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王传(小灰雀)-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七零章 苗九归

    见王况突然想要离开,禇遂良就咦了一声:“王二郎你这莫不是要临阵脱逃罢?真个怕我们百来号人把你吃穷了?”他这话调侃意味颇浓,若王二郎真的是想要跑帐的话,这是绝对没人会信的,王况历来很大方,大方到了如今内宫的黄门都可以光明正大的,面不改色的接下王况给的赏。…《  》…/…《  》…/这可是特例,别的官员要给赏都要偷偷摸摸的,不能被圣人发现了,也不能被别人发现了。惟独王况给的赏,那些个寺人宫女当了圣人的面都敢笑嘻嘻的接了,然后高唱一声:谢建安侯赏。这一切,都缘自圣人的一句玩笑话:既然建安侯给赏,那就接了罢,反正他钱花不完,你们都帮着他花点。

    给赏算不算贿赂,李世民自有他自己的一本账,如果这给出的赏对其来说,连其日常花费的零头都算不上,而且是所有人都给而且是当着他的面给的话,那就不算贿赂了;但要是一个人,他收入不高,给赏的钱要占了他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偷偷摸摸的,那就是贿赂了。当然,这是李世民公开的意思,但真正的原因,却还是在徐国绪和小六子身上,王况有这两个家伙在内宫里,想要什么消息还不是轻易得很?还用得着去找那些个寺人宫女么?给寺人宫女们赏,原因就只是这个家伙大方而已,没什么其他的意思。

    禇遂良挑头调侃王况,其他人也哈哈着附和起来。徐国绪本来是跟在王况身后的,这时候上前一步,有意无意的将偏院和堂前的门挡了,笑道:“就禇相公您话多,到了这地头,您还怕二郎跑帐呀?放心,这楼子里。某也有份子的,想吃什么,大家可劲点就是。”

    “唔。如此说来,咱们大家伙今儿个可真真是吃两家了,既吃了王二郎家的。还吃了徐太监家的,不成不成,这不就被他们逃过一次么?还得再挑时间来吃一次才是。”魏老头一听徐国绪也有份子在建林酒楼,就不干了,非要再来一次不可。

    徐国绪有份子的事,知道的人不多,大家只知道这酒楼里三驾马车都有份,没想到徐国绪竟然也有份子在里面,按理,寺人是不得与外官联合做营生的。现在徐国绪竟然敢说出来,那么这事恐怕圣人必定是知道的了,而且也默许的了,这王二郎也真真妖,什么禁忌放到他的身上。就几乎都不成禁忌了。

    徐国绪之所以敢这时候说出来自己在建林有份子,主要是因为明年春他就将出海,这一去就是五六年,就是按王况说的,如果顺利,那也至少要个两三年的时间。等他回来,还不知道会被安排在什么位置上去呢,如此的话,那么他就也没了那么多的顾忌了。而且这时候公布出来,等他人不在的时候,万一有谁要跳脚说他哪来的钱养那么的孩子,大家自然也就会一笑而过,开玩笑,有建林酒楼的份子在,还愁没钱?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时候,他要站出来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来,好让王况轻松的脱身,因为建林酒楼的堂前,有个人正坐在那里,刚才就是那人作出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徐国绪认得,那是王况的护卫们经常做的手势之一,虽然不知道有什么意思,但徐国绪却知道,这是不想让人认出他来。

    果然大家就都被徐国绪在这酒楼有份子的新消息吸引了,都开始讨论起来,要怎么好好的宰一宰这个家伙,竟然隐瞒了这么些年,嗯,不要多,就算半年请一次客吧,隐瞒的就加倍,那么算下来,这么些年里,怎么地也凑出二十几场,这可就吃得过瘾了哦,二十几场,每次大朝结束后来一场,那就是可以一直吃到明年夏呢。

    来建林酒楼吃酒,对这些个官员来说其实不是负担,他们的薪俸,如果只是一妻两三个妾,再加上够用的家人,那么,就是把建林酒楼当做自家的饭厅也是很轻松的了,而且,如果他们愿意放下身段,将自己融入到寻常的长安百姓中去不那么讲究的话,那么来建林酒楼的花费至少还可以降一半下来,因此,他们并不是说自己舍不得掏钱来吃,而是基于一个心理,有白吃的,不吃白不吃。

    有了徐国绪的掩护,王况很是轻巧的来到了建林酒楼那个专门为王家人和林家人设的小包间里,随后,门一开,一个人也在掌柜的带领下闪了进来,王况问道:“你怎么回来了?”

