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王传(小灰雀)-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关门,但是大多数铺子上的门都是虚掩着的,为的是防备万一有人有急事,急需买什么东西,不至于买不到。
至于说店里面要不要留人,那是根本不用,有人有要东西,若是知道价钱的,自己拿了后就会将钱留在拿了的货物原来的位置上;若是不知道价钱的,等到流水大席结束了,得空了,也是会送过来的。
可以说,这些年里,就几乎没听说过哪个店铺因为没人守着而东西短缺的事情发生。
那青年的举动其实有点反常,可以说,整个建安城里的人,包括是外地来的客人,即便是第一次来的客人,一听说流水大席,哪里还会坐得住,早就凑热闹去了。伙计因了心思早就飞得远远的,并没注意到这上面来。
这时候已经过了午时,评选团早就评选完毕了,而开席的种声虽然是敲响了起来,但是人们却并没有急着开吃,广场上不少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钟楼上,整个钟楼就是广场上最高的建筑,已经建好的就有三层楼之高,还要往上再建。王况和州县上的官员都站在那里,加上刚才评选团成员一大帮人,很是显目,人们一抬眼就能看到。
是钟楼,其实更应该说是塔才对,整个就是按了塔的格局来建的,就是要建成建安的地标性建筑,就矗立在文庙的旁边。
见到广场上众人没动,都看抬头看了过来,站在王况身边的黄良哈哈一笑,拍了拍王况的肩膀:“二郎,下去罢,看情形,你若是不动第一筷,他们是不会再动的了。”
王况无奈的耸耸肩膀,也不客套,直接就带头往下走了,这是在建安,黄良林明他们才不会跟王况计较这些个面子上的事情,而站在钟楼上的人,可以说,几乎都是王况他们自己人,没必要故作姿态。
但若是换了别人,王况这么带头走可是犯了大忌讳,本地父母都还没走呢,你个小散官,没个实权的就领头走了?
使君和明公都跟在人家后头走,那些官员也是没得说,而且,王况回来的这一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按王况说的去做,把王况当成了领头人,这一年来建安的变化都是明摆着的,虽然是借了使君和明公的号令,可谁都知道,出主意的是宣德郎。
那些被老魔王老黑碳等派来的官员,到现在已经隐隐的猜出了家族里为什么要把他们派到建安来了,这不是流放,这是提升啊,和今后相比,那暂时的降低一级两级的怕什么,根本不值得一提么。看来自己在族中的地位还是很重的嘛。
快下到第二层的时候,正好这个拐角的地方有个窗口正对着那家茶楼的二楼,钟楼和茶楼相隔并不是很远,只有几十丈左右,王况看见茶楼上有个人的脸似乎向这边扫了一下,然后就不见了,他觉得有点奇怪,这个时候,还有人能呆在茶楼?不过也只是奇怪了一下,没多想。
若是茶楼离的更近些,王况或许能认得出来,那人是见过的,不是在建安,而是在长安,有过一面之缘。不过几十丈远,加上王况心思也没想那么多,所以他并没认出那人来,也是王况认人的本事不好,要是换了黄大,或是苗五孙二等人,见过一面的人,基本都能认出来没跑的。
见王况和使君等人都下来了,人群自动的给他们让出了一条道来,尽头,正是孙嘉英所在的灶台位置。那么,看来,孙嘉英今年应该是拿了第一名无疑了。
王况没参加评选团的评委,不过现在不是叫评委,而是按了黄良的意思,取考课的意思,改叫评考。王况自然是无所谓,叫什么都行,只要意思是那个意思。
王况不当评考,一来是要避嫌,富来客栈有参赛,自己做为富来客栈的东家之一就不能当评考,今年的评考成员和去年大不同,去年是因为时间仓促,就由几家客栈酒楼的东家掌柜的兼着,好在去年这些客栈酒楼也没参赛,所以说得过去。
但是今年,所有的评考成员都是严格挑选的了,其亲友或其产业名下的人不能参赛的,基本都是挑的一些公认的嘴刁的饕餮客。这些个饕餮客们平日里总是喜欢各个酒楼窜来窜去的,对各厨师做的菜品头论足,有的甚至好吃到即使没钱,也宁可勒几天的肚子,也要省下一道他早就看上的菜肴钱来。还有人可以为了一道菜而远赴异地,只为求得一饱口舌之欲。
当初,王况帮姜家推出了二郎蒸鱼的时候,这几个评考里面可有那么两三个就为了一盘鱼,结伴去了,几人凑了钱,点了一盘鱼吃,后来还是姜东家听得他们是建安而来,请他们好好的吃了两餐,又送了回来。他们这才知道,所谓二郎蒸鱼,那就是小东家捣鼓出来的。
