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员上任。”
  “带下去!”
  刘宣强势的下令。
  刷!
  各县的官员,更是心中害怕。
  眼看着一个个士兵冲上来,官员们不停的挣扎。可是这些个官员,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哪里有力气和士兵抗衡,不过是徒劳的挣扎。挣扎了片刻,就都被士兵制服了。
  “慢着!”
  忽然,一声儒雅浑厚的声音响起。
  说话的人是孔融。
  孔融是北海相,他一下令,拖拽官员的士兵停下来,看向刘宣,等着刘宣的安排。
  刘宣皱眉道:“孔相做什么?”
  各县的官员纷纷看着孔融,眼中有着期待神色。
  此时此刻,只能靠孔融了。
  孔融拱手向刘宣揖了一礼,郑重说道:“各县的官员不抵抗田昭,的确是犯下了大错。但这些人治理各县,是有功于北海国的人,就算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本相认为,他们的确是铸下了大错,但罪不至死,请世子三思。”
  刘宣眯着眼睛,背负着双手,眼神审视着孔融。
  那神色,很不高兴。
  在所有官员的眼中,刘宣和孔融起了争执,矛盾一触即发。
  孔融不急不躁,继续说道:“他们毕竟是各县的县令,虽说曾经投降,但也有各自的难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一次他们犯下了错,也不能不给改过的机会。老臣恳请世子,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知错能改。”
  刘宣的脸上,多了一缕柔和神色。
  各县官员看到孔融,眼神中尽是感激,非常的激动。
  幸好有孔融帮衬!
  不然,这一次就死定了。
  刘宣想了想,沉声道:“孔相求情,我就不开杀戒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他们拖到营地中,每人杖责二十。”
  刷!
  各县官员的脸色,都成了猪肝色。
  二十军棍!
  这二十军棍打下去,恐怕他们的屁股都要烂了。众人的目光,又看向孔融,希望孔融再劝说一番。然而,孔融却没有再顶撞刘宣了,说道:“多谢殿下。”
  顷刻间,众人失落了。
  刘宣大袖一拂,士兵拽着官员出了营帐。
  一个个官员全都趴在地上,在官员的一旁,站着手持鹅蛋粗笞杖的士兵。这些个士兵,眼中有着兴奋神色,杖责县老爷可不是谁都能做的,这可是机会。
  刘宣跟着出来,下令道:“行刑!”
  “啪!”
  一名士兵抡起笞杖,直接打了下去。
  “啊!”
  臀…肉遭到抽打,官员面色狰狞痛苦,扯开了喉咙惨叫。
  “啪!啪!”
  一声声撞击,不断的响起。
  官员的屁股遭到笞杖抽打,痛得撕心裂肺。一杖下去,屁股都要裂开了一样。他们平日里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从来只有他们处罚犯人的,现在却受笞杖杖责,心情可想而知。
  即使没被杀死,心中对刘宣却有一丝的怨恨。
  笞杖不停的升起落下,官员惨叫不迭。
  所有人,疼得死去活来的。
  刘宣带着孔融走在官员当中,看着官员叫得死去活来的样子,摇头说道:“孔相,其实我很不愿意杖责打他们,而是想杀了他们。”
  趴在地上的官员听到这话,心中冷飕飕的。
  刘宣好大的杀气,还是想杀了他们。
  孔融苦笑,问道:“都是北海国的人,殿下何必呢?”
  刘宣语气冷厉,缓缓道:“杀了他们,一了百了,不会有后患。我再趁着这次的机会,安排其他的官员担任各县的县令。如今杖责二十军棍后,留下了他们的性命,他们的心里肯定会有怨气。孔相,这是你给我找的麻烦。”
  孔融说道:“殿下说笑了,他们免于被杀,肯定对殿下感恩戴德。”
  趴在地上的官员闻言,心中冷笑。
  刘宣如此对待他们,想让他们感恩戴德,那是不可能的。
  刘宣轻笑两声,很不屑的说道:“他们感恩戴德,那就算了。其实,我希望他们反抗。现在杀了他们,名不正言不顺。如果他们记恨我,然后起兵造反,杀他们就名正言顺了。田昭我都能轻松的收拾了,何况是这些胆小如鼠的县令,要收拾他们,不过是反掌之间的事情。”
  此话一出,尖着耳朵听刘宣说话的官员,心中凉了半截。
  刘宣把田昭都收拾了,何况是他们?
