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东汉末-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冯耀便递上早已备好的任命文书,请刘协盖章。

    刘协亦正恼怒因为南匈奴兵屠杀之事,致使东垣城几乎荒芜,立即同意,捧起玉玺,盖章,命小黄门交还给冯耀,并说道:“冯爱卿,你爱护百姓的事,朕也有所耳闻,朕相信你的忠心,以后这等小事不用上奏了,你直接执行便是!”

    ……

    洛阳城

    董承自从受冯耀所托,前来修缮皇宫,便不停的招募人手,同时又派出亲信四处许下承诺。

    洛阳附近,不管是贼兵,还是豪强,纷纷依附,送钱送粮,甚至为了得到足够的钱粮,很多势力都开始四处劫掠!除了劫钱粮,还劫人口,这些人口大多数被送往皇宫之内作为苦力,进行免费的劳作,其中一些妇人,姿色稍好者则被收为己用,姿色上佳者,则被供养了起来,预备在皇帝回洛阳后,进献给皇帝充实后宫。

    这些消息,冯耀得知后,大为震惊,但是一想以后,又忍了下来,只推不知。

    ……

    随着皇帝移驾东垣城,冯耀参与朝政,司隶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张济正为得到了皇帝的原谅而高兴,刚刚将关押的宫女及内侍送还,很快便发现郡下各县竟然拒绝将秋收的粮食送上!

    一打听之下,才知此事背后竟然是冯耀在操控。

    张济大惊,急唤来其子张绣及大将胡车儿商议,胡车儿建议出兵讨伐不服命令的县城,而张绣则反对。

    犹豫了一天后,张济忽然接到斥候的情报:河东因为缺粮,白波军李乐、胡才在冯耀、杨奉、韩暹、杨彪的默许下,正大举来攻,欲夺弘农的秋粮!

    接到这个消息,张济长叹一声,知道时势已去,急下令,命将士收拾所有粮草及物品,从弘农城南逃,逃往弘农郡南部与南阳郡交接的群山之中。

    河内郡

    刘备得知其太守印被作废后,担心曹操、董昭、黑山军三面来攻,急得头发都多出了几根白丝。

    陈登进言道:“主公,可恨冯耀太狠毒了,这是要置我们于万劫不复!!现在除非一计,否则我们都将会死于此地!!”

    刘备急问计,陈登道:“请主公立即让出河内太守之印,并率军投靠曹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生存下去!以曹操与袁绍的关系,我想一定会得到朝中其他官员的支持的!”

    陈瑀亦道:“主公,元龙说得有理,如今冯耀在朝中权力渐盛,其对手韩暹、杨奉,及皇帝等定会心生忌惮,只要我们投曹操后,再由曹操上表向皇帝表忠心,并加上袁绍的推荐,我相信曹操定能成功当上河内的太守!”

    刘备点头,急令各手下去安排投靠曹操之事。

    ……

    东垣城内

    镇东将军府

    “主公,想不到刘繇的手下太史慈还真的有几分本事,竟然在泾县抵抗了孙策数月之久,只不过可惜最终仍是败给了孙策!”杨武叹道。

    此时冯耀、杨武、赵云、许褚、刘顺等围在一起,议论刚得到的消息。

    冯耀感叹的同时,也更多了一分胜券在握的信心。

    豫章太守之争已经有了结果,而这个结果正是冯耀所希望的,朝廷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战胜了刘表任命的诸葛玄,诸葛玄败退回了荆州!

    而刘繇因为帮助了朱皓的原因,也在豫章得到了一处屯兵的地方,留在了豫章。

    守在丹阳郡的太史慈完成了使命,见刘繇弃他在丹阳郡,又感于孙策的真诚,便投靠了孙策,成为了孙策的手下。

    “好了,我相信孙策是不会辜负我的,太史慈在他手下也好,正好可以增长孙策的实力,让他有了以平定扬州南部的实力!!”冯耀道。

    “那刘繇呢?”杨武问。

    “放心,刘繇遭此大败,现在虽然躲到深山之中,得以自保,但是也没有了再次翻身的机会!必然郁闷,已不用我们再担心了!我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曹操!”冯耀道,“想不到曹操能得到这样的造化,竟能同时收降刘备、关羽、张飞!”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刘备既然已被叛定了反罪,为何投靠曹操,曹操不但不被治罪,反而被正式任命为河内太守!!”许褚愤愤不平,恨声道。

    “仲康,稍安勿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事表面上看是我们吃亏了,但是或许对我们更为有利!河内本来就不是我所想要争夺的地方,而此时我忍气吞声,也正好可以消除皇帝对我的戒心,这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计谋,所以你们一定要给我记住了,切不因此而闹事!一切要低调行事!明白吗!”冯耀道。

    “明白,遵命!”许褚大声道。

    杨武、赵云等将亦各点头抱拳,表示遵命。

    天下,在冯耀的影响下,不只朝廷在发生着改变历史的事实,便是远在海外的地方,亦因冯耀的决定而轰然与历史背道而驰!

