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天子(殷扬)-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一枝弩矢有酒杯粗细,一丈长短,如此之多的弩矢在飞掠,如同不计其数的毒蛇在飞扑,尉为奇观。
更让人震惊的是,弩矢飞掠卷起一股劲风,吹得地上的灰尘乱飞。
“咚!咚!咚!”密集的撞击声响起,地皮在不断颤抖,只见地面出现不计其数的弩矢。
有些弩矢如同点水的蜻蜓,撞上地面后,还在不断朝前飞掠。
有些弩矢刺入地面,不住颤动,如同毒蛇在摇动尾巴。
整个场面非常具有冲击力,令人震憾。
强弩是中国古代独步世界的利器,弩阵是唐军的三大利器之一,一旦发威,那就是毁天灭地的,是无解的。
这要出现在战场上,一旦弩阵发威,那必然是死伤惨重。
“好!威力十足!”贾铭点评一句。
就这样,李隆基带领贾铭四处观看,等到看完之后,贾铭赞赏的点头,道:“还不错。楚王是不是当得名将之才的赞誉,我不知道。可我知道一点,你这军队训练得不错,有千骑的影子。你懂得任用人才,好!”
军队的训练,李隆基只是拿大方向,真正负责实施的是陈玄礼、薛直他们,要没有千骑的影子都不成。
李隆基能够放手让陈玄礼、薛直他们去训练,这是对陈玄礼他们的信任,也当得贾铭这番赞誉。
“我不懂兵道,可我见过千骑,千骑一出来,那是杀气腾腾,你这军队没有杀气。”紧接着,贾铭又提出一个问题。
李隆基翻翻白眼。
“贾大人,你这可为难楚王了。”王孝杰为李隆基解释,道:“杀气,必须要用人头来喂养,只有经历过尸山血海的考验,才能有杀气。”
千骑之所以一出现就是杀气腾腾,那是因为千骑都是身经百战,他们砍下的人头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李隆基这支军队还处在训练之中,还没有上过战场,不可能有杀气。
“这我知道。”贾铭点点头,道:“我若是有机会再见到的话,希望他们杀气腾腾!”
他虽然没有说什么激励的话,这却是最好的激励了。
军队要想有杀气,就得上战场,一仗接一仗的打。要是李隆基的军队杀气腾腾,已经打了不少的仗,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贾祖请放心,定不让您失望。”李隆基心里一暖,这个贾铭对东宫特别关照,对他也寄予厚望。
“我略事歇息就要回神都复旨,你有甚话要带给陛下。”贾铭赞赏的打量李隆基。
“贾祖,要是陛下问起,您就说我说了:不破突厥,誓不还!”李隆基想了想道。
“不破突厥,誓不还!好!”王孝杰和贾铭齐声赞赏。
贾铭在丰州略事歇息后,就启程回洛阳了。
李隆基接下来依然是训练军队。
xxxxxxxxxxx
大雪纷飞,地上积雪径尺,北风呼呼吹过,卷起千堆雪。
黑沙城,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
突厥人窝在帐幕中,吃肉喝酒,打发他们那无聊的日子。
在数不清的突厥帐幕中,有一顶巨大的帐幕,金顶金鹰,帐幕前一根粗大的旗杆,上面挂着一面狼头纛,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就是默啜的牙帐。
牙帐中升起多堆炭火,把牙帐烘得温暖如春。
牙帐中有不少人,默啜端坐在宝座上,面前的短案上放着烤羊美酒,只是默啜无心吃喝,紧拧着眉头,正在思索。
群臣分列两厢,正在吃肉喝酒,大声叫嚷,一派喜庆气氛。
突厥今年南下,收获颇丰,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没有掳掠到十万口众,只完成了一半,却是无碍于其收获。
再者,突厥明年就要复国了,这对于突厥来说是天大的喜事。
每每念及于此,突厥无不是大喜过望。
只是,默啜很少动刀割食羊肉,也很少饮酒,更多的是眉头紧拧着,似的思索,这有损于气氛。
“可汗,可事忧虑?”有大臣忙问道。
默啜的眉头拧得更紧了,瞄了瞄阿史德·元珍和暾欲谷,问道:“你们说,武则天这臭女人唱的哪出?她怎会调动这么多的军队?”
