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色无双(微言)-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马车从东城绕着往南而去,目标正是燕京崇文门内的顺天贡院。
此时的贡院早已经锁闭,来来往往都是值守的军士。
只不过这一架马车虽然普通,上头却是盖着西府枢密院的印记。见此,负责拦路的军官领着士卒虚虚一礼,嘟囔了几声,却是没有拦下。
马车前行直入,终于在接近贡院后方一个院落的地方被几个禁军武卒拦了下来。这些禁军武卒都是直属于枢密院的武卒,本意倒不是隔绝贡院的,而是“保护”几个考官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华朝的锁院制度。
锁院就是锁贡院,比起唐宋科举的锁院制度,华朝的锁院制度就要改善许多。一般而言,会试考官是在礼部和翰林院中选的,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名望深厚的皇宫内阁学士进入考官序列。
至于如何选,则是东府将所有有资格的人名列入,根据各方大佬认同排除的博弈后,列出一个表单给天子。在天子有权威的时候,天子会进行最终的删改,但在天子没有权力的今天,启兴帝只会画个勾便去睡觉。
锁院制度的存在,便是将所有有可能入选的考官全部锁进贡院里头。一来是检查贡院的安全隐患,卫生条件之类的,二来,便是避免在考官出炉后,各方大佬再行施压。
当所有考官任命完毕后,其余未有被选中的官员大儒才会被放出来。同时,就算之前这些考官有可能受到施压,在各个大佬的博弈之间,也不可能真的如哪一个大佬的愿。尤其是在帝权昌盛的时候,天子经常将考官的人选换来换去,甚至添入自己中意的其他人选,以此来最大程度实现考官的公正,从而让科举最少可能出现舞弊。
太祖当年设计的制度可谓是用心良苦,以此朝廷上下对科举的用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但再如何严密的笼子也会有缺漏,再怎么无缺的制度也会被钻出缺口。
在陆钊带领下的陈彦鹏便找到了一个缺口。
从马车上下来时,陆钊和陈彦鹏都已经换上了枢密院的公服。因为西府官员进入军营的关系,枢密院的公服和普通官员的都不一样,身着公服便能进入一般的军营禁地。
而今,管制严密的枢密院公服就出现在了陆钊和陈彦鹏的身上。
几个禁军小卒瞥了一眼,随后便恍若没看见一样继续值守。
陆钊神色不动,陈彦鹏却有些紧张。他们进了后院,这是一干考官聚集之所。
陈桑为礼部尚书十分圆滑,身为陕西人,陈桑一方面和晋党关系良好的同时,也是世阀之中江宁周家的强力盟友。当然,更多的时候陈桑不会拒绝来自陆家的示意。
陈桑很清楚,他若是拒绝了陆家,只怕另外一个陆家的铁杆曹乃安会毫不犹豫地将陈桑犹豫的事情全部干脆利落地做下来。
陆钊之所以盯上陈桑,只是因为陈桑向来中立的名声。到时候若是陈桑点陈彦鹏为会元,异议相应的就能小很多。
一念及此,陈彦鹏顿时有些激动了起来。
很快,他们在后院花园的小亭里见到了陈桑。
见面的过程让陈彦鹏十分失望,陆钊只是十分寻常地让陈彦鹏先是恭敬地朝着陈桑行礼,口称座师。
陈桑表情平静,点点头,勉励陈彦鹏用心策问,随后洒然而去。
见此,陈彦鹏几乎都要暴走了。陈桑这态度,似乎也太过敷衍了吧!怎么着,也得看看陈彦鹏的文卷,了解下他的行文风格,看看他的笔迹吧?
就算有朱卷,看了笔迹没用。但您老可是总裁耶,主考官偷偷拆一下试卷,也有可能帮忙舞弊下啊!
陈彦鹏想要发飙,但身边的陆钊却是十分了解,双目狠狠一瞪,陈彦鹏顿时就歇菜了:“静心!考官可不是一个,再者,你就不想想在此值守的左副都御史,总监官林荫陪吗?”
