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东汉末-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次就是如何真正的做到,既可以手握皇权,又可以长时间的离开皇宫而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曹操、刘备这两个袁耀曾经最为担心的枭雄已死,其家族也已经没落,不可能再对袁耀形成威胁,最让袁耀猜忌的司马氏,也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家族,除非袁耀刻意的重用,否则绝不会再出现如司马篡位成立晋朝的事。
不过,除了必要的合情合理的手段外,袁耀也并没有对曹、刘、司马氏进行灭族,不想落下暴君的名声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袁耀不想因此而牵连太多人,这会令这个时代本就脆弱的文化再次受到打击,会延缓社会文明的进步。
统一了大汉后,除了原先本来就有的名将外,各势力的手下也纷纷投降,向袁耀效忠。
关羽、张飞、夏侯惇,这三员猛将,袁耀留下了,并善待。
袁耀并不打算将他们留在平舆赋闲,而是打算带着他们去征服异族,若他们战死在外,也不心痛,若是他们能帮着征服整个世界,那更无所谓了,全球都统一了,还担心会有人造反吗。
袁绍死后,手下的大将除了颜良战死,其他的都还好,文丑、高览、张郃等都还在三袁的手下,袁耀也不想将这些本就不是自己心腹的将领强行调到自己的手下,他还要利用他们去征服罗马!
兖州的陈宫,这个当初曾风云一时的人物,这辈子可能就要在濮阳令这个位置上终老了,袁耀也不想重用这种人,论智谋,袁耀身边的郭嘉、贾诩和徐庶,哪一个都比陈宫强千百倍,论忠心,可能刚投降的关羽都要比他忠诚。
长沙的老将黄忠,还不算太老,刚刚四十八岁,若按五十四岁下野,也还能为袁耀征战六年。
皇帝刘协该如何处理?
当然是不能明着杀了,袁耀打算将刘协流放到东国,东国(原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岛,因为原住的男倭奴被杀尽,急需汉人迁移过去,将刘协迁过去,既可以利用刘氏家族的给当地带来较高的汉文化,为东国的下一代教育发挥余光,还可以防止刘协东山再起。
其他刘氏宗族的各个封国,要取消,对于那些曾支持过袁耀的王,可以降为侯一级,继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些不支持的刘氏一律降为平民,若还想要成为士人,也不是不可以,他们可以将手中掌握的钱财田产损献给朝廷,以此来拥有爵位。
……
史实上,西元一九七年正月,袁术在寿春称帝,国号仲氏,袁术为仲氏皇帝,但是最终成为悲剧,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围攻袁术,战争、饥饿、瘟疫、死数百万汉人。
之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那不是值得称颂的战歌,而是汉人悲哭的战场,之后数十年间,三国之间互相征战,到三国正式鼎立的公元二二0年,据统计,魏蜀吴三国人口只有九十多万,而在黄巾起义前,这个数字是五千万。
从五千万到九十万,这其中相差的四千多万人,全部死在了这几十年之间。
至此汉人走上了被异族欺辱的历史,五胡乱华,蒙元屠汉,满清大屠杀,抗日!
曹操的《蒿里行》中这样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史实上曾被匈奴掠去的蔡文姬所写的《悲愤诗》中曾写道:……,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一句“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道尽了汉人的无尽悲愤。
而这,并不是汉人最为悲惨的!
蒙元之所以能以铁骑成为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其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蒙元多么强大!而是其残忍!
若蒙元是以兵对兵,将对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杀兵不杀民,这样与宋交战的话,想要灭掉宋朝,那是个笑话!!
因为蒙元根本不用带粮草!!!
因为蒙元根本不用与汉军死战!!
打得过打,打不过进行游击,以骑兵跑到汉人的后方,见人杀人,这种战略下,汉人如何能挡?
依靠蒙古铁骑,他们走到一处杀一处,先杀老人,再杀男人,最后杀女人,有粮吃粮,无粮就吃人,最喜欢吃的是女人和小儿,汉人在其眼中不是人,而是羊,蒙古人称之为“两脚羊”。
……
西元一九六年,建平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大汉王朝的最后一天。
袁耀彻底的改变了历史!
屈辱不再!
汉人将崛起!!
留给袁耀的不只是三国初期的九十万人口,而是一千六百多万!!!
虽然相比黄巾起义前的五千万要少了一大部分,但是为时仍不晚,只要经过几年的休生养息,这个数字可以迅速恢复到五千万!
