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东汉末-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戴陵只得伸手指了下右膝,道:“只不过是一点皮外伤,过几天就好了。”

    冯耀俯下身子,果然发现在戴陵的右膝附近,有一处伤口,应是被枪之类的兵器刺伤,不过还好,并没有伤及筋骨。

    “都伤成这个样子,你应该好好包扎一下,坐下来!让我来给你包扎一下!”冯耀脸色严肃,命令戴陵坐下。

    戴陵大为感动,依命坐在盾牌上,伸出腿。

    冯耀唤到一名亲随,找来一瓶伤药,给戴陵上药,随后从自己衣袍的里子上,撕下一块布,将伤口包扎好,最后又下命令道:“你就在这里休息,不要乱动,我自己去牢狱就好了!”

    “主公!这点小伤算不得什么!只不过走几步路便到了,只要我小心点,不乱用力,就不会有事的!”戴陵道,说着,又站了起来,为了证明并不妨事,又走了几步。

    “那好吧,只是这大盾和狼牙棒不要带了!”冯耀考虑了一下,牢狱就在郡府的西南角,走动几下,也没什么,便同意了,但是这戴陵的一套武器就太重了,大盾重达六十九斤,武器重达一百二十五斤,两者相加将近二百斤了,绝不能再让戴陵负伤还背着了。

    说着话的同时,冯耀便将钢盾从地上拿了起来,入手沉重,但是冯耀现在的力量,还是能轻易的拿起。

    “咦!戴陵!这是我当初给你做的那面大盾吗?”冯耀忽然发现这面大盾细看之下。竟然已经面目全非,上面有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损伤,内心震动,心道:“这该是要挡下了多少的攻击才能如此啊!!”

    戴陵道:“主公所赐之物。戴陵不敢弃,这正是以前主公所赐之盾!”

    冯耀再一看戴陵的武器,破天狼牙棒也破损了不少,上在的尖制有很多都已经变弯或是已折断!

    “戴陵,改日我再造一面更好的大盾以及一柄更好的狼牙棒给你!”冯耀伸手在满是损伤的大盾上。轻拍了一下,便传来一阵嗡嗡声。

    ……

    牢狱之行后,给冯耀的感触颇深,里面虽然有一些是被刘辟强行抓进去的郡吏,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确实是一些恶人,还有一些是不愿意向黄巾军缴纳军粮的本城士绅。

    平舆城的乱象在冯耀将大量兵马撤出城中后,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到晚间时,已经有一些胆大的百姓开始外出了。

    整个一晚上,冯耀彻夜未眠。一直坐在油灯前,翻看送上来的各种文书简报,以及在这次黄巾之乱遇害的以及还在任的郡内各官员的名册,想要从这些名册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人才,直到天色微明,在许禇,戴陵,杨武的强烈要求才放下手中竹简,在心中暗叹一声,“一定要找个人来干这份苦差事才行。吾堂堂一个郡守,总不能天天被这些官场的事所束缚吧!”

    “杨武,你马上发布一个招贤令,在城中四处张贴好。汝南郡现在郡吏大都分都被黄巾所杀,必须要尽快招到合适的人才!”冯耀道。

    “遵命!”杨武立即应命。

    “好了,先让我躺一会,等众将到齐了,就喊我起来!今日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有太多事要处理了!”冯耀困倦说道。

    说着。冯耀便和衣躺在了书房的席上,才一闭眼,便沉沉睡去。

    在冯耀睡着以后,许褚便寻来一床薄被,轻轻给冯耀盖上。

    ……

    已经是秋九月初二了,就在冯耀和衣而睡的这天清晨,濮阳城又迎来了一次曹操的猛烈攻击。

    曹操现在已经毫无后顾之忧了,整个兖州不但大部分重新收回,而且比之前更加的牢固,在吕布夺得兖州之前,各郡太守虽然表面奉迎曹操为州牧,但是并不是十分的服从曹操的管理,只是迫于压力,暂时屈服,对曹操的命令大多阳奉阴违。

