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色无双(微言)-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规格之划分,我不必多说了吧?”

“是人不是人……”王介之纳闷着,回过神来,却觉得有些悚然。那岂不是说,那些背叛了苏家的,苏家对之,将如猪狗一般,无所顾忌吗?

王介之回首,看向那些普通的苏氏族人和苏氏雇工。这些人,皆是一身蓝色布袍或者锦袍,穿着布袍的只是寻常百姓,但苏家免费提供结实好用又美观的制服。

穿着锦袍的,则是苏家族内的重要人物,或者是有技术的工人,或者是要去读书的学子,亦或者是在族内有出色贡献的人。

这些苏家的族人,一个个神色激动,油然让王介之想到了一个词:同仇敌忾!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人们普遍会发出两种反应。一是畏惧而怯懦,一是愤怒而勇敢。

无疑,在苏默如此郑重其事,又苏默圣洁的仪式举动之下。所有的苏家人,包括苏氏雇工和利益链内的盟友,都被激发了荣誉感和被逼到底处的奋不顾身。

而苏默以荣誉赠与任何为苏氏这个利益集团奋斗人的,则清晰而高昂地发出了一个信号。那便是为苏家努力奋斗的人,将得到足够丰厚的礼包。

但任何为敢于背叛苏家的,那么,他们不仅将一无所有,还将面对苏氏的怒火,恐怕连做人的待遇都没有!

“苏默,真豪杰也!”王介之感叹着,觉得空气之中好似有一跟绳子一般,他也想要去努力抓紧他。

尽管没有仔细去想,但王介之明白,这就是一根绑在苏家战车上的绳子。

但王介之分外愿意!

苏默几乎通篇主持了整个丧葬仪式,沉重而繁琐的仪式以及抬棺装比的体力活都让苏默累的够惨。

只不过,当苏默进了家宅,见着上至族老下到奴仆都精神气倍棒儿的时候,心中油然生气了一股子十分惬意的味道,这是一种被满足的成就感。

他明白,自己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陌生人。他已经在享受一举一动掌控数百千人的幸福未来时,也被赋予了给与数百千人幸福未来的责任。

只不过,苏默或许真是一辈子都是劳碌命,刚刚休息了会,云天便过来轻声通报:“宗族会议将要举行了!”

苏默颔首,喝了一大杯浓茶,眼见着提起了一点精神,这才赶去会场。

会场有除去苏浚一系三房的其余五房所有主事人,还有三位族老以及济善堂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个商铺的大掌柜,护院队的苏峙!

可以说,整个苏家的核心都在这里了。

“会议开始,繁文缛节就不要了!”苏默扫了一眼,人齐全,便宣布开始:“楚练绸庄损失几何,说罢!”

苏水华点点头:“简单点说,就是这三个月,所有赚到的钱都白干了,不仅如此,不包括人工上的花费,还欠下了济善堂大量欠款。可以说是将楚练绸庄的对外发展,来了个釜底抽薪。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手。在半年内,都无法再发起扩张。”

“最严重的,是原材料。陆家本来就是丝织大户,无论是从信誉影响力,还是官府走门路。经此一役,我们都无法再反击。陆家几乎将五成以上的原料都给签署了长期合同!”提及这里,苏水华痛心无比。

苏默有点不死心:“那其余的五成呢?”

回答的是苏水禾,他负责原材料供应:“其余的这五成里,大约有一半是签署了短期契约的,还有一半,大概就是被其余中小商户所占有。已经没有给我们楚练绸庄留出任何空间了!”

苏默闭目,事情,比想象中更加麻烦。

苏水华接着道:“长沙府的局势还较为平稳,这里盛行的是米市。丝绸商的实力并不强大,故而,这里暂且还没有出乱子。只不过玉景商行趁火打劫,这一次原材料的价格,又要上涨了!”

“这点钱无碍,小头小利,能够稳住根本,这才是关键!”苏默说着,有些人的头一时间有些低。

除了大房,在这里的五房人都很有些站队的思维。这次让六房一系占了大便宜,可让他们私下很有些意见,苏默这说破了,这个葫芦就算打破了沉了下去。

苏默看向苏水繁:“苏氏私房菜的情况,你再和大家说说!”

苏水繁清了清嗓子,便将苏氏私房菜的火爆叙述了一下,末了,才惋惜道:“可惜,私房菜虽然受到追捧,只不过格局尚浅,盈利远不如在善化的醉仙楼。也难以弥补楚练绸庄上的损失!”