所以,今年的评选团一公布说要招人,这些人就都跑来报名了,多好啊,又能吃到嘴里,又能正儿八经的评点,这个评考位子岂不是为某等量身定做的么?这下可好,也算是为这些人找到了一分好工作岗位,当上评考,好处是不少的,各个酒楼客栈食肆都承诺了的,评考平日里来,饭管饱,下饭的菜肯定会有,但是,只够你下饭的,想吃酒,那就和其他食客一样掏钱。这么一来,就等于彻底的解决了这写饕餮客们的后顾之忧,不用愁无粮下锅了。
而酒楼呢,其实提供免费饭菜也是有好处的,这些饕餮们的鼻子尖啊,哪里新出了什么好吃的,他们保证是第一批知道的,吃完了回来,自然又会一五一十的吹嘘卖弄起来,搞个不好,就能让自家厨师给琢磨出来七八成,剩下的两三成,那就靠试验出来了。
因此上,为了让这些饕餮客们有点闲钱,能到外地去多揣摩点东西回来,这评考也是有月薪滴,钱自然还是酒楼客栈捐的,统一由州里的库房代管代发,不多,每月有那么几吊钱。但总是好过他们平日里游手好闲罢。
也正是因为这些饕餮们嘴刁,一说起吃来是六亲不认,所以由他们当评考最合适不过了,这些人以前为了吃,几乎个个都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嗯,现在也算是有职务在身了,算是半个公家人。可不是公家人么,人是由建安各酒楼供养着的。
这等着王况来开筷,便是他们的提议,他们对王况给他们提供这么好的工作是感激得很,再说了,流水大席是小东家提议的,那么由他开始,也是理所当然,所以,建安民众也是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王况不当评考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己今后若是有机会,还是会参加比赛的,这一当评考,那就没机会下场了;另一个原因,也是他一直希望流水大席即使以后发展到大的赛事了,也要保持着非官方的地位,非官方,就可以不受一两个官员的影响,对参赛者来说,就更加的公平公正。自己是个官身,当然要首先把自己摘出来,排除在外了。
正如王况所猜测的,孙嘉英的粥被评为了第一,所以,王况就得从孙嘉英这里开始动手,他动了,建安的民众就可以正式的开始享用这个丰盛的大宴会。
王况上前去,接过孙嘉英递过来的碗,盛了小半碗,递给了黄良。私底下,他可以跟黄良不用客套,但这是在公众场合,黄良做为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还是有必须维护他的权威的。
黄良接过粥,用汤匙舀了一口送进嘴里,这时候王况也盛好了一碗,也送进一口到嘴里,顿时他身边身后的民众一声欢呼,全部开动了起来。
让王况意外的是,遏跃跟的烤全羊竟然也得了第三名,或许,这是一种全新的吃法的缘故,让人感觉到新鲜,伙计现场从一整只还在余火上温烤着的羊身上削下一片,递到你的碟碗里,这和其他吃法大不相同,所以也得了评考团的一致好评。
得第二名的便是那个一手颠着锅炒菜,另一手还用着刀的厨师做的一道浇汁松鼠鱼,其实他这道菜还是从富来客栈学去的,邝大今天做的菜里也有这道,比他做的自然是更好,只不过今天的参赛规定了一家酒楼客栈最多只能取一个名次,所以第二名就落到了他头上,不然的话,前四五名肯定全落在了富来客栈头上。
不过这个厨师也同时得了花式的第一名,他那手一心二用的绝活,震倒了许多人,天底下,本来就没几个人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的。
可惜了,林小娘子不知道这时候在哪,是不是还呆在家里呢,小疲q应该会拉了她出来罢?王况一边逛一边想着,突然眼角撇到了一个月白色袍衫的身影,那身形,好像在哪见过,绝对不是在建安,王况可以肯定,他哪怕是再不会认人,这几年下来,在建安到处逛,几乎所有人都见了多次,不至于记忆力那么的差劲。
第二0四章 艾叶绿
在长安曾经和王况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不少,不用说长安,就是从建安到长安这一去一回的路上,也是有许多人的,通常地说,一般是这些人认得王况,而王况认不得这些人。
