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天子(殷扬)-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厥需要精铁和钱粮,阿拉伯帝国能够提供。有了这些东西,突厥的实力就会大增,正是对唐朝大打出手的良机。
默啜一声令下,突厥军队集结在黑沙城外。数十万大军集中在这里,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黑沙城外一片人潮马海,占地数十里。
默啜最强的时期,手握四十万大军,现在这一时间没有这么多,三二十万不是问题。
“得得得。”急促的蹄声响起,一队人疾驰而来。
来的正是默啜和一众大臣。
此时的默啜头戴金盔,身着金甲,如同黄金天神似的,威风凛凛。胯下一匹上好的突厥骏马,与之异常匹配。
群臣个个身着明亮的盔甲,骑着骏马,精神抖擞,兴奋不已。
他们身上的盔甲,都是用阿拉伯帝国赠送的镔铁打造的,明光闪亮,看上去异常威风。
突厥虽是游牧民族,和匈奴、鲜卑大为不同,因为突厥能打造上等兵器。突厥最初是柔然的奴隶,负责为柔然打造兵器,是以,柔然的首领曾经侮辱突厥的开国可汗为“锻奴”。
默啜来到大军前,一拉马缰,停了下来,说停便停,展现了良好的骑术。
默啜睁圆眼睛,打量大军,只见兵士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大为满意。
“大突厥的勇士们:六十年前,卑鄙无耻的李靖夜袭阴山,灭我故国,擒我可汗,这是大突厥永远的耻辱!”默啜扯起嗓子训话,一脸的气愤,道:“自此以后,大突厥的勇士就成了唐人的奴隶!我们起早贪黑,为唐人牧牛养马!我们不辞辛劳,为唐人征战沙场!我们真心实意,愿与唐人友好相处!可唐人背信弃义,夺我河套之地,命我回归漠北,不把大突厥的勇士视为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大突厥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不能忍!”默啜是个不错的演讲家,这番训话成功的激起了突厥人的仇恨,个个眼里如欲喷出火来,扯起嗓子大吼。
李靖夜袭阴山,灭掉**,生擒了颉利可汗,这是突厥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每每想到这事儿,突厥人就是气愤不已。
更别说,还有唐太宗下旨要突厥人放弃做梦都想得到的河套之地,回归寒冷异常的漠北,突厥人能不仇恨满腔?
“武则天这个臭女人,更是大突厥的死敌!”默啜接着训话,道:“她遣刽子手裴行俭,在黑山屠戮我兄弟姐妹数十万。黑山上的枯骨,至今依然堆积如山!夜晚的黑山,依然回荡我们冤死兄弟姐妹的哭声!她,这是要灭我种族!大突厥唯有奋起抗争!”
“奋起抗争!”突厥军队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黑山一战,裴行俭杀戮极众,数十万突厥人死于此地,可以说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若是去黑山的话,依然可以看见遍地白骨,这些都是突厥人的尸骨。
默啜这话戳到突厥人的痛处了。
“抗争到底!”默啜右臂高举,大声吼叫,吼声如同雷鸣似的,远远传了开去。
“抗争到底!”数十万突厥军队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今天,我带领你们去复仇!”默啜眼里噙着泪水,脸色赤红,激动得身子打颤,大吼道:“唐人是如何**大突厥勇士的,我们就把这种耻辱还给唐人!”
“复仇!”
“复仇!”
突厥与唐朝打了那么多年,就没有占到便宜,要说仇恨,比起大海里的水滴还要多,默啜这话立时得到突厥兵士的响应。
“十倍还报!”默啜大吼。
“十倍还报!”突厥兵士响应。
“百倍还报!”默啜怒吼。
“百倍还报!”突厥兵士响应。
“你们记住我给你们的命令:大军过处,寸草不生!不留一个活口!不留一个能喘气的!”默啜脸孔扭曲,杀气腾腾的,道:“务必要让唐境成为死地!”
