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天子(殷扬)-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默啜!”武则天沉声道,眼睛一翻,精光四射,冷冷的道:“默啜,你一心想恢复突厥,妄图象颉利那般打进中原,你想过你也有今日么?”
对于突厥来说,颉利可汗是个矛盾体,他既有让突厥引以自豪的辉煌,又有让突厥羞愧无地的耻辱。
在颉利继位之初,他东征西讨,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尤其是对北地的掳掠,使得突厥实力大涨。特别是,他趁着唐太宗刚刚继位,地位不稳固的机会,率领十几万突厥打到关中,兵临渭水,逼迫唐太宗订下“便桥之盟”,更是突厥最为自豪的事儿。
默啜再也没有了往昔的胆气,只觉武则天的目光如同利剑似的,好象要剜他的心似的,心中打突,不由自主的垂下了头颅,目光躲闪,连看都不敢看武则天一眼。
“陛下,默啜想要抹自脖子自杀,却是没有胆气,下不了手,这才被我们活捉。”李隆基笑着解释一句。
这话如同刀子似的,剜着默啜的心,让他无地自容,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作为突厥的首领,他被唐军俘虏,必然没有好下场,不如死了来得痛快。然而,他却是没有勇气下手,还真是耻辱。
“呵呵!”武则天点点头,发出一阵畅笑声,道:“不愧是想学颉利的人呀,学得真象!”
颉利可汗当年在碛口被唐军活捉,开始了他屈辱的余生。其实,颉利已经想象得到他的命运,他要是自杀的话,比起被唐军活捉好得太多了。只是,他没有那勇气,不敢自杀,最终才被唐军活捉。
然后,他就成了唐朝取乐的工具,每当唐朝有重要的宴会,就会要他跳舞助兴,这是何等的屈辱,最终颉利郁郁而终。
默啜也不敢自杀,最终为唐朝活捉,这与颉利可汗何其相似!
“哈哈!”一片轰笑声响起,出自百姓和群臣之口,个个一脸的兴奋。
“默啜,你放心,朕不会杀你。”武则天笑眯眯的道。
“谢陛下。”默啜明知道屈辱,然而,当得知可以活命后,却是一阵没来由的欢喜,向武则天道谢。
“朕不仅不杀你,还会给你高官美爵。”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是堆了一层又一层,道:“默啜听封:朕封你为右卫大将军。”
“右卫大将军?”默啜一张脸涨成了紫色,脸孔扭曲,身子发抖,却是不得不谢恩:“谢陛下!”
“右卫大将军!哈哈!”一片轰笑声响起,百姓、大臣无不是笑得前仰后合。
颉利可汗被俘后,押到长安,唐太宗没有杀他,而是封他为“右卫大将军”。武则天此时封默啜为右卫大将军,默啜就是继承了颉利的官职,这是何等的屈辱,默啜的脸色能好看?