平舆城东
高达十二丈的受禅台上,袁耀头带皇冠,身披皇袍,腰佩青釭,迎着最东方升起第一缕阳光,迎着那最初的紫气,从刘协手中接过了代表皇权的传国玉玺!!
祭拜过了天地之后,袁耀大声喝道:“我宣布,大仲帝国成立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顿时,万民齐声欢呼,无不跪地朝拜!!
这一刻,袁耀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仲,改年号为华夏元年,并规定,从这一刻起,华夏这个年号将永远属于汉人,也将永远沿用下去。
受禅台上,原大汉皇帝刘协黯然退下了台,不过万幸的是,袁耀并没有打算杀他,而是降其为汉侯,命其举族迁至东国岛。
随后,袁耀又当众册封其父袁术为大仲国太上皇,其母冯夫人为太后,其正妻吕玲绮为皇后。;
第五百八十章 朕要踏平匈奴
华夏元年正月初一
大仲帝国成后的第二天便是汉人最为重视的春节!
而这个春节,将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春节!!
这一天不仅是一年的开始,也是大仲帝国的开始,更是新的文明的开始!!
这一天,举国欢腾,万民同贺!
袁耀称帝后,并不想搬到位于平舆城城南的旧皇宫之中,那里本就是给刘协过渡用的。
新的皇宫仍以桃林府为中心,只不过是将原先的虎卫营、熊卫营、北山以及北山北面的弓骑兵营,还有桃林府南面的女学院等数片地区全部围了起来,形成了新的皇宫,对周围的百姓的影响非常的小。
桃林府几乎没有变化,只不过改了个名字,变成了桃林宫,仍属于袁耀私人的地方,在桃林宫的前方另行修建了大殿,用来作为百官朝见地方。
刚登上皇位,袁耀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大赦天下,并让所有人安安稳稳的过了三天年。
正月初四,袁耀立即召集文武百官,正式册封天下。
首先是册封皇族成员。
长子袁皓为皇太子!
其余诸子皆为皇子,诸女皆为公主!
吕玲绮为皇后,龚英莲为贵人,孙尚香为贵人,曹嫣然、丁香、珠儿、杏儿、吴蕊瑶、蔡琰等为美人,其余所有怀有或是生有袁耀骨肉的皆为良人,良人之下又有宫女,采女。
皇后,贵人,美人,良人,宫女,采女一共六个等级。
这六个等级各享有的权利不同,相同之处就是她们全部是属于皇帝的女人,前四个等级的评定非常严格,与皇帝没有血脉的关系的一般是评不上的。
最低等级的采女就是刚刚进宫的没有与皇帝发生过关系的,有关系了之后便可申请成为宫女,怀孕或是生了子女后,则直接升为良人,无人可以阻止。
这一点,是袁耀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女,而设定的。
因为采女和宫女两个等级,是属于侍妾一样的存在,是要侍侯他人的,而另四个级别不但不用工作了,还有人专门来侍侯。
后宫除了袁耀的这些女人外,还有女侍卫,这些女侍卫并不漂亮,她们都是杨武等亲随的妻妾。
整个皇宫共分成了三组相对独立的宫殿,各有各的寝食及护卫系统,称为三宫,最前方的大殿等是属于皇帝的地盘,中间的属于太上皇袁术及太后的地盘,最后才是属于皇后的地盘。
大仲帝国皇帝袁耀之下,权力大的是丞相,由太上皇袁术兼任,代皇帝执政,另袁术还兼任大将军。
权力第三大的是大都督,总督天下兵马,由袁耀的岳父,皇后的父亲,齐王吕布兼任,代皇帝掌兵。
再接下来就是三公,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并没有变化,依然是杨彪,贾诩,张喜。
当初追随袁耀起兵的元老,当初除了冯耀外,一共是十二人,分别是:周仓,陈到,戴陵,许显,周征,张石,王霸,何铜,何铁,陈任,赵旺,刘顺。
这十二人,袁耀全部封为将军,其中周仓封为骠骑将军,陈到封为车骑将军。
其余文武皆有升赏,不一一细述。
册封完毕后,袁耀进行的第二件事,就是统一货币。
流通的金和银这样的货币还好说,毕竟都是按重量来算的,真金白银也假不了,但是铜钱就五花八门的太多了,有大钱有小钱,同样的大钱还有孔也不一样大,以前袁耀只管理一个豫州可以强制的控制。
但是现在登基一统天下了,如果不尽快统一货币,全国都按豫州的粮食物价,很可能会造成新的动乱。
豫州的粮价被袁耀控制在五文铜钱一斤,并严格控制粮食的外流,只允许粮食进入豫州,不允许粮食流出豫州,不但如此,还严格控制每户购买的数量,以防粮食被买空,出现供给危机。
一两银子是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一两金子可以兑换十两银子,这个比例也并不方便,有很多时侯,百姓不得不背着成串的铜钱来进行交易。
铜钱因为造价低廉,朝廷只要缺钱花了就会大量制造,地方的官府也会大量制造,日积月累就造成了铜钱的贬值,金银虽然不会贬值,但是普通的百姓哪有那么多的余财,只能一直用铜钱,一直被富人阶层剥削。
这,显然已经不再适合!!