“不留活口!”这话说到突厥人的心坎上了,无不是大声响应。
“记住:凡能带走的都要带走,不给唐人留一粒粮,哪怕是鸟儿飞过,也要自个儿带粮!”默啜这次是发了狠,不仅要杀掳,还要把唐境化为死地,因为这对突厥最为有利。
“万岁!”突厥兵士齐声大吼,声震长空。
“年十二岁以下者,杀!年五十五岁以上者,杀!伤残病弱者,杀!一无用处者,杀!胆敢反抗者,杀!”紧接着,默啜就下达了具体的屠杀令。
“杀!杀!杀!”突厥军队爆发出惊天的喊杀声。
“年轻力壮者,不杀!能写会算者,不杀!有一技之长者,不杀!工匠不杀!”紧接着,默啜又下达了不杀令。
他这次去唐境,就是要掳掠,要掳掠足够的人口,尤其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和工匠,更是突厥最需要的奴隶,这些人得留着。
“遵令!”突厥军队大声领命。
“出发!”突厥猛的拔出弯刀,朝南一挥,如同惊雷闪电。
“隆隆!”突然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数十万突厥大军出动,朝着南方驰去。
一朵巨大的乌云陡然出现,连天接地,笼罩数十里方圆,快速朝南方飘去。
xxxxxx
“那里有唐人,杀!杀!杀!”一支突厥军队发现一些唐人,爆发出惊天的喊杀声,策马冲了过去。
“突厥来了!突厥来了!”这些唐人惊惶失措,脸色惨白。
“噗!噗!噗!”这些突厥军队冲到,手中的弯刀狠狠砍下,沉闷的着肉声混杂着唐人的惨叫声声。
等到这支突厥军队过后,这里没有一个活着的唐人。
xxxxxx
“这个村子里有不少漂亮的女人,弟兄们,好好享受吧。”一支突厥军队发现一个村子,突厥头目大声吆喝。
“漂亮的女人!哈哈!”突厥军队爆发出一阵狼嗥声,策马冲了进去。
紧接着,村庄里就是一片哭喊声。
等到这支突厥军队离去,这个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被突厥军队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第四章国难思良将
第四章国难思良将
洛阳皇宫,甘露殿,正午时分。
一如往昔般平静,太监、杂役、宫女进出忙碌,该干什么干什么。
“得得得。”突然,一阵急促的蹄声打破了甘露殿的宁静。
“灵州急报!突厥犯边。”一个眼中布满血丝的兵士飞奔而来,远远就扯起沙哑的嗓子吆喝。
“突厥又犯边了?”值守的武士嘀咕一声,摇摇头,忙迎上去。
突厥自从反叛后,哪年哪月不犯边?这种事儿见得多了,他们也不以为奇。
“云州急报!突厥犯边!”
这些值守的武士还没有迎上飞奔而来的报信兵士,只听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又有报信的兵士远远叫嚷。
“云州也遭到进攻了?”这些值守的武士眉头拧着了。
“丰州急报!突厥犯边!”
“赵州急报!突厥犯边!”
“胜州急报!突厥犯边!”
……
一声接一声的吆喝声响起,只见报信的兵士一个接一个的冲到,只一口气功夫,就有十几个兵士冲到。
他们每人代表一州,一下子就有十几个州遭到突厥的进攻,这也太吓人了,这已经好多年没有过这样的事儿了。
突厥一下子进攻十几个州的事儿,在唐初才有。自从李靖夜袭阴山,灭了**之后,几十年来就没有听说过了。
“夏州急报!突厥犯边!”
“庆州急报!突厥犯边!”
……
紧接着,又是一阵吆喝声响起,又有近十骑飞驰而来。
“这……这么多?”值守的兵士听在耳里,如同雷霆在耳际炸响似的,被震得一愣一愣的,好半天这才反应过来,大吼一声:“快!向陛下禀报。”
立时有值守的兵士飞也似的冲了出去。
近三十州遭到突厥进攻,若是查地图的话,就会知道,这是上千里之地呀。上千里之地遭到突厥的进攻,这是何等的惊人,这是天大之事呀。
“甚?甚?你说甚?”武则天正在午睡,被贾太监叫醒,本有些不悦,一听贾太监说有近三十处急报,遭到突厥进攻,武则天一脸的不信,瞪圆眼睛冲贾太监喝道:“贾铭,你好大的狗胆,竟敢谎报军情!”
“陛下,千真万确呀。”贾铭就是贾太监的姓名,忙分辩道:“近三十骑报信的兵士就在甘露殿外候着呢,您若是不信,可以去察看呀。再说了,这等大事儿,贾铭就是有天大的胆儿,也是不敢说谎呀。”
军情历来是重中之重,得如实禀报,不得弄虚作假。
更别说,近三十州遭到攻击的重大军报,在整个唐朝历史上也不多见,贾太监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说谎。
“好!朕这就去看看。”武则天点点头,猛的站身,在宫女的帮助下,把皇袍朝身上一披,小跑着跑走了,一边跑,一边穿皇袍,急得几个宫口一个劲的叫嚷:“陛下,小心点!小心点!”
