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子(殷扬)-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时,又有三个亲信冲进来,个个脸色苍白,一脸的惊惶,冲默啜禀报。

“可汗,大事不好,唐军大举进攻,庆州方向死伤惨重。”

“灵州方向死伤惨重。”

“丰州方向死伤惨重。”

默啜一脸的讶异,看着这五个亲信,一脸的难以置信,嘴巴张了张,愣是没有说出话。

默啜还真不相信唐军会在冰天雪地的大冬天里进攻,可是,要是不是信的话,这有五个亲信前来禀报了。即使他们要谎报军情,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而且还是明目张胆的禀报。

要说相信嘛,这事儿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寒冷异常的大冬天进攻,这就没听说过。

“……”一众大臣也是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一脸的将信将疑。

他们和默啜一样,不知道是该相信的好,还是不信的好。

“禀可汗,唐军大举进攻……”

又有七八个亲信冲进来禀报。

“唐军真的进攻了?真的进攻了?”默啜脸色大变,不得不信了。

“不好!”

“唐军突然进攻,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大突厥要伤亡惨重。”

“这可如何是好?”

前前后后,已经有十几个亲信禀报唐军进攻的消息了,这绝对错不了。即使要谎报军情,顶多就是几个人。

而且,这些亲信报来的消息是不同的地方遭到攻击,而不是一个地方,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尽管一众大臣不想相信,此时却是不得不信了。

“可汗,赶快发兵救援吧。”

“是呀。再不发兵,就来不及了。”

群臣很是焦急,忙道。

“救援?”默啜眼中光芒闪烁,拧着眉头思虑,道:“已经来不及了。”

扫视一眼群臣,见他们还是一脸的迷糊,只得解释一句。道:“你们想过么?唐军有备而来,而我们是没有一点防备。就算要想调兵救援,也是来不及了。再说了。冰天雪地的,我们的命令会传得很慢,等到命令传到时,再把军队调动,这都甚时间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明敌情,要是冒然派兵,一旦遭到唐军的进攻,那就损失惨重。”

唐军是有心算无心。选在大冬天进攻,打了突厥一个措手不及,突厥没有一点防备之心,就算默啜想要调兵救援,也是来不及了。

而且,冰天雪地的,命令传得慢,军队行动迟缓,还有敌情不明。要是突厥敢派兵增援,说不定就会遭到唐朝重兵集团的进攻,那就损失大了。

“那怎生办?”群臣束手无策。

“只能听天由命了。”默啜也没有办法。

“可恨可恼!”

“卑鄙无耻的王孝杰,他竟然在大冬天进攻。谁也想不到。”

“王孝杰,你还能再无耻点么?”

群臣口水乱溅,对王孝杰大加讨伐。听他们那意思。仿佛王孝杰是天下间最卑鄙无耻的小人似的。

“哼!”突然间,一声冷哼响起。只见拓西站起身,指点着群臣。冷笑道:“我早就告诉过你们,唐军要进攻了,你们不信,眼下知道错了吧?”

他昂头挺胸,神气活现,如同一只跳到屋梁上打鸣的公鸡。

“是呀。”

“王子早就说过王孝杰要进攻,我们为何不信呢?”

群臣一脸的羞愧之色。

拓西逃回来后,就说过唐军要进攻,那时节,他们不信,当笑话听的。就是默啜也是不信,就更别说大臣了。此时回想起来,方知他们错了,错得离谱。

刷!

群臣的目光落在默棘连身上,个个一脸的气愤。

刷!

群臣的目光又落在阿史德?元珍身上,一脸的震惊。

拓西当时回来,带回来的消息很有震憾力,依他的说法,他是在王孝杰的帅府亲耳听见王孝杰与默棘连说话,一是要谋害默啜,二是阿史德?元珍与王孝杰勾结在一起,三是唐军要进攻了。

当初,拓西如此说,被人质疑,王孝杰的帅府戒备森严,就是鸟儿也莫想靠近,更别说人了,拓西一定是在栽脏陷害。

如今,唐军进攻的消息已经被证实了,那么默棘连欲要谋害默啜的事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同样的,阿史德?元珍勾结唐朝也就不会有假了。

“砰!”默啜一脚踹翻短案,杀气腾腾,瞪着默棘连,大声喝道:“狗东西,你还有何话要说?”