  他们要造反,那是找死。
  刘宣轻蔑的看了各县的县令,朗声道:“你们心里面有什么想法,或是想报仇,我都欢迎。我麾下的将领众多,许多人都还没有安排职位。你们愿意腾出位置来,正好合适。”
  一个个官员听了,心中更是冰凉。
  身体的痛楚,侵袭着神经。
  心中的无奈,更是令人绝望失落。
  他们和刘宣之间,不是一个层面的。想和刘宣掰腕子,他们连资格都没有。一个个望着刘宣和孔融离去的背影,痛苦的脸上充满了苦涩和无奈。
  刘宣和孔融回到营帐,笑说道:“经此一事,各县的官员都会老老实实的。”
  孔融说道:“世子这一记杀威棒,时机和轻重正好合适。”
  刘宣话锋一转,沉声道:“孔相,其实我真有杀人的想法。这些官员遇到敌人来袭就轻易的投降,都是墙头草。北海国的安宁,是靠打出来的,不是靠投降出来的。”
  孔融轻叹一声,也赞同刘宣的话。
  一国的安危,必须是依靠自身的实力,而不是投降。


第238章 北海靖王

  各县官员的事情处理完毕,刘宣没有留下这些人,直接遣散了,命令各县的官员返回。
  县令是一县之长,不能长期不在。
  刘宣也没有在即墨县停留,第二天就率大军往剧县赶去。大军途径胶东、平寿县,最后进入剧县境内。
  越是逼近了剧县,士气愈发旺盛,士兵都期盼着打回剧县。
  中午时分,大军停下来休整进食。
  孔融吃过了午饭,来到刘宣的面前坐下,很轻松的说道:“世子,我们离剧县已经不足半天的路程。剧县城内,虽然有一部分是刘政这个伪王的士兵,但不足为惧。世子大军一到,刘政的军队自然灰飞烟灭。”
  刘宣笑着点头,也赞同孔融的说法。
  刘政是因为有田昭的扶持,才能坐上北海国的王位。
  没有了田昭,刘政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孔融神色变得郑重起来,肃然说道:“世子回到剧县后,势必要继位为王。可是朝廷式微,天下的诸侯各自为政,世子也不可能等朝廷的封号下来后,再继位为王。所以封号之事,必须要早日定下来,世子一回到剧县,就继位称王。”
  刘宣闻言,心中一动。
  孔融的这个提法,倒也是正确的。现在即将返回剧县,也该考虑封号了。
  不过孔融提出来的,孔融应该有考虑。
  刘宣问道:“孔相认为用什么封号最合适?”
  孔融沉吟片刻,然后回答道:“北海国遭到兵祸,战乱四起,世子起兵靖难,以一己之力荡平内患。臣认为用‘靖’字最合适,封号靖王,北海靖王。”
  “靖王,倒也可以!”
  刘宣的脑中掠过了后世某部电视剧的靖王,希望和他一样也能荣登九五。
  孔融见刘宣答应,心中也松了口气。
  封号定了,事情就好办了。
  孔融话锋一转,道:“既然世子认为可以,臣马上就拟定奏章,然后派人送到朝廷。虽说我们直接定下了王位的封号,也得知会朝廷一声。”
  “可以!”