“……”武则天急匆匆跑到甘露殿,一见近三十个疲惫不堪的报信兵士,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了。
虽然她已经信了贾太监的话,可此时亲眼看见这么多报信的兵士,依然是震惊不已。
“呼。”武则天就是武则天,吐出一口气,强迫自己平静下来,问道:“你们是来报信的?有哪些州遭到突厥的进攻了?”
“陛下,这是灵州急报。”
“陛下,这是丰州急报。”
“陛下,这是夏州急报。”
……
这些报信兵士强忍着疲惫,忙把军报呈上。
一人一份,近三十份军报,乍一看上去,颇为壮观。
“好了,都收下。”武则天冲贾太监道。
贾太监应一声,忙带人收下军报。
“你们千里迢迢前来报信,甚为辛苦,朕感激你们。你们先去歇着。”武则天扭过头,脸上泛起笑容,冲这些报信的兵士和颜悦色的道。
“陛下真亲切!”
“陛下竟然如此容易相处。”
这些报信的兵士万万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冲他们笑,和颜悦色,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莫铭,疲惫好象不见了。
自有太监带领这些报信的兵士下去。
“陛下,要不要召集国老、王孝杰他们商议?”贾铭忙提醒。
如此重大的军报,必然是要召集狄仁杰、王孝杰这些重臣商议,这提醒很及时。然而,武则天却是摇头,道:“天塌不下来!朕先看看再说。”
见武则天如此镇定,贾铭大受感染,急躁的心情平复下来,把军报一份一份的递给武则天。武则天一份接一份的看着,眉头没有拧着,没有急躁,更没有惊慌,仿佛没有突厥犯边的事儿似的。
“陛下……”贾太监看在眼里,有些不解。
这么紧急的军情,放眼整个唐朝,也没有几次,比起当年颉利可汗率军直逼渭水也不遑多让,武则天竟然不急,很平静,贾铭实在是弄不明白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突厥这次来势汹汹,千里之地遭到突厥的进攻,突厥所为何来?”武则天的眉头终于拧着了,轻声道:“默啜,你这是要做甚?”
自从突厥反叛后,突厥犯边是家常便饭,哪年哪月没有?可如此大规模的入侵,还是头一遭,默啜的目的是什么,得弄明白。
唯有弄明白了默啜的目的,才好应付。
“传旨:命边关诸将多派人手,打探突厥动向,务必要探明默啜的意图。”武则天好看的眉头一挑,大声传旨。
这很有必要,贾太监应一声,立时派人去办理。
“传旨:着国老、王孝杰、皇嗣、太平、张说、张柬之、宋璟、武三思、武承嗣、刘幽求、钟绍京进宫议事。”武则天又传下一道旨意。
如此重大军情,必须要与文武重臣商议,这也是必须的,贾太监忙命人去办理。
武则天皱着眉头思索起来,不断翻动军报。
“砰!”突然间,武则天把手中的军报狠狠摔在地上,大喝一声:“程务挺,你这蠢货,枉朕百般栽培你,你竟然敢胡言乱语!”
程务挺,唐朝大将,是著名的抗击突厥的重将。他在北方那些年,将士用命,打得突厥不敢近边,很得武则天重用。
可惜的是,他卷入了不该卷入的政治纷争中,被武则天杀了。
突厥听说程务挺死了,大为欢喜,杀牛宰羊的庆贺。
而且,突厥人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儿,那就是给程务挺立庙祭祀,每当突厥要出兵打仗了,就要到他的庙里祭拜一番,请求程务挺保佑突厥打胜仗。
程务挺明明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是突厥的生死大敌。突厥却祭拜他,这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要是程务挺不死的话,以突厥对他的惧怕,绝对不敢犯边。
在这突厥大举犯边的危急时刻,武则天想到了程务挺,是又惋惜又气愤。
惋惜的是,失去了程务挺这样的良将,致使突厥大举犯边;气愤的是,程务挺太不识时务,卷入了不该他卷入的政治纷争,是自取其死。
第五章机会来了
第五章机会来了
“父王,你找我?”李隆基跨进大厅,冲正在等他的李旦见礼。
“三郎,陛下召我进宫,东宫的事儿,你多上点心。”李旦打量着李隆基,大是欢喜。
对李隆基这个儿子,李旦是打从心里欣赏,越看越是顺眼,脸上泛起了笑容。
李隆基如今的地位大涨,不仅在朝臣中有着不小的名气,就是李旦有事儿也要与他商议,他离开东宫,自然是要李隆基看着东宫。
“父王放心,我明白。”对东宫的事儿,李隆基是责无旁贷。
“哎。突厥又犯边了。”李旦轻叹一声,眉头紧拧着。
“突犯犯边?”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
“是呀。”李旦点点头,道:“这次,突厥来势汹汹,千里之地都遭到突厥进攻,情势危急呀。”
说着说着,李旦脸上就泛起了忧色。