    吕布夺得兖州后,各郡县的态度一下子全部表露无疑,忠奸立判。

    曹操虽然九死一生,但经过这次大劫,反而变得更强了,重新夺回的各郡县全部任用忠心的曹家和夏侯家的族人担任要职,或者委任那些意志坚定的拥护者担任各郡县之长。

    更是借此机会,虚造表册,大量吞没原郡县府库之内的官粮官钱等,借口都是被贼兵掠走了。

    青州兵缺的不是人,而是钱粮和装备,有了这些装备和钱粮后,曹操又重新召集了五万余兵,将濮阳围得水泄不通,而在此时,吕布经过西寨的死拼后,现在濮阳城中的兵力只有一万三千多人!

    在黄河北岸的顿丘城,高顺手中虽然握有兵力五千,但是却抽不出一丝的兵力援助濮阳!袁绍派了两万大军,以高览为将,屯兵于顿丘城下,每日不停的攻城,若不是高顺守城有方,顿丘只怕早被袁绍所得了,五千兵力哪里还能抽得出多余的兵力来支援濮阳?

    在南面,定陶城的张辽同样抽不开身,就算能抽出兵力,但是在定陶和濮阳之间的句阳县已经被曹兵占领了,少量的兵力想要强行通过句阳县,便是到了濮阳城下,也只是送放虎口,根本没有一丝的胜利希望。

    吕布接到曹操攻城的消息后,立即点起两千精兵,亲自率数十骑亲兵,杀退了夏侯惇,典韦,斩杀了几百曹兵后,曹操不得不再次撤回了攻城的军队。

    “吕布勇猛无敌,若是这样下去,我军虽然人多势众,只怕一时也攻不破濮阳!”曹操叹道。

    这时曹操帐中新进的谋士戏忠进言道:“主公!吾有一计,可破濮阳!”

    戏忠名志才,是荀彧前不久才向曹操推荐的谋士,与荀彧一样,同为颖川人,听闻曹操在兖州声势大振后,便来寻同乡荀彧,经其推为曹操谋士。

 第一百四十一章 破濮阳计

    曹操急问道:“何计?”

    戏忠正要说时,忽然咽喉一痒,忍不住咳嗽了几声,曹操急移步近前,在戏忠背上轻拍着,道:“志才,你身体不好,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如果不行,就先休息几日,不要再没日没夜的观看那些收集来的情报了!”

    “主公!”戏忠感激的唤了一声,转过身,拉住了曹操的手,不敢再劳动曹操为其拍背,“主公,兖州一日不能收复,志才便一日不敢疏忽!这些日子,志才查看细作传来的消息时,已经思得一计,只是此计是一着奇计,若是敌人识破,便无用,若是不能识破,则濮阳城唾手可得!”

    曹操脸上动容,一是为戏忠如此尽心尽责而动容,二是因为听到戏忠竟然有奇计可以破濮阳而动容,濮阳城前前后后已经攻打了两个月了,军中诸将无人有计得破,就连曹操最为依重的荀彧,程昱等亦想不出任何计策来。

    “志才,你且说下你的计谋,若是能成功,吾当为你记一大功,若不能成功,吾绝不会怪罪于你!”曹操道。

    戏忠待气息平复一点后,便缓缓的说道:“我细细看了下,主公上次攻打濮阳,误信田氏诈降之计,遭到大败!……”

    曹操听到戏忠揭起自己短处,虽然内心有一丝不悦,但是知道戏忠必是有原因才提及此事,便微笑着点点头,示意戏忠继续说下去。

    “……,田氏一族在濮阳城中除陈氏之外,便是势力最大的一族,所求不过是能让家族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在同一城中,必然会因为利益而与陈氏不合,上次因为陈宫之意是在东武阳其家乡附近发展,便让出了濮阳城,田氏当然心喜,才会同意诈降之计。但是现在陈宫已经败退回濮阳城了,两姓之间的利益之争必然再起,再看城中细作在围城之前传出的消息,便可以证实这一点!”戏忠道。

    曹操轻轻点点头。也非常认同戏忠的分析,两眼渐渐的有了一丝明悟,道:“志才,你观察事情真的是很细,这些情报吾也曾亲自过目。见其不过是城中争斗吵架之事,便一眼略过,不曾细想,现在听你一言,才发觉其中竟然暗藏了不少有用的消息!你快快接着道来!”