    东海

    海面上晴空万里,海风徐徐,六月份,正是最为炎热的时侯!但是在海面上却要凉爽了许多。

    这正是出征的最佳时候!!

    在靠近百济国南部的海域,几条渔船正相互合作在海面上拉网捕鱼。

    其中一名渔民目光一呆,望着远方水平现突然出现的密密麻麻的黑点,似是有些不解,这名渔民的异样很快引起了其他渔民的注意,纷纷望去。

    很快,那点黑点全部露了出来,快速变大!

    “不好!是倭寇!!倭寇来了!!”一名年老的渔民惊恐的大叫起来。

 第五百零一章 八万儿郎征海外

    “快逃!”

    “不!倭寇的船比我们的渔船快,跟他们拼了,杀一个保本,杀两个赚一个!”一名年约三十岁的中年渔民大吼道。

    其他渔民闻声一震,几名慌张的渔民顿时冷静了下来,知道若真的逃,是绝不可能逃掉的!

    “反正是一死!不如就听老崔的!”那名年老渔民眼神猛的坚定,操起一把渔叉高声喝道。

    “跟倭寇拼了!!”渔民们顿时双眼血红,开始低声吼叫。

    这些渔民的服装打扮与汉人有些相似,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不过,他们的相貌与汉人却十分的相像,说的话也是汉人的语言,不过口音却与中原的汉语口音存在了很大的差异。

    若不服装的不同,看起来很容易将他们误认为汉人,但是他们却是来自百济国的渔民。

    那名三十岁的中年渔民正是其他渔民口中的老崔。

    在外围的几条渔船此时向着老崔所在渔船靠拢了过来,似乎只要跟着老崔,一切皆有可能!

    “老崔!我们该怎么办?”年老的渔民早已冷静了下来,因为年纪大,经历的事毕竟要多一些,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崔姓中年渔民迅速看了一眼四周,见十数名渔民都各自提起了刀或渔叉,作好了准备,便点了点头,喝道:“快将所有船都连接起来,这样可以避免还没有接战便被倭寇的船撞翻!”

    吼!!

    各船上的渔民立即行动,各取绳索,钩子,熟练的将船连在了一起,这是他们以往遇到大风浪时,曾采取过的保命的措施!

    渔船一共有六条,每船上皆有两到三个渔民,一共是十五人。

    就在他们刚刚将渔船连接好,前方的倭寇船来得更近了,也看得更清了,大量的倭寇在船上奔走呼喊。

    倭寇船约有三百余只,清一色的漆黑颜色,每船上约有十名倭寇,这三百余船,共有三千余倭寇!

    十五名渔民对抗三千名倭寇,这无异就是一种自杀,但是他们此时别无选择!

    “天!!那,那是什么!”

    “我看到了什么!”

    突然间,包括老崔在内,十五名渔民面色震惊,目瞪口呆,不敢相信的看着前方。

    那些倭寇之所以在船上奔走呼喊,并不是来对付这几条小小的渔船的,而在是逃窜!

    此时,在三百倭寇船的后方,突然从海平面上冒出了无数庞然大物船的战船!

    战船足有二十丈大小,风帐密布,旌旗招展,相比倭寇的数丈大小的船,大了数倍不止!其数量更是远在倭寇船之上,此时正排列成一个大大的弧形阵列,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头巨大无比的海兽,正张口欲将所有倭寇一口吞下!

    “哈哈哈哈!!原来倭寇是在逃命!”

    “好!太好了!杀光这些可恨的倭寇!”

    众渔民欢呼了起来,但是领头的老崔却眉头拧得更紧了,眼中的惊骇之色更甚!

    “这是什么船?……,竟然……!”老崔找不到语言来形容所看到一切,口中喃喃自语,他不敢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以他的认知,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树可以做出这么大的战船来!!

    “杀…………!”