  刘宣点头,抬头看向剧县的方向。
  不知道此时的刘政在做什么?是不是准备着逃离,还是准备着死战。
  休整了半个时辰,队伍继续启程。
  大军所过之处,没有遇到任何抵挡,顺风顺水的来到剧县成楼下。
  城楼下,大门紧闭。
  城楼上,士兵紧张。
  徐晃策马冲了出去,他来到成楼下,朗声说道:“世子有令,北海国之乱,皆是田昭和刘政所为,田昭被擒,幽州兵尽数被歼灭。如今世子兵临城下,只诛首恶,不追究士兵责任。”
  哗!
  城楼上的士兵听到了徐晃的话,议论纷纷。
  一个个的意志,都动摇了起来。
  他们之所以仍然驻守在城楼上,是担心刘宣回了剧县要清算。现在,刘宣当着所有士兵说只诛首恶,那就是给了他们一线的生机。
  刘宣一抖马缰,策马来到成楼下。他抬头看着城楼上的士兵,大声道:“士兵们,此时不开门,更待何时?本官才是北海国的正统,难道,你们要追随伪王作乱吗?”
  威严的话语,吓得城楼上的士兵一阵哆嗦。
  作乱?
  他们哪还敢作乱?
  现在只求保住性命,不被杀就好了。
  城楼上的守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之间都已经动摇了。
  “世子,我们开城门。”
  城楼上负责守城的校尉一咬牙,下了决定。他深吸口气,高声呵道:“开城门!”随着命令的下达,士兵立即行动了起来。
  嘎吱!
  城门的吊桥缓缓放下,轰的一声搭在了地上。
  厚重的城门,随即打开了。
  刘宣看着打开的城门,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不费一兵一卒入城,这是最好的结果。刘宣吩咐道:“徐晃!”
  “末将在!”
  徐晃抱拳回答。
  刘宣吩咐道:“着你率领三千士兵,控制城门。”
  “诺!”
  徐晃立即调遣了三千士兵入城,迅速接管了城门的掌控权。
  刘宣道:“周仓!”
  “末将在!”
  周仓一步站出来,抱拳行礼。
  刘宣吩咐道:“你率领一千士兵作为先锋开路,直奔王府。”
  “诺!”
  周仓转身去调集士兵,迅速的带兵入城。
  “管亥!”
  刘宣又喝道。
  “末将在!”
  管亥一步站出来,抱拳行礼。
  刘宣吩咐道:“你率领调遣九千士兵,接管其余三座城门的掌控权,暂时禁止出入。没有我的命令,严禁任何人出入。”
  “末将遵命!”
  管亥抱拳应下,他明白刘宣的意思,是怕刘政人跑了。
  刘宣带着剩下的军队入城,往王府行去。再次回来,刘宣的心中五味杂陈,心里面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儿。
  离开北海国时,康王妃和刘裕这两个敌人死了,再也没有人和他做对,而他也被册立为世子。现在刘赫也死了,北海王室这一脉,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至于刘政,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至少他没听过。
  大军前进,很快来到了王府外。
  周仓来到刘宣的面前,抱拳道:“主公,士兵已经把王府团团包围了起来。别说是一个大活人,就算是一只苍蝇也不可能飞出来。”
  刘宣道:“敲门!”
  “是!”
  周仓走上前去,咚咚的敲响了大门。
  “开门!”
  周仓大吼,里面却没有回应。
  刘宣看到这一幕,不再犹豫,直接下令道:“撞门。”一队士兵上前合力撞击,费了一番功夫后,轰的一声撞开了大门。
  府内的兵丁见状,都是面带惧色,一个个担忧不已。
  这些士兵,都是刘政身边的士兵。
  刘宣无视这些士兵,径直朝着王府的大厅走去。来到大门口,刘宣往内中看去,只见大厅的正上方,端坐着一个头戴九旒冕冠,身穿冕服的中年人。
  他有些胖,是小眼睛,胖乎乎的脸上透出一丝惊慌。
  这个人,赫然是刘政。
  刘政看到刘宣进入了大厅,心中一突。刘政稳定了情绪,大声道:“刘宣,见了本王,还不下跪?”