    戏忠微微一笑,咳嗽了一下,又道:“若主公能亲笔写一封信,原谅田氏之前的背叛,则此事可成!”

    “志才!汝是何言??”曹操勃然大怒,“吾恨不得待破城之时。杀进城去,亲手将田氏全族之人杀个干干净,汝竟然要吾原谅田氏一族!!吾近万士卒俱是被那田氏所害!!”

    “咳,咳,咳,……”戏忠紧张之下,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咳得弯下了腰,缩在地上,模样十分痛苦。

    曹操一怔。对戏忠大为痛惜,怒火顿消,急忙喊道:“来人!快传军医前来!”,帐内一亲卫闻声而去。

    “志才!都怪吾发怒!引得你又咳嗽了。吾已去传军医了,一会你一定听吾命令,好好按军医的方法治一下你的咳嗽!”曹操走过去,将戏忠扶了起来。

    戏忠脸色因为咳嗽而变得发红,喘一口气后,道:“主公。不妨事,我这嗓子是早年落下的病根,这几日天气一开始转凉,夜间寒色甚重,才会咳嗽的,不妨事,只要好好将养几日便可痊愈了!不敢令主公担忧!”

    “这样就好!你一会就跟军医回营帐吧,让我好好静一静静!”曹操道。

    “主公!志才还有话说!”戏忠一听曹操有拒绝之意,登时急道,也顾不得许多,直接跪在地上,向曹操膝行而去。

    “主公!”

    曹操背过身子,大袖一拂,道:“吾累了,不想再听了!你下去吧!”

    “是!主公!”戏忠神情落寞退出曹操的中军营帐。

    戏忠已经回营了,但是曹操却是一动不动的立着,良久才慢慢的转过身子,怅然的看着戏忠离去的方向。

    “我真的错了吗?”曹操缓缓的摇了一下头,神色极为复杂,时而愤怒,时而悲伤,时而咬牙切齿,时而又轻叹一口气!

    这些年来,为了一展当初被董卓追杀的怒气,曹操愤而起兵,但是随着一件件事的发生,曹操不但没出掉当年憋在胸中的一口怒气,反而凭空添加了无数的怨气!!

    若说恨意,曹操共六大恨。

    当初立下海口,要刺杀董卓,不料事败,被董卓列为逃犯!此恨一也!

    攻破洛阳之后,十八路诸侯之间只知勾心半角,无人原意相助,为了追击董卓,曹操又中了埋伏大败而回,为众诸侯所笑,此恨二也!

    曹操竭力拥护袁绍为讨董盟主,不料反被袁绍猜忌,处处限制曹操的行动,若不是黑山军来攻,只怕其连一个太守都当不上!!此恨三也!

    击退青州黄巾军后,曹操接到了黄巾军的投降要求!黄巾军道:“若曹公能给百万青州黄巾一条活路,青州黄巾将永不叛曹公,世世代代愿为曹公征战沙场!否则百万黄巾为了活命,必将与曹公战至一兵一卒!”这样的好事,谁能拒绝?曹操当然愿意了,但是百万黄巾只这吃饭一条便难住曹****!若是袁绍能支援一些粮草,何必去屠城抢粮?!导致其父亲被杀!此恨四也!

    若是不去屠城,又如何会致使名士边让公然指责曹操?若不杀边让如何掩幽幽众口?若没有这些事发生,又如何会至使兖州几乎所有人都背叛了曹操?失支了兖州!此恨五也!