默棘连一直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早就想要除掉,一直没有机会,他自然是不会错失这等良机的。

“可汗,我是冤枉的呀。”默棘连是百口莫辩,只得叫屈。

“冤枉?”拓西冷笑道:“你包藏祸心,早就想要夺回可汗之位。你竟然卖祖求荣,有你这样的混帐,是大突厥的耻辱!”

“是呀。”不少大臣附和。

“来啊,给我拉出去砍了。”默啜决心要除掉默棘连。

“可汗,不可。”阿史德?元珍上前一步,冲默啜道。

“阿史德?元珍,你这卖祖求荣的叛徒!你包藏祸心,竟敢与王孝杰勾结,你该杀!”拓西吼得山响,口水乱溅。

阿史德?元珍是骨咄禄的重臣,他要是不除,就无法杀掉默棘连,拓西早就看他不顺眼了,现在有了机会,当然不会错失。

“阿史德?元珍,你为何要如此做?”默啜眼中厉芒闪烁,如同刀子似的,在阿史德?元珍身上刮来刮去。

要是目光可以杀人的话,阿史德?元珍早就成了鸡零狗碎。

“本汗待你不薄,信任你,器重你,委重任于你,你竟敢与王孝杰勾结,本汗饶你不得!”对于阿史德?元珍,默啜欣赏他的才干,却是从来没有信任过他,因为他是骨咄禄的重臣,心向默棘连。默啜早就想要拿掉阿史德?元珍,却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他当然不会错失,大喝道:“来啊,给本汗拿下了!”

一群亲信冲上来,就要拿下阿史德?元珍。(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战果辉煌

群臣望着阿史德?元珍,既是惋惜,又是气愤。

阿史德?元珍是突厥的重臣,为突厥立下大功,为群臣钦佩。可是,他做出如此之事,实在是不能容忍。

“可汗,且容我一言。”阿史德?元珍眼里闪过一抹黯然。

“你还能有何话可说?”拓西冷笑道。

“你说吧。”默啜右手一挥,阻止亲信,淡淡的道。

“可汗,你切莫中了唐人的离间计。”阿史德?元珍眉头一挑,大声道:“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这必是唐人的离间计。”

“离间计?”群臣有些不信。

“就算这是离间计,如此良机,我也不能错失。”默啜在心里暗道。

他一直视默棘连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要除掉。只是,骨咄禄虽死,他的影响还在,还有不少大臣会阻止他如此做。尤其是阿史德?元珍德高望重,阻止最是得力。要想除掉默棘连,就得先除掉阿史德?元珍。

除掉阿史德?元珍比起除掉默棘连更难,默啜一直在等待机会,却一直没有等到。如今,他终于等到了,他要是不加以利用,就不是默啜了。

只要阿史德?元珍在一天,他就一天睡不安稳,这种良机他肯定不会放过。

“好你个阿史德?元珍,你敢做,却不敢承认。”默啜眼中精光闪闪,杀气腾腾。

“阿史德?元珍,你还敢狡辩?这是我亲耳听见的。”拓西扯起嗓子吼得山响,如同雷鸣似的。

“我想。拓西王子去到王孝杰的帅府也是真的,是王孝杰故意留一个破绽。让拓西王子进入帅府,再亲耳听见王孝杰想要拓西王子说的话。”阿史德?元珍缓缓道:“要不然的话。以王孝杰帅府的戒备森严,岂容王子靠近?”