陈彦鹏打了一个激灵,顿时明白了过来。要说陆慷无所畏惧还真不是,他也有怕的。怕的倒不是天子,而是御史。而今乌台台长左都御史王群宪虽同是世阀阵营中人,却不代表江陵陆家和句容王家没有利益冲突,要是被王家抓住了把柄,王家未必会向陆慷发难,但咬下一块肥肉却是肯定的。
陈彦鹏安静了下来,陆钊这才不再说话。
稍待,又是一个中年老帅哥走了过来。
老帅哥衣紫佩玉,缓步走来,看官袍颜色,至少也是从三品上的人了。果然,陆钊目光一亮。注视着眼前这位,缓缓一礼:“少司空。”
老帅哥笑着点头,一举一动仪容上佳,想来年轻时候也绝对是个出挑的大帅哥。
显然,这个老帅哥就是此次陆家运作的关键人物。
果然,陆钊用手肘碰了碰陈彦鹏,道:“这位便是少司空,朗济。”
“拜见少司空。”陈彦鹏微微一阵激动。少司空便是礼部侍郎的别称,这是恭敬的说法,而朗济,便是此次的同考官之一,也是陈桑的得力下属。
果然,朗济开口问起了陈彦鹏的行文,接着又稍稍提点了此次策问的题目:问政人心……
提及策论,陈彦鹏顿时想到了那篇以京察为题的策论。此刻连忙对朗济提及,朗济听闻后,不由赞许:“若非衡王,苏氏子大才也。”
这个态度是再明显不过了,显然,这一次两位主考官的胃口都是偏向激进一点的文章。至此,陈彦鹏顿时了然。
及至分开的时候,朗济突然开口:“由是哉……”
陈彦鹏眼睛一亮,心满意足在陆钊的带领下撤离了。
朗济在小亭停留的时间稍长了一点,但随后还是加快脚步回了考官厅。大多数时候考官们都是聚集一起的,这是为了彼此证明。
“如厕回来了?”陈桑看了一眼自己的副手。
朗济凑了过去,对陈桑道:“正如是。”
陈桑缓缓点头,朗济坐了下来,手中的茶杯却是悄悄转了一圈。茶杯上描绘着的麒麟头顿时偏转了九十度,指向门口左角。
值守的一名禁军小卒目光微微一动,随后继续了自己默默值守,等待换班。
第十六章:顺天贡院
宋真宗赵桓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不多,但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的广告词作者,只怕谁也不会忘了那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的广告词一出,全天下的文人便扯起了嗓子,擂起了战鼓朝着那条全天下最窄的独木桥走去。
三年一次的大比以平均十万读书人取一进士的比率昭示着科举的残酷,却依旧拦不住天下人做官的热情。
启兴四年春,甲子年的春闱如期拉开了帷幕。
崇文门内城东南的顺天贡院外已经挤得满满当当了,集聚眼前的五千举子挥别了自己的亲眷小厮,走近了贡院准备检查。
一个个鸳鸯战袄笔挺的禁军士卒维持着秩序,各省负责押学的学政围在贡院辕门口抽签,辕门官满脸严肃地盯着在场举子,维持着纪律。
而此刻,围在一起的湖南籍举子们却有些躁动。
无他,苏默竟然不在!
闫默华的表情难掩焦虑,自从三日前苏默与他一晤后,他的心潮就再也没有平静下来了。
直至今日,他一直想要找苏默问个明白。但苏默却根本没有出现。在浅云小居都找不到苏默的去处,似乎一夜间苏默就消失了。
曲溪观察到了闫默华的异常:“苏公子人呢?”
闫默华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没有说话。距离入场还有一个时辰,但苏默却依旧没有到来。这让闫默华的焦急根本掩饰不住了,若是苏默最后搞得连会试都参加不了,那恐怕将是今年最大的笑话了!