袁耀与百官商议之后,决定重新铸造新币,在此新币的基础上,开通新旧货币的兑换,各州各种铜币与新铜币的兑换率各有严格的规定,并不相同,有的两文钱可以兑一文新币,有的则要数百才能兑一个新币。
新铜币依豫州平舆城的当时物价,每五个新铜币可以买米一斤。
铜币之上又有银币和金币,与铜币不同的是,金币和银币都是无孔的。
十铜币等于一银币,十银币等于一金币。
铜币仍是外圆内方有孔可以串起来,上面印有大仲帝国四字,银币和金币则是无孔的,一面印有大仲帝国银币或大仲帝国金币等字,一面则印上袁耀的头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制假以及节约真金白银的用量,金币和银币皆不是纯金和纯银,里面都掺有一定比例的其它金属,这些金属不但使得金币和银币更加结实耐用,重量也轻了不少,使用起来比起以前直接用金银称重要方便了太多。
新货币政策不只是开通了新旧铜币的兑换,还开通了金银的兑换,一金币等于一两银子,十两银子等于一两金子。
三个月以后,市面上将禁止纯金纯银的流通。
华夏元年,袁耀没有对外进行征战,而是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虽然豫州扬州仍然发生旱灾,但并没有给袁耀的大仲帝国带来多少损失,经过一年的沉淀,大仲帝国基本稳固了下来,走上了正轨。
最为重要的是,人口也由一年前的一千六百万,激增到了两千五百万!!这新增的人口,全部是新生的婴儿。
袁耀在过上安稳的皇帝生活后,大展神威,皇子的数量竟然增加到了三十六人,公主的数量则增加到了二十八人,另外还有数十子女正在准备降生到这个世界。
这种幸福的日子,几乎让袁耀忘却了外界的一切。
直到有一天,袁耀正靠在龙椅上,享受着几名宫女的按摩,禁卫统领杨武呈上了一份来自凉州的密报。
袁耀看完密报,登时龙颜大怒,一挥手让几名宫女退下。
“立即召众将来前来议事!!朕要踏平匈奴!!”
第五百八十一章 扬仲国天威的时侯到了
登基近一年,袁耀表面看起来,并没有大动作,给外人的印象就是整天沉迷在奢侈香艳的生活中,已经与以前的那个浴血奋战的形象不一样了,其实,这正是袁耀计谋!!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这是袁耀最为熟悉的几句兵法,尤其是前五个字。
兵者,诡道也!!
袁耀这一年来,只要有空,就会提心吊胆的察看“古书”的状态,自然也就免不了在察看之余,翻开“古书”的第一页看上几眼,然后感叹一番。
时间长了,袁耀对这几句兵法的体会就越加的多了起来,而且还是每看一次,这个体会就会与前一次不同。
“兵者,诡道也!”这五个字不用多解释了。
“能而示之不能”这几字,表面上的意思就是,能战而示之软弱。
再多想一下,就是强而示之以弱,弱而示之以强。
再一看,也可能是,明明能够,而让人以为不能够,明明不能够,而让人以为能够。
或者……
袁耀就是要营造出胸无大志,心满意足,满足现状的现象,让外人都以为袁耀当上了皇帝后,想的就是如何保住皇位,然后守着现有的江山逍遥快活一生。
但是袁耀其实是在用计!!