    来者是苗九,他刚才做的手势表明的就是他自己的身份,苗五传给他的伪装术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竟然连徐国绪都没将他认了出来。王况也没好到哪去,要是苗九不做手势,隔那么远,他也断断认不出来的,得要坐到当面了,才有可能认出来。这个世上,并没有高明到了连亲近之人都能瞒得住的易容术,那只不过是在传奇志怪中的虚构罢了。

    本来苗九这个时候应该是陪着李世民在建东的,但是他却出现在了这里,所以王况才要那么急着抽身过来,可以想见,苗九甚至连去颐政坊都不敢,因为只要有心人去查,就能查得出来这个突然出现在颐政坊的门口的人是来自何方,然后顺藤摸瓜的追下去,皇帝的下落就很清楚了,王况可不敢保证如今手握重兵的人中,还有潜伏着的太子或是魏王的忠心之人。

    “小东家,一切顺利。”苗九知道小东家关心的是什么,所以第一句话就说了这几个字,很是明确的传达了一个信息,他来不是报忧的。

    王况这才放心下来,示意苗九坐下,道:“你且这里等着,详细的情况,让掌柜的把高三叫来后,你说与他听就行。”他不能离开众大臣太久,离开太久的话,大多数人不会有想法,但像是长孙无忌和房老头杜老头他们可能就会想七想八的,这几个老家伙都是年老成精,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就能得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信息,不然的话,也不会有房谋杜断这样的说法了。

    回到偏院里,果然房老头很是狐疑的看了王况一眼,也不知道是王况自己心中有鬼还是房老头真个发现了什么。王况却是不管他,向众人告了罪,道:“刚去厨房安排了下,有几样是某在去东治的这一趟新做的,担心他们不熟悉,就去瞧了瞧。”

    一听又有新的菜式,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房老头也笑了笑,转头自去和杜老头高谈阔论起来,也不再管王况。,这总算是让王况舒了一口气,王况不担心别的,就担心李世民的安危,如今太子位还没有换人,李世民一出事,必定是李承乾上位没跑,到时候他王家的苦难日子就来了,搞个不好,王况就真的要浪迹天涯,连中原之地都不敢踏上一步,更别提房山了。

    朝会结束,下午又没什么事情,皇帝不在,大家也就少了些个拘谨,虽然工作还是要做,但相对于上午这个朝会一下就确立了一个诺大的目标,所以大家的兴致都很高,能不高么?按王况的说法,若是能赶在圣人回京之前,将高句丽这条北方一直对大唐流着口水的恶狗给打残了,那么圣人铁定会高兴,这一高兴,那自然就是大加封赏,功劳最大的,必定是王况这个始作俑者,那么王况离封王又能更进一步了。

    惟有王况封王之事成真,那么不封异姓王的惯常就会打破,到时候,只要大家都加把劲,也立下几个大功劳,封王就变得简单多了,想想看,如今还有什么蛮夷之国能阻挡得了大唐的脚步呢?如今的天下,正是他们大展拳脚的天下,在他们辅佐当今成就千古一帝的威名之时,也是他们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刻呢。

    所以,大家全都放开了肚皮猛吃猛喝,这个时刻,就是他们提前给庆功酒暖身的时刻,当然了,由于没有定下来由谁主帅,虽然秦老头的机会很大,但也不代表别人没机会呀,比如说张亮,比如说侯君集等等这些第二代的常胜将军,也是呼声很高的,至少在年青将领中的支持率就比较高。所以这酒宴也渐渐的演变成各方势力进行谈判的聚会,朝堂上不好说,但酒桌上就好说话呀。

    自问有能力有机会和秦琼争一争主帅位的,自然是不相让,只有一步步的边攻边守,才有希望,最不济的,至少一个先锋官或者是一翼主将总归要拿下来吧?这就好比说你想找人借钱,你心里面想着的是能借到百贯便好,但你开口的时候是不能说想借百贯的,而是要狮子大张口借个千贯万贯的,然后在一点一点的降,降到几百贯或者百来贯的时候,对方也就基本上肯借了,而若是你一开口就说借百贯,搞个不好,最后只能拿到个二三十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七一章 建南消息(上)

