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东汉末-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也似是指日可待!!
“元龙!!若有一天,吾大业能成,必不会忘却你今日之言!!”刘备急从座上起来,紧握陈登双手,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
冀州袁绍下令:“虽然吾与冯耀定下停战协议,但是吾与黑山军却没有协议,高干接令,吾封你为并州刺史,你速率五万大军进攻并州,若是黑山军敢进攻河内,其后方必空虚,正是我们夺取并州的大好机会!!”
长安城
李傕接刘备书信,立即与郭汜商议,怒道:“冯耀屡受吾大恩,若不是吾提拔,如何能有今日地位!吾悔不听汝之言!!还有白波谷的贼兵,竟敢背叛吾,也该好好给他们一点颜色看了!!”
郭汜叹道:“稚然兄,冯耀等敢在吾司隶动兵,这根本就是不将吾等西凉军放在眼中,不过冯耀敢出兵司隶,只怕谣传是的!冯耀很可能已经得到了皇帝的密诏!西凉军中已经有内鬼了!!”
李傕点头,目射寒光,立即唤来一名亲信,命道:“速传吾侄李暹前来见吾!”
李傕郭汜两人在府中议事,李暹也很快抵达,将当日之事一一细说,其中数次提及贾诩时,皆是咬牙切齿,愤恨不已。
却说贾诩听得长安城中谣言四起,大惊,急来见李傕。
李傕得报,呵呵一阵冷笑,与两人道:“来得正好,吾正欲去拿他治罪,不想却送上门来!”
于是令宣贾诩进府,与郭汜等高高而坐,假作笑谈。
“参见大司马!参见郭将军!”贾诩一进府,便感觉到了府中异样的气氛,不敢大意,一改往日语气。
“文和!上次吾侄要搜孟建之身,可是你出面阻止?”李傕转过身子,眉目含怒,杀气隐然散出,大堂内空气为之一冷。
贾诩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大声道:“诩并不知情,只知当时形势紧急,所以喝止了李暹的行为,诩为西凉人,绝不会使西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请大司马不要轻信谣言,只要大司马将皇帝控制在手中,天下诸侯便是再强大,又怎么跳得出大司马您的手掌心呢?”
“呵呵!是吗?……”李傕皮笑肉不笑,已在心中暗思如何处置贾诩。
贾诩本是十分机敏之士,登时心中一颤,知道李傕杀心已动,心道:“我劝和了李郭,对李郭来说,已经没有用处了,现在之所以犹豫,只是顾忌我同是西凉人的身份,不好立下杀手,只怕时日一长,我必遭其毒手!而我死后,以李傕的性子,也定会斩草除根,一并除去我的家人,……”
“大司马,诩自思对不起大司马,诩请辞宣义将军之位!!”贾诩立即禀道。
李傕本来还在头痛如何处理贾诩,见贾诩主动请辞,一下子便放下心来,只要贾诩没有兵权与地位,也不必太过在意了,不过仍是惋惜道:“文和,既然你意已决,吾也不好强人所难!不知你此去,是打算回武威,还是别有去处?”
贾诩道:“华阴县离此不远,段煨又是我同乡,我想去他那里,租几亩薄地,与妻儿携老,岂不快哉!”
李傕闻言,哈哈大笑,命人取来百金,付于贾诩道:“文和,你既有此意,我哪能不成人之美?这一百两黄金,你先拿着用,若有不够之处,只管来信问我要好了!!”
贾诩大喜接下,拜谢,接下黄金,取下印绶兵符等交给李傕,告辞而去。
大司马府中,李暹不解问道:“叔叔,为何要放贾诩离去?”
李傕笑道:“侄儿,不管贾诩倒底是何居心,他既已经辞职,并放下兵权,已经不足为患了,况且又没有真凭实据,若冒然将其治罪,必会引起西凉军的哗变,而且贾诩是去投段煨,段煨只不过一个小小的中郎将,无论是在名望上,还是在职位上,都不能与贾诩的宣义将军相比,虽然同乡,但是吾猜段煨怕贾诩声望过高,突然发动兵变夺其兵权!!很有可能就会找个借口将其杀掉!这样我等不是不用沾上骂名而除掉了一个心腹之患了吗?”