虽如此,但闫默华还是强忍着心中的惶恐,记起了苏默的三日前的嘱咐,对曲溪道:“曲兄,公子很快就会来的。只是曲兄可想好了,是否愿意加入南华书社?”
“我再想想。”曲溪犹疑了,他有些不明白闫默华这个时候提这事是干嘛。
闫默华郑重道:“南华书社虽接受苏氏资助,却绝非他人走狗。众位同学之所以列坐此处,盖因彼此志同道合,愿一力向前。此次为敌权宦操纵科举,公子以奇兵回击,所担风险甚大,默华在此,绝不会让公子的风险白白付出!”
“明白了,我加入!”曲溪缓缓点头。
前些时日,南华书社背后的苏氏背景得以曝光。虽说一众举子没有对此讨论,但众人身在湖南会馆中,吃着用着都是湖南会馆的,当然清楚其中的背景。至少,大部分人因此是对苏氏抱有好感的。更何况苏氏给人的形象一向正面,造福乡梓的事情很多,济善堂行善天下更是为苏氏打下了诸多好名声。
故而,不少人一听说南华书社的苏氏背景,反而主动跑去加入了。
由此,闫默华也不再沉默,一干社员跑动起来,主动招揽了不少举子。甚至胆大的宋凤初还跑去广东会馆,福建会馆,广西会馆,贵州会馆,四川会馆,乃至其他十三省会馆全部跑了个遍,几乎将全国的举子都跑了一次,反倒是招揽了不少举子。
南华书社规模扩大成了湖南会馆里的意外之喜,财大气粗的南华书社几次举行的以文会友活动都让众人对南华书社里头出挑的举子十分佩服。这些人也许进不来一甲,但二甲前十却是打算包几个的。
此次开考前南华书社包场了贡院对门的名作状元楼的酒楼,本来打算开誓师大会的闫默华虽然焦急等待着苏默的到来,却并未放弃,依旧将所有人的举子都喊了过来。
身为南华书社的社首闫默华的才干气场都是足够的,面对整个酒楼满满当当百十号社员。在苏默不知所踪的时候,闫默华已经准备了一壮人心志,鼓舞同学的腹稿了。
“诸君,春闱在即,正我人心,扬我书社声威之时已至……”
“正如是!”突然,一名穿着青衫,背上微微汗湿的男子缓步走来,大声鼓掌:“大比之日已至,今日开始,就是决战。诸君用心,让那些之前嘲笑我们,奚落我们,鄙薄我们的庸人看看,到底谁才是这东华门外的好儿郎!诸君,正如是!”
此君,正是苏默!
尤其当苏默如此突兀一言说罢后,最后三字让所有人不得不咀嚼着深意。
苏默说罢,大松一口气的闫默华等南华书社学子离开了状元楼。一群人声势浩荡地从状元楼出来,一大群儒衫的举子整齐入场,列队顺天府贡院辕门外。却不料,迎面却刚好看见同样一排人哗啦啦地也跑了过来,列队却也在湖南举子旁边。。
这些人,正是山西等边镇的举子。领头者,赫然便是陈彦鹏。
只见陈彦鹏领着两三百号人频频望着苏默这边往来,目光不屑,其中挑衅之意,再明显不过。
及至两边列队完毕,陈彦鹏望着大门上正中悬‘顺天贡院’的墨字匾额,又看了一眼东、西立着‘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笑了起来:“京中风大浪急,便是天赋奇才,想要入朝为贤,也得懂得是非。这里风大,一时放肆能心下快意,可过不多久,就有你哭都哭不出来的时候了!”