  略显尖厉的声音,回荡在大厅中。
  只是,刘政的声音中有着忐忑和不安。饶是如此,刘政尽量的抑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被刘宣看出来。


第239章 继位

  “嗤!”
  蕴含着讥讽的笑声,自刘宣的口中传出。声音仿佛从牙缝中钻出,尖细得令人发冷。
  刘宣的笑声,刘政勃然大怒。
  刘政怒目而视,吼道:“大胆刘宣,还不跪下向本王请罪。”
  “请罪?请什么罪?”
  刘宣气定神闲的进入大厅,站在了厅中。
  刘政说道:“我是北海王,你对本王不敬,就是有罪。”
  刘宣哂笑两声道:“你是王?真是好笑。你作为北海王,麾下的臣子有几个?你作为北海王,效忠你的士兵有几个?你作为北海王,下辖的城池有几座?你是王,那天下人人可称王了。我北海王室一脉,从未承认你是王。充其量,你也就是一个王八罢了。”
  刘政怒道:“你大胆。”
  “恐怕是你大胆才对。”刘宣语气咄咄逼人,质问道:“你说你是王,你有朝廷的任命吗?你有祖宗认可吗?你为王,谁能见证?”
  “北海王室,向来子承父业,我还好好的活着,哪有你继承王位的道理。”
  “就算我死了,也是我的子嗣,轮不到你。”
  刘宣一字一句的话,犹如刀子般戳入刘政的心中。
  刘政身子都轻微的颤抖着,道:“你大胆!”
  刘宣说道:“你就会说这话吗?”
  “呃……”
  刘政袖口中的手紧握,眼神难掩的露出惊恐神色。
  刘宣摇头轻笑,道:“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田昭为什么选择扶持你了。”
  “为什么?”刘政问道。
  刘宣嘿嘿笑了几声,说道:“因为你够蠢,因为你够无能。”
  刘政道:“你欺人太甚。”
  此刻的刘政,仍然是坐着没有挪动身子。他的双手,依然抄在袖口中,身子不动如山,一动不动的坐着,他仍然还维持着王的气度和威严。
  刘宣迈开步子,缓缓的往前走去。
  刘政喝道:“站住!”
  话语中带着一丝的颤抖,可他的眼眸中却掠过一抹兴奋。
  靠近了!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
  刘政眼神飘忽不定,似乎是很惧怕刘宣,大声道:“别过来,别过来!”
  刘宣大步往前,来到了刘政的身前。
  “去死!”
  刘政冷喝一声,突然站起身,袖口中的手抽出来,往刘宣冲去。刘政手中还握着一柄匕首,匕首上绿汪汪的,一看是染了剧毒的。
  刘政知道抵挡不住,所以不曾抵挡,任由刘宣进入,想在这里给刘宣致命一击。
  刘宣眼疾手快,侧身避开了刘政的刺杀。
  转瞬间,刘宣的手闪电般伸出,精准的抓住了刘政的手腕,猛地用力。
  “啊!”
  剧烈的痛楚,令刘政惨叫。
  “哐当!”
  匕首掉落在地上,没有对刘宣造成一丝的伤害。
  “你下来吧!”
  刘宣用力一拽,刘政的身子被掀翻在了地上。刘宣盯着倒在地上狼狈不堪的刘政,笑眯眯的道:“你这样的货色,还想称孤道寡,简直侮辱了北海国的列祖列宗。”
  刘政站起身,怒气冲冲的道:“刘宣,你不得好死。”
  刘宣说道:“我好死不死,我是不知道的。但是你现在,会死得很难看。”
  “死!”
  刘政听到这个词,冷不禁的打了个寒颤。
  刘宣在主位坐下来,继续道:“你篡位为王,造成北海国内乱,是第一罪;你勾结外贼,戕害同袍,是第二罪;你软弱无能,不配为王,是第三罪。你活着,本身就是罪。”
  “来人!”
  刘宣一声令下,周仓带兵冲了进来。
  刘宣吩咐道:“拖下去,斩!”
  “是!”