李暹愰然大悟,大赞李傕英明神武。
贾诩出得大司马府后,自思:“还好我说是去华阴,若说是回武威,李傕必忌惮我,害怕我回乡后,依靠声望又迅速拉起一支军队来!希望段煨能容得下我,让我等全家人能有一个安身之所!只求家人能幸福快乐!”
贾诩回家后,连夜将家中细软打包,次日一清早,城门开处,便出城向东,一路直奔弘农郡华阴县,投段煨而去。
冯耀在长安城传播的谣言,皇帝亦听到了,心中惧怕李傕前来算帐,终日忐忑不安,被安西将军杨定得知,便联合外戚董承一同秘密进言道:“陛下,如今李郭一方势大独大,其心必骄,不如趁此时提出东迁,很可能会得到同意,只要陛下能东迁,再联合河南尹杨彪的军队,必能摆脱李傕郭汜的控制!!”
第四百三十一章 董国舅怒喝李傕护驾东迁
皇帝刘协如今才十四岁,但也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目前在刘协看来,伏皇后之父伏完是可以信任的,董贵人之父董承也是可以信任的,而且相比伏完,董承还有另一重身份,董太后之侄。
刘协幼时因害怕被何皇后害死,曾由其亲祖母董太后亲自养育!!这血缘关系加上董氏一族的养育之恩,既使身为皇后伏寿之父的伏完也不敢与董承相比,如今董承的女儿又嫁给了刘协为贵人,这亲上加亲,更是加深了刘协对董承的信任。
于是命董承为代表,向李傕传达想要东迁的意思。
大司马李傕哪能同意,直接就将董承派来的使者赶出来府门。
董承先后派了不同的官员,甚至当今国丈伏完亲自出面,李傕仍是不同意。
第七次,董承大怒,亲自前往大司马府,见李傕怒道:“汝数次抗旨不遵,意欲何为?”
李傕亦怒,拔刀欲杀董承,被郭汜劝住。
李傕便喝道:“汝自恃身份贵重,以为吾杀不得汝乎!!”
董承哈哈大笑,批李傕道:“杀吾易,杀天下人难!!若吾死于此,只怕天下诸侯必不会放过汝!!”
李傕心惊,自思杀樊稠后,一系列的动乱差点将他置之于死地,董承这一句话正好戳中其痛处,于是色厉内茬,喝道:“如今全长安的兵力皆在吾之掌握之中,吾要何人生,何人便生,要何人死何人便死!”
董承一笑,问道:“请问李司马自认比之当年董卓何如?”
“不如又能如何!”李傕冷哼一声,背过身子。
董承又问:“请问当今天下诸侯实力比之当年何如?”
“这……!”李傕沉吟不语,现在天下诸侯,好像并没有一个与其交好的了,不管是北方的袁绍公孙瓒,中原的冯耀吕布袁术,南方的刘表刘璋,还是西方的马腾韩遂,这些大诸侯,不要说一起来攻了,便是其中一位杀来,也绝不好受!
董承见状,喝道:“既然如此,汝竟强行阻拦皇帝旨意,莫非是学当年董卓,意欲谋反了吗?汝不怕天下诸侯得知后,领兵杀到京城来吗!!”
“还有,如今长安瘟疫横行,粮食不足,百姓每日饿死者不计其数,若还留在此地,只怕不出数月,长安将再无一个活人,那时你便占得整个长安又有何用!!”董承继续喝道。
李傕大惊,冯耀进攻河南尹的消息,他早就得知了,再加上长安近日的谣传,他如何不惧,回想起当年董卓的惨状,不由不寒而颤,而长安城的现状,李傕比任何人都清楚!若再停留下去,万一皇帝真的也饿死了,或是染病而亡,只怕他真的要为千夫所指了,那时再悔之只怕已经太迟了!!