说到最后,陈彦鹏已然是压低了声音,目光森然。
苏默笑了,两排白牙也亮晃晃的:“狠话放早了,那可就是双倍被打脸了前奏了。”
陈彦鹏还待说话,前头各省学政却已经抽签完毕了。
湖南学政韩习舜运气不错,这可爱老头很是挑衅地看了一眼山西学政,拿着序号第一的牙牌朝着湖南籍的举子们招了招手。
见此,苏默再次张口大笑,两排洁白的牙齿颇有些森然。
目光阴沉的陈彦鹏目视着一百多号举子一个个昂首挺胸而过,他们却不得不继续等待排序。
一百多号学子进了辕门口,领头的还是苏默几人。
苏默,闫默华,宋凤初,赵冉雄,苏羽。本来还有些熟人,这一次苏默却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了。
王轩,谢世晋,卢象升,仇天等人在海外自己打拼事业,苏默也深陷中原乱局。几个月下来乱糟糟的时间,也不知道三个月里头,他们是否掐着末尾赶到参考。
很快苏默就从发呆的状态回过神来,一名丰神俊朗,仪表不俗的中年考官走了过来。只见他朝着众人一礼,所有人回礼,目光集中过去。他便道:“诸位考生,本官廖还山。为此次春闱龙门官,负责龙门纪律。诸君也是经历过乡试的,自然知道国家抡才大典不容亵渎,为了保证诸位怀抱公正之心参考能得到公平待遇。故而,对其他舞弊考生会严厉打击。以此,接下来一些非礼的待遇便不可避免。但为了诸位的公平,大家暂且委屈一下吧。”
“当然,在下也敬告那些心怀侥幸之徒。大华律,不是用来当摆设的。一旦舞弊,枷号一月,剥夺功名,开革学籍,绝不容情!诸君,为身前身后事,切莫怀侥幸之心!”廖还山继续放缓声音道:“接下来,会有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先后执行搜检,互相监督,一旦第二名老兵搜检出夹带违禁之物,则处罚第一名。一旦诸位入场后被检查出违禁,那便处罚所有老兵以及龙门官!本官也是身受过这样折磨的,只是为了同学们的公平参考,现在,诸位随我一起闭眼吧,报数……一,二,三……”
考场里头考官最大,听此,众人齐齐闭眼。
随后……忍受非人的折磨。
一帮子老兵粗手粗脚的,为了自己不受处罚,或者捞到抓住舞弊的奖金,一个个都是用心地搜检,还有可劲的揉捏搜身,如此一来,自然让一干细皮嫩肉的考生们叫苦连天。
先是衣物,不论是衣帽,还是袍子裤子,都必须是单层的,子也用单层的,鞋用薄底,因为据说考生可以将资料纳在鞋底之中,挟带进考场。只是燕京二月春寒料峭,这么单薄非把人活活冻死不可,所以后来允许带皮衣、毡衣等进场,但皮衣必须去掉面子,随后便是毡毯不得有里;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
当然还有搜身,只不过面对一帮子大老粗的蹂躏……如何体会,总之考完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所有考生对此都是缄默不语。
如此近乎变态的搜检之中,还想要保留作~弊~工~具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一位龙门官大人显然十分强悍,甚至拿着时兴的放大镜跑去验了米粒,反正摸几把米粒也脏不了……
面对这样严厉的检查,听了廖还山劝的学子大松一口气,还好处理了作~弊~工~具。但没听的……那可就惨了。
两位面带侥幸,可怜巴巴的举子望着廖还山,希望这位龙门官能高抬贵手。却不料,廖还山眼皮也不抬:“拖出去,枷号一月!”
两名举子顿时哭成了泪人。
此刻,其他几批举子也进来了。搜检也差不多都完毕,苏默这边的南华书社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
望着两名举子,众人鄙视之余,也纷纷心有戚戚。
忽然,另一个搜检之处起了争执声。
第十七章:取
苏默望着争执的那几人,惊喜:“是世晋他们!”