明明是袁耀最为担心的潜在敌人,袁耀反而示之以亲近,放纵其行为,明明是袁耀想要重用的将领,袁耀反而故意的不重用。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利用一年的时间,一方面让大仲帝国休生养息,安稳渡过史上灾难涉发的这一年,另一方面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检验各方诸侯的忠诚!!
所幸的是,无论是远在西域的韩遂及马氏,还在近在朝中的杨彪,都表现得十分拥护大仲皇朝,就连袁耀一向最为担心的马超以及降将关羽、张飞、夏侯惇等也都得到了众将的认可,似乎已经接受了袁耀为皇帝的现实。
但……南匈奴叛变了!!!
这封来自凉州的密报是袁耀的地下情报组织传来的,情报中称南匈奴单于刘去卑在大汉统一后,利用其特殊的身份,暗中说服了乌孙国,以及逃亡到乌孙国的北匈奴残部,暗中联合用兵,已经灭掉了康居国,并强征康居国牧民为兵,继续向西进攻,欲在西方建立一个独立的势力。
刘去卑并没有按袁耀的意思屠灭北匈奴人,反而认为大仲帝国刚刚成立,根基不稳,袁耀不可能离开皇宫,率军远赴万里之外去进攻他,这正是他重组匈奴,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特别是匈奴人!!绝不可信!!!”袁耀愤恨的在心中吼道。
杨武派出手下后,很快又回到了袁耀身边,不解的问道:“陛下,刘去卑不是在与北匈奴交战吗?难道……?”
“杨武,朕当年还是没有对你的建议足够的重视!你当年一直怀疑刘去卑的忠诚,事实证明你是对的!”袁耀将手中的密报递到了杨武的手中,“你看看这份密报就明白了!”
“是,陛下!”杨武恭敬接过密报,迅速浏览,很快就剑眉倒竖,咬牙切齿,面色愤怒。
“陛下,臣恨不得现在就以斩下这狗贼的首级!!”杨武怒道。
袁耀点头,拍了拍杨武的后背,亦恨道:“朕自认为待刘去卑不薄,没想到竟养了一头白眼狼!他以为远在大漠之外,我不能奈之如何,那现在,我就要让天下所有人者看看,敢违背我意志的下场!”
两人议论间,众将纷纷来到,恭敬的立在大殿的两侧,暗中猜测着皇帝袁耀的意思。
这种召见并不常见,虽然只是召见留守都城平舆的一部分人,也不常见,大多数时侯,文武百官只用在丞相府向袁术上表即可,并不用来皇宫。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众将眼中无不露出振奋与期待之色。
郭嘉、徐庶、贾诩亦受召而来,三人眼中的神色与其他将领有些不同,看向高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袁耀,他们的目光满是崇拜和憧憬。
袁耀一直端坐不动,目光威严,见所有人都到齐后,点了点头,便举起了那封密报,沉声道“诸位爱卿,这是一封来自凉州的密报,密报上说南匈奴单于密谋造反!!”
袁耀话音一落,朝堂上登时吸气连连!
紧接着便是一片愤怒之色,立即有数位大臣走了出来,立于中间,朝袁耀朝拜,有言欲进。
袁耀视之,正是司空贾诩,丞相府长史徐庶,虎卫统领许禇,熊卫统领戴陵,弓骑统领赵云,龙腾军统领李典等将。
“陛下!臣认为,匈奴人不值得我大仲再给一次机会!!请陛下下令,剿灭反贼,以示大仲天威!”贾诩拱手奏道。
“陛下,我朝经过一年的休养,正适合出征!”徐庶亦拱手,神色自若。
“陛下,吾愿率大军,杀尽胡人!!”许褚一抬着粗大的膀子,抱拳大声道。
“陛下,戴陵一直在等待这一天,若出征,戴陵请求出战!”戴陵更是声若洪钟。
“陛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弓骑兵是时侯扬威大漠了!”赵云双手抱拳,毕恭毕敬。
“陛下,虽然龙腾军是水军,但是这大漠却也不惧!末将随时侯命!!”李典年纪虽轻,但是老成之色不输于其他将领。
袁耀哈哈大笑,笑罢之后,脸色又猛的一寒,大声道:“好!!既然众位爱卿都支持出兵,朕决定,来年的二月,朕将亲率大军西征,永绝胡人之祸!!”
“陛下圣明!!”众将大喜,登时跪下,山呼万岁!