这时,其侄正恨贾诩,便上前说道:“叔父,可恨贾诩临走还欲陷害吾等,让叔父将皇帝控制在长安城,这不简直就是欲借天下之兵来灭我西凉兵吗?”
李傕猛然省悟,恨声道:“吾中贾诩之计也!”
于是立即收起了怒气,请董承上座,又将郭汜请到后面密室商议。
郭汜道:“李亲家,现在长安的形势,只怕会更严重啊,若不再想办法,只怕你我军队亦将无粮可食!!不如趁机提一些要求,然后放皇帝东归,让其自生自灭,若饿死或是病死,或是被杀死在半路,也怪不得我等,那时你再称帝,便也不会有什么人来反对了!!”
“嗯,此计不错,不过吾认为还是吾留着重兵镇过长安,你率兵一路跟随继续掌控为妙,如果情况不妙,你就随时脱身离开,如果有对我等不利的决定,你也可以及时的控制!!”李傕道。
“好,就依此计!”郭汜大喜。
二人出来后,郭汜对董承道:“想要东迁也可以,请皇帝封我为车骑将军,一切东迁之事由我作主!!”
董承得到答复后,因事关重大,不敢擅自作决定,便回宫与皇帝及百官商议。
次日,皇帝下诏封郭汜为车骑将军,封董承为安集将军,封杨定为后将军,三人皆进爵为列侯,命三人共同主导东迁之事。
兴平二年,夏五月初十,皇帝正式东迁。
此消息传出,天下为之震动。
最先得到消息的就是弘农郡的段煨、张济、杨奉。
三将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出使者朝见皇帝。
长社北,淆水河畔
冯耀大军已经抵达此处三天了,而河南尹杨彪却拒绝让冯耀进入河南尹,冯耀大怒,令昌豨、车胄引兵先行进行,一日之间便攻下了新郑,杀新郑县令,引军进入河南尹的辖地,进驻新郑城,又令昌豨攻密县,车胄攻苑陵。
五十三日,冯耀忽然收到皇帝已经东迁的消息,大为振奋,急与徐庶、赵云等将商议。
“原本预料皇帝还要一两个月才会东迁,不想我们才进入河南尹,皇帝就离开长安了,这让我们的整个计谋都被打乱!”徐庶叹道。
“主公,不管如何,属下认为,必须要在河南尹内设立一个粮草中转点,现在洛阳长一带极为缺粮,我军若是深入,粮草应放在第一位,实在不行,不如强行夺下洛阳作为中转点!!”赵旺道。
“哈哈,赵旺此计不错,反正皇帝想要东迁,必是奔着洛阳而来的,正好打下洛阳,静侯皇帝,一劳永逸!”许禇爽朗大笑。
戴陵、许定立即亦附声表示赞同。
不料斥候统领刘顺却忽然拱手,驳道:“主公,吾认为现在不适合进攻洛阳,也不适合攻打杨彪!”
“为何?”冯耀奇道。
“洛阳相距长安,比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相距长安更近,既然我们都已经得到了皇帝东迁的消息,杨彪定然要早于我们得到消息,以其河南尹的身份,迎接皇帝是其份内事,所以我猜测现在杨彪已经率兵离开洛阳了,正在前往迎接皇帝的途中!!”
“而我们一旦攻下洛阳,先不说给了皇帝不好的印象,而且等皇帝一来,总不能说没有粮草吧,如果有粮草,皇帝必会留在洛阳,不愿前往我们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样我们就完全处于被动了!!”
刘顺娓娓道来。
众将闻言,皆是一惊,大呼好险!同时无不对刘顺投去敬服的目光。
就连之前提出想将粮草屯在河南尹内的赵旺,亦是猛然省悟,大声赞道:“刘统领好眼光!!”