    这点伎俩,这些武官呀,或者说是为自家族人争一两个位置的大佬们,那是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了,因此酒宴上是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若不是这个偏院离得堂前远一些的话,怕是他们的嘈杂都要盖过了堂前的普通食客了,要知道,堂前的,大多都是商贾之流,他们才不那么讲究什么个人形象呢,而这偏院里呢,则是大唐如今最高等级的知识分子。…《  》…/…《  》…/

    反正左右下午没什么事情,就是有事,在酒席上讨论完也就是了,而且,酒席上讨论的话,许多事情更容易达成共识,因此这一餐,竟然吃到了日落西垂这才散去,有些因为难得一次吃到这么多美味佳肴的人,甚至已经吃到了迈不动步子,需要建林酒楼的伙计搀扶着才能走的地步。

    王况一直等到大家都告辞走了,这才自行回家去,徐国绪则是酒到中途就走了,他还要赶回乡下老家去给孩子们送他辛苦揉出的肉绒,并且看看有没人能学会了他的技艺的。正好大朝之后便是每月的月休,有两天的时间,可以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许多事。

    回到家里,先逗了会三个还在襁褓里的一子二女,看着他们窝在各自母亲的怀里吃奶,王况也很想凑上前去跟他们抢吃的,却被三个女人齐齐的推开了,笑他这么大了,还要和儿女抢吃的,也不嫌害臊。王况的儿女和其他人的不同,首先是没有乳母,都是由其亲生母亲自己带,其次就是不像其他人家的孩子,大夏天的还要包得严严实实的。

    对于第一条。很是受三女的欢迎,更是羡慕坏了另外三女。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她们也是经常主动向王况索欢的,就是希望自己也早些生下个一儿半女,也享受一下为人母的乐趣。当然,在她们没有怀上之前,三个小家伙就成了她们争夺的对象,尤其是最小的女儿,因其出生后体格最弱,更是成为大家疼惜的对象。

    主要也是她们都看出来了,王况对儿子和女儿是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儿子是正室所出而更加疼爱。也不会因为二女儿的瘦弱而有所嫌弃,这在绝大多数的人家是不大可能的,女儿如果要得到宠爱,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发生,那就是要么是正室所出。要么是老来得女或者是只有这么个独女。像是林颖芝,即是正室所出也是林老太爷老来得女,是整个林家林明这一辈唯一的女儿,所以她在年幼的时候可以像个小郎子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去哪玩就去哪玩,还有重量级的家人陪着。

    也恰恰是因为林颖芝从小就是李道潜看护着大的,李道翔虽然一直跟着林明,但对林颖芝也是疼爱至极。因此,当李家兄弟认祖归宗了之后,更愿意呆在建安侯府里,也不大愿意去皇帝给他们临时腾出的住所,他们要在王况的家里一直住到他们的新府邸完工才会搬走,而且还几次三番的交代王况。即便他们搬走了,这建安侯府也要把他们住过的地方保留下来,还想回来住呢。

    同样的林颖芝也因为和李家兄弟有了这一层关系,就算是她没有诰命在身,就算撇开王况的影响,在长安的妇道人家眼中,也是个不可小视的人物,林家也因为这一段的善缘,和皇家的关系更紧密,这也是林家一直没拿李家兄弟当下人,而是当做自己的家人的结果,回想起来,若是李家兄弟到的不是林家,而是其他一些比较吝啬的主人家里去后,等李家兄弟翻身后,那家人的日子,怕是绝对的不好过。

    高三一直在远处侯着王况,他明白在自家小东家的眼中,任何事情再重要,也是不及家人重要的,小东家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地位,对这些,他似乎都不在乎,但要是让他离开家人,他肯定会暴跳如雷,如同火山爆发一样,任何胆敢触犯小东家家人的人,都不会落得好下场。所以,他一直在等,只到王况逗弄了儿女,逗得他们开始用哭声来抗议了而不得不离开之后,才跟了王况到了书房里。

    “怎么样?”