    误信田氏诈降,致使曹操差点送命,数万大军败在吕布数千兵手中,此恨六也!

    其它绵绵的恨事更是举不胜举,这些恨事,曹操无一不深深记在心中,若有可能,必亲手雪恨方才得舒胸中之怨气!

    “我真的错了吗?”曹操捂心自问。

    “不杀董卓?不!!!此贼必杀!!我没错!!”

    “不追董卓?不!!!只怪我兵力有限,众人皆不助我!!”

    “被袁绍利用?这也只怪我太高看袁绍,所以我必须要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大业!我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收降乱贼黄巾错了?不!!黄巾也是人,在吾眼中,黄巾贼兵胜过袁绍此等名士百倍!他们不会背叛我,他们不会忘恩负义!而且这是唯一的机会!!若不抓住,我曹操只能嗟叹,怨恨终此一生!!我没有错!况且我是为天下人着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不该屠徐州??不!!我只是牺牲一小部分不听我话的人,而保得大局不失,等天下大定,天下百姓方知我曹操的良苦用心!!”

    “不该杀名士边让?不!我宁可背负骂名,也绝不能在此时让他人破坏了我的大业!!就算我做了对不起天下人的事,那也只是伤害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但是天下人万万不能不利于我,否则我一死,则天下必难以一统!百姓仍将生活在乱世,那时死掉的人绝不是眼前这等小数目!!可惜,只有我曹操才能看到这点,呵呵呵!”

    想明白了这些,曹操怒火上冲,咬牙切齿,心中怒吼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得天下人负我!!我没错!!!没错!!!……”

    良久,曹操叹了一口气,平静下来,摇了一摇头,“不!我错了!我错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发丘之始

    “我不该杀边让!若当初忍得一时,不杀边让,兖州如何得失??杀边让差点让我前功尽弃也!!”

    “我也不该屠徐州,我所做之事正是为了天下人活着!却又为何要杀活着的人而得到他们的钱粮?若没有屠徐州之事,陈公台如何能弃我而去?边文礼如何能骂我不仁?其实想要解决青州兵的吃饭问题,我可以学董卓掘皇陵,若不问活人要钱,只问死人要钱就应该没有多少人反对了吧?那些死了的人就当是为了其活着的后代做出一番贡献,岂不也算积了阴德?”

    “原来我真的错了!!”曹操的眼中顿时放出异样的光彩来。

    “只要有了钱,大可以花钱买粮,花钱买女人,花钱买房子,只要有了钱,就可以解决青州兵的所有问题,如此我就不负当初对青州兵的承诺了!青州兵必以死相报,如此天下何愁不定!!!”

    曹操一念及此,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在笑过一阵后,忽的又眼前一亮,“我既然明白了不该杀边让,如今为何又要执着的要杀田氏呢?如果杀了了田氏,再来一次诸将皆反?!!!”

    曹操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忽然省悟!!

    “是我不对!田氏虽然可恨,但是并没有要了我的命,只不过损失了些兵马而已,若是田氏真能将功补过,助我重新夺得濮阳,赶走吕布,我为何还要计较这等小恨!这杀与不杀之间,其结果竟然天殊地别也!”

    曹操终于想明白了这一切,眼前顿如拨云见日,一切变得明朗了起来。

    “来人!!”曹操大声喊道。

    “主公!”亲兵闻声过来跪于曹操面前。

    “快去!!立即给我传戏忠回来!就说我明白了,让其来见我!!”曹操抑制不住一脸的兴奋之色,急不可待的对亲兵喊道。

    不多大会儿,便见戏忠高兴的来到了曹操的大帐,还没开口拜见,曹操便急着跑到帐门口。迎着戏忠道:“志才!不必多礼了,快,我想知道如何让细作混进城内!!”

    戏忠大喜,刚接到传令时。还有几分不信,这时亲耳听到曹操话,便知道曹操想通了,“主公,细作混进城不难。只是若是没有主公的亲笔信,只怕田氏不信!”