见此,苏默朝着廖还山使了个眼色,目光恳切。廖还山不着痕迹颔首,跑了过去。不一会,苏默就在贡院内见到了谢世晋四人。
这会的卢象升、王轩以及仇天还为谢世晋刚刚发生的事情愤愤不平。
“那老兵的目光也太色迷迷了,什么搜检搜身,我看着倒有点想非礼的意思,这帮子兵痞在军中沾染的恶心我还能不知道?要放其他地方,我非拆了这破院子不可!”仇天大喊着,为谢世晋打抱不平。
谢世晋倒是松了口气:“罢了,这个时候闹事可不是什么好法子。这次我们赶考,家里人可是一个也没知道的,真要出了什么事,都找不到个帮衬说话的。”
王轩也是点头,他们几个世家子,都十分清楚科举里头那些弯弯绕绕。尽管场面上的严厉都是一等一的,但实际上更隐秘的黑暗,却不是普通人可以察觉的。
卢象升这会儿拍了拍巴掌,大笑:“谁说没人的,龙门官我们可不认识。还不是多亏了言维!”
“言维?”众人这才顺着卢象升的目光转身,果然,苏默大笑着面对众人,轮流给了一个熊抱。
就连一下十分不喜肢体接触的谢世晋也是别扭地受了下来。
这一次谢世晋能够顺利解围显然就是苏默的帮助了,众人感慨苏默这个年岁最小的,却是成就如此之大。
五人稍稍叙了一下各自的经历,苏默也得知几人尽管在外打拼出了事业,但并未得到家族的认同。
他们都是依靠自己积累的人脉,加上苏氏雄厚的资本支持这才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事业的。这种独立于家族想要另起炉灶的想法显然会得罪那些将家族利益视为不可侵犯的族老。
甚至,这几人的家族都不愿意为四人在科举上运作,反而横加阻拦。不然,几人只怕早早就跑进燕京了,也不会一直拖到现在。
了解了内情后,苏默只好劝慰了几句,却没什么多说的。依着几人的才学和本事,既然到了燕京参考,只怕其中的困难已经都搞定了。就算家族不支持,他们的父母总不能坐视不管吧!
见此,苏默倒是不担心几人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算陆家想要打击苏默,也不可能冒然针对这几个小兄弟,那可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谁都不会轻举妄动。
五人在贡院内相遇,却不可能再在这里摆酒美食叙旧了。一旁监考的士卒瞪大了眼珠子,显然对几人这么磨叽有些不满了。
五人也知道,自然只是各道珍重便进了各自的位置了。贡院号舍里,考生每人一间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的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蜡烛。待试题发下来,明远楼上响起鼓声,应试的举子们就以点香为计时,开始做题。
燕京地处北疆,开春二月正是料峭春寒的时候。尤其贡院房间简陋,因为监考需要无法避风从而号舍内保温极差,寒风一个劲灌入号舍内,考生们只能揉~搓着肿胀的十指开始做题,至于被冻得难有知觉的双腿也没工夫管了,反正又不用他来写字,至少有个火盆管着好歹不会废掉。
比起多数贫寒的考生,苏默坐进了自己的号舍后显然就要惬意一些,感受了下寒风,苏默便紧了紧自己的裘衣。随后,自然埋锅造饭,寒风凛冽,也就需要更多的食物来弥补能量。
于是煮了米粥切了皮蛋碎肉,吃完了皮蛋瘦肉粥的苏默感觉胃里暖和了一点。再刷夜洗脸完毕后,天色早就到了晨昏之时了,见此,苏默直接倒头就睡了。
监考的老卒们都傻眼了,就从未见过这么无视科举的……倒头就睡。
要知道,这些老卒也不知有几个得了嘱咐,要狠狠盯住这位来自江南的大才子呢。
却不料,人家第一关就睡了。
及至苏默第二天好好歇息完毕后,重新洗漱,整理好全部防寒穿戴的苏默这才活动了下身子,吃好喝足开始做题。
会试的内容为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相同。