散朝后,百官各去准备,独郭嘉留了下来。
“奉孝,为何刚才唯独你没有进言?”袁耀好奇问道。
“臣是担心,若臣当众说出所想,可能会传到敌人的耳中!”郭嘉道。
袁耀会意,立即起身,将郭嘉带到书房,令心腹把守,又问之。
郭嘉说道:“陛下,您欲亲征,必不只是为了杀刘去卑和灭匈奴吧?”
“奉孝,朕的用意确实不只是灭匈奴,若只是灭匈奴,派两员大将足可胜任,朕想要趁此机会,一举攻下整个大陆,并逐步统一全世界,让汉人永无灭族之祸,让举天之下能进入一个没有国界的新文明之中!”袁耀道。
第五百八十二章 郭嘉论西征
“陛下,正因为如此,臣才没有当众进言!”郭嘉闻言,登时激动起来。
“嗯!”袁耀点头,示意郭嘉继续说。
“陛下,大仲帝国强,而匈奴弱,主公想要征服全世界,必会尽起精锐,匈奴得知后自知不敌,就会联合大月氏以及安息国,举西方之兵与我大仲对抗!如果成为这种局面,只怕我们不但灭不了匈奴,反而会因为大军不能前进,无法从敌国获得粮草,而后方粮草也会不继,这种局面将对我们极为不利!”
“就算我大仲技术先进,武器铠甲精良,强行灭掉西方诸国后,兵力也会伤亡惨重!既使胜,也无法进一步控制西方诸国的百姓!”郭嘉道。
袁耀点头,郭嘉说得非常对,据秘密的情报估计,整个西方百姓之数量绝不低于汉人的数量!亦是数千万的级别!
灭匈奴可以,毕竟匈奴现在总人口已不足二十万,既使全民皆兵,也就二十万之数!
但是在战胜了西方,灭掉了大月氏,安息,罗马之后,那数千万的百姓是不能去屠杀的!一旦开始屠杀,百姓自知必死,必会进行绝地反抗,就算只有一半的男人拿起武器抵抗,那也将是一千万以上的大军!!
汉人现在总共才二千五百万,除去小儿,老人和女人,最多也只能出动三百万的杂合军!!
三百万对一千万以上的大军,甚至是两千万以上的大军,还是在异地,这个胜算有多少?
若这三百万全部是精锐还有可能取胜!!
以大仲现在不到五十万的精锐和几百万杂役,想要灭掉西方数千万人,这不现实!!
就算真的灭掉了,还有澳州,还有美州呢?那时还哪里有多的兵力来征战?
袁耀从来没有打算杀光全世界除汉人以外的人种!
“奉孝,那你认为,我该如何进攻匈奴?”袁耀问道。
“陛下可先暗中尽起精兵,等匈奴得到消息时,为时已晚,那时,陛下只用一计,驱虎吞狼!这也我们之前未完成的计谋,只用依照前计,继续执行下去就行了!!”郭嘉道。
“嗯,朕将三袁留在北方,就是此用意!”袁耀微笑道。
郭嘉拱手,又道:“驱虎吞狼之计若是用活了,足当百万雄兵!!若是被识破,则毫无用处!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小心行事的原因!!”
“我军逼得匈奴紧了,他们感觉没有生路,就会掉过头来,作困兽之斗!!”
“若安息、大月氏、罗马为羊,则匈奴为狼,三袁为虎,我军为龙!!”
“异族虽众,自有如狼一般的匈奴一面躲避我大仲军队的进攻,一面去屠杀他们去求生存!”
“三袁在后如虎,不紧不慢的追着匈奴,杀匈奴取得异族的好感,而陛下大军在最后,不但可以监督三袁的大军,更可以安抚当地的百姓,顺便利用我大汉的先进文明,将这些感激的异族百姓汉化,这样才是无上的一统之道!”
郭嘉说完,深深一拜,瞳仁中闪着智慧而深遂的黑光,“陛下,臣说完了!”
“奉孝,你的计谋非常好,若能成功,灭掉几个西方大国不难,但是朕有几点不明!”袁耀皱眉,“首先,朕不知道的是,以匈奴的残忍,会不会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战略,不给我军留下任何的补给?要知道我方大军万里奔袭,是不可能带上足够的粮草的!!万一兵粮断绝,又不能从当地得到补给,数十万大军只有饿死在千里无人烟的战场上!!”