百姓朝臣能不喜么?(未完待续。。)
第九章盛大庆典
默啜不是想学颉利那般横行无忌,役使中原么?那好,就封为你为“右卫大将军”,让你把颉利的耻辱也继承下来,这是何等的令人欢喜。
“武则天就是武则天!”李隆基在心里暗赞。
武则天这一手够狠,默啜没有给气死,算是不错了。
然而,武则天还有更狠的:“颉利当年的府第田产还在,朕就赐给你吧。”
颉利当年被擒后,唐太宗不仅封他“右卫大将军”,还赐给他田产府第,武则天原封不动的赐给默啜,这羞辱比天高,比海深。
“谢陛下!”默啜脸红过耳,很想推辞,却没有那胆量,只能受了。
“哈哈!”一片爆笑声响起,声震长空。
李隆基一挥手,唐军兵士把默啜押走,阿史德?元珍的囚车到来。
“陛下,这是阿史德?元珍。”李隆基向武则天介绍。
“阿史德?元珍,你也有今天啊。”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冷笑道:“你当年谎言要去劝降骨咄禄,却是为虎作伥,哼!如今,你落到朕手里,朕绝不饶过你。”
阿史德?元珍在突厥反叛之初是唐朝的臣子,他为人精明,很有才华,唐朝对他很重视。骨咄禄反叛后,为了防止他也反叛,边关的一个将领就把阿史德?元珍抓起来。阿史德?元珍早有反叛之心,却是信誓旦旦,拍着胸口保证,他要去劝降骨咄禄。
这个将领就信了,放了他。阿史德?元珍见到骨咄禄。就给骨咄禄献计献策。为虎作伥。由于阿史德?元珍熟悉唐朝情况。再加上他多读汉人之书,深受汉文化影响,他出谋划策是信手拈来,处处打在唐朝的软肋上,这助长了突厥的气焰。
骨咄禄对他特别信任,把突厥的兵马交给他指挥。
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阿史德?元珍的反叛,突厥很可能早就被唐朝灭了。不可能拖到现在才灭。
是以,武则天一见阿史德?元珍就是怒火冲天,咬牙切齿。
“阿史德?元珍有负陛下厚望,罪孽深重。”阿史德?元珍叹口气。
当年的武则天对他很赏识,很重视,他却背叛了武则天,这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其实,突厥投降后,唐朝对突厥相当的好,对于突厥中有才华的人很重用。最有名的应该要数阿史那?道真了。薛仁贵进攻大非川一役。阿史那?道真就是副将。
“罪孽深重,你也知道?朕不会让你好过的!朕要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武则天恨恨的道。
“这……”阿史德?元珍心中大惧,武则天是个狠人,她说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那就一定会实现。
李隆基一挥手,阿史德?元珍被押走了。
暾欲谷被押了上来,李隆基道:“陛下,这是突厥的两大谋主之一,暾欲谷。”
武则天眼睛睁大,把暾欲谷一通打量,淡淡的道:“有些才能,却是不足以与天朝相抗。暾欲谷,你不识时务,妄图逆天,是取死之道。你落得如此下场,是你自找的。”
暾欲谷的确是有才华,是突厥的两大谋主之一,然而,对于人才济济的武则天朝来说,不算什么。暾欲谷若是放到唐朝,顶多就是一个封疆大吏,不可能成为顶梁柱,武则天对他轻蔑很有道理。
李隆基一挥手,唐军把暾欲谷押走了。
默棘连的囚车到来。
李隆基介绍道:“陛下,这是骨咄禄之子默棘连。”
“好啊!”武则天眼中冷芒四射,冷声道:“骨咄禄死了,他的债就由他的儿子来还吧。嗯,还有一个是阙特勤,是吧?有你们两兄弟,骨咄禄的债勉强能还了。”
骨咄禄是后突厥汗国的奠基者,正是因为他,突厥这才危害这么多年,让唐朝死伤无数,武则天对骨咄禄恨意滔天。
李隆基一个接一个的介绍,后面都是突厥的大臣,足足好几十号人,费了老大时间这才介绍完毕。
“不错!不错!”武则天大为满意,道:“这一战,把突厥君臣一网打尽了,幸存的突厥没了主心骨,很快就不复存在了。”
碛口一战,突厥高层全部覆没,让那些幸存的突厥没有主心骨,无法再危害唐朝,这是一个天大的胜利。
“好了。回宫。”武则天拉着李隆基的手,走在头里,群臣和将士们跟上。
直奔万象神宫,武则天准备在这里大宴群臣和有功将士。
万象神宫很大,可以容纳万人,用来举办如此规模的宴会正合适。
进入万象神宫,李隆基一瞧,只见太监、杂役、宫女奔走,正在忙着宴会之事。
万象神宫里摆满了矮几和短案,横成行,竖成列,很有章法。
“朕的英雄们,你们征战归来,朕设庆功宴,与你们同乐。你们请入座。”武则天来到宝座前站定,大声道。
“谢陛下!”洪亮的谢恩声中,群臣和将士们入座,井然有序,没有乱象。
“三郎,坐这里。”武则天朝右边座次一指。
“走狗运。”武承嗣看在眼里,极为不爽。
李隆基坐到武则天身旁,这是何等的礼遇,这意味着李隆基在武则天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他当上太子的机会更小了。
“陛下,我年纪纪轻轻,哪能坐这里呢。”李隆基推辞。
“嗯。”武则天把李隆基一打量,道:“这一战,你立有大功,你坐这里谁敢说个不字?”