阿史德?元珍就是阿史德?元珍,他竟然把李隆基的谋划说得一清二楚。

“有理。”有不少大臣赞成这话。

“哼!”拓西冷哼一声,冷笑道:“王孝杰故意让我靠近?真是天大的笑话!你知道么?我靠近帅府,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好几次与唐军迎面撞上,要不是天佑大突厥,我就回不来了。”

拓西肯定不会承认这事,要是他承认了。就是在打自己的耳光。而且,他还夸大其词,把自己说得如何如何英勇,如何如何机智,仿佛是在龙潭虎穴走了一遭似的。

“你说王孝杰有意让我靠近,那我问你,唐军进攻这事你如何解释?”拓西昂头挺胸,大声质问道。

“应该是王孝杰早就谋划好了的。”阿史德?元珍道。

“哈哈!”拓西仰首向天,放声大笑。道:“你还敢说呀。自古就有‘冬不用兵’的古训,唐朝打破这一古训,在大冬天里用兵,这是何等的机密。岂会让我得知?你摸着胸口,问问自己的良心,要是你。你会不会让我知晓?”

“有理!有理!”群臣大声附和。

“冬不用兵”,这是古训。在大漠上打破这一古训的就没有听说过。唐朝选在冬季对突厥进攻,所图必大。这等机密越少人知道越好,谁也不敢让拓西知道。要是拓西回去一说,万一默啜信了,那就麻烦大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阿史德?元珍为之语塞。

“这才是唐人离间计的高明处。”阿史德?元珍一愣之后,不乏赞赏,道:“换作是我,肯定不敢泄露半个字。可王孝杰就这么做了,王孝杰不愧是名将,了得了得!”

如此重大的军情,不能有丝毫泄露,哪怕是在用离间计也不行。然而,王孝杰就是用了,这气魄还真是让人佩服。

当然,阿史德?元珍不知道的是,这是李隆基的意思。

李隆基当初在提出这一计策时,就料定突厥不会信。事实上,他也算准了,突厥是当笑话听的。

“你就认了吧。”有大臣不屑的摇摇头,道:“原以为你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想到你是一个小人。”

“是呀。”不少大臣附和。

他们对阿史德?元珍很敬佩,没想到的是阿史德?元珍竟然在狡辩,不由得有些看轻。

“阿史德?元珍啊阿史德?元珍,枉本可汗如此器重你,信行你,你竟然胡言乱语。”默啜一副失望的样儿,冷声道:“来啊,把这叛徒拿下!”

“可汗,阿史德?元珍言尽于此,信不信由你。”阿史德?元珍冲默啜一抱,道:“后会有期。”

扭过头冲默棘连,道:“王子,我们走。”

默棘连忙向阿史德?元珍靠拢,两人拔刀在手,快步朝牙帐外而去。

“给我拿下!”默啜当然不会放过这一难得的良机,右手一挥,大声下令。

亲信领命,就要扑上去把两人拿下。

“谁敢!”阿史德?元珍紧握弯刀,大喝一声,道:“我为大突厥出生入死,立下那么多的功劳,要是没有我,就不会有今日之突厥,难道你们想让我死?”

他的喝声如同雷鸣似的,震人耳膜,须发戟张,整个人威风凛凛,如同天神临凡。

亲信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

趁这短暂的机会,阿史德?元珍和默棘连出了牙帐,飞身上马,带着护卫,纵马而去。

“追!给我追!”默啜大吼道,目光如刀,恨不得把这些亲信给杀了。

“可汗,不可,不可呀。”暾欲谷忙阻止。

“为何不可?”默啜眼中厉芒闪烁,冲暾欲谷喝道:“你也不想想,要是让他们走脱了,那危害是多大?大突厥很可能会分裂。来春还怎生与唐人打?”

默棘连是骨咄禄的儿子。他继承汗位是天经地义,再有阿史德?元珍从中相助。默棘连召集旧部,自立为可汗不会有什么困难。到那时。突厥就会分裂。一旦分裂,实力就会减弱,还怎么与唐朝打?