  周仓得令,麾下的士兵立即上前架起了刘政往外走。
  刘政大吼道:“刘宣,你不得好死。”
  周仓听到了这话,一耳刮子就抽了过去,大骂道:“他娘的,你才不得好死。都快点,给我拖出去,别污了主公的耳朵。”
  人被托了出去,很快传来一声惨叫。
  时间不长,孔融、郭嘉和贾诩等人都进来了。约莫又过了半个时辰,徐晃、管亥都来了王府,剧县已经在刘宣的掌控中。刘宣找人询问了国傅苏景的情况,却得知苏景已经被杀。
  对此,刘宣深感遗憾。
  苏景对于刘宣,也有过一定的帮助,可惜竟然死了。
  刘宣看向文臣武将,说道:“刘政伏诛,北海国的乱事平息,诸位辛苦了。”
  众人闻言,连道不辛苦。
  孔融站起身,缓缓说道:“如今大局已定,而先王病逝,伪王伏诛,世子应当早日继位为王,稳定局面才是。”之前就商量了继位为王的事情,孔融当着所有人的面提了出来。
  刘宣回答道:“此事,交由孔相安排。”
  “诺!”
  孔融应下,又退回了坐席上。
  刘宣目光落在管亥身上,吩咐道:“管亥,约束好军中的士兵,军队入城,不得有任何违纪乱法的行为。违令者,斩!”
  管亥道:“主公放心,末将一定会约束好士兵。”
  刘宣话锋一转,道:“都下去吧!”
  众人退下,郭嘉和贾诩则在王府内住下。
  刘宣前往后院,来到了之前的院子。这一座院子,已经是人去楼空,乱糟糟的。他带了片刻就离开了,来到了貂蝉、董菡和甘梅所在的院子。
  看到三人,刘宣也是笑了起来。
  这一段时间,她们跟着奔波劳累,也是受了许多苦。
  刘宣赔了三女半天时间,才开始处理政务。
  刘政当政的时间内,政令乱发,使得北海国一团糟。刘宣回来后,一切都要恢复到原来的时候,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孔融来了一趟,说两天后是大吉之日,准备祭告祖宗,继位为王。
  刘宣答应了,仍是说让孔融安排。
  两天后,由孔融亲自主持,刘宣身着黑色袍服,头戴九旒冕冠,威严肃穆。在王府的宗祠中,刘宣祭告北海王室一脉的列祖列宗,祭拜天地,正式的继位为北海郡王,称北海靖王。
  一系列的礼议结束后,刘宣带着众人回到了大厅。
  刘宣头戴九旒冕冠,身穿冕服,衣衫整齐,一派威严气度。
  自此,刘宣不再是世子,而是北海靖王。天下间似刘宣这样身兼王位,更兼任了一郡太守的情况,少之又少。
  刘宣目光扫过麾下的官员,思考着今天的安排。
  继位为王,意味着刘宣要执政了。虽说孔融是北海相,执掌着北海国的政务,但孔融听他的,也就相当于刘宣执掌了北海国。
  (ps:调整一下状态,今明两天只有2更。)


第240章 班底初成

  刘宣当着麾下官员的面,问道:“北海国百废待兴,如今国傅一职却空缺了下来,必须有人填补才行。孔相,你可有人选推荐?”
  孔融想了想,回答道:“殿下,臣有一人举荐。”
  刘宣道:“说!”
  孔融眼神镇定,缓缓道:“臣麾下幕僚陈耳陈思聪,此人精于内政,才能出众。由他出任北海国傅,足以胜任。”
  哗!
  大厅中,喧哗声一片。
  一个个王府的官员,以及诸多北海国的官员,都分外惊讶。孔融举荐的陈耳是他的幕僚,这也太明目张胆了。
  孔融神色平静,眼神幽深浩瀚,看不出内心的想法。
  刘宣眼中掠过一丝的惊讶,旋即又平静了下来,沉声道:“肃静!”