    曹操只要能得到濮阳便可,哪还会在乎这点事!若是以此宽恕田氏,只怕将来传出去后,还能博得一个美名,一石数鸟的计谋,何乐而不为。

    “呵呵!志才!你看这是什么?”曹操取过一条衣带,递给了戏忠,这衣带上正是曹操刚才趁空所书的给田氏的信!!

    戏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衣带上面。曹操不但原谅了田氏的背叛,更是许诺免除了田氏一年内的所有税赋!!戏忠惊异得双目大睁,连着将衣带看了两遍,大喜,“主公,今日之后世人皆知主公之心胸宽广矣!!”

    曹操大喜,道:“志才,快快说下,吕布将这城门紧闭不开,我们如何能让细作混进城?”

    “不难。只需数日之后,主公再动一次攻城大战,吕布急切之下,只能出城一一击退攻城的部队。这时可令我大军起冲锋,与之混战,在混战的过程中令细作扮作吕布之兵,随其进城便可!”戏忠道。

    “那岂不是很容易被识破?”曹操疑道。

    “不妨,只要主公不怕死伤,令将士与吕布军多混战一阵。等其兵疲,急于退回城中时,必然来不及细查!如果担心,还可以同时安排多人,只要有一个能混进去,此计便成功了三分!”戏忠又道。

    “牺牲了这许多,竟只成功了三分?”曹操惊道。

    “进城之后,还必须说服田氏,如果能成功说服,便又成功了一分!”戏忠道。

    “只一分?好吧!”曹操与知道此计看起来简单,实则要实施起来,却是一环扣一环,若其中有环不成功,则前功尽弃也不!也不再奇怪了,安心听戏忠讲述。

    戏忠也许是因为兴奋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吃了一点军医给的麻黄,这一会竟然忍住了咳嗽,很久才能听见戏忠轻咳几声,相比之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田氏在城中多有家兵门客,只要其反,数日间必可聚起三两千家兵,若攻四门必不可行,但是若只是攻一门,必可攻下,吕布在城内精兵杂兵总数才一万三千,分四门及郡府五处而守,再加上城墙段上的守兵,每门之兵不过五百之数!!只要我军大起而攻,吕布一旦率本部精兵出了城,此计便成功了又成功五分,达到九分了!!”

    “此时城中留下守城的稀稀松的散兵,根本无法再顾及一门之得失,此时田氏便可倍而攻之,必可攻下城门,等吕布兵疲想要返回城中之时,不得门而入,必然要走其它门而入,等吕布一走,我军便可大举进城,只要我军一进城,这最后一分也成功了!十分!”

    “若吕布不进城还好,只要还敢再进城,我大军城外拼死堵住城门,城内竭力厮杀,只怕吕布再如何的勇猛也有力尽之时,若能杀死吕布,则是十二分的成功了!!”戏忠双眼放光,话语落地有声,充满了自信。

    曹操大骇,暗暗擦了一把额上的冷汗,心道:“还好,戏忠是自己手下,若是敌人手下,拿此计对付自己,只怕这天下不用争矣!”

    “好!好!好!!”曹操大出了一口气,连道三个好字,看向戏忠的眼神充满了喜色,“吾有志才,何愁天下不定!”

    “那细作混进城后,如何与我军取得联系,我军又如何得知城内田氏是否愿反?”曹操最后又问道。

    戏忠道:“无需联系,我军只要每三日便攻一次城,这样才能更能令吕布不疑!田氏准备好了后,知道我军攻军的时间后,便可按时起事,我估计此事快则十日,慢则半个月,必见分晓!”

    ……

    濮阳城内

    吕布并不知曹操又有计谋,每日与陈宫相商,陈宫则道:“侯爷,曹操一向诡计多端,我等不可轻易出战,不如死守城中,等曹军粮草一尽,很快冬天就要来了,曹兵冻饿不过,必然退走!”