“可汗,要是你擒下他们,或是杀了他们,大突厥立时就会分裂。”暾欲谷叹口气道

“……”默啜张口结舌,无言以答。

暾欲谷说得对,以默棘连和阿史德?元珍的影响,必然会有不少死忠。就算默啜再有理,他们也不会认可。他真要把两人关起来,或是杀了的话,这些死忠就会作乱,突厥就会分裂。

更有可能,这些死忠立时就会投降唐朝,引领唐军进攻突厥,那后果就是不堪设想。

现在放走二人,虽然是放虎归山。至少还能维持突厥的统一,至少不会立时分裂。至于这种统一能维持多久,只有天知道。

“我相信阿史德?元珍的剖析,这的确是唐人的离间计。可是。默棘连和阿史德?元珍身处嫌疑之地,识破了又能如何?”暾欲谷很无奈,道:“唐人的算计真是高明!”

xxxxxxxxxx

丰州。百姓进进出出,热闹非凡。一点也没有因为天气太过寒冷而显得冷清。

“你们知道么?大军出动,打得突厥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是呀。我听说楚王这次出动,打得非常好,已经杀死杀伤不少突厥狗。”

“不仅是我们丰州打得不错,其他的地方也打得很好。”

“真是太好了,终于可以出一口恶气了。”

百姓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大是欢喜。

他们对突厥的恨,如同滔滔江山,连绵不绝,打突厥打得越狠,他们越是欢喜。

“隆隆!”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如同闷雷似的。

“蹄声!好多的骏马才能有如此声响。”

“肯定是大军凯旋归来了!”

丰州百姓对蹄声相当之熟悉,只需要一听就能听出来了。

百姓来到城头上,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死命打量起来。

只见远处一条黑色的水线,优美流畅,快速涌来。

很快的,就看得清楚了,只见不计其数的骏马,正朝丰州飞奔而来。马蹄踏处,冰雪飞溅,尉为奇观。

“我的天,这得多少骏马?几万匹吧?”

“不用说,也是好几万匹。这是清一色的突厥马,肯定是大军凯旋归来。”

百姓看在眼里,特别振奋,无不是大吼。

很快就看清了,在骏马之后是不计其数的牛羊,乍一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如同一片海潮,一眼望不到头。

在骏马和牛羊中,不时有骑着骏马飞驰的唐军,正在驱赶骏马牛羊。

再一瞧,除了唐军的旗号外,还有一面王旗。对这面王旗,丰州百姓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李隆基的王旗。

“楚王回来了!”

“楚王回来了!”

百姓对李隆基是打从心里敬爱,一见他的王旗,就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没错,来的就是李隆基率领下的唐军。

进攻河套之地后,李隆基率领唐军大杀特杀,杀了了三万多突厥,要是加上突厥的老弱,没有十万,也差不了多少。

经过这番厮杀,唐军发生了变化,更加锐利、骠悍,还多了一股杀气。

练兵的目的达到了,李隆基决定收兵回丰州。这次进军,收获太丰厚了,光是骏马就缴获了三万多匹,牛羊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李隆基连统计都难得做了。

回到丰州后,百姓是夹道相迎,大声欢呼,欢迎李隆基他们这些英雄回来。

回到校场,李隆基下令,给将士们放假,让他们好好歇息。

然后,他去见王孝杰。一见面之下,只见王孝杰笑眯眯的,眼睛只剩一条小缝了,道:“楚王,你可知我们的战果有多大么?”