首先是四书义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从容中道圣人也
皜皜乎不可尚已”
然后是五经义
《易》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知以藏往
为君为父为玉为金
《书》
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监于先王成宪
用敷锡厥庶民
率惟谋从容德
……
四书五经,五言八韵的东西苏默自然是信手拈来,书院教出来的学生基础功自然是分外扎实,应付科举十分容易。
至多苏默也只是郑重了一下,提笔的速度慢了一点,却并未有何延缓。慢一点只是为了预防错字,写完了苏默还得誊写一遍。
顺顺利利答完了第一场,苏默也稍稍放松了一点。和乡试不同的是,会试是不许考生出场的,收卷完了就进行第二场。
至于第一封试卷去了何处,自然是开始批阅了。
科举阅卷十分严苛,责任全部落实到具体人,一个程序不能漏。弥封、誊录、对读等各道负责官员都要在卷面上签字盖章。所以每章朱卷上,一般有内收掌、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外收掌、同考官等六个印章。誊录手、对读生的姓名、籍贯也要留下来,标注在原卷(墨卷)的后面,以备查验。
誊录好的卷子,仍交给外收掌(考场外保管试卷官员)。
朱、墨两种在对读无误后仍放在一起,送外收掌处,并由外收掌再复核一下。无误后将朱、墨卷分开,朱卷分批送至保管室(提调堂)登记、复核,由监察官员(监临)逐一盖印。
然后分捡成包,陆续装箱送最核心的阅卷场所——内帘,由内收掌(阅卷场所内保管试卷官员)分送内帘飞虹桥上。如此叫做”糊名易书“。
至此,这才会开始真正的阅卷。
在陆相亲笔题写的“至公堂“中。此次会试的副总裁掌翰林院事曹乃安,十八位同考官,十八位内监官的全部目光都集中在了门口。
本次会试的总裁官陈桑以及总监官左副督督御史林荫陪共同押送着第一场的朱卷从飞虹桥进来。
见两人进来,屋内众人自然是忙不迭行礼。
陈桑和林荫陪拱手还礼后便坐了下来,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前,恭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作为考官的老大,总裁官陈桑(文*冇*人-冇…书-屋-W-Γ-S-H-U)还代表所有阅卷官进香盟誓道:“为国家社稷秉,不循私情,不受请托,不纳贿赂——有负此心,天厌之……”
如此一番程序后,众人开始掣签。
也就是同考官们开始依命抽签,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正襟危坐,等待分配的朱卷。然后拿着总裁官拟定的标准答案——程文开始批卷。
要是遇到中意的,就用青笔圈定,评定完成后交给副主考,也就是曹乃安。曹乃安要是同意了,就会在专门推荐卷上写一个“取”字,然后再送给总裁官陈桑。要是陈桑再同意。好了,这位举子就可以贺喜自己下半辈子能成为官人了。成功成了十万人取一中的那位超级努力的幸运儿。
按说,如此程序严密,彼此监督的科举……怎么着,也能说十分公平了吧。
但世事无绝对,陈桑一脸肃容批着卷子,作为总裁官,如何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完成背后人的任务,这难度可不轻呐。
第一场考试的诗卷在十八位同考官和正副两位主考官的努力下迅速批阅,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场,第三场的试卷也渐渐上座。
考官们不得不长久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应对每一份诗卷,而作为主考官的陈桑,却要更加劳心劳力,他要平衡好各个派系之间对此次科举的要求。