    吕布道:“公台,我也不是不知啊,但是曹军数次攻城,我军箭矢已经不够用了,若死守,城中兵力稀少,我又不能兼顾上四门及每处城墙,城必然被攻破,除非出兵击退其本部,可令曹兵退却,不然无计可施!”

    陈宫亦无计可施,只能嗟叹,道:“吾之计差一点就成功了,若不是当初臧洪来攻东武阳,只怕此时曹操已经被赶出兖州了!又何至于此?”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徐庶来投

    吕布对陈宫的感叹没有说什么,只不过在内心微微有一些不快,东武阳之失只说明了一点,陈宫虽然有计,但临敌应变并无妙计!

    而眼前的形势,吕布也别无选择,尽管对陈宫失望之极,但吕布还是不得不用陈宫,也不得不依靠陈宫的家族势力。

    此时,能解濮阳之围的各个可能,吕布都一一考虑过了。

    东北面东武阳的东郡太守臧洪是一个可能,以臧洪和陈留太守张邈张的关系,定然不会坐视不理,希望其能说动袁绍停止进攻陈留。

    东南面的徐州牧刘备,虽然远水救不了近火,但是若能再次动对兖州的攻击,也可以拖住曹操的一部分兵力。

    西南面的陈留张邈,如能从数方的包围中脱身出来,是最好不过的了,若张邈能击退济阴曹兵,解定陶之围,这样张辽就能挥兵北上,解濮阳之围。

    如万不得已,也只能放弃黄河北岸的顿丘城了,令高顺领军撤回濮阳,共同死守濮阳。

    在吕布的心中还有一个可能,这个可能也一直没有向陈宫说明,吕布希望远在扬州的准亲家袁术能出兵,或是在汝南的准女婿冯耀能出兵,先解陈留之围,再合陈留之兵反攻曹操!

    想起了冯耀,吕布脸上不由得微微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

    “公台,我先回后院去了!”吕布道。

    陈宫道:“侯爷放心,吾自会打理府中诸事!”

    吕布全家所住的房子如同现在冯耀所住的一样,也是原郡守府,前面是官府,后面是住宅,不过这个后院的规模不是冯耀在平舆的郡守府能比的,东郡作为帝都之东第一个郡,起着承接南北,连贯东西的重要作用,而濮阳则是东郡之中最为重要的郡治中心。其城池的大小,足有平舆城两倍有余,自然这郡府也比冯耀现在所在的郡府要大许多了。

    自从与冯耀订立婚约以来,吕玲绮便似换了一个人。每日领着一大群女婢在后院之中呼喝叱咤,习练阵法武艺,初始时还只一二十人规模,吕布并未过多在意,认为只不过是训练一些护家的家婢而已。但是随着人数渐渐增加,到五十人时,便引起了吕布及其妻严夫人,魏夫人的注意。

    此时在后院之中,这群女婢的规模已经过一百之数了!

    这是这些天来,一直暗藏在吕玲绮脑中的一个想法,吕玲绮决定暗中练出一支武艺高强的女亲卫以备急用,如果用不着,也可以作为奴婢看家护院之用,另一个原因。吕玲绮认为女亲卫相比起男兵来说,虽然武力差点力,但是在护卫女眷这一方面来说,彼此都要方便得多。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吕玲绮想象着以后可以领着这一支女亲卫帮助冯耀打天下!

    ……

    汝南郡郡府之内,冯耀小睡了一个多时辰,便被亲随统领杨武给喊起来了。

    “主公,府外有三人求见!自称都是颖川人,为之人姓徐名庶。字元直,年约二十有余……!”

    “徐庶!!”冯耀不等杨武说完,便猛的坐了起来,内心一阵狂跳。睡意登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杨武,你再说一遍,是何人求见?”