“有军报了?”李隆基精神为之一振。

“是呀。”王孝杰笑呵呵的道:“这次的战果非常大,估摸着缴获的战马不会低于十五万匹,牛羊得以百万计吧。杀死的突厥没有军队十万,也不会差得太远。要是算上突厥老弱的话,不会下于三二十万。”(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天下瞩目

冬去春来,很快到了三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派盎然生机。

然而,一场大战悄悄临近,为天下瞩目。

漠北,回纥营地。

回纥首领比栗正与一众大臣商议大事。

“诸位,武则天那个女人调集重兵来到北地,要想彻底解决突厥。她派人深入大漠,与我商议,要我出兵协助他,共击突厥,你们以为如何?”比栗大声问道。

联合回纥,共同对府突厥,这对唐朝有利,武则天早就遣人进入大漠,传达她的旨意。比栗当时一口答应,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出兵。唐使欢欢喜喜回去复旨了。

“唐人的许诺不能作数,我们不能上了狡猾的唐人的当。”

“对!唐人狡猾奸诈,是要我们与突厥自相残杀,他们就是渔翁,想要不劳而获。”

“没错!对于唐人,我们不能信。我的意思是,我们坐山观虎斗,任由唐朝与突厥拼个你死我活。等到他们筋疲力尽之时,我们再突然出兵,狠狠进攻,一定能捞到不少好处。”

一众大臣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主意,一时间,叫嚷声响成一片。

“嗯。”比栗点点头,道:“你们说得很好,我也是这意思。我之所以答应唐使,就是想要让他们自相残杀,我们好从中渔利。要是突厥打败了,我们就出兵抢夺突厥的土地口众牛羊骏马,得到这些,我们就会快速强大起来。就能号令大漠。”

比栗眼中精光闪闪,颇为得意。道:“要是唐朝失败了,突厥很可能杀到漠北来。到那时,我们就麻烦了。是以,我们得做好准备,要是可以帮唐朝的话就帮帮,要是不能帮的话,我们赶紧朝北撤退。”

默啜想要复国,必须拿下回纥,不然的话,就不能说复国。是以。唐朝胜利了,对回纥的好处更大。

若能帮唐朝的话,回纥愿意帮。若是情况不利,还是朝北撤退,保存实力为宜。

“好!就这么办!”群臣大声赞同。

xxxxxxxxxxx

漠北,九姓铁勒的营地,王帐很大很气派。

铁勒首领正与一众大臣在商议军机。

回纥,其实也是铁勒的一个分支,只是回纥的实力很大。已经独立出去了。

“把你们召集到这里,就是想要与你们好好议议。”铁勒首领环顾群臣,道:“你们都知道,唐朝与突厥就要大打出手了。我们该如何处置。武则天那个女人遣使前来见我,许下很多好处,要我们出兵。与唐朝联手,共同对付突厥。默啜一心想要复国。他挥师北上是迟早的事情,为此我已经答应唐使。我们愿意出兵。你们放心,我那是虚与逶迤。”

铁勒首领也是个奸猾之辈,不可能给唐朝当枪使。

“默啜一心想要复国,他挥师北上只是时间问题,这对我们不利。我的意思,我们可以帮助唐朝对付突厥,这也是在帮我们自己。只是,我们要防着,不能给唐朝利用了,我们要尽可能多的保留实力。”

“还有,我们得等待,等待最好的时机出动。最好是让唐朝与突厥两败俱伤,那对我们是最有利的。”

“没错。唐朝与突厥两败俱伤的话,我们就可以趁势崛起,抢占突厥的土地、口众、牛羊、骏马。得到这些,我们就能快速壮大,实力会大涨,就可以南下河套之地,进攻唐朝。”

“进攻唐朝,我喜欢。我听说唐朝富得流油,他们有的是金银珠宝,有的是美丽的丝绸、可口的茶叶,还有细皮嫩肉的女人。”

群臣七嘴八舌的出主意,一个比一个阴损。

“很好。”铁勒首领听在耳里,点点头,大为满意,道:“能让突厥和唐朝两败俱伤是最好,若是不能就尽量让唐朝取胜。虽然唐朝也不是甚好东西,总比突厥胜了要强。实在不行,我就举族北迁,离得远远的。”