“明年将是突厥复国的年份,这一仗关系甚大,关系到北方的安危,一个处置不好,就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李隆基在心里暗道:“突厥复国成功后,一直严重威胁北方,直到前任开创的‘开元盛世’成功,唐朝实力大涨,突厥这才收敛。”
后突厥汗国对唐朝构成严重威胁,长达半个世纪,为了抵挡后突厥的进攻,唐朝在北方派驻大量的军队。
经过开元盛世的发展,唐朝国力超过了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李隆基命令唐军对后突厥发起进攻,经过一系列的有力打击,后突厥势衰,最终被回纥所灭。
“正是因为后突厥汗国的严重威胁,唐朝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北方,阻碍了唐朝在西域的发展,给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良机。以至于,开元初,优素福麾下大将古太白的兵锋直指唐朝,打到新疆来了。”李隆基是“唐粉”,熟悉这段历史,很是清楚后突厥汗国对唐朝的威胁有多大。
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让唐朝不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西域,不能及时拿下中亚,以至于给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良机,优素福麾下两员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一路往东打,不仅拿下了中亚,古太白更是兵锋直指唐朝。
等到唐朝解决了后突厥汗国,再拿下石堡城,解除了河西走廊的威胁之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与阿拉伯帝国争锋,已经有些迟了。
这也是高仙芝在怛罗斯战败的重要原因。
怛罗斯之战打了五天五夜,唐军完全是压着阿拉伯帝国军队打的,只是因为高仙芝手中的兵力不足,而阿拉伯帝国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使得高仙芝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给了阿拉伯帝国策反葛逻禄部的机会。
究其原因,就在于唐朝全力经营西域的时间有些晚。之所以有些晚,就在于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
“默啜,你想复国,是吧?有我在,你休想!”李隆基暗中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阻止默啜复国。
只要默啜不能恢复突厥汗国,对北方的威胁就不会太大,唐朝就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在接下来与阿拉伯帝国进行的战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我一直等待的去边关建军功的机会来了,我决不能错失这次良机,我得请命去北方。”紧接着,李隆基就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错失这次良机,要去边关建军功,建立自己的势力。
“父王,我与你一起进宫。”李隆基冲李旦道。
“你?你去做甚?”李旦很是讶异,道:“三郎,这可是商议军国大事呢,你去有甚用?”
李隆基机灵多智,要说李隆基很会踩人,李旦会信,要李旦相信李隆基精通军国之事,他还真不相信。因为李隆基还没有展露过这方面的才华。
“父王,突厥如此大举进攻,边关情势危急,这商议起来,必然是见仁见智,我去见识见识,必是大开眼界,能学到很多东西呢。”李隆基当然不会说他是要阻止默啜复国,而是找借口,道:“我们是皇族,多学些战阵之道,说不定甚时间就用得上呢。”
“也有理。”李隆基这话很在理,有时候,皇子皇孙要上战场,多学点军国战阵之道,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李旦大为赞成这话。
“那你跟着我去,切莫多言,给人看笑话。”李旦叮嘱道。
“父王放心,我明白。”李隆基点头应道。
就这样,父子二人直奔甘露殿。
来到甘露殿,李旦冲武则天见礼。
武则天却是一双好看的美目盯着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三郎,你来做甚?”