第五十二章:人心(下)

苏水华脸色一黑:“私房菜打的就是名头,讲的就是格调,你若降了,谁还去?”

苏水繁笑呵呵地应是,没有去惹心情不好的苏水华。

接着,苏岚又汇报了一下济善堂的事情。大抵就是济善堂公学的情况,还有这次抚恤的一些细节。

接着,是松伯说内务的情况,这里倒是繁琐之事,毕竟麻烦的是苏荣品那块死了人,办了丧事。其余,一个家宅平安便完了。

最后,轮到了监督财务的夏达,大家看向这秀美女子的时候,竟是纷纷心头一紧。

“此次所有的损失已经统计出来了!”夏达落落大方,面对一干大人物,一点也没有怯场:“折合银两,是八万四千三百五十九两。族内根据公子的授权,已经将从尹氏库房里拿出来的银两都填补好了。但楚练绸庄将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恐怕再难恢复了!而且钱财倒是其次,济善堂可以继续抽调进去。只是所有的关系网络刚刚建立就被毁灭,当地的势力恐怕将对苏家看轻,官府也会更加刁难。最重要的,是苏家实力不能完备支撑整个湖广南部的发展时,整个市场的开发都将是空中阁楼!”

气氛一时间有些沉闷,在夏达说完这个数字以后,所有人的神色都猛然沉了下来。巨额的损失,换做任何一个家族都是难以承受之重。若是这个消息传播出去,人心之浮动,恐怕将变得棘手非常。

而且,关系网络的重建也将异常繁琐。这不是钱财的事情,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

这些网络,都是苏家和尹家积蓄数十年的积累,根本不是撒钱就能恢复的,光撒钱那叫冤大头!

“我知道了!”苏默长呼了一口气:“不破不立,这样也好。本来还犹豫着,是不是要另走一条路。现在好了,敌人都帮我们到了这一步,怎么能辜负他们的‘美意’?”

苏默这轻松的神态驱散大家心里的阴霾,一丝希望吸光的光芒照进来,众人纷纷看向苏默,苏默双手撑着桌面站起来:“大家可还记得,以往我曾与你们说的,善化和苏松的话?”

苏默指的,便是苏州和松江。

所谓衣被天下,说的就是松江布。这个从华朝初期时,迅速发展的纺织中心是当之无愧的帝国经济重镇。

一个衣被天下,足可看出其威名。

“云天,取我图纸来,再请黄老师傅过来!”苏默高声唤来云天,稍待,便取回了一张画工简洁的图纸来。

这个黄老师傅显然不在这里,一时来不了,苏默这样说,大家都只好慢慢等。于是便纷纷凑了上来去看这上面标注着各色数字的图纸。

“松江衣被天下,靠的是棉纺织业的量大精美,又有苏绣等丝织品依旧鼎盛。故而,松江才能成为天下重镇!”苏默说着,翻开图纸:“污泥径出了个好人物啊,华朝初年,黄道婆从黎州带回来了三样好东西和一个技术。自此,污泥径纺织盛行,松江自此,为天下布业之都!”

“这三个东西,一个是三锭棉纺车,一个是搅车,还有一个,是改进了的弹棉弓。还有一个技术,错纱配色的技术。这就是松江布能够盛行天下的基础,本来,我想将这些东西带出来,让绸庄开办棉布作坊,只是绸庄要扩张已经压力极大,人力物力都到了极限。事实上,此次大败也有我的决策失误。过快地想要依靠旧有网络,铺平整个湖广南部,却忘记对手永远不会按照你的步调进行攻击!”

“公子不必如此,我等都是理解的。”苏默说罢,苏水华当先劝慰。

“胜败乃兵家常事,公子不必介怀!”众人纷纷出言。

苏默含笑摆手:“那就谢过各位的理解了。眼下,我便要借着陆家的手,将咱们苏家的事情,给理一理!既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已经没有更多的原料来源了。那便突出陆家的围堵,生丝没有,那就收购棉花!天下棉纺,以苏松为主。只不过,苏松远在华东,华南地区的棉花大多只是自给自足大有盈余。趁着这个空隙,增加棉布作坊,自然可以轻而易举地绕开敌军的防线,成功打破突围!好啦,大概的战术,便说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担心的,或者别的意见,都在这里,说道说道吧!”