或许,是某个自己曾经见过的人游玩或是游学到了建安罢,这虽不常见,但也是正常。
所有人见到王况前来,都会给王况让一条路出来,现在建安人见了王况几乎都不问好了,不是说不尊敬王况,而是有一次,不知道谁说了这么一句:“若是大家见了小东家都问好的话,这建安城里上万人,这小东家怕是每人回一句都要累个半死了。”
后来这话不知怎么就以极其快的速度传了开来,于是开始就有人见了王况只是一笑,点点头,然后快步走开,开始王况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是自己衣服破了?或者是脸上哪块脏了?直到越来越多的人都是只冲他一笑后,那话就也传到了王况的耳中,王况这才明白过来。
多可爱的人们啊,只是在为自己捞钱的同时,顺带着拉扯了大家一把,这些人就能给予如此的回报,对自己的关心甚至到了担心自己回一句话就要累着的地步。
林明曾经半开玩笑半嫉妒的对王况说:“二郎啊,怕是你哪天犯了弥天大罪,在建安随便找个人家一躲,那家人至死也要护着你哩。”
徐国绪当时就在边上,听了后笑嘻嘻的一揽王况的肩膀:“那是,某家兄弟如今在建安可是比明府(这里说明下称呼的区别,一般的说,地位低的人称地位高的,或者是平级的,会加个“公”之类的敬词,也可直接称官职,地位高的称呼地位低的则直接称名,或是官职等,若是也来个敬称,被称的人会认为是会折寿的,因此上,比如说县令,地位低的或平级的就叫明公,地位高的就叫明府)你吃得开,这建安,现在就是某家兄弟的一亩三分地了。”
徐吃货今天也是来了的,这么大的场面,他要不来那简直就是天理不容,恐怕阿爹阿娘在天上也会骂自己怎么不知道爱惜身体,多吃些好的?
不过他可不愿意跟王况呆一块,跟着王况,就要顾忌着自己官身的身份,放不开手脚大吃大喝,还不如自己只带了小六子,二人穿了便服,人群里到处乱窜找吃的来得舒服,若是有那么一两样好吃的剩不多了,也可以毫无顾忌的跟旁人开抢不是?
徐吃货也是远远的见到了那个着月白袍衫的青年的,不过他当初并不是和王况一起在长安碰到过他,并不知道王况和这月白袍衫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所以见了那青年也只是一楞:这小子怎么跑这来了?
要吃的东西太多,人又拥挤,所以徐吃货才没那闲工夫去搭理那人,一个小小的流外三等书令史,不够他一个指头摁死的,即便把他家老头子加上来,也不放在徐吃货眼中。只要你不去招惹二郎,某就不管,不过么,若是你去招惹了二郎,嘿嘿,也不必某家出手,二郎玩都要玩死你。
人群熙熙攘攘,王况心中记挂着小娘子有没来,也没多大心思吃东西,这一届的流水大席涉及面还是不够宽,都是建州本地的厨师做的,没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菜肴出现。所以在转了一圈没发现小娘子后,又见那些百姓一见到他就给他让个道出来,所以王况也就早早的回家里去了。
才进家门,就见一道白影一闪,挂在了王况的脖子上,想都不用去想,除了三白,没有别的。
三白的伤是王况治好的,一路上又是王冼和林小娘子照顾最多的,所以它对王况兄弟和林小娘子是最亲。通常的情况下,它喜欢双手搂着王况的脖子挂在他胸前;喜欢搂着王冼的小腿,吊坐在王冼的脚面上;喜欢蹲坐在林小娘子的肩膀上。对这三人,它有着它自己的表达方式。
见到三白,王况于是便转头四处寻找了起来,这丫头,肯定是趁着流水大席,大家都上街去了,再没人看着,就偷偷溜了过来。
还没找到,就觉得腰上一紧,随即后背两团的绵软就压了上来,一阵热气冲着他耳朵哈了一下。
王况双手反手一捞,一下就托在了后背人那充满弹性的的翘臀上,顺势还啪的轻拍了一下,后面的人一下就软绵绵的伏在了王况背上,引起一声嘤咛,王况的耳朵就被轻咬了一下。王况一弯身,双手一用力把她背了起来,就这么前面吊着三白,后面背着林小娘子回到自己屋内。身后不远传来哧哧笑声,不用说肯定是疲q小丫头躲在角落里偷着乐。
仿佛知道自己在这里是当了灯炮,王况只喝叱一声,三白就乖乖的闪身出了屋子,找小疲q去了,临走竟然还很懂事的冲王况呲了下牙,把门给带上了。
反手一带,小娘子就被王况给捞到身前横抱着,小娘子的一只手反身揽在王况腰上,一只手则勾着王况的脖子,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王况:“奴奴想二郎了。”