李隆基虽然机灵多智,毕竟年幼,对这种军国之事肯定没甚么见识,对于他的到来,武则天还真是不解。
“祖母,听说边关情势危急,你们在商议军国之事,我就来见识见识,开开眼界。”李隆基依然没有说实话。
“也好。”武则天想了想,点头道:“你既有此心,那就见识见识吧。”
“谢祖母。”李隆基笑嘻嘻的。
“记住,切莫多言,给人笑话。”武则天叮嘱道。
要是李隆基乱插嘴,说出不该说的话,那就会惹人笑话,她这个祖母也会脸上无光。
李隆基自个儿搬了一张矮几,坐到不起眼的角落里。再弄来一张短案,把武则天的点心端来几盘,命太监给他沏上一壶好茶,吃着点心,一副旁听的样儿。
“嗯。”武则天看在眼里,大为满意。
李隆基这是摆明了只听不说的架势,武则天对他的知机识趣不能不满意。
“见过陛下!”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张说、宋璟、太平公主、刘幽求、钟绍京他们先后到来,冲武则天见礼。
“免了。”武则天摆手,要他们免礼。
“这是……”狄仁杰他们把坐在角落吃点心的李隆基一瞧,大为诧异。
虽说李隆基很得武则天赏识,可他还没有资格参与此等机密大事,狄仁杰他们不诧异也不成。
“三郎想要见识见识军国大事,朕就让他听听。”武则天解释一句。
“哦。”狄仁杰他们明白了,点点头。
“见过楚王。”狄仁杰、王孝杰、张柬之、张说、宋璟、刘幽求和钟绍京更是抱拳见礼。
“见过各位大人。”李隆基抱拳回礼,没有丝毫王爷的架子,这令狄仁杰他们大为满意。
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两货进来,见李隆基坐在角落里,得意的冲李隆基一扬下巴儿,一副自鸣得意的样儿。
这两货没少吃李隆基的亏,如今他们能坐在武则天身旁,参与军国大事,李隆基只能坐在角落旁听,他们自认为比起李隆基高一等,要不自鸣得意都不成。
“这两货,你们千万莫出洋相,要不然的话,哼。”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先听听他们如何商议,要是有机会,我就要发表我的见解,让武则天对我刮目相看,再请命去边关,就容易多了。”李隆基转着念头。
第六章一语解惑
第六章一语解惑
武则天等众人坐定,这才缓开金口,道:“这次突厥犯边,异于往昔,来势汹汹不说,还大肆杀戮,所为何来?朕再三思虑,就是不解默啜为何要如此做?”
武则天的才情不需要说的,对于军国之事,她异常精通。然而,对于这次突厥大加杀戮之事,她还真是不解了。
突厥犯边,哪年哪月没有?每次突厥犯边,都会有杀戮,会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突厥崛起于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之际,对中原的杀戮长达数百年,死在突厥刀下的中原人不知道有多少。然而,象这次这般凶狠凌厉的杀戮,还真没有过,精明的武则天不得不少有的糊涂了。
“嗯。”武则天非常精明,才情很高,她都不明白,那这事儿就更加难解了,狄仁杰的眉头拧着了。
王孝杰、张说、张柬之他们的眉头跟着拧在一起了。
“你们先看看军报再说。”武则天挥挥手,贾太监立时把军报分发给狄仁杰他们。
狄仁杰他们接过军报,浏览起来。
“咝。”紧接着,就是一片吸凉气声,从军报上可知,这次突厥南犯异于往常,杀戮太多,已经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了,即使他们早就知道这点,此时也是心惊肉跳。
“突厥,可恨!”刘幽求更是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
突厥的杀戮的确是太狠了,令人心惊肉跳,又是气愤莫铭。
“三郎,你也看看。”武则天冲李隆基道。
既然李隆基是来开眼界的,不妨让他开个够。
“谢祖母。”李隆基谢过武则天,接过奏章,观看起来。
这些军报大同小异,禀报的是突厥犯边如何如何杀戮、掳掠,向朝廷求援。
“李仙凫?”李隆基翻着军报,一个份军报吸引了他的注意,眼中精光闪闪,点点头,大为赞赏。
“葛福顺?”又一份军报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
看完军报,李隆基脑海中浮现李仙凫和葛福顺的资料。
“李仙凫和葛福顺出身万骑,大力支持前任发动宫变。”李隆基在心里暗道:“这两人很有才华,这军报与别的军报不一样,他们已经说明了原因,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
李仙凫和葛福顺,是李隆基的重要支持者,二人出身万骑,给了李隆基强有力的支持,这是李隆基宫变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
千骑到了唐中宗时,发展成万骑。
“在商议如何应对突厥这次犯边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默啜的意图,他为何要如此大加杀戮?”武则天见众人把军报都看完了,缓缓道。
这是应该的。要是不明白默啜的意图,谈应付突厥犯边,那会不给力。唯有弄明白了默啜的意图,针对性才会更强。
“国老,你以为默啜为何要大加杀戮?”武则天冲狄仁杰问道。
“陛下,臣实在是想不明白。”狄仁杰摇头,眉头紧拧着道:“突厥犯边,必有杀戮,却也没有如此凶狠的杀戮。默啜精明人,他应该很清楚,如此做会激怒朝廷,朝廷会发大军征剿,这对突厥很不利呀。”
“王孝杰,你呢?”武则天眉头挑了挑,冲王孝杰道:“你久在边关,对突厥甚是熟悉,你可知原委?”