“呵呵呵!!刘顺此言甚为有理!!不知诸位还有其他看法没有?”冯耀点头道。
“主公!”一直沉默的赵云似是想起了某事,忽然眼前一亮,抱拳向冯耀一揖,有话要讲。
赵云这一路以来,很少开口,但是只要冯耀下令,无不依命圆满完成,短短不到十日间,便在虎卫轻骑中已经赢得了不少将领的夸奖,这让冯耀暗暗大喜,直赞赵云大才。
现在赵云这一开口,冯耀大喜,立即伸手示意,含笑看着赵云,说道:“子龙,你有何妙计?”
第四百三十二章 攻略洛阳
“主公,属下从常山南下时,曾经过俊仪县,发现俊仪县不但舟船特别多,而且所运大多都是粮草,俊仪离此并不远,我军完全可以依靠俊仪的粮草补给大军,还可以利用俊仪的船只渡过黄河!”赵云道。
冯耀点头,赞道:“子龙,若不是你提醒我差点忘了这点了,俊仪的县令陈任正是我的手下,去年击败颜良后,我就特意留下他管理俊仪县,欲将此县打造成关东豫兖青徐扬五州的粮草运输中心,你说得非常好,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建一个粮仓,有俊仪就足够了!”
“原来如此!主公之远见令子龙无比敬佩!”赵云目中露出惊讶的神色,但是很快便转变成了对冯耀的敬佩,脸上也不由露出微笑来,跟随这样的主公,何愁天下不平!!
“主公英明!”赵旺、许禇、戴陵三将同是拜服,去年他们也都亲身经历了对颜良的战争,当时并太不明白冯耀为什么会将陈任留在此地,现在细思,原来冯耀早就作好了进攻司隶州的准备!!
“呵呵!!”军师徐庶此时笑了起来,捋着胡须不住点头,目中更是有光芒射出。
“让军师见笑了,元直发笑定是已经有良策,请军师指教!”冯耀笑道。
徐庶一揖,说道:“主公英明,属下心中已有计谋了,刘备所依仗的不过是黄河天险,又依着糜氏家族的战船,不过现在看来,这些完全不是问题!”
“我军在东平一战时,曾收了下百余巨野泽的战船,一直闲在巨野泽中,并无大用,我想,这些战船温侯必定已经运到酸枣城附近的乌巢了,请主公立即派人去温侯处询问此事,若果真如此,这渡黄河的难题就解决了!”
“而我军接下来的行动方向,属下认为不如分成三路,一路此上攻辅助温侯的大军共同攻击河内,一路西进迎接皇帝,一路则向北前进,拿下荥阳作为后方的据点!”
“济水,濮水,睢水,汴渠,浪汤渠,此五水皆在俊仪、乌巢泽一带汇在一起,通过汴渠,经过荥阳,与黄河相通,而荥阳更是与河内郡的怀县隔河相望!!进可攻,退可守,更可以作为各路大军的后方据点!”
“温侯目前以酸枣为屯兵之所,已经顺水而上,攻下原武城了,只要再接着顺水而上,攻下卷县,与我军屯兵的荥阳互为犄角,渡河夹攻怀县,刘备必不能抵挡!!”
徐庶说完之后,向冯耀再一揖,坐回原处,沉默不语,而大帐内,众将皆被徐庶的一番详细计谋所震惊,无不在沉浸在徐庶布下的战局之中,帐内静得呼吸声清晰可闻。
冯耀扫视了众将一眼,又看了看徐庶,有些不解,按理,徐庶此计已经是非常完美的了,只要顺利实施,刘备必败无疑!!但是徐庶却反常的,眉头有些微皱,似有一丝难以消除的担忧之色。
“元直,你此计可谓完美,却为何突然又有了一丝犹豫?”冯耀问道。
徐庶长出了一口气,道:“主公,属下是在担心袁绍和曹操,河内郡毕竟在黄河之北,袁绍必不会轻易让我们占得河内郡,但是袁绍与我们定有停战协议,不方便直接出面,属下估计袁绍会暗中资助曹操,让曹操从背后攻击我们!!”