“嗯,况也想着颖儿呢,再忍忍,一个月就过去了。”王况抱着小娘子,坐到躺椅上,小娘子身子一动,就依偎着王况,头凑了上来,鼻孔呼出的热气扑到王况脸上,王况一窒,头一低,一下就含住了两片嫩唇,小娘子的一条丁香小舌马上就钻了过来,不停的纠缠着,王况的双手也不住的上下游走了起来。。。。
也不知道缠绵过了多久,两人才依依不舍的分开了头,再看小娘子,头发零乱,一支钿钗都掉到了地上,微微喘息着,嘴唇已经有点红肿了起来,身上的衣衫也是零乱一片,衣衫半散露出大半胸脯,高耸的山峰上一点缨红隐约可见,原本系在上腰的襦裙也被褪到腰下半开着,露出腰身一点点白晃晃的凝脂般的肌肤,裙带散了,王况的一只手还在里面不停的动着,小娘子也不抗拒,配合着王况的手不停的调换着身子,而她自己的手也是伸到了王况的袍衫里一下一下的动着。
该亲的都亲了,该摸的都摸了,两人却都理智的把持着最后一步,不是王况不想,是这天冷了,这要万一冻着了怎么办?看来得搞个暖气之类的,把自己的新房改造改造。
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外响起了哔剥声,小娘子这才恋恋不舍的起身整理衣衫,王况却是又趁机凑上嘴在她胸前一点焉红上啵的吸了一下,小娘子腿一软,差点没站住,赶紧伸手在桌上扶住,好不容易才定下神整理好衣衫,开了门,三白嗖的一下窜上了她的肩头,小娘子一步三回头的走了。三白蹲在她肩膀上也跟王况挥手告别。
回去的路上,小疲q脸红红的直冲小娘子乐,右手食指不停的在自己脸上刮着。小娘子恼羞成怒,举起粉拳就要打,嘴里不依:“看以后叫二郎怎么收拾你,”小疲q一听,羞得手一捂脸,再也不敢吭声。
流水大席一直持续到天色擦黑这才散了,原因是东西虽然早早就被吃完了,但是今年还是有不少酒楼在自己的席位前有免费的酒供应的,因此到东西吃完,还有不少人举了一瓯酒,到处的逛着,和别人一起议论哪家的好吃,哪家的做得好看等等的话题,不愿意就这么散了去。
晚上,黄大回来了,其实他早在下午就到了建安城外,但是一直等到天黑这才回来,除了报告说是福州县志已经改好外,还给王况带来了一样东西。
这是一块通体亮绿的石头,对着烛火看,很是透亮,那石皮在烛火下还微微的泛着点油光,恍惚间,那绿是一汪在缓缓流动着的碧泉。这还是在夜间,烛火是昏黄的,若是在白天,日头下看的话,恐怕会更加的漂亮。
黄大说这是在寿山村捡到的,他使了银钱,唆使县令改完县志之后,又在福州暗中照看了高三几天,然后去寿山村那里转了一圈,结果在一块田的垄沟里发现了这块石头,就带了回来。
额滴个神啊,这难道就是只在传说中才出现的艾叶绿么?
玩田黄的人都知道,田黄有一个品种,那是传说中才有的,叫艾叶绿,因其绿得如同艾蒿一样鲜艳耀眼而得名。
传说,艾叶绿必定是田黄冻,也就是说,如果把田黄这一系列的印石摆成个金字塔,那么金字塔的顶端,只能是艾叶绿,再下来,那就是田黄冻,再往下,就是田坑田黄,等等依此往下,最下面的便是寿山石(所谓的昌化黄等,灰雀并不将其归到田黄,灰雀认为,那就是奶油和人造奶油一样的区别)。
世人之所以相信有艾叶绿的存在,那是因为这是康熙乾隆都提到过的,这两个满人皇帝,都是喜欢收藏好东西的,从他们口中说出的话,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据说当时现世的只有那么可怜的几块,乾隆再往下,就再也没人见过,甚至于那些曾经现世的也没了踪影。后来,人们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绿色的印石,比如说青田的三炮村产的三炮绿等等,但那些石头远不如传说中的艾叶绿漂亮,绿得有些发暗,有点涩,虽然也是石中上品,但是却入不了顶级石头的行列。
后世的时候,就没有人说是见过艾叶绿,那几块曾经现世过的石头,就那么突然的销声匿迹,不知去向,是被谁收着呢,还是在战火中毁了,或者说是流落到了国外,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上,都没有任何的记载,没有留下一点点的蛛丝马迹。
那几块石头不可能就那么消失的,将心比心,倘若是王况得到了,他必定是会守口如瓶,极为小心的保管着,不肯走漏一点点的风声,比田黄冻还珍贵的石头,其价格恐怕和同等大小的钻石有的一拼了,谁会舍得毁掉?