    “阿九已经送到房陵去了,这是大郎的意思,说是眼下虽然是盛夏,但已经开始少雨,进入枯水期,若是阿九还跟着,这一跟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回来,况明年,阿九也要出海去的,是以让他提前回来和家人多团聚一些时日,一是报信,二是去看看能不能下得水去。”下什么水去,什么枯水期这些的,高三都不知道,但他还是如实的复述了一遍苗九带回来的消息。

    苗九一到了建东,没呆两天就被黄大打发回来了,到了建东,会水的人就多了去,而且图虎的族中人比苗九还要熟悉海水,苗九水性虽好,但他那是在大江里,海和江是有着很大不同的,虽然海水浮力高许多,但其高含盐量又更容易让人脱水,图虎族人自有其补充水份的办法,这点上要比苗九强了许多,所以,护卫李世民的任务,就由几个图家健儿接替了图虎。

    而就在李世民他们到了建东之后,建南军那边的消息就传了过来,那帮棒子们果真在建南下了船,而且直接就去找了武元庆,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得来的消息,知道王况把武元爽给弄到牢里关了不短的时间,因此就用这个来求见武元庆,说是知道建安侯和武元爽结仇的经过。

    当然他们也只是用这个来敲开武元庆的门,真正等到见到人了,却是绝口不谈王况和武元爽的事,而是大谈特谈建安侯小时候是如何的聪慧,如何的过目不忘,建安侯如今所学都是出自于他们家族一个长者的悉心传授,并且煞有介事的说了几个建安侯小时候如何的顽皮的小故事,编得是有板有眼,若要是第一次听到的人,绝对会马上相信王况真个是新罗人的后代。

    到了最后,新罗棒子就婉转的提出,建安侯想要回归新罗,但面子上过不去,也就是说,表面上建安侯是要作出一付自己是大唐人的姿态来,但其实心里面是非常想回归故里的,所以就有必要制造一起“绑架”的假像,将建安侯绑到新罗去,如此一来,建安侯就是“不自愿”离开大唐的了,好面子的建安侯对大唐君主就有了交代。

    但是新罗太小,若要是被大唐朝廷知道了建安候是到了新罗,就是举新罗全国之力,也抵挡不住大唐一个州的镇兵压境,所以,他们自己不能出面,而建南将军的兄弟和建安候有仇,这就有了借口,建南将军大可以为弟复仇的名义,将建安侯给绑了来,从东治或者其他地方出海,先送到建南,再送到新罗去。

    自然他们也是给武元庆列出了非常丰厚的报酬,若是武元庆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建安侯绑出来而不引起朝廷的怀疑,那么建安侯在大唐的所有产业都将由武家接收,说这是建安侯授意了的,并且拿出了一封建安侯写给新罗的所谓家乡族长的信来佐证。

    而若是武元庆在绑了建安侯后被朝廷发现,也不用担心朝廷会派兵来抓他,因为再有半年多,大唐就将面临强敌,作为远离了中原的建南,就是武元庆的天下,那个强大的大唐的敌人,也会派兵来协助武元庆镇守建南,同时,武元庆还有好几个月的机会,争取到建州水军的部分将领投靠过来,还举了几个建州水军中几个武家子弟的名。

    这牙祭切听着似乎是天衣无缝,当然,这也只是站在新罗棒子的角度上来看的,而站在武元庆的眼中,就是漏洞百出,没一个地方是真的。

    所谓王况的信是伪造的,武元庆第一眼就认了出来,王况的习惯,除了给自己家中长辈及几位夫人还有给皇帝的奏折会是亲笔写的外,所有外流的信都是请人代笔,这一点武元庆心里清楚得很,而且王况的亲笔信是用他自己做的鹅毛笔写出来的,绝对不会用毛笔来写字,眼前的信,分明就是模仿了王况的一封请人代笔的字迹来写的,而且竟然是模仿柳老夫子的笔迹!

    而且当初王况还不是建安侯,还只是个小小的奉议郎的时候,朝廷就派了人来调查王况的身世,确凿无疑是建安人,王村虽然当时不显,但周围也是有村子的,王况小时候也曾顽劣跑到隔壁村里去,因此周围村子里还有不少人认得王况,可以说,他们真的是看着王况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婴儿长大的,但凡是有哪家产下儿子,这在当时都是四邻八乡的喜事,三两天就能传出好几个村子去,满月和周岁的时候,只要认得的,都会上门来道贺,送点贺仪,讨杯酒吃吃,说是也沾沾这家人产子之运,自家也能多有儿孙。