自从决定要彻底解决突厥之后,武则天就下旨调集大军,唐军从全国各地调往北地。到如今,调到北方的军队不少。
而且,唐朝还在北方大举招蓦,招蓦了不少军队,正在进行训练。
这番举动,与默啜的预料正好相反,他眉头一挑,道:“难道武则天这臭女人识破了我的谋划?这个臭女人固然了得,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识破我的谋划呀。”
默啜是个精明人,很有才华,思虑深远,要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重建突厥。以他对武则天的了解,武则天固然了得,但想要识破他的谋划,也需要时间,至少不会这么快识破,这就给了他机会,他完全可以在唐朝对突厥动手之前北征,拿下九姓铁勒和回纥,恢复突厥。
眼下的情况是,唐军大举调动,集结在边关。如此众多的军队调集,其用意已明,那就是要对突厥大打出手。
一旦唐朝动手,那么,突厥就难以北征,就不能恢复突厥疆域。
历史上,武则天没有在第一时间识破默啜的意图,错失了良机,默啜这才复国成功。如今,因为李隆基的到来,让武则天在最短的时间内识破了默啜的企图,要不调集大军北上都难。这对于突厥来说,不是好消息呀,由不得默啜不忧虑。
“可汗,武则天是如何识破我们的谋划,我们无法知晓。”阿史德·元珍,道:“依眼下情形来看,武则天是要在来春对大突厥大打出手,我们应该早日谋划。”
“没错。”暾欲谷大为赞同,道:“武则天这次调动的大军不在少数,到眼下我们得到的消息,至少已经调集了二十万之多。再加上在北地招蓦的,还有接着到来的军队,我预估不会低于四十万。”
“甚么?”
“四十万?”
“不可能吧?”
暾欲谷的话还未落音,就是一片惊呼声响起,一众大臣个个震惊莫铭,一副不信的样儿。
李靖夜袭阴山,唐朝也才出动十几万大军,就把突厥给灭了,还生擒了颉利可汗。若真有四十万唐军压来,对突厥的心理冲击力非常大。
不要说打,四十万大军朝边关一放的话,那也是巨大的压力,谁能不震惊?
“有那么多?”默啜也是吃了一惊。
“应该不会低于四十万。”阿史德·元珍点点头,赞同一句,道:“武则天这女人这是摆出的要彻底解决我们的架势呀。要想彻底解决大突厥,低于四十万大军想得别想。”
虽然阿史德·元珍、暾欲谷和王孝杰分属不同阵营,但他们在要想彻底解决突厥所需兵力上的判断是一样的,都认为不能少于四十万。
“彻底解决?”又是一片惊呼声响,群臣个个大惊失色。
第五十三章突厥的对策
第五十三章突厥的对策
彻底解决对于突厥来说,这是恶梦,李靖夜袭阴山,灭**,擒颉利可汗,就是彻底解决突厥。
李靖夜袭阴山,这是突厥的恶梦,虽是发生在六十年前,对于突厥来说犹如发生在昨天,他们是记忆犹新,听了阿史德·元珍的话,他们不能不惊。
“你是不是危言耸听?”
“就是呀。”
群臣中,有人不信,大声问道。
“不。”暾欲谷接过话头,大为赞成阿史德·元珍的判断,道:“武则天这女人这次就是想要彻底解决大突厥,要不然的话,她怎会出动四十万大军。这是四十万大军呀。”
“……”
一次性出动四十万大军,这在唐朝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就是当年李靖夜袭阴山,唐朝也才出动十几万。这次,武则天出动四十万大军,若不是为了彻底解决突厥,她出动这么多大军干什么?