xxxxxxxxxxx

东北,松漠都护府,契丹首领孙万荣正与一众大臣商议军机。

契丹在唐朝时臣服于唐朝,后来在武则天时举兵反唐,拉开了契丹壮大的序幕。到了唐末,契丹终于成了气候,建立辽国,为祸数百年。

契丹起兵时的领袖叫李尽忠,此人很有才华,勇毅果决,打了不少胜仗。只是,他已经病死了。李尽忠死后,契丹首领的位置就由李尽忠的妻兄孙万荣继承。

孙万荣个头高大,为人精明,很得李尽忠的赏识,手握大权,在李尽忠死后当上首领是理所当然之事。

“诸位,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了,唐朝和突厥就要大打出手了,这是我们的机会,切莫错失了。”孙万荣眼中精光闪闪,很是振奋,道:“以往,每当我们想要进攻唐朝,都是孤军作战,难挡唐朝大军。如今,唐朝大军为突厥拖住了,无法对付我们,这是我们的天赐良机,我们该当如何做,你们畅所欲言。”

契丹虽是举兵反唐,也打过不少胜仗,可是难挡唐朝大军。与唐朝比起,契丹屁都不是,口众、财富、科技、军队,无论哪一个方面,远远没法和唐朝比。

唐朝要彻底解决突厥,短时间内无法对付契丹,这是契丹的良机,群臣个个眼里一片火热,兴奋莫铭,跟打了鸡血似的。

“我以为,我们应当趁此良机,大举进攻唐朝,尽可能多的杀戮,尽可能多的攻城略地,尽可能多的掳掠。除了金银珍宝外,口众更不应该错过,要越多越好。”

“这话说得对,我赞成。我们的口众太少,掳掠是增加口众的好办法。”

唐朝富得流油,对于契丹人来说,在如此天赐良机面前,要是不进攻唐朝,就不是契丹了。当然,也不全部如此,也有人另有异议。

“我反对进攻唐朝,我们应该趁唐朝无力对付我们之际,大举进攻辽东之地,最好是把整个松漠之地占领。”

“没错!只要占领了松漠之地,我们就会很强大,就再也不用怕唐朝了。即使唐朝打败突厥,腾出手来对付我们,我们也能进退自如。”

“想当年,高丽想要占据松漠之地,先是遭到隋炀帝大军的进攻,后又遭到唐太宗的进攻,高丽最终覆灭。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找到好机会。如今,我们的机会来了,切莫错过。”

“是呀。要是在平常之时,我们大举攻占松漠之地,唐朝肯定不准,会派兵对付我们。如今嘛,唐朝的大军被突厥牵制住了,无法兼顾我们,我们要是错失了如此良机,会后悔死。”

隋炀帝进攻高丽,劳民伤财,最终导致天下大乱,隋朝也因此而灭亡,为后人诟病,骂他不恤民力,骂他为暴君。其实,这是不公正的。

当时的高丽不仅仅是现在的朝鲜,还包括很大一部分东北之地,高丽盘踞于此,就是想要坐大。一旦高丽坐大了,那后果就麻烦了,会成为一个大患。比如后来的契丹和女真、满清,不就是得到东北之地而成为心腹大患么?

隋炀帝看到了这种威胁,是以,他派出大军进攻高丽。这本身并没有错,错只错在他的方式有问题。

小小的高丽,用得着出动那么多军队么?

高丽绝对应该扑灭,不能让其坐大,唐太宗这才亲征高丽。经过唐朝一系列的打击后,高丽覆灭了,无法为害。

契丹群臣说的松漠之地,就是指整个东北。

“松漠之地固然够大,可这里太冷太穷,没有多少口众,更没有美丽的丝绸、可口的茶叶,要之何用?我赞成进攻唐朝。”

“唐朝固然是富得流油,可唐朝有坚城,即使我们进攻,你能攻下几座城池?你能得到多少好处?与其顿兵于艰城之下,不如全力进攻松漠之地,把松漠之地彻底征服。”