冯耀一怔,登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似河内挥手间就可攻破,但是若是袁绍出手,只怕……!
“战!!”冯耀思索了一会,猛的一击案几,大声道。
“不管敌人有什么阴谋,刘备、曹操都是我们的敌人,不除不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众将听令,依军师之计,我们兵分三路,立即展开进攻!!成败皆在此一举,万忘众将切不可大意轻敌!!”冯耀目光坚定,语气威严,不容置疑!!
徐庶闻言,猛的一扫眉间忧色,神情大振,点头高声道:“主公英明,吾必誓死一战!!”
大帐内众将顿时激昂起来,皆举臂高呼:“请主公下令,吾等愿为主公奋勇血战!!”
冯耀欣喜点头,此战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战,若胜,则可一举定天下,若败,很可能成为众矢之敌!
“赵旺、王成听令!”
二将立即出列,跪地接令。
“立即领兵出发,进攻荥阳,攻下荥阳后,赵旺留守,王成侍机渡河进攻河内!!你二将到达荥阳后,立即与温侯取得联系,商议渡河作战一事,切不可孤军冒进!”
“遵命,主公!”二将大声应命。
冯耀又道:“来人,传吾令,车胄将军攻下苑陵后,先取中牟,再折向北,经荥阳,作为第二路大军渡河支援王成!!传令昌豨将军,拿下密县后,立即前往虎牢关,等侯接应与吾大军汇合!”
两名斥侯立即上前,各接过令箭,离帐而去。
“余下所有将领,皆随吾,前往洛阳,迎接皇帝!!”冯耀大声命道。
众将轰然应命,群情振奋。
“事不宜迟,出发!!”
……
虎牢关
可谓是天下第一雄关,南连嵩山,北接黄河,山岭交错,险恶无比,历代皇帝无不依此险要,修建城墙,真个是一夫当关,万无莫开!!
洛阳,东西南皆有关隘守护,北有黄河天险,所以要想进入洛阳,除了破关,还真没有太好的方法!!
虎牢关座落在成皋县,出虎牢关向东,第一县便是荥阳县,相距不过数十里。
冯耀领大军声势骇人,所过县、乡、里,无不闻风而降,倒也并没有费什么事,很快就来到虎牢关下,与昌豨合兵一处,十一万大军,旌旗招展,杀气冲天,在关前一字排开,大有一言不合,立即将虎牢关碾为齑粉之势。
冯耀立即召来昌豨问道:“你先来此关前,虎牢关有何反应,为何会紧闭关门?”
昌豨道:“主公,虎牢关守将姓杨名忠,是杨彪家将,属下也不知是为何,只知刚一抵达此关,还没有来得及与守将见面,关门便关闭了,关下喊话也不回应,只好等到现在!”
冯耀正欲再问时,忽闻刘顺急急进帐来,大声道:“主公,关中出来一士,单人单骑,年约二十,自称姓杨名修,字德祖,欲求见主公,称有要事相谈!”
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冒出来的表兄
“杨修!!”冯耀失声惊道,这个人名他可太熟悉了。
“呵呵,想不到还挺有胆量的,好,带杨修来我帐中相见,我倒要看看他有没有这个胆量!”冯耀立即下令。
刘顺应声而去。
“只要杨修敢过来,进入我军范围,若是依我命,放我军入关,也就罢了,若是不然,休想从再从这里返回去!”冯耀一边等待着,一边考虑着要不要将杨修绑了起来。
这时军师徐庶上前小声提醒道:“主公,杨修乃是杨彪之子,杨氏在关中一带,颇有势力!或许这是我们和杨彪改变关系的一个契机!”