    很快那如巨兽的庞大战船很快追上倭寇船,瞬间撞沉了大量倭寇船,并将整个倭寇船队吞没,震天的喊杀声,既使相隔了数百丈仍然如海潮般,汹涌而来!!

    十五名百济国的渔民,脸上满是兴奋与惊骇之情,握着武器的手,指甲几乎掐到了肉中都毫不知觉。

    亲眼看着不可一世的倭寇就眨眼间就灰飞烟灭,除了那些仍然漂着的倭寇船能证明他们曾经存在,似乎这一切就如同梦境一般。

    老崔没有趁机逃走,而是命所有渔民停在原地,等待命运的安排,因为他知道,既使是这如巨兽船的船队中,派出一只最小的战船追来,他们也绝不可能逃脱,与其逃亡让对方当作敌人,不如留下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老崔看到了那些战船上的旗帜!

    旗帜上绣着的硕大的字体,是汉字!虽然老崔并不认识这些汉字的意思,但是莫明的就有了一种亲近的感觉。

    管承、郭祖、李典奉命进攻倭国和百济三韩等国,一共带有三百只二十丈大型海战船,以及六百只十丈长的中型普通海战船,另外在大型战船上,每船还附有四只一丈长的微型平底船,中型战船上也同样附有这样的平底船,不过只有一只。

    整个船队一共是九百艘下海的大中型战船,另有一千八百只微型的平底船,共有将士共七万五千名!

    在准备了一个多月后,管承、郭祖本来是分别准备进攻倭国与百济三韩的,但是在刚出发时,还没有来得及分开,便在青州的东莱郡附近海域发现了这只倭寇的船队,于是一路追杀而来,直到快到百济国附近了,这才搜到倭寇船队的具体位置。

    在迅速解决完倭寇后,老崔这几艘小小的渔船也被发现,很快十五名渔民并没有任何的反抗便被带到管承的面前。

    郭祖、李典亦闻讯来到了管承的旗舰上。

    “请饶了我们!我们只是普通的渔民,并无恶意!”老崔在见到管承后,终于开口了。

    “咦?你会说我们的话?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管承惊讶的问道。

    “在下姓崔名健敏,健康的健,敏捷的敏,是百济国的贱民。”老崔用带着百济国口音的汉语回答道。

    “那你为何懂我们的话?据我所知,在百济国,只有贵族才懂我们的话!”管承问道。

    “如将军所言,百济因为是有汉人血统的高句丽王族所创建,所以百济王族和贵族都会汉人的话语,而在最底层的马韩本地蛮族是不会汉人的话语的,但是近些年,因为汉朝的动乱,很多汉朝青州徐州的百姓为了避乱,举家逃到了百济国,因为没有身份的原因,只能以百济国的奴隶的身份生存!”崔健敏说道。

    停顿一下,崔健敏突然伤感了起来,眼中不觉滚落下了一串泪水。

    “……我还记得那年我离开青州东莱郡时,刚刚满十岁!虽然过去了二十年,但是无时无刻都在梦想着,有一天能回到家乡东莱郡去!”崔健敏伸手拭去了泪水,声音哽咽。

 第五百零二章 突袭百济国

    “原来是这样!”管承感慨道,看向崔健敏的目光有了一些不同,又指着其他的十四名渔民道:“他们是什么来历?”

    “回将军,他们中一部分也是汉人的后代,只不过是因为出生在百济,所以只能听得懂一些简单的汉人的话语,还有一些则是百济国的王族在征战中得到的奴隶,我们这十五人都是属于百济的奴隶!”崔健敏道。

    十五名渔民中的几个能稍稍听得懂汉语的立即点头,并用生疏的汉话喊道:“将军!我,是的!”

    管承点头,命手下将十五人带下去。

    “郭将军,李将军,你们怎么看这十五名百济的渔民?”管承道。

    刚才的情景,郭祖、李典俱者一清二楚,他们还记得冯耀在他们出发前的命令。

    “,百济以及三韩有许多我大汉的移民,并且他们大多数已经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特别百济国,百济国的国王原是大汉属国高句丽人,!”

    “对百济国以及三韩,我们不能按对倭国那样去做,只要将所有不服我们管辖的敌人全部消灭即可!”

    李典并不是很清楚冯耀的命令,所以看向了郭祖。

    郭祖脑中回想着冯耀的命令,沉呤了一下,抱拳道:“管将军,主公当初也有意让我们好好照顾百济的汉人,既然这十五名渔民中有一大半是汉人,不如等一下我们试探一下,如果他们确实有归降我们的意思,就全部饶了他们的性命吧!”