这种石头,是绝对不能让它现世的,否则,搞个不好,就会因为这种石头而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不知道那里还有多少块艾叶绿?想必小麻脸康熙和花心大少乾隆得到过的就在其中吧。
不过那里肯定不止一块的,只是不知道能有多少块,想到先前和黄良商议分成的事情,黄良坚决最多只要一成,王况决定,将来如果再找到艾叶绿的话,给他留一块,以黄良的脾性,如果知道了艾叶绿的珍贵,肯定是会守口如瓶,绝对不会外泄的,但若是被程处默知道了,那个家伙肯定是守不住嘴巴的。
如果有了艾叶绿,即便是把田黄全给了李老二,王况也就不会那么心疼了,论起珍稀程度,恐怕所有的田黄加起来也比不过一块艾叶绿。如此一来,王况发现田黄,如果一旦被李老二发觉,也就有了退路,大不了,就说自己只是在没证实之前,不敢贸然上报就是。
知道有了艾叶绿,王况对寿山村的地就更加的期待了起来,如果说,以前即使是很想得到,但还是抱有一点点无所谓的态度的话,那么现在,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将那块地收归馕中了,而且,还是要尽可能的早点,不然,谁知道,万一寿山村里出了那么一两个学子,等他们学了字,学了刻印,说不得,这田黄就暴露了。
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步棋要走,那就是要把现在福州县令给调离福州,然后才能向李老二提出想要要回福州的那块“祖地”。不然的话,这中间的破绽就太大了,只要福州县令到时候见到是王况领了那块地,如果他朝中还有人,或者说跟其他官员有往来书信提到的话,怕是有想象力丰富的,就会联想到王况想要做什么。之前安排黄大去做的时候没想到这层,现在想到了,那就要小心了。
当然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让那县令就此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可王况和他无仇无怨,本身王况也不是狠角色,狠不起这个心去下手,这是要遭天谴的,人在做,天在看呢。好在黄大带来的消息是,那县令已经是年龄很大,怕是当不了几年官了,只要想办法把他调离,等他致仕后,估计再也不会有什么消息走漏出来。
到老了,还在这种偏远县当县令的人,通常人脉都不是那么的广,而且也通常是属于人走茶凉的那一类,致仕后,一般就只会在家中颐养天年,基本很少再和官员往来。因此,虽然是个漏洞,倒也不是那么的大,运气好的话,不会再有人怀疑到这上头,而王况相信,自己主角运势肯定不会那么背的。
当然高三那边的工作还是要继续进行着,做两手准备,两手抓,万一一手落空了,还有另一手。现在王况还没想到办法怎么把那县令给调走,如果是高三能在那县令走之前就把土地收了,那么就是没任何的破绽了。自己也用不着再找李老二说要那块地方。
只是,李老二肯等着,让自己到时候才要这次的封赏么?恐怕不能吧?那自己还是要想法子把这次的封赏要了,嗯,得要少些,让李老二过意不去才是。
看情形,徐吃货恐怕还有个任务在身的,这个家伙,估计是想给自己个惊喜,可自己却记得呢,李老二答应了的,等自己婚后,要给小娘子一个诰命身份,徐吃货估计就是想到时候再把册封拿出来罢,却不知道,当他把长孙皇后给的凤冠拿出来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想起了李老二的承诺。
流水大席忙完了,接下来该忙的就是自己的婚礼了,本来王况已经被排除婚礼安排之外了的,但下午的事情却让他一定要把房间搞暖和来,这时候才初冬,就已经要穿夹袄了,要是到了冬天,温度降到零下是平常不过的事。
想到就想去做,不过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是麻烦太多,除了炕,或者火炉,真的没办法,因为没有水泥,没有防火材料,没有隔热材料,你想做暖气真的很难,现在的铸造技术没过关,不可能铸出不漏水不漏气的暖气片,而且能承受一定压力的水管也是问题,尤其是锅炉,不是现有的技术能解决的。
