁。”

“你休要胡说。老八不是那样的人。”李显喝道。

“爹,我恨李旦,我恨李隆基,我瞧不起他们,我要他们死。”李裹儿眼泪汪汪的,冲李显撒娇:“我就是要他们死。”

在东宫的时候,李裹儿横行八道,谁也不放在眼里,这让李隆基对她不爽,李裹儿因此而恨上了李隆基,连带的李旦也给她恨上了。

“你……”李显眼睛一瞪,就要发作。

“呜呜。我好命苦,没人疼。”李裹儿使出杀手锏,放声大哭,一副寻死觅活的样儿。

“裹儿,你莫哭,好不好?”李显没辙了,只得柔声安慰。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对视一眼,她们之所以要把韦王妃和李裹儿叫来,就是为了对付李显。李显这人虽然没有过人的才华,更没有强势的性格,却是注重亲情。若是他抵死不从的话。这对于太平公主来说很麻烦。

如今。韦王妃一凶,李裹儿一哭,李显一下子乱了阵脚,这对太平公主极为有利。

“李隆基可恨,飞扬跋扈,仗势欺人,作恶多端,误国误民。如此贼子,早就该铲除了。公主明深明大义,为国除奸,我赞成。”武三思双眼明亮,如同夜晚的繁星似的,激动得红光满面,大声赞成。

这话怎么看怎么说的是武三思,这些罪过与李隆基没有半毛钱的干系。

武三思在李隆基手下吃过大亏,对李隆基是恨得入骨,恨不得把李隆基撕着吃了。如此除掉李隆基的良机,他岂能错失?

“李隆基国之贼也。此贼不除,天下不宁,国不安,公主此举顺天意,体民心,在下愿为公主效犬马之力。”武承嗣咬牙切齿,恨得牙根发痒,瞧他那模样,若是李隆基在面前,一害会被他撕成碎片。

武承嗣在李隆基手下吃过大亏,脸面丢尽,他对李隆基的恨就是用光三光四海之水研墨也不能道尽。

“二位深明大义,共襄盛举,此事必成。”窦怀贞和萧至忠这些太平公主的心腹忙大声赞扬。

“只是,若大事得成,不知公主如何处置?”武三思和武承嗣对视一眼,开始捞好处了。

武氏与太平公主的关系并不好,没有深厚的交情,这好处得事先说好,要不然的话,二人是不会参与的。

“二位共襄盛举,这是奇功一件,高官厚爵自是少不了。”太平公主对二人没什么好感,只是处此之情,还需要两人,不得不许下厚利。

“如此甚好。”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大为满意。

“哼。”张柬之冷哼一声,冷冰冰的道:“你们那是在做梦,以楚王之精明善战,你们一定不能成功?你们是痴心妄想。”

“张大人说得对,李隆基不好对付,本公主这才把你们请来相商。”太平公主却是云淡风轻的道:“若是行刺成功的话,一切好说,皆大欢喜。若是行刺失败,必然惹来李隆基的滔天怒火,再有陛下之怒,不太好收拾。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就能对抗李隆基了。必要时,可以发动宫变,一举夺权。”

太平公主这想法实在是太惊人了,众人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你好大的胆子,枉陛下如此疼你,你竟然要对陛下不利。”狄仁杰目瞪口呆。

尽管他已经知道太平公主图谋不小,让他很是震惊,却是没有想到太平公主的图谋是如此惊人,就是以狄仁杰的胆识,也是震惊不已。

“你……”李显、张柬之两人被震惊得直接失语了。

“这……”武三思和武承嗣也被震住了。

在两人心目中,武则天是高不可攀的,要对武则天不利,他们不得不震惊。

“如此也好!她不仁,我们只得不义!”紧接着,武三思和武承嗣就赞同了。

武则天不立武氏,而是要立李氏,这让两人失望透顶,对武则天不得不恨。

“行刺之事,就在明日早朝进行。”太平公主脸上泛着笑容,打量一眼狄仁杰、李显和张柬之,笑道:“行刺一发动,你们就脱不了干系,就成了我的人。呵呵,本公主相信你们,会为本人主所用的。”