群臣脸色大变,再也不敢置疑了。
默啜却是很镇定,点点头,道:“本可汗也是如此想。其实,只要应对得法,未必不是大突厥的希望。”
“希望?”群臣只有绝望,就没有希望,被他的话勾起了兴趣,无不是瞪圆眼睛,死盯着默啜,静等他给出答案。
“自唐朝创建以来,唐朝就未有出动四十万大军之事,武则天这女人虽是决心要彻底解决大突厥,大突厥的勇士岂是好惹的?”默啜颇有些振奋,道:“若是大突厥打败了武则天的这四十万大军,你们说,对大突厥有多少好处?”
“打败?”
“不可能吧?”
“大突厥没有这么强的实力呀。”
“莫要说四十万,就是当年黑山一战,唐军才出动十几万,就打得大突厥死伤数十万。”
一众大臣瞪圆眼睛,一脸的不信,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
自从唐朝创建以后,唐朝与突厥打了那么多年,突厥就没有捞到好处。在那么多次的大战中,最为得意的应该要数颉利可汗趁着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才登基,根基未稳之机,率领十几万大军直取渭水了。
那一战,突厥虽然进入了关中,却是毛都没捞着,只是订了一个“便桥之盟”,重申了“兄弟之谊”。颉利可汗是想灭唐朝的,最后不得不以“兄弟之情”而退兵,这是响亮的耳光抽在他脸上。
而且,说他是撤退,不如说是逃跑,因为唐太宗调动了数十万大军从后追来,并且,唐太宗给诸将下的旨意是若有机会就痛击突厥。若是颉利可汗逃得迟了,就会吃大亏。
在此之后的一系列大战中,突厥很少有赢的时候,比如李靖夜袭阴山、黑山之战,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要众将相信能打败唐军,真的很难。
“如何打败唐军,我们等会再议,本可汗就先说说打败唐军的好处。”默啜眉头一挑,扫视一眼群臣,把他们那副心惊胆颤的样儿看在眼里,颇有些不悦,道:“四十万大军必是唐朝的倾国之兵,若是我们能打败唐军,这对唐朝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唐朝会元气大伤。自此以后,唐朝无力防守北方,大突厥抓住机会进军,就会占据北方广大地区,得到这里的土地、口众,大突厥的实力就会大增。”
“不错。”暾欲谷和阿史德·元珍齐声附和。
“更有可能,大突厥的国力会超过大突厥曾经最为强盛之时的国力。”默啜右手紧握成拳,重重一挥,一脸的振奋。
他这话没有夸张的意思,而是实话。若唐朝这次真的吃了败仗的话,唐朝肯定会元气大伤,会过很久才能恢复。在这期间,突厥就能趁势扩张,不仅能复国,更可能占据北方,占据了这些地方,突厥的实力就会暴涨。
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武则天这才不理睬武三思告刁状,还下严旨把武三思狠狠训斥一通,丝毫不留情面。
“占据了北方之后,大突厥的利剑就对准了中原,进入中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默啜的声调有些高,有些尖细刺耳。
自从突厥崛起后,突厥就在想着进入中原,役使中原,却是一直没能成功。若真能打进中原,役使中原,那好处还用想么?
“呵呵。”群臣的恐惧一扫而光,大为振奋,发出一阵畅笑声。
“大汗,要如何才能打败唐军呢?”默啜描绘的蓝图固然美好,若是不能打败唐军,一切都是枉然。
这话正是群臣心里所想,无不是瞪大眼睛,死盯着默啜,竖起耳朵,静等他回答。
“你们两个有何高见?”默啜并没有为群臣作答,而是冲阿史德·元珍和暾欲谷问道。
这是突厥的两大谋主,在每次征战之前,默啜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这次也不例外。
群臣对这两人大为信服,目光齐刷刷落在二人身上,一脸的急切。
阿史德·元珍和暾欲谷对视一眼,微一点头,阿史德·元珍缓缓开口,道:“大突厥要想打败唐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拖!”