    李典闻言后,点头道:“管将军,我们虽然有近八万的兵力,但是相对整个倭国及三韩来说,还是太少了,不如利用百济的汉人以及底层想要改变命运的奴隶,推翻现在统治者,然后再利用这些三韩的百姓作为前锋,带着他们对倭寇的仇恨,去灭掉整个倭国!”

    “好!既然如此,我想我也不如暂时缓一下进攻倭国的计划吧,全力配命郭将军先取百济及三韩,再两面夹攻倭国!两位将军以为如何?”管承道。

    “我赞成!”李典道。

    “我也同意,当初主公就嘱咐我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进攻!”郭祖道。

    三人意见相同,想到以大军压境之势,百济三韩很快在握,不由眼中各露出振奋期待之色。

    很快,在管承的命令下,崔健敏等十五名渔民再次被带到几人面前。

    “崔健敏,我还有一事不明,你们既然能出海打渔,为何不趁机逃脱?”管承问道。

    “将军,不是我们不想,而现实根本不允许我们做这样的选择,首先我们的家人全部在百济贵族的掌握中,只要我们中任何一人没有回去,不但他的家人会全部被处死,而且所有一同出来的渔民的家人也会被处死!!”

    “而且就算我们不管家人的死活,逃到了青州,又能怎样,听说青州如今黄巾大乱,官府**,每天死的百姓比百济国所有的奴隶总数还要多!而且还有一点,虽然我们名为奴隶,但是只要听话,还是可以有一定有自由和一定的私人钱财的,若能活下去,说不定哪天就有机会能够翻身!”崔健敏道。

    管承点头,打消了最后一丝疑惑,剩下的只看这些人会如何选择了,于是笑着问道:“如果我现在就给你们这样一个翻身的机会,从此以后,你们的家人都可以自由的拥有自己的土地及宅舍,你们会不会与我们站在一起?”

    崔健敏闻言眼中顿时闪出光芒,激动的向其他听不过汉话的渔民解释了几句,十五名渔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眼中看到肯定的回答,无不大喜,皆跪伏叩首,拜道:“我等愿意!”

    几名不懂汉话的渔民亦在崔健敏的教导下,回答愿意。

    管承又说道:“你们这样快答应,难道不问问是怎么去实现的吗?”

    众渔民眼中露出迷茫。

    “我也不想隐瞒,我们这只大军的规模,相信你们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之所以来到这里,并不只是为了追这几千名倭寇,而是准备将百济以及三韩全部征服,并归入到大汉治下,若有反抗的人,全部诛杀,若能顺应者,则会得到和大汉所有平民一样的优待!”管承道。

    崔健敏似是猜到一些,虽然吸了一口冷气,但是没有太过震惊,而是急忙向其他渔民解释。

    “这这这,若是被知道,只怕我等的家人都会遭到毒手!”

    “啊!灭了三韩!!??不!!我是辰韩人,我不想我的族人被杀!!”

    “这是真的吗?”

    “老崔,我们是想反抗,但是前提是不能伤害我的家人!”

    “”

    众渔民神色各异,有吸气连连的,有大睁着眼的,也有吓得一屁股坐在船板上失神的,不过很快,便纷纷朝着崔健敏喊了起来。

    “不,不是这样的,你们放心,不是汉人,还是辰韩,弁韩,只要归顺,必能得到汉军的保护!你,如果你还担心你们辰韩人,你更应该配合将军”

    崔健敏费了好大一番工夫才将所有人说服并安抚了下来。

    “将军,他们不过是担心在此期间,家人会因此而被贵族的士卒屠杀,我已经对他们说了,只要计谋得当,不但家人不会有伤害,而且在推翻贵族后,我们作为有功的人员,还会得到将军的奖赏!我没有得到将军的许可,就先许下这样的承诺,请将军见谅!若不这样说,只怕我的同伴会因为不同意,而被将军杀掉!”崔健敏道。

    管承赞赏点点头,面露喜色,说道:“你真的让我有一些惊喜,如果你能真心实意的归顺,日后,我一定会向我的主公推荐你的!”

    说完,又含笑起身,拍了拍崔健敏的肩膀,笑道:“老崔,你这个称呼不错,不如我以后就这样称呼你吧?”