这一战,李隆基决定了战局的走向,若是没有李隆基,唐朝还不知道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李隆基是首功。坐在这里非常合适。
“陛下。这里应该大帅坐。大帅去了漠北,以我看,就七伯坐吧。”李隆基笑道。
论功,李隆基坐这里没人敢说个不字。不过,李隆基不想坐,因为这会让人觉得他不够谦逊,这对接下来的事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也好。”武则天赞赏的打量李隆基笑道:“三郎不错!”
“楚王好气魄!”群臣大声赞扬。
“那你坐哪里?”武则天问道。
“我当然与弟兄们坐一起了。”李隆基看了一眼将士们所在的位置。
“那好吧。”武则天同意了。
“楚王要与我们坐一起,真是太好了。”将士们个个眉花眼笑。欢喜不已。
在如此盛大的庆功宴上,李隆基并没有舍弃他们,而是与他们坐到一起,这让将士们格外兴奋。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李隆基把将士们欢喜的样儿看在眼里,大为满意。
用一个座次换得将士们的爱戴与钦佩,这很划算。
武则天在宝座上坐下,狄仁杰坐在左边,李显坐在右边,李旦紧挨着李显坐了,太平公主在李旦之后。
放眼一瞧。只见济济一堂,武则天大为满意。眼睛一扫,眉头一挑,问道:“三思呢?”
折腾了这半天,没有见到武三思,武则天还真是意外。
“禀陛下,假梁王求见。”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太监快步进来,冲武则天禀报。
“求见?今儿大喜的日子,有甚求见不求见的?叫他进来。”武则天道。
太监应一声,忙去传旨。
群臣不明所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迷糊。武三思很得武则天信任,是武则天内定的继承人选之一,这等好事怎能少得了他。今儿折腾了这么久,就是不见他,谁能不奇?
“噗哧!”李隆基和众将失笑出声,个个一脸的古怪。
他们非常清楚武三思为何没有前来赴宴,因为他没有脸。
正在这时,只见武三思进来,一颗头颅垂得很低,目光躲闪,生怕见到熟人似的。
“呦,这不是假梁王么?你怎生才来?”李隆基嘴角掠过一抹坏笑,扯起嗓子冲武三思问道。
将士们瞄着李隆基,个个掩嘴轻笑,更有人冲李隆基竖大拇指,也只有李隆基敢奚落武三思,真是大快人心。
“是呀。”武则天点点头,道:“三思,你怎生眼下才来?在龙光门时朕未见到你呢。”
“我……”武三思当然不会说他没脸,只得找借口,道:“谢陛下挂怀,臣病了,回府用药去了。”
“敢问假梁王,你是心病吧?”李隆基立时追问。
“你……”武三思脸红脖子粗,一脸的羞愧,恨不得抽李隆基几个耳括子。
“三郎,你怎生与三思过不去?”武则天脸一肃,冲李隆基问道。
“陛下,不是我与他过不去,而是他没脸见人,而是他不配参与这庆功宴。”李隆基也是脸一肃,大声道:“武三思,你自己说说,你有何功?”