  顷刻间,大厅安静了下来。
  刘宣目光深沉,缓缓道:“举贤不避亲仇,此乃先贤之语。孔相当众举荐陈耳,足见孔相心胸坦荡,本王相信孔相。如果陈耳没有真才实学,本王也相信孔相不可能举荐。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自然能看出好坏。”
  众人听了后,都不再言语。
  孔融脸上也多了一抹会心的笑容,其实他举荐陈耳有两层意思。
  第一,陈耳的确有才华有能力。之前,陈耳就作为他的幕僚辅佐他。田昭攻破了剧县,陈耳也不曾投降,隐藏起来和田昭对抗,足见其赤胆忠心。
  第二,刘宣登上北海王位,摇身一变成了北海靖王,身份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孔融不知刘宣的心态如何,故而想试探一番。
  刘宣的信任让孔融吃了一颗定心丸,刘宣仍是一如既往的信任他。
  君择臣,臣亦择君。
  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刘宣信任孔融,孔融自当全力的支持刘宣。
  孔融拱手道:“殿下贤明,臣佩服。”
  刘宣微微一笑,说道:“本王虽然是北海靖王,但还兼任了东莱郡的太守一职,不可能长期留在北海国。北海国的政务,需要孔相多多费心。”
  孔融道:“分内之事,臣自当竭尽全力。”
  刘宣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道:“昔日,张饶带着贼匪袭击北海国,致使北海国陷入危机。今时,田昭又带兵侵犯北海国。不论是哪一次,敌人都轻松的杀到了剧县。”
  “个中原因是什么,是北海国没有军队镇守,没有强兵镇守。”
  “本王决定建立一支军队,名为‘第一军’,兵力两万,负责保护北海国的安定。军队就驻扎在北海国,以剧县为核心,辐射整个北海国。”
  “北海国的一应战事,皆由第一军的主将负责。”
  刘宣眼神锐利,透露出锋芒气息。
  新官上任三把火,刘宣初登王位,便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了。
  国傅一职官位显赫,但对刘宣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刘宣把问题抛给了孔融,卖了孔融一个好。但第一军的主将,必须是刘宣绝对的心腹。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刘宣身上。
  到底会是谁呢?
  毫无疑问,第一军的主将绝对是权柄赫赫。一个个的目光掠过管亥和徐晃,目前而言,刘宣麾下的将领当中,也就这两人符合条件。
  管亥的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
  他是极早就追随刘宣的人,论资排辈,他是老人了。
  徐晃倒是心平气和,并没有什么激动的。毕竟他在刘宣麾下时日尚短,立下的功劳并不多,战功也并不显赫。
  刘宣目光落在徐晃身上,沉声道:“徐晃听令!”
  “末将在!”
  徐晃噌的站起身,神色中有着一抹讶异。他没有抱希望,没想到刘宣竟然要安排他担任第一军的主将。
  刘宣吩咐道:“本王任命你为镇军将军,担任第一军主将。”
  “末将叩谢王恩。”
  徐晃单膝跪地,抱拳道谢,然后才站起身。
  此刻的徐晃,激动无比。
  他初来乍到,刘宣就给予了这么重要的官职。
  这份信任,足矣!
  徐晃心中激动,却也暗暗的告诫自己,一定要戒骄戒躁,努力练兵,训练出无敌之师,才不负刘宣对他的信任。
  管亥看着徐晃被任命,心中有一丝的失落,但瞬间又压了下去。刘宣有刘宣的安排,他是刘宣的下属,无权干涉。
  “糜芳听令!”
  刘宣话锋一转,骤然下令。
  “卑职在!”
  糜芳站起身,神色中有着一抹讶异。
  追随刘宣以来,糜芳是在刘宣身边跑腿的人,负责传达消息,整理资料,没有什么特别的。史阿追随了刘宣后,刘宣出入都带着史阿,他的作用就更加的微乎其微了,存在感愈发的少,以至于糜芳都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刘宣盯着糜芳,吩咐道:“本王任命你担任第一军长史,协助徐晃处理第一军的政务。军中所有的政务情况,由你上报于本王。”
  “卑职遵命!”