“拖?”群臣好一阵惊讶。
“没错!就是拖。”阿史德·元珍点点头,解释道:“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法先进,号令严明,战力极强,这远不是大突厥所能比的。大突厥不能与唐军正面硬碰,而是要与之游斗,利用大漠的广阔无垠,把唐军拖在大漠中。”
唐军战力强悍,在于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术战法先进,号令严明,机动性高,若是与唐军正面硬撼的话,突厥无论如何也是打不过唐军。
这点,在历次大战中,突厥已经用鲜血与尸骨验证过了。
李靖夜袭阴山,颉利可汗大惊失色,丢下十几万大军不管,自顾自的逃走。他为何惊慌失措而逃走呢?那是因为他误判了。他之所以误判,就在唐军战力惊人。
颉利可汗听说李靖到了他的老巢,他就想唐军应该是全部到达了,要不然的话,李靖怎敢冲进他的老巢?唐朝大军赶到,突厥打不过,所以他就怕了,丢下大军不管,独自逃生。
若是正面硬撼的话,唐朝只需要十万大军,就能把默啜的大军碾成碎片。
“好计较!”默啜重重点头,大为赞赏。
“我也是这么想的。”暾欲谷接过话头,道:“四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即使以唐朝的强大国力也是支撑不了多久,一年半载就能见分晓。只要我们挺过去,拖他一年半载,就足以把唐军拖累拖疲,然后,大突厥抓住机会,大举进攻,就能打败唐军。”
四十万大军的支用,是一个天文数字。人吃马嚼,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这是肯定的。即使以唐朝强大的国力,也不可能支掌得了多久,一年半载唐朝还能支撑,三两年就难说了。
一旦唐军疲累了,就是突厥的机会,就可以反攻。
“好!说得好!”群臣的疑虑消散,代之而起的是欢喜,人人大是振奋,齐声叫好。
“你们两人不愧是大突厥的谋主,足智多谋,谋划得好!”默啜也是赞赏,话锋一转,道:“只有一点你们没有说,那就是即使是拖,也是困难重重。”
“可汗,此言何解呀?”
“可汗何出此等丧气话?大漠就是大突厥勇士的家,我们倍儿熟悉,进退自如呀。”
群臣欢喜之下,自认为要打败唐军并不难,心气儿陡增,不太赞同默啜的话。
“很简单,因为王孝杰是一代名将,我们能想到用‘拖’的办法来对付唐军,王孝杰也能想到应对之策,他一定会派出大军,对大突厥进行围追堵截。”默啜眼中精光一闪,道:“王孝杰手握四十万大军,一定会对大突厥造成天大的麻烦。你们要记住,来春与唐军交战的话,千万莫要恋战,一旦情势不利,立时撤退。”
王孝杰身为一代名将,战阵经验是何等丰富,他不会看不到此点。他一定会派出大军对突厥进行围堵,一旦拖住突厥,唐朝大军就会赶到。一旦被唐朝大军赶到,就会陷入唐军的重围之中,对于突厥来说,那就是灾难。
是以,不得恋战,一旦情势不对,立时撤退,就成了最好的应对之法。
“可汗英明!”群臣心悦诚服。
“嗯。”见群臣领会了自己的意图,默啜大为欣慰,道:“王孝杰虽然手握四十万大军,好在,大突厥并不是在阴山,而是在进退自如的大漠上,大突厥的勇士就能发挥所长,就能击败唐军。”
李靖夜袭阴山,用十几万大军就把突厥给灭了,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颉利可汗依托阴山布阵,固然有利,也有弊。那就是,阴山只有几个隘口可以通过,一旦唐军切断隘口,突厥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正是因为如此,李靖和徐懋公商议的时候决定,由李靖率领唐军正面进攻,徐懋功率领唐军切断突厥的退路,最终使得突厥无路可逃,被唐军全歼。
即使颉利可汗,东躲西藏数月之久,想要逃回漠北,最终还是被唐军生擒。