“我我我……”武三思一连说了三个“我”字,就没了下文。
此番征战,他没有一点儿功劳,他想编造谎言,可有这么多将士在,他也不可能蒙混过关,急得额头上都冒冷汗了。
“究竟怎生的事?三郎,你说说。”武则天也嗅出了其中的问题。
“陛下,这事我本不想在这大喜的时刻说,只是有些人实在是脸皮太厚了,恬不知耻,竟然想要前来参加庆功宴,我率军回来的,不得不说。”李隆基一脸严肃,道:“此战,诸将皆有功,甚至有大功,只有一个人无功,那就是武三思了。”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
这一战的规模是如此之大,只要不是差到极点,都会立功。武三思竟然没有功,这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当真?”武则天眼中精光一闪,眉头一立,冲武三思喝问。
“陛下,您莫要听李隆基胡说。”武三思额头上都见汗了,却是嘴硬。
“你说我是胡说,是吧?那好,你向陛下说说,你有何功?你可曾斩首?你可擒一敌将?你可曾出一妙计?”李隆基淡淡的道。
“……”武三思哑口无言。(未完待续。。)
第十章默啜助兴
此番北征,武三思满打满算他会捞到军功,却是没有想到,事与愿违,他不仅没有捞到军功,还把脸面丢尽了。诸将皆有战功,唯他无战功。他不仅没有战功,反而还有败仗,他是独树一帜,他自己都知道很没面子。
李隆基问到武三思的痛处了,他是哑口无言。
此时此刻,他很想说假话,可是,那么多人知道,他想要编造也是编造不得。就算他编造了假话,李隆基肯定不会放过他,而且,还有那么多将领也必然会力证此事,到那时,武三思的脸面就丢到姥姥家了。
“嗯。”武则天看在眼里,心中一动,眉头一挑,问道:“三思,你说说看,你是如何打突厥的?”
武三思听在耳里,很不是滋味,不是他打突厥,是突厥打他,他能说得出口么?
“三郎,你说说看。”武则天脸色变冷,冲李隆基道。
“陛下,此等事儿还是由他自己说吧。要是我说,他又会说我在诬蔑他。”李隆基没有给武三思留面子的打算。
由李隆基说的话,武三思固然颜面扫地,却是没有让武三思自己说更难受,这可以恶心武三思。
“陛下,陛下……”武三思真是后悔了,早知道如此,他何必赶来凑热闹。
可是,他不来的话,同样不对。因为,人们会说他没脸见人。一句话,他来也不是,不来也不是。
“滚吧。莫要在这里扫兴。”武则天已经明白了。武三思这次北征肯定是丢脸丢大发了。只是现在是庆功之时。不能问询,不然的话太扫兴了,还是把武三思轰走为宜。
“陛下……”就这样走了的话,那也太丢人了,武三思想要求情。
“滚!”武则天却是脸色一冷,沉声喝道。
“假梁王,你不会是铁了心要扫我们的兴吧?”李隆基脸一沉,沉声喝道。
若是扫了武则天的兴。那后果不堪设想,武三思万分不甘,却是不得不向武则天见礼告退。临去前,狠狠瞪了李隆基一眼,那意思是在威胁李隆基,李隆基却是冲他竖起了中指,一脸的不屑。
“哼!”武三思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灰溜溜的去了。
武承嗣看在眼里,格外得意。昂头挺胸,如同打了胜仗的大将军。武三思这次的脸丢大发了。连参加庆功宴的资格都没有,这意味着武三思要倒血霉了。而他武承嗣却是一枝独秀,当上太子的把握更大了。
武则天端起酒杯站起身。
所有人端着酒杯站起来。
“此次大战,屠尽百万突厥,华夏历史上未有也!这是天大的胜仗,北地再无战事,朕很是欢喜。”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道:“这第一杯酒,敬你们这些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征战的英雄们!干!”
手中酒杯冲将士们一举,一仰脖子喝干,还亮了亮杯底。
“谢陛下!”将士们轰然相谢,一口喝干,个个红光满面。
能得武则天亲自敬酒,那是何等的难得,谁能不喜?
群臣陪着喝干。
“呵呵!”一片畅笑声响起,个个只觉这杯酒韵味无穷,畅快无比。
斟满酒后,武则天再度端起酒杯,道:“这第二杯酒就敬给王孝杰,以及他率领下深入漠北的将士们!他们,本应回京参加庆功宴,然为了大局,他们去了漠北,朕万分钦佩,以此杯中酒为敬。干!”