    “承蒙将军抬爱,老崔这个称呼正适合在下!”崔健敏道。

    管承命人将崔健敏等十五人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并要求所有将士平等看待他们。

    三天后,此时的冯耀仍在东垣城与百官及皇帝斗智斗勇,董承在洛阳也忙得不亦乐呼的拼命揽财,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百济国,则打响了冯耀布属已久的征战海外的第一战!!

    在崔健敏的向导作用下,管承、郭祖、李典三将为了实现对崔健敏的承诺,并没有大军压境碾平所有不服的势力,而是由李典的龙腾军扮作百济人的模样,在避开了百济的防卫后,突入到金姓贵族的家,迅速斩杀了数百名金姓的家兵,将金姓一家人围在了院子中。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三章 新百济王

    “你们这些贱民竟敢勾结贼兵,不怕被杀头了!!?”金家老爷大声怒喝。

    李典化装成了一名山贼头目的模样,一共带了一百名龙腾军前来,将这些金家人围住,不是为了他们费口舌,而是为了确认有没有漏网之鱼。

    “老崔,人都齐了吗?”李典问道。

    “齐了,按我所知道的,金家本家全部在这里,其它的金家的亲戚什么的就不清楚了!”老崔道。

    “好!动手!”李典低声喝道。

    崔健敏持刀领着众渔民及刚解救出来的奴隶,眼中闪着仇恨的火焰,怒喊着四面扑上,乱刀齐下,很快便将金家人全部杀死。

    鲜血顺着不平的地面,滚滚流动,很快在一处低洼处汇在了一起。

    “哐啷”

    刀掉落地面,发出一阵响声,一名奴隶显然是第一次杀人,杀人之前因为有一股怒火支持,还没有觉得什么,此时看着满院的尸首及鲜血,手不断的哆嗦着,手中的刀不知是拿不稳,还是出于害怕,掉落地面。

    其他的奴隶大多数都在哆嗦着,面色惊恐,神经紧绷。

    这个时侯,必须要有人站出来领导这些奴隶,否则很多奴隶都会因此而漰溃。

    “老崔!这是你的机会!我希望你能领导他们!”李典走到崔健敏的身边,鼓励道。

    崔健敏亦是第一次杀人,但是自幼坎坷的经历其心性早已比其他奴隶坚强了许多。

    虽然其面色有些苍白,但是一想到以后再也不用与他人为奴为仆,甚至可以让汉人在这一片土地上当家作主,眼中的光茫便更加闪亮。

    “李将军,谢谢你!”崔健敏朝李典抱了一下拳,大步一踏,走到了处高台上,双眼变得凌历,一扫院中的百余名奴隶,最后眼神与站在这些奴隶中的父母苍老激动的眼神相交,点了点头。

    “我宣布,从这一刻起,我们自由了!!我们以后再也不是奴隶了!!!”崔健敏举起大刀,大声高喊。

    所有奴隶登时欢呼了起来,高声大喊:“我们不是奴隶了,我们自由了!!”

    不少奴隶在喊完之后,激动的互相拥抱在一起,脸上流下激动的泪水。

    也有不少的奴隶振奋点头,双手与旁边的人紧紧的握在一起。

    “大家听我一句!”这时一声高喊从奴隶群中传出来,是一名年老渔民。

    李典一眼便认出了那名老渔民的身份,正是之前的十五名渔民之一。

    老渔民在众奴隶中还算有几分威望,听到他的喊声,很快奴隶们便安静了下来,看向他。

    “听我说!我们虽然得到自由身,但是这样一盘散沙,很快就会被闻讯而来的百济国士兵打败!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王来领导我们!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将这份胜利保持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老渔民大声道。

    “对!我们应该有王!”另一位渔民大声附和道。

    “王!王!!!我们要有王!!”众奴隶欢呼道。

    很自然,一些奴隶的目光便看向了崔健敏,还有一些则看向了李典。

    崔健敏见状,立即大声道:“我们的这一切,都是汉军所带来的,若没有汉军,则我们在以后的战斗中,也绝不可能获得胜利,若要选王,必须从汉军之中选!”

    崔健敏想要不并不是当一个王,同时他也深知他绝对没有当王的本事,之前管承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汉军之所以进攻百济国,并不只是为了解放奴隶,而是欲吞并整个三韩!使三韩所有的土地都归入大汉的版图之中。

    不过,眼下这些人还并不清楚具体的情况,所以难免会有一些的误解,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李将军!”崔健敏向李典抱拳询问。

    李典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不过却也因此心中一动,脸上露出了笑意,心道:“或许我这样做,主公会更加高兴!”