如今,突厥的大军主要集结在内蒙古一带,完全可以利大漠的广阔与唐军周旋。必要时,突厥可以退入外蒙古。有着如此便利的周旋空间,默啜信心十足。
第五十四章精兵
第五十四章精兵
丰州,大雪纷飞,地上积雪盈尺,整个丰州一片银装素裹。
校场上,两万将士集结在一起,一个个军阵整齐,一派整肃之象。
经过两个月的刻苦训练,将士们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了,如今的他们,身上透着一股骠悍与锐利,如同出鞘的利剑似的。
“不错!”李隆基骑在照夜狮王身上,打量军阵,大为满意。
两个月时间,能把新兵训练成这样,非常难得了。
“只是,还少了一股杀气。嗯,这不是训练场上能训练得出来的,得去战场上拼杀。”李隆基很清楚,这支军队还称不上精锐,因为只有经过战场考验的军队才是真正优秀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精锐。
这支军队虽然训练得不错,却没有上过战场,与精锐二字还沾不上边。
“弟兄们:经过两个月的刻苦训练,你们大有长进,精神多了!骠悍多了!也锐利多了!这是好事!”李隆基大声训话,道:“本王很满意!”
“呵呵!”将士们发出一阵畅笑声,大为欢喜。
李隆基在将士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能得到李隆基的夸赞,能让李隆基满意,这对将士们来说是无上欢喜之事。
“本王要挑选一千人,成为我的侍卫,你们愿意么?”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大声问道。
“愿意!”
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长空。
成为李隆基的侍卫,谁不想?要将士们不欢喜都不成。
“谢谢兄弟们。”李隆基抱拳一礼,然后就是话锋一转,道:“可是,本王的侍卫不是甚么人都能当的,必须得经过严格筛选,接下来,就是对你们考验的时刻到了。”
“请问楚王,要如何考验?”有将士忍不住了,忙问道,一脸的期盼。
这话正是将士们心中所想,无不是瞪圆眼睛,死盯着李隆基,竖起耳朵静听,生怕错过一个字。
李隆基身为武则天的亲孙子,不顾安危,来到丰州,这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服。更别说,李隆基还解了丰州之围,让丰州打了一个大胜仗。更重要的是,李隆基没有皇孙的架子,很随和,很亲切,让将士人大生好感,要是能成为他的侍卫,那是何等的荣耀!
足以光宗耀祖了!
“你们都等不及了,是吧?”李隆基问道。
“呵呵。”将士人发出一阵畅笑声,算是回答。
“那好。本王就成全你们。”李隆基的声调陡然转高,道:“都给我跑!”
“跑?楚王,跑多久?”有将士问道。
“跑到本王满意为止。”李隆基脸一肃,沉声道:“若是不能跑到让我满意,就不配当我的侍卫!”
“好!一定让楚王满意!”将士们极是振奋,跑能难倒人么?这两个月来,他们哪天不跑上十里八里。
李隆基一声令下,将士们开始跑起来了。
他们以为这很简单,哪里想得到,李隆基给他们一个天大的难题,累倒了几千人,李隆基没有叫停的意思;累倒了一万人,李隆基没有叫停的意思;累倒了一万五千人,李隆基没有叫停的意思。
“楚王,怎么还不让停?”将士们实在是忍不住了。
“本王还不满意。”李隆基的回答足以把人气死。
两万人累倒了一万五千人,你还不满意,什么才叫满意?
直到只剩下三千人了,李隆基这才叫停。
“你们,可以进行第二关了。”李隆基当场宣布,让这三千人惊喜,让其他的人惋惜。
“你们有一盏茶时分准备。”李隆基当即宣布,道:“下一关是骑术,祝你们好运。”
“骑术?这很简单嘛,还用考?”
“就是哦。我们谁不会骑马?”
“不会骑马,还配是大唐男儿?”