一仰脖子,再度喝干,仍是亮了亮杯底。
“陛下万岁!”所有人齐声颂扬,个个一脸的钦佩,一仰脖子喝干,畅快无比。
王孝杰身为这次大战的统帅,他本应回京参加庆功宴,为了大局,他却率军深入漠北,这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敬他们一杯酒,非常应该。
武则天没有忘记他们,这很能暖人心,谁能不服气?
等宫女斟酒后,武则天再度举杯,一脸的肃穆,道:“为了此战,数十万将士征战,死伤不少。他们都是好男儿,朕甚为钦佩。这一杯酒,朕就敬长眠于地下的将士们!”
沥酒于地,一脸的悲恸。
“弟兄们:请饮此杯!”将士们脸含悲戚,齐声呐喊,个个激动难已。
尤其是李隆基、陈玄礼、张说、薛直他们,更是激动得泪水滚落。
这一战,唐军的伤亡并不大,总共不过几万人的伤亡。然而,碛口一战的伤亡主要是李隆基训练的军队,此时此刻,李隆基回想起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格外悲恸。
“勇士们:请饮此杯!”群臣也是沥酒于地,一脸的肃穆。
静默了一阵,这才坐下。
接下来就是放开了吃放开了喝,人人是酒到杯干,特别畅快。一时间,气氛极好。
歌舞自是少不了的,歌声悠扬动听,使得兴致更好。
“陛下,李靖夜袭阴山一举而灭突厥,高祖设庆功宴,诸将参与,命颉利跳舞助兴,尽欢而散。今日,黑啜被押回神都,让他跳舞助兴呀。”有大臣喝得有些高了,意犹不足,竟然要默啜助兴。
“没错!没错!”
“一定要默啜助兴!”
“默啜不是要学颉利么?就让他学个痛快!这跳舞助兴是少不了的。”
“不仅默啜要跳舞助兴,突厥群臣也要跳舞。”
“对对对!”
群臣大声附和。声音洪亮,差点把万象神宫的殿顶给掀了。
“好!”武则天大声赞赏,道:“传旨:着默啜君臣助兴!”
“哈哈!”众人发出一阵大笑声,异常欢喜,异常响亮。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李靖夜袭阴山。一举而灭掉突厥。活捉颉利可汗,唐朝取得巨大的成功。已是太上皇的唐高祖李渊大喜过望,下旨设庆功宴,唐太宗、李靖、徐懋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有功大臣、将士参与。席间,李渊命颉利可汗跳舞助兴,君臣尽欢。
这次庆功宴堪称唐朝历史上最让人怀念、最让人艳慕的庆功宴。
唐朝的武功虽盛,如此庆功宴只此一次,怀念的人太多了。
如今。要让默啜君臣跳舞助兴,这与李渊当年举行的庆功宴差相仿佛,谁能不喜?
可以预料得到,这次庆功宴必然是一段佳话,会留传千古。
是以,谁能不欢喜?
在群臣的期待中,默啜君臣被押了上来。
此时的默啜君臣,个个心惊胆跳,低垂着头颅,如同夹尾巴的狗。一点也没有昔日的嚣张气焰。
“参见陛下。”默啜强忍着心惊,冲武则天见礼。恭恭敬敬,如同摇尾巴的狗。
“嗯。”武则天眼睛瞪得滚圆,把默啜君臣这副心胆俱丧的样儿看在眼里,很是不屑,冷笑道:“默啜,你不是妄图恢复突厥,妄图役使中原么?就你这点儿胆色,不配!”
“没错!”群臣齐声附和。
默啜听在耳里,羞愧无地,一颗头颅垂得更低了。
他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想想真是窝囊。
“你一心想要学颉利,朕就成全你,让你学个痛快。”武则天冷冷的道。
这话如同刀子似的,剜着默啜的心。武则天封他为“右卫大将军”,继承了颉利可汗的田产府第,这已经学了个十足十,还有比这更让他屈辱的么?