“嗯……,杨修?……杨氏……!”冯耀内心嘀咕,“之前倒是有些轻视杨彪了,杨修也是一个人才,杀了有些可惜,……,而且这朝中姓杨的还真的有点多,杨奉、杨定、杨彪……,只是不知道他们彼此之间都有些什么关系,……,看来以后得将密探的势力分布到全国才行!……”
冯耀坐于帐中,暗中思考着一些与此关联的事,不觉很快就听到帐外传来一阵得意的笑声。
须臾,刘顺已领着一文士进来。
文士约二十岁左右,看起来神情有些自傲,典型的那种从小衣食无忧,又自负有些才学的文士,杨修亦不能免,脸上挂着一副自信的微笑,举止从容有度,似天地都在其掌握之中。
冯耀眉头微微一皱,不喜杨修的举止形态,同时心中冷哼一声,自思若自己是曹操,只怕也忍不了杨修这种人!
立于冯耀身后的众将皆有不喜之色,尤其是许褚,面带怒容,向前一步,手已经握在腰中佩剑柄上,正欲发怒,冯耀看见,立即拦住许褚,低声喝道:“回去!”
“是,主公!”许褚遵命后退。
“表弟!”杨修丝毫不惧,不用刘顺引见,一眼就看出了冯耀的身份,笑着上前一揖道。
“……”这一声表弟把冯耀一下子叫蒙了,愣了一下,以为是听错了。
“表弟莫非是生表兄我的气了?”杨修再次笑问道。
不过这次,没等冯耀发问,已经恼了其身后一人,只听一声虎吼,一个彪悍身影猛的跃至杨修的面前,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一把便将拎着杨修,将其提了起来。
“吾主乃是安东将军、平舆侯、豫州州牧,岂是你这等无名之辈可以称兄道弟的!!再要无礼,吾立杀汝于此!!”许褚怒声大喝道,抓着杨修衣领的粗壮大手微一使劲,杨修立即满面涨红,两眼翻白,出不来气。
“仲康,手下留情!!”冯耀大惊,急出声制止。
许褚回首禀道:“主公!此人太过敢对主公不敬,不如一刀斩了了事,这虎牢关虽险,但是在属下看来,破之易如反掌!用不着和他们谈什么条件!!”说着的同时,已拔出了长剑,抵在杨修的脖子上,只等冯耀点头,这一剑便会毫不留情的挥下。
杨修此时哪还有半点的傲气,直吓得面如土色,大口的喘着气,四肢颤抖,连声讨饶:“英雄……英雄饶命!……饶命!……我……”
“仲康,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先放下他吧,看他有何话说!”冯耀道。
“遵命,主公!”许褚恭敬的应了一声,收回长剑,一松手,杨修跌到在地。
帐中众人无不人松了一口气,不过此时冯耀不开口,无人敢出声!
杨修喘了几口气,顾不得羞辱,急从地上起来,朝着冯耀恭敬的一揖,道:“弘农杨修,拜见将军!!”
“赐座!”冯耀语气威严,面上看不出表情,不过冯耀内心却是快笑了出来,此时的杨修不但帽子歪了,袍子上也沾上了不少的灰尘,脸上更是因为出汗,显得有些狼狈又有些好笑。
杨修惊魂未定,不敢看冯耀的身后,得冯耀之令后,这才松了一口气,举袖擦了擦额上的汗,坐于席下。
“将军!这里……”杨修的称呼有些奇怪,又看了一下帐中环立的亲随,欲言又止。
“这些都是我的心腹亲随!不用担心!”冯耀开口道。
“将军!只是在下是有一些私事欲与将军谈一谈,若是人多了,在下难免心惊,不好说出口?”杨修拱手,面色颇有难色。
冯耀心中一动,看了帐中的众亲随一眼,微微点点头,命道:“都暂时退到帐外吧,元直、杨武你俩留下!”