“陛下,臣认为匈奴必会实行三光的战术!!这样做,不但可以使我军得不到粮草,也可以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女人,等匈奴抵达他们认为足够远离大仲的时侯,他们才会停止屠杀当地人,而是选一块地方安定下来,靠掠来的女人,迅速生养后代!!以图崛起!!”郭嘉道。
“啊!!那这样……我军岂不是寸步难进?而匈奴人却可以仗着马匹,全民快速的逃往西方?”袁耀吃惊道。
“无妨,陛下只要备下一定的粮草,并与匈奴的进军路线错开就行了,追在匈奴后面的是三袁,兵力并不多,就算匈奴烧杀,遗露的也足够这些兵马食用了!”郭嘉道。
“那我军应选哪一条路线?”袁耀问。
“臣认为陛下应三路齐进,北方一路全部骑兵,命三袁率领,沿着草原,从乌孙国之北进攻乌孙,然后进攻康居,追击在匈奴的后方!”
“下路可以让益州牧甘宁的步兵和水兵为主,再命羌族相辅,若羌族抗命,可令其先灭羌族,再向西进攻,,中路陛下亲自率领,步骑混杂,从凉州到西域,从乌孙国之南进攻乌孙,破之后,再向西进攻天竺,最后进攻安息!”
“下路是南方,粮产丰富,如果我中路粮草有不继,可以令下路支援!!”郭嘉道。
袁耀连吸了几口气,惊叹道:“奉孝,你好大的手笔啊!!若依你之计,只怕这一出征,两三年都无法再返回了!!!”
从平舆到罗马就算不翻山,不绕道,也有近两万里的路程,再到罗马以西,欧州的最西方,又有数千里,若袁耀想要统一整个欧亚大陆,这两万多里路,就算大军每天行军一百里,一天也不停歇也要走快一年的时间,何况还要进行战争,还要停留呢?
想要一统之后,再返回平舆,最少也要两年多到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陛下,正如您一直说的,此战是关键!!而且大仲军民士气正旺,正是对外进行战争的大好时机,就算时间再长,我们也只能去做,除非主公您打消统一全世界的念头!!”郭嘉道。
袁耀点头,又问道:“朕还有一个问题,凭我大仲帝国的数十万汉军,如何真正的赢得西方异族百姓的心?如果异族不服,年长月久,终有一天,还是站起来反抗朕的大仲帝国的统治的!”
“先统一其货币,再统一其信仰,最后再统一其语言,做到这三点,异族的百姓将永远与汉民融为一体!”郭嘉道。
“奉孝,你说的这三点朕也知道,但是要真正做到不容易!如果以强制性的统治手段去逼迫,这只会让加深异族对我汉族的仇视!!既使表面上认同,但是骨子里却会抵制被汉化!”袁耀道。
第五百八十三章 百万大军西征
“移民!陛下!这是最简单的办法!”郭嘉道。
“朕让数十万大军留在西方,不就是移民了吗?”袁耀道。
“臣说的是移民,是要将大汉的老人、男人、女人、还有孩子,以户为单位的迁居过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异族之民感受到汉文化,同时也在下一代之间产生深厚的情谊,如果只是命士卒留下,取异族之民的女人,只会让异族感受到是被压迫,而留下来的士卒最终只会被异化,而不是同化!”郭嘉道。
袁耀眼前一亮,噫了一声,脑中的疑问豁然而解。
汉人同化异族的能力,袁耀非常自信。
如果十户百姓之中,有三户是汉人,哪怕其余七户是异族,最终汉人也能这七户异族!!
在进攻西方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伤兵,这些伤兵不可能跟上大部分前进的速度,也不可能踏上万里的回程之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些伤兵作为管理者,管理所占领的一片片土地。
当然,最好是实行分封制,让士卒既有留在异地的愿望,也可以有更多的特权和资源去以汉人为荣,并有足够多的钱粮去生肓下一代!!
“好计!!奉孝,这次西征我希望你跟在朕的身边,随时为朕出谋画策!!”袁耀赞赏点头。
郭嘉闻言,立即拜倒在地,激动叩首道:“陛下,此臣之所愿也!!”
袁耀将郭嘉扶起,轻拍了拍其肩,语重心长的说道:“奉孝,你也明白,西征一去将数年,朕希望你提前做好准备,将家人的生活安排好!”
“谢陛下关心!”郭嘉感动欲再拜,不过被袁扶住。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