每每思及此事,默啜就恨不得有个地洞,立时钻进去。
“怎么?你不满意?”武则天眉毛一立,杀气腾腾。
“谢陛下!谢陛下!臣满意,满意之极。”明明是万般屈辱,默啜还不得自称满意,不得不向武则天谢恩,他真想抽自己几个老大耳括子。
“你满意,朕却不满意。”武则天声音冰冷,道:“你甚都学得象,就一样没学象,那就是跳舞助兴。”
“跳舞助兴?”默啜的脸孔扭曲了。
颉利可汗被俘后,经受了一系列的屈辱,被唐朝封官恶爵,赐予田产,这固然是屈辱,还能接受。可是,颉利在唐朝灭突厥的庆功宴上要颉利这个突厥的亡国之君跳舞助兴,那是何等的屈辱!
这屈辱,翻遍历史,也没有几个能与之相比。兴许,只有刘禅助兴能与之相比了。
颉利跳舞助兴一事,是突厥历史上最大的屈辱,没有之一,即使当年的柔然侮辱突厥也没有这么让人痛恨。
如今,武则天竟然要默啜跳舞助兴,默啜怒气上涌,恨不得一头撞死。
“怎么了?你不愿意?”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杀气腾腾,盯着默啜。
愿意个屁!默啜在心里大吼。
然而,处此之情,他又不敢反驳,只得强忍着屈辱,道:“愿意!愿意!”
“谅你也不敢不愿意!”有大臣冷哼一声,得意的冲默啜喝斥。
这话如同利剑似的,剜着默啜的心。他真心不愿意,却又没胆拒绝,这话打到他的痛处。
“哈哈!”群臣放声畅笑,欢快无比。
“可汗,不可呀。”有突厥大臣忙劝阻。
“哼!”武则天冷哼一声,如同炸雷似的。
劝阻的突厥大臣一个激灵,忙闭上嘴,紧抿着嘴唇,大气也不敢出了。
“跳吧!”武则天淡淡的道。
“遵旨。”默啜忙应一声,开始扭动起来。
他的动作很僵硬,很不好看。
“听说突厥能歌善舞,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嘛。”
“默啜,你会不会跳舞呀?”
“不会跳,是吧?把腿砍了,反正留着也没用。”
群臣大为不满,冲默啜叫嚷起来。
默啜额头上的冷汗如同水一般渗出来,吸口气,平复一下心神,再度跳起来。说来也怪,这次的舞蹈竟然好了很多。(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军权在握
也许是迫于武则天的威严,也许是习惯了,总之一句话,默啜这舞跳得是越来越好,越来越顺畅。
“突厥能歌善舞,果是不假,这舞跳得不错嘛。”
“早如此跳不就对了?突厥狗就这德性,牵着不走,只有赶着才走。”
群臣看在眼里,大声“赞扬”。
默啜听在耳里,这哪里是赞扬,纯粹就是侮辱,他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然而,处此之情,他只能想想罢了。
“光跳可不行,还得唱。”
“没错!突厥狗的歌唱得可好呢,我们一定要听听。”
“唱!唱!快唱!”
群臣叫嚷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个个兴致高昂。
让一国之君唱歌,这种事儿哪里找?翻遍史书,也没有多少记载,要是能听一回,不管唱得好不好都是一件快事。
“你们爱听,我这就唱,这就唱。”默啜恨不得抽这些大臣一通耳括子,却是不敢违拗,只得老老实实的扯起嗓子唱起来。
还别说,默啜的声音浑厚,唱歌很动听,悠扬悦耳。
“不错!”一片赞赏声响起。
听在默啜耳里,如同雷霆似的,震得他很难受,差点跑调了,好不容易这才稳住,接着唱下去。
默啜又唱又跳,歌声悠扬,舞蹈优美,为庆功宴平添几分乐趣。
“真没想到,默啜如此能歌善舞。”李隆基笑着喝干杯中酒,道:“他入错行了。他要是不当可汗。而是去卖唱。一定会有很多人赞赏。”
“没错!”张说、陈玄礼他们齐声赞同。
群臣看了一阵,冲武则天道:“陛下,默啜这舞跳得好,这歌唱得好,要是让突厥群臣再舞上一回,定然平添很多乐趣。”
“嗯。”武则天微微颔首,道:“你们也跳。”
突厥群臣给吓破了胆,哪敢不跳。只得随着默啜起舞。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僵硬,一点也不好看。过了一会儿,他们的舞跳得很好看,动作优美流畅。
他们不仅在跳,还在唱,一时间,歌声悠扬悦耳,这平添很多乐趣。
“来,干!”