而今世阀秉政,陆氏掌权。如何平息各个派系,各个世阀之间的冲突和要求,对于这位主考官而言,可以说得上是比此次科举本身更加重要的事情了。
在华朝政治体制当中,因为与明不同上头还有个东西二府。故而,六部的地位是明文规定隶属于东府之下的下属机构。
如此一来,六部就等于失去了直接参与上层政~治~斗~争的资格。
但万事没有绝对,六部之中,礼吏户兵工刑,几乎将整个帝国的政务军务都囊括了。可以说是东府行使权力最为重要的阵地。
在这个阵地上,最为重要的部堂自然是吏部。
尽管一直以来礼部都喊着是六部第一,又靠着科举网罗门生撑起声势得以维持住六部老大的位置。但随着世阀逐渐势大,每年三成进士为世阀内定的潜规则已经不能满足世阀的胃口了。现在,他们将目标定在了五成,最不济,也要拿到四成五。
如此一口吞下来等于将礼部在科举中的影响力大范围打落,这绝不是陈桑愿意看到的,却也不是陈桑可以抗拒的。
所以,陈桑心中已经打算,帮世阀干完这一票后,他就赶紧拿到吏部尚书的位置,再然后拿一个太子三师的头衔冲击一下齐仁河的东府副相之缺。
心中这般想着,陈桑也不得不打起精神,继续阅卷。
其实对于他而言,思考完了科举之外的事情后,阅卷本身十分容易。
嗯……
“正如是……”
“取!”陈桑颇为轻松地在推荐卷上写下了这么一个字。
第十八章:反误了卿卿性命
启兴四年二月十六日,在十五日考完的举子们终于可以出场了。
这群在贡院里面忍受着寒风凛冽,饱食不足痛苦的举子们各怀心情地走出了贡院,被早早准备在外的亲眷好友们拖了回家。
苏默在燕京当然也是有亲眷好友的,便装的华言徽又化名成了衣颜徽,文思卿则是坐在马车内,掀起了帘角注视着顺天府贡院的辕门口。
湖南会馆的连靖在一旁踮着脚尖看着人潮,及至脸上带着浅笑的苏默走出贡院的时候,这些人这才沸腾了起来。
彼此问候,话题当然少不了关于科举的情况。
对此,苏默只是一一点头,却一声不吭。及至到了文思卿的马车里,这才大大松了口气:“号舍那小地方,养老鼠还差不多。不过好歹没发生火灾,呆了这么些天,这次倒是没什么问题。”
苏默这算是运气好,分配的号舍是砖石结构的,比起更悲催的棚木的号舍,无论是避风还是有可能的火灾,都要好很多。之前贡院没有全部改建之间全部都是棚木结构,一个木制棚屋就是未来进士老爷们考试的地方。
最严重的是天顺七年春闱,第一晚考场着火,烧死了九十多个考生。当时的英宗皇帝给死者每人一口棺材,埋葬在朝阳门外的空地,并立碑“天下英才之墓”,被人称作举人冢。这事一直拖到苏护任上,那会儿还只是担任礼部侍郎的苏默主推了贡院改建,由此棚木结构换上了砖石结构,这才火灾渐少。
“那就好。”文思卿一颗小心肝顿时放了下来,眸光生色,温笑浅语着家中的事情。
这个家中,说的是文家,也说的是苏家。
苏默要用心科举,所以尽管苏氏集团的事情还看看,但大多事务却并不能决断了。这时候,在商业上天赋绝佳的文思卿进入决策自然是顺理成章。
文思卿本身就在苏默在西南的时候为苏氏坐下了诸多贡献,甚至可以说没有文思卿那会儿的支持,只怕苏默早就在陆氏的强压之下崩溃了。苏氏之中,就单单只算文思卿本身在苏氏内的声望,其也足可正常掌控整个苏氏的行进。
更何况主推文思卿掌握苏氏这个庞大的工商集团,本身就是苏默的意思。
在贡院里头紧张地带了半月的苏默躺在文思卿的马车里,对视着文思卿的目光,听着文思卿软软舒缓的声音,讲着那些熟悉的事情,苏默的身心,这会儿是再放松不过了。
放松放松着,苏默的手脚却也不老实了起来。掀开帘子的一角,看着像是要看马车外风景。
见此,文思卿也凑了过去,看向窗外。
却不料,苏默跟过来的时候,顺势环腰,从文思卿身后抱着,下巴蹭着文思卿的耳朵,被鬓角的发丝摩挲着,竟是光明正大地非礼了起来。
帘子重新落下,马车内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