苏默说罢,众人便收回目光,轻轻看着这三份机械图纸,一份技术资料。大脑纷纷开动起来,稍待,便交换了一阵目光,斟酌了一会言辞后,最先发话的,还是苏水华。

作为主管楚练绸庄的负责人,苏水华无疑对纺织市场这一刻了解最为深刻:“公子所言甚是,苏松之地,速来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故而,棉布市场实际是十分广袤的。松江布虽然盛行天下,但其倚重之处还是江南地区,乃至京畿之所。对华南,华西之地固然影响力深厚,但路途渐远,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众人眼睛纷纷眼睛大亮,若真的如此,此次突围,大有可望啊!

希望在前,大家纷纷欢欣的时候,也更加谨慎了。

于是衡州楚练绸庄掌柜丘明生小心翼翼地询问:“大掌柜所言,小人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话应刚落,苏水华还没开口,苏默就立马接上了:“关起门来说话,议论的是苏家的未来,只要你觉得对苏家好的,就没什么当讲不当讲的!这里是论是非,不讲情面。当然,若是觉得自己的颜面能够大过苏氏利益集团下的利益,那也成!”

苏水华放缓脸色,应和道:“不错,苏某也是如公子一个意思。明生就说罢!”

这一次,苏默没有简单用苏家、宗族这样的字眼。而是说了一个很陌生的词汇:苏氏利益集团。

这词一出来,大家转眼便明白了许多。苏默这是刻意淡化宗族的形象啊,苏家要发展,只是靠宗族内出现的人才显然不可能。

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忠诚,而且也要才能。对于一个亟待发展的世家势力而言,有时候才能往往比忠诚更加重要。至于能否压抑住手下人的不轨之心,那自然是考研领导人的手腕和智慧了。

苏默特意用这样一个词,便是告诉大家,苏家的发展,就要有唯才是举的心态。吸纳更多的有才之士进入宗族,给与信任!反过来,他们也会珍惜这个机会,给与忠诚和才能。

而丘明生这个非苏氏族人,却得以进入苏氏核心的人。除了他是老资格,有本事外。显然也有苏默要发出这种信号的缘故,故而,闻弦而知雅意,大家便明白了苏默的心思。

听了这话,丘明生脸色泛红,目光明亮,整个人一时间都好似年轻了十岁一般,起身,朝着苏默恭敬一礼,又是朝着苏水华拱手致意,这才道:“在下有几问,湖广一地的棉布市场既然有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又存续了这么久,那为何无人去填补?依着陆家势力之巨,为何不开办棉纺作坊?放任如此巨额利润?”

丘明生说完,苏水华便迅速回复:“这个市场空间存在已久,但并非无人去占据。不然,这天下的商人去了哪里?只不过,松江布产地苏松为华东之地,供应整个江南烟柳繁华之所已经很不错了。并不能真的衣被天下,供应整个天下的布帛。当然,整个江南自产的棉布,在供应完江南京畿等头等地方后,也是有数量不菲的余额。这些余额,被各地云集苏松的布商运到了天下各地去贩卖。而湖广这个广阔的空间,显然也有商人去贩卖的!”

经过苏水华这一提点,丘明生转瞬就反应了过来:“大掌柜所言,在下明白了。衣食住行,衣为头等大事。只要人活着,便要穿衣服。故而,天下布量何其之巨,岂是区区几个商人能够满足的。更何况,还只是松江布的余额!这个市场百年来,大家都以为是没有的,因为已经被这些贩卖的松江布的商人给占据了,又有本地布帛充数。但实际上,看似是被占据了,但还有巨大的空间!”

“原来如此……”气氛一下子热烈了起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那便意味着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苏氏这个战车,也就能越发远行,大家的腰包,当然也能越发肥厚!

苏水华继续道:“至于陆家的问题。那便涉及到南方地区的势力分布了,陆家之盛,在于其为湖广土著,不仅在湖广一省之地势力庞大。更是依着武昌这九省通衢之地,将影响力从四方扩散,其势力,自然数以倍增。为世家之首,他人难撼分毫!更兼则远在湖广,地控楚脉其余七家所难制,故而这才得以数次引领风骚!”

提及这个,大家都是凝神,这个对苏家有致命敌意的对手,每每提及,都是一阵难过的压抑。

第五十三章:突出重围(上)

接着,苏水华话头一转:“但陆家毕竟不是无敌的,作为在乱世治世中生存了数百年近千年的顶级世家,陆家对低调和隐忍的熟稔是入骨三分的。故而,陆家所有摆在台面上的东西都是光明正大,极富积极气息,一点污垢都未有沾上,这样,才不会势大难制引起了其余同等级势力的敌视!因此,这也让普通人家对陆家的真切实力并不知晓,甚至闻所未闻。”

“至于松江布,那更是江南王家,陈家,周家三家彼此纠缠了几百年的核心利益。陆家再去插一手,会不会引起三家的全面反弹,陆慷可没胆量去冒险试探!”