但是,火炉却是存在着煤气中毒的隐患,或许你刚开始做起来的时候会注意到,但时间一长了,就会麻痹大意,等到火炉的烟囱锈蚀漏气了那就来不及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自己知道煤气会中毒,可小娘子不知道啊,怎么跟她解释?万一自己哪天不在身边,她图暖和,将烟囱取掉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不行,这个绝对不行。
可是,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呢?看来,这个冬天只能这么过了。
去南靖的家人已经回来了,也带回了一大木桶的树胶,带回来的时候,桶上面一层已经干了,揭下来后,就是弹性很好的胶,不过王况却是犯了难,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处理才能得到很好的密封材料,所以,做暖水壶的事情也是暂时动不了。
第二0五章 俩活宝来了
王况这时候就是绝对的没有王屠户,就得吃带毛猪那种心情。
生胶肯定要经过硫化的,不硫化的生胶弹性低不说,一受到外力挤压就会变形,密封没压力的东西还可以,但只要有了压力差,不消半会工夫,生胶做的密封圈肯定是要被挤掉的。
暖水壶刚灌水后是肯定没压力差的,但等到里面的水冷却后,那就有了压力差了,所以,生胶肯定不行。
做个炕不是不可以,但木结构的房子,做炕还是存在风险的,万一哪天晚上起风,这一烧可就是一大片,建安不像是长安,一个个的坊区有坊墙隔离,每家每户间又有山墙(两户相邻的建筑之间的一堵高过房顶几尺的砖墙火土墙,用以防火)隔着,建安此时的房子,还有不少是茅草铺的屋顶的,冬天天干物燥,一点小火星都能引起大火。
王况还记得自己以前小时侯,家乡有个老人晚上烤火盆,结果引起大火,将整条街的上百间房子全烧了,那个骇人场景,王况至死都忘不掉的。
所以,即便要做炕,也要做的万无一失才行,王况以前没做过,他可不想拿自己当试验品。所以,这事只能先搁着,以后有了解决办法再说。
好在即便是温度会降到零下,盖够了被子,也不怕冷,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怎么一想到取暖就坐不住了呢?还是骨子里的享乐主义作祟哦。
整个王家,都已经被改造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些收尾工作没做,在孙铭前指导下的改造工作很是成功,基本上处处都透露出一种和谐不造作的气息,仿佛那建筑就该那样的,那树木花草本来就在那里,搭配的很是恰到好处。
这让王况想到了一个问题,许多东西,你单单拿出来看是好东西,但是跟其他东西一配,就会觉得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和其他东西不协调,就像你在一个庙里的大殿上,看见一个冰箱一样别扭。
还是文化背景不同啊,后世,已经丢掉了太多的传统东西了。
孙铭前最近都是乐呵呵的,大概是有事可做的缘故,也是因为孙二和李大胆被派去长安了,不然这许多活肯定都是孙二他们揽着做了,他孙铭前也只有在旁边干看的份。
你让一个一直在忙着的人突然闲下来,他会憋得慌,孙铭前就是如此,王况来到富来客栈后,他突然发现自己没事可做了,该做的,王况都比他做得好,所以这几年可把他憋得够呛。
而同样,对于一个一直很懒的人来说,你要他一下子勤快起来,那他也是很难受的,王况就是这样,偶尔让他做点什么是可以,你要让他跟孙铭前一样准备个婚礼都要准备几个月,他也要被憋死。
经过这次的婚礼准备,王况发现了这个问题,决定以后还是把富来客栈放手,让孙铭前去管了,虽然自己是个散官,也是被李老二莫默许了可以从商的,但还是要收敛点的好,以后的产业,要么就挂在孙家名下,要么就挂在林家名下就是。
猛然间,王况发现,王村仅剩的自己兄弟三个,王凌是官身,自己是官身,将来王冼肯定也是要入仕的,这以后家族的产业总是要有人打理吧?不能总挂别人头上,孙铭前父子是没问题,但不能保证他们的后一辈没问题。
林家也是一样,暂时没问题,但等到今后过上个十几年,几十年,也是说不准的事,看来,得让王凌抓紧造人计划了,早点培养出接班人来,至于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