    因此,所谓王况是新罗人送过来的说法,在武元庆面前就是不攻自破,他们自以为查到了王村曾经付之一炬就没了证据了,就可以随意的瞎编乱造了。

    再次,王况对新罗人,对东瀛人的恨或许寻常百姓不知道,但身为镇守一方的大佬,又有富来客栈在这里开了分号,他武元庆能不知道?虽然他不知道建安侯为什么会这么恼这些地方的人,但这没什么,人不喜欢另一个人,其实也不用原因的,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七一章 毂

    ………………………。。

    武元爽为什么惹恼了建安侯,武元庆也是心里清楚得紧,武元爽被关到大理寺之后,皇帝的旨意也就送到了建南,严厉的斥责了武元庆教弟无方,使其成为纨绔一个,有负于朝廷对武家人的期望,也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应国公,若不是考虑到应国公曾经对大唐的贡献,定要给武元爽来个流徙千里的处罚云云。

    朝中众大佬里,几个和应国公有旧的,比如说长孙无忌,比如说萧禹等等,以前应国公在世的时候都走得比较勤的,都给武元庆写了信来,几人说的情况大体都差不多,就是有出入也只是在某些细节上会有差别,但这些差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武元庆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滥用军中求援烟火,这个罪名是何其的重,若不是建安侯仁慈,不打算穷追到底,就是砍了武元爽的头,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也都没话说的。

    武媚娘也来了信,虽然信中依旧尊称他为兄长,但口气之严厉,是从来没有过的。应国公已经故去,但武家人并没有人继承了应国公之位,而只是由武元庆降两级爵袭了个县公之位。武媚娘信中指出,如是武家想要恢复到曾经的荣光,还想再当国公的话,那么就有必要和建安侯搞好关系。如今武家式微,就是武元庆的县公之位还是靠着武媚娘这几年来的极力奉承得来的,武家最有话语权的人,如今已经是武媚娘。从信中可以看出,武媚娘不希望武家因此而嫉恨建安侯,和建安侯闹出矛盾来,如果有人敢背着她干这些勾当,说不得,来自武媚娘的怒火必定是很强的,她是没权力处罚,但她可以吹枕边风呀。而且这么干还能显现出她武媚娘的大义,博得皇帝更多的宠爱。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元庆自己心里清楚,自己能坐上镇南军将军的位置。正是因为建安候开了口了,否则,那么多的大佬,这些人的家中子侄若都列出来,能征善战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那些将门子,随便就能拉出几十号人比他武元庆强过太多的。但建安侯却是推荐了他,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已经入了建安侯的眼了,建安侯这一次对武元爽出手只是因为武元爽太过分了,动了建安侯的逆鳞。谁个不知道,所有人都可以指着建安侯的鼻子骂他,他不记仇,过了就过了,可谁要敢在言辞中捎带上建安侯的家人。那就等着建安侯搬来万均大山狠狠的将你砸成烂泥吧。可你武元爽倒好,竟然连建安侯的女人都敢调戏,还想夺人的神猴。一下就犯了两桩随便哪一桩他武元庆想都不敢去想的罪过,却只是被关在大理寺里个把月,这已经是非常轻的处罚了。

    就说现在吧,建安侯竟然又送了这么个功劳来,提议让自己出面引出新罗人的意图,并随机应变来处理,这可是皇帝亲自交代的任务呢,若是能完成这么个任务,建南军改建南州,自己从一军统帅改任一州总管那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么?

    因此。武元庆根本就没有因为武元爽的入狱而对王况有什么怀恨的意思。虽然他并不知道王况之所以推荐他来做这个镇南军的主帅的根本原因是不想让武家人进入朝廷中枢里去,整个镇南,没什么大的丈好打,建东建西各在其两边,而且建东已经开始往南往西探了,建南军已经成了彻底的腹地。不和他国接壤,如此一来,武元庆在将来就没有了立大功的机会。可以说,王况这一招就是先把武元庆捧起来,然后部分架空,如此一来,武媚娘自己一个人在宫里,所能掀起的浪花也几有限。

    至于发展到现在,王况想起用武元庆来当刀,一个是不得已,棒子就是奔建南去的,武元庆是最合适的刀手。另一个原因则是经过这么些年的压制,武媚娘的作用已经很小,至少,她已经影响不到李治小子了。真实的历史上,武媚娘之所以能够得手,主要就是因为李治成天的呆在宫里,人情世故上都不成熟,轻易的就能被媚惑了。但现在的李治已经完全变了个人,论见识或许暂时还比不上李恪,可比太子李承乾又要强过甚多,等他到了李恪的年纪后,超越李恪那是肯定的。在这样的情形下,武元庆再上一两个台阶已经无关大局的发展了。