王孝杰的眉头拧着,想了想,摇头道:“陛下,默啜这次的举动反常,与任何一次突厥犯边皆不同,臣左思右想也是不解。默啜此举是在弄险,一个不好,就会激怒朝廷,朝廷会出动大军征剿,以突厥眼下的实力难以应付呀。”
如此凶狠凌厉的杀戮,必然会激怒武则天,发大军征剿是必然。而突厥现在复国只成功一半,还没有真正成功,实力有限,若是遭到唐军的大举进攻,突厥就要倒大霉。
是以,在这之前,默啜虽然屡屡侵边,却是有所克制,虽有杀戮,却并不是那么严重,与这次比起来,更没法比。
狄仁杰和王孝杰这两员重臣都不明白,张说他们更不用说了,不用武则天问他们,他们就自个回答:“臣也不明白。”
“依我说,默啜这是得了失心疯。”武三思想了想,讥嘲一声道。
“失心疯?亏你说得出口。”李隆基冷笑一声,接过话头,道:“你也不怕给人笑话。”
“是呀。”武则天率先开口赞成李隆基这话。
“默啜发誓复国,精明过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精心思虑过的,就是你得了失心疯,他也不会得失心疯。”李隆基接着讥嘲武三思。
“没错。”狄仁杰他们大声附和。
默啜虽然可恨,但武则天他们不得不承认,默啜是个精明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此大加杀戮更是有着他的图谋,要不然的话,他不会冒激怒唐朝的风险。
“不是得了失心疯,还能是甚?难道你知道?”武三思被抢白了,当然不服气,反唇相讥,冲李隆基道。
“我还真知道。”李隆基却是如同没有听出他的讥刺之意似的。
“嗤。”武三思失笑出声,鼻孔望天,冷笑道:“陛下都不明白,你还能明白?除非日头从西边升起。”
“没错。”武承嗣立时接过话头,大声附和。
这两货没少吃李隆基的亏,有如此奚落李隆基的良机,他们自然是不会错失。
“三郎,休要多嘴。”武则天当然不会相信李隆基能解此惑,轻斥一句。
“三郎,你听着就是了。”李旦冲李隆基道。
李隆基翻翻白眼,要问座中谁最清楚默啜的意图,舍李隆基其谁欤?
作为穿越者,李隆基要是不知道,谁能知道?
竟然没有人信,李隆基还真是无言。
“陛下,你看看这两份军报,他们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李隆基把李仙凫和葛福顺的军报递给武则天。
“是么?”武则天略感诧异,接过两本军报,浏览一遍,眉头一挑,道:“这有甚?”
“李仙凫说突厥此次犯边,杀戮的多为老弱病残。葛福顺说,突厥此次掳掠多为丁壮、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工匠、有一技之长者。”李隆基只得点明,道:“这就是原委所在。”
“这……”武则天的眉头拧着,思索起来,眼中精光闪闪。
狄仁杰、王孝杰、张说、太平公主、刘幽求、钟绍京他们拧着眉头思索。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却是不住裂嘴解,鼻孔望天。
“明白了!我明白了!”张柬之右手拍拍额头,一脸的恍然大悟,冲李隆基赞道:“楚王见机好快!张柬之佩服!”
“你明白甚?”武则天诧异的冲张柬之问道。
第七章突厥复国?
第七章突厥复国?
武则天问得有些急切,然而张柬之竟然如同没有听见似的,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一副心惊肉跳样儿,道:“狠!好狠!真狠!默啜这一手真狠!”
“这何需你说?默啜要不是狠,陛下能召集我们商议?”武三思冷笑一声,讥嘲一句。
“闭嘴。”武则天冲武三思喝斥,道:“张柬之很有才干,善谋善断,如此说必是有所见。”
武则天不愧知人,对张柬之倒也算是了解。
武三思一窒,只得闭嘴了。
“陛下,默啜此举就是要毁掉能够毁掉的一切,杀掉能够杀掉的一切,留给朝廷的是一片废墟,他为的是争取时间。”张柬之感慨一阵后,开口解释。
“争取时间?”
“为何要争取时间?”
狄仁杰和王孝杰他们大为不解,忙问道。
默啜杀这么多人,把北方化为一片废墟,争取时间有什么用?这还真是让人不解。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张说一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