    “为之人姓徐名庶……”

    冯耀不待杨武说完,便猛抽了一口气,内心抑制不住的狂喜,心脏嘭嘭乱跳不止。差点没有吐出一口血来,但是好在冯耀身居太守之位日久,已经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外表并无多大变化,不过,满脸仍然是一片喜色。

    接着冯耀便对着侍立在左右的许褚,戴陵二人一摆手,示意跟上,“走!随吾前去迎接军师!”

    不过才迈出一步,冯耀便收回了脚,心中一动,暗道:“徐庶是大才,必须要委以重任,只是徐庶此时还只是个不名一文的寒门士子,若是一下子委以重任,必引起众人不满!况且我方才言语举止已经失态,杨武等人已经在内心起疑,不如……,如此这般,呵呵!”

    冯耀连忙转了过身来,收起笑容,一本正经的看着杨武,许褚,戴陵三人,“你们定是奇怪我为何会这般惊喜若狂?甚至还称来人为军师?对吧!”

    三人面色疑惑的点点头,看着冯耀,一脸想要知道答案的神色。

    “其实我与外面之人,从未见过面,来到这个世上后到今日为止,也从未听过其名!!”

    冯耀说的确实是实话,徐庶之名在“这个世上”,指的就是来到三国这个乱世之后,确实从未听人说起过!所以冯耀的眼神非常的坚定,看得杨武等三人起不了一丝的怀疑,但是这就更令三人好奇了!

    三人的眼珠再次瞪大了几分,脸上写满了不信的神色。

    这些反应全部在冯耀的预料之中。

    冯耀脸色变得更为严肃,道:“吾刚才一梦,梦到一个鹤童颜的奇怪的老人,胡子眉毛不但雪白,而且长有数尺!自称什么仙人,前来指点吾,说门外有一贤士,姓徐名庶,若求为军师,可得天下!”

    冯耀又说道:“那仙人还说道,此人原名徐福,因早年在家乡替人寻仇,为躲官府追捕,改名为徐庶,只是不知这点是不是真的!”

    杨武、许褚、戴陵三人听完冯耀之言顿时震惊不已,互相看了一眼,许褚道:“此为南华老仙也!若此人果如仙人所言,主公大业必成!!”

    “不过,此事千万不可对外说起,否则朝中知道我任用逃犯,必然怪罪下来!”冯耀嘱咐道。

    三人立即道:“属下遵命!”

    冯耀点点头,这才领着三人一起迎出府门外。

    府门外一共是三人,当先一人竟是一身黑色道服打扮,腰佩一支长剑,手持一杆书有四个“看相算命”大字的旗旛,身高近八尺,相貌清奇,双目清明,一见冯耀等几人出来,那道袍汉子远远的观看一番,主动迎了上来,不等众人介绍,便恭敬的冲着冯耀一揖,道:“汝必吾主也!”

    这次不但许褚等三人大吃一惊,就连冯耀亦是暗暗惊讶。

    “你是怎么知道的?”杨武惊问道。

    看杨武和道袍汉子的对话,冯耀一下子就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这道袍汉子就是徐庶,不过冯耀现在也开始有些怀疑了,此徐庶是否就是彼徐庶?世上同名同姓的不在少数,若是认错了人,岂不是要误了大事!

    徐庶并没有直接杨武的话,而是微微一笑,道:“此间说话不方便,容我入内再解释!”

    冯耀点点头,也不多问,直接将徐庶等三人请入了书房之中,令得力亲随在外把守。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汉龙脉

    一进书房门,徐庶纳头便拜,“徐元直愿助主公一统天下!”

    另两人也同样拜道

    “吾石广元愿辅助主公!”

    “吾孟公威愿辅助主公!”

    冯耀大喜,将三人扶起,“我能得到诸位的辅助,真是幸运呀!!”

    三人不用冯耀费一点的嘴皮便主动认主,着实令冯耀大感意外,非常想知道徐庶为何会找上门来,“难道这么巧,这招贤令刚刚贴出去,就被三人看到了?”

    徐庶三人与冯耀等分宾主坐于席间,徐庶开口将三人经历说了出来。

    原来徐庶原名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