唐人人人会骑马射箭,骑术太简单了。
然而,当他们牵着战马来到时,直接傻眼了。
只见在校场上,有着密密麻麻的障碍物不算,还有不少火圈。
“从这里给我骑马跑过去,没有受伤,没有摔落马者,算是过关。”李隆基大声宣布。
“这……还要不要人活?”尽管将士们自认为骑术不凡,可是,要想骑马从这里通过,也太难了。
“本王的侍卫,都是精兵,必须要有过硬的骑术。”李隆基冷声道:“要是上了战场,遇到的情形有可能比这更险恶。你连这都过不了,不配做本王的侍卫!”
“好吧,我们跑。”将士们咬咬牙关,骑马驰骋。
不断有人坠马,遗憾出局。这一关,刷下来一千人,只剩下两千人了。
“第三关,开弓射箭。”李隆基当即宣布了考验。
开弓射箭是唐人必备的本领,将士们很是高兴,哪里想得到,李隆基给他们的是一石五的硬弓,比起选兵时的一石硬弓还要苛刻得多。
要是在当初的话,会难倒很多人,不过,对于今天的将士们来说,一石五不算什么,还能凑合。
不过,这不是真正的考验,真正的考验是靶子是移动的。有人用绳子牵着靶子快速移动,必须要全部上靶才能算合格。
这两个月来,将士们射箭的靶子是固定的,就没有移动过,他们当场就傻眼了。
“战场上,突厥是活的,会跑动,你要是射不着这靶,就不配当我的侍卫。”李隆基很无情的道。
这一关淘汰了五百人,只有一千五百人了。
“第四关,刀法。”李隆基又宣布道。
“刀法?这没事儿了,这侍卫我当定了。”
“没错呀。这两个月来,我们练习刀法是下了苦功的,不论是劈木桩,还是对砍,都没问题。呵呵。”
将士们一听说考验刀法,彻底放心了。
然而,当开始考验时,他们又傻眼了。
李隆基给他们的是不是木桩,也不是要他们对砍,而是每人一块三尺长的布帛,抛在空中,然后用刀削断。
布帛很柔软,抛在空中用刀削断,这难度一下子增大了很多,将士们愕然不已。
这一关,又淘汰了三百人,只剩下一千两百人。
“恭喜你们,最优一千人是我的侍卫,余下的两百替补。”李隆基宣布道。
“楚王万岁!”他们大为振奋,齐声欢呼。
最终,选了一综合成绩最靠前的一千名当侍卫,那两百替补也是高兴。虽然没能正式成为李隆基的侍卫,这机会仍是存在,替补们不能不高兴。
“今晚,你们可以好好歇息一晚上,明儿开始训练。”李隆基甩下一句话,骑马而去。
“明儿就要训练了?我一定努力,绝不能让楚王失望。”
“没错!咬紧牙关也要挺过去。”
“我们已经训练了两个月,再训练也不算一回事了。”
将士们大为振奋,以为明天的训练不算一回事。
次日早上,李隆基把这一千人集如起来训练。
“你们都来了,很好!”李隆基今儿与往常不同,没有顶盔贯甲,而是穿着名贵的狐裘,脸蛋红扑扑,仿佛很热似的。
“第一件事,就是脱衣衫,给本王脱光了!”李隆基大声下令。
“啥?脱衣衫?”
“不可能吧?这么冷的天脱衣衫,还要不要人活?”
将士们极力反对。
“楚王,你要做甚?该不会是你……”有人想得有些歪。
“你也不看看你那样儿,跟老树皮似的,本王会对你有兴致?我呸!”李隆基脸一沉,狠狠啐道。
“楚王,这天儿很冷,脱了衣衫会给冻着。”有人小心翼翼的提醒。
“不脱,是吧?那好,你就不必当本王的侍卫了。”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
“脱!脱!脱还不成么?”将士们一咬牙,只得脱光了,只有一条小亵裤。
“孩儿们,洗洗吧。”张小飞兴奋得如同打鸣的公鸣似的,扯起嗓子大嗥一声,一队提着水桶的兵士上前,水桶里的水对着这群兵士劈头盖脑般泼了过去。
“你们做甚么?”