苏水华后面这一番话说完,苏默便肆意地笑了起来,很有些没将陆慷放在眼里的意思。

笑容是会传染的,于是厅内瞬时便笑容肆意。听着苏水华这话,又见苏默这神态,大家心中那股子压抑的劲儿顿时消散大半。

接下话头的,是苏涣:“陆家虽然盛极一时,但并非不可敌。当年我们苏家的男儿能将陆家逼到墙角里,眼下陆家又站起来到了九层楼那么高,我们就将他再从九层楼里丢下去!站得越高,就将他们摔得更疼!”

“啪啪啪……”鼓掌之声响起。

“四叔公这话说得,提气!”苏水西赞叹,但转而看向苏默:“只不过,水西也有两问,希望公子解答。”

“请!”苏默伸手,身子前倾。

苏水西看着这图纸:“第一问,王陈周三家将松江布视若核心,故而哪怕是陆家,也只是小打小闹做了个转口贸易,赚了一些差价。眼下我们要去动松江布,使用当年黄道婆带来的三锭棉纺车,搅车,还有改进了的弹棉弓以及错纱配色的技术。如此,不会让王陈周三家震怒吗?”

“至于第二问,公子这技术,是从何而来,是否会引起王陈周三家的打击。若是转向生产棉布,那以往的绸庄又将置于何地?尽管往后楚练绸庄会收缩市场,减少对工人们的需求。但节省下来的人工,却未必足够棉纺使用吧?”

苏水西说罢,全场的目光再次集中在苏默身上。

苏默神态轻松:“那我就一一回答好了!”

苏水西等人皆是端正身体,表示用心倾听。

苏默清了清嗓子:“第一问,松江布的确是王陈周三家的核心产业,但未必会将我们视为敌人,按照眼下的实力,我们对三家而言,充其量只是一个蚂蚁,而大象是不会去考虑蚂蚁的敌意的。再者,王陈周就算是巨鳄也不可能将池子里所有的鱼吃掉,在我们未将市场定位在江南,对王陈周三家造成一定量侵害的时候。他们三家,是不会注意到我们的!所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壮大,而不必担心会迎来三个遥远,却强大的敌人!”

苏默这一回答,显然打消了在场几人的担心。毕竟,对上一个顶级世家陆家也就够了,若是再迎来王陈周三个顶级世家,那八大家就来了一半了。苏默想不死,都难了。

“关于第二问,我可以明确回答,无论是图纸,还是技术资料,都是取自书院图书馆,只要是书院学子和得应允的访客,都能进去观看,这四样东西,都是我誊抄出来的。至于会不会引起三家的打击,我可以明确表示:不会!从黄道婆将这四样东西扩散出去之时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三百年了。三百年的时间很久远,足够松江布从当初的平民用品发展成了而今的顶级衣料,堪比上等丝绸。而今的松江布,质地更加柔软结实,印染美观远胜往昔。更何况,这些机械,实际上在江南寻常小户人家都能买到。只不过制作的技术和作坊不在平民百姓身上,但举凡博学些的士人,都能找到相关文档资料!”

“关于人手的问题,我想很快这个问题,就不将是问题了。等一会,我带你们去看一个东西,自那以后,苏家才会真真迎来大发展的时期!”苏默说着,拍拍手,已经来了有一会的黄老师傅便进了厅内。

“这是长沙府内最好的木匠师傅,是我重金请来,以后便是济善堂工匠院里的首席大匠了,四叔你所担心的问题,在这些匠人师傅的手中,将不再成为问题!”苏默说完:“走,出城,去江东庄园!”

江东庄园,便是苏默那处江边的盐碱地。

在苏默下山之前,还没对杨家动手之前。苏默便嘱咐松伯去高薪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秘密制作出了一件匠物,除了松伯之外,至今谁也不知道。

只是随后济善堂调拨了大量银两人手,在苏默荒废的那片盐碱地上建起了一个围墙数百步,高堂广屋的建筑群。

而且,苏氏的护院队也分拨了一些人过去,显然是很要紧了。

大家显然也早有耳闻,一路前行,很快便到了一个围墙高立,戒备严密的地方了。

在外面,几人还感觉不出这处院子有什么不寻常的。

只是一进了里面,便是迎面能够看到好几头眼神凶恶的狼狗,扫视着在场众人,而最为吸引人的,则是那几个矗立在江边上的‘大家伙’。

显然,江边是有过一番大工程的。

引水而入,一条条小河道上,一个个矗立着犹如大风车般的水轮~暴露在外。随后,一个个承接的木轴延伸入内,便是一个个广阔的大房子。

这种迥然不同传统的建筑显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苏默一行人入内,入目处便落在了那一个个看不懂的机械上。