  糜芳答应了下来,心中也是激动无比。
  终于,他有了自己的位置。
  郭嘉和贾诩眼中,却是掠过了一丝的精芒。
  两人相视一望,都明白了刘宣的意图。
  军中以徐晃为主,但刘宣又给了糜芳奏报政务的权利。这样一来,官职上徐晃更大,但糜芳却有奏报的权利,两人相互帮助,又相互制衡。
  这一安排,可以确保刘宣对军队的掌控。
  好手段!
  两人的心中,都忍不住夸赞一声。
  刘宣缓缓说道:“军队要强盛起来,要有战斗力,需要你们两人的同心协力。本王希望,下次再见到第一军的士兵,他们已经是参天大树,足以抵挡任何敌人。”
  “卑职比不辜负主公厚望。”
  徐晃和糜芳神色恭敬,都是抱拳回答。
  刘宣微微颔首,继续说道:“第一军驻扎北海国,负责北海国的安全,直属于本王调遣,不受任何人的安排。但北海国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徐晃你得全力协助孔相,明白吗?”
  “卑职遵命!”
  徐晃闻言,点头应下。
  孔融心中一转,明白了刘宣的意思。
  通过刘宣对第一军的安排,以及对第一军的定位,孔融心中暗道刘宣行事老辣,竟然把军政分开了。换句话说,刘宣掌控着第一军,就掌控着北海国。
  孔融如果没有其他的心思,那一切安稳,北海国可以政通人和。如果孔融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徐晃就是悬在孔融头顶上的利剑。
  对此,孔融并没什么想法。
  相反,孔融欣赏刘宣的手段,刘宣越厉害,未来的前途越光明。


第241章 田楷来攻

  刘宣安排了徐晃和糜芳的官职,目光落在郭嘉和贾诩身上。
  这两人,都是他的谋主。
  此时的郭嘉,还只是观阳县的主簿。一个屁大的官儿,郭嘉做了快两年。
  刘宣吩咐道:“郭嘉听令!”
  “臣在!”
  郭嘉站起身,神色严肃的拱手。
  刘宣沉声道:“本王任命你担任右军师,随我左右。”
  “遵命!”
  郭嘉点头,直接答应了下来。
  对于刘宣给予的官职,郭嘉没有太多的在意。诸侯讨伐董卓时,他去了袁绍的麾下,袁绍给的远超刘宣给予的,但他认为袁绍刚愎自用,难成大事,所以离开了。
  郭嘉看重的,是刘宣的能力和潜力。
  当然,还有两人的兄弟情谊。
  即使刘宣成了北海靖王,成了权柄赫赫的君主,在郭嘉的眼中,刘宣还是原来的那个刘宣,还是他的二弟。
  刘宣话锋一转,继续道:“贾诩听令!”
  “臣在!”
  贾诩站起身,老脸上多了一抹笑容。
  在场的所有人中,贾诩的年龄最大,也是最晚追随刘宣的。不过他履历是最丰富,做过大大小小的官职,也在董卓的麾下担任过要职。
  刘宣吩咐道:“本王任命你为左军师,随我左右。”
  “臣遵命!”
  贾诩拱手应下,然后回到坐席上。
  自从和刘宣认识后,贾诩亲眼见证了刘宣步步为营,一步步的走到今天。对于刘宣的手腕和能力,贾诩也相当的佩服。刘宣给予的信任和器重,也让贾诩心甘情愿的为刘宣效忠。他摸了摸内中穿着的金丝软甲,脸上有着一抹笑容。
  安排完了身边的文官,刘宣看向孔融,微笑道:“孔相,本王不再担任观阳县令,所以得重新安排观阳县令。这一人选,由你安排即可。在观阳县任职的糜竺,我即将调到东莱郡,担任东莱郡的主簿。”
  糜芳一听,心中为兄长欢喜。糜竺担任了东莱郡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