    什么王家的营生由他武家来接受,开什么玩笑呢,那可不光光是王家的营生,这里面水有多深你新罗人岂能知道?这里面不光有王家的营生,朝里所有的相公级别的,有足够分量的都有份在里面,甚至皇帝也有很大的比例的利益在里面,这个营生是你想接就能接的?况且,武家也有那么点份子在里面,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自己知道,其他人不敢说,但武元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别看营生庞大,但真要让他接手,怕是不用十年,就要破败了,那些个大佬们会同意?皇帝会同意?到时候别吃不着羊反惹出一身骚,那才真真是武家的末日到了呢。

    既然自己当不了这个掌勺的,那就老老实实的跟在后头喝口汤就是了,况且这口汤也不是谁都能喝得起来的,一口汤就绝对可以将这整个天下大部分的所谓富豪之家给噎死!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王况那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和后世那如海一般的资料帮了他的忙。王况深深知道,中原王朝和其他王朝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个以方块字为纽带紧紧维系着的统一的文明,后世许多老外研究了中国的方块字后,也不得不承认,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不断,正是因为方块字的功劳,方块字是一种有着极高凝聚力的带有魔力的文字。相反的,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字母体系或者是类似的体系,不同的地方就有了自己不同的语言文字,长久的演化之后,就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观人文观和世界观,所以造成了分崩离析的结果而最终灰飞烟灭,而华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管经历过多少年的分*裂,最终还能在统一文字的向心力之下走到一起。

    同样的,正是因为华夏文明的这个特性,当一个王朝在鼎盛时期的时候,作为臣子,基本上不会有反叛之心,除非他们受到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朝廷逼得他们家破人亡了(当然不是绝对的,也有特例,只是很少,夺位之争不能算在此例,只能算做是皇家的家长之争)。不像其他地方的王朝,臣子有了实力,哪怕君王再贤明天下再安定,也会想方设法的取而代之。这就是东方文明的凝聚力和延续多年的儒家思想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哪怕是朝廷糜烂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反叛的臣子们大多也都只是会打出类似“除奸臣”、“清君侧”的旗号,以期获得最多的支持者,而没多少人敢说他想当皇帝的,说他想当皇帝这话的,最终都没落到个好下场。可现在的大唐之强盛已经到了一个前朝任何一个皇帝都做不到的地步,子民们的生活品质也是前所未有的好过,朝廷的威望也达到了以前的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想象的地步。在这样的境况下,谁敢反?没有百姓的支持,谁反得起来?

    所以王况料定就是把武元庆丢到建南,让他独领一军,在这个海外飞地上,他也绝对不会生起一丝反叛朝廷的心来。这就是棒子的悲哀了,他们学了华夏的文化,学了华夏的字,不过依旧是东施效颦,并没有学到根子上的东西,他们不知道华夏人和棒子的本质区别,就想着要策反这个策反那个,白日做梦都没这么YY的。

    所以,在王况看来,要想保持一个大中华的凝聚力,除了方块字之外的其他文字要不得,你可以保留你的方言,你可以有你自己的习俗和文化传承,但是在文字上,必须统一起来,后世的倭人,在占据夷洲几十年的时间里,正是不遗余力的推行倭文,不允许方块字的存在,这就造成了虽然夷洲最后还是收回了,但那里的人对倭人却是多有亲近之意,老老少少,多少都能说几句倭语,甚至不少人还以此为傲。这也正是王况千方百计的要将东瀛人给迁离开了原地的原因,他就是要让倭人远离故土,在融入华夏人时,为了生计,主动的去接受华夏的文明,这样要比强迫他们去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新罗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并不知道儒家思想在华夏人的心中已经深深的扎下了根,哪怕再是分崩离析到了最严重的地步,哪怕曾经是几十个小国林立,最终华夏还是会在其骨子里的文化印记的号召下走到一起来,而君权神授,皇权天命的思想,不是他们这些刚脱离野蛮的人所能理解的。。。)

    p

    ………………………

第六七二章 让他们改邪归正

    ………………………。。

    最后一点,关于建州水军,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建州水军,只有四五艘大楼船和十几艘小楼船,所以新罗人以为大唐水军的威胁只有那四五艘大楼船而已,而对于用作往来于建东建南唐林港和东治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