众亲随遵命退出,许褚经过杨修的身边时,怒瞪了杨修一眼,冷哼一声,才跟在其他将领身后退出大帐。
大帐中为之一空,只余冯耀、徐庶、杨武以及杨修四人,气氛也轻松了不少。
杨修长出了一口气,直到看到许褚的身影消失,这才露出一丝苦笑来,朝着冯耀再次一揖,开口道:“修以前曾听闻将军帐下猛将如云,今日一见,果然不虚也!!”
冯耀微微一笑,对杨修的这客套话不置可否,也懒得回复,他现在更为关心是虎牢关和杨修为什么称他为表弟!若真是有这么一层关系,未尝不可以作为一种可以互相信任的纽带存在。
对于族中的亲戚,说实话,由于人数实在太多了,冯耀平时又不大关心这些,特别因为袁绍的关系,族中的亲戚很多都都分成了两派,所以平时没有什么来往又不太亲的这些袁氏亲戚,冯耀还真的没有特意去了解。
少年时期长期流落在外,更是让冯耀对袁家数以百计的族人及远亲感到有些冷漠!
“你刚才为何呼我为表弟?”冯耀好奇的问道。
“将军真的不知?……”杨修也有些诧异,不过很快想到冯耀现在的姓是姓冯,而不是姓袁,这其中曲折的故事,很快愰然大悟,长叹了一声,说道:“将军,是在下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若早知此事,我想我们之间也不会闹这么大的一个误会,唉!!”
杨修话里有话,冯耀顿时来了兴趣,身后徐庶杨武两人亦凝神看向杨修,充满了好奇。
“将军,吾母亦姓袁,与令尊是从兄妹的关系!吾母即是将军从姑母也,如果近来传闻的将军身世是真的话!!”杨修叹道。
冯耀猛然明悟,前几个月,为了需要,他确实向外透露了他是袁术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的事,虽然没有正面认可,说他就是袁耀,但是传言早已传遍了天下,再结合他与袁术、冯夫人这间的关系,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天下的共识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关内大势
“你真是我表兄?”冯耀惊讶道。
“如假包换!”杨修正色道。
“那你为何不助吾攻打刘备!!还要紧锁虎牢关,不让我大军通行!!莫非是令尊不想认我这个亲戚?若如此,我立即让大军开始攻城!!杀到洛阳去!!”冯耀顿时大怒,喝道。
“将军稍安勿燥!这全是表……我的意思!唉,说真的,我现在也不知道是该称呼你为冯将军好,还是袁将军好,但是我总不能称你为侯爷吧?若叫使君,也显得咱们生份了不少……”杨修急忙陪笑,有些尴尬的嘀咕道。
冯耀也不是真怒,只是想诈出杨修的真实想法,见杨修这样一说,也有些理解了,脸色稍稍缓和了下来,目视杨修良久,说道:“既然这是事实,我也不想为难你,表兄你也是有身份的人,而此姓,等将来合适的时侯,我会正式回归袁姓的。以后人前你称我为将军,私下里可以直呼我的表字子谋,我则直呼你的表字德祖,你看如何?”
杨修大喜,冯耀虽然没有直接喊他一声表兄,但是言下之意已经认可了,于是连连点头,笑道:“遵将军命!”
“德祖,你则才说故意为难我军是什么意思?我希望你能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否则,便是你我有血缘关系在,我也不能因此而庇护你!”冯耀恼怒道。
“子谋,接到你的传信后,父亲本来是准备同意你借道攻击刘备的,并且还想与你亲自见一面,谈一下将来的打算,希望袁杨两族能有更多的相扶帮扶的机会!但是又担心因此而得罪袁冀州!”
“所以我就出了这个主意,想要考验一下将军大军的作战能力,恰好此时朝中又传来了皇帝的诏书,命父亲速领兵前往弘农勤王,我与父样商议了一晚,认为这是天大的好机会!但是同时,唉,你也知道的,我们必须要在冀州和扬州之间作出一个选择,你知道吗,我和我父亲都是非常倾向与你联盟的!”
“但是,身为河南尹,我们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同意你进入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