苏默目光看向黄老师傅,也就是黄灿。苏默倒是对这些东西已经明白,一路上单独问了好几次,这目光看过去,显然就是要黄灿去给大家作介绍了,这是让他混个脸熟,也是在表示对黄灿的支持。

黄灿一身干干净净的淡蓝色大褂,须发整齐,显然是准备了许久。若不是手掌粗糙老茧纵横,只怕还以为这是个斯文的老儒生:“这是工匠院依照公子从书院取来的图纸所做的‘水力大纺车’!”

第五十三章:突出重围(下)

“水力大纺车?”大家一阵疑惑,互相对视,纷纷在回忆着。显然,这个名字大家至少是听闻过的。

不过古代士大夫读书讲究不求甚解,即便是水力大纺车已经出世许久,甚至在书本之上传播了开来。

但书海无边,过目不忘毕竟是大牛才有的本事,大部分人看过就忘了,更何况还是不大用得上的农书?

良久,苏水禾有些不肯定地说着:“这是王祯《农书》所述的水力大纺车?用来纺纱的?”

“水禾先生果然博闻强记!”黄灿一记毫无水准的马屁,接着转入正题:“不错,水力大纺车,便是依靠水的力量,运转水轮用以纺纱的机械!”

“这个水轮,与水转碾磨工坊相同。水轮使用,已经有千年之久。在工艺之上,毫无任何问题,成本压力,也并非不可承受。水转大纺车的传动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传动锭子,二是传动纱框用以完成加捻和卷绕纱条的工作。工作机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则是由导轮与皮弦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安装并使用这些部件,可做到‘弦随轮动,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工具机即加捻卷绕机构,由车架、锭子、导纱棒和纱框等构成。为了使各纱条在加捻卷绕过程中不致相互纠缠,在车架前面还装置了32枚小铁叉,用以“分勒绩条”,同时还可使纱条成型良好,作用与缲车上的横动导丝杆相同……”

黄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一大堆专业术语,尽管现场实地讲解,但这般讲着,众人都有些犯迷糊了,连蒙带猜,才算明白了整个机械的构成。

至于苏默,则思绪有点远,想到了中西之间的差别。毫无疑问,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无论是在科学技术,还是政治文学,乃至经济思想都是远超西方的。

就说水转大纺车的工具机所达到的工艺技术水平,即使是用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纺纱机器中的工具机为尺度来衡量也是非常卓越的。比如历史教科书上大书特书的“珍妮”纺纱机最初仅拥有8个纱锭,后来才增至12…18个纱锭;而大纺车却拥有32个纱锭。“珍妮”机仅可靠人力驱动,而大纺车却可以水力、畜力或人力为动力。

可见,哪怕是在工业革命初期,中国的甩开西方世界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至于经济上,那更是毫无疑问的超级帝国。

那么,在什么时候,天朝帝国被西方甩开了步伐呢?

苏默想的有点远,黄灿则还在继续滔滔不绝地介绍:“大纺车虽然是用于纺麻,但稍作修改,缩小尺寸,又可用来捻丝……”

此刻,一直晕乎着的苏水华终于打断了黄灿的话,提问道:“那是否可以纺棉?”

黄灿作难,棉花毕竟和丝麻是不同的:“暂时不行!”

苏水华凝眉,一干主事人互相对视,解释看到了眼中的期盼。这里没一个傻瓜,相反,一个个都是老奸巨猾之辈。苏默带他们来这里解决人工问题,显然就是指的这些水力大纺车。

能够用机械代替人工,其中能够产生什么变化,哪怕大家一时间还没想那么深远,但光是人工成本降低,也足可令人兴奋了。

节省了丝绸所需的工人,此减彼增,棉纺可以用的工人就更多了,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

而苏水华就想的更多了,若是水力大纺车可以纺棉,那岂不是棉纺的成本可以大降,产量也可以大增?

由此,一增一减,多出来的可都是利润啊!