“干!干!”
武则天他们看在眼里。兴致大起,举杯而饮。酒到杯干,异常痛快。
在默啜君臣的助兴中,尽欢而散。
如此大胜之仗,这庆功一事哪能短,一连进行了七日,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皆有。
这几天里,李隆基一边参加庆祝活动,一边与李显一家子亲近。
通过这几天的亲近,李隆基对李显一家有了清晰的认识。
李显是个好人,此人注重亲情。李重润也还不错,对李隆基很好,没有忌妒之心。
不过,韦王妃,也就是历史的韦皇后,此人的花花肠子很多,逼迫李显做这做那,尽管李显不愿意做,只要韦王妃一逼,李显不得不做。
另外,李裹儿,也就是历史上的安乐公主,骄纵无比,自以天下第一,一点也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就是李隆基,她也要喝斥来喝斥去,这让李隆基很是不爽。
“李显是个好人,注重亲情,却是没有主见,耳根子极软,这是他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的主要原因。把江山交到他手上,那是不幸!”李隆基对李显一家有了全新的认识,道:“若是万一不幸,走到骨肉相残那一步的话,尽可能留下李显和李重润。至于韦后和安乐公主,一定要除掉。她们两母女不死,天下不宁!”
七天之后,庆祝一事终于结束,武则天召集群臣,准备升赏有功将士。
这天,朝廷里济济一堂,凡在京官员,不论大小都来了。虽然不是朔望大朝会,但是,如此盛事,谁能不来呢?
武则天接受群臣的朝见后,缓缓开口,道:“此次北征,取得天大的胜利,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庆功之事已经完毕,然而,还未升赏有功将士,今日朕就升赏之。”
“陛下英明!”群臣齐声赞颂。
“王孝杰指挥有方,调度得宜,这是能有此大胜的原委。王孝杰封国公,兼领兵部尚书。”武则天第一个要封赏的就是王孝杰了。
王孝杰是这一战的统帅,他指挥有方,调度得宜,这是此战能胜的重要原因,升赏他谁也没有话说。
国公,是唐朝仅次于亲王的高爵。至于亲王,非皇亲国戚不能被封赏,是以,国公已经是最高的爵位了,就是李靖这样的盖世名将,也是被封为国公。
王孝杰被封为国公,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点。对于此事,没人有异议,都认为应该。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位高权重,主管军队的调度、训练等一系烈事务。王孝杰这员名将任兵部尚书,那是非常英明的决断。
只是,王孝杰此时不在洛阳,而是在漠北,对于兵部尚书,他只能是兼领了。
“三郎随军出战,立下大功,朕要好好赏你。”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冲李隆基问道:“三郎,你要甚赏?”
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个个眼睛瞪得滚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李隆基这次很露脸,立下首功,可以这样说,要不是李隆基就不会有如此大功,武则天要重赏他这在情理中,也是应该的。
只是,李隆基得到何种赏赐干系甚大,关系到立太子一事。若是李隆基手中的权力足够大,势力够大,就能左右立太子一事。
这可是大事,谁能不紧张?
李旦、李显、太平公主不住冲李隆基打眼色,意思是要他要个大官。唯有这样,李氏的份量就会更重。就能让武则天立李氏为太子。
李旦和李显都当过皇帝。都有资格当太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