    众奴隶注意到崔健敏的举动,登时想起了之前崔健敏等人曾透露的,关于这群神秘的汉人的情况!

    “若是选一位汉军为王,说不定还真的可以一举而统一三韩,…………”众奴隶瞪大了眼睛,屏气静声,露出对未来的憧憬。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李典跳上高台,在崔健敏耳边轻声交待了几句,崔健敏眼中露出振奋和激动之色,连连点头。

    “听我说!!”崔健敏大声道,“我们既然走上了这一条不归路,只有一个王,还不够,还必须还要以王的名义成立一个新的国家,并以国家来号召所有愿意加入人们!具体的情况,请汉军的李将军来宣布!”

    崔健敏话音一落,奴隶更为激动,能在第一时间成为这个国家第一批子民,无疑是一种荣耀!

    李典大声宣布道:“新的国家就叫新百济国,而我们的王姓袁名耀,至于国王,你们现在不去了解,只要记住这个名字就行,日后,必有一天,我们的王会来到这片土地,与他的子民见面!”

    袁耀即是冯耀,李典担心直接说是冯耀,会引起汉朝的注意,便灵机一动,称为袁耀,这样即可以名正言顺的进行征战,又可以消除军中对王位的窥觑,毕竟在这海外的土地上,难免会让一些手中有重权的领兵将军生出野心!

    下面的奴隶无不露出振奋的表情,不过虽然有了新的国家和王,但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还是他们自己将来的利益,关心他们作为新百济国的子民会得到什么样的权利和生活。

    李典当然能明白新百济国子民的心中所想,想了一下后,立即又大声宣布道:“吾代吾王宣布,凡是加入新百济国的子民,皆可以免费得到一顷地及一住宅!并免去一年的税赋!凡是加入新百济国的子民,又加入新百济军的士卒,可以得到两顷地及两住住宅,一名仆人,免去三年的税赋!”

    这一套,基本是照搬冯耀在汝南实行的一套策略,不过李典稍稍改动了一下,减少了士卒免税的时间,增加了得到的田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厉新百济国的子民成为士卒,使得接下来的进攻可以更加的顺利。

    同时,李典还有一想法没有说出,以现在汉军的总数,要灭三韩轻而易举,但是难免会有损伤,而且在汉军走后,留下来的仍是原来三韩的百姓,只不过是改个国家名而已,时间长了,很有可能会再次独立出去。

 第五百零四章 平定三韩

    以新百济国的子民去灭三韩,消耗的就是本地的人口了,而且是男人,这一仗打下来,统一三韩的时侯,本地的男人将十不存一,相应的则是十个女人有九个没有男人,如果让汉人尽量的多娶些本地的女人,下一代的人口中,将有九成的都是汉人的血统,以后不管新百济如何变,再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既然同是汉人,当然也不会愿意再独立了,以三韩这样的一块土地,将来将会是一个州或是一个郡的规模。

    李典宣布了新百济国的基本国法后,所有奴隶皆欢腾了起来。

    “国王万岁!新百济万岁!!”

    “哈哈!我们以后就是新百济人了,再也不是奴隶了!!”

    趁着所有人兴奋,李典又立即宣布道:“既然有了新百济国,当然也有新百济军,吾代吾王宣布,成立新百济军,由崔健敏为第新百济军的部曲督,负责统领新百济军并扩充人数!”

    崔健敏欲推辞,但是在众人的推举下,只好就任。

    接下来,李典便将这一百余名新百济国的百姓交给崔健敏管理,并派出士卒一面通知管承、郭祖,一面命士卒在四周寻找可以建城的地方。

    管承、郭祖两将得知李典旗开得胜,占领了一块地方后,随后便各率一万大军登陆,与李典汇合,同时,李典的三千龙腾军亦在同时赶到。

    “李将军!这样做主公若是怪罪下来,只怕责任不小啊!”郭祖有些不满的对李典说道。

    征三韩是以郭祖为主来负责的,管承负责的是征倭国,而李典则是居然协调并支援,可是现在李典并没有与他商量便作主成立了新百济国,这难免让郭祖有些不悦,不过郭祖也清楚,虽然管承和他的兵力绝对占优,也是征两国的主导,但是李典却是主公的亲兵,是龙腾军,在某些方面确实可以代表主公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