只可惜,水力大纺车不能运用到棉纺作坊里。

“唉……”从黄灿口中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一片叹息之声响起。

这个叹息声惊醒了苏默,回过神来,笑道:“都唉声叹气地作甚,现在暂时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黄道婆未出来的时候,谁想到棉布竟然可以这般方便快捷地纺织?”

苏默这么一说,苏水华也反应了过来,一把握住黄灿老茧纵横的右手,激动地说:“不错,济善堂的工匠院是不是?我记住了,黄老师傅,您老尽管研制开发,人力物力,还有相应的技术资料和其他合理条件。您老只管提,只要能研制出来,奖,大大的奖!”

“好,好!”黄灿激动得摇晃着苏水华的手【PS一段,握手不是西方专有的礼节,古代也有,三国的时候就见着史书描写了。比如执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咳咳,偏题了】,直到苏默轻笑着,这才尴尬地放下。

对此,苏水华没有不适,反而轻笑着撇过此事,继续问起了水力大纺车的问题。

黄灿也是神情一振,显然很是昂扬。

一边的苏水禾感叹着:“诚如王祯所言:‘大小车轮共一弦,一轮才动各相连。机随众欓方齐转,纑上长纴却自缠。可代女工兼倍省,要供布缕未征前’此物一出,苏家未来,将光明百倍啊!”

“九弟记性可真是极好,所言,也是极好啊!”

大家纷纷说着,一直不大说话的苏水繁也提问了:“一个大纺车,一天能出多少丝麻?”

“一日可纺百斤,而且凭借了水力,工人并不辛苦!”黄灿又说着:“比用陆车,愈便且省!”

苏水繁颔首。

苏默看着一干人兴致勃勃,心中也是欢欣,只不过,他可没因此失去理智。水力大纺车的确是利器,优点显著,但水力大纺车的缺点也不少,只不过苏默并不打算过早说出来。他希望能够由工匠院的工匠们,使用大纺车的工人们找出来。

比如,水力大纺车在传动机构方面,大纺车(工具机)与水轮(动力机)之间仅仅通过皮带来传动,而皮带运动不够规则,难以(‘文’)保证纱(‘人’)锭的(‘书’)均速转(‘屋’)动。同时,在皮带之外别无调节机件,不能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调整纱锭转速,因此纺出来的纱不仅会时粗时细,时松时紧,质量不均,而且在纺纱过程中还容易断头。更重要的是,大纺车上没有牵伸机构,因此只能用于对纤维较长的麻、丝进行合股、加捻和卷绕,而不能用来纺纤维较短的棉

认清楚机械的优点大家会有兴趣使用,但也得认清楚缺点,这样大家才会改进。而非让机械一直这样,最后逐渐落伍。而事实上,水力大纺车的缺点依着眼下的技术水平,是可以改进的。

例如,在传动机构方面,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麻纺机的传动机构,也仅是传动皮带之外再加上一个螺旋调节装置,使操作工人能够根据需要拉紧或放松皮带,达到皮带运动的规则化。同时,在转动轴与纱锭之间,用齿轮传动装置取代另外一条传动皮带,即可使得纱锭运转匀速,保证纺出的纱粗细松紧均一,不易断头。

还有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上的牵伸机构,不过就是安放了两根可前后滑动的木杆,并用一个木托架代替执棉条的那只手而已。纺纱时,纺工用手托住木托架,使之来回行动,另一只原来就摇纺车转动曲柄的手,仍然摇动曲柄使纱锭转动,这时棉条从两根木杆中间穿过绕到锭上,由于木杆的移动,棉条在受到拧绞的同时得到拉伸,从而解决了纺棉纱的关键技术问题。阿克莱的纺纱机用4对由1个轮子推动,但速度不同的滚筒代替了木杆,使得拉伸工作更为规范化。这些改进在工艺上并不困难,其所需的工艺技术知识,也“并未超过元代中国人的技巧之所及”

就算工匠们愚笨,最后想不到如何去解决。

苏默也并非没有后手,比如在清代创造出的利用张力和捻度控制牵伸的纺纱用大纺车(即多锭纺纱车)。这种大纺车不仅设有罗拉作为牵伸机构,而且增加了加压装置以调节棉纱的粗细,同时在纺纱的方法上也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相当的不同。经过这些改进,大纺车完全可以胜任棉纺工作。

而且,在水轮上,苏默所知道的依据现在技术水平,还可以继续改进,而不需要担心技术不达标。事实上“对于一个早在宋代就已制造出双动活塞投掷机的民族来说,这应非不可克服的困难”。

苏默惟一担心的问题仅在于没有人去进行这些方面的改进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