两派之间相互指责,互不相让。

“好了。”孙万荣右手一摆,阻止群臣争论,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若是我们现在进攻唐朝,是能得到很多财货,得到不少口众,只是有一样不能得到,那就是土地。没有广阔的土地,要是遭到唐朝大军的进攻,我们连退的地方都没有。要是我们现在进攻松漠之地,却又没有多少口众,没有多少财货,只是得到土地,仍是一个‘穷’字。”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让人难以取舍。

“我想来想去,还是以为拿下松漠之地更好。”孙万荣剖析道:“松漠之地固然很穷,却有广阔的土地,即使唐军来进攻,我们打不过,还可以退,不会覆灭。若是现在进攻唐朝,固然能得到很多口众、财货,却是没有退路,唐朝腾出手的话,就是我们的覆灭之期。”

这番话已经说得很透彻了,群臣再也没有异议。

“当然,我们可以给武则天上书,愿意臣服。”孙万荣嘴角上翘。

“不可。我们绝不向武则天低头。”群臣齐声反对。

“嘿嘿。”孙万荣笑得有些奸诈,道:“这只是表面文章罢了,作不得数。武则天此时无力征讨我们,她一定会欣然接受我们的降书,说不定还会赏赐我们。我们还可以摆出一副要帮助唐朝打突厥的样儿,然后快速挥师松漠之地。”

“妙!妙!绝妙!”群臣大声赞赏。(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各有盘算

吐蕃都城,逻些,布达拉宫。

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结召集群臣,正在议事。

都松芒布结身材高大,可以说是虎背熊腰,整个人很是精神,眼睛特别明亮,一瞧便知是个精明人。

他端坐在宝座上,环顾群臣,缓缓开口,道:“唐朝与突厥的生死之战就要开始了,我们该如何做,你们畅所欲言。说得在理,本赞普就采纳之;说得不对,本赞普也不怪罪。”

他说话不疾不缓,却是透着一股威势。

以大论为首的群臣端坐在两厢,个个神情凝重。唐朝调动这么多的军队要与突厥大战一场,这在唐朝历史上还没有过,虽然唐朝不是对付吐蕃,他们仍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赞普,我就不明白,宋璟前来和谈,你为何不多提些要求,这可是良机呀。难道你真是佩服宋璟?”有大臣很是不解。

宋璟出使吐蕃,与吐蕃和谈一事,他们都知道的。唐朝要与突厥大战一场,这是吐蕃的机会,按理吐蕃应该提一些苛刻的条件,多捞些好处。现在的唐朝腾不出手来,肯定会答应。

让他们想不明白的是,都松芒布结只是象征性的提了一点要求,让唐朝割让土地的要求都没有提,他们实在是弄不明白都松芒布结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是呀。”群臣大声附和。

“宋璟才华了得,学识过人,而且他很有风骨。我是很佩服他。”都松芒布结点点头,一脸的赞赏。道:“要是大吐蕃有如此人物,我一定要重用他。只可惜。他心向唐朝,不能为我所用。”

摇摇头,一脸的惋惜。

“宋璟的确是个很不错的人才,可惜了。”大论也是赞赏。

“本赞普虽然佩服他,却不能因私废公,该要的好处还是要。”都松芒布结眼中厉芒一闪,笑得很是奸猾,道:“本赞普之所以不提出过份的要求,那是为了让唐朝把军队调走。”

说到此处。声调有些转高,道:“唐朝的西北驻守了十几万大军,用来防备大吐蕃,这是一个天大的麻烦。大吐蕃早就想要进攻河西走廊,却是没有机会。如今,机会来了,本赞普岂能错失?”

“哈哈!”

“赞普高明!高明!”

群臣放声大笑,一脸的欢喜。

河西走廊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要地,这里有很多有名的城池和关卡。比如玉门关、敦煌、张掖。这块地方并大,却是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要是吐蕃拿下的话,有两个天大的好处:一是切断了中原与西域的道路。吐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有西域。二是可以威胁关中之地,能对唐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西北之地虽然地广人稀,却是地势高。可以俯瞰关中,而且西北之地多山的。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若是落到吐蕃手里。无异于利剑对准了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