“怎么泼水了?”
在这群将士们的叫嚷声中,个个被泼了个落汤鸡,尖叫声响成一片。
“咝!咝!”一片吸凉气声响起,个个紧紧抱着身子,不住打抖。
“训练,开始!”张小飞大吼一声,宣布他们的地狱生活开始了。
这群将士想要不动,张小飞手中的马鞭劈头盖脑的抽下来,抽在身上就是皮开肉烂,他下手真狠,丝毫不留情,这群将士怕了,只得老老实实训练。
一开始,他们很冷,冻得直哆嗦,训练一阵后,竟然不冷了,训练起来就好办多了。
训练完,个个热汗直流,嗓子冒烟了。
“渴死我了!我好想喝水。”
“我不仅想要喝水,我还饿了,我好想吃了。”
“没错,又渴又饿,真想好好吃一顿,喝一通。”
将士们叫嚷着。
就在这时,只见人精高力士带人抬着胡饼过来,放在地上。
“胡饼?好好好,我最喜欢吃胡饼了,楚王真是爱兵如子,我们正饿呢,他就给我们吃胡饼。”
“胡饼又香又酥,是我最喜欢吃的了。”
将士们眼睛放光,打量着胡饼,口水都流出来了。
“本王知道你们饿了,本王请你们吃胡饼。”李隆基缓缓开口,道:“为了让你们吃得好,本王特的要厨下放了些料,你们好好享受吧。”
“谢楚王!”将士们齐声欢呼,李隆基太善解人意了。
高力士嘴角抽搐,有引起怜惜的看着这些叫嚷的将士,带人分发胡饼,每人一个。
“咦,这胡饼怎么又冷又硬?”
“跟石块似的呀。”
将士领到胡饼,议论纷纷。
“楚王,胡饼不是这样的呀?胡饼又香又酥,还有肉末呢,我怎么没看见肉末?”有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忙问道。
“本王说是胡饼,就是胡饼。”李隆基蛮横无理的道。
“吃吧。”有人还要想说话,张小飞大声吆喝道:“要是不想吃,也可以,直接滚蛋。”
他手中的马鞭不住虚劈,发出清脆的声响。
对这马鞭,将士们记忆犹新,没少给他抽打,不敢不遵,把胡饼送进嘴里一咬,一片叫苦声响起。
“好硬呀!差点崩掉我的牙了。”
“好冷呀,这能吃么?”
“我的牙。”有人长声惨叫,从嘴里吐出一粒沙子。
第五十五章我恨楚王
第五十五章我恨楚王
“我的牙。”
“我的牙。”
惨叫声此起彼伏,不少人从嘴里吐出沙子,个个一脸的痛苦。
高力士看在眼里,裂了裂嘴角,瞄了一眼李隆基,心中暗道:“楚王真狠!”
“楚王,这些做饼的掺沙子,该当军法呀,还请楚王行军法。”
“没错!他们一定是贪污了,楚王,此事绝不能饶恕。”
将士们个个一脸的气愤,冲李隆基告状。
“噗哧。”高力士看在眼里,再也忍不住了,失笑出声,暗道:“这就是楚王的意思,你们向楚王告状,这也太不长眼了。”
“好教各位得知,这就是本王的意思。”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笑眯眯的道。
“甚?甚?甚?”将士们一脸的震惊,一副看见老母猪上树的表情。
李隆基对他们很好,没有皇孙的架子,和颜悦色,谁能想得到,这竟然是李隆基的意思,他们还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
“我没听错?”
“肯定是我训练太过了,耳朵出毛病了,没有听清。”
“就是呀。楚王哪会做出这等事儿。”
将士们明明听得清清楚楚,却是不敢相信。
“你们没听错,就是本王的意思。”李隆基点点头,再度肯定一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