不要说行刺发动,就是现在的狄仁杰、李显和张柬之三人也是脱不了干系了。

“你休想。”狄仁杰、李显、张柬之三人怒气冲冲的道。

“眼下,我们就来商议如何行刺。”太平公主右手一挥,一个身长八尺的大汉进来。

这壮汉身材高大,极是威武,浑身透着一股子骠悍之气,杀气腾腾,一瞧便知这是杀人如麻之辈。

“这是冯翊,是本公主的心腹武士。”太平公主给众人介绍道:“你们一瞧便知冯翊是百战精锐,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冯翊见过各位大人。”冯翊抱拳,团团一揖,冲众人见礼。

“行刺这事,本公主早有准备,早就在训练死士,如今有五百人,人人是千挑万选的精锐,要他们死,绝不会生。”太平公主极为自傲。

“你真是处心积虑。”狄仁杰一声叹息道:“可笑我狄仁杰。竟然没有发现你的奸谋。”

“国老是了得。可本公主也不是好惹的。”太平公主很是自傲。

太平公主才智了得。精明过人,杀伐决断不在狄仁杰之下。

“冯翊,你说说该如何行事。”太平公主冲冯翊微一点头。

“遵命。”冯翊点头,声若洪钟的道:“李隆基年岁虽小,却是身手异常了得,就是大食的勇士也不是他的对手,再加上他精明过人,行刺的难度不小。要想使诈。近身行刺,不太可能,因而,我不打算用这种笨办法。”

“你要如何做?”武三思眼睛放光,忙问道。

只要能弄死李隆基,武三思一定感兴趣。

“李隆基有很多精锐护卫,这些人都是经过战场历练,人人在血水里洗过澡,在死人堆里打过滚,他们又忠心耿耿。人人愿为李隆基死,因而与他们厮杀。也难以如愿。”冯翊接着道。

“如此困难,要如何才能成功?”武承嗣很是担心。

“我的意思是,我们多用强弩,对着李隆基狠狠射击,就是李隆基再了得,也只有死路一条。”冯翊眼中凶光一闪。

强弩有多厉害,是个人都明白的事,若是用强弩射杀的话,李隆基就是再厉害,也是必死无疑。

“好主意!”武三思和武承嗣大声叫好。

“你们好狠。”狄仁杰、李显和张柬之为李隆基担心。

“为了这次行刺,我们准备了很多小型强弩,虽然威力不如大型强弩,却也够用了。”冯翊得意的道。

“如此甚好。”武三思双眼喷火,恶狠狠的道:“李隆基,你的死期到了!”

“好!一定要杀掉李隆基。”武承嗣欢喜莫铭。

“公主,你如此决断,狄某也无话可说。”狄仁杰想了想,道:“只是狄某还有要事要处置,这就告辞。”

“国老,你以为本公主是三岁童子,任由你糊弄?”太平公主冷笑,道:“你是想回去告密,是吧?你那点花花肠子就少在本公主面前耍了。你们听好了,今儿晚上就在本公主府里过夜,谁也莫想离开。”

“你……”狄仁杰是打算蒙混过关,回去告密,给太平公主识破,他一下子有些发慌。

“公主,我府里有急事。”张柬之忙道:“我夫人有病,急需我回去。”

张柬之也想混出去,忙找借口。

“莫说你夫人生病,就是你夫人死了,你也得给本公主呆在这里。”太平公主冷冰冰的道,话语没有丝毫情感,如同来自九幽地府。

张柬之一愣,束手无策了。

遇到太平公主这样的对手,还真是难以对付。

“一定要把消息送出去。”狄仁杰、张柬之和李显如是想,三人互视一眼,却束手无策。

猛然间,李显想到一个法子,眼睛一瞪,嘴巴张大,呼呼喘气,双眼发直,手脚抽搐,一副大病样儿。

“不好了,庐陵王病了。”狄仁杰和张柬之忙配合,大声叫嚷,一副惊慌失措样儿。

“父王。”李裹儿一见,小脸雪白。

“你生病了?”韦王妃也是吃了一惊。

“快,送庐陵王回去。”张柬之急惶惶的道。

太平公主却是云淡风轻的道:“七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